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矿业化工2020第4季度电话会议(智利化工矿业公司最新消息)
本文目录一览:
- 1、请为我的手抄报提供资料吧!
- 2、 投资环境分析1
- 3、天齐锂业和沙琪玛什么关系
- 4、为建设中原经济区提供资源保障——河南: 地质找矿力求重大突破
- 5、国外自然资源管理模式及选择动因分析
- 6、北京的名胜古迹有哪些?
请为我的手抄报提供资料吧!
1.万家墨面没蒿菜,敢有歌吟动地哀
2.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4.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5.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7.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8.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9.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10.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1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1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5.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1.新中国成立60周年
关于做好“新中国成立60周年” 专项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浙社规办〔2009〕2号
编辑:admin 时间:2009-3-5 15:50:00
各有关单位:
今年是我国建国60周年。6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浙江也不例外。60年来,浙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有许多实践经验值得回顾和总结。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决定采用直接委托和公开招标的方式,启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专项研究,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立足浙江、贴近实际、服务大局,以浙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生动实践为主题,紧紧围绕对浙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产生重大影响的重大问题和典型事件展开研究,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规律,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2.具体要求:“新中国60周年”专项研究,要紧紧围绕建国60年来浙江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展开。要求“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从某一个具体问题或事件切入,进行分析研究,着重在该问题或事件对浙江发展的影响和意义上。选题要具体,论述要有理有据,特别要选取那些对浙江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和事件。比如“浙江农业合作社与农业经营组织创新的历史变革和比较分析”、“‘枫桥经验’与浙江基层社会治理”、“新安江水库、杭州湾跨海大桥与浙江的公共(基础设施)事业发展”、“商品流通组织、交易方式60年变迁看市场大省崛起”等等。总之,选题要有代表性,既能充分体现建国60年来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又要具有理论意义,要从中发掘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某些规律。特别要注意在评价浙江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等问题上要符合中央精神。
3.“新中国60周年” 专项研究课题为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每项经费3万元。最终成果形式为论文,字数在15000-25000左右。质量好的最终研究成果将编辑成论文集公开出版发行,同时向国家级报刊推荐发表。所有课题必须在8月底前完成。
4. 本项专题研究目的性强,成果去向明确。时间紧,任务重,希各单位认真组织。也请有研究实力的单位和个人,特别是具有前期研究成果的课题组和对浙江省发展情况有充分了解的实际工作部门研究者踊跃申报。由于该项课题研究的特殊性,承担省社科规划各类课题和国家课题的负责人均可申报。申报请采用《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申报表》(下称《课题申报表》),申报材料包括:《课题申报表》(一式1份)、《课题设计论证活页》(一式10份)。申报表和活页一律使用A3纸,双面打印,中缝装订。课题申报所需的各种材料.
2.关于生态环境
一、自然经济社会简况
抚顺市位于辽宁东部山区,地处辽宁省中部城市群的重要位置。市内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具有较发达的公路、铁路网。是全国重要的矿产资源生产、消费大市及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规划基期,国内生产总值为257.9亿元, 居全省第五位。完成工业总产值589.7亿元(现价),居全省第4位。
矿业经济是我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加工、煤炭和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全市经济发展支柱。规划基期,全市采掘业产值为18.9亿元,占工业生产总值的3.2%。后续加工产值250.8亿元,占工业生产总值的42.5%。
抚顺的发展史是矿业开发史,矿业开发不仅带动本市经济发展,而且拓宽了本市的工业结构。抚顺工业由煤而兴,因油发展。20世纪50-60年代,煤炭产量一直居全国前列,素有“煤都”之称。目前,抚顺煤矿虽进入中晚期,煤炭工业需要转型,但煤、油页岩、煤层气等可利用资源仍然比较丰富,抚顺矿区仍呈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景。20世纪60年代开始,抚顺石化工业发展壮大,是全国重要的石化工业基地。石油化工工业的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三分之一。抚顺的煤、油页岩、黄金、铁、铜等矿产的开发,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目前,形成了以石油加工、煤炭和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为主体,机械、电子、化工等门类齐全工业体系。
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抚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工业整体竞争能力,重点发展石化、冶金、机械、建材产业;加快矿区产业转型,推进煤炭工业战略转移,充分开发利用油页岩、煤层气等资源,发展接续产业,重点抓好东露天开发、页岩炼油、页岩电站及煤层气开发等项目,实现传统能源工业向新型能源工业转化。因而,从我市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看,矿业仍将是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性产业,矿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基础保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矿产资源特点及优势
抚顺市矿产资源丰富,曾经是全国著名的“煤都”。铜、锌、油页岩、泥炭、铌钽等矿产保有储量居全省首位,煤、煤层气、金、银、硫化铁等矿产在全省居重要地位。目前,已发现的矿产52种,占全省已发现矿种的47.3%,产地500多处,其中,区内大型矿床3处,中型矿床6处,小型矿床80多处。现已开发的矿种24种,其中优势矿产18种。全市已探明矿产总储量60.04亿吨,保有储量 48.11亿吨,占全省保有储量的17.7%。
抚顺矿产资源的特点是:(1)能源矿产储量丰富,区位条件优越,优势突出。油页岩、煤层气储量大,前景可观。(2)铜、锌资源丰富,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基础地质研究和红透山铜矿十几年生产探矿的经验表明,老矿山外围和深部找矿前景广阔;(3)共伴生矿产多,综合利用潜力大;(4)矿产资源规模小,分布面广。但水泥用灰岩、油页岩、煤、菱镁矿等矿产地相对集中,矿床规模大,埋藏浅,适宜矿业开发。
优势矿产是油页岩、煤层气、煤、铜、锌、金、铁、菱镁、水泥用灰岩、泥炭等10个矿种。
油页岩 规划基期保有资源储量38.9 亿吨,居全省首位。
煤层气 预测资源量66亿立方米,占全省的16.7%。
煤 规划基期保有资源储量7.5亿吨(其中基础储量5.9亿吨),占全省资源储量11.6%。
铜 规划基期保有资源储量(金属量)22.8万吨。居全省首位。抚顺红透山铜矿保有资源储量(金属量)22.16万吨。
锌 规划基期保有资源储量(金属量)38.4万吨,占全省39%。
金 规划基期,伴生金保有资源储量(金属量)10.32吨,为全省首位;岩金保有资源储量(金属量)10.59吨,占全省12%。
铁 矿山规模小,分布分散,除小莱河、傲牛铁矿等9个矿区外,其它矿区保有储量不足100万吨。规划基期,保有资源储量8831万吨。
泥炭 规划基期,保有资源储量164.5万吨,为全省首位。
菱镁 规划基期,保有资源储量242万吨。
水泥用灰岩 规划基期,保有资源储量7091万吨。勘查程度低,但远景储量非常丰富。
三、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查现状
抚顺市的勘查工作开始于20世纪初,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尤其建国以来,区内的地质矿产勘查工作有了大规模的发展,完成了大量的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和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地质找矿成果。
(一)基础地质研究程度
⒈区域地质调查:区内已全部完成1:200000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先后完成了营盘—南杂木、北三家—英额门、张甸子、郑家堡子、南口前、木奇、大苏河、湾甸子、永陵镇、新宾县、都督村、红庙子等13个图幅4200余平方千米的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2.区域物化探工作:已完成全市域内的1:200000水系沉积物和重砂测量;完成1:50000—1:100000航空磁测;完成1:200000—1:1000000区域重力测量;完成了救兵—三块石地区、北崴子—草市地区、营盘—南杂木、北三家—英额门重点成矿区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
⒊科研工作:完成了全区范围内的地质矿产总结,编制了1:200000抚顺地区地质矿产图和1:100000抚顺市矿产资源分布图。进行了抚顺地区浑南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研究、浑北绿岩带中金矿类型及找矿远景评价,南口前地区1:50000成矿预测,完成了辽北—吉南太古宙地质与成矿等大型专题的科研工作。
