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本地新闻 > 正文

本地新闻

二战德军招募黑人成为士兵(二战美国德裔士兵)

hacker2022-06-09 22:39:24本地新闻109
本文目录一览:1、德军有黑人么2、

本文目录一览:

德军有黑人么

有,而且有印度人、阿拉伯人等。

虽然希特勒把其他民族定为劣等种族,但是随着德国战线的拉长,兵源的匮乏,德国国防军开始从战俘中征兵,但是这也只是小规模的补充海防师,主力德军依然是由日耳曼人组成。

这些战俘多数是英联邦军队从殖民地当地人中的士兵。因为仇恨英国人,或者想解放自己的殖民地国家而被德军接纳。

二战中德军中有黑人士兵吗

应该没有,没有确切的研究资料,但是根据以下信息我们可以分析出结果:

一、德国法西斯的核心是纳粹党,纳粹党的重要主张就是民族主义,特别是雅利安血统的日耳曼人至上的民族优越论,次一等的是其他白人、再次一等是黄种人,他们最看不上的就是黑人。照此推论,二战德国不会有黑人士兵,即使有个别情况,也是孤立事件。

二、二战最重要的起因是德国的民族复仇主义的兴起,原因是一战德国委屈战败,殖民地全部被瓜分,在欧洲也受到《凡尔赛和约》的严格限制。德国在非洲仅有的殖民地也被瓜分,他哪里来的黑人兵源,要知道那时的欧洲不像现在,黑人到处都是,当时黑人走出非洲主要是在南北美洲,也就是美国和巴西等地,欧洲黑人极少。由此判断,德国没有黑人兵源。

三、不要说德国民族主义盛行,就连美国二战时黑人士兵也是很少的,这都是种族主义盛行的结果,美国直到1942年才允许黑人报名参加海军陆战队。

综上所述,分析判断,二战时德国肯定没有黑人士兵的广泛存在,但也不排除极端情况下有个别黑人士兵的可能。

关于德国二战时兵源的问题~~

不是非常了解..随便说些好了

印象中..1936年.德国重新武装的时候..大概是把全国划分了13个军区..

德奥合并之后又增加了2个...吞并波兰的时候又增加了2-3个的样子..

德国所有的武装部队...基本都是在各个军区里征募..训练..组建...

战争的初期..尤其是苏德战争开始之后...

虽然...德国...军官的指挥能力...士兵的战斗素质都很高...战斗力很强

但是.与苏联这样国土辽阔..工业潜力巨大..人力资源丰富..征兵效率极强的国家对抗的话

即使胜仗连连...士兵们也是不断地..大量地被消耗着的...

到战争的后期..德国的人力资源已经接近红线..士兵的补充速度远远跟不上消耗的速度

而且因为训练时间也被大大缩短...导致新兵死亡率升高...由此进入恶性循环...

再加上..希特勒因为不肯放弃“伟大的理想”..拒绝大量征召妇女进入工业领域

更是雪上加霜...(同期的苏联和英国的工厂里.都拥有数量庞大的妇女.用来解放人力)

直接导致战争末期..德国征兵年龄一降再降..

最后组建的那些国民冲锋队(国民掷弹兵师,营等)

很多由不到15岁的孩子和60岁以上的老人组成的..

战斗力可想而知...

另外..由于“国家社会主义”在那时很多人的眼里..还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社会制度

很多仰慕的人志愿支持第三帝国政权...当然也有支援加入军队的...

好象有法国人..瓦隆人(比利时的一个民族)..挪威人..乌克兰人..俄罗斯人等等..

基本上..除了在集中营里的犹太人和吉普塞人..欧洲大部分民族都有志愿者..

好象...因为国防军拒绝让非日尔曼人加入军队...

所以..这些外国人..基本都加入了党卫队...

以此组建了像SS第13师“克罗地亚第一”SS第14师“乌克兰第一”等部队

不过这些外国部队的战斗力..大部分都很弱..有些甚至是不堪一击..还不及意大利人

印象中..貌似也就乌克兰和俄罗斯的一些部队....战斗力还算不错.

在战争的后期....有些营连级部队甚至比德军还要顽强(因为怕苏联报复...)

乱七八糟的说了一堆...也没什么思路...而且有些看法比较主观...

楼主做个参考就可以了..

为什么二战时,德军也有外籍军人?

一楼所说得就是党卫军第五“维京”师,首任师长菲利克斯-斯坦因纳。

二战中德国国防军的外籍兵不是很多,因为毕竟是国防军,要以本国人为主,即使有些外籍兵(大多出现在战争后期兵员短缺期间)也是非计划的临时征用,充当炮灰。

但纳粹德国的另一支武装力量党卫军确实有组织有计划的并且在战争爆发前(当时还是党卫队)就逐步筛选吸收由所谓纯“雅立安”血统的外籍志愿者。因为遵循的是民族纯粹理论,所以其招收对象也就不局限于德国国内,而是遍布于整个北欧与西欧地区,后来甚至扩大到南欧乃至北非地区。

在二战中,通敌仍然被视为对国家民族在道德和良心上的背叛而普遍受到各国谴责,但无论承认与否,有一个事实是存在的,在欧洲那些被纳粹德国占领的国家中,有数以千计的青年志愿为纳粹服务,进入武装党卫军服役。战争刚开始时,这些志愿者数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到战争末期,在党卫军各级部队中,外籍志愿兵数量甚至超过了德国人的数量。这些青年志愿者中大多数人都对本国政府在战争中的失败感到失望,试图为自己漫无目的的生活寻找新的起点。

