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是不是要用完了变得这么贵(石油到底会不会用完)
本文目录一览:
石油会不会用完啊
会的,其为不可再生的。
石油的成油机理有生物沉积变油和石化油两种学说,较广为接受的认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生物沉积变油,不可再生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石油为工业名词,是相对矿产资源而言,通常所说的石油工业,在石油勘探过程中,根据勘探程度和探明情况,计算并确定石油储量。石油储量是地质勘探成果,为一种待开发的原始矿产资源量。
扩展资料:
石油资源利用要求规定:
1、矿产资源的储量按当前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能够开发利用的量进行统计的。随着开采、冶炼和提取技术的提高,一些低品位矿产和矿石中伴生矿物也将被利用起来。
2、在勘探和评价某些矿产时,应进行综合评价;在采矿、选矿和冶炼时,应力求综合开发,综合利用。
3、利用统计负责对制定的自然资源储量、 自然资源再生和保护,以及自然资源合理利用计划的 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石油
石油再过一千年也不会枯竭,为啥会涨价?
石油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化工原料,很难想象石油耗尽后世界的样子,所以从石油被工业化开采以来,我们一直都能听到石油即将耗尽的警告!
“世界将在10年内耗尽石油。”——美国矿业局(1914)
“世界将在13年内耗尽石油。”——美国内政部(1939和1950)
“到1990年,世界将耗尽石油和其他化石燃料。”——保罗·埃利希(Paul Erlich),《增长的极限》(1973)
“到2030年世界将耗尽石油,到2050年将耗尽其他化石燃料。”
非常有意思的警告,而且还能自动续约,我们最新的“合约”是到2030年耗尽石油,到2050年耗尽化石燃料,其中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和煤炭等。一个好可怕的结果,距离现在还有十年!
石油到底还能用多少年?
2019年6月,英国石油公司BP发布了《2019年世界能源统计评审》报告,重新确认了全球石油储量约为17297亿桶,按当前全球的消耗量测算大约可以使用50年左右,跟二十世纪末对石油耗尽时间的预测相比,大约又自动延期了40年左右,耗尽日期被延后到2070年!
未来还能用50年
当然造成这个延期的因素可能很多,能源专家会根据当前的探明储量和现代石油勘探技术做一个综合性的评估,然后根据当前石油消耗模型计算石油可以使用的时间,就像英国石油公司BP的专家们预估的一样,并不是说70年后石油就用完,因为有两个可能,一个是石油探明储量增加,另一个是人类石油消耗量增加,前者大于后者,那么这个期限一直都会推迟,后者大于前者,石油可能就会提前耗尽!
石油到底会不会用完?
石油和煤炭以及天然气都属于化石能源,主要是远古时期的植物固化的二氧化碳在特殊的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化石燃料,在这几种燃料中天然气成分比较复杂,所以形成时间长短不一,但石油和煤炭形成至少也需要数百万年以上,现存最早的油田可以追溯到寒武纪!差不多可以是大自然吸收的太阳能!
所以从理论上来看它是有限的,终有一天会用完,不过有另一个无机成因的理论,认为石油可能来自于地球形成时的碳氢沉积物,通过复杂的地质化合作用形成石油,所以从行星级别储量上来看是无限的!但从油田所在位置(99.9%分布于沉积岩)中、油藏都是在生物大发展后的地层中被发现(最早的是寒武纪),所以无机成因的可能性极小!
既然是有机成因,为什么说石油1000年都用不完?
这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了,就如上文我们已经说过的探明储量与石油消耗量,我们来分析下这个“恐怖平衡”现在到什么状态了!
有一个著名的石油产出曲线叫做“哈伯特峰”,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一位名叫哈伯特的地质学家经过分析全球石油生产和消耗数据后得出一个世界石油生产与消耗曲线,预言美国石油生产在1970年代到达顶峰,而世界石油产量则在2010年达到顶峰!
恰好1970年代的美国石油生产被他说中了,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石油危机的说法开始不绝于耳,而且还有愈演愈烈之势,但哈伯特没有考虑到的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很多不可能的新油藏和甚至正在形成中的烃类化合物形式都被人类开发出来了,所以这个时间正在不断被推后!