通过基础地质研究,为我市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了基础资料。
(二)矿产资源勘查程度
先后开展了抚顺煤田的勘探和马架子煤田普查工作,其中抚顺煤田控制深度已达1000米以上;对抚顺、清原、新宾县内150多处铁矿床(点)进行普查与勘探,发现了傲牛铁矿、小莱河铁矿、洋湖铁矿、毛公铁矿等具一定规模中小型铁矿;发现并评价了红透山铜矿、清原县下大堡金矿、王家大沟金矿、抚顺县二伙洛金矿、新宾县下营子金矿、抚顺县佟家街菱镁、北四平泥炭矿、草市泥炭矿、大四平石灰石矿等一大批矿产地。截止2000年底,累计探明储量的矿产地500多处,基本查清了市内主要金属、非金属和能源矿产的分布。
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我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强度高、规模大,矿业基础雄厚。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规划基期,探明52种矿产,已开发矿产24种。按累计消耗储量占累计探明储量比例计算,主要矿产开发利用程度为:煤矿47%,铁矿6%,铜矿59%,锌矿52%,金矿40%,菱镁矿51%。
——矿产资源利用水平较高。大中型矿山企业“三率”指标完成较好,抚顺矿务局西露天矿开采回采率95%,老虎台开采回采率70%,红透山铜矿开采回采率94%;1998年我市结合矿山的实际情况,经过专项调查和专家指导,制定了矿山企业“三率”考核指标。从规划基期的完成情况看,开采回采率有所提高。
——矿业产量平稳,产值稳中有升。全市共有矿山企业302个,特大型矿山1个,大二型矿山2个,中二型矿山2个,小型矿山297个,小型以下矿山占全市矿山总数的98.3%。实有矿业职工人数3.5万人,97年实有6.9万人,减少3.4万人。矿业总产值为18.9亿元,比97年的16.9亿元多2亿元,增加11%。年产主采矿种矿石量1048万吨,比97年的1021万吨增加了27万吨,其中,煤686.2万吨,铁矿石150.8万吨,铜金属量0.9万吨,锌金属量1.2万吨,金矿石2.1万吨,菱镁矿石量8.3万吨,泥炭矿石量0.35万吨,水泥用灰岩矿石量22.4万吨,油页岩产量为307万吨,煤层气6432万立方米。
我市矿产品贸易的物流量相对稳定,主要矿产产销平衡。物流方向相对固定,煤炭主要销往鞍钢;铁粉主要销往新钢、本钢;金粉运往阜新排山楼金矿和山东招远黄金公司;铜粉销往天津大通铜业公司、山东东赢铜业公司;轻烧镁销往辽宁省外贸公司或大连五矿公司。
五、矿山生态环境现状
(一)西露天矿采坑给城市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抚顺西露天矿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露天煤矿,在矿山长期的生产过程中形成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造成周边企业厂房和居民建筑破坏,目前,地面变形仍在继续加剧,并有逐年增大的趋势。抚顺西露天矿将于2007年闭坑,闭坑后矿坑对城市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危害将进一步显化和恶化,矿坑充水,边坡将失去人工维护,边坡岩层浸水后强度将弱化,岩土移位、地面变形加剧,给相邻的大型企业、商业区和居民区留下较为严重的隐患。
(二)采煤剥离物造成周边地区环境污染。抚顺西露天矿九十多年的开采,形成了三座较大的外排土场,占地面积20.2平方公里,累计排放量为16亿立方米。这些露天堆积的煤矸石在长期的风化、降雨淋滤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并向外排放,造成周围地区空气、土壤、地下水严重污染。同时,煤矸石堆放占地面积很大,造成城市土地的浪费,限制了城市建设的发展空间。
(三)采煤沉陷区逐年扩大,造成土地利用率低下。老虎台矿和龙凤矿长年的井下煤炭开采在我市城区形成了一个面积16.89平方公里的椭圆型沉陷盆地,地面平均沉陷值超过1米,最大沉陷值超过10米。在此范围内,居民住宅、大中型企业遭到巨大破坏,经济损失几十亿元。目前,随着老虎台矿的继续开采,地表破坏将进一步加重,沉陷区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居民住宅和一些大中型企业的安全将面临更大威胁。
(四)矿震频繁直接威胁城市安全。我市矿震自1933年开始发生,矿震频次由70年代每年300——500次增至2001年的7051次;最大震级由2.5级升至3.7级,2002年达到6843次。据专家预计矿震震级将逐步达到3.8—4.2级,威胁将更大。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矿震给井下安全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二是矿震对地面设施构成破坏和威胁;三是加剧了采煤沉陷和边坡失稳。
(五)县(区)部分地区矿山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突发性降水引发的泥石流主要发生在丘陵山区,抚顺县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山体滑坡和崩塌主要发生在新宾永陵启运山、抚顺县三块石、清原202国道两侧和新宾东南公路路段,新宾镇郊区为易发区。抚顺县铁矿、菱镁矿资源丰富,由于多年来的过量开采,造成了矿山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有的已不可恢复。清原县金矿、新宾县煤矿开采也不同程度地破坏了生态环境。
根据对全市12家矿山企业抽样调查统计,目前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率为5%。土地复垦率为3.9%。
六、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及开发利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矿产勘查工作滞后,找矿成果不显著。我市基础地质程度高,但完成时间较早,尚需更新、补充;地勘费投入锐减,使勘查工作停滞不前;勘查结构和勘查布局不合理,重金属,轻非金属矿产勘查,相同矿种各县区的勘查程度相差较大。
——矿产勘查资本市场尚未建立,社会资金难以进入勘查领域,外商投资进展不大,商业性投资勘查机制尚未形成。
——大宗矿产资源形势严峻,转产任务艰巨。我市煤炭受“保城限采”政策影响,可采储量严重不足,抚顺矿业集团老虎台矿和西露天矿的保有储量分别为8857、1719万吨,可采储量分别为6199、1536万吨,进入中后期开采,急需发展接续产业,调整产业结构。
全市金矿资源日渐萎缩,王家大沟金矿和下大堡金矿的保有资源储量(金属量)分别仅为3.81吨、0.94吨,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影响我市黄金产量的稳定。
——矿山规模结构不合理,生产集中度低。全市中型以上规模矿山仅5家,其余矿山规模小,分布散。
——矿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低。矿山设备简陋,技术陈旧,工艺落后,技术人才缺乏。产品多为原矿石,技术含量低,缺乏精深加工、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经济效益低,资源利用率低。
——矿政管理需继续加强,矿业权市场急待培育。矿产资源管理粗放,监督管理还没有完全到位,不按设计施工,以探代采、边探边采、无证采矿,乱采滥挖,浪费资源问题仍然存在。矿业权市场处于启动阶段,发育很不完善,完整的市场体系尚未形成。
——矿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恢复治理任务艰巨。抚顺市矿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经调查,“一区一坑三场”(采煤沉陷区、西露天矿坑、西排土场、东排土场、汪良排土场)土地总面积为47.96平方公里,这些废弃的土地及由此引发的地质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使我市恢复治理工作面临沉重的压力。
六、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一) 有利条件
——国家实施全球资源战略、开拓资源战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我市的矿业发展带来机遇。随着国家资源战略的调整,国家对铜、锌等具有战略意义矿种的勘查力度加强,这将为我市优势矿产资源的调查评价和红透山铜矿深部和外围找矿工作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我国加入WTO后,资源在全球优化配置,我市石油、铝及钢铁加工企业可在国际市场进口所需原料。同时有利于我市大中型矿山企业在境外建立开采、加工基地,扩大矿山企业规模,增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国家实施能源结构调整战略、支持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持续产业的政策为我市煤炭工业转型、石化工业跨越性发展带来机遇。
在国家政策、资金的支持下,以恢复东露天矿开采为龙头,开发油页岩、煤层气资源,充分利用油页岩、煤矸石进行炼油、发电、烧砖,搞好煤炭深加工和洁净煤项目,进行资源综合利用。
我市在“十五”计划中,石化与精细化工是抚顺“十五”时期和以后超常发展的主导产业。两大产业将完成大规模的技术改造,生产规模、技术水平、经济效益都将实现翻番升位,位居国内前列。国家对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的支持和支持以开采资源为主城市发展持续产业的政策,在政策、资金和利用“两个资源,两个市场”方面为我市建设“北方石化城”带来机遇。
(二)不利因素
——区内大部分地区工作程度较高,特别是一些大中型矿山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地质普查勘探工作,许多地表矿点进行了预查,找矿进入“攻深找盲”阶段,工作难度较大。
——国家投资减少,重点成矿地段的高精度大比例尺物化探工作开展较少,加之探矿设备落后,深部找矿成果不显著。
——由于矿产资源全球优化配置,廉价优质矿产品的进口增加,对我市开采、加工成本高的及规模小、技术落后的矿山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较大冲击。
七、矿产资源需求预测和可供性分析
(一)矿产资源需求预测
根据我市“十五”计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矿产资源消耗必然呈现增长态势。我市的产业结构也决定了矿产资源的高消耗性。预测2005年我市煤需求量为900万吨,石油1500万吨,铁矿石400万吨,铜1 万吨,锌1.2万吨,铝10万吨,金矿石3万吨,水泥用灰岩100万吨,菱镁矿石8万吨,油页岩1100万吨,煤层气3亿立方米。其它金属、非金属矿产需求量也表现为持续增长。
(二)矿产资源可供性分析
从我市矿产资源现状分析,大宗矿产资源可采储量不足,矿产资源供需形势不容乐观,贵金属和有色金属可供性趋向严峻。
针对我市主要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具有潜在优势的矿产资源进行可供性分析:
难以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矿产 石油、铝土矿为我市没有的矿产,全部需要外购;金、铅、锌、耐火粘土等4种矿产,如不新增资源,现有保有储量到2010年基本枯竭。
部分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矿产 铁受规模小开发受到限制等因素影响,只能部分满足需求。
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矿产 铜、菱镁、油页岩、煤在规划基期能够满足需求。煤受“保城限采”政策影响,可采储量只能维持到2010年左右。
具有潜在优势的矿产 受技术、交通条件或市场因素等限制,尚没有开发利用或大规模开发利用,有油页岩、煤层气、石灰石、泥炭等。
