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足球队(崇文中学足球队员)
本文目录一览:
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的校史长廊
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位于举世闻名的人民大会堂西侧约1000米的西城区西绒线胡同33号,其前身是由英国中华圣公会创办于1874年的崇德学堂。学堂于1897年一度停办。1903年在虎坊桥中华圣公会内复校,1908年迁入绒线胡同筹建崇德中学堂,并于1911年10月28日正式开学,是西城区乃至北京市建校最早的普通中学。当时除校长外仅有教员六七人,学生(包括小学)不过三四十人。首任校长为英国传教士鄂方智,其后由史多玛继任。1920年,校长由新西兰传教士纪多甫担任。1927年,学校在北平市教育局立案,由凌贤杨(英国剑桥大学毕业)接任校长职务,结束了由外国人对学校的完全控制。
北京三十一中学有着光荣的爱国传统。五四运动时,当时的崇德学生成立了自治会。学生们不顾当时代理校长鄂方智的极力阻挠,在市学联的领导下参加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
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崇德中学反英气氛特别高涨。为表示反英,大部分学生纷纷退学或转学,使当时一个200来人的学校,在九月开学时剩下不到百人。
在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崇德部分学生在12月16日一早不顾校长凌贤杨的劝阻,走出校门参加游行。在中山公园举行的一次演讲会上,杨振宁代表崇德中学参加了中学生演讲竞赛,演讲的题目是《中学生的责任》。一二·九的震动下,高中学生力易周、朱迈先、孙以亮(孙道临)、陶声垂、徐树仁、刘忠渊等人,领导同学们开始了救亡运动。1936年的10月至12月,力易周、孙道临、徐树仁、朱迈先(朱自清之子)、刘忠渊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崇德中学党支部,第一任支部书记是力易周。1936年11月,绥远的中国军队抵抗日军侵犯,崇德住校学生曾节约部分伙食费加以支援。
日伪统治时期(1937-1945年),北京中等教育受到严重摧残。1939年,崇德中学被迫停办。1940年春,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与凌贤杨密谈协商,在燕大掩护下将崇德的旧底搬到海淀蔚秀园,成立燕大高中部。同年八月招收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学生共150余人,九月开学,由凌贤杨任高中部主任。1941年12月8日,日美太平洋战争爆发,燕京大学与高中部同时被日本关闭。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崇德校友和教师倡议赞助下,崇德中学于同年九月复校。仍由凌贤杨任校长。
1947年春,国民党发动的内战愈演愈烈。4月,地下党学委在北平筹建一个爱国青年学生的政治组织--民主青年联盟。不久,崇德中学建立了民联组织,李友滨、郑甲登、庄守经等同志是第一批盟员。1947年11月初,正式建立崇德中学的中共地下党支部,由李友滨任书记,顾昂然任组织委员,郑甲登任宣传委员。地下党支部建立后,带领同学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组织不断壮大,在迎接北平解放时,学校已先后有中共党员17人,民联盟员40多人。1948年底解放军包围北平,国民党军节节败退,学校曾一度变成国民党伤兵收容所,无法上课。凌贤杨在教会某人的怂恿下,解聘了全校教职员。这时学校地下党支部组织起教工学生护校队,日夜值班巡逻,迎来了北平解放,胜利地组织师生参加了解放军入城式。
1949年1月31日,解放军入城,崇德中学的师生们在前门五牌楼,万分激动地欢呼北平解放。1949年2月学校如期开学。校董事会进行了改组,教职员中成立了人民教育工作者联盟,使学校大权掌握在人民手中。1950年凌贤杨辞职,校董事会决议请李瑞启担任校长职务。
1952年10月,北京市的全部私立中学由政府接办。崇德中学从此改名为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全部教职员继续留用。李瑞启是公办学校的第一任校长。党和政府派陶棨同志为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学校从此在党和市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不断发展。
崇德中学一般下层社会子弟的自费生很少。学生中大约一半来源于中小资产阶级及其上层官僚子弟;约五分之一的学生是教会神职人员和教徒的子弟。神职人员的子弟可不经考试,优先入学,免交学杂费;教徒子弟要经过考试,家庭经济宽裕的自费,困难的享受免费或学金待遇;还有百分之五六的学生从河北省农村教会小学选拔。从1913至1927年,每年暑假在分布于永清、安国、河间、献县、肃宁等地的教区设立崇德高小招生点,报名时由家长自报能交多少学费;被录取的学生每年缴纳学费由5元至20元不等,入学后免交其他学杂膳宿等费,享受教会学金待遇,寒暑假回家发给路费。他们的学习成绩一般较好。自费生毕业后不受任何约束。免费和学金生若想升学,只能报考教会同意的学校--燕京大学、协和医学院、北京税务专科学校、山东齐鲁大学医科、武昌文华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或南京金陵神学院。解放前全国各地的海关差不多都有崇德的毕业生。
学校英语教学比较突出。从小学五年级起,都是用直接教学法。教师多由英籍教员担任。课本从英国直接定购或应本校英籍女教员芮德兰编写,高中也选用林语堂等编写由开明书店印制的课本。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发音准确,符合学生的英语程度。许多毕业生反映,他们能顺利从事和英语有关的工作,其基础就是在本校打下的。
中文教学比较重视古典文学,最初尽量聘请一些老学究上课,如左沛(榜眼)、吴雷川(翰林,后任燕京大学校长)、王鹤樵(拔贡)等。这也吸引了一些清末文人送其子弟投考该校,如梁启超之子梁思永、梁思成,陈宝琛(溥仪的老师)之子陈懋赓,刘春霖(清末最后一个状元)之子刘海云等。
数学课本小学和初中都由本校编译,其突出特点是从小学五年级就开始设平面几何课,初中一年级开始讲代数。自编的几何课本由几何画开始,从直观引起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兴趣。代数课本用自译印刷的英国数学家高福来与西顿思合编的《普通代数学》,特点是从形象引入概念,有很多直观性的插图。从中学三年级开始用英语讲课,使学生在学数学的同时加强了英语的训练。
