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肝知识(中医的专业知识)
本文目录一览:
- 1、什么是中医的肝
- 2、中医如何养肝护肝?
- 3、如何掌握春养肝的专业知识?
- 4、中医怎么讲肝脏的功能
- 5、正确的中医养肝护肝方法有哪些?
- 6、中医基本理论“肝脏”的功能
什么是中医的肝
肝位于上腹部,横膈之下。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藏血,肝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肝与胆本身直接相连,又互为表里。肝的经脉循行于胁肋、小腹和外生殖器等部位,故这些部位的病症多从肝论治。
肝主疏泄
肝主疏泄,泛指肝气具有疏通、条达、升发、畅泄等综合生理功能。古人以木气的冲和条达之象来类比肝的疏泄功能,故在五行中将其归属于木,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肝主疏泄的功能主要表现在调节精神情志,促进消化吸收,以及维持气血、津液的运行三方面。
1.调节精神情志。中医认为,人的精神活动除由心所主外,还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关。肝的这一功能正常,人体就能较好地协调自身的精神、情志活动,表现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理智灵敏;疏泄不及,则表现为精神抑郁、多愁善虑、沉闷欲哭、嗳气太息、胸胁胀闷等;疏泄太过,则表现为兴奋状态,如烦燥易怒、头晕胀痛、失眠多梦等。
2.促进消化吸收。肝的疏泄功能有助于脾胃的升降和胆汁的分泌,以保持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如肝失疏泄,可影响脾胃的升降和胆汁的排泄,从而出现消化功能异常的症状,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嗳气泛酸,或腹胀、腹泻等,中医称为“肝胃不和”或“肝脾不调”。
3.维持气血、津液的运行。肝的疏泄功能直接影响着气机的调畅。如肝失疏泄,气机阻滞,可出现胸胁、乳房或少腹胀痛。气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若肝失疏泄,气滞血瘀,则可见胸胁刺痛,甚至症积、肿块,女子还可出现经行不畅、痛经和经闭等。
肝的疏泄功能还有疏利三焦、通调水道的作用。故肝失疏泄,有时还可出现腹水、水肿等。
肝主藏血
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当人体在休息或情绪稳定时,机体的需血量减少,大量血液贮藏于肝;当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机体的需血量增加,肝就排出其所储藏的血液,以供应机体活动的需要。如肝藏血的功能异常,则会引起血虚或出血的病变。若肝血不足,不能濡养于目,则两目干涩昏花,或为夜盲;若失于对筋脉的濡养,则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
肝开窍于目
目的视觉功能主要依赖肝之阴血的濡养;肝的经脉又上联目系。因此,肝的功能正常与否常常在目上反映出来。例如:肝血不足可出现视物模糊、夜盲;肝阴亏损,则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肝主筋。筋的活动有赖于肝血的滋养。肝血不足,筋失濡养可导致一系列症状,如前所述。若热邪炽盛,灼伤肝的阴血,可出现四肢抽搐、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中医称之为“肝风内动”。
“爪”包括指甲和趾甲,有“爪为筋之余”之说。肝血充足,则指甲红润、坚韧;肝血不足,则爪甲枯槁、软薄,或凹陷变形。
中医如何养肝护肝?