到2005年,我市煤炭预测产量为700万吨,自给率77.8%;铁矿石200万吨,自给率50%;铜1万吨,自给率100%;锌1.2万吨,自给率100%;金矿3万吨,自给率100%;水泥用灰岩石100万吨,菱镁矿石8万吨,油页岩1100万吨,煤层气3亿立方米,基本满足要求。
第三章 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规划指导思想
本《规划》的编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原则;坚持我市实施的“建设经济强市,争创文化名城”及建设“绿都抚顺”和“北方石化城”方略,在服从省矿产资源规划前提下,发挥区域优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为实现资源主导型城市加速转型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规划原则
紧密结合抚顺国民经济发展实际 ,按照我市“建经济强市、创文化名城”和建设“绿都抚顺”的指导思想,统筹规划矿产资源,发挥资源优势,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基本要求,开发与保护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 加强资源保护,节约使用资源;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综合利用,合理开采。
——经济、资源、环境与社会效益相互协调统一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资源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坚持以保护为前提,以开发为手段,以发展为目的,使保护与发展互为促进;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改善矿山生态环境,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社会效益的明显提高。
——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 在法律、法规的规范和规划、政策的调控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控资源利用总量,优化资源利用结构和布局,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 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生产精深加工、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矿产品,提高采选综合回收率和共、伴矿产的综合利用率。 ,amp;,amp;,nbsp;
一、人类对自然不合理的利用,工农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都是人类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因素。
1、改变物种(有意无意造成物种的消失或引入物种)
如1859年有农民从英格兰带了25只野兔到澳大利亚,由于没有天敌,造成澳大利亚生态系统严重破坏。
又如,1906年美国亚利桑那洲的卡巴森林为保护鹿群,捕杀肉食动物,导致鹿群大量繁殖最后没有食物,濒临灭就等。
2、环境因素的改变(大量污染物质进入环境)
3、信息交流系统的破坏(破坏生物释放的驱赶天敌、排斥异种、吸引异性等的信息素)等。
二、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如水灾、旱灾、地震、台风、山崩、海啸等。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一环境问题。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二环境问题。人为因素是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 人为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使环境因素发生改变。如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垃圾等,不断排放到环境中;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利用或掠夺性利用,例如盲目开荒、滥砍森林、水面过围、草原超载等,都会使环境质量恶化,产生近期或远期效应,使生态平衡失调。 (2)使生物种类发生改变。在生态系统中,盲目增加一个物种,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受破坏。例如美国于1929年开凿的韦兰运河,把内陆水系与海洋沟通,导致八目鳗进入内陆水系,使鳟鱼年产量由2000万公斤减至5000公斤,严重破坏了内陆水产资源。在一个生态系统减少一个物种也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曾大量捕杀过麻雀,致使一些地区虫害严重。究其原因,就在于害虫天敌麻雀被捕杀,害虫失去了自然抑制因素所致。 (3)对生物信息系统的破坏。生物与生物之间彼此靠信息联系才能保持其集群性和正常的繁衍。人为地向环境中施放某种物质,干扰或破坏了生物间的信息联系,有可能使生态平衡失调或遭到破坏。例如自然界中有许多昆虫靠分泌释放性外激素引诱同种雄性成虫交尾,如果人们向大气中排放的污染物能与之发生化学反应,则雌虫的性外激素就失去了引诱雄虫的生理活性,结果势必影响昆虫交尾和繁殖,最后导致种群数量下降甚至消失。
三、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开始注意保护环境可以说是人类的重大进步。
在古代,人类和自然是不平等的关系,人类是弱者,处处受到大自然的限制却无力改变自然。于是人类把大自然视为敌人,战天斗地成为一项难得的品质,愚公精神千百年来受到不断颂扬。
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逆转,人成了强者,而“温和的自然”却成了容易受伤的对象。高度提纯的化学制剂,如杀虫剂、油漆、洗涤剂等对自然环境构成了重大威胁;大规模的能源消耗改变了大气的构成,进而改变了地球气候;卫生条件的改善使人口急剧增加,人类活动大量破坏了地球的森林和湿地资源。于是,“温和的自然”变为“凶恶的自然”,人类施加给它的,它最终都要归还人类。被高度提纯的化学制剂污染了水和土壤的地区,畸形儿和绝症的出现比率大大高于正常;石油资源一旦枯竭,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正常运转必定遇到问题;气候异常必定带来水灾或干旱,饥荒也将伴随着种种天灾降临人间。“凶恶的自然”将再一次让人类成为弱者,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又将回到起点。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人类就必须保护“温和的自然”,不让它继续恶化,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这是人类经历工业化,在自信心极端膨胀之后的可贵共识。
世界各国也都意识到这个问题。10年前,178个国家的领导人在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聚集,共同商讨保护环境的问题。与会领导人计划保护地球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人类的福利和发展。1997年,160个国家在日本京都签订了旨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京都议定书》。但由于减少排放阻碍经济发展,美国这个二氧化碳头号排放国却拒绝执行。去年,在南非城市约翰内斯堡举行的“地球峰会”上,各国领导人和科学家继续商讨改善环境的计划。
10年过去了,人类在保护环境问题上虽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分歧仍然严重。地球现在到底处在怎样的状态呢?我们又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迎接未来呢?
投资环境分析1
1.社会经济发展与政局稳定状况评价
智利已经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其经济发达程度在拉美属中等水平国家。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682.5亿美元,人均47400美元,已保持17年的持续增长。如果智利的经济能继续保持目前这种良好增长势头,那么可以预见在未来的10年内,将进入世界发达国家行列。
智利的经济改革真正始于70年代中期,这比拉丁美洲其他国家提前了许多年。自1988年实行全民公决后,智利的国内政治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拉丁美洲地区,智利已表现出明智的领导地位。此外,智利的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还帮助加速了该地区其他国家的改革进程,打开了拉丁美洲的市场,尤其是吸引了国外矿业投资。据估计,1999年,智利的矿业生产将增长11%,其中铜产量将增长14.6%,达420万吨。1998年智利的外国投资比上一年增长6.4%,达到65.5亿美元,其中39.9%的外国投资投入了采掘业。
从经济角度来看,其重要地位在于:智利作为国际市场中的一员是非常有竞争力的。1996年它的出口额已超过160亿美元,约占其GDP的27%,而铜出口收入几乎占了全部出口收入的40%。目前智利已与Mercosur成员国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与加拿大签订了一份双边贸易协议,该协议已于1997年6月生效,这将有助于智利在不久的将来进入NAFTA组织。
智利是世界上经济最开放的国家之一,受自身经济特点所决定,智利经济走势极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困扰和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智利经济繁荣的景象被蒙上了一层阴影。虽然是连续第15个年头经济增长,但增幅大大回落,1998年,智利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4%(1997年为7.1%),为90年代(1990年除外)的最低增长率。1999年智利经济出现自1983年以来的首次下滑(-1.1%),但经过短暂调整,2000年又迅速恢复增长,达5.4%,估计GDP可达711.5亿美元,人均4940美元。
总的说来,智利政局稳定,社会也是安定的,这种状况在新的一届政府中将继续下去。
2.与中国的经济贸易关系评价
智利是拉美国家中同我国交往较早的国家之一。1961年,我国在智利建立了中国进出口公司商业新闻办公室。1965年,该办公室改为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商务处。1970年12月15日,中智建交,智利成为南美洲第一个同我建交的国家。建交后,两国关系顺利发展。到90年代初,军政、经济高级官员互访不断。
1992年11月,智利总统艾尔文作为智利第一位国家元首访华,推动两国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此后,两国官员互访更加频繁。
中智建交以后,双边贸易开始正常发展。目前,智利已发展成为我国在拉美地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中国对智利的出口额在逐年增长。1998年,中国向智利出口金额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54%;进口金额4.21亿美元,增长1.45%;贸易顺差1.9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7%。2000年双边贸易额达21亿多美元,为仅次于巴西的中国在拉美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中智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我国从智利进口的商品主要是铜、铜精矿砂、纸浆、鱼粉、硝石和木材等。我国向智利出口的商品主要是轻工业品、纺织品、服装、化工医药原料、手工工具、机械设备、小五金、小农具等等。
