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体验大会2014(第八届用户体验峰会)
本文目录一览:
- 1、高通骁龙615(msm8939)真正八核芯处理器,2gb ram 32gb rom的内存组
- 2、来看看百度用户体验总监刘超的PPT到底有多烂
- 3、如何破解4G时代室内用户体验难题
- 4、参加IXDC或UXPA的人都是什么职业?
- 5、如何衡量用户体验
高通骁龙615(msm8939)真正八核芯处理器,2gb ram 32gb rom的内存组
2014年移动世界大会(MWC2014)刚刚落幕,本次大会上,很多厂商都推出了新产品,作为移动芯片行业的领军者,高通也不例外,2月24日, 高通公布了3款全新的处理器,分别是骁龙800的升级版——骁龙801,以及两枚64位处理器,骁龙610和骁龙615。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支持八核 芯的骁龙615。
骁龙615处理器
高通骁龙615芯片集成LTE和64位功能,拥有八核CPU,是高通旗下的首款八核芯片组。这颗八核芯片的发布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同时也带 来了很多疑问。高通为何食言,推出八核处理器?骁龙615采用的是什么架构?以及64位处理器到底有什么优势?等等,今天,笔者就围绕这些问题,和大家聊 一聊。
关键字一:64
64位处理器
什么是64位?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在iPhone 5S发布之后,网上已经有很多关于64位处理器的讨论,今天我们不妨再回顾一下,64位处理器的优势是什么?以及与32位的区别是什么?
一、处理速度快
所谓64位处理器,就是一次能处理64位,也就是8个字节的数据(8位=1字节)。而32位处理器一次只能处理32位,即4个字节的数据。如果 处理同样一个总长128位的指令,32位的处理器需要4个指令,而64位处理器则只要2个指令,理论上讲,64位的处理器比32位的快一倍。但实际使用中 并不能达到一倍的速度,基本上能提升30%左右。
二、支持更大的内存
当然,64位处理器的优势不仅仅表现在处理速度上,在系统对内存的控制上优势更加明显。传统32位处理器的寻址空间最大为4GB(2的32次方 bytes),使得很多需要大容量内存的数据处理程序在这时都会显得捉襟见肘,形成了运行效率的瓶颈。而64位的处理器在理论上则可以达到 1800TB(2的64次方bytes),1TB等于1024GB,1GB等于1024MB,所以64位的处理器能够彻底解决32位计算系统所遇到的瓶颈 现象。
不过,理论值虽然惊人。但是实际中并没有那么明显。目前手机中内存最大的也就3GB,而且基本达不到满负载运行。所以,手机中对内存的要求,短期内不会有明显的提高。能支持再大的内存,意义也就不大了。
三、需要软件升级支持
虽然64位处理器很强大,但是并不是能够独立运行的,也需要64位的系统与64位的软件配合才能实现性能的升级。目前大部分软件都是基于32位 系统开发的。所以短期内,64位处理器还是很难发挥功效。从长远来讲,64位系统是发展趋势。尤其借助苹果的推动,手机软件也会逐渐向64位过度。
那么有人就问了:“是不是使用64位处理器的手机就不能应用32位的软件了?”一般而言是这样的。不过为了保护软件开发投资,芯片厂商在底层进行了修补和优化,使64位芯片具有向后兼容的功能。也就是说处理器可以支持64位、32位甚至16位等多种执行状态。
关键字二:A53
ARM Cortex-A53架构
在骁龙615发布之初,高通并没有透露该芯片的架构,只是说基于最新的ARMv8指令集。后来笔者从高通官网查询得知,骁龙615芯片采用了 Cortex-A53架构,A53是ARM公司最新开发的基于ARMv8指令集的A50系列架构之一,是目前ARM公司能效比最好的处理器架构。另外一款 则是A57架构,性能最强,据传高通即将推出的下一款八核处理器骁龙810即采用A57架构。
说到架构,A53并没有什么奇怪,但是高通采用A53就有一些问题了,作为移动芯片业老大,高大上的高通一向主张自主研发,捡现成的这种事是 MTK这种屌丝级芯片厂商的选择。在A8、A9时代,高通就自主研发了“Scorpion”架构,到了A15时代,高通通过自主研发的“Krait”架构 赢得市场。而且相比其它芯片厂商,高通芯片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异步架构”。高通的芯片每一个核芯都能够独立调节时钟频率或者单独关闭,这样可以在低 负载的情况下最大限度降低功耗。
高通自主研发处理器架构虽然各方面性能都更强,但是自主研发一个架构是一件相当复杂的工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财力,所以高通的芯片总是慢竞争对手半拍。
