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头条资讯 > 正文

头条资讯

学中医儿科从哪里开始(中医儿科是干嘛的)

hacker2022-07-18 03:51:52头条资讯90
本文目录一览:1、如何学习中医儿科2、想让小孩学中医,该怎样着手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学习中医儿科

一、同中求异,明白小儿特点 。祖国医学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步形成,其核心是辨征施治。即通过对疾病的观察、综合分析,从而判断疾病的性质,并处方遣药。因此,《中医儿科学》基础理论全面指导中医儿科临床;

二、在学习中要牢记小儿在生理上“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内涵,在病理上“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的外延,深入理解“纯阳”与“稚阴稚阳”的含义及“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临床表现。抓住重点,方能临证自如。

三、全面了解,突出重点 。《中医儿科学》共分五部分,其中“儿科学基础”、“常见病证”、“时行疾病”是教材的重点,其他部分亦有一些重点内容。学习时,对四篇病证的定义、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其理法方药应细心辨析。

四、坚持不懈,活学活用。

想让小孩学中医,该怎样着手

对中医而言,有时候间接经验比直接经验还重要,比如,在年轻时,因为参加临床的时间短,见识少,必然有很多病从未见过,完全靠自己从头摸索,会耽误病情,走许多弯路。如果读的书多,发现古今名医有类似的治疗经验,拿来运用,则可以用之弥补自己直接经验的不足。即使到老了,临床经验丰富了,也不可能所有的病都见识过,旁人的经验永远是值得珍惜的。这就需要读书,不断地读书,不断地吸取他人的经验。我认为,一辈子埋头临床,只重视自己的经验,或家传的经验,而不肯花时间多读书,多吸取他人经验的人,只能是一个平庸的医生,是决不可能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临床家的。

当然,读书是有诀窍的,要有计划地读,有选择地读,分阶段读。

第一,要熟读几本书。《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成为新的“四大经典”。这几本书是一个中医临床医生的安身立命之本,在读书阶段,就要背诵,至少《伤寒论》、《温病条辨》要背熟,其他要熟读。可以一辈子受用无穷。为什么一定要熟读、背诵呢?因为这几本书解决了中医临床方法论的问题,体现的是活的辨证论治思想,表达的是一个体系,不是一方一法,何况《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提供了四百余首久经临床考验的、内在联系紧密的、疗效卓著的系列方。只有烂熟于胸,在一辈子的临床中实践、体会、印证,才能使自己的临床水平得到升华。

我学中医是从读《伤寒论》入手的,感到最大的收获是其中的思维技巧,临床方法论,这是中医临床的灵魂。条文要记得熟,临床才用得活。才能掌握到中医临床的精髓。举一个最近的例子:我治疗一个中年糖尿病人,用了各种西药,血糖始终降不下来。患者表现的症状主要是胃肠不适,胃脘饱胀,咕噜作响,大便时干时稀,舌苔薄黄。我用半夏泻心汤、调中益气汤、乌梅丸等,先后几个月,不见大效,血糖仍然踞高不下,但始终不敢贸然去芩连,因为考虑到黄连有降血糖的作用。几乎黔驴技穷了,却偶然一次切脉时,发现虽然时值夏天,但患者整条手肘都是冷的,这不正是《伤寒论》中的“四逆”证吗?腹中咕噜作响,即肠鸣音亢进,不正是《金匮要略》中的“水饮”证:“水走肠间,沥沥有声”吗?舌苔薄黄只是有热的假象。改用大剂量四逆汤合己椒苈黄丸,取效了,血糖也开始降了。我出了一身冷汗,觉得惭愧,对不起病人,还是《伤寒论》条文不熟,自己辨证论治的功夫没有到家,受到了干扰。

标题 为什么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是在隋唐到宋朝?

中医儿科学的形成在隋唐到宋朝的时候得到了大力的发展,所以基本上起源于此。

我想自学中医,从哪里开始入手比较好?