根据中智两国政府贸易协定的规定,两国之间成立了经济贸易混合委员会。在70年代,由于智利发生政局变动等历史原因,混合委员会的工作未能正常运转。从1979年以来,在中智双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混合委员会逐步恢复正常工作,基本上每年轮流在对方首都举行会议,讨论和研究双边之间经贸问题。通过混合委员会,增进了两国之间经贸的接触往来,促进了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
结论:中智两国有着传统的经贸友好合作关系,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3.鼓励外商投资政策分析和评价
智利政府十分重视吸引外资,早在1974年军政府上台之初就颁布了《外国投资法》,即第600号法令,并成立了“外国投资委员会”。以后又不断修改,规定对外国资本与本国资本一视同仁。1985年,智利政府公布了外债资本化的第19号条款,修订了公司税法,作出了一系列旨在减税、方便资本抽回和利润汇出的规定,加上近年来智利的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发展,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智利被外国投资者认为是拉美最有吸引力的国家。根据标准(Standacd&Poors)公司投资风险分类,智利已被列为BBB级。这是自1982年8月债务危机爆发以来第一个拉美国家达到这一等级。因此,智利已成为外国投资低风险国家。
智利外资来源国主要为美国,约占外资的一半,其次有澳大利亚、英国、日本、西班牙等国。
根据现行法律规定,智利大部分新投资、扩建及相关项目必须由智利外国投资委员会批准,所有投资项目申请的最后决定权归总统,行政当局一般不进行干预。矿业和石油开采已全部开放。
智利对外资的投资比例没有加以限制,外资最高的投资的比例可达100%。
从目前的情况看,外资投资重点主要集中在采矿业、制造业、能源、电信和基础设施等方面。
智利外资法的主要内容是:外国投资者,一旦将资本和项目在智利中央银行、智利外资委员会以及商业部门办理有关立项、资本注册和公司注册手续后,即被认为是一个合法的智利企业,包括进行合资或购股项目的人员,便可享受与智利本国企业同样的待遇(国民待遇)。有关的投资项目手续(不包括债务资本化投资),包括智利中央银行对带进设备价格的评估和审批,一般只需要2~3周,即可办妥。
《外国投资法》规定,投资方式,可以是自由兑换的外汇,有形资产,可以是资本化的技术,以及与外国投资有关的贷款,外债投资,利润转为投资等等。投资者可以在3年后抽走投资资本。投资的技术和原设备折卖为现金抽走时,若不高于或保持原价格水平,不须交税。若高于原价格折卖时,其超出部分需要交纳增值税。投资者汇出利润不受时间限制。资本抽回和利润汇出由智利中央银行按官方汇率折成所需外汇汇出。根据外债资本化第19条款规定,债务资本化投资,前4年净利润可在第5年汇回。每汇出的利润不能超出利润总额的25%。第5年及此后各年所得利润可全部汇回。在前4年中汇出利润时,需按利润的32%交纳提前汇出费。债务资本化投资资本10年内不能抽回。否则按原投资资本额的一定比例交纳提前抽回费。
外资法对外商在智利投资应办的手续都做了详细的规定。
智利执行优惠的外资政策:
(1)对外资企业实行稳定和优惠的税收政策
1977年政府宣布从外国投资创收的利润中征收的固定税率为49.5%,10年内保持不变,后来又延长至30年不变。1993年政府又决定在重新修订的外国投资法中,将对外国投资创收利润征收的固定税率从49.5%减至42%。这使智利在吸引外资方面具有更大的竞争力。
另外政府还规定,外国资本在第1、2、10、12行政区内进行的矿产勘查和开发项目,其所得税减免10%,可以得到产品出口价值10%的政府津贴(每年不得超过250万美元),还可获得项目年度劳动工资总额17%的国家信贷资金。在计算税金时允许固定资产按5年期快速折旧,项目投资生产前的费用在正式生产后5年内分期摊还。
(2)允许外资用智利的债务投资智利矿产勘查与开发项目
这就是8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的综合型的债务股权转让计划。它对发展智利投资项目,特别是矿业投资项目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当时智利债务过重,偿还能力不足。进而影响了投资者的积极性。为使智利重新回到世界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之中,政府制定了专门的规章以支持这一计划。在计划实施中,有相当部分的智利债务转为矿业项目的股权。1983~1992年间,外资企业共使用了92亿美元的智利外债购买智利国有资产(包括矿产勘探和采矿权)。这一方面减轻了智利的外债负担,同时又可使外资企业带进新的投入。例如Homestkke矿业公司以5700万美元债款租用Hveso金矿为期10年的采矿权,并投资100万美元进行矿区勘探、建设堆浸厂;英美矿业公司和加拿大Comino公司以4700万美元购买了马尔泰金矿,并投资3000万美元建设矿山生产设施;加拿大LAC矿业公司用1900万美元购买了托基铅锌矿,并投资600万美元扩建选矿厂。
(3)允许外企转让矿权
这使外国投资者在投资理财方面有更大的灵活性。例如美国犹他公司和盖蒂公司在结束了埃斯康迪达铜矿的勘探评价后,将采矿权转让给澳英日公司和世界银行金融组织联合组建的公司,由该公司出资建设大型露天开采的铜矿山;美国圣约瑟矿业公司在完成因迪奥金矿的勘查评价后,向加拿大LAC公司转让了采矿权。
(4)免收权利金
经济学家通常认为权利金是矿山企业需缴纳的最重要的税费之一。因为不管矿山是否盈利这笔费用都必须支付。智利多年来一直未征收权利金,这对矿业投资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4.税收制度分析和评价
智利的税收主要包括:所得税、附加税、资本收益税、强制性利润分成、预扣税、不动产税、采矿特许权税、增值税、进口税、印花税、社会保险等。
智利公司税收方面的规定,一直在不断修订和增补。1992年,外资的固定总税由原来的49.5%降为42%。公司所得税税率一般为15%。但年销售量在3.6万吨以上的股份公司,除征收有色金属矿石所得税外,还加征附加税,附加税为35%,主要适用于在智利经营的外国公司汇回或分配到国外的利润,外国公司也可选择将所得税和附加税合并为固定税率42%。股息税税率为35%,分公司利润税税率为15%,预扣利息税税率为40%,增值税税率为18%。折旧费率:机械5%,各类工具10%~20%,汽车10%~14.3%,建筑物1%~4%,等等。
采矿特许权税。智利不征收权利金,仅征收采矿特许权税。一般按土地面积的公顷数征收。包括两项收费:一是应特许权要求而付的法律费。勘查收费,申请地面积在300公顷以内的,每公顷0.19美元;超过300公顷的,每公顷1.50美元。对于采矿,申请地在100公顷以内的每公顷为0.38美元,超过600公顷的为1.87美元;二是年度执照费,勘查活动,每公顷0.83美元,采矿活动,每公顷4.18美元,非金属及河流沉积矿产开采每公顷1.38美元。
为了鼓励长期资本投资,限制短期资本的进入,特别是限制短期搞投机的资本的进入,智利政府于1991年规定,按资本进入时间长短征收短期资本进口税。税率最低每月为0.1%,最高为1.2%,累计1年时间征收1.2%,逾1年者不再增加。
智利政府对外国投资者征收的利润税是可以选择的,并受法律保护。智利外国投资委员会规定的税种有两种,第一种,企业利润税15%,这是在智利的所有企业都必须交纳的税,每年4月份完税。第二种是外资利润汇出时才征收。有三种不同的税率供选择:①35%可变所得税,国家进行不定期调整;②42%固定所得税率,适用期间自投资活动开始为期10年,并适用于开采自然资源的矿产业,投资额超过5000万美元者,固定税率为期20年;③40%基数利润汇出税。
外国投资者,在选定利润汇出税后,与智利政府签订执行合同,以确定双方的权益与义务。以后,投资者对所选择的利润汇出税率只有一次更改的权利。外国投资者对所汇出的利润或抽走的资本,按规定完税后,由智利中央银行按官方汇率兑换成所需外汇汇出。
外国投资者,若将所得利润购智利产品运往国外,按一般出口对待,出口结汇向智利中央银行办理。外国投资者或企业,有外汇使用和汇出权,在出口所得外汇汇出时,须按利润汇出征税。
外国贷款应按照智利外汇法条例或按外国投资法进入智利,必须在智利中央银行进行登记,以便于贷款本金以及利息的汇出。贷款进入智利后,应折成当地货币。外国投资者偿还贷款本金汇出时,不需征税,但付贷款利息汇出时须交4%的税。无论是贷款本金和利息的汇出,均在完成15%利润税后进行。
实行纳税优惠是智利政府鼓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重要措施之一。
智利政府对于外国投资者的纳税优惠,原则上与内资一样,即给予外国投资者以国民待遇。外资享受的纳税优惠程度,由外国投资者与外资委员会谈判决定。欲享受纳税优惠者必须向外资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根据智利法律规定,在交纳所得税方面,投资者既可以决定选择适用外资法规定的一般税率,也可以选择开业后10年内的不变税率。但是,相对而言,一般税率低于不变税率。
关于纳税优惠的具体措施,自1974年以来,政府制订了一系列法令,对纳税优惠作了具体规定。大体说来,智利是按产业加以确定的。
(1)对开发森林的纳税优惠
智利1974年颁布的第701号法令,确立了森林地带的法定范围及适宜开发森林的地区,并且具体规定了鼓励开发森林的纳税优惠措施。法令规定,对于开发森林所得收入,可以扣除50%的追加税。但是,木材加工及与此有关的生产活动所得的利润,不能享受第701号法令规定的纳税优惠措施。
(2)对石油业的纳税优惠
根据1975年颁布的第1089号法令规定,从事石油事业承包人可享受纳税上的特别优惠措施。即承包人或者按通常的税率纳税,或者支付所得税。其纳税金额相当于所得报酬或服务费的50%。但是,不管适用哪一种纳税方法,总统都可能根据每个项目的情况,扣除10%~100%的税收。附加价值税和关税也可适用同样的减免措施。出口碳氢化合物可以免纳关税和其他税款。
(3)对原子能企业的纳税优惠
根据1976年9月30日颁布的第1557号法令规定,从事原子能项目的承包人可以与从事石油业的承包人一样,享受纳税优惠。
(4)对从事沿海地区贸易的贸易者的纳税优惠
法律允许拥有智利船籍的船舶从事沿海地区的贸易,并且可以享受减免附加价值税的优惠。
(5)对进口原材料、生产资料的优惠
法律规定,不论是外国投资者还是国内投资者,凡进口生产资料都需要交纳进口税(按到岸价纳税)和附加价值税(按到岸价+进口税交纳),但可以享受以下优惠:①延期交纳生产资料的进口税。1987年颁布的第18634号法令规定,用于生产出口产品所需进口的机械设备等生产资料的进口税,可延期交纳,期限为7年。如果每年的出口率达到规定比例的,则可免纳进口关税。②免纳生产资料附加价值税。1976年颁布的第635号法令规定,按外资法设立的生产企业,如果进口的生产资料等属智利国内不能生产的,经当事人申请和经济部门同意,可免纳附加价值税。然而,由于申请批准免纳附加价值税的手续非常复杂和费时,所以,后来采用进口时先交纳附加价值税,后办理退税手续的方法。③退还原材料、辅助材料的关税。根据1988年颁布的第18708号法令规定,政府有关部门以支票形式退还用于生产出口产品的进口原材料、辅助材料和零部件的关税。通过第三者进口的原材料也可以申请退还关税。
5.关税政策的分析与评价
智利实行统一关税制。税率为11%,进口商品按CIF价交11%的关税和18%的增值税。进口商品销售到最终消费者手中后,进口商可获得18%增值税退税。有些进口要在11%的关税之外征收附加税:①二手货征收货物进口关税税额50%的附加税。②空运货物征收进口货物关税税额2%的税。
对某些昂贵的消费品要征收奢侈品税,其税率为50%。
