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街道财务管理规范化(财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本文目录一览:
的具体内容?
为加强社区居委会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合理使用资金,提高理财水平,逐步建立公开、民主、透明的资金管理体制,实现资金收支统管,全面反映社区居委会收支活动。根据北京市第四次城市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街道实际情况,特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社区财务管理应遵守的原则 加强社区居委会财务管理是实现资金有序收支、稳定财务基础,推进依法理财、依法行政、廉洁管财的必然要求,社区居委会财务管理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群众监督的原则。社区居委会财务管理要在居民众监督下,实现民主理财,实现财务管理的公开、健全、规范、民主。 2、勤俭办事的原则。社区居委会财务管理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坚持勤俭办事、廉洁自律。 3、依法理财的原则。健全财务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健全内外监督相结合,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社区党组织与社区自治组织监督相结合,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财务监督体制。 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1、社区居委会财务管理必须严格遵守财务法规、行政法规和财经纪律,定岗定责,审批、会计、出纳分设管理,充分发挥社区理财小组和社区财务监督小组的作用。 2、社区居委会要按规定建立固定资产台帐,各类资产(包括购置、捐赠、报废等)要按数量、金额、来源等逐一登记。 3、按照相关规定,建立总帐、收支明细帐,执行“钱帐分离、日清月结、逐笔审批、定期审计”的财务管理制度。 4、社区居委会的各项收入(含财政拨款、自收资金、赞助、捐赠等)、支出必须真实记入帐目,收、支分开,严禁坐支。要严格按照社区财务支出审批制度,严格财务审批权限。社区返还款的60%必须用于办公经费的补贴,不能挪做他用。 5、不得设置帐外帐及小金库。财务人员要严格收支手续,各项支出必须要经过理财小组审定,有两人以上经手签字,做到收有凭、支有据、帐帐相符、帐实相符。 6、建立健全内部检查机制。社区居委会要定期对财务管理进行自查,规范财务管理。社区党委要及时了解和掌握社区居委会财务管理情况,加强监督。 对社区财务的收支状况,应每季度向社区居委会干部公布一次,每半年向居民代表公布一次,给居民以财务知情权,并随时接受居民的监督。年底办事处相关科室将对社区财务支出情况进行检查,并把检查情况作为考核居委会的重要依据。
关于社区
填空题
1、现在城市社区的六个要素:地域要素、人口要素、组织结构要素、社会心理要素、规范体系要素和物质设施要素。
2、按地域差异社区可分为 :城市社区、城镇社区和农村社区。
3、根据不同类型的社区的历史形成过程和内部结构性要素差异,城市社区可分为:单位型社区、街坊型社区、新建小区型社区以及城乡接合部社区。
4、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①以人为本,服务居民;②资源共享、共驻共建;③责权统一,管理有序;④扩大民主,居民自治;⑤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5、一般都把社区建设的项目分为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社区医疗卫生、社区生态环境、社区文化教育和社区社会保障等。
6、社区服务的主要持征是:(1)福利性 (2)群众性 (3)互助性 (4)综合性
7、物业管理公司的职责是:负责住宅小区内一切有关房地产开发、租赁、销售及售后服务,包括房屋保养、维修、住宅小区的清洁、绿化、管理和小区内的商业服务、治安维护等社会活动。
8、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存在两种关系:一是聘用与受雇关系。二是服务与收费的关系。
9、社区民主选举的主要原则包括:(1)双过半原则(2)一人一票原则 (3)差额选举原则 (4)秘密选举原则 (5)无记名投票原则 (6)公开当场计票原则
10、民主决策的组织机构包括:(1)社区居民大会 (2)社区居民代表大会 (3)社区居民委员会
11、民主决策的形式包括:(1)居民公决 (2)决议案 (3)公告
12、民主监督的形式有:(1)民主评议 (2)居务公开 (3)罢免 (4)服务公示制与承诺制 (5)民主听证会
13、政府与社区的关系是:“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关系
14、社区党的领导主要体现在:政治决策、思想领导、保证监督、典型示范等方面。
15、社区民主监督的主体既表现为专门组织机构的专业监督,也可表现为居民群众的随机监督。专门的监督机构是: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也是民主监督的机构。
16、社区服务的内容包括:(1)社区养老服务 (2)社区助残服务 (3)社区家政服务 (4)社区医疗卫生服务 (5)社区就业服务 (6)社区政府公共服务办证等 (7)社区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
17、社区主体组织间的关系:社区党支部是领导层,发挥思想领导和政治保障作用;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属于决策层,是社区最高权力机构;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属于议事层,是社区的议事监督机构;社区居委会属执行层,是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
18、对整体选举无效的处理有两种方法:一是重新选举。二是局部纠正。
19、社区自治的表现形式:从全社区的层面看,它包括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从居民直接参与的角度看,包括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约束;从自治的内容看:包括人事自治、财务自治、服务自治、管理自治、教育自治。
20、社区组织的类型: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区中介组织、社区专业服务组织。
名词解释
1、社区概念:社区是由生活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人们所形成的一种社会生活共同体。它既是人们聚集、生活的特定区域,也是社会成员参与社会活动的基本场所。
2、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3、社区服务: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以满足社区成员的需要为目标,以社区服务机构为主体,福利性服务与有偿、低偿服务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社会服务。
4、社区组织:是指直接从事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以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功能的各种组织的总称。
5、社区居民代表大会:是指由全体社区成员选举产生的,代表社区成员行使重大事务决策权以及对居委会工作的监督权的权力机构。
6、业主委员会:是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由对住宅小区内的房屋具有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自然人或法人(代表),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行使与房屋有关的各项职权的群众性自治组织。
