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点6级地震有什么特征(5点6级地震)
本文目录一览:
- 1、地震3.6级是什么震感
- 2、地震可分为几个级别?每个级别的直观感受分别是什么?
- 3、地震有哪些特征?
- 4、3.6级的地震是多大,会不会伤害到人?
- 5、3.6级地震有什么危害?
- 6、3.6级地震有多严重?
地震3.6级是什么震感
地震3.6级没有震感。有感地震是指震级大于3级到小于4.5级,人们感觉到的、但未直接造成人员重伤和死亡以及显著财产损失的地震。 简单地说,就是人们能够感觉到的地震。
地震可分为几个级别?每个级别的直观感受分别是什么?
地震的震级可分为12个级别,具体级别和直观感受如下:
1、Ⅰ度,微震; 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2、Ⅱ度,小震; 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3、Ⅲ度,小震; 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4、Ⅳ度,小震; 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5、Ⅴ度,中小地震; 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6、Ⅵ度,中地震; 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7、Ⅶ度,中地震; 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8、Ⅷ度,中地震; 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9、Ⅸ度,大地震; 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10、Ⅹ度,大地震; 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11、Ⅺ度,特大地震; 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12、ⅩⅡ度,特大地震; 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扩展资料:
地震前兆:
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可能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各种征兆称作地震前兆。大体有两类:
1、微观前兆:人的感官不易觉察,须用仪器才能测量到的震前变化。例如,地面的变形,地球的磁场、重力场的变化,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小地震的活动等。
2、宏观前兆:人的感官能觉察到的地震前兆。大多在临近地震发生时出现。如井水的升降、变浑,动物行为反常,地声、地光等。
3、生物异常:
惊恐反应:如大牲畜不进圈,狗狂吠,鸟或昆虫惊飞、非正常群迁等。
抑制型异常:如行为变得迟缓,或发呆发痴,不知所措;或不肯进食等。
生活习性变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震震级
地震有哪些特征?
无论是国外的还是我国的地震,都具有时间和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特征。时间分布的不均匀性表现为地震活动具有高潮期与低潮期交替的特点。如我国的地震,本世纪以来已经历了4个地震活跃期(高潮期):第一个活跃期为1895到1906年,大震主要发生在新疆天山地震带和西藏南缘的喜马拉雅地震带。第二个活跃期为1920年到1934年,大震主要发生在甘肃、宁夏和新疆北部。第三个活跃期是1946年至1955年,川、滇、藏以及甘肃是主要地震区。第四个活跃期为1966年至1976年,在这期间我国大陆共发生14次7级以上地震,其中12次发生在华北和西南的川滇地区。之后是10年左右的平静,自80年代以来,地震活动又逐渐增强。90年代将是地震活动的一个新的活跃期。
事实上,近几年我国大震频发,如1994年9月16日,在福建广东交界近海的台湾海峡中发生了7.3级地震;1995年1月1日至12月8日期间,我国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43次,其中6级以上地震7次。大陆地区最大的为7月12日中缅边境7.3级地震,台湾地区最大的为2月23日花莲6.6级地震。专家们分析:1995年我国地震活动总体水平保持1994年以来的高活动状态和增强趋势,大陆地区发生5级以上地震27次,明显高于本世纪以来每年20次的平均水平。中缅边境7.3级地震打破了1992年8月以来,我国西部地区及邻区无7级地震的平静局面。5级以上中强地震几乎全部分布在云南、新疆、青海、广西、福建、甘肃、西藏等10个省(区),范围较广。
1996年,亚太地区地震频繁发生,先是2月3日我国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州发生7.0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丽江县大具乡,震源深度为10公里,北至四川甘孜,南到思茅,东至昆明等地大范围内普遍有感,而且此次余震活动强烈,在2月5日、6日、7日,又分别发生了6.0、5.6、5.1级的余震,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据2月16日云南省副省长刘京宣布的数字,地震造成的灾民达26万人,伤亡人数已增至17232人,其中死亡232人,重伤3925人,还有30多人下落不明。
接着是2月17日凌晨,日本北部发生6.6级地震,太平洋沿岸地区发生海啸,东京地区强烈有感,新干线等部分交通被迫中断数分钟。
与此同时,2月17日下午14时59分,印度尼西亚东部发生7.5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伊里安查雅省比亚克市以东106公里的太平洋内,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纷纷从家中逃出,地震引起的海啸袭击了马诺夸里和比亚克沿海地区,海浪高达4~7米。
最为奇特的是1998年1~8月间,新疆的伽师地区连续发生了9次6级以上的地震,形成了一个世界地震史上极为罕见的“群震”点,这在我国的地震记录上,是史无前例的!
地震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表现在:地壳板块的边缘处强地震发生的频度高。例如,大多数强海洋地震发生在海沟和板块边缘处,如沿太平洋海岸经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琉球群岛、台湾、菲律宾到印度尼西亚形成一个半环状的地震分布带,8级以上的地震多集中发生在这个地带。
3.6级的地震是多大,会不会伤害到人?
属于有感地震,不会伤害到人。
M≥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这个烈度称为震中烈度。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
中国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在实际测量中,由于其与震源的物理特性没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多用矩震级来表示。
扩展资料
震级分类:
1、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2、M≥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3、M≥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4、 M≥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如9·7彝良地震)。
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5、 M≥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如8·3鲁甸地震,2·6高雄地震)。
6、M≥7级,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如8.8九寨沟地震,4·14玉树地震,4.20雅安地震,7.18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地震)。
7、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如5·12汶川地震,3·11日本地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震震级
3.6级地震有什么危害?
3.6级地震属于有感地震,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就其造成人的感觉程度,基本可分为三类:
(1)轻微有感
一般是在室内的人有感觉,悬挂物摆动,器皿作响,少数人会从梦中惊醒。
(2)明显有感
室内人普遍有感觉,室外多数人有感觉,多数人梦中惊醒,不稳定器物摇动或翻倒。
(3)强有感
多数人站立不稳,骑自行车的人和行驶中的汽车驾乘人员会有感觉。稍强一点,大多数人摇晃颠簸,行走困难。
扩展资料
地球上的地震有强有弱。用来衡量地震强度大小的尺子有两把,一把叫地震震级;另一把叫地震烈度。
举个例子来说,地震震级好象不同瓦数的日光灯,瓦数越高能量越大,震级越高。烈度好象屋子里受光亮的程度,对同一盏日光灯来说,距离日光灯的远近不同,各处受光的照射也不同,所以各地的烈度也不一样。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
国际上使用的地震震级——里克特级数,是由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所制定,它的范围在1-10级之间。它直接同震源中心释放的能量(热能和动能)大小有关,震源放出的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
地震按震级大小的分类情况:
(1)弱震:震级小于3 级的地震;
(2)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⒋5级的地震;
(3)中强震:震级大于⒋5级,小于6级的地震;(如彝良地震)
(4)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 级的地震(如玉树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 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如汶川地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有感地震
3.6级地震有多严重?
按照国家地震震级的划分,共划分为1至8级。其中:1至2级为无感地震,3至4级为有感地震,5至6级为强烈地震,7级及以上为严重破坏性地震。也就是说3.6级地震,普通建筑物会出现晃动,产生不规则震动的噪声,一般大多数人员会感觉到有震动。但不大可能出现房屋、建筑物的倒塌或损毁,不会有危害人员生命的重大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