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地震党员发挥的运用(08年地震展现党员担当的文章)
本文目录一览:
- 1、结合汶川大地震中广大党员的先进事迹,谈谈新时期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 2、结合抗震救灾的事实材料说明我们的党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
- 3、党在汶川地震中的作用
- 4、汶川地震期间党为人民做了哪些事?
- 5、结合汶川大地震谈谈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 6、结合汶川大地震中广大党员的先进事迹 谈谈新时期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结合汶川大地震中广大党员的先进事迹,谈谈新时期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这个就要去看书了,大致是:在新时期新阶段,对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来讲,从群众最直观、最直接的利益关系来讲,党员的先进性,应该着重从思想意识上、学习理论上、群众关系上、业务工作上和道德修养上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要在增强为民意识、实践党的宗旨上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要在勤奋学习、提高能力上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要在维护团结、顾全大局上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要在业务工作、事业发展上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要在提高道德修养、塑造高尚人格上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结合抗震救灾的事实材料说明我们的党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
面对特大地震灾害,各级党委快速反应、果断决策、有力指挥,充分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地震发生后,党中央立即作出部署,迅速成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把抗震救灾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我们建立上下贯通、军地协调、全民动员、区域协作的工作机制,紧急调集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人员、公安民警和医疗卫生人员、新闻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等各方面力量赶赴灾区,向灾区运送大批救灾物资,开展了一场我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受灾地区各级党委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在第一时间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在第一时间带领灾区干部群众奋力开展抗震救灾。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的迅速反应、坚强领导、周密组织、科学调度,展现了强有力的总体指挥能力、群众动员能力、资源调配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使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抗震救灾的坚定决心和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极大鼓舞和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夺取抗震救灾斗争胜利的勇气和信心。 面对特大地震灾害,参加抗震救灾的基层党组织紧急动员、迅速行动、有力组织,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在地动山摇的危急关头,广大基层党组织高高举起党的旗帜,自觉担当抗震救灾重任,组建各类“党员突击队”、“党员抢险队”,形成了一个个坚强战斗堡垒。广大基层党组织组织党员群众认真排查每一处倒塌房屋、尽力搜救每一个被困人员,创造了无数生命奇迹;全力组织救治受伤人员,全力展开卫生防疫,全力防范次生灾害,想方设法安排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化解了无数群众的痛苦;带领群众化悲痛为力量,从废墟上勇敢站起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在应对这场特大灾难的考验中,广大基层党组织向世人展示了压不垮的战斗堡垒的光辉形象,赢得了人民群众高度赞誉。 面对特大地震灾害,参加抗震救灾的各级干部挺身而出、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在严峻考验面前,奋战在灾区一线的各级干部以身作则、冲锋在前,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战线,成为灾区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所有灾区特别是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受灾群众最集中的地方、抗震救灾困难最大的地方,都能看到干部的身影、听到干部的声音。各级干部在危难关头率先垂范、无私奉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广大党员群众抗震救灾作出了表率、树立了榜样。 面对特大地震灾害,参加抗震救灾的广大共产党员舍生忘死、无私无畏、勇往直前,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共产党员在危难时刻做到了豁得出来、冲得上去。许多党员刚刚从废墟中爬出来,就带着满身伤痛去抢救受伤群众;许多党员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群众安全;许多党员强忍失去亲人的悲痛,舍小家、顾大家,以非凡的坚强意志投身抗震救灾。广大共产党员的英勇行为集中展现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面对特大地震灾害,全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同心同德、和衷共济、共渡难关,充分发扬了全国一盘棋的大团结大协作精神。“灾难无情、人间有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地震灾害发生后响彻在中国大地上的最强音。