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今日气温(海南海口市今天的气温是多少)
本文目录一览:
我国领土最东端所在的省级行政区是
我国领土最东端所在的省级行政区是黑龙江。
我国最靠东西南北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
我国领土的最东端是抚远县海青镇,属于黑龙江省,在黑龙江省黑瞎子岛(48°27′N,135°05′E)。
我国领土的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上的新疆乌恰县,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新疆帕米尔高原,约在中、塔、吉三国边界交点西南方约25公里处,那里有一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峰 (39°15′N、73°33′E)。
我国最南端的领土是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属于海南省,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3°51′N,112°16′E)。
我国领土的最北端在黑龙江上漠河县,属于黑龙江省,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33.5′N)。
地理位置上来看,我国领土的最东端所在的省级行政单位应该是黑龙江省。黑龙江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与俄罗斯接壤,所辖双鸭山市的抚远县与俄罗斯的哈巴罗夫斯克市相连,大致处于东京134.6度,北纬47.5度的位置上,是我国领土的最东端。
黑龙江省简介:
黑龙江省,简称“黑”,省会哈尔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北、东部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西部与内蒙古相邻,南部与吉林省接壤,是中国最北端以及陆地最东端的省级行政区。由于其位于东北亚区域腹地,因此其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陆路通往俄罗斯和欧洲大陆的重要通道,是中国沿边开放的重要窗口,现已成为中国对俄罗斯及其他独联体国家开放的前沿。地势大致是西北、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西南部低,主要由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构成。黑龙江边境线长2981.26千米。属寒温带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黑龙江总面积47.3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6位,其中黑龙江省耕地面积15940850.84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3.87%。共辖12个地级市、1个地区行署;有67个县(市),其中县级市21个。2020年11月1日零时黑龙江省常住人口31850088人。
黑龙江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46.14%,森林面积2097.7万公顷;水资源丰富,境内江河湖泊众多,有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绥芬河四大水系;黑龙江天然湿地面积556万公顷,湿地面积居全国第四位,占全国天然湿地的七分之一,是丹顶鹤、东方白鹳等珍稀水禽的重要繁殖栖息地和迁徙停歇地。
黑龙江省地理环境:
黑龙江省是中国位置最北、最东,纬度最高,经度最东的省份,西起121°11′E,东至135°05′E,南起43°26′N,北至53°33′N,东西跨14个经度,南北跨10个纬度,2个热量带;东西跨14个经度,3个湿润区。面积47。3万平方千米(含加格达奇区和松岭区)。北部和东部与俄罗斯相邻,边境线长3045千米,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陆路通往俄罗斯远东和欧洲大陆的重要通道,西部与南部分别与内蒙古和吉林省相邻,东部近日本海。
黑龙江省地貌特征为“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地势大致是西北、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西南部低,主要由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构成。西北部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山地,北部为西北—东南走向的小兴安岭山地,东南部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脉。兴安山地与东部山地的山前为台地,东北部为三江平原(包括兴凯湖平原),西部是松嫩平原。黑龙江省山地海拔高度大多在300—1000米之间,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8%;台地海拔高度在200—350米之间,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4%;平原海拔高度在50—200米之间,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8%。
黑龙江省属于寒温带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省从南向北,依温度指标可分为中温带和寒温带。从东向西,依干燥度指标可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全省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春季低温干旱,夏季温热多雨,秋季易涝早霜,冬季寒冷漫长,无霜期短,气候地域性差异大。黑龙江省的降水表现出明显的季风性特征。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充沛,冬季在干冷西北风控制下,干燥少雨。黑龙江省境内江河湖泊众多,有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绥芬河四大水系,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及以上河流2881条,总长度为9.21万千米。
