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头条资讯 > 正文

头条资讯

幼儿科学活动如何创造条件(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形式有哪些)

hacker2022-08-21 22:05:24头条资讯108
本文目录一览:1、简述幼儿科学领域的指导要点2、如何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

本文目录一览:

简述幼儿科学领域的指导要点

一、目标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三、指导要点

1.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2.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二、内容与要求

1.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3.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4.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5.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6.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人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

7.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如何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

一、明确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概念和意义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进行感知、观察、操作、探索,发现问题并寻找答案的探究过程;是教师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创设条件、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提供充分的物质材料,通过运用不同的方式设计与组织幼儿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索活动;是帮助幼儿主动获取科学经验、建构概念、发展智能、养成科学态度的过程。

随着《纲要》的颁布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也由封闭走向了开放,由静态变为动态,由单纯知识的传授转向为幼儿提供更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幼儿有关自然界的知识,而且能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关心和兴趣,初步形成幼儿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正确态度,对幼儿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今天,进行幼儿科学教育就必须要从目标定位、内容选择、方法途径等方面去探讨,通过创设适宜的科学启蒙教育环境和各种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帮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应有的知识技能。

二、明确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定位。

在我们当前的科学教育活动中,由于受传统科学教育的影响,经常会出现只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科学技能的培养;有的把传授多少科学知识,掌握多少科学技能作为评价科学教育效果的主要标准。这样“舍本求末”的做法,花时多多,效果微微。因此,我们必须十分明确幼儿园科学领域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对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有明确的规定,我们一起来回顾。

互动问题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目标是什么?

一、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三、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四、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五、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互动问题二:

在《纲要》提出的这五方面的目标中,大家能不能提炼出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中的核心是什么?(也就是它重点强调的是什么,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纲要》中非常突出的强调: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应以萌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为主要目标;通过科学教育活动激发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情感和探究科学的欲望;让幼儿在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全过程中,积累初步的科学知识,学习简单的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形成初步的科学素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目标的核心是:对科学的兴趣、探究科学的欲望和培养科学精神。

三、明确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体现教育内容生活化。

《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科学探究的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动物、植物、物质与材料、天气与自然现象等许多方面,教师要对幼儿探究的活动所涉及的探究内容和关键经验、相关的科学概念和原理要有准确的把握。

互动问题:

在《纲要》科学领域的内容要求中,运用了哪些语言来强调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

《纲要》关于教育内容的要求中,提到了“用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从生活和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身边小事入手”等要求,这些都是对幼儿科学教育生活化要求的具体体现。

但是在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教学中老师为孩子们预设的教育内容或者操作材料远离幼儿的生活,或者超出幼儿的年龄阶特点和认知规律,尽管浪费很多时间讲解,幼儿并不感兴趣。例如:在中班的一次有关物体弹性的探索活动中,师生共同收集了松紧带、弹簧、橡皮筋、海绵、乒乓球、木块、石头、铁钉、布等材料,教师问幼儿哪些材料有弹性,一些幼儿说乒乓球也有弹性,因为它能弹得那么高;另一些幼儿则说乒乓球没有弹性。这时,老师犯难了,因为从理论上讲,乒乓球应归于没有弹性的物体一类,但从直观上说乒乓球又是有弹性的。解释来解释去,幼儿还是不理解,最后不了了之。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教师在内容的选择上有些偏难,因为有关乒乓球是否有弹性的探索活动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已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乒乓球也没有必要在本次活动中投放。

