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社会热点 > 正文

社会热点

“形”有波动“势”仍向好

hacker2022-05-21 21:21:13社会热点112
  5月17日,建设者在包银高铁跨海勒太斯沟特大桥首根桩基施工现场进行焊接作业。  当日,由中铁上海工程局承建的包(头)银(川)高铁跨海勒太斯沟特
“形”有波动  “势”仍向好

  5月17日,建设者在包银高铁跨海勒太斯沟特大桥首根桩基施工现场进行焊接作业。   当日,由中铁上海工程局承建的包(头)银(川)高铁跨海勒太斯沟特大桥首根桩基开始施工。包银高铁设计时速250公里,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京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 正摄(新华社发)

“形”有波动  “势”仍向好

  5月17日,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东源船舶修造厂,工人正在赶制一批船舶订单。  耿玉和摄(人民图片)

“形”有波动  “势”仍向好

  眼下正值山东小麦灌浆生长关键期,各地组织“飞防”专业技术人员,利用植保无人机对小麦开展“一喷三防”喷洒作业,为夏粮丰收提供支持和保障。图为5月17日,在青岛市平度田庄镇幸福庄村,植保无人机在进行田间作业。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摄

“形”有波动  “势”仍向好

  近期,江西省抚州市种植的蓝莓开始成熟。图为5月17日,抚州市东乡区马圩镇新溪村村民采摘蓝莓,供应市场。  何江华摄(人民图片)

  中国经济形势,牵动全球人心。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顶住压力,实现平稳开局。“GDP同比增长4.8%”的一季报备受瞩目。进入3月以来,受国内疫情点多、面广、频发和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等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目前,国内疫情反弹得到有力处置,各项政策靠前发力、政策效应逐步释放。分析认为,正常的经济秩序将快速恢复,经济运行会很快回归正常轨道。

  网络上,相关分析文章广为传播,网友热议当前经济形势。

  开局不易

  今年是重要之年,开局如何?

  近日,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经济社会”刊发万字长文《重要之年看开年》,深刻解析了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和任务,精准回答了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实现平稳开局的根本原因和内在动力。

  文章从“从变量看质量 平稳开局实不易”“从挑战看应战 稳扎稳打有章法”“从起势看走势 稳中求进添底气”“从开年看全年 稳健前行信心强”等维度展开,指出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主动作为,攻坚克难,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实现平稳开局。文章谈到,重要之年看开年。中华儿女正以虎虎生威的雄风、生龙活虎的干劲、气吞万里如虎的精神,勇敢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险阻,全力促进经济社会恢复发展,继续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新篇章。

  成绩来之不易。微信公众号“新闻联播”刊发《12部门权威发声谈经济,这些关键词有深意!》文章指出,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备受瞩目。近期,《新闻联播》推出系列报道《稳字当头 干在实处・权威访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12个部门相关负责人回应社会关切。整体上看,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良好态势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也没有改变。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审慎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强调政策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靠前”“加快”“组合拳”等关键词成为衡量政策成色的关键。

  如“靠前”――国家发改委方面表示,各项政策要靠前安排、加快节奏,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抓紧谋划增量的政策工具。央行方面表示,今年以来,央行提前布局、靠前发力,有力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其中,进一步降准,增加金融机构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加大流动性的投放力度;主动靠前,服务好实体经济,用好用足各项金融政策等。

  相关文章在人民日报客户端、微博等平台引发热议。截至5月18日下午,微博话题“重要之年看开年”已有8399.5万次阅读。

  网友“心田”说,国际形势依然复杂,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不绝,经济压力逐渐加大,平稳开局实属不易。

  网友“A―jun”说,回眸百年,感悟十年,飞逝的时光里,是坚韧不拔的中国。立足开年,展望全年,可期的未来里,是踔厉奋发的中国。

  态势不改

  4月份经济数据已公布,怎么看?

