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睡眠健康教育(睡眠专题教育)
本文目录一览:
- 1、睡得越来越晚的年轻人,该如何提高睡眠质量?
- 2、老人如何改善睡眠?
- 3、家长要怎么做,才能提高孩子的睡眠质量?
- 4、学生怎么样提高睡眠质量
- 5、中医教你如何改善睡眠质量 睡午觉好处多
- 6、失眠该如何调节?
睡得越来越晚的年轻人,该如何提高睡眠质量?
年轻人虽然身强体壮,但经常加班熬夜,昼夜颠倒,势必会造成睡眠不规律。睡眠时间不够,睡眠质量又差,那到底怎么办呢?其实我在高考前也经常失眠,有几个改善方法分享给大家,主要从生活习惯和睡眠环境两方面入手。
一、调节生活习惯
睡前热水泡脚:足部与全身所有脏腑经络均有密切关系。睡觉前用热水泡脚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消除腿部沉重感,缓解身体疲劳,让大脑获得放松。
白天多运动:锻炼不仅有助于我们身体健康,还可以减少压力感。可以做做瑜伽,打球,跑步,打拳等,这些有氧运动都有益于睡眠。
晚前不大量进食:吃饱就睡会让肠胃蠕动减慢,废气滞留,给内脏器官造成负担,影响睡眠质量。睡前三四小时之内进食是最佳时间。
良好的作息习惯:坚持早睡早起,有规律的睡觉起床。现在的年轻人喜欢晚上兴奋不眠,白天呼呼大睡。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夜间九点到三点是人体休息的最佳时期,也是各器官放松休息的时候。所以大家一定要按时睡觉起床,星期天亦是如此。
二、改善睡眠环境
远离电子设备:睡前一定要把电脑、电视、手机等电子设备拿出卧室,屏幕曝光会破坏发送到大脑的传统线索,抑制身体产生助眠的褪黑素,可以把睡前读物换成纸质的,这样也对睡眠有好处。
舒适的枕头、床垫、灯光:床上用品的舒适度与人的睡眠变化,压力等息息相关。质量上乘的床单被子可以让你的身体得到充分的放松。而一个舒适的枕头是很合乎人体结构的,有没有发现,你有时会因为一个枕头翻来覆去。一点点的光线也会干扰睡眠激素,所以尽量把光线调暗,带上眼罩更有助于睡眠。
老人如何改善睡眠?
老年人要想提高睡眠质量,要适应生物钟的变化,早睡早起,在傍晚困倦时就睡,凌晨醒来时实际上已睡了七八个小时,已有了足够的睡眠时间,就不用再为睡眠时间太少而发愁。
要调节生物钟的变化,使睡眠的生物钟状态尽量与自然周期同步。由于太阳光是影响人体生物钟的重要因素,所以调节生物钟应设法从改变光线的亮度入手。老年人每天应尽量在户外度过黄昏时光,在太阳还未下山时就去户外散步、培植花草等,使身体能感受到阳光而推迟困倦的感觉。
而清晨则应避免光线的刺激,清晨外出散步应戴太阳镜,因为光线主要是靠眼睛来感受的。从而使老年人的生物钟与自然周期尽可能地同步,使睡眠与夜晚同行。此外,要注意午睡时间不可太长,以免影响晚上的睡眠。
家长要怎么做,才能提高孩子的睡眠质量?
