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和浙江的经济(安徽省和浙江省哪个省更富裕)
本文目录一览:
安徽的经济实力在中国排列第几?
截至2020年初安徽以15664亿排名全国第十二位,安徽省不仅在上调的省份中,实现了增量的第一,经济增速也是比较快的,还在2019年的经济总量统计数据中,安徽省还凭借自身的实力,冲到了第11位,相比2018年的经济总量,安徽省经济增长了7100多亿元,经济增量甚至还超越了江苏、浙江省份,并仅次于广东省的经济增量。
拓展资料:
徽省不仅在上调的省份中,实现了增量的第一,经济增速也是比较快的,还在2019年的经济总量统计数据中,安徽省还凭借自身的实力,冲到了第11位,相比2018年的经济总量,安徽省经济增长了7100多亿元,经济增量甚至还超越了江苏、浙江省份,并仅次于广东省的经济增量。
安徽省之所以能够实现经济增量的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安徽省在深度融入长三角地区,同时在科技创新领域,也实现了快速的增长,2019年安徽省新增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了1200家以上,并且高技术产业的增长还超过了18.8%,这些都是安徽省能够在2019年取得亮眼成绩的主要原因。
综合来说南方省份的经济增速比较高,尤其是以中南和西南地区省份增速领跑,其中,云南上半年GDP增速为9.2%,位居全国第一位,贵州以9.0%的增速位列第二名。而这15个跑赢全国的省份中北方只有4个,在经济增速排名前十的省份只有河南和山西两个省。
国内的经济发展区域性差异比较大,并呈现出了南强北弱、东强西弱的格局,同时,南北经济的差距还远远高于东西差距,而在经济增速上,则呈现出了“南快北慢”的状态,但此次统计数据显示,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还是非常明显的,相比其它地区,经济增速还是排在前列的。
从2019年GDP总量的排名中,也能直观的看出这个城市的发展情况,而2020年,还是国内经济的关键之年,虽然在年初遭遇了疫情的“袭击”;
但不少省份陆续都出台了一些政策,支持地方经济的持续增长,也就是说2020年,不仅发展要求比较高,挑战也比较多,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压力也是比较大的
1.中国的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得到极大缓解。
2.中国国家统计局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中国GDP换算成美元为1.415万亿美元。中国由此连续第二个季度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3.事实上,中国经济规模从今年第二季度起就超过日本。数据显示,日本第二季度的GDP总值为1.28万亿美元,而中国的二季度GDP为1.33万亿美元。
4.国内经济学者昨天再次强调,中国仍然是一个人均GDP排在世界百名之后的“穷国”,第二大经济体的座次不宜被盲目夸大,以避免国际舆论借机再度炒作“中国经济威胁论”。
徽商在历史上一直很厉害,为什么安徽没有浙江富裕呢?
这个问题的设问本身是有问题的。徽商不等于安徽商人。徽商作为一个特定的历史名词,指的是徽州商人。徽州的地域范围要比安徽小得多。古代徽州的管辖区域,大体上对应现在的安徽省黄山市,当然有一部分被划到了安徽宣城和江西。所以古代徽州的管辖范围比当代的黄山市要略大一些。
徽商的崛起其实并不依赖于徽州本身的经济基础。事实上徽州在徽商崛起之前并不富裕,这是因为徽州的地形条件导致的。徽州属于山区,山多地少,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是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因此本身相对贫瘠。徽商的崛起依托的是明清之际推行的盐业专卖制度。徽商最早起家,实际上是在扬州做盐商生意。
扬州地处长江与运河的交汇处。自古以来就是繁华之地。同时背靠两淮盐业又成为了食盐的集散中心。徽州商人从新安江顺流直下到达杭州以后,沿运河北上就可以到达扬州。
在清代早期,徽州商人联合起来,将山西陕西商人排挤了出去,主导了扬州的盐业。此后,徽州商人步入鼎盛阶段。徽商对于扬州的发展贡献很大。现在的瘦西湖实际上就是由徽商开发出来的。扬州作为淮扬菜的中心城市之一,凭借的就是徽商在当时不惜代价,相互斗富,因此普遍在家中重金聘请厨师,研制菜品。扬州是中国手工业的中心城市之一,玉雕,牙雕,木雕技艺自成一派,影响深远。靠的其实也是盐商的资本扶持。戏曲行业的发展,实际上也颇为受惠于徽商。传说中的四大徽班进京背后其实都有盐商的经济支持。而这是近代京剧成型的一个先决条件。
扬州成就了徽商,徽商也回报了扬州。但是随着近代新式汽轮的出现,运河的航运价值迅速萎缩。晚清时期,由于运河的疏浚费用越来越高,所以清政府干脆放弃了运河漕运,改用上海沙船,从海上运输漕粮。后来干脆使用西式汽轮。运河的衰落使得扬州在中国历史上的辉煌就此告一段落。徽商的辉煌也随着扬州一同远去。
当然在晚清时期,也有少部分徽商放弃扬州开始前往上海,杭州等地经商,某些人也取得了不错的业绩,比如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不过在近代崛起的两大商帮,却再也没有了徽商的影子。一个是以江浙商人为主构建的江浙商人群体,一个是以闽粤商人,尤其是前往南洋经商获利的侨商为主体构建起来的南洋商人群体。
就安徽和浙江来说,自安徽在清代初年建省以后,在经济实力上就从来没有超越过浙江。这一点可以从清政府当时的赋税很明显的看出来。不过有一点倒必须要承认,在农业时代,浙江相对于安徽的优势不是很大。毕竟浙江整体来看平原面积也不是很大,浙南地区山区的情况也不比皖南地区好。安徽的平原面积其实是比浙江要多一些的,不过安徽很多平原地区长期遭受水患,农业产出是不稳定的。所以安徽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还是要比浙江略差一些。到了工业时代,沿海的浙江优势相对于安徽要明显的多。因此两者的经济差距就被逐步拉开了。
安徽历史不输江苏,为什么经济发展远不如江浙一带?
