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政治新闻 > 正文

政治新闻

医院健康管理服务存在问题(医院管理存在的问题)

hacker2022-06-10 03:03:27政治新闻93
本文目录一览:1、健康产业存在哪些问题?2、

本文目录一览:

健康产业存在哪些问题?

行业缺乏标准,鱼龙混杂,不规范健康管理理论框架没有形成,缺乏系统、权威的理论支持。健康消费理念与宣传混乱。健康评估、鉴定与管理没有国家标准。健康信息数据管理没有统一标准与规范。健康评估、维护、管理技术装备、手段参差不齐。没有健康管理权威的行业协会、学会组织。

健康管理服务机构良莠混杂,健康管理服务市场无序竞争,健康产品商业信誉有待提高,健康管理服务消费市场总体供应能力不够,没有健康管理服务的大型品牌企业,保险业未成规模的进入这个市场,对个人的健康消费没有形成实质性的支持等问题。

健康管理的存在问题

健康管理在我国还是一个新概念,健康管理的服务对象较狭窄,主要集中在经济收入较高的人群,公众的认知度还不高,健康管理的一些理念尚未被公众所接受。

比如,有些人一年抽烟能花费上万元,而花几百元做个健康管理在他们看来却是“太贵了”,一旦生病,他们只能花费巨资寻求专家名医,而事实是健康管理提早预防可以让他们少花这笔冤枉钱。

老年人健康管理存在的问题

老龄化是目前世界多数国家面临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加快建立起完善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已显得尤为重要。提供了健全、完善的健康管理服务,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从一定程度上讲,社区卫生保健服务的发展,是解决老年保健问题、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老年人;健康管理;公共卫生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65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01-02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截至2010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65岁及以上人口119亿,占总人口的89%。我国是世界上唯一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随着寿命的延长,老年人易患疾病的发病率和伤残率逐年上升,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近半数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对医疗卫生和保健服务形成较大压力。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加速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已显得尤其重要[1]。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状态以及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2]。其建立在现代医学模式和信息数字化管理技术基础上的,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实现对每个人进行全面的健康保障服务[3]。2009年,卫生部将老年人健康管理作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之一,制定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开展疾病防控知识教育,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基础上,每年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提供1次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对发现已确诊的老年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提供规范化管理,对体检发现有异常的老年人建议定期复查。但这项工作开展以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及目标,特别是边远山区基础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这项工作的难度就更大,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龄人口基数大、高龄老年人多,慢性疾病患病率高,整体上带病生存时间长。我们面临着不断增长的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与保障服务能力不相适应的严峻挑战。二是老年卫生政策和措施还不够完善,针对老年人特点的专业化医疗卫生服务尚未形成,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老年卫生服务能力有待提高。三是我国本身就是一个山区多,平原少,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在广大农村地区,青壮年基本都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基本都是孤寡老人和少年儿童,再加上他们年老多病,自给尚且不足,还要跋山涉水到卫生院或者村卫生室搞健康体检,确实有些困难。下面,就以我区分乡镇为例,说明一些具体问题:分乡镇地处夷陵区东北部,辖区面积32042平方公里,主要为山区和丘陵地形,大体是东高西低,平均海拔420米,总人口37802人。2011――2012年,全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分别为2745人、3437人,占总人口数比例分别为726%与903%,增长比例为252%。2012年,为全面完成我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工作任务,我院制定工作方案、召开专题会议、组建健康体检工作专班(由公卫、临床、化验室、心电图、护理等专业共10人参加)和人员落实工作专班(各村委会、村卫生室人员组成),携带相关仪器设备,历时40天(包括双休日),转战14个体检场所,历经艰辛,完成了16村的老年人健康体检任务。本次共体检2195人,体检率为638%。从体检结果来看,除少部分人没有发现异常外,绝大部分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以5月22日的数据为例:当天共体检67人,其中化验室检查有问题的占49人,比例高达731%,其中血糖14人、谷丙转氨酶3人、尿素2人、血脂26人、肌酐4人。同时我们重点统计了慢病患病情况,在本次体检人群中,新增高血压患者261人,糖尿病患者40人。从上面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开展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时非常有必要,而且也给老百姓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但为什么我们花费了这么大的精力,动用了这么大的物力与财力,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呢?这就更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思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宣传要到位。要大力宣传65岁及以上老年健康管理服务的公益性,普及他们对健康体检的认识,公布健康体检项目,要让老百姓认识到这是实实在在的大好事,主动参与其中并放心体检。二是组织要到位。在体检前,要做好老年人的通知、运送等工作,保证老年人能准时安全到达体检地点;在体检过程中,要做好组织安排工作,保证所有老年人安全有序完成体检。有条件的地方还有准备一下水和食物,防止体检时间过长诱发或加重某些疾病。三是管理要到位。要加强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建设与管理,提高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度,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要明确村委会的职责,负责组织协调好本村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工作。四是服务要到位。可以组建工作专班,以村为单位,开展集中体检,对于遗漏的、行动不便的、年岁太高、居住太远的,可以组建小分队开展上门服务,也可以在卫生院组建老年人健康体检室,利用老年人到卫生院就诊的机会,开展健康体检工作。五是资料收集要到位。老年人健康体检结束以后,要对老年人的健康体检结果进行分析,了解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疾病分布趋势,掌握重点慢性疾病的发病情况,做好追踪调查与管理。六是注重实际要到位。各乡镇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于本乡镇的体检方式,把老年人健康体检工作落到实处。不要片面的强调体检率,那样既不安全又有耗时费力,避免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影响。