《开学第一课》节目内容全民精细,讲述了开学需要注意到种种问题,为迷茫的家长指明了方向。前不久的开学季,这档节目如期播出,今年的内容却让不少家长心里一惊。
节目对孩子睡眠的相关知识进行了科普,而且提出了具体的量化要求:小学生10小时,中学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很多家长看到这个数据有些惊慌,原因无他,如今很多孩子并不能达到这个睡眠时间。
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家长教育意识的成熟,越来越多的孩子需要面对极多的学习安排。即便是幼儿,每天需要学习的课程也被安排的极为充实,导致孩子们睡眠严重不足。
在平均身高测评之中,我国孩子的身高数据甚至已经低于比邻而居的日本,可见目前孩子们睡眠不足的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
充足的睡眠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能量来源,也是孩子能够保障健康成长的基础。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们反而在睡眠时间上呈现下降的趋势,这种现象是有多种原因造成的,需要家长各位重视。
孩子睡眠不足,通常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1.学习效率低
有些孩子学习效率很低,做事磨蹭,容易分心。坐在书桌前不由自主的左顾右盼,写一个字要擦了写、写了擦,一个小时过去后,本子上依然空空如也。孩子学习效率低,无法按时完成当天的任务,导致了睡觉时间推迟,睡眠时间不足。
2.不良生活习惯
有些孩子的生活习惯不好,家长出于宠爱孩子的心理,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任由孩子在晚上食用过多食物,或者是看动画片看到很晚,导致孩子身体或者精神处于兴奋状态。无法顺利进入睡眠状态,没有形成固定的生物钟,在睡眠上没有规律。
3.睡眠质量不好
还有一些孩子的睡眠质量不高,睡眠浅、时间短。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睡眠环境的影响,可能是孩子在睡前精神紧张,心理压力过大,也可能是睡眠环境不太安静,导致孩子无法拥有高质量的睡眠。即便躺在床上,但是睡眠时间却远远不够。
在一些家长看来,睡眠应该顺应孩子自己的意志。任由孩子根据身体需求调节睡眠,困了就睡,不困就不睡。其实不然,孩子并没有足够的自制力,也缺少自我认知,如果任由孩子自己调节,很容易导致睡眠不足,对孩子的成长带来极大的危害。
学生怎么样提高睡眠质量
学生处在成长发育及学习知识受教育的阶段,睡眠质量的好坏,对于学习及成长有着关键的作用。如果睡不好,孩子会感觉心烦、情绪不佳、头晕脑胀、精神无法集中、记忆力下降,严重影响学习效率。而且于健康成长不利,长期睡眠不足,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引发疾病:睡眠不足会引起皮质醇分泌升高,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作用,使得中枢和交感神经活动增加,进而提高某些疾病如高血压、认知障碍的发病率。
影响长高:睡眠不足、熬夜、睡眠质量差导致深度睡眠减少,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身高发育。
导致肥胖:研究发现,睡眠不足会引起体内瘦素(控制食欲、增加能量消耗的蛋白)水平的改变,导致儿童肥胖。
虽说“双减”教育执行,但多数孩子学业压力还是比较大。尤其是面临小升初、初升高、高考应届的孩子。据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学生的必要睡眠时间作出明确要求:小学生每日睡眠时间要达10个小时,中学生要达到9个小时。就寝时间方面,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
如何做,能让孩子睡得更好呢?
01 只要心理上重视睡眠,战术上,其实很简单,把时间还给睡眠。
虽然孩子的学习负担重,但是家长还是需要折中考虑,和孩子一起做好时间管理,不要过度占用睡眠时间来学习,把睡眠还给孩子。
02 塑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睡眠环境好,对于入睡和进入深度睡眠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卧室的温、湿度,噪音、寝具的舒适度都有很大影响。因此,把睡眠时间还给孩子的同时,还应该给孩子塑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始于1931年的舒达床垫,舒达妙而扣弹簧、舒柔绗缝层、边缘加固系统三大核心技术,在青少年儿童睡眠领域亦深耕多年,致力于为孩子提供护脊、舒适、健康的睡眠环境。从床垫到床架再到枕头,都从呵护健康睡眠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寝具的透气性、舒适性、护脊性,旨在为让每一位孩子都能睡得好。
中医教你如何改善睡眠质量 睡午觉好处多
现代人中饱受睡眠质量差之苦的人并不在少数,如何改善睡眠质量,远离亚健康呢?中医理论中认为阴气盛的时候要入眠,阳气盛的时候则需要醒来,才是最正确的睡眠机制,也是获得良好的睡眠质量的保证。那么下面小编就介绍如何改善睡眠质量,改善睡眠质量,睡眠质量等知识。如何改善睡眠质量如何改善睡眠质量?中医理论中对于睡眠有一个明确的机制:阴气盛则寐,阳气盛则寤。也就是说晚上是阴气旺盛的时候,应该在21~23点以前上床休息,进入最佳的睡眠状态;到了早上,阳气重的时候就起来。《黄帝内经》中认为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阴主静,所以应该要进入睡眠的状态。但是现代人的生活多姿多彩,即使没有夜生活,依然有着各种的原因导致失眠。想要提高睡眠质量,应该怎么做呢?如何改善睡眠质量按照中医理论认为,如何改善睡眠质量首先第一点建议的是要养成早睡以及睡午觉的习惯。提倡大家睡子午觉,亦即是“子、午”时候是人体经气“合阴”及“合阳”的时候,有利于养阴及养阳。在晚上11点之前上床,进入睡眠状态的话,睡眠质量是最好的。
失眠该如何调节?
