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博物馆的位置在哪个地方(汶川地震博物馆在哪里)
本文目录一览:
512地震遗址在哪
四川规划建设的“512”地震遗址、遗迹及地震纪念体系中,包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主题展览馆、北川县城地震遗址博物馆、汶川地震震中纪念地、汉旺工业遗址纪念地、都江堰虹口地震遗迹纪念地等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主题展览馆于2010年底在有“中国博物馆小镇”之称的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主题展览馆展厅超过1万平方米,展品以拍摄于“512”抗震救灾不同阶段的写实照片为主,包括国家领导人、解放军和群众等抗震救灾的珍贵画面等,此外还有部分地震实物。除了主题展的基本陈列外,科普模拟展厅将介绍地震的发生、观众如何应对等。
汉旺东汽工业遗址纪念地位于绵竹市汉旺镇,以东汽厂区作为“512”地震对四川造成重大破坏的典型纪念地点,包括地震博物馆、工业博物馆、生态修复展览馆、灾害普及教育中心、科研中心和纪念设施及场地等。
汶川县映秀镇是地震中心,映秀镇对典型倒塌、倾斜建筑现状、沿江公路、百花大桥、公墓、牛眠沟等地震遗迹进行重点保护,形成了“汶川地震震中纪念地”。
“都江堰虹口地震遗迹纪念地”位于都江堰市虹口乡,虹口乡受灾最严重的深溪村,长约3公里的地段内有多处水泥路面、山坡地面拱曲变形和开裂,民房严重移位,树木随断层呈现不同角度倾斜。这些让人匪夷所思的地震遗迹将作为整体保护区,在2010年建成“地震公园”。公园里将修建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的地震陈列馆,对地震中保留下来的实物、图片等进行展出,同时还具备学术、实验室、游客接待、管理等多种功能
汶川博物馆
汶川博物馆有着当初的回忆。
这个博物馆里大大小小的摆钟、座钟、闹钟的指针都停在了2时28分,十年间没有走动过。
10年来,“汶川大地震”后,灾区昔日连片的板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拔地而起的新城镇,以及蹒跚起步的新生活。地震的痕迹越来越淡,但在成都市建川博物馆的一角,“汶川大地震博物馆”依旧停留在10年前的模样。
开馆10年了,逾百万观众到访这里。有人沉默驻足,有人平静地复述自己在地震时的经历,有人只匆匆走过不愿抬头,有人望着文物掉泪,还有人陆陆续续给博物馆送来文物。
博物馆的角落里并没有这样浓烈直接的表达,但张体军一直觉得,每一件文物看着看着,都会生出这样的感受。就像博物馆的主题“震撼日记”一样,写了10年,这本“日记”依旧未完待续。
有工作人员说,有关地震的记忆如果不妥善收集保管,也许只能存在几天、几十天,但在博物馆里,它们能保存百年甚至上千年。
来源:时代邮刊·上半月
想知道: 四川省汶川地震博物馆在哪?