当前医疗机构管理面临的哪些问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逐步建立了有时代特色的医疗保险体系,并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往医疗保险制度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本文从当前医疗保险制度的弊端入手,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加大力度进行医疗保险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险制度。 1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情况 我国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包括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两部分。这项制度实施几十年来,对于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减轻职工的个人和家庭负担、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等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中存在的弊端也日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医疗费用国家和企业包得过多,负担沉重、管理不善、缺乏有效的费用控制机制,造成极大的损失和浪费;(2)医疗保险的覆盖面窄,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部分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得到满足与医疗资源浪费的现象并存,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不统一。由于原有的这套医疗保险制度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甚至阻碍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因此,国务院于1998年12月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以下称《决定》),部署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要求在1999年内全国基本建立新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决定》颁布以来,全国各省市以“低水平、广覆盖,双方负担,统账结合”为原则,加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的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各省市基本上都根据实际建立起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基本框架,成立了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社保基办),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并由社保基金办负责审核并选定了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和定点药店,拟定出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及相应的管理办法等。在基本医疗保险之外,各地还普遍建立了大额医疗费用互助制度,以解决社会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之上的医疗费用。 2 现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缺陷 在《决定》颁布实施的4年多时间里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随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如产业结构的变动、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户籍制度管制的松动等,现行社会医疗保险体制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公平性问题 尽管公平性是建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在《决定》中也体现出了这一点,但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特殊性,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首先就总体来看,到目前为止,社会医疗保险覆盖的人群不足1亿,不到总人口的1/12,绝大多数人群尤其是广大农民没有医疗保障。尽管我们在农村推行的是与城镇医疗保险体制不同的合作医疗制度,但由于农民收入、乡级财政等诸多限制,实施状况令人担忧,看病难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且从长远来看,打破城乡分割,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必然要求。因此,农村的社会医疗保障问题应该纳入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的总体框架来考虑。其次,单纯就城镇来看,根据《决定》的要求,参保人群的覆盖范围为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至于乡镇企业及其职工、城镇个体经济组织业主及其从业人员是否参加,则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行决定。事实上,各省市在实施中原则上将后者均列入医疗保险计划中。但是,从实施效果看,由于受企业(包括个人)的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所限,实际参保人群覆盖面有很大的局限性,从而导致一大部分人群的医疗需求毫无保障,愿意参保而且有支付能力者主要是政府机关、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的职工和效益较好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在职职工,而民营、三资企业的职工、个体工商户和城镇居民、城镇弱势群体(包括下岗失业人员、低收入职工、大病、重病和特殊病患者、体弱多病的退休人员)参保率很低,原来享受公费医疗的在读大、中专院校的学生,享受部分劳保医疗保障待遇的职工直系亲属均未纳入现行医疗保险保障范围,涌入城镇的大量外来劳务工者也完全没有医疗保障。