全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想灾区之所想、急灾区之所急,视灾区群众为亲人,视支援灾区为己任,迅速组织和调集大批人力、物力、财力,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引领和带动下,从城市到乡村、从厂矿到部队、从街道到学校,规模空前的生命大营救,历经险阻的千里大驰援,处处涌动的爱心大奉献,共克时艰的社会主义大协作,汇聚成全民族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强大合力。 抗震救灾斗争直接检验了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直接检验了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实践再一次有力地证明,中华民族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历经曲折而愈挫愈勇,饱受磨难而自强不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团结各方渡难关;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战斗力,能够应对各种风险考验、驾驭各种复杂局面;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对党充满忠诚,对人民充满感情,对事业充满责任。 这次受到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是在抗震救灾斗争中涌现出来的英模群体和先进人物的杰出代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向这次受到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学习,把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培育和体现出来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精神长期坚持下去、不断发扬光大,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党在汶川地震中的作用
抗灾把各族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身处困境中的受灾群众自然而然地想到党组织,找到党组织,依靠党组织。这不仅说明广大党员在抗旱救灾中的表现赢得了群众赞许,说明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更说明了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对建设美好家园充满了希望。5月12日的地震将全国人民的心再次紧紧地拴在一起,遇难者的遗体被一具具抬出,有人绝望,有人无助,此时,依然是那一声坚定的话语将人们的希望点燃,有共产党在,就不会将人民置之不理。为了争取宝贵的救援时间,武警官兵不顾生命安全强行进入重灾区,托起了人们重生的希望。通过共产党对这一系列事件的处理,我再次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是人民强有力的依靠,共产党在经历了一次次的考验之后更加成熟和稳重。
汶川地震期间党为人民做了哪些事?
灾后,对新市镇品牌建设的思考
2008年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的强震,全国多个城市均受其波及。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这又是中国最严重的一次自然天灾,汶川大地震震惊了整个世界,大地在震动,人们在哀鸣,无情的现实,很多画面都让人情不自禁的流泪,举国垂泪,连日来,人们发自肺腑的爱和关心,在毫无防备的天灾面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通过多种的方式表达对灾区人民的情谊,自发的捐款捐物,无偿的献血。
痛定思痛、自然灾害已经是事实,活着的每个人更要好好的坚强活着,不能总停留在痛苦的现实面前,这个时候就应该要考虑如何重建我们的新家园,如何重新建立包括汶川及周围的受灾的市镇,灾后重建规划问题迫在眉睫,这样才能不辜负大家对灾区真切关心,对于从事多年新市镇品牌建设工作的奥古特专家们来讲,更应该对灾后新市镇建设有着更深的思考,清醒地认识到不仅局限于捐钱这么简单,广大智业机构献计献策也是一种更有用的,更有意义的捐助。
写到建立新市镇,不得不提个被大家常引用的“破窗理论”,大致意思是这样的:一小孩把邻居的玻璃砸破了,却给修窗户的工匠带来了工作机会,带来收益,进而推动经济发展。这是很简单的一个故事,但是它延伸的意义确实很让人值得深思……据估计,这次汶川大地震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500—1900亿元,.让我们先把回忆追溯到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当时的直接经济损失是56亿元,灾后规划重建,经历了32年之后,人们从痛苦中走出,发展成为今天河北省的重要工业城市,这也是灾后重建的一个典型例子,同样回忆追溯1995年1月日本大阪、神户毁灭性地震,直接经济近1000亿美元,时到今日,大阪、神户的今天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要归功于他们需要彻底重建的城市,但是这个前提是要有合理的有效的规划和执行方案来完成。同样的“破窗理论”影响到二战后的日本和德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发展。
擦干眼泪,灾难就是灾难,被砸坏的东西终归要重新建立,灾后重建是要有成本,我们要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从而让汶川为代表周围市镇的建设---特别是新市镇的建设整体规划,突破原来的局限,获得重新的生机,对此建立新市镇的思考如下:
一、新市镇建设的选址:
选址有两种方法:一个就是唐山模式,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另一个就是重新选择新地址。这要结合实际情况和综合的实情分析来定。
前提是要尊重科学,通过这次地震,大家都了解到,汶川等周围市镇处在断裂带上,建议政府和国家为对于重灾的县乡重新选择地址重建考虑,重建新的房屋需要谨慎,选址必需远离震带、山坡,国家可借鉴三峡移民的方式,建同一小区,选择新址建新市镇规划,提高居住标准和生活标准,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从长远来讲才是真正的对人民负责,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如果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的,一时难以迁出的先做加固,然后从规模上加以严格控制,合理安排,把损失降到最低。
二、 确定好各个新市镇发展定位
政府为各自所建立的新市镇,震后重建不管以前是什么样,现在重新规划中一定要明确各自市镇发展的定位,它是市镇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所有建设的基础,全国人们都在时刻关心着你们的发展。
明确各市镇的特点,结合震后资源,按照规模大小和功能特色规划,人们也可献计献策给每个市镇,确好发展方向,有了明确定位后才好顺利开展接下来的工作。通过对新市镇重新形象塑造,才能吸引更多的,给人信心,人们会从各方面的人力、技术、财力共同投入来参与建设新家园。
比如以汶川县为例,建立以自强为主题,建立自强县,树立灾后自强的榜样。
…….
