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化工园区安全提质(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
本文目录一览:
化工厂安全生产的注意事项及措施
化工生产常使用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的物质;生产操作条件有时需要高温、高压;这些因素给化工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危险性。化工生产必须将安全放在第一位,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看看以下安全操作你都做对了吗,这些安全设置你们厂都有了吗?
安全开/停车注意事项
1.安全开车
检查并确认水、电、汽(气)符合开车要求,各种原料、材料的供应必须齐备、合格。
检查阀门开闭状态及盲板抽加情况,保证装置流程畅通,各种机电设备及电气仪表等均应处在完好状态。
保温、保压及洗净的设备要符合开车要求,必要时应重新置换、清洗和分析,使之合格。
安全、消防设施完好,通讯联络畅通,危险性较大的生产装置开车,应通知消防、医疗卫生部门到场。
开车过程中要加强有关岗位之间的联络,严格按开车方案中的步骤进行,严格遵守升降温、升降压和加减负荷的幅度(速率)要求。
开车过程中要严密注意工艺变化和设备运行情况,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处理,情况紧急时应中止开车,严禁强行开车。
2.安全停车
正常停车必须按停车方案中的步骤进行,用于紧急处理的自动停车联锁装置,不应用于正常停车。
系统降压、降温必须按要求的幅度(速率)并按先高压后低压的顺序进行。
凡需保压、保温的设备(容器)等,停车后要按时记录压力、温度的变化。
大型传动设备的停车,必须先停主机、后停辅机。
设备(容器)泄压时,要注意易燃、易爆、易中毒等化学危险物品的排放和散发,防止造成事故。
泄压操作应缓慢进行,在压力未泄尽之前,不得拆动。
对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的设备进行置换。
一般用于置换的气体有氮气、蒸汽,要优先考虑用氮气置换,因为蒸汽温度较高,置换完毕后,还要凉塔,使设备内温度降至常温。
化工过程中化学反应的注意事项
1.氧化反应中的注意事项
氧化过程中如以空气或氧气作氧化剂时,反应物料的配比应严格控制在爆炸范围以外。
空气进入反应釜之前,要有净化装置,消除空气中的灰尘、水分、油污以及使催化剂作用降低或能引起中毒的杂质,以保持催化剂活性,减少火灾、爆炸的可能。
为防止接触器在万一发生爆炸或着火时危及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在反应器前和管道中应安装防火器。
为防止接触器发生爆炸,接触器应有泄压装置(防爆膜、防爆片),并尽可能采用自动控制进行调节以及报警联锁装置。
2.硝化反应中的注意事项
硝化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硝化过程需要在降温条件下进行。
必须注意:硝化反应中若稍有疏忽,中途搅拌停止、冷却水效果不良、加料速度过快等,都会使温度猛增,并有多硝基物生成,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硝化剂具有一定的氧化性,常用的硝化剂如浓硝酸、硝酸、浓硫酸、发烟硫酸、混合酸都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吸水性和腐蚀性。
在使用过程中要避免其与油脂、有机物,特别是不饱和有机化合物接触,否则会引起燃烧。
在制备硝化剂时,不能超温或进入少量水(保证设备不漏),否则可引起燃烧爆炸。
被硝化的物质大多数易燃,如苯、甲苯、氯苯、萘的衍生物等,这些物质不仅易燃,有的还兼有毒性,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落实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以免发生火灾、爆炸及中毒事故。
3.氯化反应中的注意事项
该反应过程所用原料大多数为有机易燃物和强氧化剂,如甲烷、乙烷、苯、甲苯、乙醇、液氯等,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火源的安全距离,严格遵守厂房的防火防爆要求等。
氯化过程常用的氯化剂为液氯或气态氯,氯气本身毒性较大(属于Ⅱ级,高度危害),通常液氯在使用之前,必须先进入蒸发器进行气化。
在一般情况下不准把储存氯气的气瓶或槽车当贮罐使用,防止被氯化的有机物倒流进入气瓶或槽车引起爆炸,其中间必须设氯气缓冲罐。
氯气在使用过程中要配备齐全个人防护用品及制定出可靠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预案中的安全措施必须得到落实。
氯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尤其是在较高温度进行氯化,反应更为剧烈。氯化反应设备必须有良好的冷却系统,控制好氯气流量,以免反应剧烈,温度骤升而引起事故。
另外,氯化反应几乎都有氯化氢气体生成,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其设备的耐腐蚀性选材、氯化氢气体的回收特别值得关注。
防火防爆注意事项
1.防火防爆设置
在容易引起火灾、爆炸的部位,应充分设置超温、超压等检测仪表、报警(声、光)和安全联锁装置等设施。
在有可燃气体(蒸汽)可能泄漏扩散处,应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器,其报警信号值应定在该气体爆炸下限的20%以下。
所有与易燃、易爆装置连通的惰性气体、助燃气体的输送管道,均应设置防止易燃、易爆物质窜入的设施,但不宜单独采用单向阀。
反应物料爆聚、分解等造成超温、超压的设备,应设置自动和手动紧急泄压排放处理槽等设施。
应在可燃气体(蒸汽)的放空管出口处设置阻火器,在便于操作的地方设置截止阀。
以便在放空管出口处着火时,切断气源灭火。放空管最低处应装设灭火管接头。
2.防火防爆原理及做法
发生燃烧必须具备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三个条件。
控制可燃物:防止可燃气体、蒸汽、粉尘和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消除着火源;
隔绝空气:除掉助燃物如氧气等。
化学危险品搬运注意事项
?在装卸搬运化学危险物品前,要预先做好准备工作,了解物品性质,检查装卸搬运的工具是否牢固,不牢固的应予更换或修理。
