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地震海啸对煤炭的影响(地震和海啸的形成原因)
本文目录一览:
地震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1.地震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
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
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地面破坏,如
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山体等自然物
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海啸、海底地震引
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
坏。此外,在有些大地震中,还有地光烧伤人
畜的现象。地震的直接灾害发生后,会引发出
次生灾害。
2.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
火灾,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水灾,由水坝决
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毒气泄漏,由建筑
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
的严重破坏所引起。
地震灾害的特点与破坏形式
1.地震灾害的特点
强烈地震可引起严重的地震灾害,其中最普遍的地震灾害仍然是各类建筑物的破坏,人员伤亡也主要是由房屋倒塌造成的。特别是在大城市、大工矿区等人口稠密、房屋集中的地区,地震的破坏性及其灾害严重性往往表现得更为突出。地震灾害的特点表现为瞬间发生、灾害严重、预报困难等几个方面。
1)地震灾害发生突然,来势凶猛,可在几秒到几十秒钟内摧毁一座城市。地震前有时没有明显预兆,以致人们无法躲避,从而造成大规模的毁灭性灾难。我国自1949年以来,地震已造成27.4万人死亡,伤残76.5万人,居群灾之首;同时,地震还使600多万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几百亿元。
2)地震成因的特殊性使得地震临震预报工作还很不成熟。因此,地震对人类的危害程度还很严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能够对许多其他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监测、预报和防治。但对地震灾害仍然停留于监测阶段,还不能准确有效地预报地震的发生,更谈不上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了。
3)地震不仅直接毁坏建筑物、造成人员伤亡,还不可避免地诱发多种次生灾害。有时次生灾害的严重程度大大超过地震灾害本身造成的损失。
4)在地震灾害的发生过程中,有时无震成灾,这在其他地质灾害中是罕见的。地震谣言造成灾难的事例时有所闻。现代通讯技术和传媒技术很发达,有时可对地震谣传起着灾害放大的作用。
2.地震灾害的破坏形式
地震灾害按其与地振动关系的密切程度和地震灾害要素的组成可分为原生灾害、次生灾害和间接灾害三种。地震原生灾害源于地震的原始效应,是地震直接造成的灾害,如地震时房屋倒塌引起人员伤亡、地震时喷砂冒水对农田的破坏等。地震次生灾害泛指由地震运动过程和结果而引起的灾害,如地震砂土液化导致地基失效而引起的建筑物倒塌、地震使水库大坝溃决而发生的洪灾、地震引起斜坡岩土体失稳破坏而造成灾害、地震海啸引起的水灾等。地震间接灾害也称为衍生灾害,是地震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长期效应的表现。如地震使城市内某局部地区的地面标高降低而导致该地区在暴雨季节洪水泛滥、地震造成人畜死亡而引起疾病传播、地震灾区停工停产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灾区社会的动荡与不安等均可看作是地震的衍生灾害。
(1)地面运动
地面运动是地震波在浅部岩层和表土中传播而造成的。强烈地震(震级>8.0级)发生时,人们有时能够观察到地面的波状运动。地面运动是地震破坏的初始原因。地震地面运动的破坏形式有:
1)水体破坏,形成海啸、地面涌水等。
2)土体破坏,形成砂土液化、淤泥触变、沉陷、地裂缝、崩塌、滑坡等。
3)岩体破坏,包括岩体的破裂、崩塌、滑坡和地裂缝等。