失眠——常见病症是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下降和睡眠时间减少,记忆力、注意力下降等。
现在临床医学科学对失眠的认识存在局限性,但是,临床医学家们已经开始根据临床研究,给失眠进行定义,2012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根据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制定了《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其中失眠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治疗:
1.总体目标
尽可能明确病因,达到以下目的:
(1)改善睡眠质量和(或)增加有效睡眠时间;
(2)恢复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减少或消除与失眠相关的躯体疾病或与躯体疾病共病的风险;
(4)避免药物干预带来的负面效应。
2.干预方式
失眠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对于急性失眠患者宜早期应用药物治疗。对于亚急性或慢性失眠患者,无论是原发还是继发,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当辅助以心理行为治疗,即使是那些已经长期服用镇静催眠药物的失眠患者亦是如此。针对失眠的有效心理行为治疗方法主要是认知行为治疗(CBT-I)。
目前国内能够从事心理行为治疗的专业资源相对匮乏,具有这方面专业资质认证的人员不多,单纯采用CBT-I也会面临依从性问题,所以药物干预仍然占据失眠治疗的主导地位。除心理行为治疗之外的其他非药物治疗,如饮食疗法、芳香疗法、按摩、顺势疗法、光照疗法等,均缺乏令人信服的大样本对照研究。传统中医学治疗失眠的历史悠久,但囿于特殊的个体化医学模式,难以用现代循证医学模式进行评估。应强调睡眠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即在建立良好睡眠卫生习惯的基础上,开展心理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和传统医学治疗。
3.失眠的药物治疗
尽管具有催眠作用的药物种类繁多,但其中大多数药物的主要用途并不是治疗失眠。目前临床治疗失眠的药物主要包括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benzodiazepinereceptoragonists,BZRAs)、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和具有催眠效果的抗抑郁药物。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褪黑素以及缬草提取物虽然具有催眠作用,但是现有的临床研究证据有限,不宜作为失眠常规用药。一般的治疗推荐:艾司佐匹克隆(eszopiclone)、唑吡坦、唑吡坦控释剂(zolpidem-CR)、佐匹克隆(zopiclone)。治疗失眠的药物复杂而且繁多,包括艾司唑仑(estazolam),氟西泮(flurazepam)、夸西泮(quazepam)、替马西泮(temazepam)、三唑仑(triazolam)、阿普唑仑(alprazolam)、氯氮卓(chlordiazepoxide)、地西伴(diazepam)、劳拉西伴(lorazepam)、咪哒唑仑(midazolam)、唑吡坦、唑吡坦控释剂(zolpidem-CR)、佐匹克隆(zopiclone)、右佐匹克隆(eszopiclone)和扎来普隆(zaleplon)、雷美尔通(ramelteon)、特斯美尔通(Ⅲ期临床中,tasimelteon)、阿戈美拉汀(agomelatin)、三环类抗抑郁药物、选择性5-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SNRIs)、小剂量米氮平、小剂量曲唑酮等。由于有些药物有依赖的可能性,所以,一般不主张长期服用。
4.物理治疗
重复经颅磁刺激是目前一种新型的失眠治疗非药物方案,经颅磁刺激是一种在人头颅特定部位给予磁刺激的新技术,指在某一特定皮质部位给予重复刺激的过程。重复经颅磁刺激能影响刺激局部和功能相关的远隔皮层功能,实现皮层功能区域性重建,且对脑内神经递质及其传递、不同脑区内多种受体包括5-羟色胺等受体及调节神经元兴奋性的基因表达有明显影响。其可以和药物联合治疗迅速阻断失眠的发生,特别适用于妇女哺乳期间的失眠治疗,特别是产后抑郁所导致的失眠。