奇怪的是,高通最新一代的处理器并没有搭载自主研发的新架构。坊间传言称,苹果抢先发布搭载64位A7处理器的iPhone 5S加速了64位处理器的发展。如果高通坚持自主研发,显然已经来不及,将会措施这一良机,被竞争对手拉开差距。不得已,高通只能先选择ARM Cortex-A50系列架构填补空缺,而高通新一代处理器架构正在研发中。
高通Zeroth架构
去年10月份就有消息称,高通正在研发新一代仿生学神经处理单元,命名为Zeroth。Zeroth预计能够实现三个主要目标:1、仿生式学 习;2、使终端能够像人类一样观察和感知世界;3、神经处理单元(NPU)的创造和定义。如果这三个目标能够实现,高通Zeroth将是人际交互方式的重 大变革,从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最终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便捷。
关键字三:八核
说到八核,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联发科推出的真八核处理器早已大面积铺货,并且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不过高通此次推出八核处理器,让业界颇 感意外。因为此前高通已经有多位高管公开表示:八核无意义,高通不会推出八核处理器。并讽刺竞争对手“八个除草机也组装不出一台八缸法拉利”。如今,高通 却来了个180度大转弯,针对中国市场高调推出八核处理器。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高通开始认同八核处理器了呢?当然不是,高通做出这样的觉得出于多方面原因考虑,既有反垄断的压力,也是对竞争对手的反击,最重要的是迎合市场需求。
业内几乎所有人都明白,核芯多并不能给智能手机的体验带来实质性的改变。但是从宣传推广的角度来说,用户体验表述的内容太广泛,很难做到清晰准 确的信息传递,而8核芯等数字的增加就显得非常直观,另外成本方面又不会有明显的增加。对于研发实力较弱的国产品牌以及一些低成本的产品,八核处理器无疑 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噱头。所以即使普遍唱衰,八核还是受到了众多手机厂商的“追捧”。不得不说,在国内市场,联发科比高通更了解中国厂商和消费者。
当然,高通不傻,这么简单又叫坐的产品,不能眼看着竞争对手尝尽甜头。出个一两款8核处理器对高通来说也不是难事。虽然打自己脸的做法不免会被业界诟病和耻笑,但是对于一家企业来说,赢得市场才是最重要的。高通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必然明白这个道理。
不过即便如此,我们看到,高通推出的骁龙615八核处理器相比联发科的八核处理器更有诚意。骁龙615同样是真八核处理器,由两个四核芯簇组 成,一个簇负责高效能,主频为1.0GHz;另一个簇负责高性能,主频为1.8GHz;八颗内核可以同时工作。两个四核芯簇都是基于ARMv8指令集的 Certex-A53架构,支持64位并向后兼容32位系统。
除此之外,骁龙615搭载了Adreno 405 GPU支持DirectX 11.2和Open GL ES3,此外还支持Full Profile Open CL。支持最高2560x1600的分辨率,并支持Miracast无线流传输。性能提升不少。
结束语:
“市场需求决定产品形态”,高通此次推出骁龙615八核处理器充分作证了这个观点。高通既有妥协也有无奈。此前高通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经历,以 试图证明核芯的数量并不能完全决定用户体验。然而这一切似乎并没有对国内的消费者产生影响。不善于独立思考的中国消费者更愿意相信商家的宣传,显然,“八 核”这种数字上的冲击远比“用户体验”这样的概念更容易让中国消费者接受。值得庆幸的是碰了壁的高通及时明白了这个道理,并迅速调整战略。相信高通会很快 挽回这部分失去的市场。不过笔者更希望的是,消费者能更加理智的选购产品,而不是盲目的听信商家的宣传。
来看看百度用户体验总监刘超的PPT到底有多烂
7月2日,今天正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国际体验设计大会出现了尴尬的一幕:百度用户体验部总监刘超在舞台做演讲时,因一现场观众大喊“你太low了,下去吧”,而导致演讲直播被迫中断几分钟。
此事已经在知乎、微博、朋友圈等引发讨论。
腾讯科技在刘超的演讲视频中看到,刘超的演讲以互联网+时代设计进阶之路为主题,这个时长接近18分钟的演讲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对国内互联网用户体验发展阶段的回顾和总结、设计相关职位介绍(以职位竞猜互动的方式)、对百度用户体验部的介绍。
刘超将国内互联网用户体验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美工时代、UI时代、UX时代以及互联网+O2O的跨界时代。
百度用户体验部总监演讲被喊下台,是接地气还是真的太low?
