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本地新闻 > 正文

本地新闻

当花滑国家队遇上舞蹈家,如何实现艺术的觉醒

hacker2022-05-23 16:50:50本地新闻132
原标题:当花滑国家队遇上舞蹈家,如何实现艺术的觉醒  在《忧愁河上的金桥》的悠扬乐声中,隋文静和韩聪以高技术难度和完美的艺术表现力,击败三对俄罗斯组合,摘得
原标题:当花滑国家队遇上舞蹈家,如何实现艺术的觉醒

  在《忧愁河上的金桥》的悠扬乐声中,隋文静和韩聪以高技术难度和完美的艺术表现力,击败三对俄罗斯组合,摘得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冠军。在冬奥会结束后,许多前来祝贺的人对隋文静说:“我看你的节目都看哭了。”

  “能通过花滑讲故事感动大家,这就是艺术的形态。”近日,隋文静在“弘扬北京冬奥精神,艺体融合发展 新时代舞蹈与体育发展座谈会”上说。这套节目讲述了她和韩聪在伤病中相互扶持的故事,希望让更多人在看完的那一刻获得力量与支撑。隋文静学过舞蹈,“我希望实现艺术的觉醒,通过自己的身体(语言)感染世界。”她说。

  “隋文静、韩聪身体里迸发出的艺术表现力,已经达到非常自如的状态。”曾指导“葱桶组合”进行舞蹈训练的中国艺术研究院教师段妃认为,我国竞技体育与艺术表达的融合,已在冬奥会上初见成效。

  近日,“弘扬北京冬奥精神,艺体融合发展 新时代舞蹈与体育发展座谈会”在中国文联文艺家之家举行。来自中国花样滑冰协会(以下简称“中国花滑协会”)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中国舞蹈家协会(以下简称“中国舞协”)的专家、艺术家们,围绕“舞蹈视角下的体育艺术崛起”“艺体融合的路径与未来”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协同联动、突破创新,是各行业发展不可缺失的一环,也是北京冬奥精神的写照。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罗斌指出,如何在未来合作中更好地践行和落实北京冬奥精神,砥砺再出发、一起向未来,是花滑界和舞蹈界共同的目标。

  舞蹈艺术与花滑,融合中探索更多可能性

  中国花样滑冰的艺术表现力不够强,曾一度被评价为中国花滑队的阿喀琉斯之踵。

  在中国花样滑冰的早期发展阶段,由于竞技体育的特征,运动员们更关注技术动作得分点,艺术性并没有得到太多重视,甚至在背景音乐方面,一度出现过“快节奏+慢节奏”的简单“暴力拼接”模式。

  “我曾把《铁臂阿童木》主题曲和一首流行音乐剪切在一起,没有注重背后的故事情节。”花滑国家集训队教练、2007全国花样滑冰冠军赛男子单人滑冠军关金林回忆,早期花滑节目的编排是技术动作加上简单滑行,然后把音乐填充进去。当时所谓的艺术表现,无非是抬下头、抬下腿,甚至是用手画个圈,“仅此而已”。

  2018年6月,国际滑联出台花样滑冰新规则,增加了花样滑冰比赛中节目的内容分,降低技术分,降低跳跃难度和跳跃基础分值,更加注重节目完成度和艺术表现力。关金林在会上指出,在增加滑行、连接、步法等技术难度的同时,花样滑冰对运动员的艺术表现要求更高,对于舞蹈的追求也更多。

  为更好地培养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中国花滑协会与中国舞协于2019年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由舞蹈家们为花滑运动员提供舞蹈技能训练,在舞蹈艺术与花滑相互融合之中,探索更多可能性。

  在国家花样滑冰队运动员彭程看来,随着近几年国际滑联新规则的推进,运动员们在训练中不光注重技术能力,也更重视细节的完成。在中国花滑协会与中国舞协的合作中,彭程接触到了多类型舞蹈与更多元的节目风格,通过舞协专业老师的引导,她对艺术有了更开阔的思考。

  彭程觉得,最初自己对于舞蹈的理解有点浮于表面,认为“只是做一个动作”。和舞协专业老师共同训练后,她感慨,舞蹈演员是“美到头发丝儿”的。他们能通过细微到手指尖、脚趾的动作,把一切能看到、摸到的事物,甚至看不到、摸不到的无形事物展现出“360度无死角”的美。而这种艺术之美往往从心灵深处散发出来,“从心底出发,通过内心的传导和传递,体现在肢体动作上,这样的表演才有灵魂”。

