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最新热点 > 正文

最新热点

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勇气(大班心理健康勇气ppt)

hacker2022-07-04 20:56:22最新热点102
本文目录一览:1、培养幼儿在众人面前树立勇气和自信的目标2、

本文目录一览:

培养幼儿在众人面前树立勇气和自信的目标

幼儿自信的重要性

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充分估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也是一个人克服困难、自强不息、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自信心是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各种亲身体验及适当的教育形成的。只有通过各种活动,在实践中积累成功或失败的体验,才能对自己的能力有所认识。有位哲人说:“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是每个人事业成功的支点。一个人若没有自信心,就不可能大有作为,有了自信心,就能把阻力化为动力,战胜各种困难,敢于夺取胜利。”可见,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充分估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

现代教育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幼儿充满自信,有的幼儿却有自卑感,但未来是充满着机遇和发展的社会,也是机遇和发展稍纵即逝的社会,只有充分自信的人,才能相信自己,把握自我,及时抓住机遇,努力奋斗,使自己的才智得到充分发挥。

据许多资料表明,近年来,许多国家都把增强孩子自信心作为培养目标,中国少儿委员会提出我国当代儿童要具备“五自”,自信就是其中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把培养幼儿的自信作为教育目标。美国心理学家马尔兹研究认为,绝大多数的自我信念都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成功与失败、屈辱与荣耀,特别是童年的经验而不自觉地形成的。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目前独生子女占有绝大多数,他们过多地得到成人的袒护、关爱,成人帮助他们作了过多的事情,所以许多幼儿对自己的做事能力缺乏信心。认为自己在许多事情上是做不到的,如让孩子去上厕所,由于他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在家都是成人抱到抽水马桶上,现在让他自己走上蹲坑,在他的心里首先会形成一种畏惧感,他会觉得这件事是何等的困难不是自己所能完成的,其实这种时候,只要有人在旁边鼓励一声亦或是扶他一把,那会对他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往往有时侯成与败都是一瞬间的事。如果第一次没迈过这道坎儿,以后他遇事会退缩,惧怕尝试新事物。而孩子所面对的是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社会,作为教育者,包括家长和老师,要重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使他们将来成为充满自信,有坚强毅力和足够勇气的人,去迎接各种挑战。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

1.成人的教育观念和思想意识

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核心,是促使孩子充满信心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的动力。一位哲人说得好: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自信心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教师要驾起家园互相沟通的桥梁,使家园同步对幼儿进行教育,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并使家长意识到培养幼儿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更新家长重知识轻非智力因素培养的观念,了解幼儿在家庭教育背景和在家庭中的基本情况。其次,定期召开家长会,大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努力改变家长的教养,教给他们正确的科学的教育子女的方法。再次,还要进行家访,对个别孩子的特殊情况共同切磋,制定教育方案。如:我园举办的小班家长会,向他们宣传了自信心如何培养、面对幼儿不肯上学怎么办、如何让幼儿学会生存等内容,事后家长向我们咨询了有关该方面的内容,觉得这样教育子女很有道理,说明家长的教育观念正在转变。

2. 参与活动,鼓励幼儿施展才能

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是儿童产生自信心的重要源泉。在活动中儿童动手动脑能增长知识技能,认识自己的能力,增加成功经验,体验成功的快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孩子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活动时是非常投入非常自信的。首先老师应给幼儿准备充足的材料和宽广的活动区域,保证活动时间,让幼儿按意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如在教室的角落设置各种活动区域,让幼儿自由地在那里剪、贴、读、观察等,在活动中引发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挖掘自己,展现自己的才能。其次,设计的活动应是幼儿易接受的、力所能及的活动,对活动的指导应恰如其分,使幼儿在成功后产生成就感,积累成功经验。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过”,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被激励的条件下,其自身潜能的发挥是平时的2-3倍,由此看来,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和激励。因此无论老师还是家长对幼儿在活动中的任何进步都要给予表扬,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同时,还要鼓励幼儿向困难挑战,让孩子从成功的体验中获取自信。如:幼儿画不好画时,我们应鼓励他说:“你能画好的,再画一遍怎样?”我们鼓励他“你能画好的”他会有信心越画越好,试想爱迪生假如母亲阻止他用自己的身体孵小鸡,从而打击他强烈的实践探索的愿望,哪会有我们现在的电灯呢?再次,充分利用课程,尤其是游戏中的角色意识,增长幼儿交往合作的社会经验、技能来锻炼幼儿的体力、耐力、意志力,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3. 正确评价自己,树立自信心