Seven Generations能源公司在亚省Montney地区的页岩油开采基地。
比如墨西哥湾的深水石油勘探与开采,还有加拿大的油砂,甚至在北达科他州通过水力压裂从页岩中开采石油,这些都是非常规的石油开采形式,因此现在的地质学家认为,技术进步后能增加的非常规石油开采量可能将超过十个杰德·克兰佩特(《比佛利山庄》电视剧中虚拟的油田)油田,将会让人类的能源开采翻开全新的一页!
能开采的越来越深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Adam Brandt和Alex Farrell撰写的论文指出,全球大约消耗了约5%当前技术可以转换的石油储量,而更多的石油则将随着人类的技术进步逐渐从无法利用转变成可以利用的油储,从非常规转变成了常规!不过我们在这里要说句题外话,当前沙特和俄罗斯正在展开石油供应链的竞争,加大产能压低油价,沙特以低成本开采著称,所以准备干倒俄罗斯石油产业,但很不幸成本更高的美国页岩油首先撑不住了,这非常有趣,各位有兴趣可以查下最近的新闻!
所以说我们并不是将会耗尽石油,只是石油可能会越来越贵,这不是石油储量减少的问题,而是它开采成本将会越来越高,就像欧佩克主要创始人的谢赫·艾哈迈德·扎希·亚马尼说过的一句著名的总结:“石器时代结束了,不是因为缺少石头,石油时代就要结束了,但不是因为缺乏石油”。
因此说地球并不缺石油,它可能永远都开采不完,未来不开采的唯一原因就是其它能源比石油更便宜!
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未来真的会被人类用完吗?
2020年是个不平凡的年,因为新冠肺炎的侵袭,让全人类都遭受重创。我国是第一个做出反应,并掌控疫情的国家,这是让国人非常骄傲的。虽然刚开始爆发了,但是反应还算及时,没有让疫情进一步扩大。(文章最后有我个人对文章重点的总结,赶时间的话可以直接跳到最后面看总结。)
过年的时候,大家出行都少了,大部分都在家里,避免与其他接触。那时候汽油的价格变得非常便宜,很多人感叹已经很久没有见过这么低的油价了。近几年不断上升的油价,终于在疫情面前低下了头,不敢骄傲。
起初,我以为是因为全国人民减少了出行,汽油用得少了,价格自然也就降下来了。毕竟汽油的原材料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少一点,未来的价格也只有上升,不可能降低。所以,人类才不断在选择和研发新能源,一方面是为了避免二氧化碳的排放,另一方面就是因为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会有用完的一天。
然而,四月份的一条新闻让我震惊了,美国的原油期货价格跌破零元,收于-37.63美元/桶。虽然期货价格并不是现货价格,但是也反应了原油低迷的状态。这条新闻引起了我对石油的关注,所以我去好好了解了石油。
大家可能会发现,我刚才又说石油,又说原油。所以首先,我们先把两者的关系来理清楚。
石油一般是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具有天然的产状。是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和烯烃等多种液态烃的混合物。
原油一般是指直接从地下或者是海底开采上未经加工的石油,是一种黑褐色并带有绿色荧光,具有特殊气味的粘稠性油状液体。
但是我们习惯上所说的石油,其实就是原油的定义,也就是单指粘稠性油状液体。但是石油的定义其实要比原油更大一点。因为石油除了包含了液态的原油,还有气态和固态的其他烃类物质。
石油的产品可是遍布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不只燃料一种用途。所以假设有一天石油被我们用完了,那么我们并不只是没有了一种最常用的燃料,影响了出行。而是生活都有可能受到影响。
让我们来看看石油的产品有哪些吧。第一个就是刚刚提到了燃料了,小到锅炉和燃油灯,大到飞机和船舶,都是需要使用燃料来发挥自己的作用。石油通过各种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后,分别可以得出不同的燃油,众多品种的燃油可以满足各种器械和设备。
第二个是沥青。在我们的城市里,比较主要的道路都是使用沥青铺路。因为使用沥青铺路的好处多多,表面平整、行车舒适、振动小、噪音低、耐磨损、不扬尘、易清洗、施工期短、可分段修建、养护维修简便、可再生利用,这些都是优点。