7、社区自治:是中国城市社区居民群众自治,即居民通过居民委员会等自治性组织依法管理和建设与本社区居民利益相关的各类事务,实现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
8、社区民主决策:是指在涉及社区重要事项时,按照社区自治章程规定,由社区相关机构根据一定的程序进行民主讨论或协商,并形成一定的决议交付执行的决策过程。
9、社区民主管理:是指社区居委会按照自治章程规定,对属于社区自治范围内的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过程。
10、社区发展:是社会发展行动在社区内的具体体现形式,指的是社区居民在政府和社会组织的支持下,成立社区组织,根据社区的共同需要,依靠社区力量,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来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状况的过程。
11、社区党建:是以街道中国共产党工作委员会和社区共产党组织为主体,由社区居委会等自治组织配合、由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内的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性党建工作。
12、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是指社区党组织在上级党组织领导下,在社区自治组织和其他组织及单位支持配合下,以进行思想道德建设为主要内容,以社区内的全体成员为对象,以宣传、组织、谈话、协调等为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是执政党的一项重要职能。
13、双过半原则:指参加选举的选民数应超过依法登记的选民总数的半数;当选人获得的有效票数应超过总投票数的半数。
简答题
1、社区建设的内容包括:
(1)构建新型社区及其组织体系
(2)建立新型社区组织运行机制和社区制度体系
(3)理顺城市基层政府及其派出机关与社区的关系,建立起政府与社区之间平等合作的新
型关系
(4)依托社区组织,开展具体的社区建设项目
(5)扩大社区参与、推进社区自治、利用社会资源,推动社区发展
2、社区居委会的职能:
(1)管理。指自治性管理和行政协管,包括卫生、物业、计生、流动人口、治安等自治事务(2)服务。包括社区服务、志愿者服务、各类便民利民服务、再就业服务、福利性服务和社会化服务等
(3)教育。开展法制教育、公德教育、青少年教育、职业培训等以及各种文化体育活动
(4)建设。如社区环境卫生、美化绿化、道路建设、房屋维修、医疗服务等各项内容
(5)监督。主要是代表社区居民对政府部门及其派出机构以及其他各类社会组织在社区内的各项工作进行民主监督
3、社区党组织的职责:
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团结、组织党支部成员和居民群众完
成本社区所担负的各项任务;支持和保证社区居民委员会依法自治,履行职责;加强党组织
的自身建设,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4、业主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1)召集、主持业主大会;修订业主公约、业主委员会章程
(2)选聘、解聘物业管理公司,审议物业公司服务收费标准
(3)审议年度计划和财政预算
(4)监督物业管理公司平常的管理、服务活动
(5)讨论、决定兴建与房屋有关的公共工程和公共设施
5、社区自治特点:
(1)自治的主体是:全体居民(包括杜区单位)
(2)自治的范围:在本社区内
(3)自治的内容:社区内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4)自治的目的:发展社区民主、改善居民生活、促进杜区发展、建立文明样和的现代社区
共同体
6、“四个民主”间的关系:
“四个民主”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四个民主”中,民主选举是基础,没有经过选举成立的各项自治组织,其他三个民主无法开展。民主决策时关键,有了好的领导班子,还需要发扬民主,大家的事情大家讨论,才能把事情做好。民主管理是举措,各项决策制定以后,必须依靠各项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去执行,才能使决策落到实处。民主监督是保障。
7、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基本原则:
(1)坚持“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原则
(2)坚持提高认识、量力而行的原则
(3)坚持优势互补、服务社区的原则
(4)坚持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
8、社区民主选举工作程序:
第一,成立社区选举委员会并发布公告晓渝全体社区成员
第二,部署选举工作
第三,宣传发动
第四,选民登记
第五,提名确定候选人
第六,宣传介绍正式候选人
第七,现场投票选举
第八,验收总结
9、如何进行居务公开
第一,合理确定居务公开的内容
第二,正确执行居务公开的程序
第三.确定合适的公开时间和方式
第四,加强对居务公开的管理
第五,定期进行检查
10、罢免社区居委会成员基本程序:
(1)由符合法定人数的社区居民或居民代表以提案的形式提请召开社区居民代表大会
(2)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召开
(3)提案人在会上陈述提请罢免理由
(4)被罢免人进行申辩
(5)全体社区居民代表进行表决
(6)执行表决结果,如未通过罢免,则仍保留其职位和工作;如通过罢免,则按规定在三个
月内补选所缺职位
11、如何做好社区圾清运工作:
一是重建社区环卫工作体制
二是加大社区对在本社区工作的环卫人员的领导监督力度
三是将社区划分成片,明确环卫人员的工作范围和任务
四是加强对让区居民的教育工作,借助社区的宣传工具开展对居民的教育工作
五是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保洁工作
12、如何建立社区医疗服务站
一是做好杜区卫生服务站的硬件设施建设
二是聘请具有相关专业知识、有医疗卫生机构颁发的许可证的医护人员进入社区,为居民
提供各种服务。
三是做好社区卫生站的各项制度建设
四是建立健全各类档案,做到档案完整、规范,为今后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依据
13、如何做好社区计生服务工作:
一是做好社区内已婚育龄妇女的登记工作
二是切实做好已婚育龄妇女的各项计生措施的落实工作
三是做好相关的计生宣传工作。
四是配合上级计划生育主管部门在社区内开展诸如“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广泛宣传新
的婚育观念,倡导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等婚育观念
五是做好婴幼儿的保健工作
14、制定城币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淮的依据主要包括:
(1)维持居民的最低生活需求所需要的物品的种类和数量
(2)生活必需品所需要的费用
(3)市场综合物价指数,尤其是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指数
(4)居民的平均实际收入和消费水平
(5)经济发展状况和财政收入状况
(6)其他社会保障标推
15、如何与社区单位资源共享、共驻共建(案例参考236页)
(1)建立与社区单位之间的相互合作共生关系
(2)社区工作者要善于与社区单位的“居民”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的社区生活
问题,从而为社区与社区单位的合作奠定基础
(3)社区工作者要善于将社区居民的需要同社区单位的需要要结合起来,开展社区治安、环
境、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使社区利益和社区单位利益保持一致
(4)要善于变废为宝,发现并采取办法盘活社区单位的一些废弃资产
