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教育原因分析(幼儿科学教育现状)
本文目录一览:
- 1、对幼儿科学教育的认识
- 2、在幼儿园见实习中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原因
- 3、幼儿科学教育的特点
- 4、孩子为什么要学科学?
- 5、如果你是一名幼儿教师你应如何选择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 6、导致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对幼儿科学教育的认识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要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基。
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基是新《纲要》中科学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价值,对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重视激发幼儿科学探究的原动力和内驱力。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把激发幼儿认知兴趣,引发探索的欲望,使幼儿体验发现的乐趣,感知科学的意义,“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放在首位。
这些精神贯穿于科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要求之中,其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初浅的、启蒙性的科学认识与探究活动,从小激发幼儿向往科学、追求科学的内部动力,使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产生强烈的渴望与需要。
孩子从小对周围事物、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和关系感兴趣,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是他们以后主动学习、探索科学的力量之源。孩子想要感知的冲动和想要理解的强烈愿望将驱使他们自觉地、主动地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探究,从而获得不断发展。
(二)重视萌发幼儿科学创新意识,丰富幼儿早期科学活动经验。
新《纲要》中的科学教育目标要求培养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强调“要尽量创造条件与机会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其实质就是培养幼儿科学实践与创新的能力和意识,帮助幼儿丰富早期科学活动经历和体验。研究表明“科学活动能够让儿童亲自体验哪些办法行得通,哪些行不通”[①],“动手实践能使儿童的能力在科学研究和创造性活动中得到大幅度的提高”[②]。
因此,幼儿园的科学教育要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孩子感知认识事物的规律出发,引导孩子运用多种感官和手段去亲自实践,从多个方面、多种角度感知事物,全面把握事物的特点和变化规律,促进幼儿将动手实践与大脑的思考相结合。这既是培养幼儿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科学经验的有效途径。
(三)重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新《纲要》强调让幼儿亲自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这十分有利于培养孩子尊重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研究证明:“科学研究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事物,消除恐惧和疑惑”[③],动手实践也可以改变人们对科学研究和科学活动的态度[④]。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不能凭主观臆造。从小培养幼儿尊重科学、尊重事实的态度对其将来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同时,新《纲要》中的科学教育不仅仅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而且体现了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新《纲要》强调要培养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以帮助幼儿了解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养成关心环境与自然的态度,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和敢于发表自己观点和接纳他人观点的正确态度。这既是对科学的尊重,也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人所必须具备的精神和品质。
在幼儿园见实习中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原因
百度文库析并提出相关的问题解决对策以引起幼教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者的广泛重视。该课题的选定与研究近则为幼儿园教师正确认识和理解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涵与特性、价值取向和目标构成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等懂得从幼儿自身的特点、发展规律、兴趣、爱好及发展需要出发恰当地选择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设计生动、有趣地的科学教育活动灵活运用多种教育组织形式和方法有效地组织、指导和评价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丰富幼儿园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科学素养等方面提供指导。远则为幼儿身心的和谐、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今后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园课程体系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的方法笔者在幼儿师范学校担任《幼儿教育学》、《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指导》两门课程的教学每周有一天半的时间去幼儿园进行学习和指导此外每学期、每学年都要带学生入园开展见、实习活动。我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校在长沙、湘潭、岳阳、等地区都有实习基地这为笔者去幼儿园观摩科学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课题中笔者运用了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已有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研究的背景、现状等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查阅了有关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中英文资料、依据学前教育的一般原理、幼儿认知心理发展相关理论、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理论、学前教育评价及系统科学一般原理等理论对课题中提出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对策的研究进行论述为课题的研究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经验总结法通过对不同性质、不同级别、不同地域幼儿园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实例的现场观察和分析对活动中幼儿的表现、教师的教育观念及行为、师幼关系等方面进行观察、记录、分析提出了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问题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得出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问题对论文中的问题进行概括、原因进行分析、对策进行研究。研究的思路及主要内容论文中笔者概述了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涵与特性、发展历史、幼儿科学活动的要素、幼儿学科学的特点及幼儿园科学教育对社会、幼儿个体发展的意义。结合带领学生到幼儿园见、实习时观摩的科学活动实例已有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研究的背景、现状等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有关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中英文资料等材料的分析。从内涵与特性、目标构成与价值取向、内容选择与安排、组织形式与方法、反馈与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问题。