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新闻 > 正文

国际新闻

有效加快了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水产养殖发展的特点)

hacker2022-09-04 21:20:29国际新闻85
本文目录一览:1、在环境保护中,水产行业如何发展?!2、

本文目录一览:

在环境保护中,水产行业如何发展?!

我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绿色养殖”是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稳定向好,自2013年以来,产地监督抽查合格率都在99%以上。市场例行监测合格率也由2013年的94.4%提高到2018年的97.1%,多年未发生区域性重大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在我国水产养殖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养殖水域周边污染、养殖布局不合理,近海养殖网箱密度过大等问题。对此,为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2019年2月,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等相关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

《意见》共分8个部分、26条具体政策措施,主要目标是:围绕加强科学布局、转变养殖方式、改善养殖环境、强化生产监管、拓宽发展空间、加强政策支持及落实保障措施等方面做出全面部署。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以上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水产养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你知道池塘水产养殖常见水质问题的解决方法吗?

发展水产养殖业是我国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水产供给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由于在池塘进行水产养殖时,池塘本身的封闭性很容易引起水体流动不畅通而出现水质问题,另外,工业化程度在不断加深,城镇化速度在加快,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环境污染,引发更多水质问题,相关人员必须引起重视。本文主要分析池塘水产养殖常见水质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一、池塘水产养殖控制污染的重要性

1. 水质污染会影响水产养殖本身

在养殖水产品的过程中对水质的要求标准很高。如果水质良好,那么生产出的水产品的质量也会很高。如果水质较差,或者某些指标超过了水产品自身能够承受的范围,那么极有可能会影响到水产品的正常生长,甚至会导致水产品的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

2. 水质污染会降低水产品质,危害人类健康

水质不好的池塘养出来的水产品也是低品质的,不仅味道难吃,更会对人们的身体造成危害,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上升,但是自然环境的质量却在逐渐的降低,水质问题会直接影响到水产品的正常生长,同时也会对人体造成间接性的伤害。因此,人们越来越关注水产品的健康养殖问题。另外,解决水质问题是养殖业实现高质量生产的重要基础,可以为水产养殖业提供一个健康、生态的发展环境,同时也可以有效地促进池塘水产养殖业的不断进步。

二、常见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1. pH值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众所周知,水产养殖必须要控制好水的pH值,只有pH值在6.5-8.5之间才适合进行水产养殖,但是因为地区之间的差别,加之在水体中化学物质发生相应的氧化分解反应,会导致水体的pH值发生变化。如果pH值偏低,水体是酸性,会直接降低鱼类自身的载氧能力,导致缺氧症,这会引发养殖中的“浮头”现象。耗氧量的减少,使鱼类的新陈代谢速度变慢,鱼类自身会出现饥饿但又吃不下东西的情况。如果pH值偏高,水体呈强碱性,这样的水体会更可怕,会腐蚀鱼类的鳃部,而且程度会很大,也会导致大量鱼类死亡。另外,pH值的变化也会使水中氨类与硫化氢的成分发生变化,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鱼类的正常生长,会造成经济效益的下降。

有效的调节pH值的方法如下。如果水体中的pH值偏低,人们可以在水中泼洒适量的生石灰。需要注意的是,需要把握好生石灰的量,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同时,也需要定期检测水质,并且按照检测结果来决定添加生石灰的量。当pH值适中的时候,也可以适量泼洒一些生石灰,既起到消毒的作用,同时也可以维持pH值稳定。如果水体中的pH值偏高,可以泼洒适量的漂白粉。泼洒方式与生石灰相同。另外,还需要定期加注新水,也可以起到调节pH值的作用。

2. 溶解氧变化与解决措施

水中的溶解氧(DO)含量也会直接影响到鱼类的正常生长。在夏季供氧问题十分关键。因为夏季的温度都比较高,会导池塘水产养殖常见水质问题的解决方法致水体中的溶解氧降低,同时高的气温会促进水体中藻类与好氧细菌的生长,它们的过快生长会造成水体中的溶解氧过度下降,结果会使鱼类不爱进食,严重时会出现大面积死亡。在冬季,虽然温度低,但越冬密度大,同样要关注池塘水体的供氧。

