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最近新闻 > 正文

最近新闻

国民党的统制经济(国民党的统制经济的特点和影响)

hacker2022-10-15 08:25:30最近新闻99
本文目录一览:1、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统制经济的原因及影响?2、

本文目录一览:

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统制经济的原因及影响?

料一统制经济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经济上最主要的特征,为实行统制经济,国民政府确立了统制经济体制,成立了各种统制经济机构,制定了各方面统制经济法规、政策。1935年,国民政府先后决定对金融和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了统制。1937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立即对粮食、资源、交通、卫生机关等进行统制。这些统制政策基本适应了抗日战争的需要,对支持抗战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对于过去的自由经济,过分的没有秩序导致内部产生自相摩擦的矛盾,进而经济逐渐由初期的繁荣到了末期的溃灭,人们的认识愈来愈清晰。与此同时,与资本主义经济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这些都使自由放任的自由经济走向了尽头,统制经济成为国际间新经济政策的宠儿。英国也将其作为恢复经济发展的良药。英国加强了对经济的管理和统制,逐步强化国家的经济管理职能。经过英国政府的努力,到1937年,英国工业生产指数比1929年上升23.7%,钢产量从979万吨上升到1319万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雷《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研究》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的背景,并分析其推行过程中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实行统制经济政策的原因,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国民政府和英国推行的统制经济政策的共同之处。

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政策的经济统制政策定义

统制经济政策是抗战时期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在以国防建设为核心的总方针下,制定和推行的最重要的经济政策。

国民政府战时施行统制经济政策的最重要原因,固然是战时的特殊环境和条件所使。但是,从思想和政策的逻辑准备上看,实际上战时统制经济政策的正式提出,在战前已经具有了一些基本的准备与大致的轮廓。战时统制经济政策是国民政府在抗战形势下,顺应战前的基本思路,针对战时时局的需要,作出的最重要的政策选择。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哪些措施强化中央银行的职能?

1.改革币制,把原先的银元币制单位,改为纸钞为主的法币。2。没收原北洋军阀时期的银行,并入中央四大银行,增加银行的在全国的覆盖率。3。鼓励开矿,修建铁路,大量向民营企业货款和投资。4。大量通过银行发行国债。

试论解放战争阶段国统区经济的严重衰退情况。

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在1948年陷于绝望的崩溃状况

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经济严重衰退,以致崩溃,表现在财政、金融、工商和农业等各个方面。由于经济波动政治,政治影响军事的连锁关系,经济危机加深了国统区的政治危机,导致了社会总危机。这样,由于经济危机不可缓解,引起社会总危机的不可缓解,最终导致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总崩溃。引起国统区经济崩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但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民党统治区的“官倒”盛行,是导致国统区经济总崩溃的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一)“官倒”盛行,促使投机性商业空前发展,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生活,加速了国统区经济崩溃的进程。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民党政府于1946年6月底,挑起了全面内战。为了筹措战争经费,国民党政府大量增发纸币,使通货急剧膨胀。许多国民党的官僚、军人都在抗战胜利后的“劫收”中发了横财。“他们除了大肆挥霍外,还握有大量的货币成为游资,寻求出路。在当时恶性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他们感到:储存银行怕变水;投入工商业又担心时局的不安定,因此,大量游资都集中于市场上的囤积居奇,投机倒把”,使投机商业、囤积居奇成了利润最大的行业,社会上出现所谓“工不如商”、“以商养工”和“商不如囤”的现象。

孔、宋等豪门,大肆进行商业“官倒”。宋氏控制的台湾糖业公司,以低价收购台糖,其成本连同运费每市担才5万元,但转销上海后,1946年6月中旬开价为7.3万元,到月底竟抬高到12.3万元。他们还利用政府贷款从事商业投机。1946年4月,国民党政府发放“粮贷”10亿元,孔、宋系统的商业公司成了受贷的主要公司。他们利用得到的“粮贷”,高价抢购粮食,使上海市场的米价,很快由每担3万元跳到6.3万元。