三、结合中国新市镇建设现状,汶川新市镇建设免走弯路
中国经过几十年的现代化城镇建设,在执行过程中遇到过很多阻碍,有的市镇建设遇到瓶颈,有的就是市镇发展停止不前,主要表现在:
1、布局分散、城市、镇整体规划相对落后。在城乡结合部位
2、道路交通、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相对不足和落后。
3、城市建设中的人文问题严重。
这些对于“破窗”后的汶川周围新市镇来讲,在保证资金到位情况下,只要规划做好,避免出现已发生的问题,从长期可持续发展角度,齐心协力建设好家园,在更多人瞩目和党中央的关怀下,汶川及周围新市镇建设在历史长河里一定会留下不负众望的精彩一笔。
四、完善功能,搞好新市镇的基础设施问题
举一个道路例子来说,从这次地震了解到救援被延误,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受重灾的几个县交通线路单一,进出不便,道路、铁路不通,救援人员和物资无法快速到达出事点,建议新市镇规划建设时候考虑到道路和铁路都要建立网状结构,级别也可以低于干道,就算是其中的一段遭到破坏,其他也可以绕道。
地震之后,政府和市场两个共同运作,主要以政府为主导,像公共设施配套,如交通网络、供水排水、电力供应、通信保障、文教卫、社会安全保障、环境保护措施等基础设施,这是政府的责任。要提高水平建设城乡经济和基础设施,市镇基础设施是完善城镇居住、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等功能。
五、周边产业带动,积极构筑城镇发展的支撑条件
中央和地方政府给予政策优惠支持,和相关技术支持,结合地方特色发展特色产业。*产业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
每个城镇建设根据自身的发展,结合当地资源,每个地方挖掘自身优势,把城镇建设与培育特色产业结合起来,重点围绕这些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培植小城镇产业基础,力争做出规模,做出影响,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特色,并通过延伸的产业链,把特色产业做大、做优、做名。
把城镇建设与培育特色产业结合起来,比如汶川矿物资源和动植物资源富足,旅游资源别具一格,其中有卧龙自然保护区它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西南部,它是和四川省命名的“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地可以发展成为旅游,教育基地,要积极构筑城镇发展的产业基础,业兴才能强镇。
六、市镇品牌建设
从长远看,市镇品牌发展是今后发展趋势,城市之间,市镇之间的竞争越来越突出的表现为品牌的竞争,提升也要依*城市品牌的树立与完善,灾后政府规划中也应该有这种建设意识。
市镇品牌是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好的城市品牌总会与一个代名词自然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也代表着这个市镇的竞争力。比如“天府之国”成都,“小商品”义乌,“购物天堂”香港……
市镇品牌建设要根植于市镇产业,重视经济基础培育。一个市镇品牌的树立必须以一定的产业优势作为基础,以战略的眼光大力发展本城市的优势产业。实现产业品牌推动城市品牌,城市品牌拉动产业品牌,互相依托,互动发展,夯实城市的产业实力和经济基础,为市镇品牌的建设提供持之不竭的动力。
总之,震后要立足与资源现状,统筹规划,塑造全新市镇形象(整体形象、局部形象)最后不得不再提提当年云南丽江地震,震级在7级以上,也造成了重大伤亡,同样房屋倒塌无数,但是丽江到现在的发展速度是相当惊人的,在短短的十几年之后,丽江政府各部门为丽江品牌的树立做了大量的工作,成绩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对于汶川及周围市镇重建任重道远,灾区的建设我们大家都会长期关注,我们对你们有信心,化悲痛为力量,必将除尽废墟,再现美好家园,哪怕再遥远,我们都期待这一天
结合汶川大地震谈谈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带头捐款捐物。
2、组织身边的人捐款捐物
3、投入救灾一线
4、关心灾区儿童
。。。。。
天崩地裂,顷刻间吞噬数万生命!
