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的人如何交友治疗(怎么跟人格障碍的人沟通)
本文目录一览:
- 1、人格障碍及治疗方法是什么?
- 2、人格障碍的人如何相处
- 3、偏执型人格障碍有何特点和表现?如何交往
- 4、回避型人格障碍如何治疗?
- 5、人格障碍怎么办,如何正确的治疗人格障碍?
- 6、人格障碍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人格障碍及治疗方法是什么?
一、人格障碍的概念
人格障碍,又称精神病态,或病态人格。
人格,是支配人的行为的机体内所有力量的集合,是精神结构的总体。
病态人格是具有持久性的适应不良行为模式,人格在发展和结构上的明显偏离正常,这种人格异常,主要表现出一种情感和意志活动的障碍。
病态人格的研究,历史并不算长,尚不到200年。首例病态人格的发现,并引起医学界重视的,是19世纪初,1806年,Pinel报告了一例一名法国农民在狂怒中将一名妇女投入井内的事件。罪犯并非精神病人,也与该妇女无冤无仇,杀人动机难以理解。罪犯自己也无法说明自己的行为。当这一案例在医学界提出后,引起强烈反响,因为世界各国都有这类案件发生。于是第一次提出了“精神病理性卑劣”
一词。后来,随着对病态人格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精神病理性卑劣”
一词被摈弃,而病态人格一词却为全世界的医学界所接受。
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将病态人格分为三大类:
(1)伴发脑功能障碍和脑损伤人格异常,包括癫病,多发性硬化症,脑功能硬化症,老年性痴呆等品质性疾病时的人格异常。
(2)伴发精神病的人格异常,包括偏执型、循环型、分裂性和强迫人格异常。
(3)作为单独的实体存在的人格异常,包括暴发型、癔病型、衰弱型、波动一攻击型、不足型等人格异常。
当您的心理失去平衡的时候,当您处在极度的悲痛、狂怒、激愤、绝望、狂喜或是一种不可抑制的非理性冲动的时候,您一定要冷静地问自己一声:
我的心理正常吗?我的心理,是否发生了障碍?当你变得焦躁、疑虑、压抑、愤怒、嫉世愤俗、悲观厌世,与周围的一切都那么格格不入,与亲人、同事、邻居关系变得冷漠、紧张、对抗、猜忌,甚至因险的时候,你一定要冷静地进行自我反省。
我的心理正常吗?我的人格是否发生了扭曲、畸变、解体或是出现了障碍?这些缺陷是否病态?一定要冷静、再冷静。
二、人格障碍的基本特征
(1)萌芽于儿童、青少年期。人格是从小逐渐形成的,人格障碍的特征往往从儿童期就有发端,到青春期开始显露。因为年龄愈小,人格的可塑性就愈大,因而在青春期以前不能轻易诊断人格障碍。
(2)具有紊乱不定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的人际关系。这是各类型人格障碍的最主要的行为特征。不论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行为变异,都会给他人造成困难,甚至带来祸害。
(3)常怨天尤人。因而不会感到自己有错误需要改正,而常把社会或外界的一切看做是荒谬的、不应该如此。
(4)自私没有责任感。对不道德行为没有罪恶感、伤害别人而不觉后悔,并对自己的所作所为都能做出自以为是的辩护。他们总把自己的想法放在首位,不管他人的心情和状态。
(5)具有较强的猜疑、仇视。他们的嫉妒心很强,思维意识狭隘,任何新环境的气氛都要受其行为特点的影响。
(6)其行为常常伤及和致痛别人。
(7)不承认自己的人格障碍。患者对自己的怪癖和不良行为没有正确认识,通常由他人予以揭知。
人格障碍的行为问题程度各有不同。轻者完全过着正常生活,只有与他紧密接近的人(亲属或同事)才会领教他的怪癖,觉得他无事生非,难于相处;严重者事事都违抗社会习俗且积极表现于外,很难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
三、人格障碍的形成原因
人格障碍是由于某种不健全的先天素质,或在后天不良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两种情况兼而有之。其表现在:
(1)生物遗传因素。血缘关系越近,发生率越高。亲生父母有人格障碍的,被收养子女有病态人格的比率高。同卵孪生子比异卵孪生子在人格障碍、过失和犯罪等方面的一致率更高。
(2)病理生理因素。人格障碍患者对静态和紧张刺激的自主反应程度比正常人低,他们倾向于缺乏焦虑,因而不能从经验中吸取教训。