投机商业的空前畸型发展,不仅游资和银行资本大量向商业资本转移,产业资本也向商业转化,大型工矿企业都争相办公司,在流通领域里大显身手,以至出现了许多工业厂矿,虽然挂的是工厂的牌子,实际上搞的是投机商业;有的则把生产当成副业,而把经营黄金、外汇和紧俏商品的投机作为主业。甚至“国民党军队中的高级将领们,也利用职权,扣住军饷钞票不发而去倒买黄金,从中获得好处。”这种状况下的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必定陷于一片混乱。“中小工商业,没有豪门背景,分不到生产‘贷款’,为了保本保值,就只好丢开生产,设法把流动资金移来购进一些与生产无关的物质,好多企业都在风潮中破了产。”这样一来,物价如火上加油,涨得更快更猛。以上海市物价为例:以1948年8月总指数为标准,11月涨了25倍多,12月涨了35倍多,1949年1月涨了128倍,3月涨到4000多倍,这时的物价,已不是一天一涨,而是一天数变。“通货恶性膨胀,物价飞涨,导致工商业资金无法周转,借款利率随货币贬值而提高,加以原材料价格昂贵,产品滞销,工厂、商店纷纷倒闭或歇业。……上海三千余家大工厂,1948年开工率仅为20%。”生产企业的停产与倒闭,造成工人失业人数大量增加。工人失业,失去了工资收入,总体上减低了劳动人民的总购买力。物资总供给量与总购买力的双重下降,必然导致生产的萎缩与经济发展的停滞不前。搞生产的越来越少,各类商品越来越奇缺,商品越奇缺,物价越飞涨。这样的恶性循环,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推动着国统区的经济加速崩溃。

(二)“官倒”盛行,引起了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在社会上造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导致社会成员心态失衡,民怨四起。打着合法旗号,干非法勾当,是一切“官倒”的共同特点。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通天的渠道,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许可证”、“特许函”,也可以借助各种冠冕党皇的名义,取得充足的外汇资金。

宋子文内阁于1947年4月改组以前,就是凭借在行政院及其各附属部门享有的特权,为所欲为。中国孚中实业公司,是宋子文办的最大的贸易机构,该公司主要经营汽车、高档日用生活奢侈品等,其中又尤以经营汽车为主,因而盈利大。据该公司自己的报告说,他们用50%以上的外汇从美国购买汽车,再在国内倒手高价卖出。宋子文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政府的名义公布汽车进口的各种禁令,而他的孚中公司却可以逍遥法外。

如1946年3月4日,宋子文宣布禁止车价在1200美元以上的汽车进口,4月29日又宣布禁止载重1吨以上之轻便卡车进口,吉普车当属应禁之列,但孚中公司却在5月以后还进口745辆吉普车。凡属禁令以内的车,在国内市场的价格,就可以任他们随意抬高,因为只有他们手中有“货”。他们还利用掌管“美援”的特权,将大量的“美援”据为己有,连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也大骂“他们都是贼,……他们从我们给蒋送去的38亿美元中偷去7亿5千万美元。他们用这笔钱在圣保罗搞房地产投资,他们有的房地产就在纽约市。”

所以,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首的国统区少数拥有黄金、外汇、物资、地产的有权有势的特权阶层,物价上涨永远跟不上他们投机利润的上涨,越是在国民经济混乱不堪,走下坡路的时候,他们的私人财富越是容易膨胀起来。“他们的财富,他们的洋房建设在老百姓的尸骨之上。”而“少数达官贵人衣香鬓影,以车代步,住着深宅大院,”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在国民党统治区,广大人民群众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的收入,远远落后于物价的增长幅度。他们“还居住在破烂不堪的工棚和小茅房里,更有成千上万的人无家可归,流浪于街头巷尾,沦落在荒野沟洫之中。一点不假,他们是一支乞丐大军,甚至连穿一双草鞋都不敢奢望。”成都的小学教师,每月工作约250小时,拿不到100万元,平均每小时只有4000元,而当时寄一封平信却要5000元,喝一碗茶水也要12,000元。成都8000多名小学教师不得不忍饥罢课,上街请愿。就是大学教授也濒于无法生活的境地。在北平,就有大学教授因生活所迫而自杀的。

