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学会有多少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学会第八届理事会)
本文目录一览:
- 1、哈密三道岭矿区低阶煤层含气性研究
- 2、中国能源学会煤炭专家组委员牛吗?
- 3、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属于国家奖还是省部级奖?
- 4、岩土工程 中国矿大(徐州)建筑工程学院导师有哪些?
- 5、王新华的简介
哈密三道岭矿区低阶煤层含气性研究
李保国 郭莉
(新疆煤田地质局 乌鲁木齐 830091)
作者简介:李保国,男,汉族,1953年8月生于辽宁省抚顺市,1971年参加工作,1977年7月毕业于西安矿业学院煤田地质专业。现任新疆煤炭学会地测专业委员会委员。教授级地质高级工程师。从事哈密矿区工程地质、区域地质、瓦斯地质、构造地质、煤层气等方面的综合研究。电子信箱:lbg_830@163.com。
摘要 通过对三道岭煤田地质资料的分析,认为三道岭煤田虽属低阶煤,但因含煤面积和煤层厚度大、埋深适中、构造封闭和煤层顶底板岩性对储气层的封盖性好,煤层的渗透性和吸附性强,具有一定的含气性和储气能力。
关键词 煤层气 甲烷 吸附 渗透 含气性 封盖 煤层 哈密 三道岭
Analysis on Gas-bearing Features of Low Rank Coal in Sandaolin Coalmine of Hami Basin
Li Baoguo,Guoli
(Xinjiang Buearu of Coal field Geology,Urumuqi 830091)
Abstract:After throughout analysis of the geological data in Sandaoling coal field,it is concluded that coal seams in Sandaoling coal field have certain gas bearing and storing capacity because the coal-bearing area and thickness are big,the depth is moderate,the structure is sealed,the lithology of roof rock and bottom rock of coal seams is good to sealing of gas,as well as the permeability and adsorption of the coal seams are high although the coal rank is low.
Keywords:CBM;methane;adsorption;permeation;gas bearing;sealing;coal seams;Hami;Sandaolin
引言
煤层气俗称瓦斯,它是在煤形成过程中原地生成,并以吸附状态赋存于煤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是由CH4、N2、CO2以及少量重烃等组成的混合气体,其主要成分 CH4占90%以上,热值高于8000大卡,它燃烧时无烟和SO2气体,对大气没污染,是一种高效洁净的新能源。
笔者根据哈密三道岭煤田地质成果和矿井瓦斯地质资料,对煤层气赋存的地质条件做了定性的分析并认真研究了煤层气储集性能和封存条件。
哈密三道岭矿区位于新疆哈密市西北部,处于巴尔库山与觉罗塔格山之间的哈密盆地西北缘,矿区总面积200余km2,主要开采区在矿区南部,后窑、露天、一矿、北泉4个井田,年生产能力300×104t。
哈密三道岭煤田属全覆盖中生界中下侏罗世煤田,共含煤6层,其中4号煤层为全区可采煤层,6号煤层局部可采,可采煤层总厚度10.31m,含煤系数1.58%。