智利自70年代后期以来,逐步在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在进口方面,各种限制在逐步减少。目前,除危害国家安全、有伤风化及部分奢侈品外,均允许自由进口。智利于1979年已实现了10%的统一进口税率。目前的关税率保持在11%左右,同时对进口货征收18%的增值税。进口货物的外汇支付,经报请中央银行后,由国内商业银行根据进口申报及货运单据原件办理,汇率依同业银行汇率确定。智利政府还规定,对于资本货物和中间产品的进口,可根据国内企业的具体情况,缓征、减征或免征进口关税。为鼓励出口,出口商享受税收、资金等方面的优惠。其中出口退税的比率依出口额大小确定。商业银行可提供多种外汇和比索信贷。出口商收取出口所得外汇期限为150天,他们可以购买所得外汇收入的10%(上限为500万美元),作为经营活动的开销。另外还可购买10%作为国外经营的成本。
6.外汇管理制度
智利的外汇管理较松,现有两个外汇市场。除上面所说的官方外汇市场之外,还有一个平行外汇市场。平行外汇市场也称自由外汇市场。官方外汇市场与自由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买卖差价少则1~2比索,多则6~8比索。在自由外汇市场兑换外汇不受限制。报纸上每天都公布比索与美元的兑换率,包括官方市场兑换率、协议美元兑换率以及自由市场兑换率。私人团体在这两种市场上都能以自由协议的汇率进行交易。
7.对外贸易管理及政策分析与评价
智利推行贸易自由化政策。在智利,任何自然人和法人只要在中央银行登记注册后便可经营进出口业务,注册资本不限。
智利经济部是制订国家经济政策(包括外贸政策)的最高权力机构。中央银行是外贸政策的执行机构。智利对外贸易事务归外交部经济司统一管理,它通过国内的各种委员会和设在世界各地的办事机构,领导和协调智利全国的进出口商和各行业的数百家企业。智利中央银行在进口货物的审批、非关税壁垒和外汇管理方面发挥主要作用。
(1)出口和出口收入管理
所有商品均可自由出口,除军用物资外,对出口产品和出口目的地均不加任何限制。出口商品价值超过1000美元的,必须通过商业银行结汇,并到中央银行登记。授权商业银行购买出口商全部即期外汇。允许出口商在一特别的外汇帐户保留5%的出口收入,并可从此帐户中提款用于支付旅行费用、咨询费、银行费用、佣金及与出口有关的其他费用。但任何此类帐户在12个月内累积额不得超过50万美元。国家铜矿出口所得外汇收入必须存入中央银行的特别外币帐户,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才能允许从此帐户中提款。
为使对小额出口实行退税的制度更好地发挥作用,符合条件的商品(大约占国家年出口量的6%左右)的出口商,根据现行的出口退税制度,可以选择接受退税(出口收入结汇的120天之内)代替出口补贴。根据19024号法令,出口商可以收回支付的进口税,1990年规定的符合条件的商品年平均出口额等于或少于500万美元。符合条件的产品目录根据其前一年的出口额每年修订。年出口额(按FOB价计算)也随之调整。对年出口额少于或等于100万美元的出口商的退税,相当于年出口销售净额的10%;对年出口额在1000万~1500万美元之间的出口商的退税,相当于所出口销售净额的5%;对年出口额在1500万~1800万美元之间的出口商的退税,为年出口销售净额的3%。
(2)进口和进口支付管理
除了旧机动车外,大部分商品进口都没有限制。但必须通过当地商业银行获得中央银行签发的进口许可证。通过官方外汇市场对有形贸易的对外支付只有经签发进口许可证后方可支付。
符合文件要求的进口商不受所涉及债务期限的限制,都可获准进入官方外汇市场。
8.资本输出、入管理
1974年7月7日第600号法令(1977年3月18日第1748号法令对此法令作了修改)和《外国投资法》,对长期资本投资建立了管理制度。外国在智利投资必须经外国投资委员会批准,通过合同进行。矿业投资一般不超过8年,其他项目不超过3年。除了少数例外,投资不足500万美元的项目可由投资委员会的执行秘书批准。一般对利润汇出没有限制。但关于此项事宜的特别协议已包括在上面提到的投资活动之中。除非在合同上有其他特别规定,投资3年后资本便可以调回。外国投资者可以选择,或在10年内公司所得税率为42%,或按智利国内公司所得税制度办理(按照这个制度,外国投资者应付税率为32.5%)。与外国投资有关的任何外国贷款,都必须经中央银行批准。第600号法令颁布之前进入智利的资本,如未选择执行此法律,仍可按原规定执行。合同规定石油部分由政府依据总统法令决定。此项法令的权利和义务由矿业部授予国家石油公司。
智利对外资的投资比例没有限制,外资最高的投资比例可达100%。外资投资者的资本抽回和利润汇出由智利中央银行按官方汇率折成所需外汇汇出,投资的技术和设备折卖为现金抽走时,若不高于或保持原价格水平,不须交税。若高于原价格折卖时,其超出部分需交纳增值税。根据1985年5月颁布的《外汇交易规则》的规定,外国人可以把在智利的债权转化为向智利投资的股份。根据外债资本化第19条款规定,债务资本化投资前4年净利润可在第5年汇出,每年汇出利润不超过利润总额的25%,第5年及此后各年所得利润可全部汇回。在前4年中汇出利润时,需将利润的32%交纳提前汇出费。《外汇交易规则》还规定,由债权转化来的上述股份,10年内不得抽回,否则按原投资资本额的一定比例交纳提前抽回费。
9.黄金管理政策的分析与评价
智利发行过3种金币,但每一种都不是法币。货币黄金交易仅可以在指定的交易所进行。不过私人之间的一般黄金交易可自由进行。只要符合黄金进出口交易的正式手续,包括在中央银行登记,那么黄金的进出口是不受限制的。
天齐锂业和沙琪玛什么关系
互利关系。
疫情发生后,在江苏天齐总经理张炳元的领导下,企业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开展企业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各级政府疫情防控要求,迅速对厂区内所有作业人员实施排查,掌握员工及家属活动轨迹,切实做好厂区环境消杀和检测工作,把常态化疫情防控做实做细做到位。另一方面,江苏天齐全面部署疫情新形势下各项工作安排,在确保防疫安全的同时,积极组织生产运营,加大各类疫情防控物资以及生产物资储备,为员工创造安全生产环境,要求员工不参加聚集性活动,全力以赴保供稳生产,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生产运营带来的影响。
智利矿业化工股价对天齐锂业的影响:天齐锂业对智利矿业化工的投资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权益法进行核算,并非根据智利矿业化工的股价波动核算收益,所以智利矿业化工短期股价下跌,对天齐锂业没有影响。天齐锂业子公司,也是全球三大锂产品供应商之一的智利矿业化工昨日大跌百分之十点二三。据悉,因智利中右翼执政联盟在地方选举和制宪会议成员选举中遭遇重挫,市场担心铜锂资产国有化,从而导致智利矿业化工股价大跌。
为建设中原经济区提供资源保障——河南: 地质找矿力求重大突破
矿产资源,在我省的经济发展中可谓举足轻重
河南,是全国名副其实的矿业大省。有资料显示,2004年以来,我省矿业及后续加工业实现的工业增加值,一直占据着全省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的半壁江山。以2008年为例,在我省百户重点工业企业中,资源型企业有37家,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占到了57%以上;在营业收入300亿元以上的5家企业中,前4家都是资源型企业。
在河南,煤炭、石油等能源矿产勘查,催生了一批现代化城市;在经历几次中原大会战后,铝土矿、铁矿、金矿、钼矿等矿产勘查催生了一批现代化企业。每一座矿城、每一座矿山的兴起,都留下了河南地质队员的身影和足迹,凝聚了他们的心血和汗水,闪烁着他们的智慧和创造,铭刻着他们的艰辛和努力!
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为建设中原经济区提供有力的资源支撑,河南的地质找矿工作,又将迎来一个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
资源大省的隐忧
河南是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截至2009年,全省已发现矿产129种,其中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89种,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的15种、居全国前5位的47种,形成大中小型矿产地1783处。
但随着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资源约束瓶颈日趋严峻。一组来自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数据表明,我省作为资源大省的隐忧已悄然到来。
数据显示,由于长时期强力开发和过度开采,我省支柱性矿产资源查明储量的增长速度远低于开采消耗速度,石油、天然气、煤炭、铝土矿、铁矿、铅锌矿、金矿等重要矿产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其中,石油、铜、铅锌、萤石等资源保障不足5年,属严重危机矿产;金、银、天然气、铝土矿、铁等资源保障不足10年,属中度危机矿产;而富铁矿、磷矿、钾盐、锰矿、铬矿及铂族元素等矿产则纯需进口解决。
目前,我省煤炭储采比仅为130:1,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4;全省原油产量从1989年起逐年下降,中原、河南两油田已进入开发中晚期的特高含水开发阶段,保证稳产难度很大;已查明的铝土矿资源满足不了我省铝工业发展需要;黄金保有资源储量仅能维持现有矿山生产5年;我省的铜、铅、锌和铁矿石产量仅占实际需求量的1.33%、1.98%、25%和10%,大批矿石或精粉需要从省外、国外购进。我省以往确定的部分优势非金属矿产如天然碱、萤石、耐火粘土等,在强大的生产能力和高需求面前已失去优势。
该数据还显示,目前我省国有大中型矿山中,保有可采储量不足5年的资源严重危机矿山占41.6%,保有可采储量不足10年的中度危机矿山占28.6%,保有可采储量不足15年的轻度危机矿山占13.0%。在全省现有200多家国有大中型矿山中,有80多家存在不同程度的资源危机,其中45家矿山资源严重危机。在45家严重危机矿山中,煤矿20家,金矿18家,铝土矿5家,出现资源危机的正是我省的支柱性矿种:煤炭、黄金和铝矾土。
不但如此,在我省查明的主要矿产保有资源储量中,可供近期利用的比例偏低。
“我省煤炭保有储量约占全国的2%,居第九位,而开采量连续20多年居全国第二位,原煤产量占全国的近1/10,储采比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若不及早采取措施,加大勘查投入,煤炭工业将受到可采储量不足的严重影响,难以持续发展。”我省一位煤炭企业的人士说。
而支撑我省铝产业的铝土矿形势也很严峻。
据介绍,我省铝土矿保有资源储量6.96亿吨,但由于铝土矿资源赋存条件不好,中低品位的矿石居多,不尽合理的开采方式等使得铝土矿资源的保有储量大打折扣,至2020年,我省的铝土矿资源优势将不复存在。
铁矿资源问题也很突出,在10亿多吨铁矿保有储量中,95%以上为贫矿,铁矿石绝大部分需从省外购进。
探求地质找矿新突破
谁都知道,资源对于河南意味着什么。
面对重要矿产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后备矿产资源匮乏的严峻形势,我省积极应对,打出了一组破解资源瓶颈的漂亮“组合拳”,在地质找矿方面实现了重大跨越。
据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介绍,河南省在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很多工作都走在了全国前列。
第一,以部省合作为平台,科学编制找矿行动计划,统筹部署地质找矿工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2009年7月,河南省政府与国土资源部签署了《共同开展豫西地区地质找矿工作合作备忘录》,并组织编制了《河南省地质找矿总体部署方案(2010~2015年)》、《河南省地质找矿行动计划(2010~2015年)》,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地质找矿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
按照《河南省地质找矿行动计划(2010~2015年)》,以创新地质找矿机制为统领,以铁、铝、煤、铅锌、金等优势矿种为重点,以整合矿业权、完善相关激励政策和深化地勘单位改革为驱动力,按照“科学规划、统一部署、区域展开、梯次跟进、深浅结合”和“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配置、快速突破”的原则,拟定在未来6年内,国家、地方各级政府财政投入并引导带动社会各界投入全省矿产勘查资金100亿元,快速提交一批重要矿产开发基地和资源储量,累计查明矿产资源价值不低于3万亿元,发现矿产资源价值不低于9万亿元,因此也简称为“6139”找矿行动计划。
