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最新时事 > 正文

最新时事

喹诺酮类药物抗菌作用机制(喹诺酮类药物抗菌作用机制是答案)

hacker2022-06-09 02:24:22最新时事89
本文目录一览:1、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抗菌机制、不良反应和使用注意事项

本文目录一览: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抗菌机制、不良反应和使用注意事项

(1)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抗菌机制是抑制细菌DNA回旋酶,干扰DNA的正常转录与复制而发挥抗菌作用,同时也抑制拓扑异构酶Ⅱ,并干扰复制的DNA分配到子代细胞中,使细菌死亡。

(2)不良反应:①影响软骨发育,对负重关节的软骨组织生长有不良影响;②损伤尿道:在尿中可形成结晶;③胃肠道反应,如食欲下降、腹泻;④中枢神经系统潜在兴奋作用;⑤过敏反应:偶见红斑、瘙痒及光敏反应。

(3)使用注意事项:①禁用于幼年动物、蛋鸡产蛋期和孕畜;②患癫痫的犬、肝功能不良的患畜慎用;③因耐药性日趋增多,不应在亚治疗剂量下长期使用。

什么是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喹诺酮类为一组化学合成抗菌药,该类药物有3代:第一代以萘啶酸为代表,抗菌谱窄,不良反应多见,临床已不使用;第二代以吡哌酸(PPA)为代表,多用于尿路和肠道感染的治疗;第三代是含氟的氟喹诺酮类,如诺氟沙星(氟哌酸)、依诺沙星(氟啶酸)、氧氟沙星(氟嗪酸)、环丙沙星(环丙氟哌酸)、培氟沙星(甲氟哌酸)、洛美沙星(罗氟酸),抗菌活性高,尤其对革兰阴性杆菌及某些多重耐药菌,不良反应轻微。

【药理和毒理】

本类药物的抗菌机制主要是抑制敏感菌的DNA旋转酶,从而抑制DNA的合成,是一种杀菌剂。主要经肾、胆、肝途径排泄,肾排泄主要是肾小球过滤,部分经肾小管排泄,药物的清除率和肌酐清除率有关。本类药物易透过血脑屏障,抑制中枢神经系统υ-氨基丁酸(GABA)受体,诱发癫口发作,与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或氨茶碱合用可引起惊厥。大多数喹诺酮类有胃肠道刺激作用,可抑制茶碱类、咖啡因或口服抗凝剂(华法林)在肝脏的代谢,引起中毒。部分病人可出现过敏反应、血液系统及肝、肾功能损害。【诊断要点】

1.病史有应用本类药物史。

2.临床表现

(1)胃肠道反应最常见,有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泻和食欲减退等。

(2)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晕、失眠、幻觉、烦躁、惊厥、共济失调,甚至呼吸停止。

(3)过敏反应常见有发热、皮疹、瘙痒,偶可有过敏性休克。

(4)其他少数病人可出现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关节痛、关节炎,肝功能损害及血清转氨酶增高,血尿素氮和肌酐轻度增高,重症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急救治疗及预防】

(1)口服过量者应予催吐、洗胃清除毒物。

(2)静脉输液促进药物排泄。

(3)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应及时停药并对症处理。

(4)纠正过敏反应、肾功能衰竭等对症处理。

(5)预防孕妇、哺乳妇女、原有肝肾疾病、对本药过敏史者应禁用或慎用。禁止与茶碱类、非甾体抗炎药及口服抗凝剂同用。

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作用机制是

正确答案:B

解析:喹诺酮类的抗菌机制是抑制细菌DNA螺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阻碍DNA复制而导致细菌死亡

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机制

喹诺酮类和其他抗菌药的作用点不同,它们以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为靶。细菌的双股DNA扭曲成为袢状或螺旋状(称为超螺旋),使DNA形成超螺旋的酶称为DNA回旋酶,喹诺酮类妨碍此种酶,进一步造成染色体的不可逆损害,而使细菌细胞不再分裂。它们对细菌显示选择性毒性。当前,一些细菌对许多抗生素的耐药性可因质粒传导而广泛传布。本类药物则不受质粒传导耐药性的影响,因此,本类药物与许多抗菌药物间无交叉耐药性。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俗野叙詓(2022-06-09 04:24:30)回复取消回复

    禁用于幼年动物、蛋鸡产蛋期和孕畜;②患癫痫的犬、肝功能不良的患畜慎用;③因耐药性日趋增多,不应在亚治疗剂量下长期使用。什么是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喹诺酮类为一组化学合成抗菌药,该类药物有3代:第一代以萘啶酸为代表,抗菌谱窄,不良反应多见,临床已不使用;第二代以吡哌酸(PPA)为代表,多用于尿路和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