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事件 > 正文

新闻事件

究竟谁来运营数字化转型?

hacker2022-05-23 20:04:37新闻事件110
  九卦|究竟谁来运营数字化转型?  摘要  所谓今天的融合,也未必仅仅是一个业务与科技融合的问题,与科技融合主要是解决了研发交付效率和质量的问题,而在经营目标面前业务、渠道的运营融合更为紧迫

究竟谁来运营数字化转型?

  九卦| 究竟谁来运营数字化转型?

  摘要

  所谓今天的融合,也未必仅仅是一个业务与科技融合的问题,与科技融合主要是解决了研发交付效率和质量的问题,而在经营目标面前业务、渠道的运营融合更为紧迫。今天我们想继续上一个话题来谈谈运营的责任问题。

  关键词:“运营”职能 、“分包”思维

究竟谁来运营数字化转型?

  提数字化必提“运营”

  在各种各样的内部沟通中,相信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运营”之重要已经基本成为共识,大家提数字化必提“运营”。

  这里的“运营”大家都清楚,和我们以前所说的“维护”概念不同,更是多了一些“经营”的意味。

  从业务部门来说,提升渠道的转化效率是目标。从渠道部门来说,提升流量的价值创造是目标,大家都在谈MAU的价值创造,但是谁来做这个事情呢?

  在“运营”职能没有提级到一个经营组织的情况下,毫不客气地说几乎每个部门虽明确知道其重要性,但却都不具备真正的承接能力,小打小闹做做短信、APP广告投放可以,但却几乎无人可以为运营背后的价值转化指标负担责任。

  站在业务部门的视角来看,大家普遍希望用“分包”的思维来解决问题,一项业务在不同渠道中的运营转化,应该由渠道去担起责任,A渠道包多少,B渠道包多少,至于怎么弄,每个渠道流量特点不同,这种运营应该让渠道发挥主体责任,共同参与业务经营。

  站在渠道部门的视角来看,今天无论是手机银行还是其他APP,大部分的服务都是按板块划分的,而板块的主体责任又几乎都是业务部门确定的,大家同样希望用“分包”的思维来解决问题,一个APP中,A业务板块转化多少,B业务板块转化多少,每个业务的营销特点不同,这种运营应该把板块开放给业务部门发挥主体责任。

  转来转去,运营挺重要,但好像这种苦活累活为结果负责的活都很容易在“你分包给我,我分包给你”的过程中变成了和稀泥。但这一定不是“协同”的目标。

  在全渠道全业务运营的大思路下,部门职责都必然会发生变化,但如果只是你分给我,我分给你,最后归根结底其实是把运营问题等同于一个“权限开放”的问题,但是权限开放真的能够解决“全渠道全客户运营”的价值创造与体验提升双目标的有机统一吗?

  这其中有很多问题,例如:

  1、工具的使用权和管理权分离导致需求的泛化。工具的管理者未必理解需求,使用者过于宽泛,缺乏需求的统筹,要么无法完全满足需求导致工具不好用,要么因为需求过于庞杂而导致工具复杂不好用。

  2、运营工具推行成本高,推行面浅。要和不同部门用“培训”的方式讲运营工具怎么用,大量时间成本用于理解工具传导工具,这种成本因为人员稳定性因素而需要持续投入,最终大家只理解工具表层应用,却无法深层次掌握运营工具,且难以持续沉淀且优化运营的配套工具能力。

  3、运营的成效与业务经营的传统成效结果合并,没有独立目标与监测手段,无法自证价值,或在存量竞争的格局中人为弱化新模式的价值创造能力。

  4、在无法达成目标的情况下,演变为对工具管理权责的矛盾,或者造成从“共享复用开放”回缩到“竖井式赛马”,或者造成缺乏规则共识的“无序开放”,甚至造成工具以及配套规则、责任人员的废弃与流失。

究竟谁来运营数字化转型?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按照商业逻辑,业务是产品服务的供给方,渠道是场所与流量的供给方,运营核心在于两端撮合效率的提升,是一个基于存量资源,自己与自己效能比较再提升的事情,而不是为了证明传统模式的陨落。这理应是个融合发展的事情,如果说硬要把运营责任压实到两边的任意一方,则只能是看谁更能得到更多利益。

  就像铺货卖东西。渠道想赚更多的钱理应渠道承担运营,考虑货怎么铺怎么做营销怎么吸引客户激发交易需求,得到更多的价值回报;货品方想赚更多的钱,那就一次性包个地方,甚至配套地推人员加强自己产品的推介,自己投入更多解决运营的问题。

  而如果双方都想从运营中获得更长期的回报,那就只能两方坐下来谈,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共同为后面的人、事、物,人、货、场负责,共同挖掘货品与渠道的匹配价值。这种成熟的商业运作逻辑可能不会因为在一家银行内就所有改变,因为大家都会被权责利牵制决策与思考。

  所谓今天的融合,也未必仅仅是一个业务与科技融合的问题,与科技融合主要是解决了研发交付效率和质量的问题,而在经营目标面前业务、渠道的运营融合更为紧迫。

  毕竟渠道对业务逻辑的理解以及业务对渠道属性的理解,都在MAU和AUM、LUM等宏大目标的独立追求之中,形成日渐巨大的认知鸿沟。

  当然这也不仅仅是简单业务渠道融合,势必也包括消保、客服、数据、科技的融入。同时也势必包括分支机构在运营当中的参与,包括客户维护关系归属的承接,线下区域业务信任关系的建立。

  但无论怎么说,数字化运营的核心都不只是“开放”这一个简单要素,在不定调“主体责任”和“组织融合”的情况下,目标与目标背后的分工就会变的虚无,数字化运营也可能会转变为“运维”的附庸,或更沦为一项谈资,应了那句“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腰腰金融 )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只影鸽屿(2022-05-23 23:17:37)回复取消回复

    运作逻辑可能不会因为在一家银行内就所有改变,因为大家都会被权责利牵制决策与思考。  所谓今天的融合,也未必仅仅是一个业务与科技融合的问题,与科技融合主要是解决了研发交付效率和质量的问题,而在经营目标面前业

  • 颜于而川(2022-05-24 02:01:20)回复取消回复

    个话题来谈谈运营的责任问题。  关键词:“运营”职能 、“分包”思维  提数字化必提“运营”  在各种各样的内部沟通中,相信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运营”之重要已经基本成为共识,大家提数字化必提“运营”。  这里

  • 森槿掩吻(2022-05-24 07:27:28)回复取消回复

    决策与思考。  所谓今天的融合,也未必仅仅是一个业务与科技融合的问题,与科技融合主要是解决了研发交付效率和质量的问题,而在经营目标面前业务、渠道的运营融合更为紧迫。  毕竟渠道对业务逻辑的理解以及

  • 泪灼依疚(2022-05-24 04:02:07)回复取消回复

    运营”。  这里的“运营”大家都清楚,和我们以前所说的“维护”概念不同,更是多了一些“经营”的意味。  从业务部门来说,提升渠道的转化效率是目标。从渠道部门来说,提升流量的价值创造是目标,大家都在谈MAU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