4)地震构造力的直接破坏,主要形成地震断层和地裂缝等构造形迹。
地面破坏与地震烈度有关。烈度高时,地震的直接破坏比较明显;烈度低时,地表仅仅出现水体与土体的破坏。
(2)断裂与地面破裂
在地面发生地震破裂的地方,往往出现建筑物开裂、道路中断、管道断裂等现象,所有位于断层上跨越断层的地形地貌均被错开,有时地面还会产生规模不同的地裂缝。统计资料表明,震级≥5.5级时,特别是大于6.5级的地震才会出现地震断层。一般情况下,震级越大,地震断层的破裂长度越大(Barbara W Murck等,1997)。
(3)余震
余震经常使地震灾害加重。余震是主震后较短时间内发生的震级较小的地震。例如,1964年阿拉斯加地震后4个月内记录到1260次余震。1999年9月21日我国台湾省南投县发生里氏7.6级地震后,至10月9日共发生大小余震11790次,其中有感余震109次。
(4)火灾
火灾是一种比地面运动造成的灾害还要大的次生地震效应。地面运动使火炉发生移动、煤气管道产生破裂、输电线路松弛,因而引发火灾。地面运动还使输水干线发生破损,使扑灭火灾的供水水源也被中断。
(5)斜坡变形破坏
在陡峭的斜坡地带,地震震动可能引起表土滑动或陡壁坍塌等地质灾害。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加利福尼亚州以及伊朗、土耳其和中国均发生过地震滑坡、地震崩塌灾害。房屋、道路和其他结构物被快速下滑的滑坡所毁坏。
(6)砂土液化
砂土液化现象在多数大地震中可见。1964年美国阿拉斯加地震、日本新潟地震发生了砂土液化。1976年,我国唐山大地震时发生的大面积喷水冒砂现象也是砂土液化引起的。
(7)地面标高改变
地震还会造成大范围的地面标高改变,诱发地面下沉或岩溶塌陷。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就有多处岩溶塌陷发生。1964年美国阿拉斯加地震时造成从科迪亚岛到威廉王子海峡约1000km海岸线发生垂直位移,有的地方地面下沉2 m多,而在另外一些地方地面垂直抬升达11 m。
(8)海啸
地震的另一个次生效应是地震海浪,也称海啸。水下地震是海啸的主要原因。海啸对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危害特别严重(表9-4)。
表9-4 全球有历史记录以来的地震海啸
(据Barbara W Murak等,1997,有增补)
(9)洪水
洪水是地震的次生灾害或间接灾害。地震诱发的地面下沉、水库大坝溃决或海啸均可引发洪水。后两者引起的洪水是一次性的,而地震诱发的地面下沉属于永久性的地面标高降低,在雨季可能无数次地发生洪水灾害,有时甚至造成永久性的积水。如美国密西西比河田纳西州一侧穿过新马德里的瑞尔弗特湖就是1811~1812年间一系列地震发生时因地面沉降引起洪水而形成的。
印尼地震引发海啸,A股哪些相关公司将受影响?
此次地震虽然级别较大,但由于发生在海面,因此没有对印尼没有造成直接的灾害损失。
此外,据地震专家分析称,此次地震由地壳水平运动所致,并非垂直运动,所以不会进行海水大规模的置换,也就是说发生海啸的可能性并不大。所以印度洋各国都宣布解除了海啸预警。
原先担忧地震或海啸灾害影响印尼的棕榈油、橡胶、锡和煤炭生产出口,就目前情况来看,这种担忧似乎没有必要了。
回答来源于金斧子股票问答网
日本地震如何影响中国煤炭进口
电力和钢铁是主要的用煤行业。分析地震和海啸对日本电力行业和钢铁行业的影响,有助于明晰日本地震引发的全球煤炭需求效应有多大。日本电力行业有十大公司,在此次地震中受损最严重的是东京电力公司和东北电力公司。东北电力公司的火电厂在震中仙台地区较为集中,比较著名的有相马火力发电厂,该火电厂拥有两个100万千瓦的超临界发电机组。东京电力公司是日本最大的电力公司,其火电厂主要分布在东京湾沿岸及仙台。这部分邻近港口的火电厂均可能在地震中受损。日本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生铁和粗钢生产国。日本的钢厂也主要布局在沿海,受地震影响,多家钢厂被迫停产,至少5个大型日本钢铁厂由于地震影响已经停产,停产时间可能长达6个月。由于交通设施被破坏,日本地震对煤炭运输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国际海运铁矿石市场,可能丧失对日本的2220万吨铁矿石需求。假设铁矿石和焦炭炼钢的比例是2:1,那么,这将导致日本减少1110万吨焦炭。进一步分析,考虑到日本2008年进口冶金煤8100万吨,那么,日本钢厂的暂时停产就意味着日本的冶金煤进口将减少13.7%。对于全球焦炭市场而言,虽然日本钢铁厂减产了,但其他国家钢铁产能过剩,会通过增产弥补日本钢铁需求的缺口。这样一来,原来日本的焦炭消费部分会转向这些国家,从而使得全球的焦炭需求量并不一定减少。