对于DO引起的问题较易解决。定期对池底进行清淤很重要,淤泥中含有大量的好氧细菌,它们的生长会降低水中的DO;其次还应注意放养密度,科学合理的放养密度才能收获较好的收益;科学投饵,既可以减少饵料的浪费,也可以防止饵料的沉积,产生有机物促进微生物生长消耗氧气;注意培养水体中的绿色植物,以提高水体中的DO;要定期对水体进行检测,投加水体改良剂,使水体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我调控。

3. 亚硝酸盐的影响与解决办法

亚硝酸盐是氨转化为硝酸盐的中间产物。正常情况下,硝化细菌等其他微生物会将其转化成硝酸盐,并不影响鱼类的生长。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比如错误的时间使用了消毒剂,将负责硝化的硝化细菌等杀死,亚硝酸盐便会富集。亚硝酸盐的富集还与其他有关,例如池底淤泥、过剩的饵料、鱼类排泄物等的分解均会产生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的增加,会导致鱼类血液中的正常血红蛋白减少,从而降低了血液的载氧能力,造成自身的新陈代谢缓慢,从而影响生长。

常见的解决措施有:适时清淤,可有效防止池底的淤泥过厚,过多微生物参与耗氧活动;科学合理地投饵,可减少饵料浪费以及过多的饵料促进微生物的生长;适时的引入新水;培养硝化细菌,促进其生长以防止亚硝酸盐的累积;增加曝气设备,增加水体中的DO,也是防止亚硝酸盐过多的有效措施。

4. 蓝藻的影响与解决措施

蓝藻是水产养殖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蓝藻的泛滥对水产养殖造成严重影响的案例屡见不鲜。其过度的繁殖会造成水中溶解氧的降低,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都不利于鱼类的健康生长。

解决蓝藻问题之前,应对蓝藻的生长繁殖特点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与了解。蓝藻的生长周期大概为一个月,前十天即为蓝藻的生长期,这时蓝藻不易察觉,在阳光下水体的透明度略有降低。这时需控制饵料的投加量,并投加生物药剂,对水体进行改善。在其后的十天里,蓝藻生长进入高峰期,水体表面很快被覆盖,空气中的氧气很难进入水体。这时需对蓝藻进行打捞,并增开曝气设备对水体进行曝气;最后的十天蓝藻生长进入衰亡期,但此时不可不重视,与其说是衰亡期,更不如说是新老交替期,处理不当会造成蓝藻的二次生长。这时需继续增加曝气设备进行曝气,另外引入新水,并投加生物药剂对水体进行及时改善。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如果对水质控制不当就会出现问题,水质问题直接影响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和周边环境,所以,在养殖过程中我们要正确对待水质的防控,一旦出现问题需要仔细研究形成的原因,通过科学手段与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治理水质污染,这样可以保持水体的健康状态,从而为养殖动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实现绿色养殖的目标。

水产养殖的发展前景和现状

2019年我国水产养殖产业总产值稳定增长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和改善,水产品在膳食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水产养殖产业的总产值呈稳定增长态势。

数据显示,2015-2019年,我国海水养殖产业和淡水养殖产业总产值分别保持了5%和2%左右的年均增长率。2019年,我国水产养殖产业总产值为9391.63亿元。其中,海水养殖总产值为3542.03亿元,淡水养殖总产值为5849.6亿元。

海水、淡水养殖面积双双下降

在我国海水、淡水养殖产量和产值总体提升的情形下,海水、淡水养殖面积却双双下降,说明我国的养殖技术在逐年优化、养殖产出效率逐年提高。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海水养殖面积为201.37万公顷,同比减少1.44%;淡水养殖面积为511.67万公顷,同比减少0.58%。

海水养殖面积分水域来看,2019年,海水养殖面积中占比最大的是海上水域,养殖面积约112.43万公顷,占海水养殖面积的56%;其次是滩涂,养殖面积58.78万公顷,占比29%。

