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建设儿科报告(儿科建设方案)
本文目录一览:
求2000字左右的关于基层医院的农村合作医疗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它集中体现了党中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央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它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所在的小组实践活动所在地XX镇XX村共有7个组,234户人家,共1200余村民。通过全体组员的辛勤劳动调查显示,XX村92%以上的农户都已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在XX村开展得比较顺利。我们先后对234户家庭中的50户人家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对200位村民进行了采访和谈话记录。调查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公信度。整理相关数据后,全体组员发现,尽管在XX村“新农合”这项工作总体进展顺利,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满意度低。前面已经提到,XX村大约还有8%(也就是大约20户的人家)并未参加“新农合”。他们不参加“新农合”主要是基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低,农民了解不深,怕政策有变。还有人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等等。另外,在已参加“新农合”的210户人家中,同样也有不满意“新农合”的,主要是因为保障水平低,参加和理赔程序繁琐等。此外政策不公导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社会满意度低。
2.“新农合”的宣传不到位。通过调查反映,现在的宣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许多农民并不真正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他们仅从自己短期的得失角度考虑,觉得自己身体好,没必要花那个钱。同时,宣传也没有把具体的理赔标准发给农民,使得他们在理赔时,看到那么多药费不能理赔,一些农民有被欺骗的感觉。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登记,理赔程序过于繁琐。在调查过程中,部分村民反映,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都是可以拿来抵押一部分医药费的,可以直接在卡上交医疗费的,事后再来结算。而XX村村民不属于城镇居民,他们离报账中心和信用社很远,来回的车费比较贵。繁琐的登记,理赔程序增加了农民许多麻烦。降低了村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
解决办法及建议:
1.针对部分村民反映的“新农合”保障水平低的问题。地方政府应该积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深入农村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要求实事求是,不搞形式主义。根据本村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新农合”各项职能。将“新农合”各项具体要求在实践中落到实处。设立相关监督部门,并规范运作机制。在农民是否愿意加入“新农合”问题上坚持“自愿,互助,公开,服务”的原则;坚持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不搞强迫命令;坚持公平,公正,公开规范操作,加强监管;坚持便民利民,真正让农民受益。
2.基于当前“新农合”工作在农村宣传不到位。地方政府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可以是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对广大农民进行舆论动员。在这些工作进行的同时,还要组织基层干部和知识分子深入农村对农民进行“新农合”系列知识讲座和宣传活动。总之,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知识传播,都要尽量做到及时,准确和广泛。对农民的疑惑要进行耐心的讲解和答复。尽量让每一个农民都了解“新农合”,满意“新农合”。
3.针对现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登记,理赔程序过于繁琐这一问题。首先应该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样一来,就可以修建一些可供农民健身运动的场所,提高农民身体素质。其次,应科学合理制定和调整农民医疗费用报销理赔方案。地方政府应在分析,总结合作医疗制度和基金运行情况的基础上认真测算,科学制定和调整农民医疗费用补偿和理赔方案。在此,应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互助制度。做好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衔接。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的主导作用。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合理消减现有部门不活跃的职能,提高各职能部门的办事效率,缩短农民在“新农合”登记和理赔的时间。使农民在“新农合”办事时能感受到国家政策的温暖和政府办事效率的提高,真正为人民服好务。
希望能够帮上你的忙,我刚刚毕业,也是大学生!希望能帮上你!祝你好运!
