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头条资讯 > 正文

头条资讯

中医儿科咳嗽的辨证论治视频(中医咳嗽辨证论治讲解视频)

hacker2022-08-29 06:40:24头条资讯93
本文目录一览:1、咳嗽分那些类型?如何辨证论治?2、风热咳嗽的辩证要点有哪些?

本文目录一览:

咳嗽分那些类型?如何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辨别外感与内伤

①外感咳嗽:多是新病,起病急,病程短,病情较轻,常伴有肺卫表证,属于邪实。

②内伤咳嗽:多为久病,起病缓,常反复发作,病程长,病情较重,多伴见其他脏腑病证,属于邪实正虚。

(2)辨咳嗽的特征

①发作时间:咳嗽发于白昼,鼻塞声重者,多为外感咳嗽;晨起咳嗽,阵发加剧,咳声重浊,多为痰浊咳嗽;夜卧较剧,持续难已,短气乏力者,多为气虚或阳虚咳嗽;午后或黄昏咳嗽加重,多属肺燥阴虚。

②性质:干性咳嗽见于风燥、气火、阴虚等咳嗽;湿性咳嗽见于痰湿等咳嗽。

③声音:咳嗽声低气怯属虚,洪亮有力属实。

(3)辨痰的性状

①辨色:痰色白属风、寒、湿;色黄属热;色灰为痰浊;血性痰(脓痰、铁锈色痰)

为肺脏风热或痰热;粉红色泡沫痰属心肺气虚,气不主血。

②辨质:痰液稀薄属风寒、虚寒;痰稠属热、燥、阴虚;痰稠厚属湿热。

③辨量:痰量偏少属干性咳嗽,痰量偏多属湿性咳嗽。

④辨味:热腥为痰热,腥臭为肺痈之候;味甜者属痰湿;味咸为肾虚。

2.分证论治外感咳嗽治宜祛邪利肺;内伤咳嗽治当祛邪止咳,扶正补虚,标本兼顾,分清虚实处理。

(1)外感咳嗽

①风寒咳嗽

主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有鼻塞,流清涕,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药用麻黄6g,杏仁10g,甘草6g,荆芥10g,桔梗6g,白前10g,陈皮6g,百部10g,紫菀10g。

②风热咳嗽

主证: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嘎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黏稠或稠厚,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药:桑菊饮加减。药用桑叶10g,菊花12g,连翘15g,薄荷6g,杏仁10g,甘草6g,桔梗6g,芦根15g。

③风燥咳嗽

主证:喉痒,干咳,连声作呛,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黏成丝,不易咳出,或痰中带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干红少津,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加减。药用桑叶10g,杏仁10g,沙参15g,浙贝母10g,豆豉10g,山栀子10g,梨皮20g。

(2)内伤咳嗽

①痰湿蕴肺

主证: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嗽平,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则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胸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汤养亲汤加减。药用半夏10g,陈皮6g,茯苓12g,甘草6g,苏子10g,白芥子10g,莱菔子10g。病情平稳后可服六君子丸以调理。

②痰热郁肺

主证: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咳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舌苔薄黄腻,质红,脉滑数。

治法:清热肃肺,化痰止咳。

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药用黄芩10g,山栀子10g,桔梗10g,麦冬15g,桑白皮10g,贝母10g,知母10g,瓜蒌仁10g,橘红6g,茯苓15g,甘草6g。

③肝火犯肺

主证: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常感痰滞咽喉,咳之难出,量少质黏,或痰如絮状,胸胁胀痛,咳时引痛,口干苦。症状可随情绪波动增减。舌苔薄黄少津,脉象弦数。

治法:清肺平肝,顺气降火。

方药: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药用青黛6g,海蛤壳6g,桑白皮10g,地骨皮10g,粳米10g,甘草6g,青皮6g,陈皮6g,五味子6g,沙参15g,白茯苓10g。

④肺阴虚证

主证: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挟血,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手足心热,夜寐盗汗,起病缓慢,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药用沙参15g,麦冬10g,玉竹10g,桑叶10g,甘草6g,天花粉20g,生扁豆10g。