天塌地陷,刹那时摧毁无数家园!
在汶川大地震的灾难面前,灾区广大共产党员奋不顾身、舍生忘死、冲锋在前,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感天动地的救援篇章,用双手和脊梁挑起了气壮山河的抗灾和灾后重建重担。
生死间,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率先垂范,强忍失去亲人的悲痛,始终奋战在抗震救灾最前沿
地震发生时,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宋明正在回县的路上,山摇地动过后,他弃车越过塌方路段往县城一路狂奔,到现场后立即靠前指挥;县委副书记、县长经大忠7天6夜没有合眼,废墟中,他拼命扒出了5个孩子,而他自家房屋倒塌、4个亲人遇难,却顾不上去看一眼;县委常委、副县长瞿永安强忍着失去11个亲人的悲痛,不分昼夜地搜救群众、抢救伤员、疏通道路;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理效自挖通道从废墟中爬出时,浑身血痕、十指指甲外翻,他顾不上这些,跑了10多公里,拦上一辆农用摩托向绵阳飞奔,向上级报告灾情……北川县所有幸存的党员干部,始终坚守在抗震救灾最前线。
在都江堰市向峨乡中学的废墟上,面对情绪激动的家长们的责问:“乡干部都到哪儿去了?”乡干部罗代强大喊:“谁说干部没有来?我就是乡干部,我的娃娃就埋在下面。现在只顾自己,谁家的娃娃都救不出来。都到那边去,从埋得最浅的地方挖,救一个是一个!”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学生家长们都看在眼里。他们拭去泪水,开始有序地拼命挖掘。
地震突如其来,绵竹市广济镇仁贤社区支部书记曹代成来不及多想,冒着生命危险沿街喊话“快出来,地震了……”同时,招呼社区党员干部组织好群众转移。当社区居民一个个惊慌失措地相继跑到了安全地点,人群中传来声音:“曹书记,怎么不见你的家人?”曹代成这才想起家中的老母亲、妻子和一岁半的孙子。当他飞奔到自家房屋,眼前已是一片废墟,三位至亲已经被垮塌的房屋掩埋……居民们要求救援工作首先从他的家人开始,但曹代成却坚持先从社区群众开始营救。由于营救及时,社区个体商户康玉兰等10余人得以生还。而曹代成的3位亲人由于抢救不及时先后遇难。
大地震发生时,陕西宁强县禅家岩乡张家坝村党支部书记杜财新正和妻子在山上挖竹笋,他赶紧往家跑,到家才发现自己家和弟弟家12间房子全都倒塌了,弟弟们正在着急地扒救着母亲。杜财新的心一下被揪了起来,同时又担心,学校的娃儿不知怎么样了?“妈,有人救你,你别怕,我先到学校去看看那些娃儿!”杜财新对着自家倒塌的房屋,向被压在废墟中的母亲喊出这句话后,转身就朝学校跑去。经过紧张撤离,学校23个孩子安然无恙。
在大灾面前,许多党员干部奋不顾身,舍小家、顾大家,舍亲人、救群众,发挥带头作用,关键时刻经受住了考验。
危难中,各级基层党组织视灾情如命令,迅速组成战斗堡垒,为受灾群众撑起一片天
遭受地震重创的四川什邡市,市委在第一时间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总指挥的抗震救灾指挥部,实行“抗震救灾包片包点”制,动员市级领导干部立即赶赴抗震救灾最前沿,察看灾情、现场指挥;第一时间播发了“抗震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并紧急调动10个轻灾镇的民兵应急分队、机关干部对口支援5个重灾镇。该市16个镇(街道)党委(党工委)、169个村(社区)党支部,迅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成立186支抢险救灾突击队、186支受灾群众安置队、186支震灾隐患排查队,立即开展受灾群众转移、安抚和震灾隐患排查工作。各轻灾镇(街道)在组织群众抗震救灾的同时,不分彼此,主动安置外地受灾群众。111个市级部门主动为市委分忧,自觉到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的14个受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点,搭建“救助服务站”,指派党员干部协助分发救灾衣物、食品、药品,安抚受灾群众,了解群众需求,并发动党员干部捐款捐物解决受灾群众的实际困难。