(5)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本着互利合作的精神,与社区单位签订共建协议,使得双方的合
作共建能够持续下去,并逐步制度化
16、如何起草社区章程、决议、通告等重要文件:
其一,确定为什么耍起草和制定这些文件,也就是搞清楚它们的目标
其二,确定文件的适用范围和效力
其三,起草文件要注意在居民和文件所涉及的人群中进行摸底探访
其四,一些重要文件还需要与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府政策相一致,起草时要确定不朗违背这些规定。
其五,文件起草完毕之后,交付相关组织机构审议通过,未经通过,不可外泄使用,保证审议机构的权威性。
17、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发挥作用的途径:
第一,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主要是通过与各主体组织的职能分工来完成的。社区党组织在社区中发挥领导作用的方式主要体现为领导、支持、监督、协调。
第二,社区党组织的作用应该通过制度化的途径,通过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进行
第三,应该强调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示范效应发挥党的领导作用
第四,探索社区党组织在新形势下的新的运行思路和机制
18、社区党建的内容有:
(1)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形成社区党建工作的网络体系
(2)正确处理社区党组织和辖区单位党组织的关系
(3)明确社区党组织的管理对象及权限
(4)建立社区党建工作的网络结构和活动载体
(5)加强对党员队伍的建设,抓好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6)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
(7)履行社区党组织的政治领导作用,处理好与居委会关系支持居委会依法自治
19、如何保证社区财务活动的规范化:
一是制定社区财务管理办法,对社区的相关财务活动作出明确的规定
二是对居委会干部生过补贴中由社区负担的部分,由居民代表会议结合本地区、本社区的实际,做出合理的规定,防止乱收乱支或开支不合理
三是对那些资产较多的社区,应制定好社区资产经营管理办法
四是建立社区财务预算制度和重大项目共同决策制度等
五是建立社区财务监督制度,包括财务公开制度、报告工作制度等,加强社区内部的监督力度,做到社区财务规范化
20、居委会应该如何遵循正确的工作原则和工作方法(案例参考169页)
《居组法》规定,居委会决定问题时,应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在样众中进行工作的时候,应当采取民主的方法,不得强迫命令。很多居委会进一步将这一原则明确为“三公”原则,即公开、公正、公平。居委会开展工作主要是通过说服教育的手段,以宣传性工作为主。这就要求,居委会在工作中应当尊重居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在决定问题时,不能剥夺居民的发言权,要多听取居民群众的意见,不能搞少数人的一言堂,由居委会几个人说了算;还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有错则改,无则加勉。
如何落实好巡视整改和党风廉政建设专项整改工作
一、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抓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作为街道领导班子,对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认识不到位,贯彻责任制的积极性不高,工作被动应付,存在畏难思想,怕招怨、怕捅娄子、怕失面子,对责任范围内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不愿指出、不愿批评。甚至错误地认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抓得太紧会束缚手脚,会影响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影响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以致把抓经济建设和抓廉政建设对立起来。
(二)党委把精力摆在了全街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疏于了对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平常重点把干部摆在发展第一线,注重工作进度和成效,而对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不深刻不具体,对部分干部平常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批评教育蜻蜓点水,未严格追踪抓整改落实。
(三)制度制定了不少,执行落实的却不多,工作开展监督不力。要紧紧抓住正确行使权力、落实是关键,平常疏于制度的落实,干部缺少约束和监督。
二、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措施
目前党委深刻认识到;推进街道党风廉政建设,就要长期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反腐败指导思想,深入开展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现全街党员干部秉公用权、廉洁从政,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切实解决干部作风、机关效能、发展能力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为推动街道建设发展再上新台阶,创造风清气正、和谐共进的良好环境。党委决定当前和今后长时期内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狠抓干部管理,提升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1、抓学习教育,提高干部自身素质。
坚持贯彻《廉政准则》为切入点,抓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学习和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一是以学习《廉政准则》为重点,侧重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两个条例;二是坚持党报、党刊中刊登和市纪委处理违纪党员典型案例的学习;三是组织干部学习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激励他们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四是每月组织干部学习一次法律、法规知识。促进党员干部自觉增强道德约束力和纪律观念,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拒腐防变能力,为苗圃街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政治思想基础。
2、抓管理,规范干部日常行为。
党风廉政建设的生命力在于抓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的重点是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自觉做到:遵守民主集中制,不独断专行,软弱放任;依法行使权力,不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廉洁奉公,不接受任何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利益;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允许他们利用本人的影响谋取私利;公道正派用人,不任人唯亲,营私舞弊;艰苦奋斗,勤俭办事,不奢侈浪费,贪图享受;勤政务实,不弄虚作假,与民争利。党政主要领导应该带头示范,坚持执行和落实领导干部不准收受现金、有价证券、不准用公款大吃大喝和高消费娱乐等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定期召开好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
