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记录(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记录表中班)
本文目录一览:
- 1、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 2、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记录
- 3、幼儿入园一天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 4、小班心理健康教教育记录有攻击性行为怎么写
- 5、幼儿心理观察记录
- 6、幼儿园健康教育内容有哪些?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1、环境适应教育
丰富的物质环境能激发幼儿的活动愿望,启迪幼儿的智慧,愉悦幼儿的身心。美化、教育化的装饰环境,既富有教育意义,又具有美的熏陶。自主、开放的游戏环境,丰富的游戏材料,能缓解幼儿的压力,满足幼儿的心理愿望和需要。
2、人际关系教育
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园得天独厚的同伴群体,为幼儿创设相互接纳、信任、尊重的集体生活的氛围,有助于幼儿心理品质的形成。久而久之,他们在和同伴的游戏中体验到快乐,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解决幼儿之间的冲突。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肯定他们的良好行为,关心自己身边的人,鼓励其进步与努力,还要宽容幼儿的无心之过,与幼儿交流时态度和蔼,平视幼儿。
3、学习困难教育
幼儿因没做好某些事而不愉快时,应该安慰和鼓励,不要表现出失望的表情。只要幼儿努力去做,无论结果如何,都应该鼓励,同时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指导,避免只根据结果评价幼儿。教师不要比较幼儿的长相和身体特征,伤害幼儿的自尊心。
4、情绪情感教育
让幼儿体验关爱、亲情、共享的快乐。教育幼儿正确认知自己的情绪,学习合理疏泄、控制自己的情绪,教师要理解孩子,允许幼儿发泄。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降低达不到理想状态时的挫折感,当失败和挫折发生时,帮助幼儿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增加经验、接受教训,丰富阅历,从中接受积极的信息。要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关心他人。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记录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篇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因而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直接或是间接影响教师自身的发展状况和学生的教育。
在当今迅速发展的社会里,经济竞争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而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教育的水平,而教师是教育中的根本。由此得知,教师在教育乃至社会发展竞争中占有基础性地位。
目前商品大潮冲向了本已经存在矛盾的教师行业引起“波澜起伏”,一些教师的内心发生了动荡和倾斜,进而加剧内心的冲突。如果内心的矛盾得不到妥善处理,势必影响着教育活动。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说,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关系着学生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乃至人类的进步。时代要求教师应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
美国品德联合会主席麦克唐纳说:“光有品行,没有知识是脆弱的;但是没有品行,光有知识是危险的,是对社会潜在的威胁。”从麦克唐纳的话中分析出,教师心理健康特别是人格的健全与否关系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关系着学生对于社会的态度,关系着学生的发展方向。
所以,不管从整个社会,时代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学生个人的角度出发,教师的心理健康意义显得十分必要,而且迫切。
教师的心理健康到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1、社会责任重大,民众对于教师的期望过高
信息时代、经济时代的来临,学生家长日益迫切感觉到了教育和知识的重要性。因而对孩子的教育便空前关注起来。作为孩子的主要学校教育者,家长对教师对孩子的教育作用过分倚重。特别是教毕业班的教师,他们感觉到来自学生父母的压力更大。自己孩子由于主观努力程度不够或者其他某些客观原因导致了学习成绩不好,学科教师便要受到很大的质询。甚至学生与社会不良人员混杂,进而干出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经常逃学等等,家长只把目光投向教师。
若认真分析,很多学校与家庭应联合教育学生的事情现在只投在教师的身上。也就是说,教师承担着一些本由多方联合承担的责任。社会给予教师的责任实在太多,给予的厚望太大,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
2、教师的审核评价和教师的管理体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是十分合理的地方。这也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有些制度注重看的是教师所教科目的学习成绩,但是忽略了教师在改变学生的不良的价值取向,行为习惯,思想道德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忽略了教师在教学工作以外的付出的汗水和心血。
教师的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人,一个正在不断发展的个体。教师教育学生的劳动成果,不能简单地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断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一个未成熟的个体得到发展,融入社会。但是劳动对象是人,并且人与人之间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此外,学生发展表现需要长时间观察,也是多个教育力量的合力所为。总之,有效准确衡量学生的成长作为教师考评的依据目前仍是十分困难的。因而,不完善的考核评价体制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仍有着一定的影响。
3、人际关系也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同行之间既有相互合作,也有竞争,像评定职称,晋级等之事。教师之间的竞争性是很大的。符合条件的人很多,但是名额却是很有限的。一些教师为了凸显科研成果,采用一些不适当的手段,这无疑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一定的心理阴影。教师的竞争上岗,以及频繁的考试等也是重要因素,加重教师的负担。时代的发展对教师的业务要求也越来越高,有些教师心理承受着巨大压力的能力可能有点低,因此产生焦虑等问题。过多的压力会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4、身体健康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教师的工作远没有社会上说得那样简单和轻松。教师行业虽然很光荣和伟大,可是在这光荣背后,是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劳动来应对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学校事务等大量的工作。此为,教师还要承担起一大部分育人的责任。因而,繁重的工作势必威胁教师的身体健康。很多教师过早患上颈椎病、腰间盘突出,肩周炎、咽喉炎等。大量的工作已使他们处于身心疲惫的状态,再加上身体的病痛会进一步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幼儿入园一天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人是慢慢长大的,不能着急。
2.感受长大的变化,看到自己的进步,萌发自信心。
活动准备1.收集幼儿不同时期的照片。
2.故事PPT3.故事挂图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师与小朋友相互熟悉,拉近距离。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在教室里已经互相认识过了,现在我来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记住我了。我们互相问声好吧!小朋友们好!