(3)后天生活环境和社会因素。这是形成异常人格的外因,而且是很重要的因素。人格障碍患者的异常情绪反应和行为方式,都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学得的,儿童期间单纯通过观察、模仿,即可学得许多情绪反应和行为方式,包括一些社会适应不良的行为,并可通过条件反射机理而巩固下来。追溯人格障碍患者的童年,常可发现不良环境对其人格偏离所产生的影响。童年接受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的行为影响最大。另外成年人在严重长期的精神打击下(如冤狱、单独隔离禁闭),也会后遗显著性的人格改变。
个人的人格一旦形成,往往具有一定的恒定性,要改变并非易事,正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但是,“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只要加强自我调适和进行各种治疗,人格障碍是可以纠正的。
四、人格障碍的类型与治疗
1.偏执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又称妄想型人格。
患有偏执型人格障碍者,其特征是对别人充满猜疑和偏执,因而认为人们的动机都是恶意的。
(1)特点。始于成年早期,男性多于女性;童年期即可表现出孤独、缺少同伴、社交焦虑、过分敏感、言词怪僻而刻薄等,令人感觉“古怪”;少数民族、移民和难民中,由于不熟悉特殊的社会文化和环境,易于产生偏执型人格;患者的家族成员中,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的患病率较高;经常无中生有地怀疑别人要伤害、欺骗或利用自己,或认为有针对自己的阴谋;对朋友和同事也缺乏信任,常无端怀疑;不愿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担心因此受到对方摆布;决不肯轻易透露个人秘密,而对别人的一言一行则总要琢磨出“隐含的意义”以作为自己先占观念的证据;易记恨,对自认为受到的侮辱、不公正待遇或轻视等耿耿于怀,微不足道的轻视即可引起强烈的敌意,并长久地记恨:常伴病理性嫉妒,如无故怀疑其伴侣不忠;常伴有冷淡、敌对、顽固、情绪化、推倭、善讥讽和批评等个性特征,对自己的能力、等级和重要性常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可伴发偏执型分裂症、抑郁症、场所恐怖症、强迫症、酒精和药物滥用、分裂样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等。
①广泛猜疑,常将他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或无足够根据,怀疑会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卫;
②将周围事物解释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阴谋”,并可成为超价观念;
③易产生病态嫉妒;
④过分自负,若有挫折或失败则归咎于人,总认为自己正确;
⑤好嫉恨别人,对他人过错不能宽容;
⑥脱离实际地好争辩与敌对,固执地追求个人不够合理的“权利”
或利益;
⑦忽视或不相信与患者想法不相符合的客观证据,因而很难以说理或事实来改变患者的想法。
患者的症状至少要符合上述项目中的三项,就可诊断为偏执型人格障碍。
(2)治疗方法。对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治疗应采用心理治疗为主,以克服多疑敏感、固执。不安全感和自我中心的人格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认知提高法。首先要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交流情感,介绍其自身人格障碍的性质、特点、危害性及纠正方法,使其对自己有正确、客观的认识,并自觉自愿产生要求改变自身人格缺陷的愿望。
②交友训练法。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交友活动,在交友中学会信任别人,消除不安感。交友训练的原则和要领是:一是真诚相见,以诚交心。必须明确,交友的目的在于克服偏执心理,寻求友谊和帮助,交流思想感情,消除心理障碍。二是交往中尽量主动给予知心朋友各种帮助。这有助于以心换心,取得对方的信任和巩固友谊。三是注意交友的“心理相容”原则。性格、脾气的相似和一致,有助于心理相容,搞好朋友关系。
③自我疗法。具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易走极端,要改变偏执行为,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首先必须分析自己的非理性观念。比如:
我不能容忍别人一丝一毫的不忠。
世上没有好人,我只相信自己。
对别人的进攻,我必须立即予以强烈反击,要让他知道我比他更强。