3、抓政务公开,抓财政管理,接受群众监督。
一是对每位领导和干部的职务、职责进行张榜公开,公示上墙,便于群众办事;二是对财务收支情况每个季度核实一次,增强财务管理的督查,严格控制非生产性费用,禁止和杜绝不合理开支;三是每年由街道纪委书记和分管经济的办事处副主任牵头,组织街道纪委、经济办有关业务人员,成立财务检查审计小组,通过一查、二看、三听、四审,对街道各股室和各社区财务进行全面检查审计,切实杜绝财务漏洞。通过检查,弄清财务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有效促进街道社区两级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4、强化廉政知识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街道党委要加大党风廉政知识宣传、宣讲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网络、宣传车、廉政知识竞赛、廉政歌曲传唱、标语等形式,切实加强党风廉政知识宣传,通过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激发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廉政监督活动,营造良好的廉政舆论氛围,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干群人人讲廉政,齐抓共管促廉政新局面,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在我街更加深入扎实的开展,取得更大成效。
推进社区治理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
加强社区社会管理是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社区从开始就被定义为“小社会”,社会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个个实体的社区里进行,一个社区所面临的许多问题,既是某一社区中单独的存在,也是更大社会范围内的问题的具体表现。因此,探索社区存在的一些问题,为解决整个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有所帮助。
一、“社区”来源
1887年滕尼斯用“社区”与“社会”两个综合性分析概念,来说明人类演进过程中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两极特征。他认为“社区是一种持久的真正的共同生活,是一种原始的或者天然状态的人的意志的完善的统一体。”社会则是一种有目的的联合体。在社会里人们“虽然也像在共同体里一样,以和平的方式相互共处地生活和居住在一起,但是基本不结合在一起,而是基本上分离的。”由此,滕尼斯认为社区是由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同质人口组成的、价值观念一致、关系密切、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抚的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共同体,并强调人与人之间所形成的亲密关系和共同的精神意识以及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随后20世纪20-30年代,研究都市社区的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R.E.帕克强调了社区的本质特征是“地域性”的观点。1955年,美国社会学家G.A.Hillery则认为,大多数社会学家认同的社区概念应包括社会互动、地理区域和共同关系三个特征。
目前我国对社区的研究较有影响力的范式是“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此类研究将社区视为社会的代表或者国家与社会的中介,通过社区去验证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某些重要论点。另外一个研究方向是研究社区治理的具体范畴,他们认为社区是中国公民社会崛起、推动社区自治和城市共同治理的重要方式,政府向社区让权、还权、授权,成为社区自治的推动力,而草根社区通过公民行动和政治参与,并对管理体制形成强大的冲击力。
目前,按经济结构、人口密度、人口聚集规模标准分类,主要有农村社区、城市社区和集镇社区(或城镇社区)三种,本文探讨的是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不足。
二、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的国家和社会关系经历了巨大的转变,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正逐步走向服务,各类非政府社会组织取得了一定能动性,社会管理的创新活动正如火如荼。尽管公民社会形成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已逐步改善,但因为公民意识尚不普遍、法制体系尚不健全、民间组织的自主性不强等原因,虽出现了不少社区自治的示范社区案例,但大多数采取的仍然是政府为主导的社区治理模式,政府外的社会力量如社区法定组织与民间组织等都还很弱小,存在以下不足:
1.治理主体定位不清
我国社区自治程度普遍较低,政府往往通过行政命令和强制手段直接控制社区的治理工作。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社区的独立性与法律赋予的自治性都受到了限制,社区成为基础政府组织及其派出机构的“附属物”。市、区各管理部门存在工作职能相互混淆的情况,结果往往各自为政,工作布置繁杂和重复交叉,使社区居委会这一群众性自治组织承担了大量原本属于政府部门的工作任务,成为政府部门的承受层、操作层和落实层,加之工作中权、责、利的不明晰和当前考评机制的综合因素,社区工作开展起来力不从心,疲于应付。这种社区行政化实际上形成了领导与指导兼有的双重关系,而其原本的自治管理功能却日益萎缩,不利于提升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也不利于提高社区居委会的威信,同时还严重影响了社区的承载能力。
在治理角色错位的的同时,政府过多地干预了非政府社会组织的自主权利,使得一些地方的居委会承担了一些应由非政府社会组织承担的事务性职能,如社区文化活动、公益慈善活动、志愿者活动等。由于政府角色上的缺位和越位,出现了“该管的未管,不该管的强管,管了的又管不好”的现象,影响了社区建设的健康发展。
2.社区管理资源匮乏
我国城市社区普遍面临资源匮乏、配套支持难以满足社区治理需要的困境。一方面是人力资源匮乏。由于编制等历史原因,当前从事社区治理与服务工作的多是下岗职工、家庭妇女、离退休职工等,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比例偏低,大多数从业者没有经过社会工作的专业培训,缺乏社会管理知识,面对社区各项功能社会化服务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社区工作人员工作强度很大,但工资薪酬却普遍偏低,吸引不了高素质人才,社区工作者队伍青黄不接。另一方面是政策资源缺乏。社区治理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很多条例过于笼统,执行起来难度较大,而政策间也缺乏有效衔接,这为注重细节管理的社区治理带来了很多困难。具体表现在:一是街道办事处指导下的社区居委会,对自身行政服务和管理的范围没有制定明确的制度规范,容易造成管理缺位或越位的现象;二是社区内的市、区属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分别按各自指令行事,与社区之间的关系缺乏有效的政策和法律依据,往往造成社区事务相互推诿扯皮;三是社区管理运行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难以制约一些权力集中部门的工作。