矿区处于西山倾伏背斜的南翼,属单斜构造,缓倾斜煤层,倾角5°左右,没有陷落柱和火成岩侵入,构造类型简单。
1 三道岭煤层气的基础地质特征与含气性
1.1 构造对储层的圈闭作用及含气性
哈密三道岭煤田处于天山地槽褶皱时所形成的山前凹陷盆地—哈密盆地中,在此盆地中沉积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厚1500m,在这些地层沉积过程中,又发生了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山运动,使中新生界地层产生了褶皱、伴生褶皱的同时,又产生了各种性质的断裂。由于沉积间断,中新生代地层之间成为不整合面。煤田内构造形态主要受这两次运动的影响。
褶皱构造是以西山倾伏背斜为主,向北为柳树沟向斜,而南部是三道岭向斜,背斜轴与向斜轴间距30~40km。
断裂构造:F1逆断层,走向东西,倾角70°~80°,倾向北,断距100m左右,是矿区各井田南部边界。F2逆断层,走向东西到一矿转向南交于F1断层,倾角16°~18°,倾向南,转弯后倾向西,断距30~50m,纵贯矿区四个井田,长16km,由后窑到露天、一矿、北泉,为一矿井田和北泉井田的自然边界。详见图1。
图1 哈密三道岭矿区地质图
整个区域内构造特征是向背斜相间,断裂构造以逆断层为主,由于压性断层面的密闭,煤层气难以透过断层面而运移散失,同时断层面附近构造应力集中,可加大煤层气的压力,使煤层吸附甲烷量增多,使煤层含气量相对增大,如一矿浅部在F2断层处3243工作面瓦斯含量11.37m3/t,其中CH46.35m3/t,CO25.02m3/t,瓦斯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工作面。
在背斜构造两翼,会使煤层气较好地封存,轴部中合面以下煤层气聚集,而向斜构造两翼与轴部中合面以上表现压应力,为明显的应力集中,形成高压区是有利于煤层气封存和聚集的部位,特别是向斜轴部一般是煤层含气量高异常区。
由此可见,煤层气储层的封盖取决于地质构造性质以及其构造形迹所反映的构造应力特征。
1.2 煤层气储层的封盖特征及含气性
三道岭矿区在哈密沉积盆地北缘,面积约200km2,生产矿井开采深度300m以浅,中生界中下侏罗系煤系地层,总厚度651m,沉积岩相为湖泊相-泥炭沼泽相-河流相沉积岩层,由灰色、灰黑色的砂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煤组成。含煤6层,4号、6号煤为可采煤层,其间距20m,煤层总厚度2.85~42.53m,其中4号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厚0.75~26m,平均14.5m,6号煤层厚2m,稳定性好。1号、2号、3号煤层有缺失和分叉,稳定性较差,3号煤层以下岩性较细,多为砂质泥质,粉砂岩和泥炭互层。
4号煤层,伪顶泥岩,厚0.8m,直接顶为粉砂岩和泥岩互层,底板泥岩,遇水膨胀,地鼓现象严重。由于煤层气主要以吸附状态赋存于煤层中,受生烃增压、构造应力、埋深等影响,在成藏过程中煤层气储层常出现超压现象。此时煤层气储层的压力不仅高于上覆地层(即煤层顶板),也高于下伏地层(即煤层底板),因此,煤层顶底板对煤层气的保存都起作用,但一般认为顶板作用更为显著。盖层(煤层顶板)对煤层气的封闭作用由于没有进行足量的测试,这里只能从岩层性质定性的分析认定,煤层气储层封盖层性能也与厚度有关,由于煤层伪顶厚度小,其岩性对煤层气的保存影响较小,煤层气封盖的岩性系指直接顶板的岩性。4号煤顶底板岩性均为粉砂岩和泥岩互层,并有遇水膨胀性,故认为盖层的屏蔽性好。
1.3 水文地质特征
本区气候干燥,常年少雨,据气象资料统计,降水量仅为40mm,而蒸发量则高达4000mm,区内无地表水,又无河川径流,而山前平原的地下水的唯一补给是北部巴尔库山之冰雪融化水和大气降水,山区沟谷常年有水,一般流出沟口2~3km即潜入地下,形成地下水。