因此,教师在安排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时,应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选择那些幼儿生活中常见的、能引起他们兴趣的、易操作的、便于他们理解、掌握的内容,使幼儿真正体验到所学习的内容对自己及周围的人有用处,是自己当前想要了解和知道的东西。省编教材中《我的小手》、《有趣的关节》(中班)、《认识五官》等内容都非常贴近幼儿的生活。科学活动的内容,有的是老师预设的,也有些内容是随机的,教师要善于捕捉一日活动中的一些契机对幼儿进行教育。比如我们带领孩子散步时,可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花草树木的变化、天气的变化,启发幼儿联想自己和周围人的衣着、饮食以及环境的变化,感知四季的明显特征;在课间,我们带领孩子们玩“找影子”的游戏,幼儿在玩中很自然地就能发现在什么情况下看得见影子,什么情况下看不见影子,有的时候影子在前,有的时候影子在后;小朋友们都爱吃冰淇淋,有一定的“冰会融化成水”的经验。有一次,在玩冰块时,我拿了玻璃杯,装了满满一杯冰块,问小朋友,如果冰块化掉,那杯子里会有多少水?许多孩子不假思索的告诉我,一杯冰块会变成一杯水,于是我把杯子放在太阳下,很快,孩子们惊奇的发现,一杯冰块融化后只有半杯水,小朋友在不知不觉中进一步感知了“融化”的现象,同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些事情光靠猜想是不准确的,要亲自动手试一试、看一看才能得出结论。

类似这样的例子很多,在农村有很多便利的条件,比如菜地多,饲养的家禽、家畜比较普遍,树木、竹林等也便于幼儿观察,是很好的活教材。在开展活动时,教师要注意把科学活动和生活紧密的融于一体,让幼儿感到,科学并非遥不可及,身边处处皆科学。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流程一般包括:猜想、操作、验证、记录、交流、总结,我们应该怎样来指导幼儿开展探究活动呢?

四、采用适宜的教育策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刚才我们提到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激发孩子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有了明确的目标,在实践中我们应该采取哪些策略来实现这个目标呢?

(一)选择不同的方法吸引幼儿,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以实验操作法激发兴趣。

操作材料具有暗示性,能够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所以在科学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大量可操作材料,对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十分有益。例如:中班科学活动如《神奇的泡泡》,活动前,教师问幼儿:“你们知道哪些材料可以吹出泡泡?”然后为幼儿提供了许多他们认为可以吹出泡泡的材料,(如吸管、铁丝网、小铁圈、笔杆……)让孩子们在操作中尝试并寻找答案。运用实验,巧设悬念,使幼儿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在反复的实验过程中孩子们的好奇心不断地被激发,不断地得到满足,使幼儿的学习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快乐的活动状态。

2、以游戏法激发兴趣。

游戏是最受幼儿欢迎的活动,是幼儿主动自然进行的活动。科学活动中巧妙地将理性的科学知识结合到游戏当中,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比如:《有趣的影子》《有趣的光斑》《认识磁铁》等活动,教师都可以运用游戏法(如踩影子、我教影子学做操、你追我赶、小猫钓鱼……),激发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游戏中幼儿发现了影子是我们的好朋友,随着我们动作的变化而变化;也知道了一天当中什么时候影子最长(短);磁铁能吸铁制品等。这是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常见、常用的策略。

3、以问题情境法激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幼儿们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启发幼儿去探索,并激发寻求答案的愿望。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活动中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有步骤地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如大班科学活动《顶纸板》,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在圆柱形积木和铅笔中,哪种材料能把纸板顶起来?”(幼儿猜想后验证,发现两种材料都可以)“你能用铅笔尖把纸板顶起来吗?”“为什么顶不起来?”“将笔尖顶在什么位置能顶起纸板?”在教师问题的指引下,幼儿感到了探究活动的挑战性,从而使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本身产生兴趣,更加积极地去探索与尝试,寻求自己心中的答案。