3.社区参与性不强
社区治理的目标就是通过多元的社区组织实现对社区治理的参与,治理的主体既包括党团组织和政府组织,也有非营利组织和市场组织,还有居民个人。现阶段社区内居民参与和社会组织参与积极性都不高,社区活动的行政化痕迹明显。虽然很多社区管理机构对居民的意愿和要求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居民的合理化建议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采纳,但靠行政推动力来整合社会力量的方式很难吸引居民自觉参与。而在政府的强势领导下,社区社会组织活动的开展很多时候处于被动地位,因为这些组织无法像政府那样采取合法的强力手段实现公共管理和保护公民的公共安全与人权,而政府与营利组织又不能像非营利组织那样对社区弱势群体提供免费而又受到受助者欢迎的服务。此外,社区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体,这些主体在社区活动中构成错综复杂的关系,但目前各组织尚未明确各自所应该承担的职责和义务,比如社区非正式组织与政府机构之间、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的共建与共享尚未成形。 三、城市社区治理的对策分析
1.创新政府管理方式
虽然我国的社区治理模式大多数还是政府主导,但是参照武汉、上海等社区管理的创新经验,我们发现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由单一行政管理模式转变为政府与社区互动的治理模式道路可行,这是构筑政府依法行政与社区依法自治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模式,也是架构“小政府、大社会”的创新社会管理途径。一要明确居委会与各职能部门所担负的职责。各职能部门必须独立承担的行政管理责任,对于自己职能内的事务不推给社区,如果需要社区协助应该提供工作人员和相关经费,其他如社区保障、群众文化等社会性服务工作应从行政职能中分离出来,按“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移交社区,并界定社区自治管理的职责,包括社区社会机构的管理、邻里关照等社区公益事业建设等。二要创新社区评议的考核监督机制。对社区的考核由上级部门的单向考核,转变为上级部门、驻区单位、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多向考核;政府职能部门在社区建立公示制、承诺制,接受社区成员的监督和评议;考核管理社区、服务居民的内容应当以社区居民的满意度为主,并取消考核与社区职能无关的内容,切实为社区工作减负。
2.加大人才队伍建设
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规划》指出,要积极推进社区服务人才队伍专业化、职业化,落实“一社区一名大学生”政策,实施50万大学生服务社区计划。对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要采取公开推荐、民主推荐、群众推荐、组织推荐、个人自荐等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推行竞争上岗,创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针对社区管理特点,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建立培训登记管理制度,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和学历教育,对社区服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切实提高社区干部的计算机操作、口头表达、文字组织、矛盾协调等技能。另外,要认真落实政务公开、财务管理、民主评议干部等规章制度,保障社区人才队伍的稳定,从而使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向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发展迈进。
3.提升社区居民参与
社区居民参与度的高低,决定着社区建设与城市基层民主化实现程度的高低,是创建和谐社区的基础,也是实现社区建设自治发展的关键。首先,要引导居民群众在社区民主管理中发挥作用。通过建立社区网站、张贴宣传通知等各种方式实行居委会工作公开;开展试行社区事务听证制度,增加社区管理的透明度,提高居民责任感,对影响居民生活的大小事情通过召开听证会、楼道会等形式解决。其次,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和互助活动,融洽邻里关系,消除矛盾纠纷,满足社区居民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并通过树立社区活动积极典型,引导居民自觉参与社区的管理,形成和谐邻里、平等互助的良好社区风气。
4.培育各类社区组织
社区服务组织是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的重要力量,对该类组织的设立和发展要给予必要支持,特别是对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等应简化登记手续,降低准入门槛,减免税收费用,对办公场所方面也应积极配合。此外,对一些提供服务的社会组织可以借鉴香港地区的做法,试水市场化的购买制度,引导符合条件的组织或个人创办公益性组织,扩大试点服务范围和内容,实现社区居民综合性服务的提供。
当前中国社会结构正处在公民社会逐步形成发展阶段中,处于这个阶段的公民社会虽已形成,但还不够成熟。作为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的公民社会,中国处在市场、社区与民间组织还不成熟的转型时期,只有采取多种管理方式,积极加强人才培养,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培育社区公民意识,不断提高社区自治能力和自主意识,才能引导社区治理逐步走向成熟。
如何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
一、切实提高对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是各级各部门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要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充分认识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常抓不懈,务求抓出实效。
(一)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各级各部门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规范财务收支行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但从省巡视组、审计、纪检等监督检查情况看,仍有部分地区和单位无视财经纪律和法规,财务管理混乱,会计账务失真,公款吃喝、公费旅游、公车私用、滥发津补贴等违规违纪行为屡禁不止,扰乱了正常的财经秩序。只有切实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强化约束,筑牢防线,维护良好的财经秩序,才能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遏制违规违纪现象发生。