我不能表现出温柔,这会给人一种不强健的感觉。
对这些观念加以纠正,消除极端偏激的成分。
我不是说,应学会宽容别人。
人有好坏之分,我应该相信那些好人。
对别人的进攻,马上反击未必是上策,而且我必须首先辨清是否真的受到了攻进。
你不敢表示真实的情感,这本身就是虚弱的表现。
每当故态复萌时,就应该把改造过的合理化观念默念一遍,以此来阻止自己的偏激行为。有时自己不知不觉表现出了偏激行为,事后应重新分析当时的想法,找出当时的非理性观念,然后加以改造,以防下次再犯。
④敌意纠正训练法。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易对他人和周围环境充满敌意和不信任感,采取以下训练方法,进行克服。
首先,常提醒自己不要陷于“敌对心理”中。事先自我提醒和警告,处世待人时注意纠正,这样会明显减轻敌意心理和强烈的情绪反应。
其次,要懂得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尊重的基本道理。要学会对那些帮助过你的人说感谢的话,而不要不疼不痒地说一声“谢谢”,更不能不理不睬。
再次,要学会向你认识的所有人面带微笑。可能开始时你很不习惯,做得不自然,但必须这样做,以后,就会很自然。
最后,要在生活中学会忍让和有耐心。生活在复杂的大千世界中,冲突纠纷和摩擦是难免的,这时必须忍让和克制。
2.分裂样人格障碍
分裂样人格障碍是一种具有精神分裂样表现的人格障碍,是日常生活中和医学心理咨询门诊中比较常见的人格障碍。
分裂人格障碍的形成通常与人的早期心理发展有很大关系。
人类个体出生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独立,需要父母亲的照顾,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与父母的关系占重要地位,儿童就是在与父母的关系中建立自己的早期人格的。在成长过程中,尽管每个儿童不免要受到一些指责,但只要他感觉到周围有人爱他,就不会产生心理上的偏差。但倘若终日不断被骂、被批评,得不到父母的爱,儿童就会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更进一步,倘若父母对子女不公正,就会使儿童是非观念不稳定,产生心理上的焦虑和敌对情绪,有些儿童因此而分离、独立、逃避与父母身体和情感的接触,进而逃避与其他人和事物的接触,这样就极易形成分裂样人格。
(1)特点:
①有奇异的信念,或与文化背景不相称的行为,如相信透视力、心灵感应、特异功能和第六感官等。
②奇怪的、反常的或特殊的行为或外貌,如服饰奇特、不修边幅。
行为不合时宜、习惯或目的不明确。
③言语怪异,如离题、用词不当、繁简失当、表达意见不清,并非文化程度或智能障碍等因素所引起。
④不寻常的知觉体验,如一惯性的错觉、幻觉、看见不存在的人。
⑤对人冷淡,对亲属也不例外,缺少温暖体贴。
⑥表情淡漠,缺乏深刻或生动的情感体验。
⑦多单独活动,主动与人交往仅限于生活或工作中必需的接触,除一级亲属外无亲密友人。
符合上述项目中的三项的人,可诊断为分裂样人格障碍。
从以上的诊断标准可以看出,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主要表现出缺乏温情,难以与别人建立深切的情感联系,于是,他们的人际关系通常很差。也因此,大多数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独身。患者对别人的意见漠不关心,对别人的赞扬。批评,均无动于衷。过着一种孤独寂寞的生活。其中有些人,可以有些业余爱好,但多是阅读、欣赏音乐、思考之类安静、被动的活动,部分人还可能一生沉醉于某种专业,做出较高的成就。但从总体而言,这类人生活平淡、刻板,缺乏创造性和独立性,难以适应多变的现代社会生活。
这类人的性欲淡漠也颇为突出,内心世界却极其广阔,常常想人非非,但常常缺乏相应的情感内容,缺乏进取心。他们总是以冷漠无情来应付环境,以“眼不见为净”的方式逃避现实,但他们这种与世无争的外表不能压抑内心动的焦虑和敌意的痛苦。
(2)治疗方法
对分裂样人格障碍的治疗目的是纠正其孤独离群性、情感淡漠和恢复其生活的热情。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社交训练法。纠正孤独不合群性,通常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是提高认知能力,懂得孤独不合群、严重内向的危害,自觉投入心理训练。同时讲清训练的方法、步骤、目的和注意事项,要求积极配合实施。
二是制定社交训练评分表。每天要进行自我小结,每周总结。8~12周为一疗程。心理医生每周核对记录,并作出评价。
三是自我评分标准:0分训练无变化;1分稍有进步,愿意与人接触交谈,但接触仍比较勉强和刻板;2分明显进步,能够主动与人接触交谈,3分孤独不合群现象基本消失。