如工具上曾被易燃物、有机物、酸、碱等污染的,必须清洗后方可使用。
?操作人员应根据不同物资的危险特性,分别穿戴相应合适的防护用具,工作对毒害、腐蚀、放射性等物品更应加强注意。
防护用具包括工作服、橡皮围裙、橡皮袖罩、橡皮手套、长筒胶靴、防毒面具、滤毒口罩、纱口罩、纱手套和护目镜等。
操作前应由专人检查用具是否妥善,穿戴是否合适。操作后应进行清洗或消毒,放在专用的箱柜中保管。
?操作中对化学危险物品应轻拿轻放,防止撞击、摩擦、碰摔、震动。
液体铁桶包装下垛时,不可用跳板快速溜放,应在地上,垛旁垫旧轮胎或其他松软物,缓慢下,标有不可倒置标志的物品切勿倒放。
发现包装破漏,必须移至安全地点整修,或更换包装,整修时不应使用可能发生火花的工具。
化工厂的安全管理建议
化工行业我发展晚发展速度快高危行业技术面做遥遥领先作高危行业说安全产于任何企业乃至任何岗位都其命脉所本文意提高企业管理安全企业员工自身安全追求‘安全意识重要’体 、加强线员工安全素质培养
每岗位加强‘三级安全教育’培训通演讲、班前宣贯、提问、组织考试、检测系列使员工提高自身安全意识掌握安全产必要性
1、强化安全产再教育、再培训工作重视同岗位安全产知识实际需求进行再教育再培训工作本着干;干原则让岗职工本岗位危化品熟记于
2、通种形式加强安全教育宣传营造良安全文明氛围
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灭火器使用宣传画、安全监督审查表等专项形式提高员工安全知识增强员工安全知识提高员工手能力期间看安全教育影视片参与安全知识奖竞答讨论式全面让每都牢记安全
二、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
1、领导干部靠前指挥、安全关口向基层推移用制度管理安全推行安
全管理领导24跟班制度明确领导管产车间安全监督工作承担责任范围现安全事故或存未落实重安全隐患作安全监管案安全隐患降低
2、增强班组安全责任制发挥终端管理优势签订终端安全管理者《安全
产责任制》、严格落实安全产责任制增强班组角色安全管理意识形级抓级、级保级、级级负责安全产责任网络促进安全产工作顺利展确保产安全、平稳、效进行
3、每岗位必须健全自岗位安全责任每安全整改作总结汇报记录每安全隐患及整改案向级汇报确保领导、员工、现场三交流群
三、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薄弱环节突重点严格落实定期复查定期安全监察现场巡检员合理化建议予整改
积极采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风险评估等设置安全产薄弱环节实施重危险源管理案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提高安全产保障水平安全检查严格按照岗双责要求进行及排查各负其责
实际工作查重点、重点查;查反复、反复查;横向边、纵向底;疏漏、留死角发现隐患及事故及汇报、归类、建档健全资料档案制度领导决策工作研究检查指导工作讲评度考评提供第手资料使安全工作更具预见性规范性针性
四、明确体岗位工作内容深化考核提高安全工作执行力
1、职责性划让每员工宏观摸概念化内容转变具体事项通同岗位危化品同制定工作卡片做错变做错少消除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间管理低效率扯皮推诿、责任真空等实现重落实轻形式工作目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效率
2、基层安全管理工作必须依托强力考核途径达安全管理工作效率目采用奖惩制度于注重安全产员工给予必要奖励、于遵守劳规则员工给予严厉处罚必要警告及罚款制度让每员工都‘四伤害’意识
如何加强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
如何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个人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必须抓好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只有通过安全生产的培训教育,才能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安全教育要从“三不伤害”入手,这其中的内涵就是首先要保护好自己,但要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多样化,才能让全体员工所接受。
(一)安全教育的内容:
1、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现在的安全生产,已经提升到法律的高度,违反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就是违法行为。要通过法律法规的学习使全体员工了解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充分认识到党和国家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使全体员工在安全意识的感性上得到强化认知。
2、学习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的安全知识。必须让全体员工明白这些管理制度和安全知识是用无数的生命和鲜血、用巨额财产损失换来的,在工作中我们只有遵章守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才能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这方面的学习和教育,使员工的安全意识从理性上逐步形成。
3、根据项目施工的特点针对性地对各工序进行危险源告知及控制措施学习。因为我们的员工对自己从事的各施工工序都是有理性上认识的,学起来更容易被员工接受。通过各项工序的危险源告知和控制措施学习,员工对自己从事的各项工作存在的各种风险和如何控制这些风险能够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安全意识将进一步得到加深和巩固。
4、结合大家熟知的安全生产事故进行案例分析,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过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如何防范,做到举一反三,从中汲取教训,杜绝同类事故在自己的岗位上发生,从而得到强化安全意识的目的。
(二)安全教育的形式:
1、集中教育:新员工入厂、新项目开工、员工转岗、节后复工等,都必须采取集中培训并考试合格后上岗。
2、宣传教育:通过警示标语、安全手册、亲人安全寄语、现场会、图片展、有奖知识问答等,来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
3、情感教育:要求全体员工牢记亲人和朋友的嘱托,知道父母之心难违,失去亲人的悲痛难忍,使员工明确自己的安全、健康及家庭幸福之间的关系,以此来激发员工重视安全的热情,从而自觉遵章守纪。
4、班前安全讲话是一项必须坚持的教育制度,通过班前安全讲话,使员工们知道如何控制当天的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从而规范员工的作业行为。
二、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必须要求全体员工时时想着安全,处处注意安全,常常不忘安全。只有克服安全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假安全思想,才能使全体员工真正意义上明白“安全在我心中、安全在我手中”的真正含义。明白了这个含义,员工的安全意识就自觉形成了。
三、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单靠说服教育,也不能只靠行政手段罚款来解决。既要有宣传教育来引导,也要有行政处罚手段相辅佐,两者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四、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必须有个循序见进的过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做到安全生产“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时时讲”,形成良好安全生产环境,员工生活在这样良好的大环境里,安全意识就会自觉得到逐步深化和提高,形成安全生产坚不可摧的防线。
员工安全意识提高了,人的不安全行为就会进一步得到遏制,措施制度的落实、安全隐患的查处、施工过程中对安全的“三检”、抵制“三违”等等就会变成自觉的行为,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才可以说是有序可控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也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化工园区安全如何管理
科学规划与建设,从源头上提升园区本质安全水平
(一)统筹规划。各地区要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结构特点、化工产业资源、自然环境条件、安全生产状况及安全生产规划,制定化工行业发展规划,确定专门区域发展化工产业,并将园区规划纳入当地城乡发展规划。园区选址应把安全放在首位,使园区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相协调、园区功能与其他主体功能区相协调,使园区与城市建成区、人口密集区、重要设施、敏感目标之间保持足够的安全及卫生防护距离、留有适当的发展空间,将园区安全与周边公共安全的相互影响降到最小。
(二)合理布局。园区内各企业的布局应满足安全防护距离的要求,并综合考虑主导风向、地势高低落差、企业装置之间的相互影响、产品类别、生产工艺、物料互供、公用设施保障、应急救援等因素,合理布置功能分区。科学评估园区安全风险,确定安全容量,实施总量控制,降低区域风险,预防连锁事故发生。
(三)严格准入。规划设立园区的当地人民政府要建立园区内的企业准入和退出机制。要充分考虑园区产业链的安全性和科学性,有选择地接纳危险化学品企业入园。把符合安全生产标准、园区产业链安全和安全风险容量要求,作为危险化学品企业准入的前置条件,大力支持产业匹配、工艺先进的企业入园建设,严格禁止工艺设备设施落后的项目入园,严格限制本质安全水平低的项目建设。凡入园企业,应依法实施建设项目安全审查,严格安全设计管理,严格控制涉及光气、剧毒化学品生产企业的建设项目,从严审批涉及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企业、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或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以下简称“两重点一重大”)的建设项目。新建化工生产储存装置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的生产储存装置必须装备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报警系统,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储存装置应装备安全联锁系统。劳动力密集型的非化工企业不得与化工企业混建在同一园区内。
(四)科学建设。负责园区管理的当地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区化工行业发展特点,统筹考虑产业发展、安全环保、公用设施、物流输送、维修服务、应急管理等各方面的需求。园区的建设以有利于生产安全为原则,完善水、电、汽、风、污水处理、公用管廊、道路交通、应急救援设施等公用工程配套和安全保障设施,实现基础设施、公共配套设施和安全保障设施的专业化共建共享。
工信局在化工园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的作用
借助工业园区大整治契机,进一步完善园区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形成工信、应急、能源、交通、住建等多部门安全监管联动机制,常态化帮助园区消除安全生产风险隐患。
工信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和红线意识,以完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为抓手,强化风险防控、深化隐患排查治理,督导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及时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取得较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