这个部分的最后,刘超用一张照片总结了行业的趋势变化。
百度用户体验部总监演讲被喊下台,是接地气还是真的太low?
在介绍这张照片时,刘超说,她们能进百度设计部门工作并不是因为颜值高,其实她们来之前都可丑了,来了之后才被同化。
尽管这是一句玩笑,但刘超此言受到了网民的激烈抨击,认为其不仅在表达上口语化太严重,而且内容与大会主题严重不符。
在总结完阶段后,刘超以互动竞猜的方式对互联网公司设计相关的职位做了一个介绍。
百度用户体验部总监演讲被喊下台,是接地气还是真的太low?
最后,刘超开始为百度设计部门做广告,也是在这个环节,现场观众开始大喊“你太low了,下去吧”。
百度用户体验部总监演讲被喊下台,是接地气还是真的太low?
国际体验设计大会,被称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体验设计峰会,除百度外,此次参会的还有来自Uber、微软、Frog以及GE等公司。
如何破解4G时代室内用户体验难题
1室内覆盖:运营商面临的最大挑战
对于移动通信网络而言,信号的室内覆盖水平一直是市场竞争力高低的重要体现。2G时代,电梯里那些“信号已覆盖”的标志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到了3G和4G时代,室内覆盖则变得更加重要,更加具有战略意义,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室内覆盖的好坏决定着4G的成败。
4G时代是数据的时代,而数据业务更多地发生在室内。研究表明,80%~90%的移动数据业务是在室内发生的,尤其是学校、商场、办公大楼、会议中心等公共场所。这些高业务区域的信号覆盖对于运营商而言就是收入的来源,如果不能在这些区域提供良好的网络覆盖,无法有效地吸收业务,满足需求,其网络投资必然会受到损害。
4G时代也是体验的时代,全球运营商都开始高度重视用户的体验。2013年,在华为用户大会上,来自全球103个电信运营商和相关组织的300位嘉宾中,有43%的嘉宾认为未来两年移动宽带的最重要问题是“用户体验”。更有78.9%的嘉宾认为“业务体验”是用户最重要的体验。要保证用户体验质量,作为高话务区的室内覆盖便不可忽视。另有调研显示,70%的用户投诉也发生在室内,因此,为保证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运营商必须提供质量更高的室内连续深度覆盖,杜绝有信号而无法上网的现象发生。
然而,移动宽带的深度覆盖却是当前网络建设最大的难题之一。
第一,由外而内的覆盖方式难以为继。作为传统的室内覆盖方式之一,通过室外基站将信号直接“打入”室内的解决方案在4G时代已经难以奏效。一方面是因为当4G使用高频段时,信号穿透能力差,损耗严重,如果利用室外宏站解决室内的接入问题,将大大增加宏站的数量,不仅大幅增加建网成本,且站址获得困难。有实验表明,宏站如果要向室内渗透两米以上,宏基站数量则要相应增加60%以上才能实现。另一方面,基于高阶调制的数据业务对信号的强度和信噪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靠室外宏站难以保证用户获得良好体验。
第二,传统室内覆盖解决方案已经力不从心。为了解决移动网络的室内覆盖问题,特别是大型公共场所的室内覆盖问题,传统的解决方案是采用分布式天线系统(DAS),这种解决方案将网络信号通过信号电缆引入室内,并分配至不同区域,实现网络的深度覆盖。但这一解决方案除了具有网络结构复杂、施工烦琐、无法平滑升级支持LTE多天线技术等种种不足外,难以满足4G网络的容量需求成为其难以克服的短板。
在移动宽带时代,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种类的增多、屏幕的增大以及分辨率的提高,其所需的带宽也在不断增加。2004年,移动终端屏幕分辨率只有416×234,带宽只需200kbps以下,到2014年,移动终端分辨率已经达到1920×1080的高清标准,所需带宽也上升至8Mbps,这大大促进了移动带宽需求的增加,因此,在人员密集的室内热点区域,DAS系统已经完全无法满足用户容量的需求,这也是造成“虽有网络覆盖却无法上网”现象的重要原因。