黑龙江省境内有兴凯湖、镜泊湖、五大连池等众多湖泊。常年水面面积1平方千米及以上湖泊253个,其中:淡水湖241个,咸水湖12个,水面总面积3037平方千米(不含跨国界湖泊境外面积)。
黑龙江省旅游资源:
黑龙江省有10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5处,其中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第一个大型水禽保护区。著名风景名胜区有34处,其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32处。黑龙江省有森林公园96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54处、省级42处。地质公园有15个,其中世界地质公园1个、国家地质公园5个、省级地质公园9个。有中国最北邮政局、雅克萨古战场遗址、洛古河村、嘎仙洞石室、神州北极石碑、北极哨所、塔河十八站古人类遗址、胭脂沟、李金镛祠堂、北极圣诞村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地处中国西北,位于亚欧大陆腹地,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国内与西藏、青海、甘肃相邻,周边与蒙古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8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5700多公里,约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四分之一,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交界邻国最多、陆地边境线最长的省级行政区。
新疆古称“西域”,意为中国的西部疆域,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西汉政权与西域各城郭建立了联系。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今轮台县境内)设立西域都护府,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1884年,清政府正式在新疆设省,并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开创了新疆历史发展的新纪元。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设在乌鲁木齐市(蒙古语意为“优美的牧场”),从此掀开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篇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共同书写了繁荣发展、团结进步的辉煌历史。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目前共生活着56个民族,是中国民族成份最全的省级行政区之一,主要居住有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回、柯尔克孜、满、锡伯、塔吉克、达斡尔、乌孜别克、塔塔尔、俄罗斯等民族。截至2020年底,全区常住人口2585.2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7.76%。新疆现有14个地(州、市),包括5个自治州、5个地区和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吐鲁番、哈密4个地级市;共有107个县(市、区),包括66个县、28个县级市、13个市辖区,其中有6个自治县、34个边境县(市);有1127个乡镇(街道),包括478个乡、444个镇、205个街道,其中有42个民族乡;有11777个村(社区),包括8891个行政村、2886个社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14个师、11个兵团管理的自治区直辖县级市、56个建制镇、179个团场,嵌入式分布在新疆14个地(州、市),辖区面积约7万平方公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理环境:
新疆地貌可以概括为“三山夹两盆”:北面是阿尔泰山,南面是昆仑山,天山横亘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习惯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位于南疆的塔里木盆地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贯穿塔里木盆地的塔里木河全长约2575公里,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位于北疆的准噶尔盆地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盆地。在天山的东部和西部,还有被称为“火洲”的吐鲁番盆地和被誉为“塞外江南”的伊犁谷地。位于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31米,是中国陆地最低点。新疆湖库面积约10700平方公里,其中博斯腾湖水域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现有绿洲面积14.3万平方公里、占新疆总面积的8.7%,其中天然绿洲面积8.1万平方公里、占绿洲总面积的56.6%。湿地总面积3.95万平方公里,位居全国第五位。
新疆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年均降水量170.6毫米。区内共有河流3355条,其中年径流量超过十亿立方米的有18条,超过百亿立方米的有3条(塔里木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冰川储量2.13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42.7%,有“固体水库”之称。多年平均水资源量83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791亿立方米、地下水43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约为全国的3%。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西多东少、北多南少、山区多平原少。全区农林牧可直接利用土地面积10亿亩,占全国农林牧宜用土地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现有耕地面积7863.43万亩、林地面积1.34亿亩、草地面积7.48亿亩,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全年日照时间平均2300-3200小时,各类农作物生长繁育禀赋条件得天独厚。