“靠着私人或政治关系而发横财之辈,不是逍遥海外,即是倚势豪强如故。”他们骄奢淫逸的生活,与绝大多数人食不裹腹的鲜明对照,使“老百姓人人装着一肚子闷气,”社会成员心理严重失衡,民怨四起。蒋介石挑起全面内战后不久,国统区人民就奋起反抗,“1947年,上海、天津、北平等30多个大中城市,有320万人参加斗争。抢米风潮不断发生,1947年5、6月间席卷了苏、浙、赣、皖、鲁、豫、鄂、川、湘、粤等省的四十多个大中城市,饥民们捣毁粮店、政府机关,甚至活捉了当地县长。”国统区人民形成的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使蒋介石处于全民包围之中,加速了其统治的全面彻底崩溃。

(三)“官倒”盛行,毒化了社会风气,严重削弱了国民党本身的力量。解放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盛行的“官倒”现象,是国民党政权走向衰败的重要表现之一。国民党内各级文武官吏以至军警特务,纷纷投资经商办厂或从事投机倒把活动。如倍受蒋介石器重的国民党军上将蒋鼎文,在南京开砖瓦厂,在上海办轮船公司,还派亲属到美国经营橡胶园、到香港开办贸易公司。国民党文武官吏经商办厂,绝大多数无非是利用职权假公济私,或窃取经济情报抢先买进卖出,或套购外汇,或偷税漏税,或贪赃枉法,敲诈勒索等。

这种以广大民众、中小工商业者的贫困、破产、饥饿、死亡为代价劫夺财富的手法,严重毒化了社会风气,使整个社会陷入无是非、颓废沉沦的状态中,使本已存在的社会危机日趋严重。“官倒”的盛行,引起了国民党组织内部的松懈涣散,派别之间为了私利相互争斗,“有些部队为争夺交通工具运送钞票抢购黄金,经常发生争执,甚至双方开火交战。”从而搞得纲纪荡然无存,严重削弱了其自身的力量,加速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灭亡的进程。

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的影响是什么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的主要后果是导致了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国民政府战时体制是什么

所谓统制经济,就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前提下,国家财政为服从战争需要,依靠行政的法律手段,直接干预或管制生产、流通、分配等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

它是一种高度专断集权的资本主义战时经济模式。统制经济的全面实行,就是战时经济体制确立的表现。统制经济政策是抗战时期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在以国防建设为核心的总方针下,制定和推行的最重要的经济政策。

扩展资料

实行战时经济政策优势:

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对于与抗战有关的国民经济各部门、各领域、各环节,按照统一的计划,实行"统制",这是国民党政府当时的唯一选择。

战时经济统制政策是保证抗战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政策的核心就是"统制",从工业建设到财政金融,从物资管理到外贸出口,正是利用和依靠这些统制政策,才成功的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由于战时经济政策的调整,逐渐改变了抗战伊始的被动局面,保证了战争的需求。也是中国人民完成神圣的抗战大业、运转国民经济的客观需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战时经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世味旧竹(2022-10-15 12:15:03)回复取消回复

    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实行统制经济政策的原因,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国民政府和英国推行的统制经济政策的共同之处。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政策的经济统制政策定义统制经济政策是抗战时期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在以国防建设为核心的总方针

  • 性许槿畔(2022-10-15 15:19:41)回复取消回复

    官僚、军人都在抗战胜利后的“劫收”中发了横财。“他们除了大肆挥霍外,还握有大量的货币成为游资,寻求出路。在当时恶性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他们感到:储存银行怕变水;投入工商业又担心时局的不安定,因此,大量游资都集中于市场上的

  • 馥妴邶谌(2022-10-15 20:09:01)回复取消回复

    实际上搞的是投机商业;有的则把生产当成副业,而把经营黄金、外汇和紧俏商品的投机作为主业。甚至“国民党军队中的高级将领们,也利用职权,扣住军饷钞票不发而去倒买黄金,从中获得好处。”这种状况下的整个社会

  • 竹祭雾夕(2022-10-15 17:55:22)回复取消回复

    放“粮贷”10亿元,孔、宋系统的商业公司成了受贷的主要公司。他们利用得到的“粮贷”,高价抢购粮食,使上海市场的米价,很快由每担3万元跳到6.3万元。 投机商业的空前畸型发展,不仅游资和银行资本大量向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