1.3.1 第四系潜水
一般第四系地层是不含水的戈壁砾石层,厚0~2m,仅局部有不连续的砂质护地中埋藏有潜水,形成土丘,平均厚 2~9m,潜水埋藏极浅,一般 0.8~2m,水量0.36~0.8m3/h。
1.3.2 第三系自由层间水
第三系厚75m,E1和E3为主要含水层,E1厚3~10m,E3厚30m,均为砂砾岩层,以自由层间水存在,静水位很浅,E1静水位距地表6.29m,从CK90孔,E1抽水水位降深2.3m,涌水量 1.05m3/h,单位涌水量 0.45m3/h,渗透系数0.0000448m3/s,E3涌水量0.36m3/h。
1.3.3 侏罗系承压含水层
Ⅰ号含水层:下含煤组岩层,即4号煤层以上老顶砂岩,层厚138m,含水层厚度20~40m,埋藏深度40~253m,具有承压性。
Ⅱ号含水层,上含煤组岩层,即K1、K2 标志层内的砂砾岩层,厚157m,含水层厚10~60m,埋深30~240m,CK90孔水位距地表2~14m。
Ⅲ号含水层:上灰绿层,即K3-K5标志层内的砂砾岩层,厚157m,含水层厚26~67m,埋深16~151m,水位距地表8.20m。
由于补给源距矿区较远,加之F2逆断层的隔水性,煤田内地下水径流十分微弱,可谓弱充水矿床。
弱充水矿床,对煤层气开采有一定抑制作用,因为煤层气的开发中,从解吸、扩散渗流到产水、产气主要通过疏排降压和压力传导实现的,水压低、渗透性差、补给范围远造成疏排效果差,产生动力小,对采气有一定影响。
2 储层特征与含气性
2.1 煤岩类型对煤层含气性的影响
根据三道岭一矿井田精查资料的区内4号煤层的宏观煤岩类型以暗淡型为主,煤层上部以半亮型为主,夹有光亮型煤,中部以暗淡型为主,其中夹有半暗型煤,下部以半亮型煤为主,其中部夹有0.02~0.1m厚的鲕状铁矿泥岩夹矸,其上覆半光亮型煤并含镜煤条带薄泥岩,下部为沥青光泽,质脆的“沥青煤”属半光亮型。
4号煤岩特征为:凝胶化物质占28.94%,半凝胶化物质占29.74%,丝炭化物质39.87%,稳定物质占1.41%,矿物质占3.51%,煤岩类型为丝炭、亮暗煤型。
4号煤的物理性质,暗淡光泽的沥青光泽,水平构造,条带状结构和粒状结构,充填物为盐酸盐类粘土,菱铁矿结核。
4号煤灰分2.20%~21%,平均9.86%,属低灰煤,属不粘结煤,煤级较低,低阶煤的煤层气在国外已有开发先例。其特点是孔隙内比表面积大,有利于煤层气的吸附作用,渗透性好,在压力的作用下储气能力大。
2.2 裂隙与渗透性对含气性的影响
煤层气储层裂隙发育程度是反映煤层中气水等流体的渗透性能的重要参数,决定着煤层气的运移和产出,它主要是通过裂隙网络才能被有效的采出,由内生裂隙(割理)在煤化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收缩内应力和高孔隙流体压力作用生成。因此,不同的煤岩组成割理的发育程度就不同,从矿区煤岩组成来看,以暗淡型煤为主,煤层的割理密度较小,而煤层的上部和下部以光亮型和半光亮煤为主,割理的密度也相应增加。由于镜煤条带的增加,割理密度也增高,在煤矿开采中半光亮型煤易碎,而暗淡型煤致密、块度较大。由于镜煤灰分低,物理性质均一,内生裂隙发育均匀和在个别煤层中的矿物质对割理的发育有阻碍作用,井下观察中发现小割理一般均止于灰分较高的条带边缘。
从煤层变质程度来看,低煤级不粘结煤—长焰煤割理发育密度较低。从一矿井下观察,在煤层中普遍有充填或半充填现象,充填物多为方解石薄膜,其次为粘土或黄铁矿。充填物表明割理曾经为张开状态,并发生过流体运移,主要是地下热液携带的挥发物热流体,经岩层裂隙到达煤体中冷却而沉淀出方解石脉或薄膜。
另外,构造裂隙或小断层有追踪大型割理发育形成共轭节理,在顶板回风道内,割理走向方位与裂隙和小断层走向几乎一致,说明了这一追踪特征。
由于内生裂隙割理和外生裂隙节理的组合使煤层水的渗透性良好,在开拓上山巷道和石门接近煤层时就开始滴水,掘进底采区运输巷道煤层淋水较大,对施工有一定的影响,这说明煤层的渗透性好,为煤层气储存、解吸后运移形成了良好的通道。
