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军事新闻 > 正文

军事新闻

甘谷县什么时候地震了(今天甘肃哪里地震了刚刚 最新消息)

hacker2022-07-17 00:05:45军事新闻134
本文目录一览:1、2016甘肃省甘谷县今天没有地震2、

本文目录一览:

2016甘肃省甘谷县今天没有地震

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5月07日22时02分在甘肃天水市武山县(北纬34.76度,东经104.92度)发生3.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5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波及的县城有哪些

灾区范围

1、极重灾区:

共10个县(市),分别是四川省汶川县、北川县、绵竹市、什邡市、青川县、茂县、安县、都江堰市、平武县、彭州市。

2、较重灾区:

共41个县(市、区)

四川省(29个):理县、江油市、利州区、朝天区、旺苍县、苍溪县、梓潼县、游仙区、旌阳区、小金县、绵阳市涪城区、罗江县、黑水县、崇州市、剑阁县、三台县、阆中市、盐亭县、松潘县、芦山县、中江县、元坝区、大邑县、宝兴县、南江县、广汉市、汉源县、石棉县、九寨沟县。

甘肃省(8个):文县、陇南市武都区、康县、成县、徽县、西和县、两当县、舟曲县。

陕西省(4个):宁强县、略阳县、勉县、宝鸡市陈仓区。

汶川大地震是中国一九四九年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的强度、烈度都超过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

甘肃甘谷县历史上有没有发生过什么大的灾难了?

公元1654年(清世祖顺治十一年) 丙寅,陕西、西安、延安、平凉、庆阳、巩昌、汉中府属地震。倾倒城垣、楼垛、堤坝庐舍,压死兵民三万一千余人及牛马牲畜无算。又十月(丁亥朔)十六日(壬寅)上以地震屡闻,水旱叠告,悯念民生,省躬自责,特命嗣后章奏文移无得称圣,降诏大赦天下……十二年五月戊子,免陕西延、平、庆、巩、汉等府属州县地震压死兵民,本年分丁徭额赋。 (1964年10月,台湾华文书局《清顺治实录》)

注:此次大地震极震区在天水罗家堡七十峪及木门里(天水、礼县交界处)一带,黄土谷地,山崩水壅,土陷数百尺,水聚数十丈,桑田沧海,塞河为潭,漂淹居民。两山滑坡达四公里,附近村落压埋千家,庙宇震圮,死人甚巨,地震年余不止。

八日,宝鸡、定远、沔县地震,坏屋压人。六月,兴安、安康、白河、紫阳、洵阳、兰州、巩昌、庆阳等处地震,声如雷,坏民舍,压死人畜甚众。(《清史稿•五行志》)

地震百余日,山皆倒置,水上高原。(康熙二十六年《巩昌府志》)

顺治十一年六月,秦州地大震,年余不止。凡城垣官舍崩圮殆尽,震死男妇七千四百六十四名。摇倒房屋三千六百七十二间。震塌窑砦不可胜计。(康熙二十六年赵世德修《秦州志•灾祥》,胶卷本)

州城旧制周围四里,高三丈五尺,阔三门,东曰长安,西曰西宁,上俱有重楼,南门亦如之,外环池深二丈。顺治甲午夏遭地震灾,城崩楼倾。知州姜光胤督工修理,民居以奠。(康熙二十六年《秦州志•城池》)

地震年余不止,是月空中有声如雷,经时乃止,秦州城垣官署民房崩圮殆尽,压死男妇万余口,罗家(寺)堡七十峪,两山拽成一处,雍河成潭。礼县木门地方山崩水雍,压漂居民村落,水聚为海,名曰海子,近复变为桑田。(乾隆年《直隶秦州新志》)

州城周四里余,高三丈有半,东西南有月城,东西北有壕,南湖水界焉,门三……宋知州罗拯城东西二城。明洪武初,千户鲍成约西城旧址面城之东,城相传宋魏王韩琦重筑, 明成化间重修……西城亦传为韩公筑。明嘉靖中重修。国朝顺治中,地震城圮,巡道宋琬捐俸重修。(乾隆《直隶秦州新志》、光绪《秦州直隶州新志》)