学校对国文、数学,特别是英文等重点课程的教学抓得比较紧。对学生学习、自修的管理和督促比较严格,促使学生养成好的读书风气。
崇德中学热爱体育成风。学校特别注重足球、网球和墙球活动,有一个足球场,三个网球场和几个墙球场。崇德足球队曾在本市颇有声誉。学校代表队常和英国驻华使馆英国兵足球队进行比赛。此外,也常和通州潞河中学、北京汇文中学比赛,并得胜而归。足球一直是崇德中学的传统体育项目。也培养了不少比较出色的足球队员。五十年代还多次举行过足球义赛,为抗美援朝做出了微薄的贡献。足球成为全校同学最热爱的一项体育活动。
1961年北京三十一中学被市教育局定为西城区重点中学,学校从此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文化大革命后是全市第一个正式恢复上课的学校,学校教学秩序稳定,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成为当时全市乃至全国开放的唯一一所中学。 北京三十一中学建校以来培养了2万余名学生。其中不乏后来蜚声中外的杰出科学家、著名的艺术家。1933年夏末初秋,崇德中学迎来了新一批学生,其中就有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杨振宁,1922年农历8月11日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县。1929年秋,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应清华大学之聘任数学系教授。全家到了北平。在崇德中学,杨振宁接受了正规的中学教育。他聪敏好学,兴趣广泛,不仅数、理、化课成绩优异,国语和英语也念得不错。1938年,杨振宁考入当时中国最大的教育中心--北大、清华、南开大学合并而成的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的生活为杨振宁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1945年夏,杨振宁前往美国求学。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1971年,杨振宁教授作为美籍华人科学家第一个回来访问新中国,与毛泽东主席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访问期间,以及1994年、1998年他曾到母校北京三十一中学参观。杨振宁为中美建交、为中国学者到美国深造以及在中国教育、科技的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的思想、言行已远远超越了一个物理学家所做的一切,特别是他对中华民族的挚热的关怀之情和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使我们深为感动。在他第一次访问中国时,列出他要见的人员名单,名单上第一个人是他的挚友,崇德中学的同学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白麟坂。他和杨振宁是同乡,父亲邓以蜇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与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是多年深交的老友。邓稼先和杨振宁从小就有着深厚的情谊。1936年,邓稼先由志成中学转到崇德中学读初二。读中学的邓稼先,学习成绩提高很快,一半因为他已经长大,开始懂事;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生活在那种沉重的民族压迫的环境里,觉得要救我们的国家,必须有知识、有本领。这也许在当时是他脑海里一种比较朦胧的意识,但它毕竟存在。他已由一个不懂事的顽童,变成一个有抱负的青年人了。1941年秋,邓稼先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1948年秋,邓稼先受父亲的好友杨武之教授之托,与杨振宁的弟弟杨振平结伴到美国读书。1950年8月20日,邓稼先顺利通过普渡大学物理学博士论文答辩。在获得博士学位后的第九天,他毅然踏上回国的旅程。回国后,邓稼先在中科院大约工作了八年。1958年8月,邓稼先服从组织调动,主持原子弹、氢弹的理论设计工作。邓稼先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将自己的智慧、个人幸福以至生命,无偿地献给了我国的国防事业。他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的奋斗了28年。继突破原子弹、氢弹的原理后,为中国研制成功原子弹、氢弹,并进一步达到武器化;随后又研制成功新型加强氢弹,对第二代新的核武器做出重大理论突破并试验成功。他曾四次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特等奖。我们中国的国威大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有他一份极为重要的、不可磨灭的功勋。他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1986年7月29日,受辐射严重伤害、饱受直肠癌折磨的邓稼先终因全身大出血而与世长辞。他的遗言是:死而无憾。
崇德中学培养的学生中还有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我国大地测量和地球形状学的创始人方俊、世界结构工程大师林同炎、有机化学家高振衡、地球物理学家秦馨菱、著名材料科学家严东生、数学家关肇直等七位中科院院士。连同杨振宁、邓稼先,崇德中学共培养了九位中科院院士。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话剧表演艺术家林连昆、词作家凯传、画家丁午,体育活动家、原北京体育学院院长、国际排联规则委员会主席马启伟,全国第一个横渡琼州海峡的游泳运动员、第一个成功横渡渤海海峡、创造世界纪录的北京体育大学教师张健,原国家足球队队员张坤岳、体育播音员宋世雄、骨科专家冯传汉、特型演员刘锡田等,驻芬兰大使王廉,原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英国大百科全书翻译庄守经、北大出版社美编室主任林胜利、在德国分别获得工程和医学博士的赵政康、赵政川兄弟,曾任人民医院院长的冯传汉、黄萃庭,著名摄影家廖增益、国际知名电机专家廖增武,以及廖增琪兄弟三人,原中国政法大学校长、著名法学家江平、书法家林信成、漫画家孙以增、围棋选手张文东、著名电影演员张光北、丛珊等都曾在该校就读。
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少老一辈革命家和社会名人,如蔡延锴、王震、安子文、李井泉、杨成武、童小鹏、廖汉生、吴烈等的子女都曾就读于北京三十一中学。不少校友的祖孙三代的中学时代都是在这个校园度过的。