  “达到一定水平之后,花样滑冰已经不再只单纯追求肢体动作,艺术表达与内心流露同样重要。舞蹈老师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舞蹈动作,还有要以怎样的情绪去演绎这段故事的情节及内容。”

  在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自由滑比赛中,彭程、金杨一曲《夜宴》获得了138.74的高分,创造了他们的赛季最佳成绩。

  “这套节目赢得了国际裁判的共同认可。”中国花样滑冰协会竞赛顾问黄峰认为,是中国花滑协会和中国舞协的合作,让运动员和编排者有更多灵感进行整个节目的编创。“编排创意很好,运动员的表现力也非常细腻”。

  作为中国舞协选派指导花滑国家集训队运动员舞蹈专业训练的师资成员,中央芭蕾舞团编导费波参与了彭程、金杨《夜宴》节目的编创。费波告诉彭程,节目开头要展示出内心戏,“你现在不仅是渴望爱情的女性,而且是拥有权力的女性,这种复杂和胶着要演绎出来”。彭程说:“费导对细节的把控,让我们对这个节目更喜爱,更有兴趣,也更享受。这是舞蹈和体育最紧密的结合。”

  在关金林看来,舞蹈老师在表演层面带给运动员的提升要比教练“快很多、好很多。某一个表演的姿态、某一种情绪,都会给运动员很大的提示,让他们从心中迸发出力量与想法,去表演好这个节目。”

  彭程说,“艺体融合”训练中自己最大的成长,在于更享受表演本身。“以前只是为了完成一套节目去做一些动作,而现在真的明白要享受当下,享受我的每一次抬腿,每一次伸手,每一次远望。”

  当舞蹈表现力受限于冰场

  “这个动作很别扭,找不到特别舒适的点。”舞蹈艺术与花样滑冰的融合过程,并不是一条顺遂的康庄大道,其间分歧有之,失败有之。备战北京冬奥会时,韩聪一度觉得将舞蹈动作完美融入花滑“有点难”。在舞蹈老师的编排和指导下,韩聪尝试将一些舞蹈上的姿态融入花滑节目,结果却不太妙。

  “我不会跳弗拉门戈舞,只能尽力去表现得像。在陆地上练了很多弗拉门戈的动作,但踩在冰上时根本没用,因为脚下的感受和陆地上完全不一样。”韩聪说。

  想将舞蹈做到“形似”,却受限于冰场和冰刀。在韩聪看来,这是花样滑冰跟舞蹈结合中矛盾的一点。

  “冰刀刃仅约4毫米宽,很窄很窄,运动员要在这样一个很窄的支撑下进行跳跃、旋转、托举、步法,甚至完成舞蹈的姿态,要求运动员拥有良好的动平衡基础。”国际滑联级裁判员陈丹说。

  在舞蹈中,动平衡指的是运动过程中每一步重心点上的平衡,舞者需要每一步都找准并控制好自身的重心。花样滑冰受到冰面和冰鞋的影响,在动平衡上具有独特性,对身体控制力的要求更高,需要运动员通过身体感受与空间感的训练,不断磨炼。

  “舞者对冰面的感觉不熟悉,就像让花滑运动员把冰鞋脱了上舞台一样,都会有陌生感。”青年舞蹈家李响认为,在两者融合的过程中,舞者的想法会有很多,但是到了冰面上往往难以实现。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舞蹈系副教授苏鹏,也被中国舞协选派指导花滑运动员进行舞蹈训练,曾参与隋文静、韩聪花滑节目的编创。苏鹏准备了大量中国古典舞动作素材,与两位运动员一起尝试将古典舞融入花滑,但结果并不理想。“中国古典舞的动作特色比较强,意味着它有技术性。”苏鹏说,“花滑的技术性也特别强,两个技术的碰撞必然会有损耗,运动员适应起来也比较困难。”

  费波说,花滑与舞蹈之间既有共通之处,也存在较大差异,很多表演在陆地上和在冰面上感受完全不同,对赛事规则以及冰面动作要领的陌生也会成为二者融合的障碍。

  提高花滑的艺术表现力,除了呈现出舞蹈的“形”,更要传递出艺术的“神”。

  “有的小运动员和异性手拉手都觉得很尴尬别扭,更谈不上‘内心戏’。”韩聪发现,在滑冰时将舞蹈动作做到“神形兼备”并不容易。“你给他一套《卧虎藏龙》的动作,他只是手上有一套架势,但内心没有(戏),传递不了这种神情。”

