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政治新闻 > 正文

政治新闻

全国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高质量推动我国卫生健康事业蓬勃发展)

hacker2022-07-05 16:02:39政治新闻102
本文目录一览:1、“四个新德州”领航高质量发展2、

本文目录一览:

“四个新德州”领航高质量发展

——市委十五届九次全会精神解读④

建设富强活力幸福美丽新德州

狠抓发展不放松

●以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精气神,牢牢抓住经济发展这个牛鼻子,快速扩大总量、提高质量,打赢经济发展这个“硬核”仗

千方百计增活力

●城市活力作为一个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综合体现,是对城市各方面发展潜力的综合评价,要通过创新、改革攻坚和扩大开放增强活力

做实民生工程

●不断提高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切实把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做好生态保护工作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完善生态环境系统治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的需要

立足新实际、新潜能、新方位,全面开启新时代现代化新德州建设新征程,在回答什么是新德州、“新”什么、怎么“新”的问题上,《中共德州市委关于制定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建设富强新德州、建设活力新德州、建设幸福新德州、建设美丽新德州,这既是市委把握国内外大势作出的精准判断,也是顺应全市人民新期待的新谋划。

我市广大干部群众普遍认为,“四个新德州”的目标立足德州基础条件、潜在优势和机遇挑战,符合德州在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把德州的优势、特色勾勒得更为明确,为高质量发展起到了指路引航的作用。

树立“高”的追求、“强”的目标,在更多领域、更多方面建成强市

“新时代现代化新德州首先是富裕的新德州。”市委党校教授杨明文认为,从时间轴上纵向看,“十三五”期间,我市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但是从现实轴的横向看,相对东部发达地市,我市仍然是发展中地区,要完成2035年与全省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任务,仍需要以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精气神,牢牢抓住经济发展这个牛鼻子,快速扩大总量、提高质量,打赢经济发展这个“硬核”仗。“富强的涵义,就是人民富裕、财政充盈、发展强劲,构建具有地方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构建具有地方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要筑强新的发展平台,围绕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科教、文化、健康、数字、体育等优势产业,做好补链强链延链文章,为项目落地打造优质载体平台。

构建具有地方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始终坚持“双招双引”第一战场。“双招双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是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的重大举措,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要抓住用好机遇,发挥比较优势,立足特色产业引进高端项目,以高质量项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仅是零打碎敲地招几个项目,要深入细致研究京津产业规划布局,做好产业配套;同时对我市产业进行细分研究,健全产业细分领域招商目录,围绕建链、补链、强链精准招商。要始终坚持“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人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持续壮大人才总量、提升人才质量、激发人才活力,打造区域性人才聚集高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

构建具有地方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要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引擎,聚焦聚力“以四新促四化”这个中心任务,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加快传统产业提质效、新兴产业提规模、跨界融合提潜能、品牌高端提价值,实现农业由大变强、工业由散到强、现代服务业由弱到强,在更多领域、更多方面发力冲刺、建成强市。

建设富强新德州,是推动发展的鲜明主题。在德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禹城市委书记滕海强看来,只有树立“高”的追求、“强”的目标,才能跳起脚来摘桃子,高举高打、走在前列。“结合禹城工作,我感觉把准了主动脉、找准了突破口,印证了我们建设智造禹城、兴旺禹城、数字禹城的路径走对了。禹城将坚持头雁方位、坚定前列定位,唯旗是夺、率先突破,在建设富强新德州中打头阵、当标兵,努力站稳全省第一方阵,力争实现全国‘双百强’。”滕海强表示。

创新增活力、改革攻坚激活力、扩大开放添活力,让德州城市的“时尚气质”和“活力指数”更高

城市活力作为一个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综合体现,是对这个城市各个方面发展所具有的潜力的综合评价,也是充分激发德州后发优势、比较优势、潜在优势的强力引擎。

杨明文认为,活力表现在城市开放自信、具有竞争力,能不断吸引新的要素资源涌入并且在各层面自由流淌;活力表现在社会公平、平等,有效、充分的竞争使各类要素得到合理报酬;活力表现在市场机制运行良好,能够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让投资创业者能够获得预期稳定的回报。

要用创新增添活力。要在理念、科技、管理、体制、文化、服务等方面全面创新,让创新的血液流淌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促进科技创新与其他创新的全面融合,调动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激发更多发展潜能。

要用改革攻坚激发活力。直面发展质量不高、效益不优、竞争力不强的现实,直击干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上的痛点,知重负重、尽锐出战,鼓足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精气神,凝聚起全市上下推进改革攻坚的强大合力,及早破除一切妨碍活力奔涌的体制机制障碍,才能激发新优势、推动新发展、开创新局面。