不管是崇德中学,还是现在的北京三十一中学,都为在这里学习的学生奠定了良好的人生基础。正如严东生院士1985年8月重返母校时所说:北京三十一中学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人才,教书育人是母校一贯的宗旨。我在这里度过了整个中学时代,感谢母校为我的人生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这是北京三十一中学的宝贵财富。为了更好地激励在校学生,在48届校友,东北工业大学秦皇岛分校汪振武教授的大力支持下,1995年10月,北京三十一中学荣誉室落成,室内展出了杰出校友代表九位中科院院士的事迹。从此,这里成为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爱校教育、德育教育的基地。
北京三十一中学不仅培养了众多的杰出人才,也有许多教师在各自的工作中创造了突出的业绩。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后,学校成立了由毛浦森老师负责的地震小组。他们把观测到的数据及时通报国家地震局和有关单位,为上级及时进行地震预报提供了重要证据。他连续三年用接受震前电磁(波)辐射监测地震的方法,多次接收到震前信息,并目测出大致方位。此成果他写成论文,发表在1986年第一期《地震学报》上。在全国震前电磁波会议上,他的观点被大会采纳。他还引进计算机技术,设计接受震前电磁辐射智能化纪录仪。1990年10月国家专利局通过了此项专利申请。毛浦森的名字被选入1992年5月出版的《中国现代发明家大辞典》。 北京三十一中学,这所有这辉煌历史的学校在教育改革的今天焕发出勃勃生机。校园环境更加整洁优美,是北京市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整个校园占地1.7万平方米,建有设备齐全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语音教室、电化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备课机房及音乐、美术等专用教室。图书馆藏书5万册,阅览室可同时容纳150名学生阅览,130种报刊供师生选阅。200米跑道的操场和占地900平方米游泳池为师生锻炼身体提供了条件。
北京三十一中学治学严谨,校风正,是西城区文明校园。现有教职工143人,其中高级教师40人,西城区学科带头人8名。学校的历届领导都十分重视发扬崇德的优良传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诚实、文明、团结的校训,提倡勤奋、多思、坚韧的学风。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德育为核心,加大教育科研力度,实行层次管理,完善不同学龄段的德育目标,加强心理教育,倡导、探索启发式、讨论式等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加快教育技术现代化,努力探索教育改革的新途径,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特长,特别是京剧、钢琴、手风琴、电子琴、排球、游泳特长的培养。三十一中学是北京市体育项目--排球传统学校,校排球代表队曾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中学生排球比赛。是北京市软式排球培训基地。足球、游泳在西城区比赛中也均有出色表现。新建的形体教室更加丰富了学生的文体活动,特长生在三十一中学有更大的发展。2000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被命名为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实践基地
学校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1985年在《人体心脏》生物教学中运用复合式幻灯片、自制录像片、教学电影短片等手段,取得了极好的效果。之后,三十一中在电教的硬件、软件上有了较大的发展。自行研制成电化教室控制平台和一批教育现代化所需要的电教设备、教学软件,并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1990年被评为北京市首批电教优类校,1997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学校承担了市级科研课题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健康第一是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学校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密切社区关系,注意教师间、师生间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1997年,全校师生为一位患骨癌的同学捐款4万余元,使这位同学深受鼓舞,最终战胜病魔,并于2000年高中毕业后到瑞典读书。1999年,学校通过了健康促进学校铜牌验收。
从1997年开始,三十一中学主动承担了教育扶贫任务。每年为云南省绿春县培养10名品学兼优的少数民族高中生,首批10名学生已于2000年全部升入大学。
北京三十一中学是对外开放单位,多年来,接待了近百个国家(地区)的一万二千余人,其中有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斯诺及美籍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夫妇等。荷兰著名电影导演伊文思和法国电影工作者玛斯林1972年、1974年两次来校访问,并以三十一中教师教育学生的内容为题材拍摄了电影《球的故事》,该片在1974年4月巴黎电影节200余部电影中一举夺魁。
1992年,三十一中与日本福冈县立玄界高等学校结成姊妹学校。通过两校的交流,增强了师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培养了学生参加国际交往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北京三十一中学,历尽百余年的风雨沧桑,建校初期的小楼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那些久远的故事和曾经的辉煌,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北京三十一中学正在不断前进!