评分规划和奖励方式。每日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3分,每周最高分为18分。倘若以8周为一疗程,总分144分。对患者的每一点滴进步都要加以肯定,并给予强化,以鼓励其自信心,这一点很重要。奖励方式通常可采用现金、赠送喜爱的生活学习用品、允许定期外出旅游等等。切忌因为无进步或进步微小而批评责备,以免造成患者心理反感和对自己丧失信心。
四是训练内容和目标:训练内容。开始时由心理医生和受训者共同商定,交谈对象是较好的朋友,每次要求主动与他交谈10分钟,交谈内容和方式不限,逐渐做到主动、比较融洽地随便交谈。进而逐步增加交谈的时间(从10分钟增加半小时);对象由1人逐渐增加到5人。成功后,改变训练内容,鼓励患者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②兴趣培养法。兴趣培养有助于克服兴趣索然、情感淡漠的人格。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是要求患者有意识地分析自己,确定积极的人生追求目标,并懂得人生是一种情趣无穷的愉快旅程,每一个人都应该像一位旅行家,时刻欣赏着一路的美景。
二是要创造条件,主动地接触社会实际生活,扩大接受社会信息量,促使兴趣多样化。
三是参加兴趣小组活动。比如绘画、歌咏、舞蹈、艺术、体育锻炼、科技活动等。这是培养兴趣的较好方式。
3.癔症型人格障碍
癔症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寻求他人注意,具有某些癔症样表现的人格障碍。其产生的原因通常与早期家庭教育有关。父母溺爱孩子,使孩子受到过分的保护,造成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不符,心理发展严重滞后,停留在少儿期的某个水平,因而表现出癔症型人格特征。另外一个原因是,患者的心理常有暗示性和依赖性。
(1)癔症型人格障碍的表现:
①引人注意,情绪带有戏剧化色彩。这类人常喜欢表现自己,有较好的艺术表现才能,并有一定的感染力。他们常常表现出过分做作和夸张的行为,甚至装腔作势,以引人注意。
②高度的暗示性和幻想性。这类人常爱幻想,把想像当成现实,当缺乏足够的现实刺激时便利用幻想激发内心的情绪体验。
④情感易变化。这类患者情感变化无常,容易心理失衡。对于轻微的刺激,有情绪激动的反应,缺乏固有的心情,情感活动几乎都是反应性的。往往没有真情实感和装腔作势甚至无病呻吟。
④喜欢捉弄别人。多种花招使人就范,如任性、强求、说谎欺骗、献殷勤、诌媚,有时甚至使用操纵性的自杀威胁。他们的人际关系较浅,表面上热情、好客、令人心动,实际上完全不顾自私自利。
⑤自我中心意识强。这类患者喜欢别人注意和夸奖。只有投其所好和取悦他时才合自己的心意,并表现出欣喜若狂的态度,不然会热烈攻击他人。
⑥性心理不成熟。此类患者表现为性冷淡或性过分敏感,女性患者往往天真地展示性感,用过分娇羞样的诱惑勾引他人而不自觉。
(2)诊断标准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中,将癔症型人格障碍的症状诊断标准定为:
①表情夸张像演戏一样,装腔作势,情感体验肤浅。
②暗示性高,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
③自我中心,强求别人符合他的需要或意志,不如意就给别人难堪或强烈不满。
④经常渴望表扬和同情,感情易波动。
⑤寻求刺激,过多地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③需要别人经常注意,为了引起注意,不惜哗众取宠,危言耸听,或者在外貌和行为方面表现得过分吸引他人。
⑦情感反应强烈易变,完全按个人的情感判断好坏。
⑧说话夸大其词,掺杂幻想情节,缺乏具体的真实细节,难以核对。
(3)治疗方法
①帮助患者了解认识自己人格中的缺陷。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才能扬其长避其短,适应社会环境。不然就会处处碰壁、导致病情发作。
②情绪自我调适法。患者的情绪表达太过分,常使人无法接受。
所以要改变这种情况,首先要做的便是向自己的亲朋好友作一番调查,听听他们对这种情绪表达的看法。然后,分析这些情绪表现哪些是有意识的,哪些是无意识的;哪些是别人喜欢的,哪些是别人讨厌的。对别人讨厌的要坚决克制,对别人喜欢的则在表现强度上力求适中,把无意识的表现写下来,放在醒目处,以便自我提醒。另外,可请好友在关键时刻提醒一下,或在事后请好友对自己今天的表现作一评价,然后从中体会自己情绪表达过火之处,以便在以后的情绪表达上适当控制,达到自然、适度的效果。
③升华法。癔症型人格患者有一定的艺术表演才能,就让其把兴趣转移到表演艺术中去,使患者原有的能力在表演中得到升华。癔症型人格的人适合于艺术表演。
