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军事新闻 > 正文

军事新闻

汾渭地震带地震完整性分析(汾渭地震带上有哪些城市?)

hacker2022-06-26 12:39:26军事新闻127
本文目录一览:1、地震活动2、汾渭地震带的介绍

本文目录一览:

地震活动

(一)地震区、带的划分

受断裂活动性的制约,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管道工程地震活动时空不均一性显著,可以进行区、带的划分。这里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委会的划分方案,研究区主要涉及青藏地震区的六盘山—祁连山地震带和龙门山地震带,华北地震区的汾渭地震带和华北平原地震带,华中地震区的汉水地震带,华南地震区的雪峰—武夷山地震带(图3-5)。现对各地震带作简要描述。

1.六盘山—祁连山地震带

主要包括六盘山和祁连山山脉,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弧形构造带的拐折部位,是一条地壳厚度陡变带、重力梯级带和航磁异常带。带内断裂规模巨大,活动性强,在第四纪晚期都有明显活动。本带地震活动十分强烈,基本上都沿巨大断裂带分布。历史地震记载始于公元180年,据已有资料,截止到2004年共记载M≥4.7级地震125次,其中5.0~5.9级68次, 6.0~6.9级18次,7.0~7.9级9次,≥8级地震2次(1920年海原8.5级巨震及1927年古浪8级大震)。

该带最早有记载的地震是公元180年秋发生于甘肃高台西的7.5级地震,1500年之前只记录到14次Ms 4.75级地震。根据地震资料完整性分析,六盘山—祁连山地震带自1561年宁夏中卫7.25级地震发生以来7级以上地震基本完整。从1561年7.25级地震至1709年甘肃中卫7.5级地震发生的148年之间,该地震带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4次;而从1710年至1919年的209年间,该地震带未发生7级以上地震,处于相对平静的时期。以1920年海原8.5级地震为标志,进入了下一个活跃期,1920年至1934年是一次较大的释放期,发生7级以上地震4次,最大震级达8.5级;1954年又发生7级、7.25级各一次。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震频度加大,但震级并不太高,最高仅为6级左右。综合考虑1500年以来整个地震带的地震活动及活跃期和平静期大致平衡的情况,该地震带存在大约360年左右的重复周期。

六盘山—祁连山地震带的地震活动自1550年以来存在大约180年左右的活跃期与平静期。1920年以来进入了又一次活跃期,该活跃期内尽管已经发生了6次7级以上地震,但时间只有84年,未来百年仍将主要处于活跃期内,不能排除在管线运营期内发生7级左右地震的可能性。因此,该地震带未来百年的地震活动水平应当作活跃期估计。

2.龙门山地震带

位于六盘山—祁连山地震带的南侧,其西为阿尔金—柴达木地震带和巴颜喀拉山地震带。主要包括龙门山山脉及秦岭的西段,大地构造上为龙门山褶皱带与秦岭褶皱系的一部分。本带属南北地震带中的一段,地震活动相当强烈,是青藏高原北部地震亚区主要强震活动带之一。自公元前193年有地震记载以来,本带共发生M≥4.7级地震168次,其中5.0~5.9级地震85次,6.0~6.9级地震31次,7.0~7.9级9次,8级地震2次(1654年天水8级地震、1879年武都8级地震)。

图3-5 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管道工程沿线地震带分布图

该带最早的记录可追溯到公元前193年甘肃临洮6.5级地震,但在1604年之前近1800年间只记录到31次M≥4.75级地震。据完整性分析,龙门山地震带自1573年以来7级以上地震基本完整,自1604年甘肃礼县6级地震发生以来6级以上地震基本完整,该地震带从1573年甘肃岷县6.75级地震至1718年甘肃通渭南7.5级地震发生的145年之间,共记载6.0~6.9级地震6次, 7级以上地震3次,其中包括1654年甘肃天水南8级地震;而从1719年至1878年的159年间,该地震带未发生7级以上地震,6级地震也只记载到3次,处于相对平静的时期。以1879年文县武都8级地震开始的121年间,已发生7级以上地震4次,进入了又一次相对活跃期。综合考虑1500年以来整个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活跃期和平静期大致平衡的情况,该地震带存在大约300年左右的重复周期。

