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院里感人的故事(儿科感人小故事)
本文目录一览:
- 1、儿科护士的感人事迹
- 2、《身边的一件事》初中作文500字( 贴近实际的)
- 3、《了不起的儿科医生》主要讲的是什么?
- 4、77岁北京女医生扎根陕北53年,这里面有着怎样的故事?
- 5、儿科有哪些有趣,感人的故事
儿科护士的感人事迹
抗非典,护士长叶欣的事迹
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场上,广大医务工作者高扬白求恩精神的旗帜,无私无畏,冲锋在前,用生命谱写了救死扶伤的壮丽篇章。
在玉兰花开的时节,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永远离开了人世,她牺牲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场上。生前,她留下了一句令人刻骨铭心的话:这里危险,让我来。
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病人,这是无数医务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境界。正是有了一大批白衣战士的顽强奋战,非典型肺炎蔓延的势头才得以遏制。人民群众才得以安享宁静的生活。
———《人民日报》4月18日述评:《人民健康重于泰山》
“凡大医治病,必当无欲无求,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
唐代名医孙思邈将这篇《大医精诚》冠于中医巨著《备急千金要方》之首,提倡为医者必须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精”于专业、“诚”于品德,这样才是德才兼备的“大医”。
这篇《大医精诚》,正是广东省中医院二沙急诊科护士长叶欣在1974年,考上该院的“卫训队”正式从医所上的第一课。
在广东省中医院当了23年的急诊科护士长,无论是现场急救跳楼的垂危民工,还是带头护理艾滋病吸毒者,还是冒死抢救非典型肺炎病人,叶欣从来没有“瞻前顾后,自虑吉凶”。她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中国大医之“精诚”。2003年3月24日凌晨,因抢救非典型肺炎病人而不幸染病的叶欣光荣殉职,终年46岁。
连日来,记者探访了叶欣的家人、朋友、同事、病友以及主诊医生(负责她临终前的抢救工作),追寻这位白衣天使不灭的精神。
每天给大家派药送汤
一定要亲自监督大家用开水服下预防药物,连清洁工也不例外
2月份起,省中医院二沙分院陆续接诊非典型肺炎病例。由于此前在大德路总院已经有一线医护人员被传染病倒,叶欣护长尤其小心。
每天早上,她提前半小时回科室,给大家准备预防药物,派发到每位医生、护士、护工手里,连清洁工也不例外。有些预防药物有较强的副作用,叶欣一定要亲自监督大家用开水服下。
进病房前,叶欣反复强调各项预防措施:换工作服、鞋子、袜子;戴好口罩、帽子、眼罩;进隔离病房前要更换隔离衣;出隔离病房要洗手、漱口。
在迎战非典型肺炎的日子里,她每天睡觉的时间只有几个小时,但仍不忘记临睡前煲一锅老火靓汤,有时是花旗参,有时是冬虫草,她要在第二天带回医院给同事们喝,提高抵抗力。
总是把危险留给自己
面对危重传染病人,她身先士卒,有时甚至关起门来抢救,不让太多人介入
没有人能确定,叶护长是在哪一天、哪一次感染到非典型肺炎的。每次有疑似或者确诊病人送到科里,她和急诊科主任就身先士卒,承担起繁重的医护工作,有时甚至关起门来抢救,不让太多同事介入。
“我已经给这个病人探过体温、听过肺、吸了痰,你们就别进去了,尽量减少感染机会。”在迎战“非典”的日子里,这番话令很多年轻护士落泪。
“叶护长可能是2月24日那天被感染的。”护士小容回忆起那晚,一位40岁的急腹症肠梗阻患者,在外科紧急手术后,发现还合并高烧、肺部阴影等非典型肺炎症状,于是送急诊留院观察,很快就出现呼吸衰竭。叶护长冲在第一线,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上呼吸机。当时患者的分泌物很多,可能在抢救时喷在护长身上了……
“可能是小陈病倒以后,叶护长大搞清洁时感染的。”护士小余清楚地记得,2月底科里发生第一例护士感染后,叶护长一直冥思苦想,不知道到底哪个环节做得不够,才给病毒有机可乘。她亲自给每台电话消毒、每个门把手清洁,连工作服放在哪里、在哪里换工作鞋、鞋垫的位置,都一一巡视并消毒。小余认为,叶护长在消毒时接触过这么多可疑的带毒物,没准就是那时给感染的。
“可能是3月1日早上,我们有四个医护人员都在抢救那位病人后病倒的。”同样病倒的急诊科主任张忠德对那次抢救的情形很难忘怀:三天后的3月4日中午12时、下午6时、晚上10时,急诊科叶护长、张主任和江医生分别发烧接受隔离,同一天麻醉师也发病了。
3月1日早上8时10分,急诊科正在交班。一位87岁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人的家属冲进医生办公室:病人不行了!叶护长等火速奔到病人床前:只见病人面唇发紫、呼吸微弱,规律的心电图形变成了紊乱的波浪……大家当即把病房里其他三位病人和家属全部疏散出去,然后紧急进行胸外按摩、人工呼吸、心脏电击、建立静脉通道,反复推注急救、强心药物,插管上呼吸机……
早上9时15分,病人抢救无效死亡。这是一例高度危险的病人,谁都知道应当换上隔离衣再抢救,但是在一个多小时的抢救中,谁都不肯离开病人哪怕是几分钟去做好自我保护。
躺在病床还惦念工作
医生护士靠近她时,她艰难地在纸上写“不要靠近我,会传染”
隔离治疗早期,叶欣还能打电话。她每天打电话回科里,叫大家记得吃预防药,叫和她接触过的同事注意体检,叫护士给7床的病人记录尿量、给9床的病人翻身、拍背……
发病第四天,她出现了呼吸困难,和急诊科主任一起送进了重症监护室ICU。大家都戴上了氧气罩,只能靠发短信息和写纸条互相勉励,大家戏称急诊科的护长和主任在ICU还“鸿雁传情”呢……
为了减少同事接触她被传染的机会,她给自己接补液。医生、护士靠近她听肺、吸痰时,她艰难地在纸上写:“不要靠近我,会传染。”院长和其他同事来探望时,她写着:“我很辛苦,但我顶得住。谢谢关心,但以后不要来看我,我不想传染给大家。”
3月11日,急诊科张主任收到叶护长写的最后一张字条:“我实在顶不住,要上呼吸机了。”同样呼吸困难的张主任颤抖着写字回复她:“护长,你一定要坚持住!全院的医生护士都在支持我们!”
