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产生的次声波可以把鱼震死吗(地震时鱼会怎么样)
本文目录一览:
地震后鱼类会死亡吗
不会。地震中死伤的人都是由于房屋倒塌、山体滑坡、火山爆发等次生危害引起的。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地震波是杀不死人的。同样地震波也杀不死鱼类。
一些动物感到次声波时,它们怎么都知道是有地震或大事情发生,从而迁徙,逃离危险。
在地震发生前,地壳中必然发生各种物理、化学等变化,如地热、地电、地磁、地下水化学成分等等,都会有局部变化迹象。这些变化由地壳传递到地表层,即使非常轻微,但对那些感觉敏锐的动物来说,足够令它们惊恐万状。
动物预报地震的机理尚未完全被人们破译,但是几点来自科学界权威的解释,使这个问题多少有了点眉目。
鱼类和其他一些水生动物能感受到地震前发出的次声波和超声波。人类能够感受到的声波范围是16~22000赫,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就无能为力了。而普通鱼类能够感受到1~25赫的次声波(即频率低于20赫的声波),海豚则能感受到100000赫以内的超声波(即频率高于2000赫的声波)。地震前发出的次声波和超声波被它们接收到后,会引起它们本能的不安与躁动。
地震前的地热变化能被穴居动物敏锐地感受到。蛇类具有颊窝或感觉小窝,窝内的感觉细胞对“热”极为敏感。如南美洲蟒蛇在波长为10600纳米的红外线下,热量为每平方厘米0.084焦时,就有明显的热感反应。
家禽和鸟类能感受到微弱的机械振动。猪、牛、鸡、飞鸟等动物的腿部、趾部和腹部肠系膜等部位,分布着大量对机械振动非常敏感的环层小体,剧烈地震前频繁的轻微振动,能被它们及时感知。
但是,自然现象复杂多变,一些非地震预兆的环境条件变化,也会促使动物产生异常行为,而且往往与震前动物出现的异常反应相似。如天气闷热、雷雨之前,由于气压低,湿度大,水中溶解的氧气减少,鱼儿就会泛塘,蜻蜓和蚊子聚群飞行,蚂蚁也匆忙向高处搬家。饲养条件的改变,包括畜舍的改变、饲养员的调换、饲料种类的更换,也会使动物出现各种异常反应。另外,动物在繁殖季节,由于本身的生理变化,会表现出行为失常:或烦躁不安,或胃口不佳,或相互追逐,或不停嚎叫……这些异常行为都与地震没有关系。因此,动物异常行为只能作为地震预报的参考,要想使人类远离地震灾难,还得更多地依靠现代高科技。
地震为什么会把金鱼震死?
是地震是地壳释放出的微波与鱼类的心跳发生共振了
人的心跳速度和鱼的不一样而且比鱼的坚韧程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