龙门山地震带的地震活动自1570年以来存在大约150年左右的活跃期与平静期。1879年以来进入了又一活跃期,该活跃期内已经发生了4次7级以上地震,时间已经历120多年。未来百年处于活跃期的尾声,并将转入相对平静期。因此,该地震带未来百年的地震活动水平的估计应略高于平均地震活动水平为宜。

3.汾渭地震带

由汾渭裂陷带一系列断陷盆地构成了汾渭地震带。本带地震活动强烈,是华北地震区主要强震活动带之一。自公元前2222年有地震记载以来,本带共发生M≥4.7级地震171次,其中5.0~5.9级地震97次,6.0~6.9级地震21次,7.0~7.9级地震7次,8级地震2次,(1556年华县8.25级地震发生在该带南端的渭河盆地,1303年洪洞8级地震发生于临汾盆地)。

本带地震记载历史悠久,记载的最早历史地震为公元前2222年山西永济蒲州5.5级地震。对该带1291年以来的5级以上地震资料研究表明,目前已经历了两个活跃期和一个平静期。具体分期是:1291年至1337年为活跃期,1338年至1483年为平静期;1484年至1720年为活跃期, 1721年至1814年为平静期;1815年至今为又一活跃期。本带地震活动的时间不均匀性和似周期性是很明显的。地震平静期内一般不发生M≥6级地震,在第二地震活跃期(1484年至1720年) 6级以上地震年平均发生率为0.06次/a。自1815年以来至今的这一活跃期,本带仅发生过1次6级以上地震(1815年10月山西平陆6.75级地震),考虑到本带近期5级左右地震频繁,未来百年本带的地震活动可能处在较为活跃的阶段。

4.华北平原地震带

呈北北东向展布,南界大致位于襄阳—武汉一线,北界位于燕山南侧,西界位于太行山东侧,东界位于下辽河—辽东湾拗陷的西缘,向南延到天津东南,经济南东、亳州达红安、麻城一带。本带记录到最早的一次地震是公元前1767年河南偃师西南的6级地震,最大地震是1679年河北三河平谷8级地震。据统计,本带历史记录到M≥4.7级地震228次,其中5~5.9级113次,6~6.9级30次,7~7.9级5次,≥8级1次。

对该带1300年以来的5级以上地震资料研究表明,存在约为150~180年的活跃期和平静期,目前已经历了两个完整的活跃期和一个平静期。具体分期是:1480年至1679年为活跃期;1680年至1829年为平静期;1830年至今为又一活跃期。后一活跃期5级以上地震的发震频数较高。1966年后该带发生了系列强震。唐山地震后,华北平原地震带总体虽已转入能量剩余释放阶段,但考虑到整个华北地区近来的地震活动,该带未来百年的地震活动以1480年以来的平均水平估计为宜。

5.汉水地震带

呈北西向展布,包括汉水和长江中游一带,位于扬子地台内。本区新构造发育,具有明显的分区性。西部大巴山、武当山主要发育北西西向断裂,东部和南部主要发育北东—北北东向断裂。断裂规模都比较大,而且在第四纪时期均有不同程度的活动。本带亦属中强地震活动带,有记载以来,共发生M≥4.75级地震49次,5~5.9级地震31次,6~6.9级3次,最大震级为6.75级。地震在空间上主要沿北东、北西方向展布。

该带是中强地震带,最早记载为公元前143年湖南竹山西南的5级地震。从1470年有较完整地震资料以来,已经历两次地震大释放,一次为17世纪初期,最大为1631年6.75级常德地震;另一次为19世纪中期,最大1856年咸丰大陆坝与四川黔江间的6.5级地震。该地震带两期活动高潮间隔200余年,之间发生过7次5级地震;1856年地震以来至今已近150年,发生过多次5级地震,近100年来只发生了两次地震,震级分别为5级和5.1级,1906年为最近1次5级地震,估计未来百年不能排除中、强地震的发生。因此为工程安全考虑,不能低估未来百年的地震活动水平,地震活动性参数应以该带的地震活动较活跃水平来估计。

