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政新闻 > 正文

时政新闻

什么是适宜的幼儿科学教育定位(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与特点)

hacker2022-06-11 18:22:25时政新闻33
本文目录一览:1、什么是幼儿科学教育2、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幼儿科学教育

幼儿科学教育是以激发和培养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好奇心是幼儿内在生命本质的展现,正是好奇心驱使着幼儿去探索求和。幼儿有关科学领域的探究和学习,往往受到好奇心和兴趣的直接驱使,可以说好奇心和兴趣是幼儿主动进行科学探究和学习的基本前提。

扩展资料:

幼儿科学教育的途径:

一、接触大自然,开拓幼儿的视野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在40年代就说过:“大自然是知识的宝库,是活教材。”奥妙无穷的大自然是幼儿学习科学的最好场所。让幼儿亲临大自然,充分运用他们的感官,看看、闻闻、听听、摸摸,使幼儿获得丰富的感知。

二、让幼儿在种植、饲养中去发现,去探求

幼儿天生好动,好奇心强,种植和饲养是幼儿很感兴趣的活动。对有兴趣的活动,他们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参加,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也能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开展科学小实验活动,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为了让幼儿从学前期开始就有多方面“行动”的机会,我结合教育内容,让幼儿动手做一些好学易做,又符合幼儿认识水平的小实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使幼儿成为心灵手巧的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幼儿科学教育

关于幼儿科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 坚持以激发兴趣、培养科学精神为幼儿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

在实施幼儿科技教育时,有些教师受传统科学教育的影响,只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科学技能的培养,把传授多少知识,培养多少技能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准。个人认为,这是“舍本求末”的做法,不能达到幼儿科学素质早期培养的根本目的。《纲要》站在人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高度,突出强调了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应以萌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为主要目标,强调要克服传统科学教育只重视科学知识传授的弊端。这是因为我们现在实施的幼儿科学教育仅仅是启蒙教育,其目的主要是让幼儿具有初步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精神,而不仅仅是让幼儿学些科学知识、方法和形成一些科学技能。

根据《纲要》精神,我们将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定位为:激发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情感和探究科学的欲望;让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积累初步的科学知识,学习简单的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形成初步的科学素质。

二、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科学教育内容

《纲要》关于教育内容的要求中,多次提到“用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从生活和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从身边小事入手”等要求,这是对幼儿科学教育生活化要求的具体体现。其目的,一是为幼儿真正理解和内化科学知识、经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二是使幼儿真正体验到学习内容对自己及与自己相关的人有用,是自己当前想要了解和知道的东西或问题。这样,他才能积极主动去探究,才能发现和感觉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自己身边,才能保持长久的强烈的对周围生活中科学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实施过程中,有些教师片面求“新颖”追“时尚”,选一些幼儿很不熟悉或不理解的科学知识、科技成果作教学内容,即使动用了很多电教手段,并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幼儿也还是很难理解,也提不起兴趣。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

三、丰富科学教育形式,重视个体操作探究

《纲要》强调幼儿科学教育教学过程应成为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并获得有关周围事物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的活动过程。并对这一探究活动过程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它就是要重视小组和个别的操作探索,以保证每个幼儿都有充分与材料相互作用的机会。实施幼儿科学教育的教法和教学模式很多。就教学模式而言,就有“做中学”、“玩中学”,“正规教学活动模式”、“非正规教学活动模式”和“随机教学活动模式”等等。美国的科学教育方式很值得我们借鉴,他们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主体的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宝库。”“没有活动就没有学习。”“给儿童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概念”。所以他们在教学中多采用“发现法”和“探索实验法”,强调幼儿自己的个体操作、探究。在教学形式上,多采用“正规、非正规和随机”三种活动形式。具体做法是每个单元的第一阶段提供非正规的和随机的教学活动,让幼儿自己探索材料,自己去发现,老师不加任何干预和指导。第二阶段的活动始终处于老师的指导下,但是指导是“因生而异”、“因材施教”。即老师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与水平提供不同的内容材料,让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和学习速度进行自主活动。第三阶段是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使幼儿从具体的感觉发展到抽象的概念。我们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尝试了“做中学实验教学模式”。教师不提任何教学目标和要求,只提供一些材料,让幼儿自己或参加自愿组合的小组去做,在做中提出或发现问题,再通过自己操作、或小组内的相互探究去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经验(其中包括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并在解决问题中形成初步的技能,大家分享共同的发现和成功。实施这一模式收到了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探究的欲望和培养科学精神,增强科学素质等多重功效。

