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质控小组会议内容(儿科质控会议总结)
本文目录一览:
护理方案质控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仅供参考,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写的。
根据我院现存的护理安全隐患制订了如下整改方案及整改措施。
一.切实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树立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大力倡导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的思想。
具体措施:
1.护理人员必须坚持每周一例会工作制度,参加每周的医疗安全教育学习,发现一次不执行按医院的规章制度处罚。
2.结合我院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的理念,提供主动服务,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提倡护理人员用“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服务于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评选活动。
3.通过加强临床护理工作,夯实基础护理服务,在全社会树立医疗卫生行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二.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总结经验,逐步探索和完善适合我院的医院护理管理制度,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护理工作水平。
具体措施:
1. 要进一步落实《护士条例》、《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的要求,切实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服务,夯实基础护理。
2. 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
1) 医院、病房有完整的创建计划、目标任务和实施措施,护理人员经注册上岗,规范执业。
2) 建立健全临床护理工作规章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和临床护理服务规范、标准。
3) 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各级各类护士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规范临床护理执业行为。
4) 建立护士绩效考核制度,根据护士完成临床护理工作的数量、质量以及住院患者满意度,将考核结果与护士的晋升、评优相结合。
3.明确临床护士应当负责的基础护理项目及工作规范,必须履行基础护理职责,规范护理行为,改善护理服务。
4.明确临床护理服务内涵、服务项目和工作标准。分级护理的服务内涵、服务项目要包括为患者实施的病情观察、治疗和护理措施、生活护理、康复和健康指导等内容,并纳入院务公开,作为向患者公开的内容,引入患者和社会参与评价机制。
三. 加强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的学习。
具体措施:
1.开展《护士条例》、《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学习,每月至少一次,让护理人员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及法律法规条文。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断规范护理工作流程,制定病人安全管理预案。
3.加强质量监控措施管理,加大关键质量控制力度,科室建立质控小组,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和各环节质量管理,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消除和减少隐患的发生。
4.反复强化护士的法律意识,利用晨会和平时业务学习进行法律知识与防范医疗纠纷案例的讲课,用具体案例告知护士,任何一个细小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定期召开安全分析会,让护理人员结合岗位工作,寻找容易出现错误的环节,尤其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更新管理理念,鼓励护理人员上报安全隐患,并设立隐患自查报告奖励制度,如隐瞒不报,则按相应制度惩罚。
四.加强护理“三基”“三严”的学习考核
具体措施:
1.每有一次理论考试,一次技术操作考核。
2.鼓励护理人员参加院内外的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培训。
3.制订优惠政策,鼓励护理人员参加成人高等教育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及理论知识。
4.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护理新业务新技术的学习,每二月请上级专家来我院指导讲课,护理人员轮流到上级医院短期培训。
五.加强护士条例的学习,严格执行医嘱执行制度,坚决杜绝用药与医嘱不符的现象发生。
具体措施: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一旦发现护士用药与医嘱不符,立即取消当班护士护理执业资格。
六.加强无菌操作规程的培训、无菌物品的管理、做好各种无菌物品的发放使用流程管理及高压锅灭菌监测督促检查工作;做好传染病人的消毒隔离工作,督促做好卫生员的病房终未处理工作。
具体措施:合力分工,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七.加强值班交接班制度。
具体措施:
1.一周一次核心制度的学习。
2.一周一次至少护理人员集体交接班。
3.加大行政查房的检查督促力度。
八.加强护患沟通。具体措施:
1. 认真学习丰卫[2014]168号文件《加强医患沟通工作的实施意见》。
2. 切实转变思想,提倡以病人为中心的主动服务。