(二)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是推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为推动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规范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从源头上狠刹奢侈浪费之风,按照中央、省、市要求,各级各部门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构建厉行节约制度体系,明确相关公务支出标准。这些制度是新形势下规范各项支出行为的根本依据和重要遵循,只有切实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严格执行财务规定,坚决维护各项财经制度的刚性约束,才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切实从源头上规范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
(三)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是深化财税改革推进依法理财的客观需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不断推进预算管理、转移支付、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政府采购等财税改革和预决算公开工作。这是规范支出、阻塞管理漏洞的重要措施,只有切实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财经方针、政策,遵守财政财务制度,执行财政改革措施和相关配套制度,才能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依法理财取得成效。
二、抓好源头治理,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与执行
预算编制与执行是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的基础和前提。各区(市)、各部门要进一步规范预算编制方法,细化预算编制内容,严格预算执行,夯实预算管理基础,切实抓好源头治理工作。
(一)深化综合预算改革。严格预算编制管理,预算编制要体现依法治国方针,强化预算的严肃性、权威性,将各项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统筹各项收入安排支出,严格遵循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强化预算观念、细化预算科目、硬化预算约束,严禁超预算或者无预算安排支出,严禁虚列支出、转移或套取预算资金,严禁以任何形式隐瞒、截留、挤占、挪用、坐支或者私分非税收入,严禁将应收缴的非税收入直接抵顶支出。
(二)细化预算编制内容。严格遵守各项财经制度规定,通过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项目滚动管理数据库、非税收入管理数据库,准确掌握各项基础数据信息,按照相关支出标准编制预算,做到应编尽编,编实编细;严格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要求,准确、真实、完整地反映各项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增强预算约束力,强化预算编制信息与预算执行环节的衔接与控制。
(三)建立和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强化预算执行监督管理,通过建立和完善动态监控管理信息系统,实时监控财政资金支付、清算过程,重点监控违规转款、超额提取现金,不按预算规定用途挤占挪用资金等行为,并及时对发生的预警问题进行判断、调查、通报和处理,健全完善预警高效、反馈迅速、纠偏及时、控制有力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
三、加强刚性约束,进一步规范支出管理
维护预算的刚性约束是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的关键。各级各部门要把财经纪律、支出标准的刚性约束作为高压线,严把支出关口,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行和规范使用。
(一)严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的支出实行审计监督和部门绩效考核有机结合,强化监督与预算编制执行的衔接,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厉行节约有关要求,从严从紧编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预算,将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境)费用、公车运行维护费、会议费、培训费等支出全部纳入预算,并单独列示,预算一经批准,原则上不得调整,执行中不得随意突破预算,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按照《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14〕40号)要求,各级各部门原则上不再购置一般公务用车。
(二)严格执行支出标准。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枣庄市实施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细则的通知》以及公务接待、会议、培训、差旅、出国以及公务用车等管理办法或规定,严格执行各项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和有关规定,强化预算硬约束,严禁列支超预算、无预算、超范围、超标准的费用,切实维护财务制度的支出刚性。各级各部门要强化支出审核责任制,把好资金使用、票据管理和支出审批关。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公函、审批和清单制度,不得报销无公函的公务接待费用,不得用公款报销或者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不得将休假、探亲、旅游等活动纳入公务接待范围。严禁以会议、培训名义进行公款宴请、公款旅游活动,公务活动用餐费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公务卡管理有关规定,全面落实会议定点制度。
(三)强化工资津补贴管理。严格按照财政供养人员实名制和国家工资津补贴政策要求,健全完善人事、编制、财政、监察四部门联合共管人员信息机制,推进财政供养人员信息系统与人事信息系统数据共建共享工作,如实反映人员信息和经费预算,严禁超编制、超标准申报人员经费预算,严禁以虚报人数、吃空饷等方式冒用财政资金。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省、市规定的津补贴发放范围和标准,不得违反规定自行新设项目或者继续发放已经明令取消的津贴补贴,不得超过规定标准、范围发放津贴补贴。凡申请调整区(市)级机关津贴补贴的区(市),严格执行“先核查后审批”制度,各区(市)对乡镇(街道)也要加强管理。建立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津贴补贴正常增长机制,继续落实好国库集中支付、财政集中统发工资制度,切实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四)增强财经法纪观念。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是财务工作第一责任人,财务负责人是本部门财务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工作中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视财经纪律为高压线,像抓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一样抓财经纪律执行,认真学习《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办发[2010]32号)、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审计和财务工作的通知》(枣政室[2012]2号)和涉及领导干部的有关党纪、法规,充分认识遵守和维护财经纪律的重要性、紧迫性,增强政治责任感,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切实加强对本部门财务工作的领导,慎用手中的权力,坚决防止失职、渎职行为的发生。财务人员要带头学习、熟练掌握、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依法理财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依法依规办理会计事项,确保会计信息真实。