四、坚持以幼儿为主,引导合作交流

《纲要》中特别强调科学教育要重视幼儿的合作与交流,关于科学教育目标的第三条指出:“能用适当方式表现、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关于科学教育内容要求的第四条也指出:“要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这些都是对我们幼儿科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学会交流与合作,不仅能让幼儿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回顾与反思,及时将自己新发现与老师、同伴分享,而且对幼儿的自身社会性的发展、科学素质的增强和健全的人格形成乃至以后适应新时代的需要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根据《纲要》要求,我们在幼儿科学教育教学活动,注意改变原来的传统角色,由传授者、组织者变成引导者、合作者,坚持教师少讲,给幼儿留足思考、提问、交流或合作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不怕幼儿讲不好或“胡言乱语”,让幼儿充分与教师、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享受发现带来的欢乐,操作成功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特别嘉奖那些敢想、敢说、敢做的幼儿,让全班幼儿赞赏、仿效,并鼓励幼儿在今后的科学探究活动中继续探索、分享和体验欢乐和成功,不断为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创设更加开放、有趣、宽松的探究环境。

如果你是一名幼儿教师你应如何选择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一)目标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二)内容与要求

1、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 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3、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4、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 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5、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 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6、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 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

7、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 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三)指导要点

1、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2、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3、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如何实现幼儿园科学教育适宜的目标定位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见习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幼师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在明确了幼儿科学教育基本定位的前提下,通过对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过程、评价等四个方面进行目的明确的观察、记录和反思活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较好地了解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有效地进行幼儿园科学教育见习活动,从而增强科学教育活动学习的目的性、针对性和主动性,为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夯实基础。

如何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

一、明确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概念和意义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进行感知、观察、操作、探索,发现问题并寻找答案的探究过程;是教师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创设条件、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提供充分的物质材料,通过运用不同的方式设计与组织幼儿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索活动;是帮助幼儿主动获取科学经验、建构概念、发展智能、养成科学态度的过程。

随着《纲要》的颁布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也由封闭走向了开放,由静态变为动态,由单纯知识的传授转向为幼儿提供更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幼儿有关自然界的知识,而且能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关心和兴趣,初步形成幼儿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正确态度,对幼儿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今天,进行幼儿科学教育就必须要从目标定位、内容选择、方法途径等方面去探讨,通过创设适宜的科学启蒙教育环境和各种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帮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应有的知识技能。

二、明确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定位。

在我们当前的科学教育活动中,由于受传统科学教育的影响,经常会出现只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科学技能的培养;有的把传授多少科学知识,掌握多少科学技能作为评价科学教育效果的主要标准。这样“舍本求末”的做法,花时多多,效果微微。因此,我们必须十分明确幼儿园科学领域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对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有明确的规定,我们一起来回顾。

互动问题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目标是什么?

一、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三、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四、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五、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互动问题二:

在《纲要》提出的这五方面的目标中,大家能不能提炼出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中的核心是什么?(也就是它重点强调的是什么,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纲要》中非常突出的强调: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应以萌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为主要目标;通过科学教育活动激发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情感和探究科学的欲望;让幼儿在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全过程中,积累初步的科学知识,学习简单的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形成初步的科学素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目标的核心是:对科学的兴趣、探究科学的欲望和培养科学精神。

三、明确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体现教育内容生活化。

《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科学探究的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动物、植物、物质与材料、天气与自然现象等许多方面,教师要对幼儿探究的活动所涉及的探究内容和关键经验、相关的科学概念和原理要有准确的把握。

互动问题:

在《纲要》科学领域的内容要求中,运用了哪些语言来强调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

《纲要》关于教育内容的要求中,提到了“用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从生活和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身边小事入手”等要求,这些都是对幼儿科学教育生活化要求的具体体现。

但是在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教学中老师为孩子们预设的教育内容或者操作材料远离幼儿的生活,或者超出幼儿的年龄阶特点和认知规律,尽管浪费很多时间讲解,幼儿并不感兴趣。例如:在中班的一次有关物体弹性的探索活动中,师生共同收集了松紧带、弹簧、橡皮筋、海绵、乒乓球、木块、石头、铁钉、布等材料,教师问幼儿哪些材料有弹性,一些幼儿说乒乓球也有弹性,因为它能弹得那么高;另一些幼儿则说乒乓球没有弹性。这时,老师犯难了,因为从理论上讲,乒乓球应归于没有弹性的物体一类,但从直观上说乒乓球又是有弹性的。解释来解释去,幼儿还是不理解,最后不了了之。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教师在内容的选择上有些偏难,因为有关乒乓球是否有弹性的探索活动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已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乒乓球也没有必要在本次活动中投放。