老师很开心,因为你们都记住了。
二、引出:出示小动物图片吸引小朋友注意力。
师:"今天我来是和小朋友们一起学本领的,不过我不是一个人来的,我带了三个好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想)好,我们赶紧把他们请出来吧!"1.出示挂图第一张师:"小朋友看看,三个好朋友是谁呀?"(小老鼠、小猴子、小青蛙)师:"小眼睛可真亮呀!我的三个朋友心里都在想着同样一件事情,盼望着。。。
小老鼠、小猴子、小青蛙这三个小家伙啊是天天盼着自己能快点长大……(连接下一环节)
三、重点:听故事,懂道理。
1.教师有感情地讲故事(看挂图讲故事)--师:"这三个小家伙啊是天天盼着自己能快点长大,它们想:"要是能长得像大象、河马、犀牛那么大,那么有力气,该有多好啊!于是,他们想出了许多办法来。小老鼠拼命吃东西,啊呜啊啊呜,可是还比不上大象的脚趾头,小猴子穿…….可是,还够不到大河马的膝盖呀!"
2.猜测小青蛙会想什么办法让自己快点长大师:"咦,小青蛙会想出什么办法让自己快点长大呢?"
3.继续讲故事直至故事结束,验证猜测的结果师:"小青蛙每天都练跳高,跳得头也晕了,可和大犀牛一比,还没它的眼珠子大呢!…….他们还是那么小,不过,他们还是天天盼着快点长大。"
4.教师提问,帮助理解师:"看看(指着图),小老鼠是想了什么办法让自己马上长大的?(拼命地吃东西)小猴子、小青蛙呢?(小猴子穿爸爸的衣服、戴妈妈的眼镜,小青蛙每天练习跳高)师:"它们真的一下子就长大了吗?"(没有,他们还是那么小)(衔接下一环节:"宝宝们是一下子就长那么大的吗?")
四、经验迁移"宝宝们,那你们是从妈妈肚子里一出生就是这么大的吗?""教师展示小朋友们小时候不同时期的照片,通过比较知道自己是慢慢长大,并同时能感受到长大的变化。
现在的你们长大了吗?想长得更大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自己长大呢?
长大了你想干点什么?
五、活动结束:开着小火车一起去看看大班哥哥姐姐小时候的照片展!
附:
小老鼠,小猴子还有小青蛙天天盼着自己长大。
哎!要是能长得像大象,河马,犀牛那么大,那么有力气,该有多好啊!于是,他们想出了许多办法。
小老鼠拼命吃东西,啊呜啊呜,每天把自己的肚子撑得饱饱的。他走到大象跟前一比,还比不上大象的脚趾头呢!
小猴子穿上爸爸的衣服,带上妈妈的眼镜,嘿嘿,长大了!他去和大 河马比,可是还够不到大河马的膝盖呢!
小青蛙每天练跳高,蹦呀蹦,跳呀跳,蹦得头都晕了。耶,这下长大了吧!可是和大犀牛比了比,还没有大犀牛的眼珠子大呢!