新疆生物资源种类繁多、物种独特。现有脊椎动物730余种、占全国的11%。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78种、占全国的18%,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5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33种,包括蒙古野马、藏野驴、藏羚羊、雪豹等国际濒危野生动物。野生植物达到4000余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9种,包括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种,麻黄、罗布麻、甘草、贝母、党参、肉苁蓉、雪莲、枸杞等分布广泛、品质优良。特色林果品种多样,其中优良品种214种,吐鲁番葡萄、库尔勒香梨、哈密瓜、阿克苏苹果以及遍布南疆的红枣、核桃、杏子、石榴、新梅、无花果、巴旦木、枸杞、沙棘等名优特产享誉国内外,素有“瓜果之乡”的美誉。
新疆矿产种类全、储量大,能源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区内发现的矿产有152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87.86%。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种98种、占全国的60.49%,其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34种、非金属矿产57种。保有查明资源量居全国首位的有13种、前五位的有56种、前十位的有76种。据全疆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新疆石油预测资源量230亿吨、约占全国陆上石油资源量的30%,天然气预测资源量16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量的34%,煤炭预测资源量2.19万亿吨、约占全国煤炭预测储量的40%,煤层气预测资源量9.51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煤层气资源量的26%。铁、铜、铅、锌、金、铬、镍、稀有金属、盐类矿产、萤石等矿产蕴藏丰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资源:
新疆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自然景观神奇独特,著名的景区有高山湖泊——天山天池、人间仙境——喀纳斯、绿色长廊——吐鲁番葡萄沟、空中草原——那拉提、地质奇观——可可托海等。2013年中国“新疆天山”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18年9月阿勒泰市被授予“中国雪都”国家气候标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5000多公里古“丝绸之路”的南、北、中三条干线上,分布着众多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等人文景观,其中交河故城、楼兰故城遗址、克孜尔千佛洞等享誉中外。全区共有不可移动文物9542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地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3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620处,对外开放文物保护单位95处,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重要旅游景点。民族风情浓郁,各民族在文化艺术、体育、服饰、饮食习俗等方面各具特色。民族舞蹈绚丽多姿,素有“歌舞之乡”美称。
海南省简介:
海南,简称“琼”,省会海口,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港)。位于中国华南地区,界于东经108°37’-111°03’,北纬18°10’-20°10’之间,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划界,西临北部湾与广西、越南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对望,东南和南部在南海与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为邻。海南岛轮廓形似一个椭圆形大雪梨,地势四周低平,中间高耸,呈穹隆山地形,以五指山、鹦哥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等地貌构成。海南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暖热,雨量充沛。海南省海南岛总面积3.39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海南省辖4个地级市,5个县级市、4个县、6个自治县。常住人口1008.12万人。
海南省是全国最大的“热带宝地”,土地总面积351.87万公顷,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的42.5%,海南动植物药材资源丰富,有“天然药库”之称,可入药的植物约2000种。海南岛是理想的天然盐场,在三亚至东方沿海数百里的弧形地带上,许多港湾滩涂都可以晒盐。海南旅游资源丰富,极富特色,海岸带景观、海岛、珍禽异兽、火山,革命纪念地等都有独特的旅游观光价值。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8°37′—111°03′,北纬18°10′—20°10′之间,岛屿轮廓形似一个椭圆形的大雪梨,长轴作东北至西南向,长约290公里;西北至东南宽约180公里。海南省的管辖范围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海南省全省陆地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南本岛面积3.39万平方公里。