正确的自我评价是树立自信心的前提,幼儿有了较为客观的正确的认识,就能建立初步的自尊和自爱,即使受到外界刺激也能进行自我激励,自我调节。同时,幼儿对自己尊重、崇拜人的意见特别重视,尤其是老师,往往老师的看法会成为幼儿对自己的看法。所以,教师要真正因人而异去爱每一个孩子,肯定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尽可能多地在集体面前去积极评价幼儿,使其产生自豪感、荣誉感。因此,在平时,我们就有针对地展开了一系列谈话活动,让幼儿讨论,了解自己的长处、短处。并采用个别鼓励与集体表扬等方式帮助幼儿形成客观标准的自我评价,让幼儿树立起“我是一个很能干的孩子”的形象,一段时间下来,我班吴文鼎遇到困难经常会说:“老师,我的脑子不生锈,我很聪明的,我的画画得可好了,我的字肯定也写得好!”听到这话我会给幼儿一抹会意的微笑,一个信任的眼神,让孩子产生一股无形力量去克服困难,树立自信心,顺利完成任务。通过谈话活动,幼儿初步认识到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随着自己长大,会越来越能干,自信心也自然会树立。

4. 调整家长对幼儿的期望值

现代情绪理论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自信心与他的成功率成正比,成功越多,期望值越高,自信心越强,反之失败越多,期望值越低,自信心越弱,对好胜心强意志力差易受外界影响的孩子来说,尤其如此。当前,许多家长不惜一切代价想让孩子成名,未按孩子意愿而提出过高要求,如让孩子学钢琴、拉二胡、学珠心算等,孩子学不成,大人也搞得头昏脑涨,打击幼儿自信心。从现代教育改革的四个热点问题来看,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正确处理能力与学习的关系,正确处理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关系,正确处理近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关系,正确处理老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关系,教育方法要寻找孩子最近发展区的需要,要求应循序渐进,符合幼儿年龄与身心发展的特点。如:发现期望值不再适应孩子应及时调整,以免压力前的强烈挫折感,使孩子树立达到成功的自信心,所以我认为学前期不一定强迫幼儿识字、写字等。

总之,在我们的关心、爱护之下,孩子正在一个温馨、融洽、充满积极向上的环境里成长……

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案有哪些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今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父母亲百般呵护,悉心照料下,无忧无虑的成长。今天的父母已经倾尽所有来爱孩子、照顾孩子。但孩子们由于接受了太多的爱,渐渐的,连他们自己也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养成了对父母只知索取,不懂感恩的不健康心理。为了培养幼儿从小感恩父母的情感,我设计了本活动《爸爸妈妈,我爱你》。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感受故事中所表达的爱并尝试用语言、行为等方法大胆表现。

2、体验爱和被爱的快乐情感。

3、懂得怎样用实际行动来关心父母、尊敬长辈。

活动准备:

1、故事《快乐地家》,爸爸妈妈写给孩子的信,制作的相册,说给孩子的话(录音),感恩的心(歌曲)课件。

2、爱心卡。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导入活动。

(一)欣赏故事《快乐的家》。

提问:

1、小兔乐乐有一个快乐而温馨的家,听乐乐在说什么?怎么说的?他们的心情会怎样?

2、乐乐说出了自己对爸爸妈妈的爱,那你们爱爸爸、妈妈吗?

(二)小结:

爱一个人的时候,一定要大声说出来,是怎样爱的?

二、倾听书信,爸爸妈妈对小朋友的爱。

(一)读爸爸妈妈的来信《宝贝,你长大了》

1、你们听后有什么感受?

2、用信可以传递我们的爱。

(二)欣赏"爱的相册"1、请每位幼儿说一句最想向爸爸、妈妈说的话。

2、相册可以留下我们的爱。

(三)听录音《亲爱的孩子,我爱你》

总结:每个人都有爸爸妈妈,他们天天为我们忙碌着,的确很辛苦,我们也要好好的回报父母。

三、你对爸爸妈妈的爱(一)欣赏课件并提问:

1、你看到的小朋友是怎样爱爸爸妈妈的?

2、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爱爸爸妈妈的?