武装党卫军在战争期间组建的38个作战师中,有20个由外籍志愿兵组成的,在那些以德国人为主的党卫军师中,也不时能看到外籍兵的身影。通常来说,这些外籍部队战斗力参差不齐,特别是到了战争末期组建的大多是乌合之众,但也有部分志愿兵部队的确是战斗力强劲的精锐之师,其中以第一个外籍志愿兵师“维京”师最为突出。

“维京”师以武装党卫军最早的团级部队之一,“日耳曼尼亚”为基础,吸收来自丹麦,挪威,荷兰和法国等西北欧国家的志愿兵组建而成。自1941年6月22日参加“巴巴罗萨”行动开始,“维京”师就一直在战斗最激烈残酷的冬线战场作战,创造了相比其他王牌部队毫不逊色的战绩,是公认的党卫军主力作战师之一。由于构成的特殊性,“维京”师在后世成为颇受争议的一个话题。无论或褒或贬,“维京”师以其狂热的战斗意志,九死一生的战斗经历,在二战的历史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战争中,许多外籍志愿兵与德军官兵一样都在远离祖国的寒冷地狱中遭遇了可怕的命运,不是在战争中被卡车轮胎或坦克履带碾成肉酱,就是被起火燃烧的战车喷出的烈焰吞噬了。更不要说还有许多俘虏战后死在了苏联的战俘营里。普通人对这些人的同情往往会在他们了解了党卫军(包括“维京”师的多个下属部队)在东线的暴行后有所减弱。

对于那些外籍志愿兵,历史应该有个可观的评价:对于那些梦想着为他们祖国赢得一个光明未来的人,以及那些为了追随理想无私地加入党卫军的人,虽然当时很不幸地被纳粹的宣传误导了,从他们的牺牲精神上不难看出,这些人甘愿为了一个无限美好的未来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二战中德国为什么有那么多外籍士兵?有很多甚至是志愿加入的?

德国二战的外籍军团主要来自四方面:(一)分散在欧洲各地的德意志族人,德意志在中世纪是一个地域概念,神圣罗马帝国的建立以及数次十字军东征使得德意志族人遍布中欧、东欧以及巴尔干地区,以捷克的苏台德地区为例,该地区有70%的人口都是德意志人,东欧地区如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匈牙利、意大利、波罗的海三国都有数量不等的德意志族人,这些外籍德意志族人不符合德国国防军的从军规定,但在党卫军日耳曼人种族优越论的号召下可以加入党卫军,也是是后来SS13武装党卫军“圣刀”师(巴尔干地区)以及SS39武装党卫军“意大利第一”师(意大利地区)成立的根本原因;(二)接受纳粹意识形态而志愿加入西欧、北欧地区的志愿者,这些外籍士兵是真正意义上的志愿兵,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20世纪20年代,国家社会主义(法西斯主义)曾一度风靡欧洲,这也印证了一个道理:公众总是推崇强者的——法国、英国、北欧、西欧国内的民众都看到了废墟中的德国在一个奥地利小胡子的领导下只用了不到20年就实现了国家复兴,可以说在20-30世纪,国家社会主义、希特勒在欧洲各国普遍受到关注,法国、英国的民众情绪可以说是偏右翼的。第二种类型的外籍兵团主要有SS5武装党卫军“维京”师(北欧)、“查理曼大帝”师(法国)、“尼德兰”师(荷兰)、以及丹麦人、挪威人、英国人组成的“特别旅”;(三)意识形态、反殖民独立原因,本着朋友的朋友是朋友,敌人的敌人更是朋友的态度,二战时期德国收编了很多谋求独立的原英属殖民地国家的志愿兵,如印度,代表为党卫军的“印度军团”;中东地区的很多“国家”(因为还没有独立),如伊拉克、叙利亚、阿拉伯等出于反“犹太人”的共同目的加入德军;(四)收编:斯大林的高压政策以及不正当的民族政策造成了苏联境内一些少数民族,如拉脱维亚、立陶宛、乌克兰族,哥萨克族或反对派有很强的离心力,再加上德军在战争早期抓获了大量的俘虏,通过策反与收编使得上述民族或反对派加入了德军,代表有“俄罗斯解放军”之称的卡明斯基旅等,这些部队主要作为后方反游的保安部队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辞眸辞忧(2022-06-10 01:16:36)回复取消回复

    官兵一样都在远离祖国的寒冷地狱中遭遇了可怕的命运,不是在战争中被卡车轮胎或坦克履带碾成肉酱,就是被起火燃烧的战车喷出的烈焰吞噬了。更不要说还有许多俘虏战后死在了苏联的战俘营里。普通人对这些人的同情往往会在他们了解了党卫军(包括“维京

  • 末屿笙痞(2022-06-10 05:03:45)回复取消回复

    志愿兵与德军官兵一样都在远离祖国的寒冷地狱中遭遇了可怕的命运,不是在战争中被卡车轮胎或坦克履带碾成肉酱,就是被起火燃烧的战车喷出的烈焰吞噬了。更不要说还有许多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