6.雪峰—武夷山地震带

位于华南加里东褶皱系和扬子地台西部。新构造时期地壳运动以整体缓慢抬升为基本特点,新生代早期沿断裂发育的红色盆地已在古近纪末结束沉积历史。只有鄱阳湖盆地在新近纪和第四纪期间继承性拗陷接受沉积。另外在浙江沿海一带发育有第四纪小盆地。断裂以北东、北北东向最发育,并控制古近纪盆地发育。新近纪以来,这些断裂仍有不同程度的活动,但差异活动不明显,小地震常沿断裂带分布。本带是华南地震区地震活动最弱的一条地震带。据记载,本带共发生M≥4.7级地震31次,其中5~5.9级地震13次,历史上未记载6级以上地震。

该带地震活动水平不高,历史上共记载破坏性地震31次,多为4.75~5级,最早的记录为1334年江西乐平南4.75级地震,1599年以来5级以上地震有了较为完整的记录,共有13次5~5.75级地震,最大为1819年贵州贵定的5.75级地震。该带地震发生的时间分布比较均匀,无明显的地震平静期和活跃期,从1500年以来带内仅有1521~1574年和1867~1925年两个时段无震平静。该带平均60年发生一次大于5.5级地震,最近一次地震为1989年的四川江北地震5.4级(地震间隔为59年),估计该带剩余应变较少,发生较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该带可采用地震活动的平均水平估计地震活动性参数。

(二)历史地震对管线地段的影响

分析历史地震对管线地段的影响,是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则是地质环境条件区域背景—地壳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管道工程途经的西部地段在区域范围内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强烈地震,应当考虑这些地震对管线的影响烈度值。下面将概述沿线主要历史大地震影响情况。

1.1125年9月6日甘肃兰州7级地震

此次地震震中在兰州一带,据记载“熙河路地震,有裂数十丈者,兰州尤甚。兰州六城城坏,陷数百家,仓库俱没。山上草木悉没入地,而山下麦苗乃在山上”。所坏六城可能为阿干镇、东关堡、金城关、京玉关、定远镇、兰州河口一带。该次地震震中烈度为Ⅸ度,在兰州西固城首站场地的影响烈度应达Ⅸ度。

2.1303年9月25日山西赵城、洪洞8级地震

此次地震是沿着NNE向的霍山山前断裂发生的,震中烈度Ⅺ度,据记载:压死20余万人,伤数十万人,损毁房屋十万计,地裂成渠,泉涌黑沙水不止。

此次地震对太原支干线经过场地影响很大,该支干线完全在Ⅶ度区以内,从临汾到介休间管线经过当时的X度区。风陵渡站影响烈度达Ⅶ度、西安站及郑州站场地影响烈度估计达Ⅵ度(图3-6)。

图3-6 1303年9月25日洪洞8级地震等烈度线

3.1556年2月2日陕西华县8.25级地震

此次地震史称关中大地震,发震构造是NEE向的华山山前断裂,震中烈度Ⅺ度,地震死亡人数83万余,不仅在中国大陆,而且在全球是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陕西、山西、河南3省97个州县遭受破坏,波及范围很大。

此次地震震中烈度达Ⅺ度,管线经过地区大部分在有感区内,在岐山—三门峡段烈度≥Ⅷ度,管线经过极震区,在华县附近烈度达Ⅺ度;西安站、风陵渡站影响烈度达Ⅸ度,而郑州站影响烈度应达V度;太原支干线基本上在Ⅵ—Ⅸ度区内,闻喜以南到潼关烈度为Ⅸ度(图3-7)。

图3-7 1556年2月2日华县8.25级地震等烈度线

4.1654年7月21日甘肃天水南8级地震

此次地震极震区在天水罗家堡及礼里木门里一带,死亡3.1万余人,压埋村落近10里,山崩水壅。破坏县、市达47个,波及范围大。

震中烈度达Ⅺ度,管线经过场地大部分在地震影响区内,在通渭、庄浪南管线经过当时的Ⅸ度区,在宝鸡以西300余km场地烈度大于Ⅶ度;兰州站影响烈度为V~Ⅵ度,西安站影响烈度为V度,风陵渡站及郑州站在有感区内(图3-8)。