海南岛的山脉多数在500~800米之间,实际上是丘陵性低山地形。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峰有81座,成为绵延起伏在低丘陵之上的长垣,海拔超过1500米的山峰有五指山、鹦哥岭、俄鬃岭、猴弥岭、雅加大岭和吊罗山等。
这些大山大体上分三大山脉:五指山山脉位于海南岛中部,主峰海拔1867.1米,是海南岛最高的山峰;鹦哥岭山脉位于五指山西北,主峰海拔18116米。
海南岛地质构造形态在空间分布上,以各种不同的方向、形迹和性质的构造组合,形成东西向构造、南北向构造、北东向构造、北西向构造等主要构造体系,成为陆地的主要构造格局,控制着岛陆沉积建造、岩浆活动、成矿作用及晚近时期的山川地势的展布。东西向构造从北往南有4条构造带,北东向褶皱和断裂构造比较发育,在空间分布上可分为北东和北北东2组构造带。海南岛纵深地质构造表现为地幔隆起背景上的凹陷区,幔凹中心在琼中至乐东一带,幔凹深度为30多千米。由于岛内地壳结构和深部构造的差异,在地质构造、沉积建造和岩浆活动等方面,都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特征。
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这里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7℃,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为8200℃,最冷的一月份温度仍达17~24℃,年光照为1750~2650小时,光照率为50%~60%,光温充足,光合潜力高。海南岛入春早,升温快,日温差大,全年无霜冻,冬季温暖,稻可三熟,菜满四季,是中国南繁育种的理想基地。
海南省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2600毫米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为1639毫米,有明显的多雨季和少雨季。每年的5~10月份是多雨季,总降水量达1500毫米左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90%,雨源主要有锋面雨、热雷雨和台风雨,每年11月至翌年4月为少雨季节,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0~30%,少雨季节干旱常常发生。
海南岛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比较大的河流大都发源于中部山区,组成辐射状水系。全岛独流入海的河流共154条,其中水面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有38条。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为海南岛三大河流,三条大河的流域面积占全岛面积的47%。南渡江发源于白沙县南峰山,斜贯岛北部,至海口市入海,全长311公里;昌化江发源于琼中县空示岭,横贯海南岛西部,至昌化港入海,全长230公里;万泉河上游分南北两支,分别发源于琼中县五指山和风门岭,两支流到琼海市龙江合口咀合流,至博鳌港入海,主流全长163公里。海南岛上自然形成的湖泊较少,人工水库居多,著名的有松涛水库、牛路岭水库、大广坝水库和南丽湖等。
海南旅游资源:
海岸带景观在海南岛长达1944千米的海岸线上,沙岸约占50%~60%,沙滩宽数百米至1000多米不等,向海面坡度一般为5度,缓缓延伸;多数地方风平浪静,海水清澈,沙白如絮,清洁柔软;岸边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海水温度一般为18℃~30℃,阳光充足明媚,一年中多数时间可进行海浴、日光浴、沙浴和风浴。当今国际旅游者喜爱的阳光、海水、沙滩、绿色、空气这5个要素,海南环岛沿岸均兼而有之。自海口至三亚东岸线就有60多处可辟为海滨浴场。环岛沿海有不同类型滨海风光特色的景点,在东海岸线上,特殊的热带海涂森林景观--红树林,热带特有的海岸地貌景观--珊瑚礁,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已在海口东寨港、文昌清澜港等地建立红树林保护区。
海岛环海南岛有100余个岛屿,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沿海。西沙群岛有岛屿22座,陆地面积8平方千米,其中永兴岛最大。这些岛屿地处热带,日照长,光能充足,四周海水清澈,水生资源丰富,非常具有旅游价值。已开展旅游项目的岛屿有蜈支洲岛、西岛、分界洲岛、西沙群岛等。
山岳、热带原始森林海南岛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81座,绵延起伏,山形奇特,气势雄伟。颇负盛名的有山顶部成锯齿状、形如五指的五指山,气势磅礴的鹦哥岭,奇石叠峰的东山岭,瀑布飞泻的太平山,以及七仙岭、尖峰岭、吊罗山、霸王岭等,均是登山旅游和避暑的胜地。海南的山岳最具特色的是密布热带原始森林,有乐东尖峰岭、昌江霸王岭、陵水吊罗山和琼中五指山等4个热带原始森林区,其中以乐东尖峰岭最为典型。
珍禽异兽为了保护物种,利于观赏,海南已建立多个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和驯养场,包括昌江霸王岭黑冠长臂猿保护区、东方大田坡鹿保护区、万宁大洲岛金丝燕保护区、陵水南湾半岛猕猴保护区、屯昌养鹿场等。
大河、瀑布、水库风光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等河流,滩潭相间,蜿蜒有致,河水清澈,是旅游观景的好地方,尤以万泉河风光闻名全国。大山深处的小河或山间小溪密布,瀑布众多,其中五指山太平山瀑布和琼中百花岭瀑布等久负盛名。海南岛上还有不少水库,特别是松涛、南扶、长茅、石碌等水库具湖光山色之美,不是湖泊胜似湖泊。
火山、溶洞、温泉历史上的火山喷发,在海南岛留下了许多死火山口。最为典型的是位于海口的石山,石山有海拔200多米的双岭,岭上有2个火山口,中间连一下凹的山脊,形似马鞍,又名马鞍岭。石山附近的雷虎岭火山口、罗京盘火山口也保存得十分完整。有不少千姿百态的喀斯特溶洞,其中著名的有三亚的落笔洞、保亭的千龙洞、昌江的皇帝洞等。岛上温泉分布广泛,多数温泉矿化度低、温度高、水量大、水质佳,属于治疗性温泉,且温泉所在区域景色宜人。兴隆温泉、官塘温泉、南平温泉、蓝洋温泉等,适于发展融观光、疗养、科研等为一体的旅游。