根据与幼儿科学教育相关的文献资料等理论依据从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幼儿园课程研究的欠缺幼教师资水平的不适应各种教育力量的不协调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笔者从转变思想更新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观念加强幼教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幼教师资水平优化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各种教育力量的作用这几方面提出了问题的解决对策。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幼儿园科学教育概述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涵与特性幼儿园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索和学习、亲身经历探索过程、感受和体验科学精神、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有关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感性认识和经验的过程。它是幼儿科学知识教育、科学方法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的协调统一。科学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其他领域一样既有教育的共同特点又具有其自身固有的特性具体表现如下广泛性和启蒙性广泛性是指科学活动的内容是无限丰富而广泛的来源于变化无穷的周围世界。科学及现象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太阳的一升一落、树木的发芽、美丽的星空、五颜六色的颜料和服装等。科学也是幼儿每天做的事情如提各种问题观察一片落叶用香皂洗手玩电动玩具等。启蒙性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科学活动的内容涉及面虽广但只要求幼儿掌握粗浅的科学知识懂得浅显的科学道理获得丰富的科学体验二是通过一些粗浅的科学活动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①实用性和生活性生活性是指科学活动的内容来源并服务于幼儿的周围生活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其目的是为了让幼儿理解感受和体验到这些内容对于自己和同伴的意义发现和感受到周围物质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身边。实用性是指教师挑选出让幼儿开展探索活动的科学素材无论从内容上
还是深度上说都与幼儿成长有关为幼儿的生活作些准备为幼儿的成长打下基础。实用性和生活化是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一贯传统。季节性与地方性幼儿学习的对象主要是周围的物质世界与所处的环境有密切的①刘占兰幼儿科学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联系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许多素材主要是关于自然现象的内容如四季、动物、植物、台风、雨雪、雷电等这些内容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气候、环境条件的制约季节的变化和地域的特点对科学活动的选定、安排与实施有很大影响。不同地域、不同环境内容不尽相同。当然这种季节性与地方性并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些幼儿感兴趣却又无法直接接触的内容可运用图片、模型、录像等形式让幼儿间接感知这些都要依赖于活动的实际需要及幼儿的发展水平。趣味性和可接受性科学活动的内容应有趣味性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现象能让幼儿感到好奇、有趣并产生探索的动机同时也在幼儿的接受范围之内。兴趣是学前儿童自觉学习和发展的动机力量没有兴趣幼儿就缺乏真正的学习动机。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①孩子天生就爱探索科学活动内容丰富有趣幼儿通过亲自感知、触摸、操作等方式来探索真正调动幼儿主动参与探索活动的兴趣。科学性和综合性科学性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根本特点是指在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选择和教育过程中从计划的设计、内容和方法的选择到具体的贯彻实施、活动的评价等方方面面都必须符合科学性的原则。综合性是指“幼儿园科学教育不仅仅要儿童掌握科学的知识、养成科学的态度和形成科学的能力还要求将其放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这个范畴来考虑这样才能实现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体现出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②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发展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变革幼儿园科学教育已从传统的学科教育向现代科学教育转变产生了现代科学教育的新概念。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现代幼儿园科.
幼儿科学教育的特点
幼儿科学教育应成为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并获得利用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经验的过程,也是乐学、会学这些有利于幼儿终身发展的长远教育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其基本特性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标的长远性
追求有益于幼儿终身发展的大目标,是幼儿科学教育界价值取向。当今,社会的迅速发展已经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革。终身教育的倡导和实施,使儿童的学习已经走出以往的狭小范畴,开始成为贯穿一生的完整过程。
为了幼儿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幼儿科学教育应注重幼儿乐学和会学的教育目标和价值,强调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发展幼儿不断学习的能力。
如果通过科学教育培养起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幼儿就有了终身学习的动力机制。如果孩子们通过学习科学,获得了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他就能不断运用这些方法去获得知识,解决各种问题。
当我们预想的教育内容与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发生矛盾时,我们决不能以牺牲幼儿对学习的兴趣为代价来求取知识的传递。
二、内容的生活化
教育内容生活化是引发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重要前提与条件。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不仅为幼儿获得能真正理解和内化的科学知识、经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而且,只有幼儿真正体验到学习内容对自己及与自己相关的人的意义,是自己当前想要知道的东西和解决的问题,他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究,才能发现和感受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身边,才能保持永久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幼儿科学教育的这一特性是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幼儿理解科学的实际意义,获得终身学习的动力机制的根本保证,也是幼儿获得真正内化的科学知识经验的根本保证。
三、过程的探索性
幼儿科学教育应该是引导幼儿通过探究,发现和获得知识的过程。也就是说,幼儿的知识经验不再是教师直接告诉和传授给幼儿的,而是幼儿自己获得的。儿童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教师的作用不再是用范例或操作实验向幼儿分步讲解或示范,而是支持、引发和引导幼儿的探索和发现过程。
四、结果的经验性
与以往不同,幼儿科学教育更加尊重幼儿的认识特点和科学的本质特征。它不追求幼儿说出来的、准确的、科学的概念,而是强调让幼儿亲身经历探究和发现过程,获得有关的经验。这些经验可能是幼儿可以悟到但说不出来的,也可能是在成人看来是幼稚的、童话般的,但幼儿却在探索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了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过程。更何况任何科学知识都是在不断发展着的。在引导孩子们认识风时,我们不应在期待着他们能说出“空气流动产生风”,而应为幼儿发现和感受到“风真有劲,把我的帽子吹跑了!”“风让我的风车一会儿转,一会儿停;一会儿往这边转,一会儿往那边转”感到满足。
孩子为什么要学科学?