淡水养殖面积分水面类型来看,2019年,淡水养殖面积中占比最大的是池塘,养殖面积约264.44万公顷,占淡水养殖面积的52%;其次是水库,养殖面积为141.72万公顷,占比28%。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绿色养殖”是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稳定向好,自2013年以来,产地监督抽查合格率都在99%以上。市场例行监测合格率也由2013年的94.4%提高到2018年的97.1%,多年未发生区域性重大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在我国水产养殖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养殖水域周边污染、养殖布局不合理,近海养殖网箱密度过大等问题。对此,为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2019年2月,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等相关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

《意见》共分8个部分、26条具体政策措施,主要目标是:围绕加强科学布局、转变养殖方式、改善养殖环境、强化生产监管、拓宽发展空间、加强政策支持及落实保障措施等方面做出全面部署。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水产养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为什么要推行健康养殖?生态健康渔业生产技术有哪些?

1.推行健康养殖的重要性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投喂的饲料残饵的发酵分解、水产动物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氨氮、动物尸体腐败的恶臭、水质的富营养化及药物的残留等都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进而对人类健康产生重要影响。为了减少和控制水产养殖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目前主要通过生化方法消解氨氮、采用科学配制饲料及投喂技术、推行健康养殖观念、减少用药带来的污染等综合措施。因渔业水域水环境恶化而引发的病害及污染已经给水产养殖业带来极大的危害,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中最为头疼的问题。不但让我国的环境综合治理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压力,而且使我国的水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的境地。欧盟曾对我国水产品实行贸易禁令,美国、日本也对我国出口的虾类等产品发出通报,近年来,几乎每年都有赤潮发生,与之相应的是每年都有水产品被欧美一些国家或退回或就地销毁,造成的损失极为惨重。因此应清醒地认识到改善水产养殖环境、采用各种有效的措施来控制污染的发生及蔓延、推行健康养殖的重要性。我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经过了“养捕之争”后,中央对渔业要求“重点发展养殖”。1985年中央5号文件正式提出渔业要“以养为主”。1986年《渔业法》将“以养为主”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由此,中国渔业经历了由“捕捞为主”到“以养为主”发展方式的第一次重大转变。20多年过去了,仅局限在“以养为主”已经不能完全表达现阶段水产养殖和渔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要实现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现有的养殖发展方式,关键就是要推进“健康养殖”。推进“健康养殖”是我国渔业发展方式第二次重要转变的标志。2009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畜牧水产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

2.生态健康渔业生产主要技术生态、健康型的多品种混养模式。推广生态高效混养模式和测水健康养殖技术,重点推广池塘蟹—虾混养、鳖—鱼混养、鱼—蟹混养、鱼—鱼混养等多元化养殖模式,池塘多品种混养技术具有饵料利用率高、排出污染水少、药物使用量低、产品质量高和养殖经济效益好的优点。发展“渔—农”综合型的循环经济生产方式。发展“渔—桑”、“渔—果”、“渔—蔬”等农业综合型的循环经济生产方式,建设生态型小农场,科学规划渔农面积比例,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理念和思路。“渔—农”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使投入的物质高效利用,渔业生产产生的残饵、粪便形成的淤泥作为农业生产的优质肥料,形成良好的物质循环链,对外排出的污染物极少,是今后重点提倡的生产模式。养殖水域水质调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应用生物、化学、机械等手段调节养殖水域的水质,推广使用微生物制剂、生石灰改善水质,配备增氧机、水泵等机械设备增氧及曝气,加速水中物质的分解及循环,并被生物吸收利用,减少水中污染物的向外排放。天然水域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做好各开放式水域渔业资源的增殖放流工作,在水质达到要求的水域投放以滤食性鱼类为主的鱼种,适当种植和养护一些水生植物,建立鱼虾草共生的可循环生态系统,增加本地水产资源种群数量,恢复水域的生物多样性,充分利用不同鱼类的食物链特性提高水域自净能力。b.严格控制围网养殖与网箱养殖面积,将部分投饵养殖区调整为生态增殖区,使渔业从集约化养殖向休闲观光渔业方向转变,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探索封闭式循环水、零废水排放的工厂化水产养殖新技术。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是全世界重点发展的应用现代工业技术的资源节约型养殖模式,具有高产、优质、高效、节能、环保的优点。该养殖模式是将水处理净化与水产养殖技术充分结合,定期补充水量,基本不外排养殖废水,是今后渔业生产发展的方向之一。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动物福利与肉类生产》