医院建设可行性报告
医院建设可行性报告主要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 、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
如果你是个人想编写的话,还不如找一家公司帮你来代写。你在百度里找“大连多慧”,然后联系 钟惠 就可以了。
农村卫生条件调查报告
对我县农村、社区公共卫生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先后听取县卫生局有关工作汇报,深入走访塔石、石佛、溪口等乡镇(中心)卫生院,实地走访塔石镇莲塘村、溪口镇扁石村等几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与相关医疗服务单位负责人进行座谈,查阅有关资料和台帐,并询问当地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农民健康体检的情况和对当前我县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意见建议等。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及卫生部门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党和国家一系列关于农村公共卫生建设的方针政策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农村、社区公共卫生工作,建立健全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社区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社区公共卫生建设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几年来,县政府把农村社区公共卫生工作作为我县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县“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若干意见》、《龙游县农民健康工程实施方案》、《龙游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等九大政策文件,明确了农村、社区公共卫生工作的责任主体、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加速形成了“政府主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县政府建立了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协调领导小组,制订出台相关措施与预案,全县已初步构建起由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组成的公共卫生框架体系。积极开展公共卫生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各乡镇(街道)重视卫生工作,明确分管领导,确定一名公共卫生管理员,专门负责本辖区内公共卫生工作的日常管理与协调,建立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落实,抓好本区域内的农村卫生工作。
2、农村、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一是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形成了8家县级医疗卫生机构,15家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一家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7家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2006年以来,县政府按照“虽然经济欠发达,但是不能欠服务”和“建设低标准,服务高要求”的基本工作理念,坚持把让全县农民群众与全省同步享受三大类12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措并举,全力推进。通过合理规划、强化培训、规范建设,“20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二是农村卫生人员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医疗质量得到提高。通过外出参观学习和请进来传授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辅导相结合以及以会代训等形式,对乡镇(街道)、村管理人员、医务防保人员、乡村医生、公共卫生信息员等三个层次人员开展了以公共卫生政策等方面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强化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道德修养和业务水平。县卫生部门为加强我县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业务指导,成立县公共卫生业务指导组,采取人员相对固定、集中下乡方式深入乡村,开展相关业务工作的培训指导,帮助解决乡村在开展服务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有效的推进了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三是全面落实农村社区责任医生制度,完善考评,奖惩办法。对以往部分责任心不强的责任医生不再续聘,进一步完善了社区卫生服务站考评制度,制订《社区责任医生考评办法》,并进行季度考评,按要求及时兑现补助经费。四是卫生监督工作不断加强。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和《职业病防治法》,抓好食品安全、卫生许可、职业卫生等专项整治,加大农村卫生综合执法力度,促进食品卫生和用药安全。
3、农村、社区公共卫生工作扎实推进。一是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成效显著。近几年来“农民健康工程”一直是县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我县全面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农民健康体检和三大类12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三大任务。到2007年10月底,我县第一轮免费健康体检工作圆满完成,全县15个乡镇(街道)共有27万余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受到了免费健康体检,占所有参保农民的91.06%。并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分类管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开展试点工作以来,通过逐年完善方案,加大筹资标准,简化报销手续,控制医药费用,强化资金监管等措施,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在解决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基本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2008年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到31.05万人,参保率达96.01%,累计发放合作医疗基金补助款4500余万元,群众受益覆盖率从2004年的2.92%上升到2007年底的79.64%。在较大程度上减轻了参保农民患者的医疗负担。二是农村疾病预防控制有效开展。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全面落实国家免疫规划,儿童七种一类疫苗的接种率均达到97.5%以上。结核病等重点疾病得到有效遏制,血吸虫病继续保持“三无”状态。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多年来全县无重大疫情发生。三是积极做好妇幼保健工作。扎实开展“母婴健康工程”、“妇女健康促进工程”工作,完善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工作,加强婚前保健服务,孕产妇连续两年实现“零”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四是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做好农村村居环境综合整治和改水改厕工作,完成农村饮用水质监测,强化农村卫生监督协查。五是建立以县卫生监督所为骨干,农村卫生监督派出机构为延伸的卫生监督执法新体系,卫生监督执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得到进一步理顺。建立健全卫生执法稽查制度,推行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加强对食品、医疗市场的监督管理,近年来未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卫生工作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农民群众对做好农村、社区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社会发展以人为本、人的发展以健康为本的意识及大卫生理念还不强。卫生法律法规政策及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还不够,广大群众卫生主体意识不强,对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意义、好处认识不高,缺乏保健康的理念和基本卫生保健知识,预防为主的思想还没有形成共识,重治疗轻预防的观念仍然没有改变。