我知道的四川5.12专题博物馆有4处,第一处位于成都市大邑县的建川博物馆地震分馆;第二处是位于什邡市的穿心店地震遗址博物馆;第三处是位于绵竹市汉旺镇的地震博物馆;第四处是位于青川县的青川地震博物馆。
5.12汶川地震遗址在什么地方
5.12汶川地震震中遗址位于四川省汶川映秀镇的地震遗址,全天开放。
汶川地震从这里开始撕裂大地,伴随恐怖的巨响,几百万立方米的岩石碎块从陡峭的山崖上倾泻而下,造成汹涌的岩石流,顺山谷呈之字形几大沟谷两侧山体,形成长达近3千米的岩石流和9处山体击打面的震源景观。
扩展资料: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汶川县映秀镇南方向约11千米处(北纬31°,东经103°24‘)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昔日秀美繁华的映秀几乎被夷为平地。
5.12汶川地震震中,位于映秀镇百花大桥之上的牛眠沟口、莲花心至漩口镇的蔡家杠村。汶川地震从这里开始撕裂大地,伴随恐怖的巨响,几百万立方米的岩石碎块从陡峭的山崖上倾泻而下,造成汹涌的岩石流,顺山谷呈之字形几大沟谷两侧山体,形成长达近3千米的岩石流和9处山体击打面的震源景观。原牛眠沟被瞬间添高30米。
汶川地震中,都汶公路全线80%的道路被损毁,10余千米的路段被崩塌的山体完全覆盖,50余座桥梁受损,7座桥梁完全垮塌,数十处山体滑坡。其中,位于映秀与漩口交界的百花大桥,桥面断裂,桥墩震毁,全长500米的大桥轰然整体垮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5.12汶川地震震中遗址
汶川博物馆的介绍
汶川博物馆的介绍如下。
这个博物馆里大大小小的摆钟、座钟、闹钟的指针都停在了2时28分,十年间没有走动过。
10年来,“汶川大地震”后,灾区昔日连片的板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拔地而起的新城镇,以及蹒跚起步的新生活。地震的痕迹越来越淡,但在成都市建川博物馆的一角,“汶川大地震博物馆”依旧停留在10年前的模样。
博物馆参观的必经路上,有一条通道,脚底是透明的玻璃。需要低头才能看到的展示柜里,放着灰扑扑的温水瓶、缺了电线的电饭煲、烂了扇叶的电风扇、破烂的箩筐和脏到看不清颜色的餐盒。它们都是博物馆工作人员从灾区带回来的。
映秀镇的牛眠沟村藏在山坳里,地震发生时,十几户人家、整个村落以及整个山沟几乎被填平。出外打工的人归来时已找不到家乡,他们最后找来一块木牌,用粉笔歪歪扭扭地写上“安息吧,亲人”几个大字。
那块木牌如今就卡在博物馆的墙壁里,不远处放着黑色的裹尸袋。
博物馆工作人员还从灾区拉回了一个“家”。断壁残垣里,预制板摇摇欲坠。家里一堆废墟,门框斜了,墙壁脱落。吊车把砖块和碎片一点点拖回了博物馆,再由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复原。
每到此处,博物馆的讲解员刘小敏会轻轻地说:“这个预制板、这个门框都是从现场带回来的。”
“我们不说话,让文物自己说话。”刘小敏说。刚来博物馆的时候,刘小敏20岁出头,她一度抵触讲解地震博物馆,那些讲解词和文物让她“包袱很重”,地震时,她从新闻里看到的沉重的东西太多了,这个四川姑娘不愿再回忆那段日子。
她已经一点点忘记了帐篷和板房,逐渐尘封了地震时的无助和绝望,慢慢开启了新的生活。只是,在讲解间隙,她会突然问自己:“活着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幸福,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可那些死去的人呢?他们活该倒霉吗?”
刘小敏坚持讲解了整整8年。
在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副教授肖波看来,这样的坚持是有意义的。“有一些历史是真实存在的,但很多人会选择性地忘记。”他认为,不管是好的坏的、快乐的伤痛的历史,“博物馆都应该尽可能去保存一段完整全面的历史”。
开馆10年了,逾百万观众到访这里。有人沉默驻足,有人平静地复述自己在地震时的经历,有人只匆匆走过不愿抬头,有人望着文物掉泪,还有人陆陆续续给博物馆送来文物。
有工作人员说,有关地震的记忆如果不妥善收集保管,也许只能存在几天、几十天,但在博物馆里,它们能保存百年甚至上千年。
博物馆的角落里并没有这样浓烈直接的表达,但张体军一直觉得,每一件文物看着看着,都会生出这样的感受。就像博物馆的主题“震撼日记”一样,写了10年,这本“日记”依旧未完待续。
来源:时代邮刊·上半月
【急】四川地震博物馆在哪儿?
四川地震博物馆在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建川博物馆内
以下网址有详细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