肝脏器官很重要,它可是人体的排毒器官,其功能正常运转,身体内才不会累积大量的毒素,将毒素和一些废物更好地排出来,避免它们侵蚀身体健康,给身体带来疾病问题。所以说,平日里要养好肝脏。因此,下面这几个养肝护肝的方法,必须要学会用。
中医如何养肝护肝
1、多喝水
喝水能够为身体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坏们,促进身体的代谢能力。而且还能够促进腺体的分泌,帮助消化、吸收,同时促进废物的排出,减少毒素及代谢产物对肝脏器官的损伤。所以说,平日里必须要多喝水。
其中,喝水要以温开水为主,因为温热的水更有利于血液循环。冰水、生水请不要喝,因为容易拉肚子,反而给身体带来负担。
2、调节情绪
“怒伤肝”这几个字大家知道,也就是爱发怒对肝脏健康不利,因此,平日里需要调节情绪,从而熄灭肝火,让肝气能够正常的生发、顺调。所以说,日常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好心情才能保护肝脏。
当自己要发怒的时候,要下意识的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要去想让自己生气的事情,不然的话,会越想越生气的。生气的时候,不妨吃点东西,喝点水,或者说深呼吸几次,这样做能够平复情绪。
3、少喝酒
酒精摄入体内以后,需要肝脏代谢,经常喝酒的话,而且每次都喝到烂醉的话,肝脏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代谢酒精,给肝脏带来极大的负担。所以说,想要保护好你的肝脏的话,请少喝酒,最好是不要喝。
建议要喝酒的话,一定要先吃饱,肚子里有东西了以后,喝酒的量就会减少,避免摄入过多的酒精。而且喝酒前吃些东西,也不容易出现呕吐等问题。
4、吃点中药
肝脏需要滋补,但是一进补就容易上火。注意了,祖国医学认为肝肾同源,补肾就是在补肝,既然补肝会上火,那么就可以通过补肾来促进肝脏的健康。所以说,平日里可以利用一些具有补肝肾效果的中药泡茶或是煮粥、炖汤。
比如说用枸杞子直接泡热水当茶饮用,比如说准备好适量的天麻、枸杞和鸡肉炖煮成汤食用,比如说准备一些苡米、山药和芡实熬煮成粥食用,平日里吃一些,对肝肾很有益处。
推荐一款补肝肾的药膳
所需材料:1只两斤多的嫩母鸡,3G的人参(记得要切成片),适量的姜片和葱段。
烹饪做法:
1、首先,将母鸡宰杀,褪去毛发和内脏,再将鸡爪剁掉,斩成小块备用。
2、然后,烧锅开水,将鸡块倒进去煮一两分钟,再捞出来冲洗干净备用。
3、再者,将铁锅洗好烧干,再放入猪油烧热,先放入洗好的葱姜爆炒,再倒入料酒、清水,再开大火煮沸。
4、之后,等到水沸腾了以后将姜片和葱段捞出来扔掉,再倒入鸡块、人参片一起炖煮。
5、最后,等到鸡肉煮熟了,加入食盐和味精就可以食用了。
好处:能够温中益气,帮助滋补肝肾。对于时常失眠、健忘、小便频繁的人来说,吃它能够改善症状。所以说,有这些问题的人,平日里可以自己动手烹饪食用,给自己补一补。
如何掌握春养肝的专业知识?
《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
春天在五行中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是属木性,因而春气通肝。在春天,肝气旺盛而升发,中医认为,春天是肝旺之时。
中医认为人的健康跟自然界四季是相关联的,中医在这个问题上叫做天人合一,春天跟肝是对应的。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人的肝正好是这个特点,肝也主生发,它也是向上的,疏泻的生长的这么一个过程。
从中医讲五脏和五行还有自然界是对应的,所以说春天养肝应该是最首要的问题,当然还有五色,中医认为青色跟肝是对应的,所以说青色属肝。
同时,春季也是肝病比较活跃的季节。这个还是跟春季的一个特点有关系,春季万物复苏,养肝一定要关注这几个穴位:肝俞穴、太冲穴、太溪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
扩展资料:
春养肝,春日养生以肝为先。
春天阳气生发,万物生发。自然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因此,春季养生以顺应阳气自然生发舒畅的特点,以养肝为要务。
