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外部不经济的现象(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象有)
本文目录一览: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有什么
1、土地经营规模小,农户生产效益低
在农村,目前大都按人口或劳动力平均分配土地,这种方式虽能调动农户的积极性,但是形成了分散、细碎、小规模的土地经营方式。
这种以农户为基本单位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方式与市场经济要求的大规模集约化经营之间的矛盾日益暴露。
据测算,每个农村劳动力耕种15亩以上土地,收益才可以超过务工收入,但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都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再加上主要农产品价格不合理,粮食价格有下跌趋势,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直线上升,农民负担增长速度超过收入增长速度。
2、农地非农化问题严重,耕地数量、质量均有所下降,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六五”期间,我国净减少耕地235万公顷,年均减少47万公顷;“七五”期间,全国净减少耕地123万公顷,年均减少25万公顷。
今后30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发展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居住、工业乃至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大量耕地;同时,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实施也将减少耕地2113.67万公顷。此外,每年因水土流失的耕地面积也有4541万公顷。
3、不合理、违法用地严重
在发展小城镇的过程中,当地政府往往用行政化的办法来推动,小城镇建设规模过大,在蚕食耕地的同时又没有发挥出城市化的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对农村目前存在的土地问题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但各地对“路边店的整治”、对在“耕地上建砖瓦窑厂”及乡镇企业所占耕地等诸多问题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理手段和措施。
4、违法兴建和超占宅基地现象突出
随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兴建攀比之风在广大农村盛行,导致居民点周围良田被人为蚕食。
未批先建、少批多占现象十分突出。有的农户为了自家方便,打围墙,搭猪圈,也有的在门前屋后建厢房或附属设施,妨碍了左邻右舍的交通及通风透光。
更有甚者无限制地占用耕地,想方设法在地理位置好的地段建房,形成了原住宅无人居住又无法复垦的“空心村”。
扩展资料:
为更合理利用土地、优化产业布局,必须进行土地利用的调查,也就是要对土地资源进行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的调查。
自然属性调查要依据一定的原则划分土地类型,着重土地的自然综合特性,调查土地的数量、质量和分布规律及其分异、演化的动态过程。社会经济属性调查涉及土地利用现状、土地生产水平、土地利用的合理性等。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包括土地的现实生产力和潜在生产力。对土地的调查研究首先从土地类型研究人手。对土地利用的调查着重于农业用地和非农业用地两方面。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最基础的一项工作,也是地籍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必须建立在准确完整的土地利用调查基础上。
土地利用调查也是实现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的中心环节,所以说这是一项科学性、政策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要弄清土地利用状况的各种特征及规律,摸清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质量及分布格局,并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自然环境特点、土地利用结构、开发程度、利用水平等,分析现状土地利用的存在问题。
着重了解土地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结构,提出今后一定阶段土地合理利用的措施和建议。
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应具有现势性,因此,应对调查结果不断补充更新,并开展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目前全国开展的县级1:1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建库工作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更新提供了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土地利用的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地利用调查
两者对比,现在土地利用的不合理现象有哪些
一、耕地大量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和非农建设占用等,导致全市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尽管开展了土地开发整理用以补充耕地、执行了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但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仍呈下降趋势。1996年全市耕地面积为公顷,2005年全市耕地面积为公顷,比1996年净减少20341公顷。而人口由1996年的486.54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488.91万人,增加了23684人。人均耕地面积从1996年的0.088公顷减少到2005年的0.083公顷。因此,耕地的大量减少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人地矛盾更为突出。
二、基本农田保护与城镇建设发展的矛盾突出
资阳市大量耕地均分布在丘陵、河谷阶地和平坝地区,而建设用地也主要集中在平坝、丘陵地区,建设与保护的矛盾非常突出,必要的建设用地在空间上受到制约。
三、土地利用效益地域差异性较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由于土地利用结构、城镇工矿建设用地布局不够合理,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分散,且因各县(市、区)的自然和经济发展条件的不同,土地利用效益尤其是单位建设用地效益差异性较大。2005年,雁江区、安岳县、乐至县、简阳市建设用地分别占全市建设用地的22.2%、30.45%、17.83%、29.52%,单位建设用地经济效益值(万元/公顷)分别为27.87、11.14、12.97、18.63,其中安岳县建设用地面积最大而单位建设用地经济效益最差,雁江区单位建设用地经济效益值分别是简阳市、乐至县和安岳县的1.50、2.15、2.50倍。由于土地利用效益的较大地域差异,从而导致各县(市、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四、农用地后备资源不足,开发利用难度大
2005年全市其他土地总面积3130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93%。其中可开发利用土地(主要是荒草地、裸土地和滩涂)只有11321公顷,人均仅有0.0064公顷。农用地后备资源数量少,分布零散,开发难度大,资金投入多,而且容易引起生态环境的破坏。
五、水土流失面积大,土地退化严重
2005年,全市水土流失面积为5024.39平方公里,占辖区面积的63.1%。水土流失会造成土壤耕层被剥蚀减薄,同时也会带走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使土壤肥力下降,从而降低耕地的生产能力,在河流、水库和坑塘造成泥沙淤积。
土地经济学:土地利用的外部性表现
土地利用的外部性分两种:
1、正的外部性:改善土壤质量,保护水土,绿化环境等等。
2、负的外部性:使土壤贫瘠,造成更大的水土流失,造成生物多样性受损,化肥农药污染等等。
土地利用经济是指土地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配与使用,具体包括土地资源的勘察,技术经济评价,土地规划,土地开发、利用、保护与整治等方面的经济问题。所研究的是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问题。
土地价值是指土地在权属转移及其收益分配中的价值形式及其量化表现。如土地作为商品买卖的价格,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时土地使用者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地租,以及国家参与土地收益分配的具体形式——土地税收等。
土地价值所研究的也是在土地利用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但它所涉及的是土地权属转移和土地收益分配中所发生的土地关系问题。
扩展资料:
解决外部性的基本思路
让外部性内部化(internalize the externalities),即通过制度安排经济主体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收益或社会成本,转为私人收益或私人成本,是技术上的外部性转为金钱上的外部性,在某种程度上强制实现原来并不存在的货币转让。
典型办法
1、征税与补贴
任何一种经济活动都会对外部产生影响,比如说,汽车运输必然会产生废气污染环境,而植树造林发展林业就会形成改善环境的结果。这就是经济的外部性。如果说前者是“负外部性”的话,后者就应该被称作是“正外部性”。
外部性扭曲了市场主体成本与收益的关系,会导致市场无效率甚至失灵,而负外部性如果不能够得到遏制,经济发展所赖以存在的环境将持续恶化,最终将使经济失去发展的条件。
所以,可以对负的外部性征收税费,对正的外部性给予补贴。征税可以抑制产生负的外部性的经济活动;补贴可以激励产生正的外部性的经济活动。这种用于消除负外部性的税收被称作庇古税(Pigovian tax).
2、科斯定理
如果存在产权划分,交易成本较低且参与人数较少的时候,人们可以通过私下谈判来解决外部性问题。如上文所说的养狗问题,或者养狗者给予邻居补偿使其接受养狗,或者养狗者给狗带上嘴套以免犬吠扰民。
3、企业合并
4、排放标准
5、行政准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外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