各种写给学校的感谢信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是学生挥洒青春,认识自己,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所以,我们应该对学校怀有感激之情,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写给学校的感谢信,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各种写给学校的感谢信(一)
亲爱的母校
此刻是7月8日晚十点,中考后时隔十五天再拿起笔,伴着窗外小雨淅沥,我又回想起了在五中,一个又一个执笔奋战,斗志昂扬,刷题如云的日子,不禁捂脸苦笑,但感温暖而充实。
感谢母校,意在校园。清晨上学,如茵绿树向我们招手;课后疲惫,有偌大操场释压;考试失意,有良师益友倾诉;饥肠辘辘,有学校食堂供饭;放学漆黑,有太阳能灯照明;困惑质疑,有老师同学助力。宿舍免费提供,方便学生上学;政教处、教导处虽让人望而生畏,但为五中学子带来无穷益处,感恩校园!
感谢母校,意在领导。走进校园,是领导们殷切的目光助我们前行;每逢大考,是您们慷慨激昂的动员令我们自信满满;放学后,是您们事必躬亲的身影送我们回家,感谢领导!
感谢母校,意在老师。所谓“一日为老师,终身为父母”。顽石在心灵的撞击下选择了高山,因为它相信,高山不语,自是一种巍峨;浪花在潮起后选择大海,因为它相信,大海无声,自是一种浩瀚;而老师在心灵的激荡下选择了校园,因为您们相信,校园无声,自是一份充实。教书育人,不辞劳苦,坚守三尺讲台,手执粉笔板擦,我们援疑质理,您们解疑虑理。人生匆匆,遇良师不易,像我们213班的段老师,学习上对我们严格要求,生活中对我们悉心照顾。她对我们传授的知识以及人生的道理对我班学子一生受益,让我们永记于心,感谢老师!
感谢母校,意在我们初中三年遇见的每一个人。或挚友,或对手,或同学,有过欢笑,有过摩擦,但我坚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所遇的荣辱,一切都将是送给未来最好的礼物,感谢相遇!
今日我以五中为荣,明日五中以我为荣!以后每当忆起五中生活,定会抿起嘴角,微微一笑。我们会铭记五中校训“崇德 守信 博学 创新”,伴着我们这届毕业生以及每一位五中学子在未来的路上,不论遇到任何困难,都坚强面对,充满希望,穿过人海,踏遍荆棘,做自己的英雄,无所畏惧!
衷心祝愿校长带领我们五中再创佳绩,走向辉煌!愿老师们工作顺利,事事顺心!愿五中学子学业有成,逢考必优!
五中!请待我们高考捷报传,待我们学成归来时!
2019年7月8日
各种写给学校的感谢信(二)
尊敬的母校:
您好!
我是您2016届高三(1)班毕业生林小敏,明天即将开启大学生涯。作为一个接受了您三年资助的学生,此刻,我怀着无比诚挚、无比感恩的心情写下这封感谢信。
首先,我要说声抱歉,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期望。我知道,暨南大学也许在许多同学眼里是一所不错的学校,但这并不是我最想要的结果。我始终以同样是领取助学金的朱贵旺学长为榜样,不断鞭策自己,希望自己也能像学长一样,考上北大清华,真正做到“让母校以我为骄傲”。因为考上北大清华,是我自认为报答母校对我三年资助的最好机会,但我错失了。尊敬的母校,对不起!
如今,我将带着一丝遗憾和抱歉踏入大学校园,开始崭新的人生旅途。回想三年来,正是您的全力资助,我才得以没有任何经济负担地完成高中学业,没有了后顾之忧,才可以全心投入。我不敢想象,如果没有您的资助,我是否能够顺利完成三年的高中学业,是否能够进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接受您的资助,我会感受到压力,但我会努力将这份压力转化为奋斗的动力。您也想方设法,没有大肆宣传,尽力维护我们这群弱势群起的尊严。尊敬的母校,谢谢您!
