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白介子的功效与作用(炒白芥子功效与作用点的功效)
本文目录一览:
中药白芥子的功效和主治是什么
白芥子为中药芥子的一种,另一种为黄芥子,两者统称芥子。白芥子别名有辣菜子,苦芥子,白芥,芥菜籽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其功能主治为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寒痰咳嗽,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温流注,阴疽肿毒。中药炮制要求逢子必炒,所以一般入药时都采用炒白芥子或炒黄芥子。
中药材炒芥子和不是炒的芥子其功效有什么不同?
1.白芥子有刺激作用,黄芥子苷遇水后经芥子酶的作用生成挥发油,有刺鼻辛辣味及刺激作用,适用的人群为成年人。炒白芥子的刺激作用较弱,但适合的人群较广泛。
2.白芥子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炒白芥子的抗脂质的作用较弱。
3.白芥子有祛痰作用,炒白芥子祛痰效果更好。
4.白芥子有调节血压作用。炒白芥子也有调节血压的作用,但需要口服的方式调节血压。
5.白芥子具有广谱杀菌作用,炒白芥子在翻炒后蛋白质变性,没有杀菌作用。
炒白芥子的功效有哪些
炒白芥子的功效确实是挺多的,不仅可以滋补,还可以驱寒,疏通筋络,消炎止痛。同时还可以治疗反胃呕吐,胃痛等症状,所以你可以适当的吃一些炒白芥子,是可以治疗你的胃痛的。平时的时候一定要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饮食主要以清淡的为主。
炒白芥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炒白芥子的功效与作用
1、抗真菌作用:白芥子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2、刺激作用:白芥子甙,本身无刺激作用,遇水后经白芥子酶的作用生成挥发性油(白芥子油)。芥子挥发油有刺鼻辛辣味及刺激作用。应用于皮肤,有温暖的感觉并使之发红,甚至引起水泡、脓疱。
通常将芥子粉除去脂肪油后做成芥子硬膏使用,用作抗刺激剂(刺激性药物使用于皮肤局部,其作用不仅限于用药部位,并牵涉到其他部位,产生治疗作用时,称为抗刺激作用),治疗神经痛、风湿痛、胸膜炎及扭伤等。使用前先用温水湿润,以加强芥子酶的作用(沸水则抑制芥子酶的作用)。
应用时间不超过15~30分钟,皮肤敏感者只能应用5~10分钟。芥子粉作为调味剂,使唾液分泌及淀粉酶活性增加,使心脏体积和心率减少。小量可刺激胃黏膜增加胃液及胰液的分泌,有时可缓解顽固性呃逆。内服大量可迅速引起呕吐,可用于麻醉性药物中毒之治疗。
3、其他作用 白芥子甙水解物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引起支气管分泌增加, 使痰液变稀而起祛痰作用。家兔静脉注射芥子生理盐水浸出液,血压先有轻度上升,后则下降, 呼吸增快。亦有报告指出,给动物长期喂饲芥属植物可使其甲状腺肿大,此可能由于分泌了过多的促甲状腺激素所引起。
炒白芥子的禁忌
白芥子的功效虽然很好,肺虚咳嗽、阴虚火旺者,要忌服白芥子,因为这样不但不能治病反而还会更加的加重病情伤害身体。而且白芥子如果过多的食用就会造成昏目、泄气、伤精等症状发生。
扩展资料
白芥子的形态特征
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子。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后,打下种子,除去杂质。生境分部主产安徽、河南、山东、四川、河北、陕西、山西等地。以安徽、河南产量为大。性状种子呈圆球形,直径1.1到2.5毫米,较黄芥子为大。
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光滑。在扩大镜下观察,可见细微的网纹及一暗色小点状的种脐。种皮脆薄易压碎,剥去后有薄膜状的胚乳粘着于种皮内表面。胚黄白色,袖质,二子叶相叠,并于中脉处折起呈马鞍状,胚根亦折转而藏于其间。
气无,味先觉油样而后微酸,继感辛辣。以个大、饱满、色白、纯净者为佳。
白芥子味辛,性温,无毒。入肺、胃经。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治痰饮咳喘,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脚气,阴疽,肿毒,跌打肿痛。肺虚咳嗽、阴虚火旺者忌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