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哪里可以体验戏曲化妆(闽剧化妆教程)
本文目录一览: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福建的戏曲种类繁多,具体有哪一些?
闽剧
闽剧,又称福州戏,福建地方戏曲地方戏曲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闽剧是现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闽中、闽东、闽北等地区,并传播到台湾和东南亚各地。它是由明末儒林戏与清初的平讲戏、江湖戏,在清末(光绪至宣统年间)融合而成的多声腔剧种,俗称“前三合响”,雅称“榕腔”或“闽腔”。
闽剧风格高雅、潇洒,道白清晰,唱腔优美,婉转流畅,演员在表演中重视运用手、眼、身、法、步的基本程式,力求展现优美的身段,通过外形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扩展资料
闽剧最早前身由福州西郊洪塘乡人曹学佺组织创办曹家班(后称“儒林班”)创研出新腔“逗腔”起始。
万历甲辰年(1604年),曹府的“曹家班”参加洪塘乡金山寺普渡演出,被称为“第一代儒林。” 曹学佺兴办“儒林班”的前后,福州民间还有“江湖班”、“平讲班。”两类班社。演唱的是流行于民间的“江湖”、“洋歌”、“小调”等曲调。
光绪元年(1875年),儒林班从农村向城镇发展,福州出现“梁父吟”、“醉春园”等班,合称为“十三家儒林班”。
光绪末年至宣统年间(1908—1911年)儒林戏、江湖戏、平讲戏给合融汇,俗称“三合响”,形成了今日闽剧的雏型。
辛亥革命后,闽剧进入兴盛时期,福州先后出现了“旧赛乐”、“新赛乐”、“三赛乐”、“善传奇”、“赛天然”、“庆乐然”(俗称三乐、一旗(奇)二头羊(然))等闽班和“赛月宫”、“群芳”等女班。其中以“庆乐然”为最。这些闽班组织规模最大,演员阵容最强,剧目最多,声誉最好。
戏曲老生化妆步骤
戏剧化妆充分吸收了假面、假形的类别话特点,配合演员丰富的面部表情,以及唱、念、做、等表演形式来增强自己的造型表现力。
演员的行当生、旦、净、末、丑就都有各自的谱式特点。在京剧脸谱中,也有整脸、三块脸、十字脸、六分脸、碎脸之分。
戏曲化妆基本可以分为八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拍彩
拍彩是指打底,青衣扮相通常会用嫩肉色的油彩打底色,目的是纠正脸型。
第二步:拍红
上面红,便于突出脸部整体轮廓,特别是鼻梁和颧骨,更好地塑造人物脸部的立体感。
第三步:定妆
俗称大白脸,用散粉进行定妆,对油彩起到固定的作用。
第四步:扫红
粉状的胭脂抹于腮红处,显得脸看起来粉嫰更自然。
第五步:画眼
根据人物画出不同轻重,能够表达人物特征的眼型。
第六步:画眉
根据人物画出不同长短、粗细、平以及上扬等眉形。
第七步:画元宝嘴
用唇笔勾勒饱满的唇形。
第八步:勒头带头面
用布带把头勒紧,把眼睛吊起,以便更好地塑造人物造型及性格。
戏曲演员化妆是不难受吗
不能这么简单武断的看待这种现象……
芭蕾舞演员踮着脚尖跳舞,对身体也是摧残;运动员从小接受非人的训练也很不人道;……
戏曲是舞台表演艺术,它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呈现舞台效果,更好的取悦愉悦观众。你现在想像一下你正坐在台下,台上的演员离你有十几米甚至几十米,这时演员如果不画这种夸张的彩妆,你能看出五官?你能看到表情?你想一下马戏表演里的小丑那张脸,是不是也是这样?小丑演员也得忍受这种化妆的痛苦。
不能用生活妆和影视剧里的化妆的标准来衡量戏曲的化妆。
戏曲化妆要那些东西
买的东西当然需要根据化妆用什么来选择。
我简单介绍一下旦角和小生的吧。
1.油彩:红油彩、白油彩、肉色油彩、黑油彩各一支。
2.胭脂:大红胭脂、梅红胭脂各一盒。
3.定妆粉一盒,粉扑及软毛粉刷子各一个。
4.眉笔,1号化妆笔一支,2号化妆笔2支。
5.指甲油(旦角用)。
6.卸妆水。
上面是一些最基本的化妆用具,如果能够熟练应用,就可以画出很美的妆容了,如果想更好看些,可以考虑买一些眼影、唇彩、睫毛膏、腮红之类的。
旦角包头的话,要买鬓带、水片子,或者直接买一个头套就好了。
戏曲化妆在哪学好
可以前往开设有特色课程的学校,比如选择“影视人物造型班”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