由于社会人群参保率低,参保职工年龄结构又趋于老化,这会使保险基金的积累性减弱,并逐渐萎缩:一方面使得保险统筹基金的横向社会互助互济性差,不能均衡医疗费用负担;另一方面也会导致个人账户的纵向积累保障作用大大减弱。这既不利于分散医疗风险,又没有体现出社会医疗保险的共济性与公平性,同时,也危及了医疗保险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2.2 基金平衡问题 基金平衡是医疗保险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也是医疗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就目前来看,全国各省、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均存在同样的问题,即基金收支不平衡,社会统筹基金保障程度低,个人账户支付能力弱,无法满足参保人的基本医疗消费需求。 目前的现状:一方面,由于前述社会人群参保率低、结构老化等原因,基金的积累性在减弱甚至萎缩,而政府并没有给予基金以财政支持,加之许多单位应参保不参保,无故拖延保费的缴纳,漏报、瞒报工资基数来逃避缴费,致使基金的筹资水平很低;另一方面,从实际医疗消费看,即使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由于统筹基金起付标准设置的“门槛”过高,超过封顶线以上的高额医疗费用负担风险大,参保人自负医疗费用的比例高等原因,加之缺少合理有效的供方制约机制导致,如医院乱收费、滥用药、滥检查以及药品生产流通环节虚高定价等问题,一旦患了大病、重病或慢性病,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支付就会严重不足,且存在较大缺口,参保人不得不用现金支付很高的医疗费用,这给低收入者和体弱多病者带来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 2.3 补充医疗保险问题 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我国处于现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基本医疗保险只能是“低水平、广覆盖”,而它在保险深度和广度上的缺口,需要依靠补充医疗保险即商业医疗保险来补充。商业医疗保险灵活便利,自由选择性强,能够提高社会医疗保障水平,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需要。而其专业化、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也可以为基本医疗保险的管理所借鉴,以促进基本医疗保险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因此,只有将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有效衔接,才能使医疗保险体系更加科学和完善。 我国的商业医疗保险起步不久,还存在相当大的发展障碍。集中表现在:(1)医疗改革不到位,相关法律法规不配套;(2)缺乏鼓励开办健康医疗保险的政策支持;(3)保险公司自身的专业化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医疗保险是一项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管理难度相对较大的业务。由于医疗保险在我国起步较晚,且长期作为从属业务或附加险来对待,各保险公司在医疗保险方面的经验和技术普遍缺乏,风险管理和控制水平较低;人才培养不够,尚未建立起一支专业化人才队伍;产品创新能力不强,险种单调重复,难以满足市场的不同要求。 2.4 医疗机构改革问题 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横向上来看是行政性垄断没有被打破,缺乏公平竞争的环境。政府直接拥有和管理医疗机构,把主要精力放在办医院上面,在一定程度上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公立医院利益的保护者。这限制了其他产权形式医疗机构的发展,市场因为缺乏竞争而使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公立医疗机构利用其垄断地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乱收费、滥检查、滥开药、服务质量差,直接受害的是普通的医疗服务消费者。从纵向上来看,区域卫生规划不合理是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卫生资源配置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结构失衡,资源浪费与短缺并存,运行成本高,总体利用效率低,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因此,医疗机构亟待改革,医疗卫生资源需要重新整合。 3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险制度 3.1 协调社会经济发展,科学规划,加强医疗保险制度的宏观指导 医疗保险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所涉及的社会活动范围非常广泛,成为与各参保人员不可分离、密切相关的社会活动。因此,需要制定一个既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又能满足人们医疗需求为目标的中、长期医疗保险事业发展规划,以指导社会发展、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并使之成为人们社会行为的行动指南。通过医疗保险事业规划,实施为参保者提供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医疗保障,努力实现社会经济与医疗保险事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从长计议,立足长远,科学、民主地谋划未来医疗保险事业,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经济发展与 医疗保险事业发展的相互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规模、速度、比例,确定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基金筹集与使用、费用分担与费用制约机制,准确地把握全局与局部、眼前与长远、总体与单位等各类规模、速度、比例指标,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协调医疗保险管理方、医疗服务提供方、参保人员等各种医疗保险关系,按照社会需要合理分配社会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浪费。