注重调理情志,人有七情变化,七情不畅,会影响肝的疏泄和阳气的生发,导致脏腑机能紊乱,疾病丛生。因此,春季养生又为注重精神调理,保持心胸开阔,情绪乐观,以使肝气顺达,气血调畅,达到防病保健康之目的。
中医认为人的健康跟自然界四季是相关联的,中医在这个问题上叫做天人合一,春天跟肝是对应的。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人的肝正好是这个特点,肝也主生发,它也是向上的,疏泻的生长的这么一个过程。
从中医讲五脏和五行还有自然界是对应的,所以说春天养肝应该是最首要的问题,当然还有五色,中医认为青色跟肝是对应的,所以说青色属肝。
春天的肝功能的这种波动也会比较大,健康人会肝火比较大,真正慢性肝病患者,这时候情绪波动和症状加重,还有肝功能的波动也是比较大的,所以从疾病来说,肝病的患者在春季更应该注意调养,能够正确的配合医生的治疗,这样对养肝非常有帮助。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春养肝
中医怎么讲肝脏的功能
《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如同将军一样的勇武,称为将军之官,谋略由此而出。肝作为五脏之一,主怒,对应五行中木,与四时之春想通,与六腑之胆互为表里。肝主疏泄,在志为怒,肝主藏血,有血海之称。肝与人的精神情志、消化吸收、气血运行、水液代谢、性与生殖等息息相关。
五脏之肝 肝位于人体右上腹,隐藏在右侧膈下和肋骨深面,肝对应五行中的木,正所谓“肝胆相照”,肝与六腑中的胆相关,与四时中的春相通,与五官中的目相联系,所以护肝明目。肝与情志中的怒相关,故大怒则伤肝。说及肝的功能,主要为主疏泄,主藏血。
肝主疏泄,肝具有调畅气机、疏通并调节全身各脏腑组织的气机以维持平衡。另外。肝脏与人的精神情志、消化吸收、气血运行、水液代谢、性与生殖息息相关,其通过疏泄功能来调节人的情志、促进消化吸收、维持气血运行、平衡水液代谢、调节性与生殖等。
肝主藏血,肝有“血海”之称,其具储藏血液、调节血量的作用。肝通过贮藏血液来维持肝的阴阳平衡、气血和调。反之,血液是护肝养肝的基础,血流量的减少使肝内血液循环功能下降,肝脏吸收营养、代谢和清除毒素的能力也相应减退。
春宜养肝
春宜养肝,肝对应四季中的春,所以春季肝部疾病易发生。另外,由于春季木生火,所以会加重肝的负担。因此,春季养生应以养肝为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道: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这是春季的养生之道,很多也是春季养肝之道,春季养肝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1、 睡眠
子时之后,为丑时,即凌晨1点到3点,由胆经旺转为肝经旺。肝藏血,此时人体应处于深度睡眠,才可使肝血推陈出新。另外,人的思维和行动也要靠肝血的支持,丑时入睡可使人体肝气足,从而思维敏捷、反应灵敏。反之,熬夜者则反应迟钝、工作效率降低、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2、 饮食
饮食上要以具有保阴潜阳、清肝降火旺的食品为主,比如多吃菠菜、胡萝卜、雪梨、蜂蜜、银耳、百合、莲子、芡实、山药、薏米、花生、核桃、燕窝、猪肝等平性食物,少食辛辣油炸等食物。另外,由于春天万物复苏、气温上升,所以春天无须特别进补,但可多喝点鸡汤,五禽中,鸡与肝相应,所以鸡汤滋肝血、养肝阳。
3、 情绪
肝主疏泄,在志为怒,故大怒易伤肝。《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怒伤肝,肝失疏泄,肝气横逆犯脾,脾失运化,胃失受纳,从而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结语: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与人的精神情志、消化吸收、气血运行、水液代谢、性与生殖等息息相关,尤其是女性朋友,肝更是其之根本,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朋友们一定要注意养肝、护肝,一定要抓住春季这个养肝的大好时节。
给个好评吧
正确的中医养肝护肝方法有哪些?