5.特殊类型失眠患者的药物治疗
(1)老年患者老年失眠患者首选非药物治疗手段,如睡眠卫生教育,尤其强调接受CBT-I(Ⅰ级推荐)。当针对原发疾病的治疗不能缓解失眠症状或者无法依从非药物治疗时,可以考虑药物治疗。老年失眠患者推荐使用non-BZDs(非苯二氮卓类)或褪黑素受体激动剂(Ⅱ级推荐)。必需使用BZDs(苯二氮卓类)时药物时需谨慎,若发生共济失调、意识模糊、反常运动、幻觉、呼吸抑制时需立即停药并妥善处理,同时需注意服用BZDs引起的肌张力降低可能导致跌倒等意外伤害。老年患者的药物治疗剂量应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短期应用或采用间歇疗法,不主张大剂量给药,用药过程中需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2)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妊娠期妇女使用镇静催眠药物的安全性缺乏资料,由于唑吡坦在动物实验中没有致畸作用,必要时可以短期服用(Ⅳ级推荐)。哺乳期应用镇静催眠药物以及抗抑郁剂需谨慎,避免药物通过乳汁影响婴儿,推荐采用非药物干预手段治疗失眠(I级推荐)。现有实验表明经颅磁刺激是治疗妊娠期及哺乳期失眠有前途的方法,但确切的效果需要进一步大样本观察。
(3)围绝经期和绝经期患者对于围绝经期和绝经期的失眠妇女,应首先鉴别和处理此年龄组中影响睡眠的常见疾病,如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依据症状和激素水平给予必要的激素替代治疗,此部分患者的失眠症状处理与普通成人相同。
(4)伴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BZDs由于其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慎用。Non-BZDs受体选择性强,次晨残余作用发生率低,使用唑吡坦和佐匹克隆治疗稳定期的轻、中度COPD的失眠者尚未发现有呼吸功能不良反应的报道,但扎来普隆对伴呼吸系统疾病失眠患者的疗效尚未确定。
老年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可以失眠为主诉,复杂性睡眠呼吸紊乱者增多,单用唑吡坦等短效促眠药物可以减少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同时应用可提高顺应性,减少诱发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的可能。对高碳酸血症明显的COPD急性加重期、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失代偿期的患者禁用BZDs,必要时可在机械通气支持(有创或无创)的同时应用并密切监护。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雷美尔通可用于治疗睡眠呼吸障碍合并失眠的患者,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5)共病精神障碍患者精神障碍患者中常存在失眠症状,应该由精神科执业医师按专科原则治疗和控制原发病,同时治疗失眠症状。抑郁障碍常与失眠共病,不可孤立治疗以免进入恶性循环的困境,推荐的组合治疗方法包括:①CBT-I治疗CBT-I治疗失眠的同时应用具有催眠作用的抗抑郁剂(如多塞平、阿米替林、米氮平或帕罗西汀等);②抗抑郁剂抗抑郁剂(单药或组合)加镇静催眠药物,如non-BZDs药物或褪黑素受体激动剂(Ⅲ级推荐)。需要注意抗抑郁药物和催眠药物的使用有可能加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周期性腿动。焦虑障碍患者存在失眠时,以抗焦虑药物为主,必要时在睡前加用镇静催眠药物。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失眠时,应选择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为主,必要情况下可辅以镇静催眠药物治疗失眠。
6.失眠的心理行为治疗
心理行为治疗的本质是改变患者的信念系统,发挥其自我效能,进而改善失眠症状。要完成这一目标,常常需要专业医师的参与。心理行为治疗对于成人原发性失眠和继发性失眠具有良好效果,通常包括睡眠卫生教育、刺激控制疗法、睡眠限制疗法、认知治疗和松弛疗法。这些方法或独立、或组合用于成人原发性或继发性失眠的治疗