4、以教师的情趣激发兴趣。

情感是产生兴趣的“催化剂”。有效的学习都是动情的学习,没有热情就不可能有对真理执着的探索。幼儿具有好模仿和易受暗示的特点,教师喜爱的,往往也就是幼儿所喜欢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他们。因此,教师要以对科学活动充满喜爱的情绪去感染孩子,以好奇的神情、生动的语言、有趣的形式指导幼儿参加科学活动。往往在成人看来不值得奇怪的事,孩子们会觉得无比新奇,因此,我们要尽量满足和顺应他们的这种心理,理解他们,更多的是和他们一起玩、一起看、一起探索,让幼儿从教师的表情动作中学到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方法等。如开学初班上换了新的不锈钢汤匙,小朋友们都非常兴奋,东敲西敲,开始几声“咚咚咚”好听,后来大家一起乱敲时就非常刺耳了,我一直暗示他们停止,但无济于事。我无可奈何地捂住耳朵,皱起眉头,一副很痛苦的表情,这时,有的幼儿发现了我的样子,意识到了自己的行为,赶紧停止敲打,慢慢地恢复安静后,我抓住这个机会,让幼儿回顾刚才的感受,通过对比,幼儿明白了好听的声音能让人心情舒畅;又吵又闹的声音让人很不舒服,是噪音,在平时我们大家都要注意尽量不要发出噪音,以免影响别人,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同样是这些汤匙,我无意中发现它们竟然能照出人影,而且凹面和凸面照出的影像截然不同,很有趣。于是,我用很惊讶、很神秘的语气对孩子们说:“哇,我的汤匙竟然是个魔镜!”然后,我一边照一边说“哎呀,好丑哦……”在我的感染下,孩子们也纷纷举起汤匙照了起来,不一会儿,他们就发现了汤匙的凹面照出的自己是倒过来的,凸面照出的人是正面的且有点变形的,还发现把柄上也能照出细细长长的人影,真的很好玩!就这样,我们一边哈哈大笑地照着自己,一边初步掌握了凹面和凸面成像的差异,为下一步感知凹面镜和凸面镜的特点与作用作了很好的铺垫。根据这次随机的活动情况,我们科学课题组设计了科学活动《汤匙上的哈哈镜》,并进行观摩和研讨,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资料,纳入了我们的园本课程。

5、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兴趣

多媒体课件能够呈现文字、图片、视频和声音,还可以按需要播放某一片段或画面,它在创设问题情境、演示补充资料(文字、图片)、插入模拟动画(录像)等方面有着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深受幼儿喜爱。如大班科学活动《动物的保护色》,这是我们课题组根据《动物》的主题,结合幼儿的实际,从安全教育的角度出发而生成的一个知识性较强但操作性不强的活动。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录像:在充满神秘、动感的音乐声中,一条变色龙被放在桌面上,一双手在它的面前逐一放上红色、绿色、紫色、黑色的太阳镜,当它爬过这些阻碍物的同时,身体的颜色随即变成与之相应的红、绿、紫、黑色……这段录像,把变色龙变色的过程具体、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幼儿的面前,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了变色龙随着环境变化而迅速改变身体颜色的特殊本领,激发了幼儿进一步探究动物保护色的欲望.老师再演示有关的课件,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幼儿知道了像枯叶蝶、竹节虫、北极熊等动物们是利用保护色躲在与自己身体颜色相似的环境中来保护自己,还有一些动物是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身体颜色,把自己隐藏起来,能更好的保护自己。

如何创设良好的幼儿科学教育环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启蒙教育已成为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对幼儿实施科学启蒙教育,良好的教育环境必不可少。幼儿只有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才能得到发展,一个充满科学信息、引人入胜的良好环境,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兴趣,发展其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创设良好的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环境,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为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1、创设良好的科学教育活动环境,巧妙组织教学活动。

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充分发挥科学的魅力,巧妙地组织科学教育活动,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探究方法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做科学”的乐趣。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创设良好的环境,教学器具的准备和选择是一个关键因素,如开展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要为幼儿准备好花盆和种子、为帮助孩子了解静电而开展的“跳舞的纸娃娃”,就要帮助孩子准备好纸张、毛皮等实验器材。由于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虽然必须具备求真的性质,但并无高、精、深的特点,限于幼儿的实际水平,在选择和准备教学器材时,教师要注意利用家庭资源,尽量采用低成本、随手可取的材料制成,如设计组织“变废为宝”教育活动时,就可发动家庭收集、提供各种废旧材料,引导孩子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各种有趣的玩具和装饰品,使孩子明白“变废为宝”的道理。又如活动《美食节》、《拧瓶盖》、《我们的小鞋子》等,内容都是幼儿平时生活中最熟悉的,活动中所需的玩具、食物、鞋子等都可从家中带来。面对自己带来的物品,幼儿有亲切感,从而促使幼儿更大胆地探索、发现。