中医如何养肝护肝
1、平和心态养肝
大怒会伤肝,肝脏不好的人千万不要生气,因为愤怒会导致肝气上逆,血随气而上溢,从而损伤肝脏功能。因此,我们要想强健肝脏,要学会制怒,尽力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从而使肝火熄灭,肝气正常生发、顺调。
2、注意饮食平衡
饮食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同时还要保持五味不偏,尽量少吃辛辣的菜。饮食合理,营养均衡也有利于护肝,避免因应酬饮酒过量使肝受损。
3、经常做按摩
当身体处于平躺姿势时,轻柔地按摩胆囊和肝脏所在的部位,大约位于身体右侧的肋骨下方。按摩有助于促进肝脏部位的血液循环,进而改善全身代谢功能。
4、正常作息
根据传统医学的经脉行理论,凌晨1~3点为肝经时间,一定要睡觉才可养肝、排毒。从现代的理论来看,晚上10点至凌晨2点为美容时间,如果这段时间不睡觉,就会导致皮肤粗糙、容易疲劳、倦怠、常感口苦咽干、火气大,甚至出现黑眼圈,有碍美容。养肝、保肝的最好方法是晚上10点就寝,保证充足睡眠。
5、茶中药养肝
人们可以喝些绿茶、菊花茶和玫瑰花茶等茶饮。其中,绿茶清热解毒、消食解腻,菊花平肝明目,玫瑰花舒肝解郁。常喝这类茶水有益养肝护肝。另外,中药枸杞滋补肝肾、养肝明目,或泡茶、或炖汤、或熬粥皆可。常吃核桃仁、开心果之类的坚果,以疏肝理气、缓解焦虑。
养肝护肝吃什么好
1、绿豆
绿豆可以增强肝脏解毒功能。
2、枸杞
枸杞为滋补肝肾佳品,可煮粥做菜泡茶等。
3、苦瓜
苦瓜生食性寒用以去火,熟食养肝,苦瓜炒蛋不可多食,性寒伤胃。
4、鸭子
鸭子性凉有滋阴功效,肝炎者一般阴虚内热,所以有记载说肝炎患者不应食鸡(鸡性热)雪梨炖全鸭是肝炎患者的食疗佳方。
中医基本理论“肝脏”的功能
人是一个小宇宙 在这个宇宙里,万事万物都是有阴阳化生的 ,在这个宇宙中 地面的阴气朝上 ,天上的阳气向下 阴阳交感就开始产生变化,形成我们现今看到的健康的人体或者万事万物,在这个人体中,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就靠这种活动来维持正常的生理代谢
这种活动可以理解成人体活动的能量 ,没有它就无法让脏腑正常工作,现在就理解它为 气
还有从另一角度思考 把整个人看作是一种物质,而维持这种物质运动的能量就是气 这种气无处不在 ,每一个脏腑都有 ,肝脏的功能就是能用自己的气来推动其它脏腑的气 ,使其它脏腑按照正常的机理去走,这就是肝脏调理人体内脏腑之气的机理,故说 成 气机
这种气在人体内是 有四种方向的 升 降 出 入
老子说 万物负阴而抱阳的 所以我们同样也可以理解为 每一个脏腑都是 体阴而用阳的 这里就讲到 体 和 阳 的问题 ,对大自然来说 ,阴是体 阳是用 。对人体脏腑来说 ,脏腑是体 而脏腑的气就是用 。用物质和能量来解释 物质是体 能量是用 。所以说脏腑的气,运动的方向,就是能量的运动方向,能量不会无中生有,所以 既然有升的就一定代表有降的东西出现,同理,出和入是一样的 。
再看看 各脏腑的气机是怎样的 ,肝脏是主疏泄的,它能调理各脏腑的气,是各脏腑按照各自的方向走动,肺有宣发和肃降的,代表气的出和降的机理,脾和胃中脾主升清和胃主降,代表气的升和降的机理,心肾相交,代表气的降和升,肺主气司呼吸,代表气的 出和入 。
肝为什么具有疏泄的功能呢,即为什么能有调理气机的功能呢,我想这与肝 属 木 有关,木具有条达生发的生理现象,故能应春之气,有了总的气统领,才能调理其余三季的气,这和肝调理全身气机是一样的道理
希望这些能对你有用
疏泄一词始见于《素问·五常政大论》:“发生之纪,是谓启陈,土疏泄,苍气达。”这里的“土疏泄”指木气条达,土得木制化而疏通。朱丹溪首倡肝司疏泄,《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有云:“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明·薛立斋《内科摘要·卷下》正式提出“肝主疏泄”。自此以后,历代医家多引述其为肝主疏泄的功能。古代医家以自然界树木生发特性来类比肝的疏泄作用,肝象春天的树木,条达疏畅,充满生机。疏,即疏通;泄,即发越。疏泄,即疏通畅达宣泄之意。所谓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肝主疏泄的功能,反映了肝脏主升、主动、主散的生理特点为,是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和津液运行的一重要环节。兹从以下方面略谈肝主疏泄对人体的整体调节功能。