(1)睡眠卫生教育大部分失眠患者存在不良睡眠习惯,破坏正常的睡眠模式,形成对睡眠的错误概念,从而导致失眠。睡眠卫生教育主要是帮助失眠患者认识不良睡眠习惯在失眠的发生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寻找形成不良睡眠习惯的原因,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一般来讲,睡眠卫生教育需要与其他心理行为治疗方法同时进行,不推荐将睡眠卫生教育作为孤立的干预方式应用。
睡眠卫生教育的内容包括:
①睡前数小时(一般下午4点以后)避免使用兴奋性物质(咖啡、浓茶或吸烟等);②睡前不要饮酒,酒精可干扰睡眠;③规律的体育锻炼,但睡前应避免剧烈运动;④睡前不要大吃大喝或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⑤睡前至少1小时内不做容易引起兴奋的脑力劳动或观看容易引起兴奋的书籍和影视节目;⑥卧室环境应安静、舒适,光线及温度适宜;⑦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2)松弛疗法应激、紧张和焦虑是诱发失眠的常见因素。放松治疗可以缓解上述因素带来的不良效应,因此是治疗失眠最常用的非药物疗法,其目的是降低卧床时的警觉性及减少夜间觉醒。减少觉醒和促进夜间睡眠的技巧训练包括渐进性肌肉放松、指导性想象和腹式呼吸训练。患者计划进行松弛训练后应坚持每天练习2~3次,环境要求整洁、安静,初期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松弛疗法可作为独立的干预措施用于失眠治疗(I级推荐)。
(3)刺激控制疗法刺激控制疗法是一套改善睡眠环境与睡眠倾向(睡意)之间相互作用的行为干预措施,恢复卧床作为诱导睡眠信号的功能,使患者易于入睡,重建睡眠-觉醒生物节律。刺激控制疗法可作为独立的干预措施应用(I级推荐)。具体内容:①只有在有睡意时才上床;②如果卧床20分钟不能入睡,应起床离开卧室,可从事一些简单活动,等有睡意时再返回卧室睡觉;③不要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活动,如进食、看电视、听收音机及思考复杂问题等;④不管前晚睡眠时间有多长,保持规律的起床时间;⑤日间避免小睡。
(4)睡眠限制疗法很多失眠患者企图通过增加卧床时间来增加睡眠的机会,但常常事与愿违,反而使睡眠质量进一步下降。睡眠限制疗法通过缩短卧床清醒时间,增加入睡的驱动能力以提高睡眠效率。推荐的睡眠限制疗法具体内容如下(Ⅱ级推荐):①减少卧床时间以使其和实际睡眠时间相符,并且只有在1周的睡眠效率超过85%的情况下才可增加15~20分钟的卧床时间;②当睡眠效率低于80%时则减少15~20分钟的卧床时间,睡眠效率在80%~85%之间则保持卧床时间不变;③避免日间小睡,并且保持起床时间规律。
(5)认知行为治疗失眠患者常对失眠本身感到恐惧,过分关注失眠的不良后果,常在临近睡眠时感到紧张、担心睡不好,这些负性情绪使睡眠进一步恶化,失眠的加重又反过来影响患者的情绪,两者形成恶性循环。认知治疗的目的就是改变患者对失眠的认知偏差,改变患者对于睡眠问题的非理性信念和态度。认知疗法常与刺激控制疗法和睡眠限制疗法联合使用,组成失眠的CBT-I。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内容:①保持合理的睡眠期望;②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失眠;③保持自然入睡,避免过度主观的入睡意图(强行要求自己入睡);④不要过分关注睡眠;⑤不要因为1晚没睡好就产生挫败感;⑥培养对失眠影响的耐受性。CBT-I通常是认知治疗与行为治疗(刺激控制疗法、睡眠限制疗法)的综合,同时还可以叠加松弛疗法以及辅以睡眠卫生教育。CBT-I是失眠心理行为治疗的核心(I级推荐)
(6)失眠的综合干预:1)药物干预失眠的短期疗效已经被临床试验所证实,但是长期应用仍需承担药物不良反应、成瘾性等潜在风险。CBT-I不仅具有短期疗效,在随访观察中其疗效可以长期保持。CBT-I联合应用non-BZDs可以获得更多优势,后者改为间断治疗可以优化这种组合治疗的效果。2)推荐的组合治疗方式(Ⅱ级推荐)首选CBT-I和non-BZDs(或褪黑素受体激动剂)组合治疗,如果短期控制症状则逐步减停non-BZDs药物,否则将non-BZDs改为间断用药,治疗全程保持CBT-I干预(Ⅱ级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