3.针灸疗法主穴天突、肺俞、合谷、膻中、定喘、膏肓俞。风寒者加列缺、外关、风池、风门穴,风热者加尺泽、曲池、大椎穴,痰湿阻肺者加丰隆、足三里、脾俞穴,肝火犯肺者加肝俞、太冲、行间、照海穴,脾肾阳虚者加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穴;外感咳嗽及内伤咳嗽实证用泻法,虚者用补法,风寒、阳虚及痰浊阻肺者加灸,风热者可刺络放血或点刺放血,1/d,每次留针15~20min。

【预防】注意气候变化,防寒保暖,避免受凉。饮食不宜甘肥、辛辣及过咸,戒烟酒。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风热咳嗽的辩证要点有哪些?

诱发人体出现咳嗽的原因非常多,而且还很复杂,从中医的角度上看,病因的不同会导致机体出现的反应也不一样,比如外感所造成的咳嗽,往往会出现发热和头痛以及恶寒等等症状,发病也比较急,不过治疗的过程却很短,内伤导致的咳嗽治疗的过程就比较漫长了,那么咳嗽中医辨证要点有哪些?

第一,咳嗽中医辨证要点有哪些?痰湿。伴随症状如痰多气促、便稀、食欲不振等,多以慢性咳嗽症状为主。可以选用苏子,因其具有化痰降气作用,薏米可以消肿利水、健脾补肺。所以,针对痰湿咳嗽药方为,薏米60克、苏子15克、茯苓粉15克熬粥服用,适合慢性支气管炎痰多、春冬季老年咳嗽者。

第二,气虚。伴随症状如呼吸困难、气短、咳嗽,多发生于春季,以慢性咳嗽为主。可以选用核桃,因核桃温补定喘,人参可以补气,适合咳嗽虚寒体质的人服用,人参6克、核桃20克、姜片3个再加入少许冰糖同煮即可。风热。春季多发上呼吸感染,患上风热型咳嗽的人比较多。伴随症状如口干、舌苔黄、咽喉红肿、痰黄等。可以选择两种食疗方。杏仁枇杷粥,枇杷润肺止咳,杏仁止咳,同煮可以治疗风热型咳嗽。金银花鸡蛋汤,金银花具有解毒清热作用,搭配鸡蛋可以治疗咽喉肿痛、消炎去火,以每日清晨起床后服用一次。

咳嗽中医辨证要点有哪些?风寒。外感风寒伴随症状如清鼻涕、咽喉痒,可以选择杏仁味苦止咳,苏叶散寒,添加少许红糖即可。烹饪方法均可,对风寒咳嗽有对症治疗效果,红糖热性,针对缓解风寒引发的身体不适。辨外感内伤。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见它脏见证。辨证候虚实。外感咳嗽以风寒、风热、风燥为主均属实,而内伤咳嗽中的痰湿、痰热、肝火多为邪实正应。阴津亏耗咳嗽则属虚,或虚中夹实。

       

慢性咳嗽中医如何辨证治疗?

中医学认为咳嗽的治疗应分清邪正虚实。咳嗽辨证一般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个大类。

外感咳嗽多为实证,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治疗应祛邪利肺,按病邪性质分风寒、风热、风燥论治。

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而痰有寒热之别,火有虚实之分。痰火可互为因果,痰可郁而化火(热),火能炼液灼津为痰。因其常反复发作,迁延日久,脏气多虚,故病理性质属邪实与正虚并见。治疗方面,标实为主者,治以祛邪止咳;本虚为主者,治以扶正补虚。并按本虚标实的主次酌情兼顾。同时,除直接治肺外,还应从整体出发,注意治脾,治肝,治肾等。

儿科常见病症咳嗽怎样治疗?