感谢母校!感谢董事会,感谢林放校长,感谢校团委周了书记,感谢曾经的班主任丘燕萍老师、李省哲老师,感谢田光宇级长、刘忠旺级长,感谢每月给我们准时发“工资”的学生处老师,还要感谢其他给过我各种形式帮助和爱心义卖活动无私奉献的老师和同学们,衷心感谢你们!在汕尾华附的三年,我过得非常充实,不仅顺利完成了高中学业,而且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在优秀毕业生成长感言中,我写下了自己内心的这些声音。是的,我爱汕尾华附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感动于这里的一草一木!我尤其感动于高三老师的拼搏和奉献,感动于他们每一次月考后和我的谈心,感动于他们给我的关爱和鼓励,是他们,让我没有气馁,在高考备考的路上披荆斩棘,最终取得了小小的胜利。
我明天就要踏入大学校园了,虽然我的起点比北大清华的同学低,但我不会自卑!我会昂起头,用在母校三年的积淀,微笑迎接大学生活!我希望,经过大学四年的拼搏,我能真正成为您的骄傲!
高考之后,母校又给我申请了汕尾市优秀高考毕业生贫困生助学申请的名额,并顺利获得市关工委5000元的资助,大大减轻了我入读大学的经济负担。
再次感恩母校,您的恩情日后再报!
衷心祝愿母校越办越好!
此致
敬礼
各种写给学校的感谢信(三)
尊敬的母校领导、校友会领导:
我们是海南中学1988届全体校友。
今年是母校建校95周年,适逢我们88届校友毕业30周年。为了庆祝和纪念这个重要的日子,我们88届校友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各项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得到了母校领导、老师及各届校友的肯定。
在开展一系列活动过程中,母校领导和校友会领导给了我们大力支持和重点指导。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抽空出席了各项活动:校友会吴奋秘书长亲自带着我们去实地考察选择我们捐赠给母校的文化石;李发贞主任对文化石的安装工作给予全面配合;马向阳校长为文化石亲自命名为“汉唐气象”并亲自邀请书法名家题写,亲自为文化石揭幕并给大家现场详细解读了“汉唐气象”的深刻含义和寓意;廖雅慧主任全程参与第一届校庆杯校友羽毛球赛的策划和组织工作;陈辉副校长出席了羽毛球赛开幕式并开球;马向阳校长、柳海英副书记、王涵副校长以及吴奋秘书长共同出席了羽毛球赛闭幕式并颁奖;柳海英副书记对第一届“衍林杯”校友征文比赛进行指导并安排学校相关部门配合;陈东华副校长、柳海英副书记出席了八八届校友捐赠仪式并接受捐赠;王涵副校长对八八届校友高峰论坛进行了指导并出席;陈辉副校长、省足协主席吕建海先生、校友会吴奋秘书长及廖雅慧主任出席了八八届校友足球队与海中女子足球队的友谊赛并开球,陈辉副校长在赛前发表讲话;柳海英副书记和王涵副校长还出席了八八届校友毕业三十年文艺联欢会并给征文比赛获奖者颁奖;符史杰主任协助我们与学校对接,并为我们准备了欢迎横幅和《海中记忆》一书;马向阳校长、邹福如老校长、劳王章副校长和沈开辉老师的家属(师母)均向八八届校友赠送了自己的著作或作品。
此外,海南中学校园网、公众号的相关老师对我们各项活动给予及时而详细的宣传报道;学校食堂为我们准备了丰盛可口的午餐;还有各部门工作人员为我们使用体育馆、运动场提供了便利。
我们八八届校友情系母校,不忘师恩。上述领导、老师和相关部门的指导、参与和配合,是我们八八届校友毕业三十周年系列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圆满成功的重要保障。我们八八届全体校友向母校领导、校友会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祝母校95岁生日快乐!
祝福母校不断发展、永续辉煌!
各种写给学校的感谢信(四)
岁月如潮,开学至今弹指间已二月有余。七十多天以来,不管是阳光雨露,亦或风雨泥泞,为了孩子的成长,家校风雨同舟和衷共济。每每看到各班群里家长与老师的友好互动,家委会群为了学校的工作群策群力献言献策,家长不辞辛劳风里雨里送孩子上学,老师身无旁骛批改作业制作课件辅导学生,学生从进校时的羞涩怯懦到如今的自信果敢,心里总会泛起莫名的感动。一路走来,我们感到很荣幸,但更多的还是感谢,感谢广大家长对学校一如既往的支持、理解、信任与包容。可以说,没有你们的支持、理解、信任与包容,就没有水城实验学校的今天。在此,我校衷心向一直以来默默支持、理解、信任与包容的家长朋友致以最诚挚的感谢,感谢你们!