第三个是润滑油。我们的车辆和家中各种机械,在会产生摩擦的地方,只要涂上润滑油,就可以减少摩擦,从而减少磨损、延长寿命,也可以让使用更加顺畅。另外还有散热、绝缘和密封的功能。连我们人使用的凡士林也都属于润滑油,只不过我们会把凡士林处理得更适合人类使用而已。
第四个是溶溶剂。在化工行业,这个是少不了的。除了制备各种试剂外,还可以利用它们的之间会反应或者相溶的性质来洗涤。比如,当我们弄到了油漆的时候,可以拿汽油或者煤油来洗涤。
既然我们那么需要石油,就让我们来探寻一下石油的由来吧。说实话,目前为止并没有一种确切的定论。最主流的两种说法分别是生物成油理论(有机成因理论)和非生物成油理论(无机成因理论)。让我们分别来了解一下。
生物成油理论(有机成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石油是古代有机物(动物和藻类)死亡以后,被埋在厚厚的沉积岩(沉积岩就是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死亡后,其身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与泥沙或碳酸质沉淀物等物质混合组成)下,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与淤泥混合。
地下的高温和高压下逐渐转化,先形成腊状的油页岩,再退化成液态和气态的碳氢化合物。由于这些碳氢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轻,它们向上渗透到附近的岩层中,直到渗透到上面紧密无法渗透的、本身则多空的岩层中。慢慢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就形成了油田。
这种理论可以说是最主流的,我们的教材中也是使用这套理论来告诉我们石油的成因。所以我们从小都知道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总有一天会用完。我们需要节省能源,减少能源的消耗。那么如果有一天告诉你石油是取之不竭的或者是短期之内不会被用完,你会是什么感想呢?请看看另外一种理论吧。
非生物成油理论(无机成因理论):这个理论其实是在不断发展的理论,因为科学家觉得生物成油理论还是有漏洞的,所以一直都在研究石油的成因。我国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的崔永强博士曾指出,天文学、地质学、科学实验和勘探开发实践中,我们发现烃类的大规模存在并不以生命物质的存在为前提。比如土卫六上发现了大量甲烷。
并且还有一点可以证明生物成油理论是错误的,那就是熵,也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化学热力学计算表明,所有生命分子的化学势均小于甲烷,且随其聚合度的增大而减小。相反,乙烷以上烃类分子的化学势均大于甲烷,且随其聚合度的增加而增加。从生命分子演化到烃类分子,是一个从低化学势演化到高化学势的过程,它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关于自发过程必须向熵增方向演化的规定。
崔永强博士还发表了论文《现代石油地质学——幔源油气理论》来阐释石油的形成,其中指出石油和岩浆都是地幔流体作用的不同产物,都是源于烃碱流体。烃碱流体中的烃类组分就是幔源油气的源头。幔源油气是现代石油地质学的核心。
用最简单的话来说(想要看具体原理,请自行搜索论文),就是地幔中高温高压的条件,使得石油形成。然后因为地壳运动,烃碱流体就向空出来的位置富集。
总得来说,依照现在的科学认知,我们原来所了解的生物成油理论其实已经被推翻了。并且按照现在石油开采情况来看,石油的产量只有增加,没有减少。我们也从来没有听说过有油田被采完。
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随意挥霍石油能源,因为二氧化碳的增加,确实对我们的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从环保的角度,让我们确实应该减少石油能源的燃烧。就今年疫情影响导致的汽车减少出行,其实就已经可以看到环境的改善。所以无论油价高地都好,请从我做起!