陇以西为州者五,惟秦为最巨,官之所莅为卫城,环廓面城者四,睥睨相属者联珠。顺治甲午(十一年)六月乙未,坤维失驭,阳骄阴奋,载震载崩,丘夷渊实,氓居荡圮,复压万计。屹屹坚墉,坏为平壤,三版靡存,跛羊可越。考之前代书契所载,灾异之征,未有甚于兹土者也。(乾隆《秦州志•宋琬重修秦州城垣记》)

顺治甲午六月乙未,坤维失驭,阳骄阴奋,载震载崩,丘夷渊实,氓居荡圮,屹屹坚墉,坏为平壤,三版靡存,跛羊可越。考之前代,书契所载,灾异之征,未有甚于兹土地。余小子躬率吏民,素服郊哭,遍祷群望,旁行原隰,飞鸿爰集,百堵斯作。但城岗遗堞,疆城是忧,夙夜傍徨,当餐废箸。……(康熙丙午,宋琬《重刻安雅堂文集》)

注: 查是年六月无乙未日,据《顺治实录》,地震之日为丙寅, 即六月初八。

某以菲德,钦承简命,来淮秦州,夙夜战栗,掌恐获戾于上下神祗。乃六月丁卯地震天水。城复于隍,岸夷为谷,丘陵易位,壁走雷霆。哀我黔黎,化为壤土。半毕命于危垣,多填骸于陶穴。二三孑遗,靡室靡家,飘摇风雨之中,坐卧犬豚之侧。岁云秋矣,震撼未宁。(康熙丙午,宋琬《重刻安雅堂文集》)

祭秦州地震压死士民文……忽坤维之失驭,乃灾变之非常。荡高陵为深谷,摧坚壁为危墙。痛青衿与黔首,同大梦于黄梁。有阖门其皆殒,未绝飨于蒸赏。抱残骸以相枕,犹挽袂而牵裳。咸灰飞而瓦裂,各闲骨于黄垠。呜呼唉哉!云阴阴而变色,日惨惨而无光。彼陇头而流水,亦呜咽而悲鸣。或夫亡而妻寡,或子免而父戕。遍哀号于四野,哭魂魄于川梁。……(乾隆丙戌,宋琬《安雅堂未刻稿•祭秦》)

〔丁酉季春赴任北平留别秦州守姜继海〕余以甲午春,谬领陇头节,维时值天灾,厚地忽而裂,可怜半秦民,骨肉毙陶穴,板屋尽丘墟,坚城无遗堞,余也对残黎,呼天眼流血……。(宋琬《安雅堂诗集》)

顺治中年秦地震,崇墉摧堕如废墟。(光绪十六年刻本,施补华《安雅堂诗集第二集》)

注:诗题:《陶方之秦州书来,出钱筑堤三百丈,为民捍水。北筑室三楹,祀宋荔裳先生。先生顺治间备兵是州,地震城圮,破赀修亡,祀之以从民愿也》。宋荔裳即宋琬。

甲午地震于秦,多而且甚,作歌以纪之;久不归秦不欲问,恍惚传闻秦地震,小者地裂大崩城,死者无算十三生,去年冰雹打禾稼,雹大如磨人已惊,今又千里郡邑土不宁。将无夷峰湮谷平不平,地德莫测天更远, 我欲叩天泪沾缨。(顺治《李楷河滨诗选》)

伏羲庙先天殿七楹,后寝五楹,皆高朗深阔……明弘治庚戌年创始……嘉靖中增其式廓,嗣经兵燹地震,清时重修四次。(民国二十八年,贾缵绪总纂《天水县志》)

(建南山寺二配殿卧石纪事碑)是塔初建无可考,有宋重修铭石俱在,而石所不载者,传云有谶言重修落成之时,即征有崩陷,云后当遇地震而复坏,……(清顺治十五年《天水南郭寺碑文》)

甲午地大震,村堡皆平,压死居民无数,一年不止。(康熙四十九年《宁远县志》)

六月初八日夜,地震如雷,山崩地裂,压死士民三千有奇。自此常震,期年方止。(康熙二十六年《伏羌县志》)