5.1695年5月18日山西临汾7.75级地震

发震断裂是NWW向的临汾—浮山断裂,死亡5.3万人左右,至今仍留下较多的地震遗迹。

此次地震震中烈度达X度,管线在临汾附近经过当时的Ⅸ度区,运城北到介休间管线经过Ⅶ度区(图3-9)。

6.1718年6月19日甘肃通渭南7.5级地震

此次地震震中在通渭、甘谷间,是顺一条近南北向断裂发震的,通渭、甘谷两县死伤7万余人。震中烈度达X度,管线经过当时的震中区,在通渭附近场地最大影响烈度为X度;兰州站影响烈度为Ⅵ度,西安站、风陵渡站在有感区内(图3-10)。

7.1815年10月23日山西平陆6.75级地震

发震断裂为一近东西向断裂,山西、河南、陕西3省3万余人死亡,被毁14个州县。

震中烈度达Ⅸ度,千阳、岐山以东管线均在此次地震影响区内,在经过Ⅶ—Ⅷ度区,风陵渡站场地影响烈度为Ⅶ度,干线潼关—洛阳段和太原支线南段风陵渡—闻喜在Ⅶ—Ⅷ度区,西安、郑州两站场地均在有感区内。

图3-8 1654年7月21日天水南8级地震等烈度线

图3-9 1695年5月18日临汾7.75级地震等烈度线

图3-10 1718年6月19日通渭南7.5级地震等烈度线

8.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8.5级地震

是近百年来在中国大陆人口密集区发生的最大地震,其影响西至甘肃玉门,东至上海。极震区海原、西吉、固原等县城被毁,死亡20余万人,山崩、地裂等地震遗迹至今犹存。

震中烈度达Ⅻ度,管线大部分在此次地震的影响区内,巩义以西管线经过场地影响烈度均大于Ⅵ度(包括太原支线),在定西至张家川一段场地影响烈度高达Ⅷ度:兰州站影响烈度为Ⅶ度,西安、风陵渡站场地影响烈度为Ⅵ度,郑州站为V度(图3-11)。

通过以上论述可知,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管道工程的兰州—郑州段和山西支干线所在地段地震活动性强,地震活动的主要特征是集中性很高,条带分布明显,西部青藏地震区主要以北西向的地震活动带为主,东部华北地震区以北东向地震条带为主。仪器记录的现代中小震活动与历史破坏性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历史地震和现代中小地震的集中活动区,很可能还是未来强震活动的主要场所。而郑州—长沙段所在地段地震活动性较弱,历史上没有记载到7级以上地震,最大地震是1631年的常德6.75级地震。地震在空间分布上总体表现为面状散布,在局部地震分布呈北西、北东或南北向,规模不大;1970年以来仪器记录小震在南部也较为分散,从数量上北部明显多于南部。

图3-11 1920年12月16日海原8.5级地震等烈度线

(三)管道沿线地震区划

以2001年编制的《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为基础,编制了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管道工程沿线50年超越概率10%水平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图3-12)。

经粗略统计可知,该管道工程水平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总长达1825km,这就是说需要采取工程设防的长度占管线总长度的61.14%,它几乎皆分布在兰州—郑州段和山西支干线段(表3-4)。显然,工程抗震设防的形势是比较严峻的。

表3-4 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管道工程峰值加速度统计表

图3-12 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管道工程沿线50年超越概率10%水平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

汾渭地震带的介绍

北起河北宣化-怀安盆地、怀来-延庆盆地,向南经阳原盆地、蔚县盆地、大同盆地、忻定盆地、灵丘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至渭河盆地。汾渭地震带属于华北地震区,是中国东部又一个强烈地震活动带。 1303年山西洪洞8.0级地震、1556年陕西华县8.0级地震都发生在汾渭地震带上。1998年1月张北6.2级地震也在汾渭地震带的附近。有记载以来,汾渭地震带内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60次左右。其中7-7.9级地震7次;8级以上地震2次。

李四光预言的四个地震带有哪些?