(二)"悄悄话"爱心卡。

我们爱爸爸妈妈的方式很多很多,为了表达对他们的爱,把我们的心愿说在爱心卡上,送给爸爸妈妈。

(三)表演歌曲《感恩的心》,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1、把自己的爱心卡献给爸爸妈妈。

2、在日常生活中,用各种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父母对幼儿的期望值不断上升,使幼儿承受着越来越重的心理负担。幼儿阶段,是孩子语言、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其性格情绪、自我意识、社会交往、行为习惯、心理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塑性大。在这一阶段,是培养他们健康心理行为的大好时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已不再仅仅是对幼儿日常生活的安排和护理、身体的保健与保育、及生长指标的达标。如何在教育活动中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成了首要任务。我园对在园幼儿做了一次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发出调查问卷165份,收回有效问卷149份。家长反馈中有心理健康隐患的幼儿占17%。反映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性格情绪问题占65%、社会行为方面占15%、人际交往问题占14%、认识方面的占6%,突出表现为自私、任性、胆怯、独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难、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创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不少儿童还存在孤僻、攻击性行为、多动、情绪障碍等等。另有数据显示,上海市3000名4―5岁的幼儿心理健康调查中,8.8%的幼儿有不良习惯,11%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5.8%的幼儿焦虑、紧张,20%的幼儿表现多动、坐立不安、25%的幼儿偏食、22%的幼儿性情古怪。幼儿的这种心理健康状况不尽人意,如不加以重视、解决,将可能成为他们今后产生心理问题的隐患,势必影响一代人的素质。由此可见,我国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不容乐观。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幼儿早期所经历的创伤或挫折若没有得到及时地解决,幼儿负性情绪潜藏于内心,随着幼儿的成长,再次遇到挫折时,潜藏的负性情绪被现实所激活,孩子就会产生心理疾病。可见,幼儿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下面就如何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谈一谈我自己的见解。

一、幼教工作者应充分了解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素质

1.教师要树立明确的思想观念: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蒙台梭利曾说过:要教育幼儿就要了解幼儿,幼教工作者应该努力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知识,并将所学心理知识积极运用到幼教工作中。

2.幼儿教师在掌握一定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同时,本人也要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幼儿心理发展具有很大的易感染性,他们很容易受到老师的影响。在老师和幼儿相互交往过程中,如果老师心理不健康或举止不当,那么就会在有意无意中把一些不健康因素传染给幼儿,进而影响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做为教师我们一定要自觉抵制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保持一份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的表率。

二、把爱、尊重与严格要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我们强调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但不是要求教师对幼儿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可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以自然而然的方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我们用爱为幼儿营造一个温暖、安全、信任、互助的情感氛围。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教师如何爱孩子。”实践证明,一个充分受到教师正确而有理智的爱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反之,被教师忽视的幼儿则经常自暴自弃,形成自卑感、反社会的心理。如:有些孩子上课时喜欢“捣乱”,活动时常打人,这往往是由于我们对他们付出的爱太少所致,他想通过“捣乱”、“打架”来引起老师对他的关注,进而获得老师对他的爱。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无论孩子美或丑,也无论聪明或愚钝,我们一定要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用我们的爱给幼儿带来自信、安全感、信任感。

2.我们要给予孩子尊重,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多说说:“你真棒”、“我相信你能行”,或以微笑来肯定、鼓励幼儿。我们在与幼儿交往的时候,要非常注意与孩子们保持平等的关系。我们在孩子们发生“矛盾”的时候,认真倾听孩子们的争论,通过争论,让幼儿认清自己错在哪里,今后应该如何改正,引导幼儿在争论中明辨是非,学会友好交往和团结友爱,不断培养孩子们优秀的性格。一次,我在与孩子们一起活动的时候不小心碰倒了一个孩子,我立刻给这个孩子道歉并微笑着把他扶了起来。一句“对不起”,让这个孩子高兴了一整天。下午妈妈来接她的时候,这个孩子高兴的告诉妈妈:“今天老师把我碰倒了,还给我道歉了……”老师的一句“对不起”,就让孩子们有了这么愉快的情绪,足以证明教师对幼儿施以爱与尊重的教育是多么重要。

3.在爱与尊重的教育过程中增加“适度”的严格要求,有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我们都知道小孩子喜欢“慈”而害怕“严”,正因为“严格”二字令人畏惧,所以,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才显出“严格”的重要。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从不因为喜欢哪个孩子而放松对孩子的教育;也从不因为哪个孩子小而迁就他的不良行为。在爱、尊重与严格要求中,使孩子们懂得了为什么要遵守集体规则?为什么不能“随心所欲”?通过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的有机结合,使孩子们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严格要求,就是在爱他们,就是在尊重他们。我们班有个孩子刚来幼儿园时非常任性,一不高兴就抓别的小朋友,在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的前提下,引导她与同伴的交往中要克制、忍耐,与同伴合作,好东西要分享……在接受批评的过程中提高自尊水平,逐渐规范了她的行为。家长感动得逢人便说:“我们的孩子送到幼儿园变化真大,用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孩子懂事多了……”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要积极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