开学初期的点滴仍历历在目。孩子们由于毕业于不同的幼儿园,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大相径庭。课堂上我行我素东张西望甚至自行离开座位者有之;课间大声喧哗追逐打闹搞恶作剧者有之;作业凌乱不堪字体东倒西歪甚至缺点少划者有之。两个多月后,孩子们长大了。餐前课程孩子们整齐划一的朗朗诵读声;写字本的字虽还不是龙凤凤舞但也有了端庄秀丽的韵味;课堂上全神贯注倾听老师传道授业解惑;课间加水、上厕所、活动筋骨为下节课做准备等等,一切井然有序。
为了让家长全面了解我校教育教学理念,加强家校沟通并让家长近距离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实现家校共育,水城实验学校小学部于11月2日举行了“家长开放日”活动。活动设置为五个板块:温馨教室、风采课堂、互动评价、节目展演、跑操展示。目的是通过五个板块的活动让家长了解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情况,同时通过互动评价为我校的教育教学提出宝贵意见。通过我们的统计,99%的家长对我们前期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和赞赏,同时对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多注重培养孩子的爱心和感恩之心”,“针对个别孩子的教育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希望给予内向不爱举手的孩子回答问题的机会,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希望学校能统一安排家庭作业完成时间”,“增强教学氛围和趣味性”,“希望对内向的孩子多一些引导,对内向孩子制定一个教育计划”,“多关注学生的安全并进行安全教育”,“兴趣班的开设”等等。家长的建议我们会及时召开会议逐一探讨研究,从而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部署更趋完美,为孩子的成长创建优质的环境。
有一种感情叫做信任,就家校而言,信任就是因相信而托付。人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是孩子成长的第二摇篮,你们把孩子的明天托付于我们,是对我们最大信任。全校教师也深知肩负着多少生命的重托,学生对我们很需要,我们对学生很重要。我们将不避风雨全力以赴不辜负您的信任,不惧泥泞风雨兼程只为这份来之不易的情感!
你们的支持、付出、理解与包容是在为我们负重前行,让我们能轻松游刃余教育教学活动中,再次感谢所有家长对学校的关注和支持,我们也必将不负众望,带着孩子们,一同挥洒,用努力换来成绩,用汗水浇灌青春之花盛放。
未来路远,相逢是缘,感谢遇见,遇见所有支持、理解、信任与包容的人,水城实验学校全体教师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各种写给学校的感谢信(五)
尊敬的校领导、老师们:
你们好!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你们“7A率居全区第一、优良率居全区第一、700分以上人数比位居郴州市第一、人平总分位居郴州市第一”的四项绝对数字让人赏心悦目;你们“全科合格率100%、普高升学率100%”的两个办学指标让人赞口不绝;你们“体育中考平均分44.09分、无一人无一科C等级以下”的素质报表让人拍手叫好。
芳华有根,沉谷有本。我们欣喜的看到,是你们独具特色的“151课堂”让教学灵活高效,是你们“让每一个生命闪光”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了成长;是你们“卓越初中”的办学目标让我们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你们搏击长空的豪气,革故鼎新的勇气,开拓奋进的锐气,让我们深深佩服!
借这个平台,我们罗欢同学的家长要说,是你们让他孩子的厌学态度得以扭转,让他孩子的语文和英语成绩上升了一个档次;钟天浩的家长要说,感谢班主任何老师让他的孩子蜕变,从初二的426分上升的今天的754分;C1603班家委会想表达的是,感谢郴州金海这个汪洋,让孩子们学会了游泳,也学会了上岸。
古人说,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成绩证明的是昨天的辛勤,明天的收获更需要艰辛的付出。我们真诚的希望贵校“金海第一、我们第一”的口号震撼大江南北,希望贵校2020年再创中考升学新奇迹。我们更相信,学校发展目标一旦转向社会效益,学校核心素养一旦结合人的终生发展,你们将行稳致远,更加无可限量!
最后,再次感谢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感谢郴州金海学校全体初三老师,再次祝福郴州金海学校越办越好!
在西南地区,除了重庆当代,还有其他中超俱乐部吗?