四、深化财政改革,进一步完善监管措施
改革是破解支出管理难题的有效手段。各级各部门要扎实推进财政改革,强化监管措施,加强资金的动态监管和过程控制,确保财政资金的使用合法合规、安全高效。
(一)加快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健全公务卡制度,实行公务卡消费支出动态监控和通报制度。对公务支出,除按规定实行银行转账或者使用现金外,全部实行公务卡结算,提高公务支出透明度,规范公务消费行为,健全完善公务支出监管新机制。
(二)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建立预算信息公开监督体系,将预算信息公开纳入部门绩效评价体系之中,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中央和省预决算公开工作总体部署,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除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要求须保密的内容和事项外,全部按要求落实好公开任务。进一步细化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内容,所有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都要向社会公开。探索推行公示制,以适当方式公开单位国内公务接待的批次、人数、经费总额,会议的名称、主要内容、支出金额,培训的项目、内容、人数、经费,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的审计结果等情况。
(三)积极推进县级政府公务接待经费公开试点。财政部门要加快推进试点地区县级政府公务接待经费公开试点工作,按照《山东省县级政府公务接待经费公开试点方案》(鲁财行〔2013〕48号)要求,及时向社会公开试点单位公务接待经费预算、公务接待制度和公务接待支出明细,并密切关注群众舆论,做好意见收集、整改、反馈等工作,深入查找不足,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公开工作稳步进行。通过推进试点工作,严格控制公务接待费用,完善单位公务接待审批控制制度,加大公务接待经费公开力度,向群众说真话、交实底,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四)扎实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按照财政部、审计署工作要求,加快推进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实施工作。切实抓住单位经济活动的客观规律,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资金管控为核心,以防范风险为目标,将制衡机制嵌入到单位内部管理的全过程,实现内部控制对单位经济活动全过程、全方面控制,实现加强财政管理与强化预算执行监督的有效衔接。各级财政部门要研究制定《内控规范绩效考评办法》,建立单位自评、主管部门评价、财政部门评价“三位一体”的考评体系。审计部门要将单位内控建设列入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检查范围,提高《内控规范》实施的执行力。
五、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进制度落实
制度建设是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纪纪律的重要内容。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构建符合厉行节约要求的支出标准体系,确保在制度建设、培训、宣传、执行上不留死角。
(一)构建制度体系。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关于加强厉行节约制度建设的通知》(鲁财办〔2014〕14号)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和职责任务,抓紧完成本地区、本部门“6+1”项制度建设任务,使公务支出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真正实现依靠制度规范支出,尽快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制度体系。
(二)加强制度宣传。各级各部门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厉行节约制度体系的宣传力度,要加强与有关新闻媒体的沟通,做好制度宣传和解读工作,加强对部门主要负责人、财务、人事负责人以及社会大众的宣传,使各项厉行节约制度、各项财经纪律深入人心,继续营造学习、宣传、贯彻厉行节约制度的良好氛围。
(三)开展制度培训。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各项政策的培训和解读,使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准确理解、全面掌握各项制度、政策的背景和内容,充分认识厉行节约制度实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贯彻落实制度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为推进各项制度执行与贯彻落实奠定基础。
六、强化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大惩戒问责力度
强化监管、实施问责是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的保障。各级各部门要健全信息披露机制,推进预决算公开,自觉接受监察、审计、财政部门和社会大众的监督。强化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审计、财政等部门要加大对财务制度的监督检查力度,根据中央统一部署,通过开展严肃财经纪律专项治理,重点关注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滥发津补贴等违规违纪行为,对有具体举报线索、社会反映比较集中、日常监管发现问题比较多的部门和单位,要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对不听招呼、顶风而上、公然违规违纪的典型案件,查实一起、剖析一起、通报一起,充分发挥警示、威慑和教育作用,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对各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零容忍”,严格依照《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处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构成违纪的,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切实扭转财经秩序混乱的状况,促进部门、单位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财务管理,为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街道办的财务管理是遵守什么制度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以下简称“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是企业内部为了有效地进行经营管理而制订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制度、措施和方法的总称。