大地震使千年羌族古寨——汶川县雁门乡萝卜寨村遭受毁灭性打击,全村224户人家的房屋基本夷为平地,群众死伤200余人,失踪60余人,1000余人无家可归。村民们除了身上的衣物之外,几乎所有东西都被埋到废墟中,900多名受灾群众被困在半山腰。
从自家屋里冲出来的村党支部书记马前国,带着村党支部干部,在农田里迅速成立抗灾自救领导小组,组织青壮年党员、干部和村民组成18人的搜救队伍,分成3个小组。马前国带领一个小组,冒着余震不断、残垣断壁随时可能倒塌的危险,进入寨中搜救被困群众和幸存者。没有合适的工具,他们就用手指刨,成功解救出了60余名受困群众。面对100多名伤员,村党支部立即组织人员,到村医疗站抢挖被掩埋的药品,并安排村妇女主任协助村上的医务人员紧急处理受伤人员。震后第二天,马前国带领村两委成员准备担架,安排青壮年,分批将危重伤员送到山下5公里外的县医院进行救治,使6名重伤员转危为安。
为了随时预防灾情和服务受灾群众,村党支部组织人员24小时巡逻,坚持深入各安置点了解村民的所需所想,及时进行协调处置。马前国还冒着生命危险,从自家随时可能垮塌的房屋中,抢出腊肉,送到抗震救灾官兵手中;在马前国的带领下,许多党员干部和群众自发把自家的粮食、肉和衣服分送给那些急需的村民。目前,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全村千余名村民已经得到妥善安置,萝卜寨村党支部的党员干部们也开始筹划如何尽快修复道路和灾后重建。
甘肃省陇南市康县阳坝镇在大地震中,90%房屋垮塌损毁,但党组织在当天就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挂帅的抗震救灾指挥部。红纸告示贴在墙上,定心丸吃在百姓心里。救灾工作立即启动“十个到位”:组织领导到位、群众疏散安置到位、伤员抢救护送到位、道路抢修疏通到位、救灾物资调运储备到位、群众生活安排到位、电力和通信设施恢复到位、灾情摸底上报到位、安全隐患排查到位、灾后重建工作措施到位。镇党委书记范登奎、镇长王碧云将受灾群众和900多名学生疏散到安全地带,把两名危重病人转到汉中抢救。受灾的群众都说:“阳坝有一个震不垮的镇党委!”
在大灾面前,各级基层党组织迅速成立抗震救灾一线指挥部,团结带领受灾群众开展自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他们在关键时刻成为抗击灾害的中流砥柱、灾区人民的主心骨、受灾群众的贴心人。
险情下,无数共产党员临危不惧,冲锋在前,让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在灾区第一线
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是许多共产党员在灾难中的本能选择。绵竹市汉旺镇东汽中学的政治老师谭千秋在大地震突然降临时,张开手臂守护桌下4个学生,这一英雄形象成为永恒的定格。
什邡市21岁的向倩、26岁的袁文婷、38岁的刘继军等青年教师都是入党积极分子,在灾难降临时,他们一心只顾把自己的学生抢救到安全地带,自己却永远离开了可爱的学生和牵挂的亲人,他们是用鲜血和生命填写了入党志愿书。
陕西汉中市南郑县魏家桥乡乡长田宗和为搜救震后失踪群众不幸掉下20多米深的山崖,身负重伤,苏醒后第一句话却是:“人找到没有?”