爱因斯坦从小并不聪明
八九岁时才学会阅读
爱迪生早年也被老师认为是弱智
但爱因斯坦四岁时,父亲给一他个指南针,告诉他一些道理。
爱因斯坦说:这个指南针满足了他探索宇宙奥秘的愿望;爱迪生的母亲鼓励他自由发挥,他在独自的动手探究中找到了自信与方向。
有些人当他们开始动手体验一项新事物又受到鼓励的时候,他们开始有了明朗化的经验,这是才智和能力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当他们对参与的事物不断拥有兴趣、信心和成就感的时候,他便已开始起航??
80%的儿童想当科学家
儿童天生喜欢动手,对未知事项充满好奇心,经过调查:小学阶段约有80%的儿童喜欢动手玩科学、想当科学家!
有了科学课,才是完整的多元教育
科学是幼儿多元发展的五大智能之一,他和智商、数理逻辑、分析思考、自然体认、生活态度、手脑并用、专注力、推理、价值观、理性,密不可分。
科学知识较抽象,所以它比一般学课需要动脑思考、更有深度、也更贴近生活。
对幼儿教育而言,科学关系着知性、理性、分析判断能力等的综合发展。因而忽视了科学教育,我们就是阻碍了儿童智性和理性的成长发展,所以说,没有科学课,就不是完整的多元教育。
任何科目必须和儿童的学习天性相结合
每个孩子天性好奇心强、爱动手、爱幻想、喜欢发问。譬如喜欢恐龙、对星星好奇、爱观察小动物??所以说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
如果我们能顺着他的好奇心、动手欲望,循序渐进地教导,效果必然事半功倍。但如果我们欠缺了科学课,就等于剥夺孩子许多天性发展的机会,辜负了孩子的天性与才华。
好的科学教育,应当结合【科学知识+动手实验+表达】为一体,唯有如此,才能发展孩子的天性,提高孩子的能力和视野。
学科学的孩子成就高
学好科学,不仅智商和情商会得到提高,更是将来找工作的“重要武器”。
现在国家提倡科技创新型人才,而科学教育恰恰注重孩子此方面的培养。及早让孩子进入科学领域,就是帮助他提高未来竞争力。
先天的智力与表现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好的科学教育才能够成就他的未来!
如果你是一名幼儿教师你应如何选择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一)目标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二)内容与要求
1、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 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3、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4、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 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5、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 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6、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 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
7、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 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三)指导要点
1、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2、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3、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导致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基本规律和程序、方法上的规范。
2、内容主要包括:
(1)学前教育科研活动的性质、特点、类型和原则等基本原理。
(2)学前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研究活动的设计和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学前教育实验和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学前教育科研活动主要的方式、方法以及各种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3)不同形式的学前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和对学前教育科研成果的评价。
一、当前制约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新的时代要求教育培养的人不仅应该具备21世纪社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必须具备创新精神、主动学习与发展的能力,具备良好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自主、自信等社会性人格素质。因此,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兴起了素质教育改革高潮,各级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以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但由于社会条件、经济发展和教育科研状况、人们观念与认识的局限等原因,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与挑战,制约学前教育事业积极、健康的发展。目前不利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主要有:第一,对学前教育的性质、功能、目标、内容的认识存在偏差。近年来,一方面,人们日益认识到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越来越意识到学前阶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开端,是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基础与保障,这是可喜的现象。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社会上仍有许多人士(包括家长、教师等)对于学前教育的性质、功能还存在着不少不适应时代要求的观念与想法。在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上,由于传统、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社会上还较普遍地存在着重智轻德,重认知教育轻社会性、人格培养的问题,如忽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情感、态度、自主性、社交能力等的培养。第二,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缺乏领导机构与计划的保障。