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与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各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提)
本文目录一览:
- 1、民族团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 2、民族团结与国家发展稳定的关系?
- 3、为什么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属于维护民族团结?
- 4、经济发展是个民族平等和团结的前提条件吗?
- 5、民族团结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急急急!
- 6、民族团结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
民族团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作为中国公民应该积极维护民族团结和平统一,维护社会治安稳定。而且民族团结、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所以我们要积极参与民族团结的工作当中,成为爱国青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民族团结与国家发展稳定的关系?
民族团结是祖国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1、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
2、民族团结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团结就是力量。民族团结形成的力量,既是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重要体现,也极大地影响着综合国力。在综合国力构成中,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固然属于重要因素,但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科技实力、军事实力,没有民族团结所凝聚的力量来贯穿,终究形不成合力,形不成强大的国力。
扩展资料: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人心所向,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新中国成立60年来,民族团结保障了国家长治久安、繁荣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更要从新的时代要求和新的实际出发,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谱写全国各民族大团结新的壮丽篇章。
把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民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协调发展统一起来。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们党在民族团结政策上的根本立场。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民族团结:祖国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为什么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属于维护民族团结?
由于起步晚,基础差,地理条件差,以及一些历史和现实原因,很多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都有待提高,发展也并不平衡。与汉族分布较多的东部地区差距很大。加快民族自治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可以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实际上就是缩小少数民族与汉族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提高民族自治地区群众的生活水平,生活好了,差距小了,矛盾也就小了,自然有利于民族团结。只有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才能增加少数民族群众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同感,所以民族繁荣也就是前提了。
经济发展是个民族平等和团结的前提条件吗?
不是。
经济发展会影响民族平等和团结,但不是前提条件。因为经济发展是相对的。如果这个观点可以成立,那经济要发展到说明程度才能实现民族平等和团结呢?
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之间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是:
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证;没有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会影响民族团结的巩固和民族平等的全面实现。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没有民族团结。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没有民族平等和团结,就不会实现共同繁荣。
民族团结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急急急!
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追求,它对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起着重要作用。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社会的稳定;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加强民族团结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国策,是符合全国广大人民群众情感和意愿的大举。面对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世界政治格局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
民族团结是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有序的政治局面的保障
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追求,它对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起着重要作用。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线,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和保证。各民族只有同心同德、携手共进,才能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有序的政治局面,形成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牢固的向心力,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际国内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加强团结,保持统一,才有希望和前途。
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紧紧围绕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的民族工作根本任务,不断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向前进。2005年5月,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党和人民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把解放思想引向深入,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着眼于国际大环境和世界发展的总趋势,从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向新的阶段。民族团结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我们经受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不断胜利前进的重要保证。
民族团结是增强综合国力和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当今世界各国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科技、军事实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科技实力,没有民族凝聚力来贯穿,终究形不成合力,形不成强大的国力。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内核。国内各民族团结,则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强大,否则就会导致矛盾激化,经济倒退。因此,我们必须把民族团结纳入到提高综合国力的范畴,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只有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实现建设更加繁荣富裕的社会主义中国的愿景。
要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就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不仅要教育群众,更要教育干部;不仅要教育少数民族干部,更要教育汉族干部;不仅要教育一般干部,更要教育领导干部”的要求。要继续开展“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四个维护”(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四个认同”(对祖国认同、对中华民族认同、对中华文化认同、对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的宣传教育。要利用各种途径和形式普及民族知识,使各族干部群众懂得维护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要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先进典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全社会努力营造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民族团结是维护社会稳定、祖国统一、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当前,还存在着一些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虽然我国各民族在政治地位上实现了平等,但由于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民族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经济发展还有较大的差距;因不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引发的冲突时有发生;有的部门因缺乏对民族知识、民族政策、民族风俗习惯的了解而在工作中有违反民族政策的行为,对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感情造成了伤害;极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同国际上的反华势力相勾结,制造民族矛盾,鼓吹民族分离;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极力挑拨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破坏我国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稳定是大局,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历史和现实的斗争经验告诉我们,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必须坚定不移地反对民族分裂。民族分裂主义是危害国家统一、影响民族团结的主要危险,没有对民族分裂主义的坚决斗争,就没有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就没有稳定与发展。这些年来,我国严厉打击“三股势力”,强化各项治本措施,确保了政治大局持续稳定,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加紧活动的新情况、新动向,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尖锐性,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自觉肩负起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神圣使命,不断开创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新局面。
民族团结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
构建和谐社会与我国的民族关系是紧密相连的,两者之间互为条件、互相作用、相辅相成。和谐民族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内容,是和谐社会应有之义。而和谐社会又为和谐民族关系提供制度保障。拓展资料: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不能忽视这样两个基本事实:1、是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少数民族人口已超过一亿,达到一个大国人口的数量。在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处理好民族关系特别是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二是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这大半壁江山的稳定,对全国的稳定至关重要。没有民族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讲改革、发展、稳定,只能是一句空话,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只有做到这几者之间的和谐,才能达到真正完美的和谐。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民族关系的和谐,既包括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和谐,又包括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的和谐以及民族内部的和谐。我们讲人民的团结、领土的完整、国家的统一,都是以各民族的团结为基础的。如果没有各民族的团结,我们国家就会陷于动乱和分裂,中国就不成其为中国。 二、应当看到,我们在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许多有利条件。1、一是我国在民族团结方面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之间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状况,各民族在长期交往过程中结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历史以来,各民族友好交往,在政治上以和为贵,互相修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互相影响;在文化上和而不同,交相辉映。从而使中华民族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不断发扬光大,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久不衰的强有力的精神纽带。这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2、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一整套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成功地解决了国内的民族问题,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社会方面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社会主义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这就为我们在新的形势下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三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族素质的提高,各民族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在不断增多,各民族对和谐社会理想目标的认同和追求在不断增强,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旋律,激励各族人民去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这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 以上是对新形势下加强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条件的几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