危难时刻,共产党员很难忠孝两全。汶川县银杏乡政府农经员、共产党员罗清洪,在大地震中母亲遇难,直到安葬也没空见上母亲最后一面。妻子陈桂群在废墟中埋困48小时后,才被村民们救出。罗清洪说:“当知道就在我们乡东界脑村的母亲遇难后,身为共产党员的我,听从乡党委的统一安排,投身到全乡的抗震救灾工作中去,没有见上母亲最后一面,相信母亲也会原谅儿子不能尽孝了,还有很多的村民等着我们去救助。”他的妻子陈桂群说:“我被埋在废墟里两天两夜,最渴望的是亲人的救助,当我被救出时,我的丈夫不在身边,我很生气;但想到丈夫是去救更多的村民,我原谅了他,谁叫他是共产党员和乡干部呢!”
地处重灾区的彭州市白鹿镇关沟村党员袁书在地震发生后,同当地群众一道从废墟中抢救出受伤的邻居,并用自己的微型车将20多名群众转移到山下的安全地带。看到群众缺少食物,他又冒着道路塌方的危险,驱车30多公里赶到城里购买食品。
灾情就是命令。许多受灾地区的党员在第一时间无声地站在了阵前。地震发生后,甘肃陇南市委、市政府9名市级干部立即带队分赴一线,10054名市县乡机关干部被派往3108个受灾村,3000多个基层党组织快速出击,10万党员冲锋在前。
在成都市青羊区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的体育中心,刚刚被安置入住的林忠明、潘从荣等7名受灾党员聚集到7号救灾帐篷前。“我们都是共产党员,党委政府这些天来给我们的关心和救助,让我们都非常感动,在这种困难的时候,我们都应该站出来,带领受灾同胞们战胜一切困难。”来自都江堰市紫坪镇麻溪老街的党员付学刚率先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我是都江堰水电十局子弟校的英语老师,是学校的党支部委员”,“我是都江堰虹口乡深溪村的村民代表,当过兵”,“我入党20多年了,是绵竹市拱星镇高坪村的生产队长”……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作了简单介绍后,经部分党员提议并一致通过了由谭力行、林忠明等5名同志担任党支部委员,由谭力行担任书记的临时党支部,这是在救灾帐篷前紧急成立的特殊战斗堡垒。在与会党员的提议下,7个“党员先锋岗”迅速成立,7名党员采取“一对三”、“一对五”分片联系的方式确定了7个党员先锋岗示范联络片,全部覆盖了已入住的27个帐篷。会后不到10分钟,临时党支部的7名党员佩戴上党徽和袖标,深入安置帐篷逐个拜访受灾同胞,并协助各帐篷受灾人员民主推荐产生了27名帐篷负责人。一个小时后,“手机急需充电”、“随身现金和贵重财物保管”等17条受灾人员反馈信息,被临时党支部收集汇总到现场指挥中心。受灾人员集中安置后的大量生活问题,都在党支部的联系下得到了最快捷的反映、最迅速的解决。
共产党员来自群众,属于人民,他们融于百姓之中普通而平凡,面对灾难却能凝聚成万众一心,迸发出伟大的民族力量。
结合汶川大地震中广大党员的先进事迹 谈谈新时期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一年,今年的纪念和追思的活动众多,无论媒体和公众都把焦点放在了重建家园和缅怀逝去的生命上。
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我们对于生命的逝去仍然感到忧伤,对于自然灾害造成的生命的痛苦有真切和具体的感受,我们依然对于过去的一切保持记忆是必然的。另一方面,逝者已矣,生者需要有美好的未来。重建家园和让灾区的人民告别伤痛,其实也是大灾难过去一年之后的人们的关切的重点。
“5·12”地震是近年来中国遭遇的最重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其冲击力和影响力都足以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之中,灾难引发的中国的快速的反应和全民的动员,媒体的开放和公开,全国人民和世界的真诚的援助和支持,灾后重建的全国和世界的共同努力都成为中国在新的发展和崛起中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弥足珍贵的历程。