因此,教师在安排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时,应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选择那些幼儿生活中常见的、能引起他们兴趣的、易操作的、便于他们理解、掌握的内容,使幼儿真正体验到所学习的内容对自己及周围的人有用处,是自己当前想要了解和知道的东西。省编教材中《我的小手》、《有趣的关节》(中班)、《认识五官》等内容都非常贴近幼儿的生活。科学活动的内容,有的是老师预设的,也有些内容是随机的,教师要善于捕捉一日活动中的一些契机对幼儿进行教育。比如我们带领孩子散步时,可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花草树木的变化、天气的变化,启发幼儿联想自己和周围人的衣着、饮食以及环境的变化,感知四季的明显特征;在课间,我们带领孩子们玩“找影子”的游戏,幼儿在玩中很自然地就能发现在什么情况下看得见影子,什么情况下看不见影子,有的时候影子在前,有的时候影子在后;小朋友们都爱吃冰淇淋,有一定的“冰会融化成水”的经验。有一次,在玩冰块时,我拿了玻璃杯,装了满满一杯冰块,问小朋友,如果冰块化掉,那杯子里会有多少水?许多孩子不假思索的告诉我,一杯冰块会变成一杯水,于是我把杯子放在太阳下,很快,孩子们惊奇的发现,一杯冰块融化后只有半杯水,小朋友在不知不觉中进一步感知了“融化”的现象,同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些事情光靠猜想是不准确的,要亲自动手试一试、看一看才能得出结论。

类似这样的例子很多,在农村有很多便利的条件,比如菜地多,饲养的家禽、家畜比较普遍,树木、竹林等也便于幼儿观察,是很好的活教材。在开展活动时,教师要注意把科学活动和生活紧密的融于一体,让幼儿感到,科学并非遥不可及,身边处处皆科学。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流程一般包括:猜想、操作、验证、记录、交流、总结,我们应该怎样来指导幼儿开展探究活动呢?

四、采用适宜的教育策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刚才我们提到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激发孩子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有了明确的目标,在实践中我们应该采取哪些策略来实现这个目标呢?

(一)选择不同的方法吸引幼儿,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以实验操作法激发兴趣。

操作材料具有暗示性,能够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所以在科学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大量可操作材料,对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十分有益。例如:中班科学活动如《神奇的泡泡》,活动前,教师问幼儿:“你们知道哪些材料可以吹出泡泡?”然后为幼儿提供了许多他们认为可以吹出泡泡的材料,(如吸管、铁丝网、小铁圈、笔杆……)让孩子们在操作中尝试并寻找答案。运用实验,巧设悬念,使幼儿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在反复的实验过程中孩子们的好奇心不断地被激发,不断地得到满足,使幼儿的学习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快乐的活动状态。

2、以游戏法激发兴趣。

游戏是最受幼儿欢迎的活动,是幼儿主动自然进行的活动。科学活动中巧妙地将理性的科学知识结合到游戏当中,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比如:《有趣的影子》《有趣的光斑》《认识磁铁》等活动,教师都可以运用游戏法(如踩影子、我教影子学做操、你追我赶、小猫钓鱼……),激发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游戏中幼儿发现了影子是我们的好朋友,随着我们动作的变化而变化;也知道了一天当中什么时候影子最长(短);磁铁能吸铁制品等。这是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常见、常用的策略。

3、以问题情境法激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幼儿们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启发幼儿去探索,并激发寻求答案的愿望。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活动中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有步骤地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如大班科学活动《顶纸板》,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在圆柱形积木和铅笔中,哪种材料能把纸板顶起来?”(幼儿猜想后验证,发现两种材料都可以)“你能用铅笔尖把纸板顶起来吗?”“为什么顶不起来?”“将笔尖顶在什么位置能顶起纸板?”在教师问题的指引下,幼儿感到了探究活动的挑战性,从而使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本身产生兴趣,更加积极地去探索与尝试,寻求自己心中的答案。