该行动计划自实施以来,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通过整合以往部分煤炭勘查项目,实施整装勘查后,有望快速查明一处储量近百亿吨的新煤田和数处大于10亿吨的煤炭新产地;在小秦岭、熊耳山、桐柏山老矿区深部新发现累计超过百吨、远景在数百吨的黄金资源储量;铝土矿保有资源储量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增加6亿吨;铁矿勘查已有重大发现,大别山地区钼矿勘查也接连实现了新突破。
第二,以整装勘查为目标,持续深化矿产资源整合,维护良好的勘查开发秩序。
为加快推进整装勘查,我省将省部合作地质找矿行动计划确定的22个区、88个重点勘查区块整装勘查区,列为2010~2011年度矿产资源整合重点区块。在此基础上,逐区设定整合矿权和整装勘查的方式方法,引导探矿权人按照整装勘查的要求组织施工,或主动联合或主动退出。勘查成果形成后,再根据矿区规划,进一步实施探矿权、采矿权整合。对圈而不探、以采代探的矿业权人,依法依规处罚并责令其退出或与其他主体联合。
第三,以地质找矿机制创新为主线,探索地质勘查新形式,努力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
近年来,我省在不同区域,针对不同矿种和矿权现状,初步形成或正在探索整合勘查、整装勘查、勘查开发一体化、整合+整装勘查、引资风险勘查、空白区合作勘查等多种不同的地质找矿形式。
针对一些矿权高度分散的地区,我省采取整合勘查的形式,将同一矿集区内若干个相邻的矿权整合为一个可能形成宏观影响成果的大勘查区,开展了“股份找矿,整合勘查”的实践探索。针对矿业权集中的老矿区,我省以政府引导与带动、现有矿山企业主导、勘查单位技术支撑的统一设计、统一部署、集中会战、快速查明的整装勘查推进形式。针对地质勘查单位有技术实力、有矿权但缺乏勘查资金的情况,及早引进了大型矿业企业注入资金开展“订单找矿”,快速查明了几处大型特大型矿产地。针对风险较大的空白区,则采用了合作拼盘勘查的形式以实现找矿突破。在投资主体和勘查主体方面,大力推动资源、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的有机结合,搭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投入大平台,构建新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地质找矿利益共同体。
近年来,我省各地勘主管局和许多省属地勘单位以不同方式,与内资企业、外资企业以及有关市、县政府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市场机制形成了多个找矿联盟,促成了多家国有地勘单位联合会战、多类专业人员协同攻关、多种资源要素合理配置有效利用、多种投资主体同担风险共享成果的新格局,实现了一些老勘查区的找矿新突破。
通过多方合作,政府增强了对矿产勘查开发的调控能力,地勘单位发挥了地质找矿的技术优势,矿业企业得到了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地勘单位的技术支撑,解决了后备资源不足的难题,实现了互利共赢。
“这种模式,有效解决了巨额勘查资金来源与找矿风险问题。”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张启生说。
我省积极探索的地质找矿机制创新成果,在全国影响深远。“嵩县模式”作为制度性成果写入《国土资源部关于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的若干意见》中;整装勘查、订单找矿被誉为全国地质找矿新机制的有益探索。
第四,以增强实力为核心,加快地勘单位改革发展,为开展地质找矿提供有力保障。
张启生认为,国有地勘单位的改革发展,对成功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快速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起着决定性作用。为支持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批准了各地勘主管局所属驻郑以外单位整体迁入郑州,并大幅度提高了事业费额度。省厅结合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拟定了国有地勘单位职工住房建设用地供应、国有地勘单位划拨土地处置,以及鼓励国有地勘单位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参与省“两权”价款项目的拼盘勘查、探矿权整合、国土综合整治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并明确落实中央、省、部支持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政策的具体措施的方法、步骤,这一切,都进一步激发了地勘队伍的活力,加快了地质找矿的进度。
这些措施的推出,使我省地质找矿接连实现重大突破——
近年来,我省新发现并部分查明煤炭资源160亿吨;新增铝土矿查明资源储量相当于全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查明储量的总和;铁、金、银、钼、铅锌等重要矿产资源储量大幅度增长。
根据最近公布的河南省地质找矿行动计划,我省地质找矿有望再次实现重大突破。
未来6年(2010~2015年)内,通过我省地质找矿行动计划的全面实施,预期提交大型—超大型矿产地8~12处,预计新增煤炭247亿吨,铁矿石18.96亿吨,铝土矿6.6亿吨,金301吨,银4900吨,铅锌矿415万吨,钼276万吨,锑5万吨,钒(V2O5)200万吨,锂铍铌钽等稀有金属氧化物25万吨,天然碱矿5000万吨,芒硝3000万吨,岩盐矿1400亿吨,冶镁白云岩5亿吨,石灰岩19亿吨,萤石(CaF2)230万吨,蓝晶石8500万吨,耐火粘土矿6000万吨,铀2000吨。至2020年,在对2015年发现的资源量勘查升级的同时,还将新发现和查明一批重要矿产资源储量。
“走出去”境外找矿
在国内找矿凯歌高奏的同时,我省迈出了外出找矿的步伐。
我省“走出去”到海外找矿、采矿开始于2003年、2004年,而真正渐见成效则是近几年,一批有较大开采价值的矿权开始步入人们视线。
2007年8月6日,我省正式建立“河南省政府部门促进境外矿产资源开发联席会议制度”,成立联席会议办公室。这标志着政府层面正式确立了走出去的战略。
2007年8月23日,省政府出台的《关于鼓励支持企业开发利用境外矿产资源的意见》提出,要加大对境外矿产资源的投资开发力度,缓解我省资源瓶颈制约。
该文件指出,对我省急需的铁、铜、铝、铅、锌等矿种,要采取“边勘测、边开采”滚动发展的战略,实行“政府推进、开行(国家开发银行)融资、企业承贷、信保担保”的模式,加大开发利用力度。
文件还鼓励我省有条件的矿产开发企业在境内外利用发行股票、债券和项目融资等多种方式融资,支持我省有实力的矿产企业通过并购国外企业获取矿产资源的勘查、开采和加工权,实现生产规模和国际市场方面的有效扩张。
自2005年开始,省政府从两权价款地质勘查基金中,每年拿出数千万元大力支持我省地勘单位开展省外、国外地质找矿工作,至目前已累计投入近2.5亿元。同时,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还积极支持地勘单位申请国家海外矿产资源地质调查和风险勘查专项资金,从而大幅度降低了地勘单位境外找矿的风险。
到目前为止,我省企事业单位涉足国外矿业权约180个,涵盖了金、银、钼、铂、镍、铅、锌、锰、锑、铝、铁、锡等十几个矿种,涉足四大洲25个国家。其中,国有地勘单位拥有国外矿业权150个(省地矿局110个、有色地矿局40个);还拥有省外探矿权112个(省地矿局69个、有色地矿局43个)。
在这些矿权中,不乏具有战略意义的重量级项目,比较典型的是河南国际集团在几内亚的铝土矿项目。
据介绍,该矿区位于几内亚铝土矿区的核心地段,面积约有558平方公里,目前前期勘探已经完成,初步探明铝土矿资源储量在十几亿吨,而远景地质储量更高,是省内目前已探明铝土矿储量的2倍。
河南有色地矿局在智利安第斯铜矿成矿带的大型铜矿项目,也有望实现重大突破,目前已成为不少欲进军矿业的国内大企业的关注热点。
省地矿局拥有或参与合作的境外矿业权达到110个,这其中包括自有和合资拥有矿业权61个、与其他单位合作拥有矿业权49个,所拥有的矿权面积超过4万平方公里。
与我省对资源矿种的迫切需求相适应,我省涉足海外矿权呈现出一些显著特点。比如,所涉矿种主要为国内紧缺的铜矿、铁矿、铝土矿、铅锌矿等大宗矿产,以及金银等贵金属矿。从海外矿权的分布地域看,则主要是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尤其是非洲,比如几内亚、利比里亚、刚果(金)等,而在拉美主要是智利、墨西哥等国,在亚洲则是蒙古、越南、菲律宾和中亚的塔吉克等国,并开始涉足一些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等。
作为矿业经济大省,矿产资源对河南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到海外开矿,利用好“两种资源”,增强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重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新秩序
对我省来说,“找到矿”意义重大,“管好矿”、“用好矿”则影响深远。
从2004年开始,我省开始了以“治乱、治散、治本”为重点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整顿与规范和以煤炭、铝土矿资源整合为重点的“矿产资源开发企业大洗牌”,不仅拉开了全国矿产资源整合的序幕,并以其卓著成效成为全国矿产资源整合工作的典范和引领者。2009年10月,我省张大卫副省长作为唯一一个省级代表在全国资源整合总结会议上发言。
通过治理整顿,全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明显好转,矿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与组织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经过资源整合,全省小煤矿由1569个减少到533个,减少了66%;小铝土矿从144个减少到52个,减少了64%;在全省61家地方国有煤矿中,有47家并入了全省五大煤炭骨干企业。矿产资源向优势企业聚集的局面已经初步形成。
整合使很多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有了显著提高。原来已陷入破产边缘的天宏焦化公司被兼并后,当年成为平煤集团各企业的第一盈利大户。到2008年底,由永煤集团、焦煤集团、鹤煤集团等几大集团组建的河南煤业化工集团,由平煤集团和神马集团联合组建的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两大航母正式起航,使河南省煤炭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得到进一步加强。
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郭公民介绍,在这场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行动中,我省以整顿促整合、以整合促规范、以规范促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河南特色、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矿产资源管理工作新路子。
当这次大规模的资源整合余波未息之时,2010年,我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的大戏再次鸣锣开鼓。2010年,我省将对年生产规模为15万3~0万吨共646座小煤矿进行兼并重组,目前正在顺利进行。