在当前政府精简机构的背景下,特别是由于一些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因而对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在个体成长与国家整个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作用缺乏足够的重视,还有一些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在近几年的工作计划中基本不提或根本不提及学前教育,使得这些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缺乏计划保障。第三,学前教育发展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必要的政策规范。近十几年来,我国政府相继制定实施了《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等法规性文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学前教育立法层次偏低,其最高层次仅处于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的第四层次,而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则有全国性的法律,可见,学前教育与它们还存在着相当的距离。第四,幼儿园教师的待遇、培训等问题仍未很好解决。近2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国幼儿教师的地位与待遇等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处于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在《教育法》(1995年)中,即明确规定幼儿园教师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样的政治和经济待遇。但遗憾的是,在实际中,由于经济条件与人为的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幼儿教师的待遇仍普遍偏低,幼儿教师培训、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未能得到很好的保障。第五,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与支持。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展上,我们认为目前还存在着不少不利因素。首先,近几年虽然国家级或省市级的幼教科研项目均有所增加,但与中小学相比,无论在项目数量还是在经费支持上都仍存在很大差距,这在客观上影响学前教育科研更普遍、深入的开展。其次,幼儿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尚显薄弱,缺乏对儿童行为、心理发展需要及其问题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也尚缺乏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缺乏分析、总结、提升自身教育经验的能力。
未来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向
一、21世纪将是一个更为光辉灿烂的“儿童的世纪”处于20世纪与21世纪的交汇点上,我们可以说,尽管在世界范围内,儿童的生存状况、儿童的教育状况以及儿童权益的保护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与过往所有的世纪相比,20世纪大致可称得上“儿童的世纪”,爱伦?凯的预言基本上变成了现实。在当今的中国和世界,有一批学者分别从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伦理学等视界,提出“向儿童学习”的主张。“向儿童学习”这一口号可以帮助教师乃至整个成人社会认识儿童,尊重儿童,建立更为民主的师生夫系,建立更为民主的儿童与成人关系,这一口号将会使成人社会从儿童生活里得到滋养,从儿童文化中得到“反哺”。我们相信,“向儿童学习”的研究以及成人“向儿童学习”的信念将使儿童空前地凸显在历史与人群之中,他们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地位和尊严。二、21世纪将会建立与世界保持同步同时又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学前教育理论我国的学前教育确实在探索,在前进。中国有自己的国情,西方的现代观念要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要经过摸索、实验,将先进的观念变成中国本土的东西,才有可能在中国发挥其重要作用。在世纪交汇时刻,我们尝试着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怎样建立?我国的学前教育工作者自觉地将自己的理论视野打开,走得出去,又回得进来。“走得出去”,就是要问相邻学科乃至于全部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学习,要向国外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学习;“回得进来”,就是要将所学的这一切消化吸收,为我所用,成为学前教育观念不断成长的营养成份。只有“走得出去,又回得进来”,我们才有可能在汲取教育史特别是儿童教育学历上一切精华的基础上,建立体现时代精神、民族特色、现代科学水平、与世界同步的现代学前教育理论。三、21世纪中国学前教育的理论架构中“儿童发展”将真正成为一个关键词传统教育观念强调知识获得,强调“美德袋”的灌输,强调成人中心主义的师生关系等等。应试教育便是一种较为典型的传统教育模式。我国近年来出现的素质教育思潮便是针对应试教育而发的。素质教育最初反对的是应试教育在实践层面上存在的种种弊端,但随着素质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将会对应试教育背后的原因──传统教育观念进行理论的反思,进而使素质教育思潮逐步发展为一场反对传统教育观念、建立现代化教育理念的运动。事实上,儿童中心论并没有错,错的是那些指责儿童中心论的人,他们错误地认为儿童中心论与社会对儿童发展的需要是矛盾的、对立的。事实并非如此。被看作”儿童中心论”代表人物的杜威一直试图调解个体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之间的对立,他强调儿童是教育的中心,但同时他又认为“教育是社会进步和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儿童总要成为成人,成为社会的一员,成为文化的继承者和建设者,因而,儿童教育是不可能回避社会对儿童的种种要求的。而儿童中心论者则认为这种社会需要无可厚非,但欲实现这一需要,仍然要考虑到儿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只有按照儿童的本性实施相应的体现社会需要的教育,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对儿童发展的要求,也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对社会进步的推动。儿童中心论者的这一认识并没有错。在21世纪,在学前教育理论的建构过程中不断强调“儿童发展”这一概念,让人们重视这一概念,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然而无论如何,“儿童发展”这一概念将是21世纪中国学前教育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