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校外在线教育培训(教育局规定校外培训)
本文目录一览:
教育部针对校外培训的标准来了,具体是如何规定的?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一些课余培训机构违反教育规律和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开展应试培训,增加了学生课余负担,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甚至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社会反响强烈。良心的行业不能成为一个牟利的行业。依法管理校外培训机构,使校外教育培训回到育人的正常轨道。
这为规范校外在线培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依据。同时,国务院办公厅去年发布的《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不仅对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同时也对网络教育的监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日益深入,校外培训从线下到线上发展迅速,为中小学生提供了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些培训平台有粗俗有害的信息和与学习无关的游戏;有的培训内容应试、超标准、提前,违反教育规律;学科培训师素质参差不齐,有的缺乏基础教育教学能力;部分培训预付款过高,合理退款困难,用户消费风险高。这些问题不利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增加了课外负担和家庭经济负担。民众反应强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规范。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展素质教育,推动校外网络培训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断提高培训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适宜性,帮助学生成长和发展。基于信息时代的背景,我们应该借鉴校外培训机构的管理经验,利用互联网解决互联网问题。采用互联网+监管新模式,按照归档、审查、逐一检查、全面改进、加强监督的程序,循序渐进地进行规范化、规范化的步骤。
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中央文件落地执行,各地推出了哪些相关政策?
7月24日晚,《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意见)出台。
“双减”细则包括校内、校外两方面。
校外主要针对培训学校,尤其是学科类。内容上,不得超纲,抢跑;时间上,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运营上,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
校内,主要是提升教学质量,提供课后托管服务,严查在职教师有偿补课。
“双减”政策会率先在北京、上海、沈阳、广州、郑州、长治、威海、南通、成都九个城市试点。其他省份则至少选择1个地市开展试点。
各地推出了哪些相关政策?我们来看一下目前各地双减进度。
一、北京:2021年底前有效减轻负担、两年内成效显著
北京是确保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于2021年底前有效减轻、两年内成效显著。
二、上海:严禁组织中小学生参加联考、月考
上海的政策,除了跟随主流的外,还有比较独特操作,直接砍向学校的考试。
三、广东: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得面向学生(含家长)销售周末、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课程
四、成都:对学生参加校外培训进行实名制管理,将学生参加校外培训和教师评价挂钩
五、郑州:校外培训机构线下培训一律暂停
疫情稳定后,郑州应该还会有“双减”细则。
六、海南:全面停止暑期培训机构学科类培训
七、重庆:全面暂停培训机构聚集性活动和学科类线下培训
八、陕西:不再审批新的学科类机构,妥善处理退费纠纷
九、浙江: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学科分类排查统计
十、山东:鼓励分层布置作业,中小学课后服务全覆盖
十一、贵州:集中整治校外培训机构暑期补课行为
十二、青海:不再审批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十三、宁夏:严查广告、师资、授课时间等违规行为
十四、天津:近400家机构停止暑期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16区成立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监管科
十五、内蒙古:2772个学科类培训机构暑期停止培训
关于校外培训,该如何规范教育呢?
连日来,校外培训规范治理的消息接连不断,教育部为此专门成立了新部门,更引发了高度关注,民间传出了各种论调和猜想,有人欢喜有人忧。但实际上,做好这项工作,只靠国家有关部门的一隅之力远远不够,而是要每个人从我做起。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校外培训,该如何规范教育呢?
1.严格源头审批把关,明确准入条件
对教学对象、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实施全面检查。加强办学过程监管,制止超范围经营和不规范办学行为,建立评价退出机制,鼓励社会参与监管,及时更新“黑白名单”、信誉公示等关键信息,实施校外培训机构精细化管理。
2.进一步通力合作,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根据各职能部门的法定职责,建立健全长效合作监管机制。依托镇街网格化管理平台,强化日常巡查、突击检查和举报核实的常态化发现机制,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检查、早处置。继续抓好联合整治工作,健全完善执法联动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监管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过程和校址的监管,坚决制止超范围经营和不规范办学行为,杜绝交通、消防等各类安全隐患。
3.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规范岗位管理,提高岗位设计水平,严格控制书面岗位总量。要进一步增强课后服务供给,保障课后服务时间,特别强调课后服务时间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进一步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和学生需求。广大家长,要把孩子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成才观念,理性地、客观地看待社会培训,不给孩子过多施加压力,科学、适度地安排孩子的学习、生活和锻炼,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