2.3 储层的吸附性与压力作用
煤层气是以吸附方式储集在煤层中,煤层对甲烷的吸附能力,决定了煤层气单位储集量,根据煤炭科学研究院西安分院对哈密4号煤层的吸附性的测定,原煤饱和吸附量V1为12.92~22.62m3/t,平均17.06m3/t,说明该区煤层变质程度虽低,但煤层对甲烷仍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而煤层压力P1为5.77~13.12MPa,平均8.51MPa,明显偏高,压力的作用有使煤层吸附甲烷能力增强。
该地区F1断层以南三道岭向斜煤层埋深较大,约在1000m 以深,若按静水压力推算地层压力可以达到10MPa 以上,而压力高,有利于排水降压、解吸、采气。但随着深度增加,压力加大使煤层的渗透率降低,对气体的流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3 煤层气资源量的估测
3.1 储层含气量
该区的含气量主要根据瓦斯地质编图,从矿井通风部门的瓦斯测定数据分析,4号煤层含气量变化较大,规律不明显,只有在F2断附近有明显增高的迹象,一矿工作面瓦斯含量测定0.89~11.37m3/t,平均6.319m3/t,矿井瓦斯涌出量平均3.5m3/t(在总回风道测定)。
3.2 资源量
根据哈密地区上表探明储量164.4×108t,矿井瓦斯平均涌出量3.5m3/t,估算煤层气储量预计在575×108m3,若按第三次煤田预测储量2000m 以浅是2527.5×108t。煤层气储藏量预计可达到8846.25×108m3,资源量也非常可观。
4 结论
(1)哈密矿区属低阶煤,但储层厚度大,面积广,稳定性好,埋深适中,煤层的吸附性强,孔隙内比表面积大,孔隙发育渗透性好,具有较强的储气能力。
(2)构造与封盖层组合性好,构造以向斜和逆断层为主,构造应力大,盖层岩性以粉砂岩泥岩为主,屏蔽性强,压性构造与屏蔽性封盖属Ⅰ型组合,煤层的含气性属最好型,煤层气的储量丰厚,有一定的开发前景。
(3)西部大开发中的西气东输工程途经哈密,为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解决了煤层气开采中的输运和用气市场的问题,可做补充气源。
(4)由于该区水补给源远、气候干旱少雨、矿床充水性弱,水头压力小对煤层气开采工艺(排水、降压、解吸、产气)有一定的影响。
(5)瓦斯在矿井开采中是三大自然灾害之一(水、火、瓦斯)。瓦斯爆炸事故可导致矿毁入亡,煤层气的采气过程就是提前排放瓦斯,可降低煤层中的瓦斯含量,减少煤矿重大事故的发生。
(6)煤炭开采过程中要排放甲烷到大气中,不但造成大气污染,也是资源的极大浪费。因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倍,对臭氧层的破坏是二氧化碳的7倍,对入类生存环境危害极大,随着科技的发展,入们对煤层气利用价值认识的提高,它可由害变宝,为入类带来效益。
总之,煤层气作为新的洁净能源,已受到世界各大产煤国家的重视,“发展煤层气,造福入类”,对推动我国煤层气研究开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洪林,唐书恒,林建法主编.2000.华北煤层气储层研究与评价.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杜
[2]李建武,白虹等.2001.煤田地质与勘探.吐哈盆地煤层吸咐性及影响因素.第2期
[3]新疆煤田地质局.199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次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
[4]新疆煤田地质局161队编.1965.哈密三道岭一矿北泉、砂枣泉井田精查地质报告
中国能源学会煤炭专家组委员牛吗?