1 肝主疏泄与气、血、水
1.1 对气机影响 肝主疏泄,肝的生理特性是升、动、散。其疏可使气的运行通而不滞;其泄,可使气散而不郁,这对于气机的疏通,畅达,升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调畅气机是肝主疏泄的重要功能,也是肝主疏泄其他功能的基础。如果肝失疏泄,则气的 作者单位:1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02级博士研究生 2100700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 升发不足,气机的疏通和发散不力,因而气行郁滞,气机不畅,出现胸胁、少腹等胀痛不适,常称作“肝气郁结”。此临证中颇为常见,治当疏肝解郁,可予四逆散、柴胡疏肝散。
1.2 对血液运行的影响 气为血之帅,气能行血、摄血、生血。肝之疏泄如常,气机调畅,肝血得藏,故能枢调全身血液。《血证论》曰:“肝主藏血,血生于心。下行胞中是为血海。凡周身之血,总视血海为治乱,血海不扰,则周身之血,无不随之而安。肝经主其部分,故肝主藏血焉。至其所能藏之故,则以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若肝失疏泄,则影响血液运行。疏泄太过,肝气冲乱,则“血横决,吐衄,错经,血病诸症作焉”;疏泄不及,肝气郁结,血行滞涩,则可形成血瘀,而出现胸胁刺痛,或为症积。唐容川主张:“里者,和其肝气。”并用小柴胡加当归、赤芍、丹皮、桃仁等,治疗瘀血在经络脏腑间,周身上下疼痛。由此足以说明肝主疏泄对人体血液的重要枢调作用。故对于血病的辨治,尤当重视调畅肝气。
1.3 对水、津代谢的影响 气可行水摄津,水液运行有赖气之推动,随气机升降输布,凡水津所过,气无不至。肝主疏泄是三焦气机之枢,能疏泄三焦水道,故对人体水液代谢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若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三焦水道不利,可致津液的输布代谢障碍,或聚而为痰,痰气交阻于咽喉,而成“梅核气”;或停蓄于局部,而为痰饮、臌胀、癃闭;或泛溢于肌肤,而为水肿。《血证论》云:“气与水本属一家,治气即治水。……故小柴胡汤通达津液,而即能下调水道也。”所以,凡三焦水液之病,当注重疏达肝气,后世治水而常加行气之品,其义全在于此。姜师临证中常用疏利三焦、化气行水之法治水气病,每以柴胡剂为先导,从肝主疏泄入手,亦为明证。
2 肝主疏泄与情志
情志活动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肝主疏泄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调畅情志。情志以血(精)为本(物质基础),以气为用(功能基础),情志异常对机体的影响,也主要表现干扰正常的气血运行。肝主疏泄功能之所以能影响人的情志活动,实际上是由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血液运行的生理功能所派生出来的。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心情亦开朗。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在情志上则表现为郁郁寡欢,情志压抑,称为“因病致郁”;反之,情志活动的异常,导致气机失调,也常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在人的情志活动中,对肝主疏泄影响最大的是怒,所谓怒伤肝,怒可分为暴怒可郁怒两种情况。