这其实凸显了中国人在当下对于生命的珍重,对于逝去的同胞的民胞物与的真切的感情,也凸显了在中国经历了高速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巨大的提升之后,一个“新新中国”已经有了对于生命的更为尊重和关爱的意识,也有了更强的实力的支撑,可以将这种尊重和关爱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和现实的选择。
对于生命的尊重和关爱,如果没有具体的条件和实力的支撑,也不可能落在实处。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当时救灾的日日夜夜,还是一年后的思考和追念,都有一个坚实的物质条件所奠定的基础。没有这样的条件,其实我们即使有了高度关爱生命的观念和意识,其实也无法得到现实的结果。因此,发展所提供的物质条件正是今天我们能够关爱生命,追求更理想的价值的基础。而今天我们对于生命的珍重的共识也是今天物质条件提升之后才可能建构起来。
今天我们看到许多志愿者为地震后的重建做了许许多多的贡献,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但我们可以设想,如果他们自己连谋生都困难,连基本的物质条件都无法满足,他们如何能有条件来回馈社会,因此,从汶川地震之后的救灾到一年后的今天的重建其实也最好地证明,发展仍然是我们的硬道理,我们仍然需要一心一意地谋求发展,没有高速的发展,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综合国力,我们的道德和精神的境界不可能得到现实的支撑,我们的感情和关爱也不可能落到实处。在今天经济面临许多挑战,社会发展面临许多新的课题的时刻,我们更需要对于发展的专注,只有有了中国的发展和繁荣,我们才可能对于生命有更好的呵护,我们的价值的提升才可能得到物质的实现。
当然,我们也可以发现,地震发生时的信息公开和对于国际的开放都显示了中国发展到今天已经告别了二十世纪的困难和屈辱所带来的巨大的民族悲情,而是以开阔和平和的视野来面对世界的新的角度。
应该看到,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由于中华民族在现代的屈辱和贫困的历史,我们往往把中国的苦难视为一个民族自身的特殊的苦难,而不是与其他民族共同承受的人类的共同苦难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常常对于包括像自然灾害这样的不可抗拒的自然的现象都相当敏感,被视为是“负面”的情况,而拒绝国际的援助和合作也是一种选择。这在中国现代历史的艰难的条件下,也有自己必然的历史条件和认识上的难以避免的限制。但今天的中国已经超越了二十世纪的悲情,已经有了条件将自身所面临的挑战视为人类所面对的挑战的一部分,将中国所面对的灾难视为人类的灾难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就会更加开放地面对自身面对的灾难,对于国际的帮助和关爱有更开放的态度。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我们自身对于其他不同国家的灾难视为共同的人类的苦难的更加博大的关怀。这种共同的人类意识其实是“新新中国”告别了民族的屈辱和悲情之后的新的意识,也是现代中国的和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的意识的发展和延伸。我们既有同胞的真爱也有人类的大爱,我们既有面对自身的生命的珍重又有对于所有人类生命的关爱。这其实是中国价值观得到新的升华的一个标志。
当然,地震一周年让我们对于生命也会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和感受,我们一方面意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生命的重要的价值。另一方面,我们也意识到生命的消逝其实也是一种必然,自然也有可能对于我们的生命施加绝对的影响。因此对于我们的生死观也会有所启发。我们可以更深地理解张载在《西铭》中对于生死的思考:“生,吾顺事,殁,吾宁也。”这样对于生命的超越性的理解在灾难过去一年后仍然会给我们新的对于生命进程的启悟。
“5·12”会永远让我们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