个人觉得,类似于这样的组织我们国家有很多,能够成为成员之一,说明具备比较高的专业知识,在相关行业领域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作为普通人来说,应该是一种敬仰之心去看待,牛这个字眼不适合使用,傲慢无礼本身就是普通人的弊病。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属于国家奖还是省部级奖?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既不属于国家奖也不属于省部级奖,只是一种协会奖项。
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三个等级。
1、一等奖项目:应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需提供国家确认的查新单位出具的查新报告),技术难度很大,对促进行业科技进步或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大作用,经实践验证有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二等奖项目:应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技术难度大,对促进行业科技进步或国民经济建设有较大作用,经实践验证有很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三等奖项目:应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一定技术难度,对促进行业科技进步或国民经济建设有一定作用,经实践验证有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扩展资料
2019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出《关于公布表彰2019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和个人的决定》,共评出获奖项目304项。其中,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等单位完成的掘支运一体化快速掘进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获得特等奖。
据介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学会组织开展了2019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评审活动。本次活动共收到来自煤炭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申报的科技成果700项。
经过专家组专业评审、综合评审,评审委员会审定及公示,共评出获奖项目304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37项,二等奖116项,三等奖150项。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
中国煤炭网-2019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评出
岩土工程 中国矿大(徐州)建筑工程学院导师有哪些?
贺永年
江苏省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
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矿山建设专业委员会委员
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矿山建设专业委员会
江苏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江苏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
煤炭高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
煤炭高校教材编审委员会
袁迎曙
美国纽约科学院活动会员
美国纽约科学院
徐州土木工程学会理事
徐州土木工程学会
煤炭学会建筑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煤炭学会建筑工程专业委员会
赵坚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副主席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
亚洲岩石力学学会主席
亚洲岩石力学学会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国际学刊主编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国际学刊编委会
《国际岩石力学与采矿科学学报》编委
《国际岩石力学与采矿科学学报》编委会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杂志编委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杂志编委会
国际隧道学会执行主席
国际隧道学会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试验方法委员会岩石力学动力试验工作组组长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试验方法委员会
余海岁
英国岩土工程协会常务理事
英国岩土工程协会
《Geotechninique》国际期刊编委
《Geotechninique》国际期刊
《Geochanics and Geoengineering》国际期刊总主编
《Geomechanics and Geoengineering》国际期刊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编委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期刊
这个不带学生
王建平
全国高等学校矿山建设专业学术会秘书长
全国高等学校矿山建设专业学术会
王建平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编委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王建平
中国煤炭建设协会理事
中国煤炭建设协会
王建平
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建设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建设专业委员会
王建平
中国煤炭学会建井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煤炭学会建井专业委员会
王建平
建设部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及评估委员会委员
建设部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及评估委员会
周国庆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专业委员会
周国庆
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建设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建设专业委员会
周国庆
中国地下空间与地下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地下空间与地下工程学会
周国庆
全国高等学校矿山建设专业学术会常务副秘书长
全国高等学校矿山建设专业学术会
周国庆
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矿山建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矿山建设专业委员会
周国庆
江苏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江苏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周国庆
南方计算力学联络委员会委员
南方计算力学联络委员会
杨维好
江苏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
江苏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杨维好
国际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小组委员
国际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杨维好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杨维好
中国地理协会冰川冻土分会会员
中国地理协会
杨维好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中国小组委员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
靖洪文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ISRM)会员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
靖洪文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煤矿支护专家组成员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靖洪文
江苏省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地震学会
靖洪文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测试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测试专委会
靖洪文
江苏省煤炭学会井建专业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煤炭学会井建专业委员会
靖洪文
《煤炭支护》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
《煤炭支护》杂志编辑委员会
靖洪文
中国岩土锚固工程协会理事
中国岩土锚固工程协会
靖洪文