  在韩聪看来,运动员要学会像演员一样解放天性,在系统的教学中提升艺术素养,用全方位的表演征服裁判与观众。

  如何在碰撞中进一步推进“艺体融合”?中国花样滑冰协会竞赛顾问黄峰给出了实操层面的建议。首先,花样滑冰运动员欠缺专业的舞蹈训练,可以研创适合花滑从业人员的特色舞蹈课程,帮助运动员提高自身的舞蹈赏析、创编、表达能力。其次,要研发适合中国运动员节目内容的训练方式方法,发掘不同级别运动员的身体及情感表达潜能。

  除此之外,跨界合作的先锋表现形式也值得借鉴。20世纪80年代,两名冬奥会单人滑冠军曾共同演绎了冰上《卡门》电影舞剧。时间过去了30多年,这一形式在国内依旧不常见。“冰上动作可能在比赛中受到很多规则的限制,如果先用舞剧的方式尝试,有助于让舞蹈和花样滑冰更好地结合。”黄峰说。

  在关金林看来,艺体融合不应该只是简单地给运动员上舞蹈课,应当将舞蹈完完全全揉入整个花样滑冰训练中,将其变成系统训练的一部分。“运动员在抬手抬腿时就自然呈现出一种美感,这才是我理解的‘艺体不分家’的中心思想。”

  “希望中国舞协和花滑协会保持知重负重、直面挑战的昂扬斗志。”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黄豆豆指出,中国舞协除选派专业师资指导运动员进行舞蹈专业训练、提升艺术表现力之外,双方还要着眼长远,立足于机制创新,发现和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全方位实现艺体高质量融合。

  “双向跨界”的艺体融合人才培养

  在2018年全国花样滑冰锦标赛上,来自北京舞蹈学院附中的沈鸿飞和搭档王丽纯在冰面上演绎了一支奔放的弗拉门戈舞曲,获得冰舞跨界跨项组冠军。当时,沈鸿飞学滑冰刚满7个月。

  中国花滑队总教练赵宏博当时对媒体感慨,在场的一些外国专家看到孩子们的表现都感觉不可思议。作为中国花滑跨界跨项选材的阶段性成果,这些孩子已经在比赛中展现了潜质。

  艺体融合人才培养,在舞蹈界与花滑界之间已初显成效。

  2018年,中国花滑协会与北京舞蹈学院共同设立了“跨界跨项”培训项目,在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学国际标准舞系选择52名同学,参与了一个多月的冰上训练,最终选定6位同学进行冰舞跨界训练。当时就读于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学高一年级的沈鸿飞,正是6名同学之一。

  沈鸿飞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国标舞,初一接触拉丁舞。最初接触花滑时,沈鸿飞觉得很有意思,“在冰上特别自由,它比舞蹈多了一种流动性和冲击力”。

  虽然是零基础学花滑,但从小练习舞蹈让沈鸿飞和同学们对身体有着更强的掌控力。刚上冰时,大家都颤颤悠悠,要扶住墙板才能站稳。不出两个小时,大部分同学都能顺利站在冰面上,进行简单滑行。在沈鸿飞看来,舞蹈和花滑是相通的,“像舞蹈一样呼吸着去滑冰,能帮助我更好地滑行”。

  2019年的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花样滑冰比赛,是沈鸿飞第一次和同龄专业选手同场竞技,他和搭档获得了体校组韵律舞第三名。去年,沈鸿飞和搭档参加2021中国花样滑冰俱乐部联赛分站赛,网友在比赛视频下感慨:“这一对跨界冰舞运动员表现力很强,两人舞蹈范儿太足了。”

  如今,沈鸿飞已满19岁。作为北京舞蹈学院大一学生,他的生活轨迹是雷打不动的:每天早上6点起床,去冰场上冰练习4小时,再回校进行舞蹈专业课程的学习。去年12月,沈鸿飞担任全国第一套花样滑冰广播操领操员,“希望能为花样滑冰运动普及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除了从舞蹈走向滑冰,双向跨界也在进行。2019年,北舞附中开设花样滑冰实验班,从200多名滑冰专业学生中选定了4名冰舞选手和一名女子单人滑选手,亦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不管是跨界跨项,还是花样滑冰实验班,都是花样滑冰运动的新理念、新尝试。”花样滑冰集训队北舞组主管教练杨芳说,花滑界和舞蹈界都在不断尝试中,找到适合帮助花滑选手成长的各种方法与模式,让孩子们在舞蹈的熏陶下,从骨子里生长出艺术感。