4.强迫型人格障碍
强迫型人格障碍也称强迫症。它是以重复出现不能为主观意志所控制的强迫症状为特征的神经功能性疾病。强迫症的症状五花八门,无奇不有。概括而言,大体可划分为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和强迫行为三种类型。
强迫观念可以表现为不自主呈现的某种想法、某种事情或某句话。如脑子里反复出现“我是一个俊姑娘”,“苗条身材”,“春风又绿江南岸”等等;还可以表现为强迫怀疑,如锁了门后又反复怀疑是否真把门锁好了,投信后又怀疑自己是否真把信封好了、投对了,等等;还可以表现为强迫联想,如看到树枝枝叶。草地便想到有许多虫子或野兽;还可以表现为强迫性穷思竭虑,如为何人要长两只眼睛?为什么一加一等于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强迫意向即是患者常常被某些欲望或意向纠缠而产生冲动。如患者走到河边时出现要跳下去的冲动,见到利器就出现想拿起来刺人或刺自己的冲动,登上高楼就出现往下跳的情境和冲动等等。但患者不会这么做,只是不能控制这些意向的出现。
强迫行为,具体可以表现为强迫计数,如上楼梯要计数有多少梯级,走路要数自己的步子,明知无意义,也记不住,但还是要数;还可表现为强迫检查,这与强迫怀疑相联系,如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门锁是否锁上;还有强迫性洗手,强迫性洗衣,强迫性偷窃等等都属于强迫行为。
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和强迫行为,其共同点是具有强迫性、复性、刻板性和仪式性。
患者主观上都感到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强迫无奈的观念和情绪,他也明知这些观念、意向和行为的重复出现是毫无意义和不必要的,主观上却无法摆脱这些强迫症状的纠缠。因而导致情绪紧张、烦恼、焦虑不安,甚至头昏眼花、失眠、记忆力下降、身体衰竭。
(1)表现特征
①做任何事情都要求完美无缺、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因而有时反会影响工作的效率。
②不合理地坚持别人也要严格地按照他的方式做事,不然心里很不痛快,对别人做事很不放心。
③犹豫不决,常推迟或避免作出决定。
④常有不安全感,穷思竭虑,反复考虑计划是否适当,反复核对检查,惟恐疏忽和差错。
⑤拘泥细节,甚至生活小节也要“程序化”,不遵照一定的规矩就感到不安或要重做。
⑥完成一件工作之后常缺乏愉快和满足的体验,相反容易悔恨和内疚。
⑦对自己要求严格,过分沉溺于职责义务与道德规范,无业余爱好,拘谨吝啬,缺少友谊往来。
患者状况至少符合上述项目中的三项,便可诊断为强迫型人格障碍。
强迫型人格的最主要特征就是要求严格和完美,过于理智,自制心理和自控行为都很强。患者常有不安全感,对自我过分克制,过分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举止是否适当。责任感特别强,往往用十全十美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同时又墨守成规。在情感上易焦虑、紧张、悔恨,待人接物上不能平易近人,难于热情待人,缺乏幽默感。
(2)行为表现
①心里总有一种不安全感,常处在莫名其妙的紧张焦虑状态。如反复洗,总担心手没有洗净。不停地洗衣,能持续几个小时等等。
②过多考虑,很在乎别人的看法,做事总怀疑自己的能力。
③行为制约很多,不通人情。平时处理问题有秩序、整洁,严守时刻,但对突如其来的事情显得不知所措,对新事物接受慢。给人的印象是刻板、僵死、缺乏生命活力。
强迫型人格障碍通常形成在幼年时期,与家庭教育和生活经历有着很大关系。比如父母管教过分严厉、苛刻,要求子女严格遵守规范,不准孩子自行其事,造成孩子做事过分拘谨,生怕做错事而遭到父母的惩罚,慢慢就形成了经常性紧张、焦虑的情绪反应。父母的生活习惯,也对孩子产生影响,如父母过分爱清洁,对孩子的卫生特别注意,容易使孩子形成“洁癖”,产生强迫性洗手等行为。幼年时期受到较强的挫折和刺激,也可能产生强迫型人格。
(3)治疗方法
①顺其自然法。强迫型人格的主要表现是把冲突理智化,过分压抑和控制自己,因此强迫型人格障碍的纠正主要是减轻和放松精神压力,最有效的方式是顺其自然,不要对做过的事进行评价。比如担心门没有关好,就让它没关好;课桌上的东西没有收拾干净,就让它不干净;字写得别扭,也由它去,与自己无任何关系。开始时可能会由此带来焦虑的情绪反应,但由于患者的强迫行为还远没有达到强迫症的无法自控的程度,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自己意志的努力,症状是会消除的。