第三,简单引入小基站并不能解决问题。小基站(Small Cell)作为一种基站形态在2G和3G时代主要发挥“补盲”和“补热”等辅助作用,尚未在室内覆盖中大规模使用,调查显示,目前运营商部署的室内小基站数量在基站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尚不到10%.4G时代,小基站因部署灵活等优势日益被看好,已经被认为是一种技术趋势,有机构预测,今年全球小基站规模会爆发,局部地区将远远高于传统宏站。但是,目前不同形态的小基站产品并不适合简单地大规模用于室内深度覆盖,简单引入将带来包括网络协调以及基站管理等一系列问题。要解决4G深度覆盖问题,运营商期待的是一种可以做到大容量、大覆盖、易管理、短施工的小基站解决方案。
2 MBB时代,独一无二的室内小基站解决方案
LampSite竞争力对比
2013年2月27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华为发布了一款全新的室内覆盖解决方案——LampSite.这是一款独一无二的小基站解决方案,具备高效部署、大容量、多频多模和运维可视化等特点,其目标就是帮助运营商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解决室内深度覆盖问题,因此,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
LampSite解决方案主要由PicoRRU(pRRU)、RemoteHUB(RHUB)以及BBU三个网元组成。其中,pRRU支持多频多模,可同时承载LTE TDD/LTE FDD/UMTS等多个制式,集成Wi-Fi,外观小巧,安装便捷,配合华为SingleRAN解决方案,可部署多制式的室内网络。BBU则具有基带资源共享功能,通过一根光纤与RHUB相连就能承载多个小区。pRRU通过网线与RHUB连接,即可实现为pRRU供电和数据传输功能,可有效降低施工难度和部署成本。
由于多种新技术的采用,LampSite具有了普通小基站产品所没有的许多新特性和新能力。
第一就是支持多频多模以及支持载波聚合的能力。据介绍,通过插卡组合,LampSite可以根据网络需要灵活地调整网络制式和频率,2G、3G、4G都可支持,部署一次可解决所有网络的室内覆盖问题,并且可以平滑地进行软件升级,未来不必进行重新部署室内覆盖系统。
第二是灵活高效的扩容能力。在网络建设初期,通过pRRU聚合可减少小区边缘面积,降低干扰。当网络负载较高时,通过小区分裂技术,形成多个小区,等同于加站,再采用自适应单频点组网技术,实现干扰与容量的平衡,小区间可无缝切换,可以说,无需任何工程改造,仅升级软件就能提升网络容量,增加站点。
第三是强大的协同自动化处理和管理能力。通过多种创新技术,LampSite实现了室内外网络之间的协同自动化。同时,配合华为的统一网管和检测评估工具,可以对室内热点区域进行精确管理和分析,协同运维,实施多维度、精细化的智能监测和评估优化。
第四是强大的多天线系统,具有巨大的性能潜力。LampSite pRRU堪称是一根以太网线缆的LTE多天线设备。由于支持多天线,小区总吞吐量可增加100%,小区边缘用户吞吐量增加40%以上。
总之,全新架构的LampSite是室内覆盖系统的一次革新。与传统的分布式天线系统相比,LampSite具有巨大的优势:
第一,DAS操作维护复杂度高,网络架构复杂,需要部署合路器、馈线保护、远端单元以及天线等,并需要两套网管系统,DAS系统没有操作维护能力,而LampSite解决方案只需用光纤连接BBU和RHUB,再用五类线将pRRU连接至RHUB,架构简洁,施工极为容易,相比双信道室内无源DAS系统,LampSite的部署周期可缩短86%,同时还实现了网管系统的共享。
第二,DAS系统具有较高的底噪,包括RRU的底噪以及不同信号共信道产生的无法消除的底噪,上行链路的等效噪声系数增加了约20dB.而LampSite可消除RRU噪声,独立解调消除了上行链路RRU之间的干扰。
第三,DAS系统扩容成本高,由于是宏基站覆盖的延伸,其扩容高度依赖远端机和基站。而LampSite可根据需求实现pRRU级别的小区分裂,加之基于软件的升级,实现了空中接口的无缝扩容。具体而言,单独解调实现了4~8倍的上行扩容,虚拟小区可实现4~8倍的下行扩容,小区分裂可实现6~12倍扩容。