1.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中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可以萌发幼儿喜欢集体生活的情感,老师要抓住有利的时机,在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的过程中,对幼儿进行良好个性的培养。例如:幼儿喜欢玩玩具,可在玩中学习交往、合作,不断提高幼儿之间的交往能力和分享合作的愉快;通过班级自然角培育植物,在孩子们每天为植物浇水的过程中,增强了责任感和求知欲;通过鼓励幼儿饲养小动物,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热爱小动物的情感;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把课堂搬到户外,让孩子们在看“柳树姑姑的长辫子”,听“小鸟欢快的歌唱”,学“蜗牛慢慢地走路”的快乐中学习;在炎热的夏季,孩子们捕蝴蝶,观看雨后的彩虹等;在寒冷的冬季,孩子们在寒冷的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体验着什么是克服困难?什么是勇敢?什么是坚强的意志……满足了孩子们好奇心的同时,建立了幼儿做事的自信心,激励了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性格。

2.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对幼儿进行良好个性的培养。在对幼儿进行良好个性培养的过程中,我们还注重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当时发生在幼儿身上的事情,来创编幼儿能理解的、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儿歌及儿童歌曲等,用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事去教育幼儿。如:唱完歌曲《勤快人和懒惰人》之后,许多孩子都想做一个勤快、爱劳动的好孩子。又如:在歌曲《真能干》(自编)教完之后,家长普遍反映孩子们喜欢自己做事了。能自己穿衣服,自己洗手绢、洗袜子,有时还帮家长做事呢。孩子有时高兴的跑到老师跟前说:妈妈夸我真可爱,爸爸夸我棒宝宝等!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优秀的儿童歌曲,使幼儿摒弃了不良的习惯,养成了良好的行为,增长了知识,懂得了道理,提高了自信,学会了交往,更为幼儿模仿美好的事物提供了平台。

四、家园同步,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家园共育,是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最佳途径。目前大多数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智力投资,而不重视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有的家长甚至教孩子“别人打你一下,你就还他两下”。于是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在幼儿园表现很好的孩子,到了家里却对父母、长辈发脾气,蛮不讲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受到的教育在家庭中得不到巩固,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就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出现“两面性”的倾向,这不利于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为此,我采取以下做法:(1)向家长宣传“理性”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帮助家长克服溺爱孩子的心理,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应保持一致,教育方法要得当,以促进孩子的良好个性的健康发展。(2)帮助家长走出教育孩子的“误区”。引导家长不强迫孩子去做不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事情,重视对孩子进行能力培养。(3)真诚指导家长在孩子面前要以身作则,增强家庭成员在教育孩子和检查孩子言行方面的作用;(4)通过校讯通、微信平台互相反馈孩子的“表现”,加强对幼儿家、园一致性培养的作用,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5)引导家长多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家园一致的良好培养。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孤鱼离祭(2022-07-05 02:34:58)回复取消回复

    则经常自暴自弃,形成自卑感、反社会的心理。如:有些孩子上课时喜欢“捣乱”,活动时常打人,这往往是由于我们对他们付出的爱太少所致,他想通过“捣乱”、“打架”来引起老师对他的关注,进而获得老师对他的爱。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无论孩子美或丑,也无论

  • 晴枙橘寄(2022-07-04 21:49:25)回复取消回复

    对孩子的教育;也从不因为哪个孩子小而迁就他的不良行为。在爱、尊重与严格要求中,使孩子们懂得了为什么要遵守集体规则?为什么不能“随心所欲”?通过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的有机结合,使孩子们感受到了

  • 离鸢胭话(2022-07-05 07:46:35)回复取消回复

    的跑到老师跟前说:妈妈夸我真可爱,爸爸夸我棒宝宝等!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优秀的儿童歌曲,使幼儿摒弃了不良的习惯,养成了良好的行为,增长了知识,懂得了道理,提高了自信,学会了交往,更为幼儿模仿美好的事物提

  • 夙世艳鬼(2022-07-04 22:53:35)回复取消回复

    ”,正因为“严格”二字令人畏惧,所以,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才显出“严格”的重要。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从不因为喜欢哪个孩子而放松对孩子的教育;也从不因为哪个孩子小而迁就他的不良行为。在爱、尊重与严格要求中,使孩子们懂

  • 蓝殇青尢(2022-07-05 04:40:27)回复取消回复

    意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如在教室的角落设置各种活动区域,让幼儿自由地在那里剪、贴、读、观察等,在活动中引发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挖掘自己,展现自己的才能。其次,设计的活动应是幼儿易接受的、力所能及的活动,对活动的指导应恰如其分,使幼儿在成功后产生成就感,积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