顺治甲午年,六月初八夜,戌楼甫二筹,轰雷震于下,大地忽掀翻, 谷裂倾庐舍,千里无完楹,死者相枕籍。陶穴自有邵,悬崖户牖开,崱屴夷为谷,亿人罹大灾,当年避兵戈,谓寇莫谁何,岂知太平日,于中婴祸罗,抱头夫与妇,挽臂弟牵哥,永绝断肠声,昏夜无人过。有力知掩藏,贫者无更张,山中一夜动,万户成斧坊,烟绝爨不举,有积空如梁。初震失人魄,况复经旬愕, 嗷嗷风露立,哀呼忧地薄,宁者地之常,多杀帝所伤,二者失其职,下土逢奇殃。(邑令王一经撰,乾隆三十五年《伏羌县志》)

夏六月地震,年余不止,是月空中有声如雷。(康熙二十六年《清水县志》)

宋荦《筠廊偶笔》云,杜诗,“秦州城北寺,传是隗嚣宫”。家玉叔见分巡秦州,时地震。城北寺裂开丈余。得古瓷一窖。年来散去殆尽。仅余碗二杯一。(1955年三联书店, 邓元诚《骨董续记•隗嚣碗》)

注:东汉初,隗嚣据天水等郡,自称尊号,曾修皇城金殿于城北寿山。杜甫《秦州杂诗》有:“秦州城北寺,胜迹隗嚣宫”之句。

六月初八日,(1654年7月21日),秦州大地震。震中秦州,东经105°30′,北纬34°18′。震级8度,烈度11度。余震一年多不止。城垣官舍崩圮殆尽。摇倒房屋3672间,压死7464人。伏羌地震,声如雷,山崩地裂,倾倒屋舍,压死3000余人。清水地震年余不止,是月空中如雷。宁远大地震,村堡皆平,压死居民无数。(方志出版社《天水市志》)

六月初八日,地震,声如雷。山崩地裂,倾倒房舍,压死士民三千有奇。自此常震,期年方止,死者枕藉。(中国社会出版社《甘谷县志》)

甲午,宁远大地震,村堡皆平,压死居民无数,一年不止。民间有“顺治十五年,地动整一年,百姓遭灾难”的传说。(陕西人民出版社《武山县志》)

六月初八日(1654年7月21日),秦州大地震,城崩楼倾,房屋倒塌,年余不止。是月,空中有声如雷。(甘肃人民出版社《秦安县志》)

夏六月丙寅初八日(7月21日),秦州地大震(8级,11度),年余不止。凡城垣官舍崩圮殆尽。是月空中有声如雷,经时乃止。张家川为重破坏区。(甘肃人民出版社《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志》)

6月8日,秦州地震,8级11度,凡城垣官舍崩圮殆尽,震死男妇7464人,震倒房屋3762间,震塌窑砦不可胜计。(甘肃文化出版社《秦城区志》)

公元1662年(清康熙元年) 正月二十五日,伏羌地震。(《清史稿•五行志》)

伏羌地震,有声如雷。(康熙《伏羌县志》)

正月二五日,地震。(中国社会出版社《甘谷县志》)

公元 1664年(清康熙三年) 六月,秦州地震。(《乾隆通志》)

6月,秦州地震。(甘肃文化出版社《秦城区志》)

公元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 十一月二十七日,伏羌地震,有声如雷。(康熙二十六年《伏羌县志》)

十一月二十七日,伏羌地震,有声如雷。(中国社会出版社《甘谷县志》)

公元1704年(清康熙四十三年) 秋七月,宁远地震,八月又震。(陕西人民出版社《武山县志》)

公元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 陇南地震,秦安尤甚。(甘肃人民出版社《秦安县志》)

公元1718年(清康熙五十七年) 五月二十七日,冀城地震。(《清史稿•五行志》

五十七年,伏羌、通渭、会宁等县及岷州卫有地震,伤亡缺额之七千六百八十丁,该银一千四百八十六两有零,人口既无,丁银自蠲免。(《乾隆东华录》)