小老鼠,小猴子和小青蛙谁也没有找到一下子长大的办法,他们还是那么小。不过,他们还是盼着快快长大。
幼儿园小班心理健康教案:我好害怕
设计意图
情绪管理是心理健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受到一些负面情绪的困扰,如生气、难过和害怕等等。孩子由于年龄小,往往不会向大人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也不能很好地自我化解。当孩子处于害怕这种情感状态中时,我们往往简单地告诉孩子“要勇敢”,而对于孩子为什么害怕,害怕时怎样做才可以让自己“不害怕”却少有关注。
本次活动借助于绘本《我好害怕》中的小熊,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有害怕的情绪,不要担心,不要觉得难为情;鼓励幼儿讨论如何让自己远离害怕,从而帮助他们学会化解这种情绪,树立自信心。
整个活动,我让孩子依据自身的经验,说出害怕的感觉,并想出办法,让自己不再害怕,最终体验到“我不害怕”的成功和快乐。
活动目标
1.知道害怕的感觉人人都会有。
2.能够想办法消除害怕的心理,学会战胜害怕。
活动准备
1.绘本《我好害怕》。
2.情景,事先让幼儿和家长合作记录下自己最害怕的事物或场景。
活动过程
1.小熊的害怕
看看谁来了?小熊脸上是什么表情?它有多害怕呀?猜猜小熊可能遇到了谁?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猜测。)
活动实录:小熊来了。它很害怕。小熊可能遇到怪兽了;它可能遇到大灰狼了;有大老虎想吃它……
揭示谜底:遇到什么了?
活动实录:是一只大狼狗。它在汪汪汪地叫。
提问:这是什么时候?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这个声音有什么感觉?
活动实录:天黑了。是风的声音。很冷,很害怕。
小结:是呀,遇到恶狠狠的狗时,小熊会害怕;天黑了,一个人在家,小熊心里也很害怕。
2.我的害怕
有的宝宝把他们的害怕都画了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如果有你画的害怕的场景或动物拿过来,跟旁边的伙伴说一说。(幼儿讨论。)
你害怕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害怕?害怕的时候你心里是什么感觉呢?
活动实录:我害怕大灰狼,因为大灰狼会咬我们。害怕的时候很不舒服。
还有谁也是害怕这种很厉害的动物的?
活动实录:我怕的是老虎,我怕的是蛇。
你怕火,为什么呀?
活动实录:因为火会烧伤我们的。
你们为什么害怕这些东西呢?(水、电、刀。)
活动实录:大的水会把我们冲走,房子也会冲走的;用剪刀时不注意会剪到手的;这是插座,有电。
你害怕的又是什么呢?为什么?还有谁也是害怕这种很响的声音的?
活动实录:我怕打雷,会有轰隆隆的声音;我怕的是气球爆炸的声音。
看看他害怕的是什么?为什么?
活动实录:打针,因为打针很疼。
小结:每个人都会害怕。害怕是种冷冷的、紧紧的、不舒服的感觉。害怕时我会哭,我会躲起来。你喜欢这种害怕的感觉吗?
3.我不害怕
(1)讨论
怎样才能让我们不害怕呢?(看图片,一一对应想办法。)
动物:遇到这些凶猛的动物时,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找警察帮忙:躲起来;赶快跑回家。
水、火、电、刀:这些东西我们在生活中都会用到,但是一不小心就会受伤,怎么做呢?
小心点;不玩儿。
声响:像这样突然发出很大的声音时,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捂上耳朵不听;让妈妈抱抱;搭积木不听。
边说边进行记录。
小结:遇到凶猛的动物时,我们司以离它远一点,保护好自己;像打雷一样有很大的声音时,我们可以捂上耳朵,也司以找些事情做一做。而水、电、火、刀等,我们要小心使用哟!
(2)情境表演
你怕不怕打针呀?打预防针能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棒棒的,能不能因为害怕我们就不打针了呢?怎么做才能让自己不害怕呢?
活动实录:有的幼儿怕,有的不怕。打针的时候不看;打针的时候我就趴在妈妈身上。
我们一起来学学打预防针的样子:袖子卷一卷,手臂弯一弯,脑袋歪一歪,告诉我自己,我不怕,我不怕,我不怕!
今天护士阿姨要给宝宝们打预防针,你们准备好了吗?
小结:原来有些害怕的事情,我们可以躲起来,可以做其他的事情,但有的害怕,像打针我们是必须要战胜它。
4.小熊不害怕
你们都想到了好办法,变成勇敢的孩子了,小熊有没有变得勇敢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熊想到了什么办法。
活动实录:它抱了个小熊玩具;它趴在奶奶肩膀上;它在看书。
现在小熊脸上是什么表情呀?小熊很开心,因为它知道害怕的时候该怎么做了!
今天一下子面对那么多不认识的人,老师心里也有点害怕,你们愿意帮我变得勇敢一些,一起去和客人老师打打招呼、抱抱客人老师吗?