2、开设区角,为幼儿的自由探索提供条件。

幼儿科学教育仅集体教学活动是不够的,教师还可以班上开设科技游戏区、动植物观察角、科学画廊,科学图书角等,积极为幼儿的自由探索活动配套充足的物质条件,随时满足幼儿求知欲的需要,其设置要体现趣味性、操作性、游戏性、安全性,内容要丰富,形成应多样,使孩子一玩百思、百玩不厌。如设置利用幼儿园的走廊、室外墙壁布置科学画廊,突出科学教育的主题,可以是科学幻想如《太空世界》,也可以是反应动物生长繁殖过程的《小蝌蚪找妈妈》,还可以是揭示自然界变化的《四季的变化》等,使孩子置身于科学知识的环境中,潜移默化的接受到科学的熏陶。又如可以设立科学游戏区,提供简单的观察、实验、操作材料,如平面镜、凹凸面镜、在棱镜、磁铁、小斜坡、平衡杠杆、电池、小灯泡、小陀螺、小苏打、醋、小汤勺、玻璃杯……。在游戏区里可以结合主题教学活动,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如“大蒜长胡子”、“蜗牛吃什么”、“让乒乓球转起来”、“谁跑得快”、“搭纸桥”等等,幼儿可以自由进入,独立或合作地进行观察、操作、尝试、实验,自主地探究,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感到学科学、做科学是一件轻松而愉快的事。

3、设立种植园地、饲养角,为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提供良好的室外课堂。 幼儿可以从室外的种植园地、饲养角中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了解动植物的活动和生活习性,了解天气变化,学习简单的劳动技能。如可以建造种植园地,使之成为幼儿学习种植的基地,可让幼儿尝试播种、栽培、收获的过程,在园地内种植西红柿、黄瓜、葱、蒜、萝卜、青菜,学习简单的田间劳动的快乐。又如如可以建造饲养角,饲养鸡、鸭、兔、鱼、乌龟、小蝌蚪、小鸟等幼儿喜欢的小动物,让幼儿通过细心照料,学习科学喂养的方法,了解不同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对“小生命”的关心、爱心、责任心。

二、为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幼儿园的教育向来不是孤立的,它与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息息相关,所以“家园合作”、“家园共育”也是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往往在教育中发现这样的情况,如有的孩子在饲养角、种植园地里不愿意动手,因为父母从来就不让他碰这种烂泥巴,“那多脏呀”。又如,有的孩子想做养蚕的实验,但好不容易孵出的蚕宝宝带到家里,让妈妈全部都扔掉,原因是妈妈怕虫子,不让做……。这些现象都说明了部分家长对幼儿的科学教育不太重视或不理解,体现出学校的教育目标与家庭的培养方向不一致。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办法。

1、加强科普宣传活动,请家长一起来关注对孩子的科学行为的引导,这是“家园合作”的基础。

首先应让家长了解科学学科教育的目的和重要作用,通过开家长会、专题讲座、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让家长了解科学启蒙教育的内容、方法;理解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宣传,才能促使家长关注和参与孩子的科学启蒙教育。

2、请家长也来参与孩子在课堂上的探究活动。

创设这样家长和孩子共同探究的情境,提高家长的科学意识,加深家长对科学教育的理解,对家园共同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3、请家长参与评价。

如我们曾对家长作这样一项问题调查:“您的孩子在家经常做以下活动吗?()①看科普书②看科普性电视节目③看科普网站④做小实验⑤做小制作⑥做、玩模型飞机、汽车等⑦种植物⑧饲养小动物⑨写观察自然事物的小日记⑩其它科学探究活动”。通过这样的调查能让老师了解学生在家里的科学学习情况,也使家长对自己的家庭教育进行反思和改进。

4、家庭都存在着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

主要包括家长的阅历与职业背景、家庭饲养与种植的动植物、家庭科技藏书、影像资料等,可以请幼儿把这些东西借到学校,这样做可以从幼儿家庭熟悉的内容入手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幼儿园的教育和家庭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防止两者的脱节。