(秦安城)周九里九十步,高丈有九尺,成化中重修,嘉靖中增修,东加三之二,南加五之半,城高三丈有五尺,厚三丈有三尺,卫以月城。 清康熙戊戌地震,门楼倾圮,周遭剥削,城上四隅,旧皆有亭,可以憩顿,并与女墙垛口之属,一概无余。(乾隆《直隶秦州新志》)

康熙末年兰州地震,山移百里,伏羌一县悉埋地中。(嘉庆《金州志•谢济世〈游龙隐告记〉》)

清康熙五十七年戊戌,地大震,北山南移,复压永宁全镇。礼辛震,留少半焉,西北村庄无有存者。伤士庶男女合三万余人。(乾隆十四年巩建丰《伏羌县志•祥异》卷12)

通渭城池俱陷,从前规模荡然尽废,东北城垣俱覆没,只存西南一隅,官民移居西关。公署、儒学、庙宇、社稷坛、仓廒等俱圮,官居民舍尽复,城乡压杀人4万有奇。城北笔架山一峰崩复没,壅塞渭河。城东北隅平地裂陷,黄沙黑水涌出,南乡尤甚(乾隆二十六年《通渭县志》)

(秦州文庙)明洪武成化、弘治、正德、嘉靖中累加重修。清康熙五十七年地震,殿宇倾圮。(乾隆二十九年《直隶秦州新志》)

戊戌五月二十一日,秦中地吼如雷鸣。须臾震动数千里,砰訇恐是天根倾。临洮巩昌势尤剧,稚堞坏圮无完城。伏羌郊外地迸裂,通渭城内山奔崩。(《天水地震史料汇编》)

伏羌(今甘谷) ……庠生杨凤翔家西川五十里……,康熙戊戌五月遭地震,永宁大正环村居民数千户,是时北山飞崩,尽掩压土泥中,独翔一村杨姓者庐舍俱安在无恙。(乾隆三十五年《伏羌县志》

康熙五十七年五月地大震,数十日不止。(乾隆六十年《清水县志》)

道光十六年知县严长宦率邑人修之,记云:秦安县(城)自康熙戊戌地震圮坏,至乾隆庚寅(三十五年)始修复焉,其坚厚亦不逮于前矣。(道光十八年《秦安县志》)

元大德间置秦安县,而黉官创始。历有明数百年,累加修葺,至清顺治十六年复为增饰。其基北抵街,南抵城,东抵明伦堂儒学公署,西抵文昌祠及义学。中为台,高三尺许,建大成殿五楹,后为启圣祠,最后有尊经阁。于康熙五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遭地震奇变,墙垣塌坍,殿垣倾圮,瓦砾参差,行径杂沓。(《宣统新通志•雍正元年知县于鲸重修秦安县文庙碑》)

经这次我们考察,通渭城北里许(北山) 却有滑坡遗迹,但规模不大。记载上所谈雍正八年移治安定监,就是今日的马营镇。另外,谈到复压永宁全镇,就是今日甘谷西四十里铺。该镇城堡位于渭河南岸,部分修筑在山坡上,部分修筑在坡脚下的平川上(当地人称连山城)。由于这次地震引起的大滑坡把城壅陷了,现在还能看到残留的东南墙遗迹和滑坡形象。在渭河北岸也有大滑坡出现,规模巨大,长约七、八公里,发生在黄土层内。滑坡的顶部有两级陡坎,上面的一级较老,由于长期的剥蚀作用陡坎不明显而圆浑;下面的一级较新,陡坎新鲜而陡直,可能是近期形成的。该滑坡相距永宁镇约有二公里,下面还有渭河相隔,看来复压永宁镇不是该滑坡压的,而是永宁镇所处的滑坡体壅压的。此外,在四十里铺李姓社员家发现的书写中堂,也证实了永宁镇是这次地震壅压的,该中堂是嘉庆年间的,上记 “……康熙戊戌夏午地震山崩全镇,复没皿器乘无一在者,盖世系不可详考矣,劫灾之余不过数人……”(1966年兰州地球所《天水地区地震调查报告》)

