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联体有效分流患儿(医联体儿科是什么)
本文目录一览:
试点儿科医联体有何意义?
北京将开展市属医院紧密型儿科医联体建设试点工作。第一批试点由北京儿童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两所核心医院牵头,天坛医院、世纪坛医院、朝阳医院3家成员医院参与。试点时间为2018年-2019年,将于下月底启动。这意味着除了两家儿科专科医院外,更多的三甲医院也将得以共享知名儿科专家、儿科院内制剂,提高儿科诊疗水平。
医联体是均衡医疗资源、实现医疗人才和患者合理流动的重要载体。医联体存在紧密、松散等多种形式,不同的医联体具有不同的优势,因此在功能和作用上不能简单进行比较。但可以肯定的是,几乎所有的医联体形势都面临共同的难题。
比如,服务理念、方式、流程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医联体之间难以平顺联通。诊疗方案不同,医疗技术指导就会形成冲突;操作规范不同,就可能各说各话、各办各事。有些医联体成员之间连检验报告采取的计量单位都不同,在诊疗过程中还要进行单位换算,甚至需要让患者重新做检查,导致技术交流存在障碍。
更重要和更普遍的一个困扰是人才流动困难。当前,人才流动最为频繁和便捷的医联体,也多采取临时下派、定期坐诊等方式,随意性大,难以持续,无法形成常态。
在此语境下,北京试点的紧密型儿科医联体,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形成了统一的规则和标准,消除了以往阻碍医联体互动的技术障碍,连不同成员医院之间的私密制剂也拿出来共享,实现了技术与管理的融合,效果值得期待。
更有价值的共享,则是名医资源。在共享机制之下,找“B超神探”贾立群做B超,可以不到他所在的北京儿童医院,找知名皮肤科专家刘晓雁看病,也可以不在儿研所,许多儿科方面的名医,不仅要到所在医院坐诊,在其他医联体成员单位也设有工作室,名医资源不再属于一家医疗机构,而是由医联体全体成员单位所共有。共享名医为医联体注入源头活水,不仅可以提升成员单位尤其是基层单位的技术水平,更能让民众实现在家门口看名医的愿望。
当然,这种形式在实施过程中会不会遇到在当前还难以预见的问题,也有待观察,毕竟这些名医仍然隶属于某一家医疗机构身份未变,虽然可以到医联体内不同的医疗机构执业,但心里难免会有主次之分。
共享名医,无疑让医联体建设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更进一步的措施,则是打破公立医院的编制藩篱,让名医流动更加没有顾虑。甚至不妨让名医直接注册在医联体,不再归属于哪家具体的医疗机构,让他们能够在医联体内多点执业,根据医联体成员单位的不同需要,实现自由和有序地流动。
来源:新京报
大家对新医改怎么看?
9月22日消息,患者住院药费比例降低了,医保谈判让进口药便宜了,农民生大病更有保障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居民看病就医总体负担减轻,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由2011年的34.8%下降到2016年的28.8%,为近20年来最低水平。
2016年,全国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扩大到200个,90%以上的试点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今年内,全国所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以药补医即将“翻篇”。大医院药费下降,带动整体医疗费用涨幅下降。国家卫计委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医院次均门诊药费占比45.5%,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医院人均住院药费占34.6%,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5年来首现负增长。北京市今年4月8日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以来,医药费用仅增2.2%,剔除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物价指数2%涨幅后,接近零增长。
我国部分癌症患者长期依靠进口靶向药维持生命,这些药品价格昂贵且不能报销。今年7月,人社部公布36种药品价格谈判结果,并同步纳入医保支付。这是我国药品医保准入的首次国家谈判,其中,治疗乳腺癌的靶向药赫赛汀经过谈判,由每支2万多元降到7600元,降幅近七成。与2016年平均零售价相比,谈判药品平均降幅达44%。今年以来,我国从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链条进行改革,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通过压缩药品流通环节,使中间加价透明化,进一步推动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减轻群众用药负担。
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我国织起全球最大的全民基本医保网,并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目前,城乡居民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012年的240元提高到2017年的450元,政策范围内门诊和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50%和75%左右。2016年,我国将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人均新增40元中的10元用于大病保险,对困难群众实行倾斜性支付政策,提升了大病保险扶贫济困的精准度。全国超过1000万人次受益,实际报销比例在基本医保报销的基础上再提高约13个百分点,有效缓解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大医院人满为患,小社区门可罗雀,这是医疗费用一度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我国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加强医联体建设,完善家庭医生签约制度,解决“有病乱投医”问题。2016年,19个省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呈上升趋势,部分省份超过60%。全国已有80%的三级医院开展多形式的医联体建设,双向转诊初见成效。一些常见病逐步分流到基层机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格局正在形成。
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已经开始得以改善,老百姓从中获益。
全科门诊到底能不能看儿科?
大型医院设立全科门诊的较少,一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均配备了全科医生,通过全科医生的初步诊断,复杂病情则建议前往大医院的专科门诊进行专业诊治,达到分级诊疗的目的。
那么,全科医生的诊疗范围包括哪些呢?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全科医疗科为一级诊疗科目,其具体诊疗范围应参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第七条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的范围。
该负责人介绍,全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包括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社区现场应急救护,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疗服务,转诊服务、康复医疗服务以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其他适宜医疗服务。
“不能笼统地说全科到底能不能看儿科。”该负责人表示,对于儿科的基础疾病,如常见的感冒、发烧等,全科医生一样可以进行诊治。不过在现实情况中,出于安全考虑,由于儿科疾病有病人年龄小、病情变化快等特点,一般最好由儿科专科医生进行诊治。
而事实上全科医师当然可以看儿科基础疾病,甚至可能通过技能培训转岗成为专科的儿科医生。
教育部近年来持续关注儿科医生短缺问题,高度重视儿科医学人才的培养工作,已通过加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持续扩大研究生层次儿科医师培养规模、部委省共建医学院校等措施,为儿科医疗机构提供人才支撑——换言之,“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是可以缓解儿科医生短缺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全科医生是可以看儿科基础疾病的。
所以,对儿科来说,虽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但分级诊疗和全科医生制度能否有效实践,对近几年能否有效缓解儿科人才短缺有重要意义。毕竟培养一个成熟专科儿科医生需时太长,根据病情进行患儿的有效分流是短期内更为实际也现实的做法。
城乡居民参保率稳定在多少?
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我国织起全球最大的全民基本医保网,并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
目前,城乡居民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012年的240元提高到2017年的450元,政策范围内门诊和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50%和75%左右。
2016年,我国将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人均新增40元中的10元用于大病保险,对困难群众实行倾斜性支付政策,提升了大病保险扶贫济困的精准度。全国超过1000万人次受益,实际报销比例在基本医保报销的基础上再提高约13个百分点,有效缓解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大医院人满为患,小社区门可罗雀,这是医疗费用一度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我国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加强医联体建设,完善家庭医生签约制度,解决“有病乱投医”问题。2016年,19个省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呈上升趋势,部分省份超过60%。全国已有80%的三级医院开展多形式的医联体建设,双向转诊初见成效。一些常见病逐步分流到基层机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格局正在形成。
这是老百姓看病最好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