建立健全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对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促进企业规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应遵循的原则企业建立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既要以《会计法》、《公司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又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便于企业有效加强内部监管,防范经营风险,增加企业效益。具体地讲,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的建立要符合以下原则。合法性原则。企业必须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准绳,在合法范围内,制订本企业切实可行的财务内控制度体系,这是企业建立财务内控制度体系的基础。整体性原则。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必须充分涉及到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各个方面的控制,它既要符合企业的长期规划,又要注重企业的短期目标,还要与企业的其他内控制度相互协调。因此,在建立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时应把握全局,注重企业的整体实施效果。针对性原则。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的建立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针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针对企业容易出现错误的细节,制订切实有效的财务内控制度,对各个环节和细节加以有效控制,以提高企业的财务会计水平。一贯性原则。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必须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不能朝令夕改,否则就无法贯彻执行。适应性原则。适应性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外部的适应性,也就是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体系要适应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产业的发展和对企业竞争对手机制的适应;另一方面是对企业内部的适应,也就是要适应企业本身的战略规划、发展规模和企业现状。企业应把握这两个方面,构建适时适用的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推动企业财务会计水平向更高的目标迈进。适用性原则。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应便于各部门和职工实际运用,也就是说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操作性要强,要切实可行,这是制订财务内控体系的一个关键点。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的适应性可概括为“内容规范、易于理解、便于操作”。发展性原则。制订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要充分考虑宏观政策和企业的发展,密切洞察竞争者的动向,制定出具有发展性或未来着眼点的规章制度。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制度,能促进企业财务会计水平的提高。为此,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不断健全财务内控制度体系。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的框架具体地讲,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框架可分为以下五个方面:(一)原则性的财务、会计制度会计核算制度:(1)会计核算的体制;(2)主要会计政策;(3)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4)会计科目使用说明;(5)会计报表种类及其格式;(6)会计报表编制说明。财务管理制度:(1)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2)货币资金管理;(3)往来结算管理;(4)存货管理;(5)短期、长期投资管理;(6)固定资产管理;(7)在建工程管理;(8)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管理;(9)其他资产管理;(10)销售收入管理;(11)成本费用管理;(12)盈利及分配管理;(13)财务会计报告与财务评价管理。(二)综合性管理制度1.账务处理程序制度;2.财务预算管理制度;3.会计稽核制度;4.内部牵制制度;5.财产清查制度;6.财务分析制度;7.会计档案管理法;8.会计电算化管理法;9.对子(分)公司等所属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法。(三)财务收支审批报告制度1.财务收支审批管理法;2.重大资本性支出审批与授权审批制度;3.重大费用支出审批与授权审批制度;4.财务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四)财务机构与人员管理制度1.财务管理分级负责制;2.会计核算组织形式;3.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4.内部会计人员管理法;5.对违反财经纪律及企业财会规章制度事项的处罚规定。(五)成本费用管理制度1.费用报销管理法;2.成本核算法;3.成本计划管理法;4.成本控制管理法;5.成本分析管理法;6.成本费用考核管理法。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应达到的目标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是为企业的经营目标服务的,运用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应力争达到以下目标:一,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二,保证所有交易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记录于适当的账户,使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符合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要求;三,保证对资产和记录的接触、处理均经过适当的授权;四,保证账面资产和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五,保证财务会计监督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综上所述,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体系,它涵盖企业经营管理的多个方面,就烟草企业来讲,制订财务内控制度时,不仅要考虑企业本身的情况,还要紧密结合企业的组织结构特点及经营管理方式,充分考虑资产产权关系和节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一套符合企业发展和管理需要的控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