自从贵州恒丰降级之后,象征中国联赛头部力量的中超联赛,就仅有重庆当代一家球队。而新赛季,由于五大外援全部未能归队,挣扎的重庆,又将面临保级的巨大难关。
新赛季,西部12省市(陕西省、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重庆市)一共有13支足球队伍。看起来,球队数据在增加。但实际上,西部球队的实力,比起往年,下降了不少。
中国足坛,越往东,球队数量就越密集。而越靠西,球队就分散。以至于疫情期间,西部球队往往要跨省才能打热身赛。
新赛季的西部球队有13家,分别是:
中超:重庆当代
中甲:陕西大秦之水、成都兴城、四川九牛、新疆雪豹、贵州恒丰、呼和浩特中优
中乙:西安大兴崇德、西安优柯多、云南昆陆、广西宝韵、拉萨城投、内蒙古草上飞
还有甘肃、青海、宁夏、西藏四个省或自治区,没有职业化球队。
新赛季,西部足球有2对共4场德比,分别是中甲的四川德比与中乙的西安德比。
但整个中国足坛,德比总数是23对,东部德比比比皆是。
其中中超的广东德比(3对),上海德比(1对),山东德比(1对),河北德比(1对)。中甲的北京德比(1对),江苏德比(6对)。中乙的山东德比(6对),湖北德比(1对),江苏德比(1对)。
西部与东部的德比次数,显然不是一个档次。德比的数量,也反映出一个区域内,球队数量、青训数量的变化。未来这种差距,可能会更大。
汪嵩今年回到了四川,不过如同他这样年少成名,最后能够回来的西部球星只有寥寥数人。
更多的如同刘若钒、谢鹏飞、买提江、海米提,可能在成为教练员之前,都无法为西部足球做出贡献。
而几乎每年,都会有西部的足球少年被出售到了东部的球队,比如一直处于失血状态的新疆雪豹。长安竞技,更是将球队的头牌外援奥斯卡,送到了中超。而永昌,还是分期付款。
资金一直困扰着西部足球,广西、云南、四川、内蒙与陕西的多家俱乐部被曝光欠薪,呼和浩特中优还被北体大托管了。而重庆当代与贵州恒丰两家日子也不好过,实力不俗无需担忧资金的恐怕只有成都兴城与四川九牛两家俱乐部。
和东部比,新赛季前西部解散的球队不算多。但和东部球队不同,西部球队散了一支难以补充,东部底层联赛之中,想要出头的球队还真不少。
新赛季之中,重庆当代面临中超巨大的考验。内蒙古中优、陕西、新疆与两支四川球队,都将为中甲保级而战。贵州保级不愁,但想冲超,困难重重。而中乙的西部球队,只有一个目标,努力生存到2021年的联赛。
钱伟长曾入选国足? 科学家和足球那些事儿!
2016年10月,随着中国男足国家队在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的赛场上越来越让人失望,各种各样的判断和评论又一次占据了大众的视野:中国的“足球基因”不行;中国人不适合踢足球;搞足球对中国人没啥用...... 但作为足球的发源地,中国和足球的渊源已经有3000年的历史,中国人对它的喜爱和重视也绝非那几句丧气话就能掩盖的。即使是在人们印象中“单调刻板、不爱运动”的科学家里,也有一群 “足球健将”。他们有着深深的“足球情节”,也生动地诠释着足球带给人类的积极意义。下面,就来看看他们和足球之间的趣闻轶事吧。
1. 钱伟长:曾是清华校队主力前锋,入选国家足球队
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是科学界有名的“超级球迷”,他曾入选国家队、创办大学生足球赛、资助女足队员,对足球的热爱贯穿了他的一生。
1931年, 18岁的钱伟长考入清华大学,他身材瘦小,身高只有1.49米,是“清华历史上首位身高不达标的学生”。他师从体育家和教育家马约翰,积极锻炼身体。钱伟长尤其酷爱足球,曾是校足球队的主力左前锋,以身体灵活、速度快、脚法好著称,而清华大学足球队也是当时华北足坛的一支劲旅。1937年,他入选中国国家足球队,并参加了在菲律宾举行的远东运动会。晚年他还颇为自得地回忆说:“那场比赛,我踢进了一个球,还穿了对方守门员一个裤裆。”
清华足球队(网络图)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科研任务的增多,钱伟长踢球的机会减少了。但他对足球的热爱丝毫未减。上世纪80年代他还曾请秘书帮他买门票,直接去球场看球。后来出行不方便了,就看电视转播。八九十岁的钱老从来不用秘书提醒,半夜会自己爬起来熬夜看球。
2002年钱老九十岁时,上海大学体育中心落成。这位九十岁的大学校长亲自创意举办了“钱伟长杯”上海大学生足球邀请赛,出资打造了“钱伟长”奖杯,并挥笔制定了比赛章程和规则。钱老还请上海女足把主场落户上海大学,并为食宿标准不够的客队女足贴补资金。
2、 王淦昌:足球练就的好身体让他长寿
1925年,王淦昌考入清华大学。当时的清华大学十分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规定,每天下午4点以后,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体育锻炼。王淦昌除了喜欢游泳外,还喜爱踢足球。几年的大学生涯使王淦昌练就了强壮的体魄。30年代,王淦昌出国留学,做核物理实验时,经常会接触到放射性有害气体--氡气。他的恩师居里夫人及其女儿一家都是因为吸收氡气和受到辐射,身体受损而过早离世。而王淦昌则因为大学时候练就的好身体和训练游泳时学会的长时间屏气,身体未受影响,得以长寿至90多岁。