第四,DAS系统由于重叠干扰以及室内网络和室外宏网无法协同等原因,用户体验较差,而LampSite可实现pRRU之间的协同,未来还可实现与室外宏网络之间的协同,可使小区边缘用户的上下行数据速率增加90%,掉话率减少30%,接入失败率减少20%,用户体验大大提高。
3华为“Service Anchor”:创新“小基站网络”的商业模式
在移动宽带时代,运营商通过建设小基站进行热点容量提升、室内深度覆盖已成趋势,但是传统建设模式却日益受到站点和传输获取困难、收益模式单一等难题的影响,运营商的进入成本也越来越高。怎样才能帮助运营商加快小基站的部署呢?在2014年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华为发布了一款名为“众包小基站”(Crowd-sourcing Small Cell)的解决方案,力图解决这一难题。
“众包”本是一种从互联网衍生而来的生产组织形式,特点是能够最大化地整合参与者的资源和能力。通过“众包小基站”方式,华为创造性地在LampSite解决方案中引入了可编程的业务新网元——Service Anchor(业务锚点),业务锚点基于开放架构,拥有开放的API,可以和企业业务平台对接,从而吸引公共设施管理者、大型建筑业主、网络集成商、企业等参与到“小基站”的建设和运营中来。运营商既可以整合企业应用,也可以面向企业就近提供最佳体验的企业云业务,帮助运营商集成众包合作伙伴以场所为中心的资源优势和应用优势,形成差异化的应用平台,由传统的大众市场进入企业市场。
基于LampSite网络和业务锚点,通过第三方应用开发商的引入,为诸如实景导航、室内地图和定位、高精度的广告推送、大数据支持以及物联网应用创造了条件。据华为Small Cell产品线总裁周跃峰介绍,依靠华为的专利技术,能够实现精确到3米的室内导航,可以开发多种应用。周跃峰表示,华为鼓励第三方开发商在业务锚点上开发应用,从而为场馆、运营商提供增值服务。通过这一平台还可引入大数据分析和云服务,华为已经与业界多家云业务提供商展开合作,实现企业业务与小基站解决方案的融合。
这一商业模式可以概括为,运营商向站址业主支付租金,业主则向第三方应用开发商支付相关费用,第三方应用开发商向运营商支付信息和流量费用,形成良性循环。从运营商的角度看,第三方应用的引入,增加了收入,实现了价值的转移,运营商的投资回报率得到提高。
周跃峰认为,未来,运营商传统的投资回报率(ROI)公式将被改写。将从传统净收入与总成本的比值转变为运营商净收入与价值转移之和与总成本与成本转移之和的比值。
价值转移将包括企业应用、广告收入、数据分析等相关服务。而成本转移将包括和站址业主之间的成本分担以及电子商务与远程管理带来的运营成本降低等。周跃峰认为,在移动宽带时代,室内深度覆盖问题不解决,消费者的需求就会被压制,运营商的投资回报率将受到严重影响。
华为LampSite将有效解决运营商室内深度覆盖问题,释放用户需求。同时,通过“众包小基站”解决方案进一步降低运营商的部署成本,提高收入,必然带来投资回报率的明显改善。可以说,华为LampSite是一款能带来商业模式改变的室内深度覆盖解决方案。
4华为LampSite:市场认可商用持续领先
在法国依云皇家酒店部署LampSite
LampSite发布之后,因其创新的网络架构、便捷的部署方式引起了全球移动通信界的广泛关注,其商用进程也迅速推进。2013年12月9日,华为正式宣布,LampSite室内覆盖解决方案在英国沃达丰现网成功部署,拉开了LampSite规模商用的序幕。
在这一商用案例中,华为为沃达丰某办公楼四个楼层提供室内3G覆盖,总计12000平方米,为近1100名员工和访客提供高速移动宽带服务,使该区域移动用户即使在话务繁忙的办公时间,也能享有随时随地不低于10Mb/s的数据传输速度以及更好的语音通话质量,并达到零掉话率。在部署过程中充分展示了LampSite解决方案的高扩展性、高灵活性以及易于部署和管理的特点。
此后不久,在2014年的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挪威Telenor也宣布选择华为LampSite解决方案提升室内覆盖质量,加速LTE商用进程,从而成为全球第一个LTE LampSite商用网络。
挪威首都奥斯陆,Telenor选择在其6层楼高的总部大楼率先部署华为LampSite解决方案。仅用了3个小时就完成了一个pRRU从室内区域网络规划、站点勘测到安装、调测等全部过程,在增强网络覆盖的同时,为用户带来全新的应用体验,现场测试用户实际体验到的最高下行速率达46Mbps.据华为无线网络营销工程部高级市场总监娄志强介绍,到目前为止,华为已经在泰国、北欧、英国伦敦、法国巴黎等地部署了LampSite系统。