4、以教师的情趣激发兴趣。

情感是产生兴趣的“催化剂”。有效的学习都是动情的学习,没有热情就不可能有对真理执着的探索。幼儿具有好模仿和易受暗示的特点,教师喜爱的,往往也就是幼儿所喜欢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他们。因此,教师要以对科学活动充满喜爱的情绪去感染孩子,以好奇的神情、生动的语言、有趣的形式指导幼儿参加科学活动。往往在成人看来不值得奇怪的事,孩子们会觉得无比新奇,因此,我们要尽量满足和顺应他们的这种心理,理解他们,更多的是和他们一起玩、一起看、一起探索,让幼儿从教师的表情动作中学到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方法等。如开学初班上换了新的不锈钢汤匙,小朋友们都非常兴奋,东敲西敲,开始几声“咚咚咚”好听,后来大家一起乱敲时就非常刺耳了,我一直暗示他们停止,但无济于事。我无可奈何地捂住耳朵,皱起眉头,一副很痛苦的表情,这时,有的幼儿发现了我的样子,意识到了自己的行为,赶紧停止敲打,慢慢地恢复安静后,我抓住这个机会,让幼儿回顾刚才的感受,通过对比,幼儿明白了好听的声音能让人心情舒畅;又吵又闹的声音让人很不舒服,是噪音,在平时我们大家都要注意尽量不要发出噪音,以免影响别人,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同样是这些汤匙,我无意中发现它们竟然能照出人影,而且凹面和凸面照出的影像截然不同,很有趣。于是,我用很惊讶、很神秘的语气对孩子们说:“哇,我的汤匙竟然是个魔镜!”然后,我一边照一边说“哎呀,好丑哦……”在我的感染下,孩子们也纷纷举起汤匙照了起来,不一会儿,他们就发现了汤匙的凹面照出的自己是倒过来的,凸面照出的人是正面的且有点变形的,还发现把柄上也能照出细细长长的人影,真的很好玩!就这样,我们一边哈哈大笑地照着自己,一边初步掌握了凹面和凸面成像的差异,为下一步感知凹面镜和凸面镜的特点与作用作了很好的铺垫。根据这次随机的活动情况,我们科学课题组设计了科学活动《汤匙上的哈哈镜》,并进行观摩和研讨,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资料,纳入了我们的园本课程。

5、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兴趣

多媒体课件能够呈现文字、图片、视频和声音,还可以按需要播放某一片段或画面,它在创设问题情境、演示补充资料(文字、图片)、插入模拟动画(录像)等方面有着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深受幼儿喜爱。如大班科学活动《动物的保护色》,这是我们课题组根据《动物》的主题,结合幼儿的实际,从安全教育的角度出发而生成的一个知识性较强但操作性不强的活动。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录像:在充满神秘、动感的音乐声中,一条变色龙被放在桌面上,一双手在它的面前逐一放上红色、绿色、紫色、黑色的太阳镜,当它爬过这些阻碍物的同时,身体的颜色随即变成与之相应的红、绿、紫、黑色……这段录像,把变色龙变色的过程具体、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幼儿的面前,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了变色龙随着环境变化而迅速改变身体颜色的特殊本领,激发了幼儿进一步探究动物保护色的欲望.老师再演示有关的课件,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幼儿知道了像枯叶蝶、竹节虫、北极熊等动物们是利用保护色躲在与自己身体颜色相似的环境中来保护自己,还有一些动物是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身体颜色,把自己隐藏起来,能更好的保护自己。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森槿囍神(2022-06-11 19:35:24)回复取消回复

    有趣的关节》(中班)、《认识五官》等内容都非常贴近幼儿的生活。科学活动的内容,有的是老师预设的,也有些内容是随机的,教师要善于捕捉一日活动中的一些契机对幼儿进行教育。比如我们带领孩子散步时,可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花草树木的变化、天气的变化,启发幼儿联想自己和周围人的衣着、饮食以及环境的变化,感知四

  • 性许山柰(2022-06-12 01:13:57)回复取消回复

    说:“哇,我的汤匙竟然是个魔镜!”然后,我一边照一边说“哎呀,好丑哦……”在我的感染下,孩子们也纷纷举起汤匙照了起来,不一会儿,他们就发现了汤匙的凹面照出的自己是倒过来的,凸面照

  • 惑心笙沉(2022-06-12 01:28:09)回复取消回复

    效果的主要标准。个人认为,这是“舍本求末”的做法,不能达到幼儿科学素质早期培养的根本目的。《纲要》站在人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高度,突出强调了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应以萌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为主要目标,强调要克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