  在杨芳看来,花样滑冰是艺术与体育相结合最紧密的项目。体育与艺术的融合与教育有关,需要花滑教练、舞蹈老师包括学生家长一同给孩子们提供帮助,让他们在精神理念以及艺术学习的加持下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在启蒙阶段、人才培养的最初阶段,将艺术的各方面训练植入选手身体里,让它们像种子一样慢慢成长、开花。”费波认为,花滑人舞蹈艺术素养的提升,应一点一滴从小做起,需要舞蹈和体育在艺术和技术层面进行长时间的碰撞、融合。

  沈鸿飞常常想起2018年那个特殊的夏天。“从冰上零基础的蹒跚学步,到可以参加比赛,近4年的时间里,我们践行着北京冬奥精神,一刻也不能停,一天也耽误不起。我们尽全力将舞蹈在冰上展现,让艺体融合和跨界跨项成为我们未来最闪亮的标签。”

  沈鸿飞希望,自己作为第一批跨界跨项的冰舞运动员,能在花滑协会的带领和舞蹈家协会的支持下,在运动员生涯时期取得更好的成绩。“退役后,我希望自己能将滑行技术和各个舞种的实践经验做一些总结,为下一代运动员们提供可借鉴的创新标准化的方法。”

  他相信,中国花样滑冰人正是通过这种形式,实现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与创新。

  用花滑讲述中国文化故事

  脱胎于篆刻与书法的北京冬奥会标识、开幕式充满古典韵味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闭幕式上送别国际友人的“折柳寄情”、花样滑冰服饰与配乐中的浓浓中国风……中国传统文化早已渗透进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每一个细节,并与冰雪奥运相互融合,为这场体育盛事、文化盛会提供着精神养分。

  在世界舞台上,用中国元素讲好中国文化故事,以创新性发展传递深厚文化底蕴,一直是花滑界和舞蹈界在交流融合中的共同追求。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1995年,英国伯明翰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上,中国选手陈露将中国敦煌壁画中的舞蹈动作融入自由滑节目,用高超的技巧与独特的东方韵味征服裁判与观众,第一次将中国人的名字写进了世界花样滑冰冠军名录。

  在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团体赛冰舞自由舞比赛中,王诗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双笙七禾(2022-05-24 01:53:53)回复取消回复

    了4名冰舞选手和一名女子单人滑选手,亦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不管是跨界跨项,还是花样滑冰实验班,都是花样滑冰运动的新理念、新尝试。”花样滑冰集训队北舞组主管教练杨芳说,花滑界和舞蹈界都在不断尝试中,找到适合帮助花滑选手成长的各种方法与模式,让孩子们在舞蹈的熏陶下,从骨子里生长出艺术感。  在杨

  • 只酷浪胚(2022-05-24 00:51:39)回复取消回复

    ,帮助运动员提高自身的舞蹈赏析、创编、表达能力。其次,要研发适合中国运动员节目内容的训练方式方法,发掘不同级别运动员的身体及情感表达潜能。  除此之外,跨界合作的先锋表现形式也值得借鉴。20世纪80年代,两名冬

  • 余安路弥(2022-05-23 20:13:40)回复取消回复

    妃认为,我国竞技体育与艺术表达的融合,已在冬奥会上初见成效。  近日,“弘扬北京冬奥精神,艺体融合发展 新时代舞蹈与体育发展座谈会”在中国文联文艺家之家举行。来自中国花样滑冰协会(以下简称“中国花滑协会”)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中国

  • 鸽吻揽月(2022-05-24 01:00:06)回复取消回复

    单滑行。在沈鸿飞看来,舞蹈和花滑是相通的,“像舞蹈一样呼吸着去滑冰,能帮助我更好地滑行”。  2019年的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花样滑冰比赛,是沈鸿飞第一次和同龄专业选手同场竞技,他和搭档获得了体校组韵律舞

  • 只影奚落(2022-05-23 17:18:05)回复取消回复

    一直是花滑界和舞蹈界在交流融合中的共同追求。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1995年,英国伯明翰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上,中国选手陈露将中国敦煌壁画中的舞蹈动作融入自由滑节目,用高超的技巧与独特的东方韵味征服裁判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