【概述】支气管炎多由病毒、肺炎支原体或细菌所致。常见的病毒有流感、腺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常见的细菌是肺炎链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及流感杆菌等。

中医认为,肌肤娇嫩,寒热不知自调,不论邪气从口鼻或从皮毛而入,肺必首当其冲,致使宣降失职,而发为咳嗽。小儿脾胃薄弱,易为乳食、生冷所伤,运化失调,酿为痰浊,上贮于肺,或外邪引发,壅塞气道而发咳嗽。素体虚弱,或外感咳嗽日久不愈,更易复感外邪,使咳嗽屡作。

【治疗】1.风寒咳嗽证【症状】咳嗽咽痒,痰少而稀白,喷嚏,鼻塞流涕,头痛身楚,恶寒无汗,发热轻,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方一】杏苏散加减【来源】《温病条辨》【组成】杏仁9克,苏叶9克,半夏9克,茯苓9克,前胡9克,桔梗6克,枳壳6克,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3片。

【功效】解表散寒、宣肺止咳。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苏叶解肌发表,开宣肺气;杏仁宣肺化痰化痰,前胡疏风降气化痰,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助杏仁宣利肺气,半夏、茯苓理气化痰;甘草合桔梗宣肺利咽,生姜、大枣调和营卫。诸药合用,使表解、气畅、痰消。

【按语】恶寒无汗者,加麻黄;苔腻者,加陈皮;腹胀便秘者,加瓜蒌、枳壳;痰多者,加半夏、莱菔子;有化热之势者,加黄芩。2.风热咳嗽证【症状】咳嗽不爽,痰黄粘稠不易咯出,鼻流浊涕,口渴咽痛,伴发热头痛,汗出恶风,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浮紫。

【方一】桑菊饮加减【来源】《温病条辨》【组成】桑叶8.5克,菊花3克,杏仁6克,桔梗6克,芦根6克,连翘5克,生甘草2.5克,薄荷2.5克。

【功效】辛凉解表,宣肺止咳。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桑叶清宣肺热而止咳嗽;菊花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杏仁、桔梗宣利肺气而止咳;连翘清热解毒;薄荷疏散风热;芦根清热生津而止渴;甘草调和诸药。

【按语】咽部红肿者,加牛蒡子、射干;气粗口渴者,加石膏、天花粉;痰多者,加瓜蒌、葶苈子;咳甚作呕者,加枇杷叶、竹茹。

3.风燥咳嗽证【症状】干咳或痰少黏着难以咯出,或痰中带血,鼻咽干燥,或恶风发热,咽喉疼痛,舌干少津,舌红苔薄,脉浮数,指纹浮紫。【方一】桑杏汤加减【来源】《温病条辨》【组成】桑叶3克,川贝母3克,淡豆豉3克,栀子3克,梨皮3克,杏仁4.5克,沙参6克。

【功效】疏风宣肺,润肺止咳。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桑叶轻宣燥热;杏仁宣利肺气;淡豆豉助桑叶清宣解表;沙参、梨皮润肺生津;栀子清泄上焦肺热;象贝清化痰热止咳;诸药合用共奏轻宣温燥之功。

【按语】久咳不止者,加百部、款冬花;便秘者,加玄参;衄血咯血者,加茅根、茜草;声音嘶哑者,加桔梗、青果。

4.肺热咳嗽证【症状】咳嗽痰黄稠难咯,发热,面赤唇红,气粗口臭,口渴喜饮,烦躁不安,甚则鼻衄,便干溲赤,舌红,苔黄,脉滑数。【方一】麻杏石甘汤加减【来源】《伤寒论》【组成】炙麻黄9克,杏仁9克,生石膏18克,炙甘草6克。

【功效】清热泻肺,化痰止咳。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麻黄辛温解表,宣肺平喘;石膏清泄肺胃之热以生津;杏仁苦降肺气而平喘咳;炙甘草益气和中并能调和诸药。

【按语】痰多心烦者,加天竺黄;衄血者,加白茅根;便秘者,加生大黄;小便少者,加车前子;积食内停着,加莱菔子、神曲。

5.痰湿咳嗽证【症状】咳嗽痰多,色白清稀,痰随嗽出,胸闷纳呆,苔白厚或腻,脉濡或滑。【方一】二陈汤加减【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橘红15克,半夏15克,茯苓9克,炙甘草4.5克,乌梅1个、生姜7片(后二药煎加)