同为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江南省,为何安徽经济远逊于江苏?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得以崛起有很多原因,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至关重要,安徽恰恰在这方面乏善可陈,无论是历史上的安庆、芜湖还是今天的合肥,安徽在3座城市之间的徘徊以及最终省会合肥的确立,无一不反映了安徽以前在中心城市布局方面的无奈和尴尬。
安徽风景
安徽省名字的由来是由安庆府和徽州府来命名的,安庆作为安徽的老班长,最初却是因军事需要而筑城,后期也因为地势原因(大别山横亘,以前年年发大水),经济上迟迟未能超过芜湖,但是安庆的现代化还是相当可以的,中国第一的内军械所(时间上最早),安徽最早的冰箱,洗衣机,缝纫机等都出自安庆,学府也是安徽最早的,这个和安庆的军事起城有密切的关系。
但经济和交通是安庆的短板,以前所说的长江五虎,安庆也是最薄弱的一环。历经太平天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安庆都遭受了重创,所以城市衰落必不可免。1952年省会搬迁至合肥,合肥的地形优势得以凸显,但是薄弱环节和安庆一样,经济上是软肋,合肥之所以成为省会,是因为合肥居皖中,宜省会也。当时也是为了战略考虑,而没有多少经济考虑,这也是芜湖和合肥省会之争,芜湖败阵的一个重要原因。
若江苏安徽湖北的省会都放在长江边,在军事上是很冒险的一件事,合肥利用了当时的“地理优势”,夺得省会之位。现在反观合肥,教育科技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经济上始终是软肋,没能带动安徽,甚至皖北在合肥的政策倾斜下还是没有太大的起色。反观周边省份,很容易发现安徽东部一部分是跟着杭州混的,一部分是跟着南京混得,皖北一部分是跟着郑州混的,一部分是跟着徐州混得,真正跟着合肥混的只有六安和淮南桐城等地,合肥在全省的辐射带动能力依然薄弱,向心力有待强。
芜湖是安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是靠南京太近,使它始终不能自立门户,只能当小跟班(马鞍山就更不用说了)。安徽是文化不统一的省份,方言不通,各地有各地的传统文化,每个城市说强不强说弱不弱,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典型的就是安庆和芜湖,一个是老省会,一个是省会曾经的竞争者,过去并不怎么把合肥放在眼里。一省之内城市不强却山头林立,还怎么玩?
另外安徽一直是劳务输出大省,西接富饶的江浙地区,就算是早年古徽州垄断国家经济,其实大部分安徽人也是在杭州、苏州扎根实现的。安徽人地域差异比较大,总体说都能吃苦耐劳,但皖南人更精明,精明到你觉得有些过分。皖北人相对豪爽,但比较慵懒。我有一个安徽朋友,以前很思念家乡,曾想回家乡干点事,不一定能为家乡做很大贡献,只希望力所能及地帮助家乡人。但朋友失落之极,他说,如果让别人看到你兜里的一元钱,家乡人就以为你有一千元,有人甚至会觉得你给他一百元也是理所应当,毫不过分,甚至亲人,也是这样认为,无论朋友怎么解释争执,都没有用。后来,朋友放弃了,他也为有这样的念头感到可悲无奈和郁闷。
还有交通也是安徽发展不起来的又一关键问题,看看高铁图,几乎有高铁的省份,老大和老二交通都特别便利,无论是高速还是高铁。看看湖北,武汉到襄阳和宜昌都有高铁,且高速都非常好走。看看湖南,长沙到衡阳和株洲。看看江苏,南京到无锡和苏州。看看浙江,杭州到宁波和温州。看看江西,南昌到九江。看看河南,郑州到洛阳等等,只有安徽是奇葩,合肥到芜湖目前的火车还是绿皮,高速公路仅双向四车道,路况在省内最差,限速110公里,有些地方还100公里,距离140公里的两座城市开车要2小时,火车也要2小时……
安徽现在一门心思往长三角豪门俱乐部里钻,这固然没错,攀个富亲戚沾点财气也是好的,但打铁还需自身硬,与其勉强融入别人的圈子还不如打造自己的圈子。其实安徽也不是没有自己的优势,轻工业和科技就是两张很好的牌。科大坐落合肥,就是三五个央企也比不上啊。合力和江淮奇瑞四方等等,做好了比三一差吗?发展不仅要打破以往旧思维,还要跳跃引申出新思维,安徽水、煤、山矿、人等资源都很丰富,善加利用不愁前方无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