康熙戊戌夏五月二十一日,秦陇山以西适有地震之异,计平、庆、临、巩四郡及治边卫所,广穹约三千里震同时,而传灾伤者平之静宁外,巩昌最,计巩属州若县一十有七所,伤轻重不等,难更仆数,而报灾重者,通渭为甚,伏羌次之,当时是坤舆控机,山川腾沸,不减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之变,加以亿万生命无论贤愚沦陷于土井陆海中,不过一呼吸间耳。通渭城原负北山之麓。方震时,山裂土飞平地为高阜或深陷数丈,计城中压死居人无算,土人言是日,日出寅刻,天微阴光为雾撩,觉黯淡无色,乍见黑气四塞,震声便轰轰不绝,过迅雷十倍,而(亘)北一带,山崩土飞、壅渭而奔,直扑于南山腰,将环镇二十里属人压之,其平地衡为高阜,倾陷坳垤淤泥若瀵,令人怵目而惨心者,度一如通渭也。镇中乙酉科举人严用熙,其兄用和为邑学生,二人震起,因往外探亲偕行,方次里门首,家童忽走报熙曰小相公服药不肯下趣,主渝颜之,熙闻兮旋回去,用和遂乘马按辔行未里许,即陟南山岗以故地震得不死,熙回未移时,竟与阖门百口俱陷焉。北山坡有一寡妇,背筐手锄往田间拾菽,震时皆扑地不复辨东西何向,逮震甫定,睁眼呆瞪,则身在南山坡,视其筐锄仍在背,占手无一遗者,又一异事矣。(《天水地震史料汇编》)

甘谷 谚语:“七十二统连夜转(指水磨),九十九顷不靠天,若要穷我李奉先,干了渭河塌了天”。(对答曰)“不干渭河不塌天,一夜穷你李奉先。”按此谚语亦记戊戌大地震, 使伏羌北山越渭压复永宁镇,渭河被堵塞聚流三日,一旦豁通水势汹涌将中洲村土豪李奉先田产全部冲光,李由富变穷,此谚语记载了这次地震使北山越渭断流三日的重要情况。(《天水地震史料汇编》)

五月二十一日(1718年6月19日),秦州诸处大地震,震中通渭、甘谷间,东经105°12′,北纬35°06′。震级7.5级,烈度10度。连震数十日,山崩地裂,压伤人畜。(方志出版社《天水市志》)

五月,地震。北山南移,压没永宁镇,伤士庶男妇三万余人。(中国社会出版社《甘谷县志》)

五月二十一日(1718年6月19日),通渭、甘谷间大地震,涉及秦安,秦安城门楼倾圮,周遭剥削,城上四隅之亭及女墙垛,一概墙无余。文庙遭地震奇变,墙垣塌损,殿垣倾倒,瓦砾参差,行经杂沓。秦州诸处大地震,数十日不止,吼声如雷鸣,山崩地陷,黄沙黑水涌出,沟壑忽成丘陵。压伤人畜,秦安尤甚。(甘肃人民出版社《秦安县志》)

五月二十一日(6月19日),秦州、平凉、庆阳各州、府地大震,波及清水,数十日不止。(陕西人民出版社《清水县志》)

五月二十一日(6月19日),秦州之清水地大震,数十日不止。(甘肃人民出版社《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志》)

公元1760年(清高宗乾隆二十五年) 十月戊午(十八日),秦州地震,波及张家川。间有损坏房屋,压死人员、牲畜者。(甘肃人民出版社《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志》)

公元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 七月初一日,凤翔地震;十八日又震。伏羌地大震,倒塌屋舍二万八千七百馀间,压毙七百七十馀人。(《清史稿•五行志》)

其巩昌府之陇西、安定、会宁、通渭、漳县、宁远、伏羌、西和、岷州、直隶秦州所属之清水、礼县等十二州县亦于是日地动,内有损坏旧城仓署民房,并间有压毙人口牲畜者,而宁远、伏羌、通渭等三县较他处稍重。(《乾隆实录》)

七月十八日辰时地大震,压伤人口七百七十零,倒房屋二万八千七百零。上发帑金九万二十二两赈之。(乾隆三十五年《伏羌县志》)