②当头棒喝法。“棒喝”是借用禅宗中的“德山棒,f临济喝”的说法。德山常以大棒惊吓学生,使执迷不悟的学生顿然开悟,而临济则以模棱两可的问题问学生,学生犹豫不能作答时,临济则大喝一声以示警醒。当一个人过分执著于经典与规矩时,就会对多变的现实感到无所适从。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已经习惯于按教条办事,在某种程度上像个机器人。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发现生活中的独特事件,用新的观念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来改变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的习惯。
5.依赖型人格障碍
依赖型人格障碍,又称无力型人格障碍或被动型人格障碍,是一种过分顺从别人的意志,严重缺乏独立性的人格障碍。
(1)表现特征
①在没有从他人处得到大量的建议和保证之前,对日常事物不能作出决策。
②无助感,让别人为自己作大多数的重要决定,如在何处生活,该选择什么职业等。
③被遗弃感。明知他人错了,也随声附和,因为害怕被别人遗弃。
④无独立性,很难单独展开计划或做事。
⑤过度容忍,为讨好他人甘愿做低下的或自己不愿做的事。
⑥独处时有不适和无助感,或竭尽全力以逃避孤独。
⑦当亲密的关系中止时感到无助或崩溃。
⑧经常被遭人遗弃的念头所折磨。
⑨很容易因未得到赞许或遭到批评而受到伤害。
具有上述特征中的五项,即可诊断为依赖型人格。
(2)治疗方法
习惯纠正法。治疗首先必须破除患者的不良习惯。找出自己的行为中哪些是习惯性地依赖别人去做,哪些是自作决定的。每天作记录,以一个星期为期限,然后将这些事件进行规类按自主意识强、中等、较差分为三等,每周一小结。
对自主意识强的事件应坚持自己做。
对自主意识中等的事件,应提出改进的方法,并在以后的行动中逐步实施。例如,制定工作计划,在听取了朋友的意见时,你有不同的看法来。就应该把自己的理由说出来。这样,在工作计划中便
人格障碍的人如何相处
如果是出现了人格障碍,想要护理确实是不太容易。而且患者在出现人格障碍之后,它的特点就是不太稳定,主要是因为身体之内感觉不太稳定,所以在跟别人相处的时候,也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的现象。所以在家里人对其进行护理的时候,只要是能够保持一个稳定的框架,这点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与他们相处,不要否定他们,他们的心理受不了。
存在人格障碍的人心理都有一些偏执,自我感觉良好,难以意识到自己存在问题。但在另一方面,也可以认为他们的心理很脆弱。
如果他们遭受到指责和否定,他们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被打破。心理上只有两种选择:
1.接受其他人的批评,认为自己存在问题。在他们极端的思维下,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然后变得抑郁。
2.继续坚持己见,坚持他们是正确的,其他人的批评都是恶意中伤,是对他们的蓄意伤害。他们否定你时,不要争辩,他们是“无意”的。
偏执型人格障碍有何特点和表现?如何交往
和偏执性人格障碍交往是很困难的,除非你有强大的包容之心,耐得住委屈伤害。偏执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这种性格的成因:主要是遗传因素、成长的家庭环境,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不良的接触朋友,顽劣儿童经历,幼年的成长外在因素等造成。其行为特点常常表现为,极度的自私,极度的感觉过敏,神经质,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长久的怨恨,思想行为偏执,认知结构歪曲,任性,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嫉妒心极强,对别人获得成就或荣誉感到紧张不安,妒火中烧,不是寻衅争吵,就是讽刺挖苦,对别人的批评会耿耿于怀,长久的仇恨,易激惹,脾气暴躁冲动,认知歪曲,对别人的友好或中性的言论都认为是阴谋,公开抱怨和指责别人,他们不会反思自己和换位感受别人。持这种人格的人在家庭不会和睦,人际交往会产生障碍,不能有真正的朋友、和同事很难相处融洽,别人只好对他敬而远之。偏执型人格障碍,虽然不属于精神病,但也不算健康的人,更不能用药物治疗,只能随着年龄增长,到老年期有所衰退。这种人格障碍的人在我们周围有许多的,我们有时候感觉这个人脾气怎么这样呢?怎么这么难接触呢?就是这个原因。女性朋友在择偶的时候,尽量不要选择这种性格的人,否则痛苦一生。
回避型人格障碍如何治疗?