个人觉得是重点的总结:
1.石油一般是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具有天然的产状。是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和烯烃等多种液态烃的混合物。
2.原油一般是指直接从地下或者是海底开采上未经加工的石油,是一种黑褐色并带有绿色荧光,具有特殊气味的粘稠性油状液体。
3.但是我们习惯上所说的石油,其实就是原油的定义,也就是单指粘稠性油状液体。但是石油的定义其实要比原油更大一点。因为石油除了包含了液态的原油,还有气态和固态的其他烃类物质。
4.石油的产品可是遍布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一个是燃料,第二个是沥青,第三个是润滑油,第四个是溶溶剂。
5.石油的由来,最主流的两种说法分别是生物成油理论(有机成因理论)和非生物成油理论(无机成因理论)。
6.生物成油理论(有机成因理论)是说古代有机物(动物和藻类)死亡以后,由于地下的高温和高压下逐渐转化为石油。
7.非生物成油理论(无机成因理论)是说地幔中高温高压的条件,使得石油形成。然后因为地壳运动,烃碱流体就向空出来的位置富集。
8.依照现在的科学认知,我们原来所了解的生物成油理论其实已经被推翻了。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随意挥霍石油能源,因为二氧化碳的增加,确实对我们的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从环保的角度,让我们确实应该减少石油能源的燃烧。
为什么石油涨价?
石油涨价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也属于紧缺能源,用一点少一点。再说目前石油消耗量很大,开采石油难度越来也越大了,成本越来越高。很多技术研究的投入很大,地下枯竭厉害,所以,石油涨价不可避免。
而且,全球市场的原油价格涨了,咱们进口进来的成本上升,那么汽车价格也就因为原材料的价格上涨而上升。汽油的原材料是原油,而我们国家虽然也开采原油但还不太够,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原油,故价格受到国际原油价格涨跌的影响。其实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均需要大量原油,而本国的生产量远远不足,有些国家甚至根本没有原油,完全依赖进口。因此,除了美国、俄罗斯以及中东、南美几个少数原油充足的国家外,包括中国在内均是原油需求方。
国际油价不是一个全球统一的定价,而是原油市场的期货交易价格,目前主要以美国西得克萨斯轻质低硫原油(WTI),北大西洋北海布伦特基准原油(Brent),以及中东地区的迪拜原油(Dubai)作为主要参考。供求、政治、外交、汇率都会影响国际油价的波动,而我国是世界石油进口和消费大国,同时也是石油生产大国,油价过高会加大行业和消费者的负担;油价过低不利于资源节约使用、空气治理、能源安全保障等。
国内油价有着一套成熟的定价机制,调价周期为10个工作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对国内的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整。
按照我国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第6条规定:国内的成品油价调整设置上下限: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每桶40美元(含)时,按原油价格每桶40美元、正常加工利润率计算成品油价格。当国家油价高于每桶130 美元(含)时,按照兼顾生产者、消费者利益,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原则,采取适当财税政策保证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汽、柴油价格原则上不提或少提。而在40-130美元之间,则按照国际原油的变动价格来调整。
为什么中国石油这么贵?
石油价格的问题是一个相当宏观的问题,不能单纯地看国际原油价格,现代工业社会,石油的地位就是社会的血液,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石油化工产品几乎覆盖全社会,石油价格过于便宜会导致社会商品价格下跌,运输物流成本下跌,消费减弱,资本逃离。
石油价格过高会引发商品价格暴涨,运输成本剧增,社会恐慌。如果说食盐是封建社会的一大命脉,那石油就是工业社会的基石。定价权必须在国家手里,根据经济情况,适当调整,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都知道中国是一个石油进口大国,所以国内的油价肯定是不能和石油出口国相比的。就像委内瑞拉,伊朗以及科威特等等,这些石油出口国的油价肯定是要比我国低的。但是我国作为石油进口大国,实际上油价并不算太高的,处于世界的中游水平。
比如说同是石油进口大国的加拿大和印度,油价就要比我国更高。而且就石油税率来看,德国和韩国的石油税率也要比我国的石油税率更高。油价年年涨、“两桶油”却年年亏,技术差距难弥补要说到油品质量和供应的问题,当然绕不开如雷贯耳、车主又爱又恨的“两桶油”。
令人惊讶的是,在油价接连上涨的时期,在全国坐拥超过5万个加油站网点的“两桶油”却没停止过亏损。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中石油和中石化去年全年累计收入740.42亿,然而另一边,国家却在10年内投入超过1000亿给这两大巨头作为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