古迹名胜具有历史意义的古迹主要有为纪念唐宋两代被贬谪来海南岛的李德裕等5位历史名臣而修建的五公祠,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居琼遗址--东坡书院以及为纪念苏轼而修建的苏公祠,清代雷琼兵备道焦映汉所修建的琼台书院,明代名臣丘浚墓,明代大清官海瑞墓,相传受汉武帝派遣率兵入海南的将军马援为拯救兵马而下令开凿的汉马伏波井,以及崖州古城、韦氏祠堂、文昌孔庙等。
革命纪念地海南的革命纪念地有中共琼崖一大旧址、琼崖纵队司令部旧址、红色娘子军纪念园、金牛岭烈士陵园、白沙起义纪念馆、陵水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等,还有宋庆龄祖居及陈列馆、张云逸大将纪念馆等。
民族风情海南岛的世居少数民族有黎族、苗族、回族,至今保留着许多质朴敦厚的民风民俗和生活习惯,使海南的社会风貌显得独特而多彩。海南是全国唯一的黎族聚居区,黎族颇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风情,有独特的旅游观光价值。
热带作物及田园风光海南岛上生长着大量的热带作物,极大地丰富了自然景观。游人上岛既可欣赏热带田园风光,增长见识,又可品尝热带水果,一饱口福。
海口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1.1.1 为建立统一、高效、科学、规范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保障和防控体系,全面提高政府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和风险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制定本预案。
1.1.2 本预案是指导各级政府、各部门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依据。
1.2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全面提高政府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和风险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1.3 工作原则
1.3.1 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提高科学指挥的能力和水平;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依靠各级领导、专家和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社会力量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组织和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有效机制。
1.3.2 依法规范。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与实施,应当以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与有关政策相衔接,与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要按照有关程序制定、修订应急预案;要依法行政;依法实施应急预案。
1.3.3 分级负责。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坚持分级管理、分级响应、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市人民政府是处置本行政区域一般严重(Ⅳ级)、比较严重(Ⅲ级)突发公共事件的主体。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严重性、可控性、所需动用的资源、影响范围等因素,分级设定和启动应急预案,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及其指挥权限。
1.3.4 资源整合。按照条块结合、资源整合、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效率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要明确不同类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牵头部门及其职责和权限,其他相关部门、单位密切配合;要充分依靠和发挥军队、武警部队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骨干作用和突击队作用,充分发挥民兵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重要作用。
1.3.5 预防为主。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树立常备不懈的观念,经常性地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要重点建立健全信息报告体系、科学决策体系、防灾救灾体系和恢复重建体系。要建立健全应急处置专业队伍,加强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的培训,做好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并定期进行演练、演习;要加强公共安全的科学研究,采用先进的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提高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
1.3.6 比例原则。行政机关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采取的措施,应当与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社会危害的性质、程度、范围和阶段相适应;有多种措施可供选择的,应当选择对当事人权益损害最小的措施。