2、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还不够强。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建设滞后。按照省政府的要求,每个建制乡镇至少要有一家公立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一体化管理率要达到70%以上,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化率要达到80%以上。而我县目前还有詹家、模环、庙下、小南海四个乡镇没有公立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一体化管理目前刚刚开始试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化管理还未起步。同时相当一部分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设施设备落后、没有配备救护车等问题,难于开展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二是医疗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相适应。医疗卫生人才缺乏,特别是高学历和高职称人才严重缺少。在农村,村级卫生室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后,由于农村卫生资源配置相对不足,设施设备简陋,基层医务人员素质相对低下,知识结构和从业经验主要集中在常见病的治疗上,缺乏全面的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咨询等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而新毕业的大中专医学人才因编制、劳动报酬等原因不愿到农村工作,造成农村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后继乏人。
3、农村卫生投入相对不足。县财政虽然每年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但仍然不能满足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社会资金投入卫生事业渠道不宽,数量不多。目前,我县10家公立乡镇卫生院负担沉重,亏损面达100%,处境维艰。一部分村卫生服务站医疗条件十分简陋,驻村医生日常开展治疗仪器还是过去的体温表、听诊器、血压计等“老3件”。许多医疗设施都超龄超期使用。由于投入不足,制约着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执法监督、改水改厕等公共卫生建设以及医疗卫生单位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影响了我县农村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速度。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强化保健康促发展理念,营造全社会共同做好农村社区公共卫生工作的良好氛围。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做好农村社区公共卫生工作,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造福人民的一件大事,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县政府要从落实执政为民的职责出发,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社区卫生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加强领导,要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农村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制订农村社区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落实相关部门及乡镇(街道)在农村社区公共卫生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加强组织协调,形成相关部门、乡镇(街道)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要重视和加强对卫生法律法规政策及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公共卫生主体意识,增强预防保健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公共卫生工作,营造保健、促发展的社会氛围。
2、进一步加强农村社区公共卫生建设,为农民健康提供基本保障。公共卫生是人民健康的源头。一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重点传染病、职业病等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健全农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处理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二要加强妇幼保健工作。要认真实施母婴健康工程,重视产科、儿科建设,加强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提高出生人口基础素质。三要加强药品、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要建立健全农村药品供应和监督网络,加大药品购销监管力度,组织对农村卫生机构的药品采购渠道、质量、期限及药价的检查,保证农民用上安全、有效、价廉的药品。要以实施“食品放心工程”为载体,积极开展卫生综合执法监督,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及餐饮业的监管力度,加大对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整治力度,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四要进一步重视以改水改厕为重点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要加强农村卫生户厕建设,公共厕所建设要因地制宜,发挥已建公共厕所的作用。改善农村垃圾处理设施,提高处理能力。要重视乡村排污设施建设,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要充分发挥居民、村民的主体作用,引导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提高生活质量。
3、进一步加大投入,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要严格按照中央、省级有关农村卫生工作政策规定,增加对农村卫生的投入,其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卫生事业经费投入占同级财政支出的比例逐年有所提高,每年增加的卫生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保证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经费及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资金。要合理安排乡镇(中心)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经费和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建设资金,加强农村卫生经费管理,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卫生事业,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投入体制。
4、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农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认识,广泛深入地开展政策宣传和典型引导,提高农民的自我保障意识、互相共济意识和健康风险意识,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提高参保率。要认真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从管理制度上加以完善。对医疗报销、手续办理、报销额度、参保率任务指标、定点医院设置等问题,要专题研究,加以改进。
5、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队伍建设。要加大对从事农村、社区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尤其是医疗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改进人才引进和考录政策,合理配置人才;多形式开展培训、进修,提高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和落实有利于引导、吸引卫生人才向农村、基层流动的政策和措施,进一步调整卫生人才队伍结构,实现卫生人才资源优化配置,全面提升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