李四光说的四大地震带,它们分别是:

1,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

2,华北的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3,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

4,西部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扩展资料

地震带是指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地球上主要有三处地震带。地震带基本上在板块交界处,在地震带内震中密集,在带外地震的分布零散。地震带常与一定的地震构造相联系。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

1959年5月29日,经前苏联科学院主席团评选,授予李四光“卡尔宾斯基金质奖章”。

1982年,李四光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二等奖。

2009年9月14日,李四光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2009年10月,李四光入选蒙古族十大杰出科学家。

参考资料:李四光—百度百科地震带—百度百科

汾渭地震带详细资料

 汾渭地震带属于华北地震区,北起河北宣化-怀安盆地、怀来-延庆盆地,向南经阳原盆地、蔚县盆地、大同盆地、忻定盆地、灵丘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至渭河盆地。是我国东部又一个强烈地震活动带。

1303年山西洪洞8.0级地震、1556年陕西华县8.0级地震都发生在汾渭地震带上。1998年1月张北6.2级地震也在汾渭地震带的附近。有记载以来,汾渭地震带内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60次左右。其中7-7.9级地震7次;8级以上地震2次。

 地震灾害及区域稳定性分析

1.区域构造及新构造特征

(1)构造位置

河南省位于华北古板块与扬子古板块拼合带,现有地貌由中生代燕山运动奠定,新生代被强烈的垂直差异运动强化。省内存在三组新生代断陷盆地。盆地及其周边区是新构造运动及地震活跃区。盆地沉降幅度与相关断裂活动强度都有由南向北增大趋势,地震活动也是南弱北强。北东向断陷盆地与中强震关系最为密切,北西向与东西向盆地次之。

(2)主要活动断裂特征

新生代断裂,特别是晚第四纪以来仍在活动的大断裂与中强地震关系密切。省内活动断裂可分为三组。东西向断裂主要分布于中部。其形成时代较早,曾多期活动,晚期活动表现为张扭性。它控制了济源、开封、周口等凹陷的主要形态,重要的断裂有盘古寺断裂、黄河断裂、中牟断裂、华山北断裂、偃师断裂、许昌-太康断裂、东村断裂等。北西、北西西向断裂形成较晚,它错断了东西向断裂,具压扭性特征,控制了安阳、商丘、北汝河、夏馆、西峡等断陷盆地与秦岭山系的基本形态,重要的代表有安阳北(南)断裂、新乡-商丘断裂、武陟-郑州断裂、五指岭断裂、北汝河断裂、栾川-明港断裂、朱阳关-夏馆断裂、淅川断裂、桐柏-商城断裂等。北东向、北北东向活动断裂形成时代更晚,但其近现代活动强烈,具张扭性特征。该向断裂在省北部最发育,控制了汤阴地堑、东濮地堑、伊洛河盆地等的基本形态。较重要的断裂有聊兰断裂、汤东(西)断裂、林县断裂、薄壁断裂、伊河断裂、洛河断裂、温塘断裂等。从历史地震情况分析,以北东,北北东向活动断裂与强震关系最密切,北西向次之,东西向更次之;不少强震与两组或多组断裂交叉区有关。

2.地震区带划分与地震烈度区划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及说明书》(1990),河南省位于华北及华中地震区,跨越河淮、河北平原、汾渭三个地震带。本省较强地震主要分布在山西隆起的东部和南部边缘地带,以及河南中部的许昌、太康一带;其次是在大别山北麓有零星分布。地震空间分布总的特征是东部平原多于西部山区;大体以北纬34°线为界,北部多于南部。在强度上也有北强南弱的特点。

(1)地震区带河淮地震带。位于新乡-商丘断裂以南。其控制性断裂以东西向、北西向为主,地震活动较弱,未发生过7级以上强震,仅发生过8次6级左右地震,最大为1946年南阳6.5级地震。