在动态中求平衡,在平衡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平衡,使医疗保险制度运行处于良性循环中,促进医疗保险事业不断进步,使更多的社会成员享受到更多的医疗保险所带来的利益。 3.2 加快医疗保险的立法步伐,构筑起医疗保险法律保障医疗保险制度 改革是为了保障全体劳动者的基本医疗需要而由国家强制实施的,具有强制性、互济性、公平性的特点。因此,为保证其目标的实现,只有通过法律途径由国家立法实行。医疗保险基金是为参保人员在出现疾病风险时提供资金保障而建立起的一道健康安全网,是全体参保人员的“保命钱”,其作用的发挥意义深远且重大。而现今其相关立法的不健全、滞后,对危及医疗保险基金安全的行为,相关法规条款针对性不强,处罚力度较弱,甚至于执法处罚无据,难以有效地发挥法律处分的强力作用,以达到惩戒警示的目的。为此,建议尽快将医疗保险列入立法计划,加快医疗保险法规立法,从而构筑起一道医疗保险基金安全的法律保障防线,以保证医疗保险制度的运行,是当前医疗保险工作的紧迫任务。 3.3 加强医疗保险政策动态研究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与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使人们对医疗的需求不断提高,旧的医疗保险政策只能适应原有的基本医疗需求,不能解决变化了的客观情况,甚至为解决以往的矛盾或问题而引起新的问题。影响医疗保险发展变化的关系较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种原因千差万别,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互为因果,情况较为复杂。医疗保险制度政策研究是为预防在医疗保险制度施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矛盾,及时解决医疗保险制度施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因此,只有加强医疗保险制度过程管理和动态研究,择机调整医疗保险政策,以避免或减少因为医疗保险政策滞后而造成的对医疗保险制度及医疗保险基金的冲击和浪费现象,不断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才能有效地发挥医疗保险政策作用,才能满足日益发展变化的医疗需要,保证医疗保险制度的稳步运行。 3.4 开源与节流并举,重在节流 合理利用医疗保险基金是实施医疗保险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对医院在医疗安全上的要求更高、更严格,必须认真考虑医疗安全,各种新的医疗技术项目的开展、新的诊疗设备的相继投入、高新医用材料的运用,大大降低了医疗风险。因此,作为医疗提供方均希望通过安全使用高新设备减少医疗纠纷,同时,也能为其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但这样做却导致了医疗成本的增加,社会医疗负担的增加,给医疗保险基金支出造成新的压力。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年人口所占参保人群结构比例不断攀升。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并未与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增长同步,面临着医疗保险基金筹集增长困难而医疗需求增长加快的双重压力。这不利于医疗保险制度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发展,若不加以及时研究和解决,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卯粮寅食,使医疗保险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终会使整个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功亏一篑,失信于民。因此,就目前而言,既要开源也要节流,开源与节流并举,把节流放在首位,加强医疗费用控制,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合理有效地利用医疗保险基金,保证医疗保险可持续发展。 3.5 加强引导,引入竞争,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社区医疗机构建设 由于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医疗提供方掌握全部的医疗信息及医疗资源,处于垄断地位,形成卖方市场,从而容易使市场失灵。仅靠市场机制不能解决资源合理配置及合理利用的问题。因此,为保证医疗服务公平竞争,保证参保人员合法利益,政府干预必不可少。就目前来讲,社区医疗机构的建设尤显突出,政府部门应通过宏观管理,搞好卫生资源规划、配置,制定相关扶持社区医疗卫生的政策,鼓励引导各种社会资金参与社区医疗卫生建设,多渠道、多方位地加大社区医疗机构的投入力度,加大培养适应社区医疗卫生需求的通科医生,提高社区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创造良好的社区就医环境,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在确定医疗机构的定点上,依据社会平均成本或先进成本制定费用支付标准和规范,依据医疗保险实际情况合理布局,确定为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服务所需卫生资源量,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扭转被动局面。引导医疗机构通过内部挖潜,降低成本,改善服务,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对符合条件的社会医疗机构给予政策支持,加快定点步伐,并从医疗保险结算政策,标准上适当倾斜,以吸引参保患者就近就医,方便参保病人,降低医疗成本,真正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