  近日,中国经济网刊登《4月份多项经济指标出现下滑――短期压力不改平稳态势》一文介绍,5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4月份经济数据显示,受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冲击明显的超预期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工业、服务业、投资、消费等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下滑。

  文章引用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观点指出,“4月份疫情对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冲击,但这种影响是短期的、外在的,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没有改变,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实现发展预期目标有利条件较多。”

  文章指出,我国经济总量规模稳居世界第二,超大市场规模优势明显,产业体系完备、配套能力强,为抵御各种风险提供了有力保障。4月份,部分地区受疫情影响严重,但全国范围主要生产需求指标总量规模依然可观。

  5月18日,微信公众号“环球时报”转引的《经济运行会很快回归正常轨道》一文广受关注。文章从“稳增长――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稳就业――就业形势持续承压,四方面落实落细稳就业工作”“稳物价――工农业产品和服务供给充裕,全力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维度分析。

  稳增长方面,文章指出,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措施密集出台。稳就业方面,文章谈到,针对就业领域的严峻形势和挑战,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多次部署研究就业问题,多个部门纷纷出台有关举措,千方百计稳定现有就业,积极增加新的就业。稳物价方面,文章提及,与其他主要经济体形成鲜明对比,4月,我国CPI同比上涨2.1%,在输入性通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我国物价保持稳定温和上涨相当不容易。总的看,我国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供给能力比较充足,保持价格稳定有较多有利条件。

  网络上“组合拳”成为热词。工业和信息化部方面表示,要着力打通一些地方还存在的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着力保障上下游企业协同生产,以点带链、以链带面,打出保畅稳链纾困的“组合拳”。交通运输部方面提到两个“确保”:要确保车辆通行证应发尽发、快申快办、全国互认,确保政策执行不留死角和盲区。

  网友“火火”说,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加油!加油!

  网友“阿信”说,中国经济“形”虽有波动,“势”仍向好。

  信心何来

  中国经济,信心从何而来?

  微信公众号“新华网”近日刊发《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走势? 这篇长文说透了!》文章直面难题:压力和挑战下,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走势?

  文章从“4月经济运行受较大冲击 短期波动不改长期向好大势”“汇聚政策合力 上下同心共克时艰”“保持战略定力 化挑战为机遇”维度展开。文章指出,疫情压力下,外界看好中国、加码中国步伐不停。举例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将人民币在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从10.92%上调至12.28%;多家国际资管机构在上海申请参与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和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

  经济日报客户端刊载署名“金观平”文章《外资对中国经济依然充满信心》指出,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中国新增合同外资1亿美元以上大项目185个,相当于平均每天有1.5个外资大项目落地。重大投资项目具有投资金额大、运营周期长等特点,在新冠肺炎疫情起伏反复、世界经济复苏艰难的背景下,如此多的外资大项目在中国落地,充分表明外资对中国经济前景依然充满信心。成熟投资往往寻求长期稳定的回报,跨国公司深谙此理。疫情干扰是暂时的,中国市场给外资的回报却是长期的、确定的。众多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着眼于长期、锚定于未来,在中国落地大项目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文章分析,外资坚定投资中国,首先因为中国市场的独特性。外资坚定投资中国,还因为中国政府积极作为。信心就是动力。放眼未来,中国经济依然拥有光明前景。那些坚定拥抱中国市场的外资,也必将收获丰厚的回报。

  上海是中国经济重镇。上观新闻网在《因疫情静下来的城市,其核心功能依然在“静”中有“劲”――静态的上海,运转的上海》一文谈到,3月底4月初以来,上海各地陆续封控,市民大多回到了家中。但就像上海地铁一样,这座静下来的城市并未全然停止,它的核心功能依然在你看到或看不到的地方运转着。

  5月16日,付凌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先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前一段时间由于冷空气来临,一度降温。但短期的气温变化是异常波动,改变不了天气总体逐步回暖的态势。

  对此,上观新闻的文章称:“他说的天气,也可以理解为中国经济和上海经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囤梦稚然(2022-05-22 09:17:43)回复取消回复

    和国内疫情冲击明显的超预期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工业、服务业、投资、消费等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下滑。  文章引用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观点指出

  • 余安昭浅(2022-05-22 07:19:02)回复取消回复

    QDLP)试点……  经济日报客户端刊载署名“金观平”文章《外资对中国经济依然充满信心》指出,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中国新增合同外资1亿美元以上大项目185个,相当于平均每天有1.5个外资大项目落地。重大投

  • 野欢诤友(2022-05-22 05:04:57)回复取消回复

    键词有深意!》文章指出,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备受瞩目。近期,《新闻联播》推出系列报道《稳字当头 干在实处・权威访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12个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