1.3.7 补偿原则。行政机关应当及时返还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征用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产;不能返还或者财产毁损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行政机关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征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财产的,应当按照被征收财产的实际价值给予补偿。
1.3.8 救济原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
1.4 编制依据
1.4.1 国家法律、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条例》、《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规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
1.4.2 地方性法规、规章:《海南省实施办法》、《海南省实施办法》、《海南省环境保护条例》、《海南省实施办法》、《海南省防震减灾条例》、《海南省实施办法》、《海南省消防条例》、《海口市消防条例》等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
1.5 现状与趋势
1.5.1 海口市自然灾害现状与趋势。我市为自然灾害多发的省会城市。一是灾害种类多。除沙尘暴外,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洪涝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农林病虫等自然灾害我市都存在;二是灾害发生的频率高。由于我市地处热带北缘,属季风性热带海洋气候区,台风频繁;同时,海口具有典型的火山地质特性,城市的大部分地区处于火山地带,或地震高震烈度区域。因此,气温变化明显,降水分布不均,高温干旱、低温冷害和暴雨洪涝等时有发生,尤以洪涝灾害影响最大,危害最重。三是灾后防疫任务重。近5年,我市未发生重大环境灾难与自然灾害后的疫情事件,基本上做到灾后无大疫。但由于我市大部分区域为江、河、海滩涂地,洪涝灾害时有发生,加上气温、湿度较高,蚊蝇孳生,不仅对城市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构成危害,而且,灾后存在着较大疫病流行威胁,灾后防疫压力较大。
1.5.2 海口市事故灾难现状与趋势。我市事故灾难的主要种类有:道路交通事故、水上交通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矿山事故、火灾事故、烟花爆竹事故、燃气事故、建设工程事故、特种设备事故、环境污染事故等。据近年来统计表明,我市事故多发的高危行业集中在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建设工程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水上交通事故等,其中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建设工程事故发生频率较高。同时由于我市安全生产的专业抢险救援队伍力量薄弱,应急救援设备不配套,抢险救援能力不足,部分公共场所的消防设施不健全,人们补救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容易造成生命财产重大损失。
1.5.3 海口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状与趋势。我市常见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登革热、白喉、脊髓灰质炎、丝虫病已连续10年以上无病例发生。但近年来传染病疫情仍时有发生,丙类传染病、其它传染性疾病的发病流行日渐增多。目前,由于全市市政供水、住宅小区二次供水覆盖率越来越大,一旦受污染,势必引发传染病暴发大流行,随着人员流动增多,新发传染病、其他传染疾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高致病性人禽流感、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等有发生或流行的可能性,这将对人民健康和经济发展构成新的威胁。
1.5.4 海口市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现状与趋势。我市正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诱发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因素增多,当前我市社会安全事件较为突出的是:刑事犯罪案件总量不断攀升,特别是“两抢一盗”犯罪仍是影响我市社会治安稳定的突出问题。刑事犯罪仍处高发态势,犯罪的动态化更加明显,暴力化程度还会加剧,新的犯罪形式和犯罪手段不断出现,有组织犯罪尤其是黑恶势力犯罪不仅危害社会治安,而且危及基层政权。同时,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而且诱因复杂,连锁反应增强,处置难度加大,比较突出的主要有部分军转干部要求解决“一个身份,两个待遇”的问题,因土地纠纷、劳资纠纷、利益纠纷以及机构、人事制度改革、企业改制涉及就业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由于这些事件往往是历史遗留问题和新生问题叠加,群众要求的合理性和反映形式的违法性交织在一起,处理难度比较大,如应对不妥、处置不当,局部问题可能转化为全局性问题,非对抗性矛盾可能转化为对抗性矛盾。
1.6 概念、分类与分级
1.6.1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政府立即处置的危险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以及其他事件。
1.6.2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台风、冰雹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1.6.3 事故灾害。主要包括民航、铁路、公路、水运等重大交通运输事故,工矿企业、建设工程、公共场所发生的各类重大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供水、供电、供油和供气等城市生命线事故以及通讯、信息网络、特种设备等安全事故,核辐射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