目前,我国健康管理行业有哪些亟待改变的现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在中国已经约有9亿人呈现亚健康的状态,由此可见健康管理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从全年龄段来看,睡眠、免疫力和肠胃为三大健康困扰,从年龄段来看,25-45岁的健康关注意识高于其他年龄段;从健康管理的角度来看,成人最注重健康食品的摄取。

睡眠成为青壮年人群首要关注问题

由于我国18-45岁的人群占据我国的人口的大多数。从18岁到45岁年龄层的健康关注度来看,睡眠关注度52%;免疫力关注度39%;肠胃关注度35%。当然除了共性问题外,不同年龄层也有自己的困扰。25岁以下注重皮肤和身材管理,26-45岁则注重体重管理。

健康管理领域中 食品成为首要措施

中国有“民以食为天”以及“病从口入”的谚语,说明从古至今,中国人对食物好坏的关注度都是极高的。据调查,现代社会约有88%的人群对摄入的食品产生担忧,而同时有90%以上的人群试图通过饮食调整来改变饮食结构。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为更少人工添加剂、脂肪/热量低、少加工工程、原料天然。人民的饮食习惯已经从“好吃的”逐渐转换成“吃好的”。

从成人健康管理图谱出发,健康管理的核心主要在于内动力,即医生为辅,自我调控为主。减肥中的“迈开腿,管住嘴”一样适用于健康管理,前瞻预计未来成人健康管理产品中健康食品的爆发将超过其他领域。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健康战略发展模式与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临床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①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的支持:增加医护人员数量,合理进行人员排班,由资历深的主管护士任责任护士,固定日班,做好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书写护理病历,倒班护士在责任护士的指导下负责住院患者的治疗和基础护理工作[2]。②资金投入和相关资料支持:完善健康教育资料,规范健康教育处方,制作通俗易懂的知识手册、宣传画报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生动、使患者易于并乐于接受的健康教育活动。③加强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培训:可通过自学、参加各种学习班、院内培训、专题讲座等渠道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学习内容包括心理学、伦理学、营养学、康复学以及公共预防保健等方面的知识。④提高医护人员对健康教育的认识: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与医生的沟通,做到对病情、用药、各种检查目的、目前治疗方案的全面了解,使教育的内容与医生一致,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增加患者的信任度。⑤运用护理程序制订健康教育路径:医护人员对住院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确定护理问题,制订健康教育路径并组织实施,定期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所有护士必须按照路径表的内容进行工作,使护理更具计划性、预见性,可以防止因护理人员知识、技术水平不同,沟通技巧差异使患者所接受到的健康教育知识出现偏差或不足现象[3]。⑥做好健康教育管理工作:确定健康教育监管人员,定期检查其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每周进行1次专题护理查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临床健康教育是当代医院为满足患者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责任,是临床护理路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和评价整体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护理人员要改变知识结构,掌握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技巧,以满足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从而拓宽护理服务领域,护理管理者要有系统的管理方法及工作模式以保证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孤央离鸢(2022-06-10 08:18:47)回复取消回复

    理理论框架没有形成,缺乏系统、权威的理论支持。健康消费理念与宣传混乱。健康评估、鉴定与管理没有国家标准。健康信息数据管理没有统一标准与规范。健康评估、维护、管理技术装备、手段参差不齐。没有健康管理权威的行业协会、学会组织。健康管理服务机构良莠混杂,健康管理服务市场无序

  • 末屿朻安(2022-06-10 08:53:08)回复取消回复

    合理利用医疗保险基金是实施医疗保险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对医院在医疗安全上的要求更高、更严格,必须认真考虑医疗安全,各种新的医疗技术项目的开展、新的诊疗设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