(2)河北平原地震带与汾渭地震带。该二地震带分别位于太行山东、西侧,受北北东北东向大断裂控制。其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河北平原地震带历史上发生过7级以上地震6次,邻近河南省的有1830年磁县7.5级地震,1937年菏泽7级地震。

汾渭地震带历史上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29次,7级以上地震8次,如1956年华县8级大震和1895年平陵6.75级地震。我省仅灵宝-三门峡盆地属此地震带。

(3)历史地震。我省早在公元前519年就有地震记载。公元46年的南阳地震已有详细的震情记述。根据历史记载,以及现今仪器记录,全省共发生M>4.75级地震43次。其中,6.0~6.5级地震6次,5.0~5.9级地震15次,4.7~4.9级地震22次。从强度上看最大为6.5级。因此,从频度和强度上看均属中等水平发生区。值得注意的是,与河南毗邻的北部省(山西、河北、山东)边界地区,历史上都发生过7级左右的强震。如山西平陆1815年发生的6.75级地震,河北磁县1830年发生的7.5级地震,1937年菏泽发生的7级地震,对本省均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这些区域在地震构造上与河南紧密相连,因而河南也存在着较强地震发生的危险。

(4)地震烈度。河南省自1970年完成台网建设以来,记录了一系列弱震。这些弱震在空间分布上与较强地震发生区是一致的,其震源深度均在20 km以内,有少数震源深度仅在5 km左右。尽管震级不大,但震中烈度可达Ⅵ~Ⅶ度。对于这种特殊类型的地震区在防震抗震工作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5)地震烈度区划。由河南省综合等震线图可知,我省潜在发生地震烈度Ⅶ度以上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北部。现代震源机制分析表明豫北区主应力轴较统一,呈北东-南西向;豫南则轴向散乱,与历史地震北强南弱吻合。安阳、新乡、洛阳一带震级可达Ⅶ~Ⅷ度,三门峡地震带震级可达Ⅶ~Ⅸ度,另在南阳、许昌、太康、商丘等地亦有几个强震区,烈度可达Ⅶ~Ⅷ度。

3.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

(1)区域构造稳定性分级及依据

根据前述情况将本区划分为不稳定区、次稳定区、较稳定区、稳定区四个等级。各分区依据为:

·不稳定区的依据

a.北北东向新生代活动的地堑盆地;

b.控制地堑盆地断裂为晚更新世活动的走滑断裂,有北西西向或近东西向断裂交会;

c.地球物理资料证实大型重力梯度带;

d.人工地震及岩石学资料证实为切壳断裂;

e.历史上或现今发生过7级左右地震或具有7级左右地震的构造条件;

f.现代小震活动频繁;

g.预测为Ⅶ~Ⅷ度地震烈度区。

·次稳定区的依据

a.北东或东西向新生代构造盆地;

b.控制盆地的断裂为中更新世活动断裂;

c.断裂的规模为较活动的基底断裂;

d.历史上发生过4.75~6.5级地震;

e.近期有小震群活动;

f.预测为Ⅵ~Ⅶ度地震烈度区。

·较稳定区的依据

a.新生代沉积盆地;

b.受不稳定区影响烈度可达Ⅵ~Ⅶ度;

c.活动断裂为新第三纪至第四纪;

d.有弱震分布。

·稳定区的依据

a.弱震活动也较少;

b.现今整体上升;

c.预测地震烈度小于Ⅵ度。

(2)稳定性分区的界线和主要构造单元

界线划分依据主要考虑新生代活动的构造盆地,控制盆地的活动断裂。不同方向活动断裂交会处,断裂端部或强烈活动段;距活动断层距离,以包容中强地震震中位置及弱震震中位置为宜。据专家统计华北平原地区震中一般不是恰好落在断裂上,而是距断裂有一定距离,故划界时应包容震中位置。各稳定性分区的界线及主要构造如下:

·不稳定区(Ⅰ)

a.灵宝-三门峡不稳定区(Ⅰ1): 其界线为灵宝-三门峡盆地范围,主要断裂为华山北麓断裂与温塘断裂。

b.汤阴地堑不稳定区(Ⅰ2): 其东部边界包括汤阴、浚县(1814年6级地震)和延津(344年6级地震),主要活动地区在汤西、汤东断裂,以及安阳、新乡-商丘断裂西端与汤阴地堑交汇地段。

c.东濮地堑不稳定区(Ⅰ3): 其界线大体与东濮地堑的位置相当,包括菏泽地震震中。主要断裂有聊兰、黄河、长垣断裂。包括新乡-商丘断裂与地堑交汇段。

·次稳定区(Ⅱ)

a.林县-焦作-济源次稳定区(Ⅱ1): 其西边包括林县断裂、薄壁断裂、盘古寺-新乡断裂;东边为汤西断裂;北边为安南断裂。主要活动断裂有林县、采桑、薄壁、盘古寺-新乡断裂。

b.安阳-内黄次稳定区(Ⅱ2): 主要是安南断裂控制范围。

c.新乡-商丘次稳定区(Ⅱ3): 主要沿新乡-商丘断裂带。

d.洛阳-郑州-许昌-太康次稳定区(Ⅱ4): 北界孟县、伊洛河口、郑州;南界宜阳、伊川、登封、禹县、许昌南;东段包括鹿邑。其主要构造基本上为东西向构造控制,尽管有些北东向盆地,但主要断裂的活动地段是北东、北西向断裂与东西向断裂的交会地带。如洛宁、伊川主要活动段是交于东西向洛阳盆地的地段。东段为周口坳陷与太康隆起之间的大断裂带。其主要断裂有白阜、偃师、许昌-太康断裂;北东向的洛河断裂、伊河断裂北段;北西向崖地-新安、封门口-五指岭、武陟-老鸦陈断裂与东西向断裂的交会地段。

e.南阳次稳定区(Ⅱ5): 朱夏-桐柏大断裂穿过南阳盆地的地段。

f.信阳-商城次稳定区(Ⅱ6):东西向信阳-商城断裂与一系列北北东向断裂交会部位。

·较次稳定区(Ⅲ)

其范围在卢氏、潭头、鲁山、驻马店以北地区及南阳次稳定区的南、北地段。

·稳定区(Ⅳ)

相当于北秦岭褶皱带。其范围包括南召、方城、桐柏、新蔡一带。

河南省活动断裂与地震属性详见表10.2.1。河南省历史地震的发生情况见表10.2.2。

表10.2.1 河南省活动断裂与地震属性表

续表

表10.2.2 河南省历史地震记录表

续表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弦久辞忧(2022-06-26 23:27:50)回复取消回复

    生较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该带可采用地震活动的平均水平估计地震活动性参数。(二)历史地震对管线地段的影响分析历史地震对管线地段的影响,是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则是地质环境条件区域背景—地壳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管道工

  • 只影玖橘(2022-06-26 16:50:16)回复取消回复

    度区划汾渭地震带的介绍北起河北宣化-怀安盆地、怀来-延庆盆地,向南经阳原盆地、蔚县盆地、大同盆地、忻定盆地、灵丘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至渭河盆地。汾渭地震带属于华北

  • 辙弃旧竹(2022-06-26 21:21:51)回复取消回复

    2.1303年9月25日山西赵城、洪洞8级地震此次地震是沿着NNE向的霍山山前断裂发生的,震中烈度Ⅺ度,据记载:压死20余万人,伤数十万人,损毁房屋十万计,地裂成渠,泉涌黑沙水不止。此次地震

  • 森槿书尽(2022-06-26 13:56:43)回复取消回复

    段的影响分析历史地震对管线地段的影响,是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则是地质环境条件区域背景—地壳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管道工程途经的西部地段在区域范围内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强烈地震,应当考虑这些地震对管线的影

  • 双笙辜屿(2022-06-26 22:24:59)回复取消回复

    成不同程度的破坏。这些区域在地震构造上与河南紧密相连,因而河南也存在着较强地震发生的危险。(4)地震烈度。河南省自1970年完成台网建设以来,记录了一系列弱震。这些弱震在空间分布上与较强地震发生区是一致的,其震源深度均在20 km以内,有少数震源深度仅在5 km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