如何实现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据农业部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906万吨,同比增长5.4%。其中,水产养殖产量4305万吨,增长7%。

近10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水产养殖大幅增长,养、捕比例由2002年的63:37提高到2011年的72:28。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和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比重均达到70%,已成为水产品养殖第一大国。进入2013年,随着国内市场消费趋于理性,高端水产消费走弱,以及资源环境的约束,水产养殖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越来越迫切。

专家建议,在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良好态势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突破强化水产品质量和减少污染排两个瓶颈。“可喜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养殖户不再盲目追求产量,而是寻找产量与质量的结合。”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示范处处长高勇说。在近期举行的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农业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2012年度试验项目总结会上,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和水产养殖工作者都非常关注提高产品质量和减少排放的问题来应对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提高产品质量,要从养殖方式和养殖技术的改进入手。”高勇说。为此,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正在推广合理放养、微孔增氧以及膨化饲料高效利用。他举例说,如果淡水水产养殖利用微孔增氧技术,相比传统的增氧技术,同等情况下可节约电费30%左右,如果采取微孔增氧、微生态制剂再加上膨化饲料几项技术综合起来,可以达到降低80%以上的排放量。此外,美国大豆出口协会联合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与国内企业合作进行利用大豆浓缩蛋白替代鱼粉蛋白源的养殖试验,取得了阶段性成功。“从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和缓解鱼粉供应紧张的状况来看,利用植物蛋白替代动物蛋白是未来养殖业的趋势。”高勇说。

我国是开展水产养殖最早的国家,目前技术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我国水产养殖科技支撑能力还较弱,不能适应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农业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孙有恒说,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挖掘渔业生产潜力,提高渔业生产能力,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适应人们对优质水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是渔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在水产养殖领域,特别要在遗传育种和饲料技术两个领域加强研发和技术推广及应用。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以散户养殖居多,水产养殖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要走规模化、现代化的道路。“中国水产养殖面临的产品质量和环境保护的问题,也是全世界水产养殖业面临的问题。从全球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和趋紧的资源约束来看,规模化、效益化和标准化将是的水产养殖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全球水产项目负责人迈克尔·克里默认为,水产业要走规模化、现代化的道路,养殖户要更重视饲料、苗种的统一供应,统一防疫,而且市场将更重视产品的可追溯性和品牌。使用高品质的饲料将大大降低水产养殖的污染。他建议中国的水产养殖户在市场、水质、饲料、鱼种和渔场管理五方面入手,提高质量和效益。

水产养殖企业人士认为,在我国真正实现水产养殖的规模化、现代化,还需要国家进一步加强监管和加大政策的扶持。据了解,目前我国农业促进规模化的政策还没有完全覆盖到水产养殖行业。业内人士建议,促进水产养殖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应将良种补贴扩大到水产养殖领域,同时扩大农机具补贴在水产养殖中的补贴范围。(谭辛)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可难尢婠(2022-09-05 08:14:48)回复取消回复

    年的72:28。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和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比重均达到70%,已成为水产品养殖第一大国。进入2013年,随着国内市场消费趋于理性,高端水产消费走弱,以及资源

  • 美咩慵挽(2022-09-05 05:43:19)回复取消回复

    排泄物等的分解均会产生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的增加,会导致鱼类血液中的正常血红蛋白减少,从而降低了血液的载氧能力,造成自身的新陈代谢缓慢,从而影响生长。常见的解决措施有:适时清淤,可有效防止池底的淤泥过厚,过多微生物参与耗氧活动;科学合理地投饵,可减少饵料浪费以及过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