暴怒,《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故暴怒可使肝气上逆,甚至于肝风内动,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的发生在,此称之为“因怒致病”。郁怒是敢怒而不敢言,情志不得发泄,可致气郁,气滞,使肝失疏泄,除出现肝气郁结的表现外,进而可发展为肝郁犯胃称之为“因郁致病”。杨上善云:“肝脏……主守神所出入,通塞悲乐。”强调了肝气对情志、神志的调节作用。治疗上亦从疏达肝气入手,《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木郁达之”。如《伤寒论》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胸满、烦惊、谵语之证。
3 肝主疏泄与诸脏腑
3.1 对肺主宣降的影响 肺居上焦而主气,所主之气籍肝之疏调而得以正常宣降。若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则肺气必为不利,喘息、胸满等症在所不免。如《医学入门》所云:“惊忧气郁、惕惕闷闷。引息鼻张气喘,呼吸急促而无痰声者”即是。《素问·经脉别论》曰:“有所坠恐,喘出于肝。”《素问·咳论》曰:“肝咳之状,咳而胸胁下痛”。均揭示了肝失疏泄,肺失宣降而致喘咳之机制。临床亦多见肝郁内伤基础之外感,每于情绪欠佳则感邪而作,治疗上当以疏肝达郁,宣利肺气,发散外邪为法。
3.2 对心主血藏神的影响 心位上焦,主血而藏神。然血的正常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而气机调达、 血液运行均有赖于肝主疏泄的功能。若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则宗气不畅,心血为之瘀阻,常致胸痹、心痛等;若大怒伤肝,肝气悖逆,上乘及心,则为惊悸、怔忡、厥心痛、甚至昏迷等证。《难经·十八难》云:“假令心脉急甚者,肝邪干心也。”《灵枢·杂病》曰:“心痛引小腹满……刺足厥阴。”而临床可知,情志因素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致病和诱发因素。赵氏 〔1〕 从肝主疏入手以疏肝理气、化瘀止痛为法,辨治变异型心绞痛,取得满意疗效,是为佐证。
3.3 对脾胃运化的影响 脾胃处中焦,主运化水谷精微,是以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即脾胃的气机升降来概括的。肝主疏泄有助于脾升胃降的协调,只有肝气和顺,气枢常运,脾升胃降方得调和不病,共成“中焦如沤”之功。故《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土得木达”。若肝失疏泄,木不疏土,升降乖戾,则直接影响脾胃之运化。脾气不升则飧泄、便溏,脾气不痛则腹胀、腹痛,称之肝脾不和;胃气不降,反而上逆,则嗳气、呃逆、反酸、恶心、呕吐,胃气不通则胃脘胀痛,称之肝胃不和。则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左金丸可予之。正如《血证论》所云:“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达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证在所不免。”
3.4 对肾与膀胱气化功能的影响 肾居下焦,主水。水虽赖于肾阳的蒸化,但与肝气之枢达亦不无关系。若肝气不畅,势必影响肾与膀胱的气化,气化不利则为癃、为闭、为淋,或为水液泛滥之病等。《素问·大奇论》曰:“肝壅……不得小便。”《难经·十六难》曰:“假令得肝脉……闭淋,溲便难”。均为肝失疏泄,致肾与膀胱气化失常之证机。姜师临证亦有水肿(狼疮肾)、淋证(泌尿系感染)验案〔2〕 ,以柴胡剂治之,疏化而利,效若桴鼓,是为肝主疏泄对肾与膀胱及水液代谢影响的有力佐证。