治疗方法
对这类人格障碍的治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消除自卑感。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形成自卑感的最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因此要消除自卑心理,须从改变认识入手。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不要把别人看得十全十美,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认识到他人也会有不足之处。只有提高自我评价,才能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其次,要正确认识自卑感的利与弊,提高克服自卑感的自信心。有的人把自卑心理看作是一种有弊无利的不治之症,因而感到悲观绝望,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它不仅不利于自卑心理的消除,反而会加重。心理学家认为,自卑的人不仅要正确认识自己各方面的特长,而且要正确看待自己的自卑心理。自卑的人往往都很谦虚,善于体谅人,不会与人争名夺利,安分随和,善于思考,做事谨慎,一般人都较相信他们,并乐于与他们相处。指出自卑者的这些优点,不是要他们保持自卑,而是要使他们明白,自卑感也有其有利的一面,不要因自卑感而绝望,认识这些优点可以增强生活的信心,为消除自卑感奠定心理基础。最后,要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相信事在人为。当面临某种情况感到自信心不足时,不妨自己给自己壮胆:“我一定会成功,一定会的”;或者不妨自问:“人人都能干,我为什么不能干?我不也是人吗?”如果怀着“豁出去了”的心理去从事自己的活动,事先不过多地体验失败后的情绪,就会产生自信心。
(2)克服人际交往障碍。回避型人格的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因此必须按梯级任务作业的要求给自己定一个交朋友的计划。起始的级别比较低,任务比较简单,以后逐步加深难度。例如:
第一星期,每天与同事(或邻居、亲戚、室友等)聊天十分钟。
第二星期,每天与他人聊天二十分钟,同时与其中某一位多聊十分钟。
第三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找一位朋友作不计时的随意谈心。
第四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找几位朋友在周末小聚一次,随意聊天,或家宴,或郊游。
第五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积极参加各种思想交流、学术交流、技术交流等。
第六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尝试去与陌生人或不太熟悉的人交往。
一般说来,上述梯级任务看似轻松,但认真做起来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最好找一个监督员,让他来评定执行情况,并督促坚持下去。
其实,第六星期的任务已超出常人的生活习惯,但作为治疗手段,以在强度上超出常规生活是适宜的。
在开始进行梯级任务时,你可能会觉得很困难,也可能觉得毫无趣味,这些都要尽量设法克服,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人格障碍怎么办,如何正确的治疗人格障碍?