评析:教师以弱者的姿态激起孩子们的勇气,孩子们都主动与周围陌生的老师拥抱、打招呼,活动在融洽的氛围中轻松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紧扣“我好害怕”——“我不害怕”进行设计和实施。在目标的制定中,首先是让幼儿知道害怕的感觉人人都有,同时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害怕和战胜害怕。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为了能够让活动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从孩子们事先记录的害怕中进行了适当的筛选,选择一些能够引起孩子共鸣的记录内容,如凶猛的动物,打雷等突然发出的声响,生活中的火、电以及打针,这样将孩子们害怕的内容进行适当归类,一是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鼓励幼儿围绕生活经验进行谈话;二是在寻找战胜害怕的方法时便于幼儿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三是引起幼儿情绪体验和共鸣。
在实施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猜想和讨论,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从画面、声音到情境的配合,让孩子体验害怕的情绪和战胜害怕后的成功。在活动中,我着重让孩子多说说自己心里的感觉,用两个不同表情的图片分别表示害怕和高兴,利用这两个表情激发幼儿要战胜害怕的兴趣,让孩子通过看图示,知道当害怕时运用一些方法,我们的心情就会变得轻松,不再那么害怕了。
在孩子们讨论的过程中,我听到了很多答案:如有的孩子说遇到凶猛的动物时可以靠着爸爸妈妈,有的孩子说不能玩水、火、电、刀,使用时要很小心,还要提醒妈妈小心一点,打雷的时候可以捂上耳朵,可以听音乐等等。孩子们能够面对自己的害怕,并想出适合的化解办法。
在情境表演打针的过程中,有的孩子一开始就很勇敢地站出来,有的孩子一开始不敢,在部分小勇士尝试的同时,配上几句朗朗上口的儿歌:手臂弯一弯,脑袋歪一歪,大声说一说,我不怕,我不怕,我不怕!这时候,刚开始退缩的孩子中也有的勇敢地站了出来,当孩子们都完成了打针过程时,一个个都笑了。最后当我们的孩子主动与陌生的客人老师拥抱时,我看到了孩子们充满勇气的一面,体验到了他们的快乐的同时我也充满了快乐。
小班心理健康教教育记录有攻击性行为怎么写
存在的问题(个案观察记录) 1、攻击性行为表现明显,伴交往不良。 在幼儿园,孩子经常与同伴发生争执,而且时有动手发生,因此小朋友们不喜欢和他玩。 2、认死理,不理会规则,总是按自己意愿行事。 3、想象当成现实。 4、时间概念模糊。
幼儿心理观察记录
幼儿姓名 盼盼 幼儿园 花朵幼儿园 班级 大班
观察时间 2015年5月13日 观察时段 下午15:00
盼盼,7岁,非常好动,上课时开始还能认真听讲,不一会儿,注意力开始分散,从玩自己的手指开始,发展到离开座位去玩别的小朋友柜里的东西,老师批评了他,他就轻轻的在嘴里嘀咕着,后来别的小朋友告老师:他骂老师是小肥猪。上课时根本不注意听,要么离开座位搞小动作,要么和周围的小朋友说话,只有在教师斥责时才稍稍收敛一下,很快又会故态复萌。平时常常以打、踢、推、咬、威胁等方式攻击其他小朋友。在活动中,表现得比较霸道,常常跟其他小朋友抢玩具,难以协调他人合作,几乎每天都会受到老师的处罚。一些小朋友说他经常打人,不喜欢跟他玩。这个男孩的学习能力,作业不认真。玩玩具的时间又到了,孩子们从自己家里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与大家一起分享,由于是新鲜的玩具,大家都玩的很开心。姜良易带了赛车,很好玩,可是是自己的玩具,没玩多久就不新鲜了,他看上了其他人的一个玩具,他提出要玩她的玩具,兰兰是个小女孩,对赛车不感兴趣,拒绝了,他就围着玩具不停打转,不时伸手摸一下,碰一下,兰兰请他走开,他就一下子把玩具拿在手上,又飞快的扔出去了。个人反思从上述的小朋友玩别人的玩具未果,而争抢别人的玩具,这是一种比较明显的工具性攻击行为,但他争抢到玩具后的行为又比较让人费解,他不是拿来玩,而是把玩具远远的扔出去。在这种行为中又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即一种泄愤的报复行为,产生行为的情感支撑从单纯的争抢利己的思想转变为愤怒的报复思想(谁也别想玩),攻击性行为的性质发生了质变。他违反常规,得到了老师的批评,从而引起他对老师的抵触心理,轻声骂老师来进行报复。从表面看也是处于报复心理的一种言语攻击性行为,但往深处看,并非那么简单,别看他平时都不太遵守纪律,但自尊心还很强,年纪越大,表现得越强烈,也许是教师在全班面前批评他,他感觉失去了面子,才在嘴里诋毁老师,也是一种出于防御的攻击性行为的表现。通过分析及平时对一些具有经常性、顽固性攻击性行为的幼儿的观察,发现父母和教师的教养态度直接关系着幼儿的行为习惯。“人之初,性本善”,幼儿在最初与人交往时,出发点一般都是好的,或许有了争执,如果教师和父母能耐心帮助幼儿分析原因,教会幼儿与人友好相处,那么,幼儿形成攻击性行为的概率会大大降低。但有些教师往往比较简单,只是批评一下,没有找到幼儿争执的真正原因,或是对某些幼儿有包庇行为,处理事件比较欠缺公正,时间久了得不到孩子的信服,那么也会引发一些幼儿以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问题。而有些父母往往是这样解决孩子们的争执的