今年3月省政府出台的《河南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意见》提出,到2010年年底,全省要力争建成3个年产5000万吨的特大型煤炭企业,省骨干煤炭企业控制的煤炭资源量占全省煤炭资源量的85%以上,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75%以上,单个矿井生产规模不低于15万吨/年。
与此同时,我省的非煤矿产资源整合也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之中。按照省政府批准的《河南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整合总体方案》,至今年年底,我省将基本完成省定55个重点非煤矿区的整合任务,2011年底完成省辖市定非煤矿区整合任务。预期这些重点整合矿区内的采矿权数比2009年底减少40%以上,探矿权数减少30%以上,全省矿业权数比2009年底减少20%以上,优势骨干企业占有及控制的重要矿产资源储量不低于60%。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为推进整装勘查,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我省这次非煤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包含了部省合作地质找矿行动计划所列的88个重点勘查区块的整合工作,涉及勘查区面积22263平方公里,涉及探矿权645个、采矿权1881个。而选择的整合方式则因地制宜、灵活多样,既兼顾了已有矿业权人的利益,又显著加大了地质找矿特别是深部找矿的力度。其总目标是加大勘查投入、实现找矿突破、优化矿业布局、重建矿业开发新秩序。
有关专家评论,我省的矿产资源整合,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必将对我省今后的资源利用产生深远影响。
力求地质找矿重大突破与强力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双管齐下,我省矿业经济进入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国外自然资源管理模式及选择动因分析
此文原载《国土资源情报》2005年第2期
综观各国自然资源管理,大致经历了由被动的、“后发性”的、解决纠纷式的管理,到逐步理性,逐步进入主动、“先导性”的科学与法制管理。尽管各国存在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制度选择的差异,但对资源的管理都是相当重视的,都设有专门部门、机构,管理一类或几类自然资源。本文在考察分析部分国家资源管理机构的设置、职能的履行和演进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然资源管理的三种模式,即集中、相对集中和分散管理;为了深入了解某种资源的管理,这里选择了土地、矿产、海洋、森林资源作较具体的分析,部分国家涉及了水、草原资源管理问题。
1 国外自然资源管理模式
综合考察各国自然资源管理,由于各种资源本身的差异、各国管理制度和发展水平的不同,在资源管理方式上很难找到完全相同的国家。也就是说,无论哪类国家,既找不到绝对集中管理各种自然资源的国家,也找不到完全分散管理各种自然资源的国家。因此,本文所提的集中与分散管理模式都是相对的。
1.1 集中管理模式及其特征
集中管理模式是将土地、矿产、海洋、森林等主要资源由中央政府的一个部门统一综合、协调管理,如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实行的是集中管理模式。美国的土地、矿产、森林(部分)由内政部集中统一管理;加拿大的矿产、森林、土地(部分)由自然资源部集中统一管理;俄罗斯的矿产、海洋、环境等统一归自然资源部管理。
集中管理模式的特征表现为:
(1)过程的渐进性。这与对各种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程度有关。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初期,即使近代的大部分时期,由于生存在地球上的人较少,处于人少资源丰富的状态下,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十分有限,表现为资源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无限制地利用。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口的增加,人与自然的平衡被逐步打破,需要对某些短缺资源的使用加以控制和配置管理,而短缺资源的种类还会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扩大而增加,为降低社会对资源管理的成本,提高管理的效率,实行集中管理成为必然。另外,各种资源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如森林生长在土地上,矿产埋藏在地下,显然森林的养育、采伐等管理活动离不开土地的管理;矿产的开发不依土地的占有、使用为前提也无从谈起。因此,各种资源的协调、综合管理逐步走向集中是大势所趋。
(2)资源的充足性。资源开发在本国的出口创汇、增加就业、稳定经济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如美国的天然气、铜、锌矿产量居世界首位,煤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石油产量居世界第三位,铁矿石、钾盐、磷酸盐、硫磺等矿物储量均居世界前列,其他矿产有铅、钼、铀、铝矾土、金、汞、镍、碳酸钾、银、钨、铝、秘等。又如加拿大,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矿产品出口国之一,其产品的80%用于出口,丰富的矿产包括金、银、铜、铀、石油、天然气、煤等60余种;在自然资源产业直接就业人数达到96.9万,相关间接服务人员也有97万。自然资源产业投资占到全国新增投资的24%。正因为资源开发利用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政府对资源管理部门特别重视,要求集中多方面力量协调各种关系。
(3)体制的适应性。指的是国有资源所有权、处置权和管理权基本一致的管理体制。集中管理的是国有部分资源。美国和加拿大的土地、矿产、森林等资源所有权分属联邦政府、省(州)政府和私人所有,处置权和管理权也分别在三个主体。当然,起主导作用的仍是联邦和省政府,私人处于从属地位。
(4)发展的带动性。包括经济发展、工业水平和调查技术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加大了资源的需求规模和种类,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为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多类资源的综合效益发挥奠定了基础,资源调查技术的提高为全面了解资源情况、信息化服务等提供了条件。另外,市场化水平和社会组织的健全也是这类国家的共同特点。
1.2 相对集中管理模式及其特征
相对集中管理模式是指中央政府部委以下的二级机构管理或少数专门的中央政府部委对土地、矿产、海洋、森林、水等主要资源的管理,以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较为典型。如法国的能源和其他矿产由经济、财政和工业部统一管理,地产由税务总局的地产管理局统一管理,海洋资源由法国海洋国务秘书处集中管理(宋国明,“法国国土资源管理与产业管理的方式”,《国土资源情报》,2004年第2期)。在德国,与自然资源管理相关的部门包括财政部、司法部、环境保护部、经济技术部、消费者保护食品和农业部、经济合作与发展部;联邦机构未设单独的内阁级资源管理机构,土地、矿产、海洋、水等资源管理机构设在相关部内的司局或部门(付庆云,“德国自然资源管理”,《国土资源情报》,2004年第3期)。日本的资源管理机构主要是产业经济省。
资源相对集中管理的特征表现为:
(1)经济发达对各种资源需求强度大。据联合国《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提供的资料,20世纪中期,全世界每年消耗的能源约为30亿吨标准燃料,到20世纪70年代末达到87亿吨标准燃料,80年代一跃达到100亿吨标准燃料。由此可见,全球经济发展对能源的消耗是逐步增加的。另外,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矿产品消费量下降,而人均矿产品消费量上升,如图1(胡小平,“不同国家在不同发展时期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的关系对比分析”,《国土资源经济研究参考》,2003-3-25)所示,而且,这种对资源的需求强度弹性系数很小。正是在国内需求强劲,甚至刚性的情况下,政府部门为保证国民生活质量不受或少受影响,必须组织强有力的政府机构扩大对外交往,以最大限度满足国内各方面需要。如日本在经济产业省设置资源能源厅,负责矿产和能源的开发管理。
图1 1998年世界不同收入国家人均GNP与人均一次能源消费量关系图
(2)资源缺乏对进口资源依赖程度高。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如欧洲的英、法、德等,亚洲的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经历了多年的国内资源开发和消费弹性很低的情况下,其供应量和消费量严重失调,对各种资源的国外供应依赖程度逐渐增强。
法国自然资源不丰富。所需铁矿石大部分依赖进口;有色金属储量很少,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所需石油的99%,天然气的75%靠进口。主要工业部门有矿业、冶金、汽车制造、造船、机械制造、纺织、化工、电器、动力工业、日常消费工业、食品工业和建筑业等。新兴工业如核能、石油化工、海洋开发、军工、航空和宇航等部门均有较快发展。核电设备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术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又如日本,曾一度是铜的出口国,铅和锌的蕴藏量也较丰富,还曾有过一些较大的、著名的煤矿。但是,与世界上其他同等人口规模的国家相比,无论从其矿物的蕴藏总量还是从人均占有蕴藏量来说都是比较贫乏的,特别是石油、煤炭、铀等能源资源尤显缺乏。2001年,日本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石油进口量25720万吨,进口铜精矿居世界第一位,为103.97万吨。目前,日本的能源进口率虽然有所降低,但仍在80%左右。日本的核电在能源供给总量中占15%~16%,但核燃料全部依赖进口。
德国经济对外依存度更高,农产品产量仅能满足国内需求的一半,石油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是世界第二大管道天然气进口国,其他矿产资源也是匮乏,在西方采掘工业产品中,德国的消费量约占10%,而自己的采掘量仅占1%,除煤炭和钾盐资源丰富外,其他矿产资源或相当短缺,或完全没有。
(3)协调机构对政府和企业沟通有力。相对集中的资源管理方式使得部门间的沟通与交流成为主要障碍,发挥协调机构的作用成为必然选择。如日本的综合资源能源调查会,其委员由经济产业大臣任命,主要职能是应经济产业大臣的咨询要求,对确保能源以及矿产资源的稳定有效供给,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的政策进行调查审议;应经济产业大臣或其他大臣的咨询要求,对石油的分配等重要事项进行调查审议。该类协调机构了解企业和世界同类企业的情况,往往对政府政策的制定有直接影响,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
法国的水资源管理中的流域委员会,是流域水利问题的立法和咨询机构,委员会由水户、地方行政官员、社会组织的有关人士,特别是水利科技方面的生态学者组成。流域委员会为非常设机构,每年召开1~2次会议,通过一些决议,同时对流域长期规划和开发利用方针、收费计划提出权威性咨询意见。而当地具体管理水资源的部门实际是该委员会决议的执行机构。流域委员会与流域水资源管理局的关系是咨询制约关系,水资源工程和水管局的财务计划,如果不能得到流域委员会的批准,就不能付诸实施。这样的管理模式,其作用是增强水资源开发利用决策中的民主性。