升华法
癔症型人格患者有一定的艺术表演才能,不妨“将计就计”,将兴趣转移到表演艺术中去,这样患者原有的淤积能量就会在表演中得到升华。
事实上,许多艺术表演都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为了使观众沉浸到剧情中去,演员必须用自己的表情、语言去打动他们。因此,癔症型人格的人投身于表演艺术是一条很有效的自我完善之路。
交友训练法
交朋友一定要真诚相见,以诚去交心,交往中尽量主动给予知心朋友各种帮助;要格外注意交友间的“心理相容原理”。
敌意纠正训练法
经常提醒自己不要陷于“敌对心理”的漩涡中;要懂得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尊重的基本道理;要学会向你认识的所有人微笑;要在生活中学会忍让和有耐心。
兴趣培养法
兴趣是指积极探究事物而给予优先注意的认识倾向,并具有向往的良好情感。因此兴趣培养有助于克服兴趣索然,情感淡漠的人格。
人格障碍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自恋型人格障碍治疗方法
对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治疗,一般可采用以下方法:
1.解除自我中心观。自恋型人格的最主要特征是自我中心,而人生中最为自我中心的阶段是婴儿时期。由此可见,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行为实际上退化到了婴儿期。 2.学会爱别人。对于自恋型的人来说,光抛弃自我中心观念还不够,还必须学会去爱别人,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体会到放弃自我中心观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因为你要获得爱首先必须付出爱。
表演型人格障碍 治疗方法
对这类人格障碍的治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消除自卑感。
(1)要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 (2)要正确认识自卑感的利与弊,提高克服自卑感的自信心。 (3)要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相信事在人为。 2.克服人际交往障碍。回避型人格的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交往障碍,因此必须按梯级任务作业的要求给自己定一个交朋友的计划。 依赖型人格障碍 治疗方法
对依赖型人格障碍的治疗,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1.习惯纠正法。依赖型人格的依赖行为已成为一种习惯,治疗首先必须破除这种不良习惯。清查一下自己的行为中哪些是习惯性地依赖别人去做,哪些是白作决定的。 2.重建自信法。如果只简单地破除了依赖的习惯,而不从根本上找原因,那么依赖行为也可能复发。重建自信法便是从根本上加以矫正。治依赖型人格障碍。 第一步,消除童年不良印迹。 第二步,重建勇气。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治疗方法
对那些由于环境影响形成的、程度较轻的患者,实施认知领悟疗法有一定疗效。施治者可帮助患者提高认识,了解自己的行为对社会的危害,培养患者的责任感,使他们担负起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提高患者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使他们明白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努力 增强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这些措施对减少患者的反社会行为不失为有效的方法。
对情节特别恶劣、屡教不改的患者,可采用行为治疗中的厌恶疗法。后根据其行为矫正的实际表现,放宽限制,逐步恢复其正常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 偏执型人格障碍 治疗方法
对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治疗应采用心理治疗为主,以克服多疑敏感、固执、不安全感和自我中心的人格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认知提高法。由于患者对别人不信任、敏感多疑,不会接受任何善意忠告,所以首先要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交流情感,向他们全面介绍其自身人格障碍的性质、特点、危害性及纠正方法,使其对自己有一正确、客观的认识,并自觉自愿产生要求改变自身人格缺陷的愿望。这是进一步进行心理治疗的先决条件。
2.交友训练法。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交友活动,在交友中学会信任别人,消除不安感。交友训练的原则和要领是:
(1)真诚相见,以诚交心。(2)交往中尽量主动给予知心朋友各种帮助。(3)注意交友的“心理相容原则”。
3.自我疗法。具有偏执型人格的人喜欢走极端,这与其头脑里的非理性观念相关联。4.敌意纠正训练法。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易对他人和周围环境充满敌意和不信任感,采取以下训练方法,有助于克服敌意对抗心理。
分裂样人格障碍 治疗方法
对分裂样人格障碍的治疗目标是要纠正孤独离群性、情感淡漠和与周围环境的分离性。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社交训练法。旨在纠正孤独不合群性,一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提高认知能力,懂得孤独不合群、严重内向的危害,自觉投入心理训练。 (2)制定社交训练评分表。(3)评分计算和奖励措施。。
(4)训练内客和目标:训练内容从简到繁,从易到难。
2.兴趣培养法。兴趣是指积极探究某种事物而给予优先注意的认识倾向,并具有向往的良好情感。因此兴趣培养有助于克服兴趣索然、情感淡漠的人格。
(1)提高认知。(2)社会实践。(3)参加兴趣小组活动。 攻击型人格障碍 治疗方法
对攻击型人格障碍的治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开展青春期有关生理、心理方面的教育,使其能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外部的变化和心理的变化。
2.开展多种形式的业余文艺、体育活动,让青春期男孩体内的内在能量寻找一个正常的释放渠道。
3.进行深入细致的心理访谈,使其正确对待挫折。
(1)培养必要的涵养。(2)升华作用。 (3)补偿作用。(4)积极的表同作用。 4.运用行为治疗的系统脱敏技术,帮助患者克服行为的冲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