张主任再也没有等到叶护长的回信。她在插管上呼吸机后,就被注射了镇静药物进入“冬眠”状态,避免因为躁动使呼吸机脱落。3月24日凌晨辞世时,叶欣很平静。
同一天,ICU有一位病人康复出院。他就是2月24日晚叶欣冒死抢救的那例肠梗阻合并非典型肺炎的病人。为了不给他将来的生活留下阴影,出院时谁都没有告诉他:抢救.....
《身边的一件事》初中作文500字( 贴近实际的)
迎着SARS一道人墙巍然屹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天使!他们坚守的阵地叫“发热门诊”和“隔离区”。
尽管大家都很清楚,医护人员是最易感染的高危人群,这也许是一个更符合人性的事实说明:虽然有点怕,但却不会退缩!在疫情面前,没有人退缩,“让我上”是大家说得最多的。
钱伟就是一个“我要上”的典型,她前年刚从复旦医护专科毕业,没想到工作后的第二年就遇到抗击“非典”。
她是“隔离区”的护士长,半夜三更来了病人,她马上掀起被子起来护理。她没日没夜地在“隔离区”生活,钱伟慢慢地丧失了时间概念,她忘记了自己有多长时间没和自己的家人通电话了。
钱伟说:“我一直认为,作为一个儿科医院的护士,首先要有母亲的爱心,同时还要有老师的良心,因为孩子在住院期间,父母被隔离在外,他们的教养怎么办,只有护士来做!”
有关天使的故事一个个感人肺腑,但医护人员却说:“我们所做的都是很平常的,也是一个医生或护士应该做的。”但正是这些每天都在发生的“平常”故事,演绎着一种令人感动的精神,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别人。这是天使的精神,在灾难来临的时刻,天使用无畏,敬业,奉献的精神顶起了“黑暗的闸门”放众生过去,这种精神也应当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城市精神和民族精神。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相信有了像钱伟一样乐于奉献的白衣天使,一定能够战胜病毒,最后的胜利属于我们。
向战斗在抗“非典”的第一线的白衣天使们致敬!
《了不起的儿科医生》主要讲的是什么?
我记着是讲述了一群儿科医生,为了守护儿童的生命防线竭尽所能。医疗剧好看,但不是所有人都敢拍......因为专业性太强,万一传达了错误信息,很容易误导观众,压力山大,但如果医疗剧能够做出品质,演技又有保证的话,非常容易出彩,比如《豪斯医生》《实习医生格蕾》《DOCTOR X》《CODE BLUE》等等,都是拍了一季又一季,可以说,只要剧组愿意拍,观众永远买账。
焦佳人因为童年时期被儿科医生谷立峰救过一命,从此立下当儿科医生的毕生志愿,并通过不懈的努力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一直关注佳人成长的童馨医院院长谷立峰,在她身上看到了珍贵的医者精神和巨大的潜力,破格将资历尚浅的她招入了儿科水平顶尖的童馨医院。这对佳人来说,不仅是一个珍贵的机会,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在精英云集的童馨医院,焦佳人被人衬托的是那么平凡无奇。
陈晓,1987年出生于安徽合肥,大家都比较熟知,《神雕侠侣》中的杨过,在里面演绎的效果也是非常出色,后来还收获了“姑姑”陈妍希,两人结婚并非常甜蜜,陈晓出演的电视剧也有很多,比如《遇到爱情的利先生》、《云巅之上》、《五鼠闹东京》、《独孤皇后》等,还有刚刚拍摄完的《一场遇见爱情的旅行》。而陈晓在这部电视剧中饰演的是一个手术室的冷面王子,其实这个角色非常适合陈晓,毕竟陈晓面无表情的样子是非常的冷酷。
李沁也是一位非常努力的演员,看着萌新可爱的她却被大家知道的是那个阴狠的元淳,而我相信一直到现在,只要提到李沁,就会想起那个元淳,作为当红小花旦的她来说, 我非常期待她的表现。
77岁北京女医生扎根陕北53年,这里面有着怎样的故事?