5、通过书面通知请家长一起关注和督促老师布置的观察和实验,尤其一些需要中长期观察实验的内容。 如一起栽培、管理植物、饲养动物、观察记录天气变化、气温、风向变化等等。如我们曾经发出这样的通知,“尊敬的家长:您好!最近我们大班的孩子在正在学习如何观察蚕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为了让您的孩子对动物的生长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们请您在最近一个月来指导并督促您的孩子完成这项有意义的观察活动并作好记录。祝愿您和您的孩子在这次的观察活动中收获多多”。结果发现,不让孩子养蚕的家庭少了很多,在观察报告中有的家长还写了观察中发生的趣事及观感等。由此可见,同样一个活动,有老师正式书面通知家长帮助完成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三、对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要善于利用好幼儿身边的自然环境

创设良好教育环境不仅要求教师“善于创设”环境,而且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善于利用”幼儿身边有利于进行科学教育的环境,因势利导,对幼儿进行教育。如可以在春季时设计“可变的天气”、蒙蒙的雾”等主题的学习,这样的主题学习活动,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容易被接受、理解,能引起幼儿对周围自然环境的好奇和探索兴趣,培养幼儿关心观察自然现象,教会幼儿主动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养成自我保护的能力,发展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又如,可以组织多次观察活动让幼儿走出课堂。带着幼儿去田间走走,采摘野花,玩玩泥土,捕捉小虫……,了解田间动植物的名称、生长特征、生活方式。组织幼儿参观自来水厂、牛奶加工厂、面包加工厂等,了解我们喝的、吃的是怎样通过先进的生产设施大批量流程生产出来。银行、邮局、电视台、电脑制作中心、农科站等是高打新技术聚集的地方,也可以有目的地带幼儿去看看,让幼儿耳濡目染先进的技术与信息,使幼儿的科技教育由课堂引向大自然、大社会、扩大幼儿眼界,增长见识,萌发孩子的科学兴起与探求知识的愿望。

四、为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幼儿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同样幼儿学科学也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因此教师要用自己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来感染、带动幼儿,参与幼儿的活动,使幼儿感到亲切、轻松、和谐、无拘束,觉得自己得到老师的关心、尊重和支持,就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其更积极地去尝试、探索。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观看有关科教录像片,了解生活中难于接触的科学知识,如组织幼儿看我们喜欢吃的草莓、地无公害蔬菜是怎样用水培快速多繁殖法生产的,随着科学的发展,使我们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美味的水果、蔬菜,使幼儿感受科学带来的巨大效应,培养爱科学的情感。又如可以故事的形式告诉孩子科学家小时候有趣的故事,“爱迪生孵小鸡”达尔文整天爬上大树远望”“达芬奇画鸡蛋”等等。让幼儿知道,他们长大后的许多发明跟他们从小爱动脑筋、善于思考分不开的。

(莆田市荔城区第一实验幼儿园 郑子华)

幼儿园科学目标领域有什么要点?

1、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2、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3、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怎忘奚落(2022-08-22 02:14:40)回复取消回复

    儿对科学探究活动本身产生兴趣,更加积极地去探索与尝试,寻求自己心中的答案。4、以教师的情趣激发兴趣。情感是产生兴趣的“催化剂”。有效的学习都是动情的学习,没有热情就不可能有对真理执着的探索。幼儿具有好模仿和易受暗示的特点,教师喜爱的,往往也就是幼儿所喜欢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他们

  • 鹿岛亡鸦(2022-08-22 09:49:37)回复取消回复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往往在教育中发现这样的情况,如有的孩子在饲养角、种植园地里不愿意动手,因为父母从来就不让他碰这种烂泥巴,“那多脏呀”。又如,有的孩子想做养蚕的实验

  • 怎忘杞胭(2022-08-22 04:07:20)回复取消回复

    的方法,了解不同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对“小生命”的关心、爱心、责任心。二、为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幼儿园的教育向来不是孤立的,它与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息息相关,所以“家园合作”、“家园共育”也是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一个重要

  • 柔侣木緿(2022-08-22 00:45:18)回复取消回复

    1.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2.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