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秘书长
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
靖洪文
江苏省岩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江苏省岩土工程学会
宋宏伟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ISRM)委员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
宋宏伟
国际隧道工程学会(ITA)会员
国际隧道工程学会
宋宏伟
新加坡隧道与地下建筑学会(TUCSS)委员
新加坡隧道与地下建筑学会
宋宏伟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研究员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宋宏伟
英国《隧道与地下空间技术》(国际刊物)审稿专家
《隧道与地下空间技术》(国际刊物)编辑部
宋宏伟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矿支护专家组成员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宋宏伟
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
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
宋宏伟
新加坡隧道工程学会委员
新加坡隧道工程学会
宋宏伟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岩石工程专业委员会会员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宋宏伟
中国防护工程学会结构与建筑专业委员会会员
中国防护工程学会
宋宏伟
江苏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
江苏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宋宏伟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软岩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宋宏伟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委员会会员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宋宏伟
中国地下工程学会理事
中国地下工程学会
蒋斌松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蒋斌松
山东省岩土与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委员
山东省岩土与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蒋斌松
山东省特聘煤矿安全监督员
吕恒林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全国理事会理事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全国理事会
吕恒林
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工程鉴定与加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工程鉴定与加固专业委员会
吕恒林
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标准技术委员会江苏分会委员
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标准技术委员会江苏分会
吕恒林
煤炭高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
煤炭高校教材编审委员会
吕恒林
江苏省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江苏省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
吕恒林
江苏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
江苏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吕恒林
全国高协组织教材研究与编写委员会
全国高协组织教材研究与编写委员会
吕恒林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江苏分会委员会委员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
吕恒林
徐州市土木建筑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徐州市土木建筑学会
吕恒林
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钢结构专业委员会会员
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
吕恒林
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与房地产经济专业委员会会员
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
于广云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于广云
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
于广云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会员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夏军武
江苏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投标评标专家
江苏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办
夏军武
江苏省地震学会第五届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地震学会
王东权
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
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
王东权
徐州市土木建筑学会市政公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徐州市土木建筑学会市政公用专业委员会
刘志强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江苏分会委员会委员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
岳丰田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岳丰田
科学技术委员会
科学技术委员会
岳丰田
轨道交通专家委员会
轨道交通专家委员会
岳丰田
冻结专家组专家
冻结专家组专家
马金荣
江苏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评标专家
江苏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办
马金荣
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
国家住房与建设部
东兆星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和兵种部特聘专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和兵种部
东兆星
中国土木工程江苏省教育学委员会委员
中国土木工程江苏省教育学委员会
东兆星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路桥专业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路桥专业顾问委员会
李富民
中国土木建筑学会会员
中国土木建筑学会
王新华的简介
男,博士后出站,博士生导师,“资源经济与管理”博士点学科带头人。现任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全国优秀教师 。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煤炭学会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软件学会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黄岛区管理科学学会常务理事。
先后承担了国家博士后基金、煤炭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山东省政府重点项目及企业委托项目等41项;在《自然资源学报》、《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等知名学术刊物及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61篇,出版专著3部,获得包括国家煤炭赴协会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在内的各种学术成果奖20项;在科研工作中取得了许多创造性的成果,9项成果通过山东省科技厅等科技部门鉴定,均评价为“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历经6年所建立的“组合式复杂大系统优化的解耦理论与方法体系”,被以古德生、刘宝琛、韩德馨院士为首的9位专家教授小组评价为独创性的成果,是协同优化的重要方法论。所承担的“企业链式管理模式的理论与应用研究”课题,首次提出了链式管理模式的理论与实现方法,并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已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1.5亿元。所承担的山东省重点项目“缓倾斜不稳定煤层综采放顶煤技术研究”两年为企业增加产值近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