LampSite在国内的商用也在不断推进。娄志强介绍说,华为已经在郑州火车站部署了上百个LampSite接入点,统计显示,下行数据流量增加了60%以上,上行增加了50%以上,有效释放了原来依靠宏基站以及DAS系统所压制的用户需求,用户体验也大大提高。此外,全国许多机场,包括重庆机场、首都国际机场等也开始部署LampSite.在首都国际机场,华为部署了几千个LampSite接入点,相当于把机场分成几千个小蜂窝区域,每个蜂窝容量非常高,完全可以满足密集人群的应用需求,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运营商也将获得应有的回报。娄志强还表示,华为LampSite目前已经获得了超过180个全球运营商合同,其中商用合同超过120个,获得了全球运营商的高度认可。
应当说,LampSite的市场表现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其大容量、高速率、易管理、短施工的特点在我国进入4G时代之际无疑将大有用武之地,有望成为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最佳移动宽带体验的运营商的必然之选。
展望未来,待到LampSite大规模普及之时,人们或许再也不会有“明明有网络信号却无法上网”的糟糕体验了!
参加IXDC或UXPA的人都是什么职业?
国际体验设计协会(IXDC)的前身为交互设计专业委员会,于2010年在中国工业设计活动周上正式成立,由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网易、腾讯、华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金山等单位联合发起,是全国第一个受政府认可和领导的交互设计专业组织,接受工信部、广东省经济信息化委员会主管,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指导。受政府委托搞好交互设计行业的组织与管理,向会员宣传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向政府主管部门反映会员的正当愿望和合理要求,组织会员与政府主管部门之间的交流。
UXPA中国与行业同仁一起将用户体验从概念与理论逐步落地为与各行业实践相结合的最佳实践。“用户体验”从内涵到外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业内历史最悠久、最具口碑和影响力的用户体验行业盛会,User Friendly 2017将在高端化、差异化、特色化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今年大会期间,多位全球重量级嘉宾参与并做大会主题演讲,他们是被称为“交互设计之父”和“VB之父”、同时也是畅销书《about face》作者 Alan Cooper,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何人可教授,小米生态链副总裁、小米智能家居平台负责人高自光先生,麦肯锡数字部副总裁Rod Farmer先生,京东用户体验设计部副总裁刘轶先生, 阿里巴巴消费者事业群体验设计负责人、UED委员会负责人杨光, 宝马中国副总裁郑昭东。为期四天的大会,还将有超过30场工作坊,多个主题论坛、Free talk、行业文集优秀作者分享和中国用户体验设计大赛路演等专项活动。UXPA中国肩负引领行业的使命,将持续创新、不断变革,为用户体验工作的持续发展而努力!
如何衡量用户体验
前言
「用户体验要好」,不管是普通用户,产品经理还是公司CEO都会这么说。用户体验,就是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主观的感受。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景下,体验都会不一样。
那么问题来了,体验的感觉是主观的,衡量价值是要有要求标准的。那以,如何量化用户体验,来说明用户体验好在哪里呢?