77岁北京女医生扎根陕北53年,这里面有着怎样的故事?1968年,24岁的路生梅服从分配,从北京来到陕西佳县,成为当地第一名科班出身的儿科医生。面对艰苦的生活条件,路生梅吃糠咽菜,睡冰冷的土炕,吃用水得靠驴从黄河里拉,下乡出诊一走就是几十里,她却多次拒绝离开的机会。原来,她始终揪心着当地当地落后的医疗水平,她立下朴素的诺言:“这里的群众需要我,我属于陕北高原。”
50多年来,路生梅坚守信念,以医者仁心守护着百姓健康,倾尽全力,让老百姓少花钱治好病,践行着自己的诺言。为提高护理质量,路生梅东奔西跑,四处筹资,让科室所有护士分批到西安儿童医院进修。当时佳县是全榆林地区最穷的县,佳县医院是全地区条件最落后的县医院,然而佳县医院小儿科在全地区小静脉穿刺上取得了团体和个人第一名的好成绩。
“不能守着医院等病人,要走进农户找病人。”一个风雪交加的清晨,路生梅穿着从北京带来的塑料底棉鞋,到离县城十几公里的崔家畔村出诊。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覆盖着厚雪,每走几步就会滑倒一跤。近两个小时里,她摔了40多跤。有时碰到大下坡,干脆躺在雪地上往下滑。当一身泥泞的她出现在病人家里时,全家人像看到救星一样放声大哭。
因患者病情较重,路生梅留下治疗了好几天,直至患者好转,待准备离开时,细心的女主人为她送上一双千层底的棉布鞋。路生梅霎时因感动红了眼圈。经过多年发展,现在佳县人民医院已成为具有一定医疗水平的二级甲等医院。“我们依旧坚持路主任少花钱治大病、不花钱能治病的原则。”医院现任儿科主任武艳说。153年里,她为患者开便宜、管用、适量的药,为县城建起第一个正规儿科,手机号码更是成为佳县百姓的急诊热线。1999年退休后,路生梅拒绝高薪聘请,选择在佳县免费义诊,义诊患者超过10万人次。一位患者家属说,“我们家五代人都找她看过病,半个佳县城人都找她看过病,我们信她。”
儿科有哪些有趣,感人的故事
一·流泪的护士
刚到儿科,曾经有一次上夜班,凌晨4点多,四五位家属送来高烧40度的患儿,我立即通知医生,准备建立静脉通路,可是患儿哭闹不止,家属急得团团转,或许因为自己紧张,第一针没扎中,小孩哭闹得更加厉害。当我刚扎中第二针的时候,旁边的父亲突然发飙,“你是什么护士?会不会打针?我一脚踹死你!”当时我正在固定针头,听到家属的话像一把刀子刺入心脏,拿着胶布的手都在发抖,委屈的泪水夺眶而出,然而我没有慌乱继续我的护理操作。
或许是家属没有看过流泪的护士,或许是小孩不再哭闹,家属全站在那,不再说话,只有我一个人,含着眼泪,遵医嘱给小孩松衣,冰敷,镇静,观察病情……如果当时没有穿着护士服,没有带着燕尾帽,胸前没有挂着紫金县人民医院的胸牌,我真的就要夺门而出啦!可是我知道我不能,因为我是一名护士,我有我的职业操守,我不能愧对“白衣天使”这个光荣的称号。
二·弃婴“小不点”
2009年下半年,新生儿室多了一位宝宝,1.25公斤,早产低体重儿,上午刚刚从妇产科生下来就抱到儿科。宝宝那么小,她的腿也只有我们的拇指那么大,我们护士姐妹们都亲切的叫她“小不点”。
看着她爸爸爸爸黑着脸忙上忙下,我那时就想,如果她是儿子多好,因为之前她父母生了两个女儿,如果“小不点”是儿子,那么做父亲应该就是欢天喜地的吧?第二天,她呼吸暂停一次,后来被医生抢救过来了。医生建议转院治疗,爸爸拒绝转院并签了字。第三天晚上爸爸来看了“小不点”一次就再也没来过了,“小不点”真的成了一个弃婴。
每天上班定时给“小不点”喂奶,换尿片成了我们工作的一部分,她很乖,不吵不闹的,不像其他小朋友那么爱哭,有小宝宝的护士甚至把自己家的尿片,小衣服拿来给“小不点”。
没多久,从妇产科转来一位像“小不点”一样早产低体重儿,才1.3公斤,是个男孩不到一个小时后转到惠州治疗了。在救护车上,那位男孩的父亲对医生说:“我儿子有小鸡鸡,重一两都不一样,他们的女儿丢在医院,我们的转惠州治疗,如果我的是女儿我才不转院呢!”当我听到同事复述这话时,我的心都碎了……
“小不点”在儿科我们精心护理了差不多一个月,后来被一位好心人领养了,希望“小不点”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