3.5 对胆的影响 肝胆相连,胆内贮胆汁,胆汁来源于肝,为肝之余气所化,而胆汁泄注于小肠有赖于气机的调畅。故胆之活动,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取决于肝主疏泄的功能。肝疏泄如常,则胆汁排泄通畅,有助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若肝失疏泄,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胆汁量少而稠,排泄不畅,则胁正胀痛,口苦,纳食不化,厌油腻,甚至黄疸。所以临证中,胆系疾病当以疏利肝胆为法,且须保情绪舒畅。4 肝主疏泄与男精、女经 阴器为肝经所过,男子的排精,女子月经与肝主疏泄亦有密切关系。男精的正常排泄,是肝肾二脏合作的结果,肝疏泄如常则精液排出通畅有度,肝失疏泄,则精出过度或不畅。临床所见阳萎、不射精、慢性前列腺炎俱与肝失疏泄有关,以阳萎为例,器质性病变者不足10%,多为心因性,而予疏达肝气,调畅情志,每有斩获。气血调和是女子经血的排泄能否通畅有度的重要条件,肝气调达,血脉流通,冲脉之气旺盛,血海充盈,则经期正常,经行通畅。若肝疏泄无权,气乱血乱,冲任失司,血海蓄溢失常,故行经先后不定期,经量或多或少,甚则崩漏。气郁则血行瘀滞,冲任失畅,故经色暗红、经行不畅;若血行不畅,不通则痛,则见痛经,甚则胞脉阻塞,可发为闭经。肝气郁结,气滞于肝经,而肝之经脉布于胸胁过小腹,加之经前或经期冲脉气盛,两因相合,则影响冲任气血流畅,致使肝之经脉塞滞,可见经前、经期乳房胀痛。王氏 〔3〕 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妇科经病多于肝失疏有关,而以疏肝解郁法治之,往往收效。5 肝主疏泄与现代研究 有学者研究发现肝主疏泄与大脑皮层的兴奋及抑制以及植物神经(特别是交感神经)功能状态关系密切 〔4,5〕 。而肝气郁结与中枢神经对精神情绪调节功能的异常密切相关 〔6,7〕 。钟氏等 〔8〕 发现甲亢患者有部分肝功能异常,根锯中医理论,这种异常又可能主要是肝主疏泄异常所致,提示肝主疏泄功能与甲亢的发病机理似有一定的关系。严氏等 〔9〕 发现肝郁患者及肝郁型大鼠免疫机能下降,从而认为中医肝主疏泄的理论有其现代免疫学基础。中医肝的主体功能应当包括现代医学的免疫系统的功能。凌氏 〔10〕 认为“肝”在脑与消化功能间起到桥梁作用,肝主疏泄与脑肠肽具有相关性,所以肝失疏泄所致的肝气郁结除有精神情志异常外,常出现纳呆、嗳气、腹胀、脘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有学者经研究认为肝主疏泄的功能在机体心理应激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医的肝是机体调节心理应激反应的核心 〔11,12〕 。
综上,可见肝主疏泄功能具有一定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neuroendocrine_immunomodulation,NIM)网络的功能机制。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多种神经递质、神经肽、激素及免疫因子所 介导的相互作用与调节,在整体水平上构成NIM网 络,NIM网络是维持机体内环境及生理功能平衡和稳定的根本基础。
肝主疏泄的内涵实质在于保持全身气机的流畅,调节人体精、气、神、血、水的正常运转,肝的疏泄功能是人体脏腑功能活动的基本形式的概括。赵羽皇说:“盖肝性急善怒……故发于上则头眩耳鸣,而为目赤;发于中则胸满胁痛,而或作吞酸;发于下则小腹痛疝,而或溲溺不利;发于外则寒热住来,似疟非疟,凡此诸症,何莫非肝郁之象乎。”《读医随笔》曰:“医者善于调肝,乃善治百病,《内经》曰升降出入,又曰疏其气而使之调。故东垣之讲脾胃,河间之讲玄府,丹溪之讲开郁,天士之讲通络,未有逾舒肝之义者也。”可知肝失疏泄致百病,而善于调肝,使肝之疏泄如常,亦能治百病。明了肝主疏泄功能对机体整体调节作用,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下面有个资料,你可以看看,介绍的是 肝主疏泄的看法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