自学中医最有效最捷径的办法就是跟个好中医边学习理论边跟着实践,不然你把书读的滚瓜烂熟也没有用的,中医在实践的基础上学习比较有兴趣比较好理解接受的,学习的更快

中医院校而言,一般是从中医基础理论开始,然后中医诊断学,接着中药、方剂。不过就自学而言,我建议首先肯定是要看中医基础理论的,不然很难理解中医,然后多背,《黄帝内经》是必看必背的,太深的书先不要看,把基础打好在去看,不然就像学长说的看也是白看,因为根本看不懂。师传的一般都是先背书,几大经典著作都背了再上临床跟着学

如果是自学,我交你一套我们大学时期的教学方法吧,

首先你要买一套教材,我把基本的教材列出来,中医基础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这只是基本的,我自己的学习经验,整理一下希望能帮助你,我觉得对于自学比较容易入门。比较快的能认识中医学的理论以及思路。

第一门课程你需要学习中医基础学,这是中医的基本理论必修的,会有很多看不明白,没关系,一直看到第五章节你就会比较容易接受中医的理论了,中医的学科是抽象的,第二门课程你要学习中药学,没什么诀窍,死记硬背,当然条件允许最好能卖点带图像的中药书籍来加深印象,第三门课程,方剂学,没什么诀窍,死记硬背,书里面附有方歌,最好能把常用的方子记下来,比如麻黄汤,桂枝汤,六味地黄汤,四物汤,八珍汤等,大概有几百个方子,把重点的方子记下。这三门课程归纳为理论课程,就好比打仗你现在已经掌握如何用枪了,下一步应该学习如何射击,如何打中把心。第四门课程,中医诊断学,这课程很重要,是理论步入实践的桥梁,把中医诊断学学会,后面的课程如鱼得水,中医诊断学主要讲的是如何分析疾病,如何诊断疾病。第五门课程,中医内科学,必修的,中医内科学属于实践课程,里面讲解很多种疾病的治疗方法。还有其他的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外科,中医骨科,都属于实践的课程。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来学习,比如想学习治疗儿科的疾病,就多专研。医院也不是每个医生样样都精通的,所以这时候你需要选择自己的想专研的课程,(正规院校内,外,妇,儿,是必修的,自学的就可以选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来学,太大量自己也消化不了)如果想往针灸推拿方面发展,在第四门课程的时候还需要同时学习经络学,学完经络学在学习针灸学,经络学是理论学科,针灸推拿学属于实践课程。学完这些,你以及是个中医的入门学生了,想治病厉害,救死扶伤,你还需要大量的临床实践,医学院校这时候是在医院学习一年或者两年,临床实践很重要,你最好能找个诊所之类的跟个老师学习一两年,就当是你的医院实习。

在学习中医最好能同时学西医的课程,(我们当时也学的)第一门解剖学,第二门生理学,第三门,病理学,第四门药理学,如果时间多,最好把生物化学也学了,这课程讲解DNA排列,维生素的作用,以及人体所需要的一切物质,以及自身合成还有需要饮食补充。人体需要多少热量,一天消耗多少,需要喝多少水,里面都有详细的分析。西医至少学这5门课程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寻妄邮友(2022-07-18 13:17:48)回复取消回复

    即通过对疾病的观察、综合分析,从而判断疾病的性质,并处方遣药。因此,《中医儿科学》基础理论全面指导中医儿科临床;二、在学习中要牢记小儿在生理上“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内涵,在病理上“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的外延,深入

  • 纵遇嗫嚅(2022-07-18 03:57:19)回复取消回复

    时间多读书,多吸取他人经验的人,只能是一个平庸的医生,是决不可能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临床家的。当然,读书是有诀窍的,要有计划地读,有选择地读,分阶段读。第一,要熟读几

  • 孤央离鸢(2022-07-18 08:11:13)回复取消回复

    本文目录一览:1、如何学习中医儿科2、想让小孩学中医,该怎样着手3、标题 为什么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是在隋唐到宋朝?4、我想自学中医,从哪里开始入手比较好?如何学习中医儿科一、同中求异,明白小儿特点 。祖国医学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步形成,其核心是辨征施治。即通过对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