护理陕甘总督陕西巡抚和其衷折:窃照巩昌府之宁远、伏羌,通渭三县,于本年七月十八日地震稍重,……甘肃素本贫脊,此次地震,倒塌房屋压毙人口较多,民力未免坚窘,……臣查宁远、伏羌、通渭三县,共压毙人口大小二千六十八口,……今三县共倒房七万四千七百四十八间,……今生存男妇大小九万五千九百三十六口。(《清代地震档案史料》)

七月十八日(1765年9月2日)辰时,伏羌、宁远间大地震。震中东经10°56′,北纬38°48′。震级6.5级,烈度8-9度。伏羌死伤770人,倒房屋2.87万间。宁远死伤1.2万人,摇倒房屋3.75万间。(方志出版社《天水市志》)

七月十八日辰时,宁远大地震,倒塌房屋37500间,压死居民12000人,牲畜240头。是年十月戊午复震,房屋又有倒塌。巩昌府诸县皆大震,人野处,不敢入室。(陕西人民出版社《武山县志》)

七月十八日辰时,大地震。被震村庄471处,7821户。倒塌房屋28718间,死伤770余人,牲畜132头。(中国社会出版社《甘谷县志》)

七月十八日(9月2日),秦州之清水、礼县等十二州县地动,损坏仓署民房,兼有压死人口、牲畜者。(甘肃人民出版社《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志》)

公元1772年(清乾隆三十七年) 七月十八日(9月2日)武山、甘谷间大震,秦安县亦于是日地动,损坏旧城仓署民房,并间有压毙人口牲畜者。(甘肃人民出版社《秦安县志》)

注:查他书所载,均以此次地震系于乾隆三十年,疑《秦安县志》此处有误,姑照存。

公元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 地震,房屋倾倒,人有压毙者。(《宣统新通志》)

十一月,宁远大地震。震中东经104°12′,北纬34°12′。震级5级,烈度6度。房屋倾倒,压死多人。(方志出版社《天水市志》)

十一月,宁远地震。震级5级,烈度5度。房屋倒塌,人有压死者。(陕西人民出版社《武山县志》)

公元1861年(清文宗咸丰十一年) 八月朔(9月5日)宁远地震。(《清史稿•五行志》)

咸丰十一年,宁远地震,东乡尤甚。(《宣统新通志》)

十一年,宁远地震,东乡尤甚。(陕西人民出版社《武山县志》)

公元1868年(清穆宗同治七年) 秦州大饥,谷物踊贵,……地欻大震。雒家坪(今属甘谷县)山崩,压死穴居者数十人。(光绪十五年《秦州直隶新志》)

地大震,雒家坪山崩,压死穴居者数十人。(中国社会出版社《甘谷县志》)

秦州大地震,震中在州城。(甘肃文化出版社《秦城区志》)

公元1879年(清光绪五年) 阶州、文县、成县、西固、同州、秦安、秦州、清水、礼县、徽县、两当、泾州、崇信、灵台、安化、宁州、固原、海城、平凉、静宁、隆德、化平、西和、洮州、陇西县丞、安定各厅州县先后驰报:本年五月初十日(6.29)午时地震,至二十二日始定。中间或间日微震,或连日稍震即止。惟十二日寅时阶州及文县、西和等处大震,有声如雷,地裂水涌,城堡、衙署、祠庙、民房当之者非彻底坍圮,即倾欹坼裂,压死人民或数十名及百余名、或二三百名不等。牲畜被压伤死甚多。(光绪五年八月初三日《申报》第二页)

窃维甘肃土厚水深,山泽之气,每多壅淤;地震之患,亦所常见,然不过倾刻动撼旋即平定复故。此次关陇同时告灾,陇右尤剧。各州县被灾情形轻重不同,有一震即止者,有连震数次始息者,亦有经旬不止,人民时虞倾压露宿者。危迫号呼,实堪悯恻。牲畜乏人经理,被压伤毙尤多。所有城堡、庙宇、官署、民房,率多倾坏,迥非寻常灾异可比。(《清代地震档案史料•陕甘总督左宗棠折》)

甘肃地震为灾,川陕毗连,同时震动, 东至西安以东,南过成都以南,纵横几二千里。(光绪五年八月初九《申报》第四页)