1.3 分散管理模式及其特征
分散管理是将土地、矿产、海洋、森林、水等主要资源分别由中央政府的多个部门管理。巴西、智利、墨西哥和印度属于这类管理模式,以印度较为典型。
印度的矿产、能源、土地、水、森林和海洋均有专门的部门管理,森林资源由环境和森林部管理。有些资源涉及多个部门管理,如能源资源分别由石油天然气部、煤炭和矿山部、非传统能源部管理;土地资源分别由农村发展部、城市发展部、海洋发展局负责;海洋资源不仅主要涉及到海洋开发局,还涉及到煤炭和矿山部(管理海洋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部(管理海洋石油资源)、环境和森林部(管理海洋环境)、国防部(管理水下航道、水下建筑等)和沿海各邦地质局等。又如,水资源管理,水资源部是联邦政府主要部门,但其管理还涉及到环境与森林部(水质量管理)、农村发展部(农村饮用水管理)、工业部(工业用水管理)、电力部(水力发电管理)、城市发展部(城市饮用水管理)等。归纳起来,印度自然资源管理的联邦政府部门主要包括10个:矿山和煤炭联合部、石油天然气部、非传统能源部、原子能局、农村发展部、农业部、城市发展部、海洋开发局、环境和森林部、水资源部。
巴西联邦政府为协调管理好各种资源分别设置了全国能源、核能、石油、森林、垦殖和土地改革委员会以及全国矿业生产局。智利除在内阁设有专门的矿业部长外,还设有全国能源、铜、有色金属委员会等(新华社国际部资料编辑室,《各国国家机构手册》,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3)。
分散管理的特征表现为:
(1)发展中国家,资源开发在本国经济中占有较重要地位。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年人均收入在70美元以下的即为发展中国家。处于快速工业化的国家,对各种资源的消耗均表现较突出,资源开发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也较大。印度耕地面积约1.6亿公顷,是世界重要的产棉国和产茶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铝土矿储量占世界第五位,煤炭产量居世界第四位,云母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60%;森林5300万公顷,覆盖率为16%。
智利工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从业人员约占总就业人口的25%,主要工业部门包括食品加工和采矿业、石油精炼、造纸、化工等;采矿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铜年产量约占世界的15%,主要工业产品有石油冶炼产品、粗铜和精炼铜、水泥、粗钢、生铁、葡萄酒。
墨西哥是世界最大的银生产国,占世界总产量的1/6左右;矿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左右。
在南非,矿业、制造业、建筑业和能源业是工业四大部门,矿产品出口约占出口收入的50%,全国约有12%的劳动力从事矿业。农林渔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在国民经济中作用不断减小。出口产品有黄金、金属及金属制品、钻石、食品、饮料及烟草、机械及交通运输设备等制成品。主要进口机械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化工产品、石油等。
(2)资源较丰富,具备向工业化高级阶段迈进的基础。如印度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煤、铁、锰、铬、钛、菱镁矿、铍、锆、钍、独居石、云母和白云石等矿产资源的储藏量均居世界前列,石油、天然气、铝土、铜、金和铅锌等矿的储量也较丰富。墨西哥的银、石油、铋、镉、铅、锌、铜、汞、锑、硫、重晶石、萤石、锶、锰、砷、天然碱、硅灰石等矿种储量居世界前列。
智利拥有非常丰富的矿、林、水产资源,铜的蕴藏量居世界第一,约30%的铜矿资源,20世纪90年代,智利的采掘业出口占全国出口总值的45%~50%,其中82%来自铜工业,铜出口收入占全国的40%(吴荣庆等著,《拉丁美洲若干国家矿业投资环境分析和比较研究》,中国大地出版社,2001)。
南非以丰富的矿物资源驰名世界,现已探明储量并开采的矿产有70余种,黄金、铂族金属、锰、钒、铬、钛、硅铝酸盐的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钻石、石棉、铜、钒、铀以及煤、铁、钛、云母、铅等的蕴藏量也极为丰富,黄金、钻石、钒、锰、铬、锑、铀、石棉等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丰富的资源、廉价的劳动力,加上先进的管理,使南非成为当今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南非是世界最大的黄金生产国和出口国,2001年黄金出口占南非出口总额的11%。但近年来因国际市场黄金价格下跌,铂族金属已逐渐取代黄金成为最主要的出口矿产品。南非还是世界主要钻石生产国,产量约占世界的8.7%。南非德比尔斯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生产和销售公司,总资产200亿美元,其营业额一度占世界钻石供应市场90%的份额,目前仍控制着世界毛坯钻石贸易的60%。
(3)综合协调机构作用大,保证了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上面列举的巴西、智利等国都设有综合协调委员会,各种委员会是保证本国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协调机构。印度没有设置专门的资源利用管理方面的协调机构,但该国的计划委员会、建议委员会和财政预算委员会等综合性机构,在制定国家发展规划、年度计划时从宏观上进行平衡各种问题,可以起到综合协调的作用。
(4)政府在资源开发管理中居于主导地位。由于经济发展处于一种起步状态,各类组织机构的作用尚未完全发挥,尤其是生产组织还在向竞争性的市场化迈进过程,需要完善的地方还很多。因此,政府对经济的引导甚至是主导的作用一时还难以退出舞台,政府对经济的行政干预是必须的手段。
2 国外自然资源管理模式选择的动因分析
人类在对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的机会选择过程中,受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不同时期有着截然不同的抉择。分析其选择的内在原因主要是认识的提高、经济发展和机构改革的需要、管理的需要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2.1 认识的提高
由分散到集中的管理方式的演变本身就是对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孰重孰轻的认识过程。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史一再证明,为了当时的经济发展,无度地掠夺式地开发资源,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道路是殊途同归的。
以美国为例,19世纪大多数时间里,美国民众都认为土地、木材、水、矿物、野生动植物资源是用之不尽的,政府对这些资源的开发管理制度与民众的认识背道而驰,内政部主要任务是处理私营、个体及合作公司在公有土地上对森林的毁坏,有目的地进行资源管理。进入20世纪,内政部日益致力于扭转国民对待这些自然资源的传统做法,主张在科学技术和国家法令的指导下,本着有益于社会的原则合理地开发。农场和灌溉设施可以租赁给私营企业,依照国家标准发展;矿地可以租用开采;在保证木材和草地可持续生产的前提下,允许放牧和砍伐。
为更好地发挥荒地、荒山的作用,1907年内政部将属于地质调查局的开垦服务处职能扩大,成立独立局,并于1923年命名为开垦局。开垦局后来完成了大量的项目——包括举世闻名的胡佛和古勒大坝、加利福尼亚全美运河、科罗拉多地下供水隧道、防洪工程、电厂以及以前不能供养移民的大片土地上休闲资源的开发、种植业和相关工业的发展等。1903年开始建造的罗斯福大坝使得菲尼科斯和亚里桑那成为美国第一个重要的农业中心。美国内政部机构的沿革(图2),无论是众多部的独立(1882年和1888年的农业部和劳动部的独立;1953年和1977年教育部和能源部的独立),还是内部新机构的成立(1879年地质调查局的成立,养老、专利管理事务办公室的成立;2004年内政部机构增至8个,包括土地、复垦、渔业等),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资源管理的集中化趋势。
图2 美国内政部机构图
2.2 经济发展和机构改革的需要
经济发展和机构改革是资源管理模式改革的前提,是为了更好地保证经济发展对各种资源的需要。
如日本中央政府机构是根据1948年制定的《国家行政组织法》设立的省(省长官为大臣,称“相”)、厅体制。在战后几十年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为以总理府为首的22个省、厅的庞大体系。中央各省的省职员少则过万,多者达到数万,加上门类繁多的下属机构,全国“特别职”与“一般职”国家公务员合计达到110万人以上。图3,日本能源资源厅的沿革证明了这一点。从1949年成立资源厅,1952年将资源厅的职能分割到通商产业省的矿山局、煤矿局、矿山保安局和公益事业局,到1973年矿山局和公益事业局合并成立能源资源厅直至2001年的机构改革形成了目前的局面,均是为了适应资源产业的发展,致力于基础产业的培养,努力扩大出口,处理石油危机和贸易摩擦问题。随着泡沫经济的破裂,日本政府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并一直致力于通过维持能源的持续稳定供给来支撑国家经济发展。
图3日本能源资源厅综合机构变革框图
2.3 管理的需要
机构精简是各国政府致力于改革的重要方面,减少或者合并政府机构,将职能相似的纳入一个相对集中的部门是通常的做法。这样可以减轻纳税人的负担,使得政府可以将更多地福利留给人民。印度政府的40多个中央政府机构和日本的20多个相比,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管理集中程度的差异。
2.4 技术的保证
可以想象,缺少发达的通讯设施或者先进的调查手段,实行集中管理只能是空谈,至少是不现实的。因此,必要的技术支撑是保证资源管理实现集中管理的客观基础。
北京的名胜古迹有哪些?
1,故宫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2,长城
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3,颐和园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占地约290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4,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
5,恭王府
恭王府(Prince kung’s Mansion),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柳荫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为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和珅、永璘的宅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故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颐和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十三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恭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