1.6.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如鼠疫、霍乱、肺疽、O15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重大动物植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1.6.5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刑事案件、涉外突发公共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以及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等。
1.6.6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一般严重(Ⅳ级)、比较严重(Ⅲ级)、相当严重(Ⅱ级)和特别严重(Ⅰ级)等四级。
1.6.7 一般性(包括一般严重、比较严重)突发公共事件是指对人身安全、社会财产及社会秩序影响相对小的突发公共事件,由事发地各区人民政府报请市政府处置;相当严重突发公共事件是指对人身安全、社会财产及社会秩序造成重大损害的突发公共事件,特别严重突发公共事件是指对人身安全、社会财产及社会秩序造成严重损害的突发公共事件,由市人民政府报请省人民政府处置。
1.7 适用范围
1.7.1 本预案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重大生态环境破坏,影响和威胁本市甚至全省经济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局面的,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主要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和其他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1.7.2 市总体应急预案是制定市专项应急预案的依据,市专项应急预案是市总体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
海南海口最冷的时候穿什么
对于身体稍微差一点的,可以穿一件薄羊毛衫就足够了,欢迎到海南来。
汉兴之后,赵佗虽接受了汉朝的册封,去帝号,但仍保持独立地位。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等率师平定南越之乱。
元封元年(前110年),在海南岛设置珠崖郡(治今琼山)、儋耳郡(治今儋州),属交州刺史管辖。这是海南岛归入中国版图最早的两个行政地名。
历史沿革:
从考古发现来看,海南岛的人类社会历史肇始于挖掘出来的一万年前的“三亚人”,但岛上原住民没有文字记录流传。
在唐虞三代,海南岛被称为“南服荒缴”(缴:边界),在秦代称为“越郡外境”。这说明海南岛在当时为祖国辖区荒远的边界。海南岛是四大流放地之一,主要是崖州。
春秋战国时本岛或为百越地,在本岛西部有部落组织“儋耳国”。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海南
海口和三亚的天气区别
在海南从事房产多年,被问最多的问题之一是,海口、三亚哪个地方更适合生活?也回答了无数次,今天小编再从多方面给大家介绍介绍,方便大家置业时做出明智的选择。
海口市地处低纬度热带北缘,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常青,温暖舒适。全年日照时间长,辐射能量大,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小时以上,太阳辐射量可达11~12万卡。年平均气温24.3℃,最高平均气温28℃左右,最低平均气温18℃左右。
三亚位于海南岛的最南端,具有热带海滨风景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 ,中国海滨城市,是中国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之一、全国最长寿地区(平均寿命80岁)。 三亚市别称鹿城,又被称为“东方夏威夷”,位居中国四大一线旅游城市“三威杭厦”之首,拥有全岛最美丽的海滨风光
气候方面,海口属于亚热带,三亚属于热带。三亚的夏天没有办法和海口媲美,海口是海洋性气候,热几天就会下雨,三亚是热带地区,有时候可以整个夏季不飘一滴雨,十分酷热。
但三亚蓝天白云多,一年四季不低于19℃,冬天更是全国最舒服地方。海口春天很早,有一周回南天,一直到秋天,潮湿闷热,不是特别舒服。而且这几年城市扩张快,人多车多,空气,水污染肯定越来越严重。综合考虑气候方面三亚优于海口。
城市生活,海口土地面积远大三亚,还在扩张中,海口这几年大搞基础建筑,配套完善,交通便利,新发展的城郊宽敞气派。三亚面海背山,土地面积狭长,中间还有个机场,军事占地还多,公交虽然多,但老城市拥挤,没有扩张空间,不过沿海像青岛,都是五星级酒店,还是很美。三亚定义就是旅游城市,物价高于海口50%。城市建设配套物价生活等方面海口胜三亚。
人文方面,三亚东北人去的早,好多人早已融入三亚社会,其他省份人一到三亚听到满大街都是东北腔,心里不舒服,有情可原。而且南北文化差异,地方差异,总是要有摩擦的。这点海口就好很多了。
医疗方面,很多外省的老人到了三亚,多年的鼻炎一下全没了,就像我一个东北的朋友,他岳母一身毛病,头晕,气短,胃病,老妈三高,过敏,到了三亚就好,回到东北就犯病,在东北三天两头去医院,在三亚,医院门都不知道在哪,他老丈人说三亚就没有感冒菌,好像是有一定道理,海南医疗不好但少生病。但从整个海南三甲医院的分布来看,海口在大大领先三亚的,也就是说海南大部分的三甲医院都分布在省会海口。
海南最值钱的东西是海资源,海底的各种生物和埋藏的奇异珍宝,海底资源等都待开发中。三亚拥有大片南海资源,而海口对岸就是湛江,中间就是琼州海峡,也就是说海口的海资源就是琼州海峡,没法跟三亚比。琼州跨海大桥能建起来的话,海口也会有些优势,通道打开后,它可以享受到广东的资源。
交通方面海口比三亚好,这个是因为海口地方比三亚大,发展相当成熟,游客没有三亚那么多。三亚交通遇到节假日,出门还是别开车了,到处堵堵堵。
综合考虑,小编认为宜居还是要看对象,是老人还是孩子,喜欢热闹还是安静,是短住还是长住,是北方人还是南方人,每个人需求不一样,但小编个人认为"住在海口,玩在三亚"是对这个问题的最好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