今天22号地震最新消息(22日会有地震)
本文目录一览:
河南地震最新消息今天2月19日有过地震吗
中国地震台网自动测定:2月l8日22点左右,在河南省安阳林州市、新乡辉县市与山西省长治市交界地区(北纬35.84度,东经ll3.75度)发生3.0级地震,震源深度5千米。之后没有发生过三级以上地震
根据国务院《地震预报管理条例》规定,只有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才能公开向社会发布地震预报,任何机构和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违反国家规定,制造地震谣言,扰乱社会正常秩序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因此,朋友圈消息不准确,请市民不要误听误信。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抵制网络谣言,免受谣言伤害,不仅是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更需要每个人的行动自觉。网络属于公共空间,但并非法外之地,在网上散布谣言或者虚假信息,不管是原创还是转发,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地震预警有多重要?在接到地震预警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
震预警有多重要?在接到地震预警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
收到预警:时间够可以下楼,但最好是楼下有比较空旷的地带,否则遇上高空坠物/房屋垮塌会比待在家里更危险。不够的话请不要冲到楼梯间下楼,楼梯结构不太稳定容易垮。躲到房屋三角结构比较多的地方为佳(如卫生间)避免家具花瓶灯具等掉下伤人。
目前高新防震减灾研究所做的预警有三种,分别对应无感、有感无破坏力、有一定破坏力的地震,后两种在成都高新区基本覆盖了区域广播警报,这次宜宾地震是第二种。在烈度较小的情况下,地震对于建筑的破坏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如这次地震,拿成都高新区来说,22:55发生的本震预估烈度到达成都高新区为2.9,23:36的5.0级余震预估烈度为1.4。根据房屋建筑的结构年龄及人所处的楼层,震感也会有一定差异。
个人认为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录视频、写段子都是可取的,毕竟这么多年已经成习惯了…但还是要对地震保持一定警惕,对于任何警报都要采取高度重视(何况警报是根据第一时间的纵波样本来判断震级并播报的,极可能出现误差)玩笑虽可开,生命更珍贵。也希望大家对震中受灾区及抢救部队抱有足够尊重,各类段子点到为止。
ps 这个系统主要归功于成都高新防震减灾研究所,地震局也算有关但感觉()在四川/云南的朋友们建议下载他们研究所的“地震预警”app,能在有网络通信的情况下及时收到倒计时预警(虽然这个倒计时广播起来有点吓人…建议贵所改进一下区域广播?形式很可取但大家都不明所以还以为是什么炸弹?
pps 这个区域广播好像早就建好了为什么大家都不知道啊(包括我??)不过中小学每年都会用这个系统演练,至少最年轻的一代能有所应对了!希望国内各方早日合作一起把这个系统建设好!!研究所冲啊!
四川雅安芦山发生6.1级地震,现场有没有人受伤呢?
6月3日电(单鹏王鹏)雅安市“6·1”芦山地震市县抗震救灾新闻发布会6月3日在芦山县召开。记者从发布会获悉,截至6月3日凌晨5时,地震共造成4人死亡、42人受伤。据初步统计,地震共造成雅安市14427人受灾。
四川雅安芦山发生6.1级地震
6月1日17时00分,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6.1级地震;17时03分,雅安市宝兴县发生4.5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委省政府紧急部署动员,各方救援力量极速驰援震中。新华社记者分三路奔赴震区,看到现场抢险救援队伍有序排险施救,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
2日零点,在芦山县太平镇太平中学安置点,记者看到,前方救援指挥部已经组建运行,一批蓝色帐篷已经搭建完成,照明灯高高竖起,饮用水、方便面、棉被等物资已经到位并有序分发,医疗队正展开现场工作。首批进入安置点的老人、妇女、儿童以及在校学生被优先安排住进帐篷,一些年轻人主动帮助救援人员继续搭建帐篷、分发物资。
受灾群众已陆续转移
在宝兴县体育馆安置点,夜间室外温差让记者感到阵阵寒凉。记者看到,约300名受灾群众已经转移入住安置点,其中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有两三岁的幼儿。他们已经打好地铺,盖好棉被保暖。
现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正在从门外运输车上卸下生活保障和防疫物资,并搬运进来,有序分发给现场群众。宝兴县前方救援指挥部工作人员介绍,现时该县已经设定3个这样的安置点,受灾群众已陆续转移其中。
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积极启动地震应急三级响应
视频调度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等,同时派出由应急管理厅厅长带队的工作组赶赴震中指导抗震救灾工作。省消防救援总队立即调派芦山县、宝兴县前突小组20人4车赶赴震中侦查灾情。
雅安前突60人已抵达震中,同时调派全省地震救援力量共1360人赶赴震中开展救援。省森林消防总队派出第一前指和特勤大队141人22车前往震中,第二梯队436人已做好增援准备,第三梯队553人集结待命。
地震每年发生5万余次是否正确?
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也就是说,每天要发生上万次地震。不过,它们之中绝大多数太小或离我们太远,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约有一二十次;能造成唐山、汶川这样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每年大约有一两次。
从全球看,中国地震台网地震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1月1日-至今,7级以上大地震共有17次,其中,震级最高是,2021年3月5日发生在新西兰克马德克群岛的7.8级大地震和2020年7月22日发生于美国阿拉斯加州以南海域7.8级大地震。我国境内与周边邻国地区(20N~53N;73E~135E)已发生地震约788次,无大于7级地震0次,大于6级地震8次。
3月以来截至目前20天内,我国已发生30次三级以上的地震,大于4级的有7起。其中新疆、西藏、云南等地发生地震频次较多。
地震分为活跃期和平静期。而这两个时期,主要是从漫长历史长河中去观察的。地震频次少的时候就是地震平静期,地震频发就是活跃期。我们平时见到的最多的就是构造地震,它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地球上板块与板块相互运动、挤压的时候,岩石层积蓄了大量的能量,当能量积蓄到一定程度,会以波动的方式传到地表,即发生地震。
面对地震并非束手无策。“地震预测是世界难题,但做好预防是必不可少的。预防包括:静态和动态两种。”刘向阳介绍,静态预防是指房屋等城市建筑按照防震要求建好。动态预防主要是大加强众的防灾意识。
“大震来了跑不掉,小震来了不用跑。”这样的防灾意识正确吗?面对地震灾害,无论是大震还是小震,人们都要根据情况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原则上,人们首先要避险,然后是逃生。但也存在特殊情况,比如小震看起来伤害较小,但有可能由于房屋老旧、防震能力弱等因素,对人造成二次伤害。如果是在低楼层,出现地震,民众还是要逃离建筑到空旷的地区等待救援。如果是高楼层跑不掉,则要寻找狭小空间进行避险。我参与了很多地震救援发现,往往在狭小空间避险的居民,往往存活率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