要用扩大开放添活力。打开窗户,阳光才能进来。压力和风险越大,越需要扩大对外开放、拥抱变化,要在开放的系统中寻求促进产业集聚、人才集聚、技术集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要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德州特色,立足港澳台和东盟,提升日韩、拓展欧美、深耕中东非洲,不断深化区域合作、完善开放平台,在构建新体制、发展新模式上走在全省前列,打造新时代全方位、宽领域、高层次的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

滕海强认为,建设活力新德州,是改革创优的关键路径。进入新发展阶段,只有坚定不移打“创新牌”、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才能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比较优势、潜在优势。

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体系兜底,民生工程暖心,让广大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幸福新德州的实现,既要靠经济发展,让城乡群众“钱袋子”更充盈,也要靠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兜底,让全市群众都拥有稳稳的预期。要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提高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切实把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市卫健委主任常树风表示,《建议》提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体系不断完善,实现病有所医,为未来5年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十四五”期间,市卫生健康委将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健全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体制机制,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牢牢抓住“防、治、管、引”四个关键,推动全市卫生健康事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全面建成专业化、现代化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压实常态化院感防控要求。健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 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提升诊疗服务能力,优化中心城区医疗资源配置,积极推进重点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开展新一轮医疗能力“攀登计划”,建立“以人为本”的县域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医联体建设,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实现同质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加快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分工明确、科学高效的医疗卫生综合监管制度。大力引进高端医养产业,对接高端创新创业团队、国家院所、行业龙头企业,招引大项目、好项目,吸引科研项目在我市产业化,形成产业链条完整的德州医养产业集群。积极融入京津冀,与北京优质医疗机构对接,在人才培养、人才引进、学科建设等多方面开展交流合作,建立一批名医名家工作室。

市教体局局长张书鹏表示,将坚持问题导向,补齐教育工作短板,落实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城乡、校际、师资队伍的均衡,推动教育事业整体向优质均衡发展迈进。严格执行市政府出台的居住小区配建幼儿园政策,缓解“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问题;着眼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建立解决大班额长效机制;扩充优质普通高中学位总量,满足社会群众多元、优质教育需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彻底解决好学生午餐配餐、冬季取暖、厕所革命问题,让群众的现实利益更好更快地得到解决;深化“县管校聘”和评价分配制度改革,解决师资配置不均衡问题;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充分放权减负,实现专家办学、按规律办学;深入推进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教学,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开展集团办学改革,促进名校办分校、强校带弱校、城市校带农村校、引进优质教育机构;促进家校共育,形成教育发展合力,努力提升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让自然生态、政治生态、政务生态、经济生态、创新创业生态、社会生态相映生辉

“建设美丽新德州,是城乡共进的重要契机。《建议》聚焦自然生态、政治生态、政务生态等,全方位着墨布局,让我们看到了市委的高点谋划、高位布局,必将擦亮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的响亮名片。”滕海强说。

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完善生态环境系统治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的需要。

《建议》明确要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建成京津南部、黄河中下游重要生态功能区。“这为做好全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方向,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准确把握建设美丽新德州的重大意义、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坚决抓好贯彻落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赵华表示,将深入打好“升级版”污染防治攻坚战,更加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更加注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等;要加快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完善生态委组织体系,完善系统治污思路,坚持完善精准依法科学治污路径;坚持全方位立体监管体系;坚持完善量化考核体系;坚持完善环境宣教社会化体系,营造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社会氛围。

让德州处处彰显美,还要在打造蓝天碧水、绿意盎然的自然生态基础上,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一次办好”改革为统领,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打造精简高效的政务生态;要以新型工业化强市为目标,积极建设新时代“活力德州、智造名城”,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生态;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创新资源充分涌流,打造富有生机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打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态。

研读《建议》,我市广大干部群众表示,“四个新德州”对德州“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进行了细致分解,是市委市政府对新时代现代化新德州建设的精心部署和谋划,既集中又鲜明,明确了发展的主旋律和总抓手,具有很强的引领性和导向性,将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凝心聚力再出发,在德州发展新征程上展现新担当、实现新突破、奋力新作为。

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是哪一年召开的?

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2016年19日至20日在京召开。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内容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

把保障人民健康同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加快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公共卫生整体实力和疾病防控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经过长期努力,我们不仅显著提高了人民健康水平,而且开辟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

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基于哪些

这份纲领性文件的推出,将推动公立医院在发展模式、运营模式、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持续优化,在医疗的标准化和信息化等方面持续深入,医疗信息化服务市场将进一步受益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医疗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公立医院在这一时期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公开发布了《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方向、举措,是未来阶段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这份纲领性文件的推出,将推动公立医院在发展模式、运营模式、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持续优化,在医疗的标准化和信息化等方面持续深入,医疗信息化服务市场将进一步受益发展。

《2020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有哪些数据值得关注?