日本在地震中损坏了大量的建筑、道路等,而震后重建将加大对钢铁的需求。因此,日本震后重建会导致全球焦炭市场趋紧,并引发焦炭价格的上涨。2009年核电占日本总发电量的29%。核电站在此次地震中遭到破坏及其导致的心理影响,至少短时间会使日本更加倚重燃煤发电,所以,日本的核电站关闭至少短期内将带动日本动力煤进口量的增长。日本震区燃煤电厂的存煤被地震引发的海啸冲走,也将增加日本对煤炭的需求。由于日本20%的炼油设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日本将从亚洲炼油厂进口成品油和液化石油气等化石燃料,这将导致亚洲地区的油气需求增加。由于煤炭、油气以及电力之间的替代关系,这也将导致亚洲地区乃至全球的动力煤需求增加。日本动力煤的主要进口来源国是澳大利亚、印尼、中国、加拿大、俄罗斯和越南等。2008年日本进口了1.05亿吨电煤,澳大利亚是其最大的出口国,占比达68%;中国的份额大致为8%。因此,无论是从直接和间接影响来看,日本地震可能导致全球动力煤的需求增加,从而推高动力煤的价格,这对亚洲市场的影响尤其大。对中国而言,我国2008年对日本的煤炭出口量为1262万吨,会影响我国对日本出口焦炭的企业。由于震后重建导致的大量钢铁需求,中国将日本缺失的产量弥补起来。这样,中国国内的焦煤需求量会增加,那些原先将焦煤出口到日本的企业可以转向国内市场。由此,日本地震将会增加全球的焦煤需求量。就动力煤来看,日本会在震后第一时间保证电力的供应。这虽然短期内使中国动力煤出口受到的影响会比焦煤受到的短期负面影响要小,但随后电力需求的增长将对中国动力煤出口带来正面影响。对此,我们必须注意到,由于近年来中国本身煤炭净进口量日益增加,并且据估计到2011年,中国煤炭净进口量将达到2亿吨。因此,日本震后重建和燃煤发电的增加导致的全球煤炭需求的增加和煤炭价格的上涨,对中国的煤炭净进口来说,是一个负面因素。中国自从2009年成为煤炭净进口国以来,每年都有比较大的进口量增幅,因此,中国煤炭进口必须考虑到煤价上升的影响。
地震有哪些危害?
地震,是地球上所有自然灾害中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地质灾害。破坏性地震,往往在没有什么预兆的情况下突然来临,大地震撼、地裂房塌,甚至摧毁整座城市,并且在地震之后,火灾、水灾、瘟疫等严重次生灾害更是雪上加霜,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据统计,全球每年要发生500万次左右地震,虽然大部分地震因为发生在海洋或地壳深处或是由于震级太小而不被人感觉到,但每年仍有不少地震给震区人民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仅上个世纪以来,全世界就有120多万人死于地震,几乎每个地方都受到过地震的侵扰。
地震直接灾害是地震的原生现象,如地震断层错动,以及地震波引起地面振动,所造成的灾害。主要有:地面的破坏,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滑坡、泥石流等),海啸、地光烧伤等。
地震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特征是明显的晃动。极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动之前,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动。因为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先到达。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 。1960年智利大地震时,最大的晃动持续了3分钟。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构筑物,造成人畜的伤亡,如1976年中国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重。
地震对自然界景观也有很大影响。最主要的后果是地面出现断层和地裂缝。大地震的地表断层常绵延几十至几百千米,特别是地表沉积层较厚的地区,坡地边缘、河岸和道路两旁常出现地裂缝,致使城乡道路坼裂、铁轨扭曲、桥梁折断。在现代化城市中,由于地下管道破裂和电缆被切断造成停水、停电和通讯受阻。煤气、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泄漏可导致火灾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在山区,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