甘肃地震惟阶州、西固州同文县、西和及洮州、黑番四旗被灾较重。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左宗棠奏。(故宫档案)

五月初十日,陇右诸州县同时地震。(《清史稿•五行志》)

西和 五月十二日地震。城垣:四城共摇倒垛墙九十七丈,又四面城墙震裂开缝十余道。衙署:县街头门摇倒一间,土地祠东厦一门,后墙倒塌,大堂上盖摇落,吏房、兵房、刑房、屯粮房、宅房、门役房、茶房、快班、皂班、马号,各房墙垣均有摇塌之处。监狱四面监墙俱有损伤。典史署大堂、二堂、左右房屋、照墙、梁柱均欹斜,县营摇倒汛库、楼房墙一面,压损中梁,坐署楼墙一面倒落,折损楼板,余房摇斜。城乡:城内,关庙共摇损民房230余间,东乡摇坏房1600余间,伤死人20口。南乡摇坏2200余间,伤死民380人。西乡摇坏房490余间,伤死民3人。北乡摇坏房1990余间, 伤毙民9口。以上城乡共摇损民房6600余间, 共伤毙男女大小70人(《史念祖随录》)

秦州 十日地震,十二日寅时地大震,至十三日乃止。山隤川移,城堞屋庐倾倒无数。州境伤人以数十计,阶州、文县则几成丘墟矣。自后一日数震,或数日一震,年余方息。东乡压毙男女大小三十人,畜二十二头,北乡压死男女大小二口。(《史念祖随录》)

伏羲庙 缔构伊始(弘治或正德)规模尚陋惬,嘉靖重修,增其式廓,殿寝廓,门坊之制始备,我朝顺治、乾隆、嘉庆中凡三葺修, 拓旧作新,弥益闳敞。然自嘉庆至今,年历八十,兵燹再更,重以乙卯地震(光绪五年)梁栋挠折,瓴壁剥陁,前阙摇落至尽。(《宣统新统志》)。

秦安 五月十二日地震。城上东南砖垛炮台闪出一二分不等,所复之土坠,女墙土盖两砖俱跌落十分之三;西北砖垛炮台闪出二、三寸不等,复土女墙俱跌落十分之七;西城震落砖垛十三个;北城身内外各裂缝一道,南关外土城震倒,垛墙数丈。各庙除马王庙全行倒塌外,余俱欹斜。东乡压死男女大小十三口伤重者二十余人,坍塌房屋三百余座,西乡压毙幼孩一个,其余四乡房屋均有闪裂。(《史念祖随录》)

清水 东乡共震塌民房149间,庙宇37间, 压死家畜14头,南乡震塌民房3间,西乡293 间。庙宇27间,压死牛羊十九只,北乡共震塌民房55间,庙宇五间,压死男妇七口,牛羊十七只。(《史念祖随录》)

礼县 光绪已卯五月地震,房脊粉碎,城堞纷颓,地裂水涌,墙屋倒塌无数。(光绪十六年《礼县新志》)

光绪七年六月距城一百六十里西南岳平,大潭二里地大震,毙人四百八十口,牲畜无数。被灾者一千三百四十三户,男女六千二百八十口,坍塌房屋四千八百一十六间,张县主详请赈项共得钱一万三千四百八十四缗有奇,以赈济之。(光绪十六年《光绪礼县志》)

徽县 白塔寺,在城西四十里……系清道光间重修,有一塔甚古,外用砖 ,八方十二级,高约六丈,广一丈五尺,自光绪五年地震后,只存九级云。(《徽县新志》)

五月十日至十二日(1879年6月29日至7月1日),阶州、文县大地震,波及秦州。震中今甘肃东南地区,东经104°41′,北纬33°12′。震级7.5度,烈度10度。“秦州川溃山移,城堞室庐倾倒无数。州境伤人畜以数十计……自后或一日数震,或数日一震,年余方息”。秦州伏羲庙“梁栋挠折,翎壁剥地,前阙摇落至尽”。秦州仓厫、监狱、衙署、寺院等处多有损坏。东乡、北乡压死32人。秦安城垣裂损,庙宇衙署或塌裂,各乡坍塌民房300多座,压死14人。清水城垣或裂或塌,衙署墙有倒者。城乡庙宇民房共塌约600间,压死7人,死牲畜52头。(方志出版社《天水市志》)