【功效】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止呕;橘红、茯苓理气燥湿祛痰;生姜降逆化痰,降低半夏毒性;少许乌梅收敛肺气;甘草调和药性而兼润肺之用。

【按语】胸腔痞闷者,加厚朴、枳壳;腹胀便溏者,加苍术、白术、薏苡仁;食滞纳呆者,加莱菔子、神曲。

6.脾肺气虚证【症状】咳嗽无力,痰白清稀,喉中痰声漉漉,面黄唇淡,胸闷纳呆,少气懒言,病程迁延不愈,或反复遇寒则发,自汗,舌淡,苔薄白,脉沉弱。阳虚者,面色白,肢冷。【方一】六君子汤加减【来源】《妇人良方》【组成】人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半夏6克,橘皮6克,甘草各6克。

【功效】补益脾肺,温化痰湿。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人参益气健脾;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健脾渗湿;半夏、橘皮燥湿化痰;甘草益气并调和诸药。

【按语】久咳不愈者,加银杏、五味子;痰多者,加莱菔子;阳虚者,加干姜、附子;气阴两虚者,用生脉饮加黄精、玉竹、茯苓。

中医辨证咳嗽的病机

论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咳嗽,均累及肺脏受病,由肺气不清失于宣肃所致,故《景岳全书·咳嗽》说:“咳证虽多,无非肺病。”《医学心悟》指出:“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搏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提示咳嗽是内、外病邪犯肺,肺脏为了祛邪外达所产生的一种病理反应。

外感咳嗽属于邪实,为外邪犯肺,肺气壅遏不畅所致,若不能及时使邪外达,可进一步发生演变转化,表现风寒化热、风热化燥,或肺热蒸液成痰等情况。

内伤咳嗽多属邪实与正虚并见。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但痰有寒热之别,火有虚实之分;痰可郁而化火,火能炼液灼津为痰。他脏及肺者,多因邪实导致正虚,如肝火犯肺每见气火耗伤肺津,炼液为痰。痰湿犯肺者,多因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为精微上输以养肺,反而聚为痰浊,上贮于肺,肺气窒塞,上逆为咳。若病久,肺脾两虚,气不化津,则痰浊更易滋生,此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道理。甚者病延及肾,由咳至喘。如痰湿蕴肺,遇外感而引触,转从热化,则可表现为痰热咳嗽;若转从寒化,则可表现为寒痰咳嗽。至于肺脏自病的咳嗽则多因虚致实。如肺阴不足每致阴虚火旺,灼津为痰,肺失濡润,气逆作咳,或肺气亏虚,肃降无权,气不化津,津聚成痰,气逆于上,引起咳嗽。

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还可相互影响为病,病久则邪实转为正虚。外感咳嗽如迁延失治,邪伤肺气,更易反复感邪,而致咳嗽屡作,转为内伤咳嗽;肺脏有病,卫外不固,易受外邪引发或加重,特别在气候变化时尤为明显。久则从实转虚,肺脏虚弱,阴伤气耗。由此可知,咳嗽虽有外感、内伤之分,但有时两者又可互为因果。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依疚路岷(2022-08-29 10:28:25)回复取消回复

    疗的过程就比较漫长了,那么咳嗽中医辨证要点有哪些? 第一,咳嗽中医辨证要点有哪些?痰湿。伴随症状如痰多气促、便稀、食欲不振等,多以慢性咳嗽症状为主。可以选用苏子,因其具有化痰降气作用,薏米可以消肿利水、健脾补肺。所以,针对痰湿咳嗽药方为,薏米

  • 世味比忠(2022-08-29 14:29:22)回复取消回复

    苔黄,脉滑数。【方一】麻杏石甘汤加减【来源】《伤寒论》【组成】炙麻黄9克,杏仁9克,生石膏18克,炙甘草6克。【功效】清热泻肺,化痰止咳。【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