A、“你真没用,他抢你东西就让他抢啊,下次抢回来。”B“他打你,你也打他吗,打不过,爸爸会帮你的。”C“打死你,这么小就学人家打架,长大还了得。”A、B是溺爱、放纵型的父母,从小就惯着孩子,怕他们吃亏,C是简单粗暴的父母,不懂讲理说服,只会以暴制暴。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影响下,幼儿慢慢形成了攻击性的性格倾向,产生攻击性行为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教师点评一、创设良好的情感环境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环境,父母对待孩子的正确态度、和谐的家庭气氛、严而适当的教育方式及父母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孩子形成健康个性和行为的必要条件。家庭成员之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和睦的、平等的、互相关心和互相爱护。孩子在良好的情感环境中生活、
成长,他们会感到自由、舒畅、温暖、幸福,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家长还应做个有心人,多注意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注意他们的心理变化。
二、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好榜样在每一个孩子身上,都能看到父母的影子。这不仅是遗传基因的作用,而且是父母的性格、感情、行为、语言等多种心理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家长没有心理健康问题,其子女有行为问题的比例就比较少。父母心理健康不佳有密因此,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行为,必须先从父母自身做起,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父母的言谈和行为是心灵的声和形,孩子会在耳濡目染中引起思想感情的共鸣。]亲子关系,育儿方式,父母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对孩子行为有重大影响。我们的研究提示父母要尽可能亲自抚养孩子,对孩子采取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教育方式一致,保持父母健康的心理状况,这些是预防孩子发生行为问题、保障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幼儿园健康教育内容有哪些?
幼儿园健康教育内容如下:
一、个人卫生教育。
1、生活自理能力。要让幼儿自己洗手、吃饭、收拾桌椅、玩具、及各种生活自理的能力和习惯。
2、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幼儿园培养幼儿定时饮食、规律大小便,培养规律性的生活。
3、清洁卫生习惯.让幼儿养成勤洗手、勤洗头、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勤理发等习惯。与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时候,打喷嚏要用手帕或纸巾捂住鼻口。幼儿园老师要教育幼儿不要用手挖耳、抠鼻、揉眼,也不要将手指、蜡、笔铅笔等放入口中。
4、学习卫生习惯。幼儿园老师要着重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绘画、写字、唱歌等习惯。是正确的坐姿、站姿,注意用眼卫生,保持书籍、文具和玩具的清洁。
二、心理健康教育。
1、让幼儿学习适应表达情绪情感和思想技能的方法。
2、培养幼儿对自己和他人的积极情感。
3、帮助幼儿改善与人交往的技能。
4、培养幼儿形成与人合作分享的品质。
5、增强幼儿自知和自我接受的意识。
三、营养与饮食卫生教育。
对幼儿进行营养卫生教育与饮食卫生习惯的培养。教育幼儿认识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让幼儿知道饮食中要多吃富有粗纤维的蔬菜。
培养幼儿对平衡合理膳食的积极态度,能自觉自愿地使用各种食物不偏食、不挑食、吃饭时保持良好的习惯,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如饭前洗手、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不要大声说笑等,做到不吃没有消毒和清洗的食品,不吃霉变,腐坏的食品、不吃被农药重金属等污染的食品。
四、消费卫生教育。
幼儿不仅有一般的消费需要和愿望,也有特殊的消费需要和愿望。如今商品玲琅满目,让幼儿的选择的机会很多。很有必要对幼儿进行安全健康教育,让他们对各种消费物品和消费服务具有初步的识别能力,能抵制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消极消费观念和行为,逐渐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形成稳固,健康的消费行为和习惯。
五、环境卫生教育。
环境卫生教育主要是教育幼儿明白保护环境卫生的重要性,逐渐产生和形成保护生活环境卫生的责任感,培养幼儿保护环境卫生的行为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