3、 茅以升:绰号“射门猛将”
茅以升是中国现代桥梁事业的先驱,享年95岁。他生前体健神足,思维敏捷, 84岁还能奇迹般地把圆周率小数点后边100位,准确无误地背诵出来。他曾多次强调“我喜爱体育运动,因为它给予我丰富的智慧和充沛的精力,而科学的成功,则是需要人们为它付出巨大的脑力和体力的代价。”
少年时代,茅以升就积极参加晨跑、打篮球等健身活动,而足球,则是他的最爱,同学们还给他起了个绰号--“射门猛将”。正是贯穿终生的健身锻炼让他得以以充沛的精力投入科研,并得享高寿。正如他所说:“干什么工作都要打好基础,特别是从小打好基础。而健身的基础,则是基础的基础。”
4、 杨振宁:与邓稼先曾是足球场上的好搭档。
杨振宁与邓稼先
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是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青年时期的杨武之,学业上进,体魄健全,每天课后他都要踢足球直到汗流浃背,晚饭之后则十分专心地上晚自修。父亲的爱好也影响了少年杨振宁。在崇德中学(现在的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杨振宁因为天资聪颖,才思敏捷被大家冠名以 “机灵鬼”,而与他形影不离的,则是以待人忠厚而赢得“邓老憨”绰号的邓稼先。两个人不仅爱在一起看书、讨论问题,也经常是足球场上的好搭挡。尤其是每当周末,他二人必然是踢出几身臭汗,才肯回家吃饭。这对学业和球场上的好搭档友情一直持续了半个多世纪。而现在,年逾90的杨振宁仍然精神矍铄,还在做学术研究、写作、外出讲学和旅行……
除了以上的四位,我国科学界的足球迷还有很多。如,擅长守门的数学泰斗苏步青、求学时期常代表系里参加比赛的钱三强、在美参加留学生足球队的施一公等等。在他们眼里,足球不但是强健身体的工具,也是磨练意志、完满人生的好帮手。正如钱伟长所说:“……(它)是人生的一部分,它能给人以无比坚强的意志,一个人只有具备完整的人生,才会勤奋钻研、努力创新,才会有精力去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中国第一次冲击世界杯的时间??
中国队第一次冲击世界杯
主帅及队员
1957年初,原八一队主教练戴麟经升任国家队主教练。
戴麟经,1906年生,浙江崇德县人,幼居上海,曾获上海交通大学工商管理系硕士学位,曾和叶北华、张邦伦等名宿一道,为我国夺得第10届远东运动会的冠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足球界有“小李广”的美誉,尤其是其门前倒挂金钩的射术,常让人啧啧称叹。
全国解放后,戴麟经主动降薪半级,来到八一队任主教练,在他的精心调教下,八一队大有起色,在56年的五国友军运动会上,曾战胜过保加利亚冠军狄那摩队。
由于大赛在即,戴麟经来不及仔细筛选队员,遂从北京及八一两队中抽出部份队员组成国家队,主要队员是:
黄肇文、张俊秀、陈复赍、高筠时、姜杰祥、王锡文、张京天、哈增光、张宏根、年维泗、孙福成、王陆、方纫秋、朴万福、王德发、王克斌、周兴、刑福桂。
印尼2-0中国队
1957年5月12日,雅加达国家体育场。
下午4点30分,日头偏西,随着意大利籍国际裁判戴邦罗纳·希赛一声哨响,中印两队拉开了战幕。
中国队以当时最流行的四前锋阵式出战,这阵势源之于当时我们的社会主义友邦匈牙利。而这届国家队中近半数人员曾随中国青年队赴匈牙利留学,象张宏根、方纫秋、年维泗、张俊秀等。
队员一上场,几个来回跑后,觉得这球场不对劲,一般球场的长度110米左右,而此足球场竟达120米多,这样讲究配合,不擅长传的中国队在往返的奔跑中显得疲于奔命,并耗费了过多的体力。
头5分钟中国队攻势很猛,张宏根、年维泗、哈增光都有几脚漂亮的射门,引得看台上的华侨兴奋得大呼小叫,但10分钟过后,印尼队依靠“天时、地利、人和”,很快稳住了阵脚,面对中国队精巧的三角短传,采取了“狠、逼、猛”的方针,使前场占尽优势的中国队无功而返。
上半时,双方战成 0:0。
由于上半时拼得过猛,加上雅加达气候闷热,下半时一开场,中国队即显得体力不济,中、前场严重脱节,而印尼队则频施长传,打中国队的身后,利用自己前锋速度快,技术好的特点向中国队发动反攻,当下半场开场3分钟,印尼队锋将潘善龙一个吊球至中国队门前,曾被东欧国家誉为“万里长城”的张俊秀不知是紧张还是过度兴奋,竟接球脱手,中卫王德发大脚解围,但脚法未掌握好,球只落大门右侧10米开外,对方前锋得球后一个快速下底传中,印尼队首席中锋拉曼一个凌空扫射,球钻入大门左角,1:0印尼队领先。
失球后的中国队拼命反扑,中锋张宏根带球被其后卫铲倒,中国队一脚任意球传至右翼,快马哈增光得球后长驱直入并射门成功,但被意大利裁判莫名其妙地判越位在先。
这一球的误判,使中国队的心理受挫,疲惫的中国队显出颓势,中场逐渐被印尼队占据。当比赛进行到下半时36分钟,印尼队又一记斜吊,将球传至中国队门前,王德发和拉曼同时跳起争抢,但被狡猾的拉曼利用身位抢得皮球,并晃过王德发,挥右腿将球击入大门。
最终,中国队0-2负于印尼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