其实在这里面有很多的数据都是值得关注的,比如说在这一个统计数据里面,我们可以发现在2020年我国很多的传染病发病数量都有明显的下降,在公共卫生方面支出占比相对来说是很高的。由此便可说明2020年我国在卫生健康事业的投入是更多的,并且也是得到了明显的成就的。

在2020年的时候,因为新冠肺炎的缘故,我国大概有4634人因为新冠肺炎而离世。在去年这一年里,我国公共卫生的支出是很多的,主要也是用于防控疫情的需要,那么最后的成就相对来说也是比较明显。大家也可以明显看到,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的投入,最后确实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成绩,从这一点上来讲的话还是比较令人欣喜的。

而且在去年一年的时间里面,我国的传染病的发病率相对以往来说也是有着明显的下降的。就以病毒性感染为例,在2019年的时候这个比例相对来说还是很高的,大概有128万左右,但是这个数据到了2020年的时候就有明显的下降人数大概在113万左右,所以说总体的人数相对来说下降还是比较明显的。

那么这一点其实也和现在大家的这种卫生健康意识有关,大家会发现在历经了新冠肺炎之后,大家对于这种传染性的疾病的警惕度也是在逐渐的增强的。在原来的时候可能很多人并不把它当回事情,但是在经历了这一次事件之后,大家都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比较严重的。如果说不对他去重视起来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会危及到自己的生命,所以说像这种病毒类的传染疾病,随着大家意识的提升,相对来说感染的人群数量也是在不断的减少。

我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出炉

今年将扩12个区域医疗中心试点

我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出炉

“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成为推动国家医学进步的重要引擎。建设省级高水平医院,减少跨省就医。”6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斌在国新办政策吹风会上表示,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力争通过5年努力,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正式下发,我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意见指出,以推动国家医学进步为目标,依托现有资源规划设置国家医学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均含中医,下同)和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形成临床重点专科群,集中力量开展疑难危重症诊断治疗技术攻关等。同时,以省域死亡率高、外转率高的疾病为重点,强化国家级高水平医院对省级医院的技术和人才支持,加快补齐专业专科短板,提升省域诊疗能力,减少跨省就医。

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副司长孙志诚介绍,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试点工作,简单来说,就是从北京、上海、广州等顶级优质医疗资源比较富集的地区,选择若干国家级的高水平医院作为输出医院,到优质医疗资源非常匮乏、人口众多、基础比较薄弱的省份去建设分院或者分中心等分支机构。

“就医流向有初步改善。”孙志诚表示,区域医疗中心重要目的就是减少跨省就医,就近享受国家级医疗水平。从现在的监测数据来看,试点项目对留住当地和周边患者起到了明显作用。他举例,北京儿童医院郑州医院开业之后2020年整个河南省前往北京儿童医院就诊量下降63.1%,住院量下降51.3%。

孙志诚透露,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今年将在原有8个试点省份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增加12个中西部优质资源试点。十九大末期,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将覆盖至所有省份。

“我们始终把提高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作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表示,增加优质医疗资源的供给,创新医疗服务的模式,建设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医院文化,有针对性的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需求。

孙志诚表示,力争到2025年能够基本建成体系完整、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运行高效、富有韧性的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包括加强国家、省、市、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建设,建设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防治结合的强大公共卫生体系。(记者 梁倩)

《重庆市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出台

日前,我市出台《重庆市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重庆将基本建成全国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推动大健康产业成为全市重要支柱产业。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2019—2022年)》等系列文件,大力促进健康产业发展。

“重庆高度重视大健康产业发展。”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称,在市委、市政府看来,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不仅是应对疫情的当务之急,也是补齐全面小康短板的惠民之举,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策。

我市先后出台了《“健康重庆2030”规划》《健康中国重庆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我市大健康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019年全市健康产业营业收入约6000亿元、增加值达1580亿元(初步统计估算)。

今年3月19日,我市召开了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为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制定了《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以坚持长周期的发展思维为导向,提出到2025年,重庆基本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优质健康资源覆盖面有效扩大,健康技术研发和转化能力大幅提升,公共健康、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形成一批具有集聚带动作用的大健康产业集群,成为全市重要支柱产业,基本建成全国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努力将重庆打造成国家医学名城、西部医疗高地、国家重要医药基地、国际知名康养胜地。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可难擅傲(2022-07-06 02:21:08)回复取消回复

    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内容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把保障人民健康同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加快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