用户使用产品时获得的收益与付出的成本比值,就是用户体验衡量标准。比值越大,用户体验越好,越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我曾经花了很长的时间去思考这个答案。因为我期望有一个标准,一句话能去定量地解释它。
为什么这么做
大部人看设计时,会说一些主观的词,简单,大气,像苹果一样。你问他,简单,大气体现在哪里呢?他并不能说个所以然。专业的人会从元素,布局,用色各方面告诉你。对用户体验来说,也是一样。不管别人怎么说,我是产品经理,我得说明用户体验的好与坏在哪里?如果连我自己也说不出来,说明这个问题就没有想透。
用户体验最早是由唐纳德*诺曼提出来的。后面因为计算机图形技术发展,人们开始在人机交互领域重视用户体验。顺便提一下,他写的「设计心理学」系列的书很好,推荐给大家。
从产品角度来讲,用户体验不是仅仅人机交互,按尼尔森原则去衡量它的好与坏,它是使用产品整个过程中的体验和感觉。它的本质在于,用户的需求是否得到了良好的满足。仅从人机交互角度来讲用户体验,是非常单薄无力的,切入不到产品的里子。所以,为什么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跳出人机交互层面,考虑产品的用户体验,可以从两方面来丰富。
横向上看,用户体验的完整性。
纵向上看,用户体验的场景化。
完整性
先抛几个问题,大家试着思考下:
X东和某宝,哪个产品用户体验好?
对你来说,哪一方面好?好在哪里?
从交互设计上来讲,你觉得哪个好?好在哪里?
此时,你的购物需求就是,价美物廉。好的体验就是,以合适的价值买到想要的东西。你会关心:
网站上有没有你要买的东西?
价格是否合理?
你能不能快速地找到你想要的商品?
商品的质量可靠不可靠?
支付方便不方便?安全不安全?
商品多长时间能到?
服务有没有保障?商品出了问题,能不能解决?
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你的体验。其中,有的是服务体验,有的是设计体验。设计体验是其中的一部分,它无法代替其它环节的体验,通过交互的优化来解决。我想,刘强东经常说的用户体验,应该就是这个了。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12306网站交互体验很糟糕,还是有很多人使用。跟传统的购票方式相比,网上购票需要花费的成本太小了,不用大清早跑去火车站,排很长队,等了一上午,轮到自己,可能没票了。这个时间成本太高了。
就像测试同学做功能测试一样,不会说只针对某一功能进行测试,要放到某一业务流程里面去测试,看功能是不是问题。
场景性
用户体验的设计根植于具体的用户场景。脱离用户场景的设计没有生命,无法扎根生长。说两个例子。
第一个苹果的iOS 8系统,新增一个快捷联系人功能。
双击home键调用后台应用的时候,屏幕最上方会显示常用的联系人。开始看到这个功能时候,觉得挺好的,给常用的联系人打电话很方便。
思考了一番后,发现有两个问题:
用户习惯。双击Home键查看后台程序,这是用户使用的习惯。苹果添加的常用联系人与查看后台程序的场景并没有联系。用户想要将双击home与查看常见联系人功能关联起来,成本太高。用户需要建立两个认知,双击home键可以查看后台程序,也可以查看常见联系人,认知成本太高。
隐私的暴露。查看后台程序是个较为频繁的操作,用户会在各种场景里使用到该功能。如果在公共场所里,很容易暴露了用户的隐私,增加了用户心理负担。
第二个例子是照片自助打印。
2015年,市面上出来一种能够自助打印照片的机器。用户关注机器的微信公众号,使用微信上传照片,然后下单付款。机器就会打印照片。细看下机器,觉得就是一个带有屏幕的网络打印机。
当时,我还体验了下。机器挺大的,就像银行里自动取号的机器。机器放在一个自助服务厅里的,24小时对外开放,无人管理。里面有一排的友宝自动售卖机,还有投币洗衣机。很纳闷的是,就是这样一个机器,无缘无故地放到这里了。凭什么吸引用户使用机器,用户买完东西看到这个机器,会想到打印一张吗?何况现在都有电子照片了,为什么突然要花钱打印一张呢?
体验过程中,碰到了问题。我打了机器上的电话,接电话的是机器所在片区的代理商。他给说,机器投放有几个月了,我是第一个使用的人。
像这种情况,打印照片的体验再好,它都无法落地,没有用户使用。后来不知谁突发奇想,将这个玩意变成了一个牛X的工具,用来做微信吸粉:关注公众号,免费打印照片。搞个易拉宝,旁边立个小桌子,摆上打印机,一天吸引几千个粉丝关注。
群里,经常碰到有人讨论To B产品与To C产品的差异,会谈到:To C产品重视用户体验,To B产品不重视用户体验。从交互设计上没错,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一个是重视业务效率流程,一个重视用户操作。
假如把用户体验看作产品使用的整个过程的话,你不会有这样的疑问。这样的好处是,不会抠某一处细节,从全局出发,根据不同环节的权重投入资源,保障用户以最小的付出来获取最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