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王乡哈沟村组移民搬迁(张家川哈沟村搬迁)
本文目录一览:
精准扶贫移民搬迁户是否必须要拆除原有的旧房?
没有这一方面的强制性要求。当前的政策规定是:如果移民搬迁户原来的房子的损坏程度已经达到C、D级危房,没有维修的意义,经原户主同意,可以予以拆除。就算以后严格执行一户一宅的政策,每户农户也可以在乡村拥有一处住宅。也就是说,移民搬迁的农户继续保有乡村住宅,不会违反政策规定
生态移民搬迁原来的土地怎么办!
政策性移民的家庭承包经营土地,按照国家有关移民搬迁、扶贫异地搬迁等政策,迁入异地安置的农户,其迁出地是否收回其原有家庭承包经营土地,应按照国家相关移民政策处置。
迁入地按照国家相关移民政策确定安置的农户承包地,应纳入这次农村土地确权范围,并按照农业部等6部门《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的意见》(农经发[2011]2号)有关“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注销登记”的政策规定,依法进行确权登记颁证。
易地扶贫搬迁如何搬?
易地扶贫搬迁如下: 要搬得明白,就是要让需要搬迁的群众弄明白为什么要搬迁,如何搬迁,搬到哪里,搬迁后的情况是个什么样子。做任何事,如果不事先让人在心里搞明白,人们就难免疑虑丛生,思前想后,裹足不前,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更谈不上会有积极性、主动性,易地扶贫搬迁也一样。
所以,在宣传、动员群众搬迁时,一定要把这些问题和情况向他们讲清楚,使他们心中有一本明白账。同时,还要让他们明白,为了改变他们的生存和发展条件,国家在财力紧张和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如何多方筹措资金、动员力量帮助他们搬迁,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也就是说,既要讲清“家事”,也要讲明“国事”,把这些问题讲清了,群众心里亮堂了,搬迁的工作自然就好做了。 要搬得情愿,虽然需要异地搬迁的群众居住的地方自然条件恶劣,政府为了使他们能够搬得出去,提供了非常优惠的条件,但要让群众欣然搬离世代居住的家园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故土难离,故乡难舍,故人难分,这是人之常情,何况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要离开熟悉的田园,到相对陌生的城镇、工业园区或旅游服务区生活,变农耕为务工经商,对他们来说,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所以,不想搬、不敢搬,举棋不定、瞻前想后,甚至反反复复,都是可以理解的。面对这些情况,我们不能怪群众思想觉悟落后,不能怪群众不知好歹,更不能搞强迫命令、粗暴执法,而要设身处地地替他们多想一想,多做换位思考,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多做群众的思想工作,给他们讲好将来的发展前景,讲透搬迁对他们及子孙后代的长远意义。
只要工作做到了家,群众是会响应号召、自愿搬迁的,即使个别群众暂时想不通,不愿意搬,也不能简单粗暴地逼迫他们搬迁,一定要让所有的搬迁群众搬得情愿。 要搬得彻底,搬得彻底就是要真搬,不能假搬,不能留尾巴,不能有了新房后,旧房依旧保留,两头占,两头住。
拆除旧房是易地扶贫搬迁的一条底线,必须坚守。
而要让群众搬得彻底,走得放心,最为关键的是要为他们“断好后”,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比如要确保拆除旧房的奖励及时兑现;对不能耕种或不愿耕种原有土地的群众,要帮助他们把土地流转给种田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公司,应退耕还林的按政策实行退耕还林,要想方设法使搬迁群众的土地收益比搬迁前有所增长,起码保证不因搬迁而使他们的收益受到影响,等等
易地搬迁与移民搬迁有何区别
1、组织实施部门的不同。易地扶贫搬迁是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简称,基本上是由各级的发改委组织并实施;而移民扶贫则是扶贫移民异地搬迁项目的简称,是由各级扶贫办组织并且实施的。
2、搬迁补贴补助的不同。我国在2009年以前实行整体搬迁与零星搬迁相结合,异地移民搬迁扶持标准为:搬迁每人补助1000元,每户补助5000元;而易地搬迁的补助标准在1500-2500元。当然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补助的标准也是有区别的,所以还是要以当地政府部门发布的相关通知为准。
3、概念的不同。易地移民扶贫包含了异地扶贫,前者是将权重安置在所在村以外的地方,而后者则是将群众安置在所在村辖区内适宜居住的地方。
扩展资料
《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有条件的中央一般性移支付、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进一步向“三区三州"倾斜。
易地扶贫搬迁的对象原则上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对自然村整体搬迁的非贫困户,可享受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但建房资金由农户自筹解决,不享受建档立卡贫困户补助政策。具体情况请咨询您所在地政府精准扶贫办公室。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如何实现易地搬迁与移民脱贫的良性互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易地扶贫
移民搬迁政策
扶贫移民搬迁政策一、扶贫移民搬迁对象
①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户;②居住在没有任何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十年九灾,不具备生存、生产条件的村民小组和远离中心村组,正常年份人均占有粮食不足200公斤;③资源贫乏,没有开发空间,难以形成主导产业,无稳定的收入来源,年人均纯收入不足1067元;④饮用水严重污染,有害矿物质严重超标,地方病严重,短期内难以改善;⑤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远离集镇和交通干线,信息闭塞,修路、拉电、饮水一次性投资太大,今后若干年内不可能规划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贫困村、组、户;⑥被迁贫困户户主应智力健全,身体健康,有艰苦创业精神,具备劳动技能,年龄在16—50岁。
二、搬迁原则
一是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二是有土安置,积极稳妥,农户自愿,政府引导;三是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扶持为辅;四是坚持乡、村自我安置与异地安置相结合,以乡、村自我安置为主;五是坚持分散安置与整体安置相结合,以分散安置为主;六是坚持投亲靠友安置与组织安置相结合,以投亲靠友为主;七是坚持吊庄移民与一步到位相结合的原则。
三、补助标准及办法
“1+5”模式,即每人补助1000元,每户再补助5000元。移民扶贫补助资金由县扶贫办直接兑付到移民手中,防止在兑付过程中流失,严禁通过乡(镇)、村组兑付,或以实物等其它形式抵扣,决不能移民扶贫补助资金,截留用于移民新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资金全额兑付到户。
四、建房标准及质量要求
移民户建房面积人均不得少于20平方米,每户最高不得超过120平方米,总造价超过5万元的按非贫困户对待,否则不享受扶贫移民的“1+5”补助。做到符合土地管理法规和村镇长远规划;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要求,围绕“搬得起,住得下,能发展”的总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