注:“川溃山移”,《宣统新通志》为川隤山移;“翎壁剥地”, 《宣统新通志》为翎壁剥陁。

五月十二日(7月1日),清水地震,北乡(即张家川一带)共震塌民房55间,庙宇5间,压死7人,牛羊17只。(甘肃人民出版社《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志》)

五月十二日(1879年7月1日),甘肃东南地区地震。秦安城上东南砖垛炮台闪出一二分不等,所复之土坠,女墙土盖两砖俱跌落十分之三。西北墙垛炮台闪出二三寸不等,复土女墙俱跌落十分之七;西城震落砖垛十三个,北城墙内外各裂缝一道。南关外土城震倒垛墙数丈。除马王庙外其余各庙全倒塌或奇斜。东乡压毙男女十三口,伤重者二十余口,坍塌房屋三百余座。(甘肃人民出版社《秦安县志》)

五月十二日(7月1日),秦州地震,涉及清水,倒塌城墙

3处,炮台3处,震塌庙宇68间,民房500余间,压死7人、牲畜55头。(陕西人民出版社《清水县志》)

公元1880年( 清德宗光绪六年) 秦安地震。(甘肃人民出版社《秦安县志》)

公元1881年(清德宗光绪七年) 十月……礼县地震,震毙四百八十人,倾倒民房四千有奇,牲畜无算。(《清史稿•五行志》)

六月二十五日(1881年7月20日),秦安地震。(甘肃人民出版社《秦安县志》)

公元1882年(清光绪八年) 本年九月初十日亥时,秦州所属徽县、礼县、清水、两当、秦安、三岳及阶州之西固、文县等处,同时地动,均不过顷刻。惟文县、西固到十一日两次震动,其声如雷,窗棂动摇,逾刻乃止。据禀编查乡村人口牲畜房屋并无损伤民情亦甚安帖。(《清代档案史料•陕甘总督谭钟麟(光绪八年十月十六日)》)

九月初十日(10月21日),亥时,秦州所属清水、两当、秦安同时地动,均不过倾刻。(甘肃人民出版社《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志》)

九月初十日(1882年10月21日),礼县东南地震,秦安同时地动。(甘肃人民出版社《秦安县志》)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世味卮酒(2022-07-17 11:39:50)回复取消回复

    ,东经104.92度)发生3.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5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波及的县城有哪些灾区范围1、极重灾区:共10个县(市),分别是四川省汶川县、北川县、绵竹市、什邡市、青川县、茂县、安县、都江堰市、平武县、彭州市。2、较重灾区:共41个县

  • 笙沉语酌(2022-07-17 09:36:30)回复取消回复

    ,秦州地大震(8级,11度),年余不止。凡城垣官舍崩圮殆尽。是月空中有声如雷,经时乃止。张家川为重破坏区。(甘肃人民出版社《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志》)6月8日,秦州地震,8级11度,凡城垣官舍崩圮殆尽,震死男妇7464人,震倒房屋

  • 馥妴迟山(2022-07-17 05:20:39)回复取消回复

    《武山县志》)六月初八日(1654年7月21日),秦州大地震,城崩楼倾,房屋倒塌,年余不止。是月,空中有声如雷。(甘肃人民出版社《秦安县志》)夏六月丙寅初八日(7月21日),秦州地大震(8级,11度),年余不止。凡城垣官舍崩圮殆尽。是月

  • 馥妴栖迟(2022-07-17 05:38:33)回复取消回复

    数十人。(光绪十五年《秦州直隶新志》)地大震,雒家坪山崩,压死穴居者数十人。(中国社会出版社《甘谷县志》)秦州大地震,震中在州城。(甘肃文化出版社《秦城区志》)公元1879年(清光绪五年) 阶州、文县、成县、西固、同州、秦安、秦州、清水、礼县、徽县、两当、泾州、崇信、灵台、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