3. 结合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做好护患沟通。
4. 把入院宣教、健康教育、疾病指导、出院指导、出院病人调查等工作科学的结合在一起,做好护患沟通工作。
九.做好抢救药品、物品的管理与保管工作。
具体措施:
1. 制订抢救器械的修养与维修制度。
2. 积极引进新型的抢救器械。
3. 做好抢救药品、物品的处备用状态的检查工作
4. 加强值班交接班的责任心。
十.严格掌握特殊药物的滴速,严格履行特殊用药的告知。
具体措施:
1. 加强提示,凡医生特殊要求的药物滴速,一定要在输液瓶签上用红笔注明滴速。
2. 加强责任心,严格履告知制度。
3. 加强值班交接班制度。
十一. 加强对药物质量的检查。
具体措施:
1. 治疗室配备合适的灯光,便于药品质量的检查。
2. 治疗室增加提示“药品质量你查对了吗?”,以防护士的粗心大意。
3. 加强责任心的教育。
护理质量控制有哪些内容
1.基础护理管理的内容
(1)一般护理技术管理:包括病人出、入院处置;各种床单位的准备;病人的清洁与卫生护理;生命体征测量;各种注射的穿刺技术;无菌技术;给药法;护理文件书写等管理。
(2)常用抢救技术管理:主要包括给氧、吸痰、洗胃、止血包扎法、骨折固定、心电监护、心内注射、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机的使用等管理。
2.基础护理管理的主要措施
(1)加强教育,提高认识:由于基础护理技术在护理工作中应用最多、最广泛,个别护理人员对此不够重视,要求不高,因此,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教育,不断提高对基础护理技术重要性的认识。
(2)规范基础护理工作
①制定基础护理操作规程:在制定操作规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a.根据每项技术操作的目的、要求、性质和应该取得的效果来制定;b.技术操作必须符合人体生理解剖特点,避免增加病人的痛苦;c.严格遵守无菌的原则;d.必须有利于保证病人的安全;e.必须有利于节省人力、物力、时间,使病人舒适,符合科学性原则;f.文字应简单明了,便于护士掌握并在临床上推广。
②加强培训、考核:通过训练和考核使护士熟练掌握每项技术的操作规程,实现操作规范化,提高效率和质量。
③加强检查、监督:建立健全质量监控制度,并认真组织落实。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提高基础护理效果。
新生儿科主要专业护理技术工作有哪些
一、规范护理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各项制度及工作任务
(一)组织全科护士认真学习医院、护理部下达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落实各项操作规程。
(二)进一步完善细化适合新生儿科护理工作的各项专科护理管理制度及工作制度,做到各项工作有制可依,有章可循。
二、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和业务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养
管理目标:护理人员分层级培训率为≥90%;三基”理论合格率≥90%(80分合格);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90分合格);护士每年离职率≤10%,护士对科内绩效分配知晓率≥80%;紧急护理人力资源调配知晓率100%。
实施方案:
(一)严格按照医院护理岗位管理实施方案,对科内护理实行层级管理;对科内护士花名册及时更新。
(二)以医院绩效分配方案为总部署,进一步细化科内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绩效分配方案,将工作量、工作质量、满意度等纳入每月护士的绩效考核,并让护士充分知晓绩效分配方案,从而调动护士的积极性。
(三)加强护士业务培训,拟定全年培训计划,内容涵盖“三基”知识培训、核心制度培训、新生儿科专科护理知识培训、新生儿科专科护理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内容,做到每次培训后均有考核。
(四)不断的更新护理知识,增加护士外出学习和进修的机会,计划今年有护士取得新生儿科专科护士资质。 (五)对科内护士实习弹力排班,进一步完善紧急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和流程并加强培训考核。
三、加强护理质量过程控制并持续改进,进一步推进优质护理工作
管理目标:基础护理合格率≥95%;专科护理合格率≥95%;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5%;病房管理合格率≥95%;急救物品质量合格分95分,急救药品完好率为100%;护理文书合格率≥90%;患儿家属满意度≥95%;健康教育知晓率≥85%。
实施措施:
(一)继续实行护理质量院科两级管理,充分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质控作用,提高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持续保持检查、分析、整改、评价制度,做好追踪记录,增强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二)进一步做好病区管理、基础护理和病区感染控制等方面的工作,对照质量检查标准逐项落实。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分析改进,杜绝同一问题反复出现的现象。
(三)改变排班方式,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根据患儿的个性化进行入院评估和制定护理工作计划,让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落实有效。
(四)加强急救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培训,提高对危重患儿的评估和紧急处理能力。
四、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保障患儿安全
管理目标:患者身份识别正确率≥100%;护士正确查对执行率100%;特殊药品存放符合率≥90%、正确执行核对率90%;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率100%、护士对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知晓率100%;无严重护理差错发生。 实施措施:
(一)科室安全管理设专人负责,定期组织检查,发现安全隐患按程序及时报告,采取措施,及时改进。 (二)进一步落实护理核心制度,做好高危时段、高危环节、高危人群的管理。
护理质控检查如何实施
一、护理质量评价的目的及内容 (一)评价的目的与原则1.目的①可以衡量工作计划是否完成,衡量工作进展的程度和达到的水平。②检查工人作是否按预定的目标或方向进行。③根据提供护理服务的数量、质量,评价护理工作需要满足病人的程度、未满足的原因及其影响的因素。为管理者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参考。④评价指标和批准的确立是质量控制的主要形式和护理的指南。⑤通过评价工作结果,可以肯定成绩,找出缺点和不足,并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也可通过比较,选择最佳方案,如选用新技术、新方法等。⑥可检查护理人员工作中实际缺少的知识和技能,为护士继续教育提供方向和内容。 2.原则(1)评价应是实事求是的。评价应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将实际执行情况与原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比较。这些标准必须是评价对象能够接受的,并是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衡量的。(2)对比要在双方的水平、等级相同的人员中进行,就是所定标准应适当,不可过高或过低。过高的标准不是所有的护士都能达到的。(二)护理质量评价的内容护理工人作质量控制的对象主要包括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护理人员的质量两个方面。根据控制纠正措施作业环节不同的分类方法,控制内容包括:对护理工作的基础质量(属前馈控制,也可称背景或要素质量)、过程质量(属现场控制,也称环节质量)、结果质量(属反馈控制,也称终末质量)进行控制,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质量(属前馈控制)、行为质量(属现场或环节控制)、结果质量(属反馈控制)进行控制。1.护理人员质量评价定义:即对执行护理工作的人员进行定期的正式的评价,考察其完成护理工作的情况。护士工作的任务和方式是样化的。因此在评价中应从不同方面去进行。如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完成任务所具备的基础知识,与其他人一起工作的协调能力等。近年来,对护理服务的评价多注重护理人员的基本条件和素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护理活动过程的质量等方面,或将几项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1)素质评价 评价系统应重视人员的基本条件、基本素质、各人能力的评价。如人的积极性、坚定性、首创精神、道德修养、心理素质、工作态度等。这种评价一般应多次反复进行,而不应一次评价后即作结论,同时应结合其他评价内容进行考虑。(2)行为评价 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中的行为进行评价,即注意护理人员现实工作做得如何,例如护理操作程序的执行是否符合标准,在医嘱执行过程中有无错误等。评价标准注重护理人员的服务行为,观察护士在各个环节上的行为质量。这种评价的优点是可以给护理人员以具体的标准、指标,有利于工作质量的提高。缺点是评价过程太浪费时间,评价内容局限在具体人物范围内,比较狭窄,而且只能评价在岗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某病房对责任护士任务的执行情况评价为:评价项目评价等级及格需改进达到标准超过标准出色1.执行医嘱情况 2.掌握病情变化情况 3.基础护理是否落实 4.仪器运转及维修记录 (3)结果评价 是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结果的评价,可以使护理人员明确该项工人作的具体要求。但在实际中由于很多护理服务质量不容易确定具体标准、数量及测量的标准,尤其是病人的临床护理结果取决于多种因素,有些结果也不是短期能反应出来的,所以结果评价较为困难。因此,该评价方法较少单独使用,可以采用综合性评价的方法,以全面评价护理质量。(4)综合性评价 即用几方面的标准综合起来进行评价,凡与护理人员工作结果有关的活动都可结合在内,如对期望达到目标、行为举止、素质、所期望的工作结果、工作的具体指标要求等,进行全面评价。2.护理质量的评价有三种主要类型:①基础质量:即建立在护理服务组织结构和计划上的评价内容,着重在执行护理工作的背景方面,包括组织结构、人员配备、资源、仪器设备等,可以影响护理工作质量的条件。如护理部管理质量标准就属于这一类。a.环境:如病人单元是否安静、整洁、舒适、安全。b.人力安排:根据病情需要,护士长是否在人员配备上做出了合适的安排,包括人员构成是否合适,人员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等。c.器械: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要根据客观的标准数据来计量。如氧气瓶内压力、备用消毒物品使用期限、药品及物质基数等。d.病房结构,表格记录,规章制度的制定情况:病房布局是否合理,病人床位的安排合适与否以及护理文件的书写制度是否明确等。这些都是护理服务要素方面的标准,这些内容是提供高质量护理的重要保证。②过程质量:评价护理活动过程是否达到质量要求。其中包括:a.执行医嘱的准确率:如差错次数,临床医嘱的执行是否及时等。b.病情观察及治疗结果的观测:如体温、脉搏、呼吸的测量时间、病情记录,危重病人观察项目、观察时间及各种疾病特殊观察要求等。c.对病人的管理:如生活护理、饮食及晨晚间护理、医院内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d.对参与护理的其他医技部门人员的交往与管理:如病人X线透视预约,各种标本管理,对卫生员及配膳员的管理等。e.护理报告及各种文件书写质量。f.应用和贯彻护理程序的步骤和技巧:包括评价贯彻落实护理程序每个步骤的质量并应对护理病历做出评价。g.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情况:如术前、术后、出院病人的教育,服药知识,卫生习惯,饮食营养的指导等。此外,也可按三级护理标准来评价护理工作的质量。③结果质量:即评价护理服务的最终结果。如病人伤口的护理情况,是否保持干燥;反映护理服务效果的褥疮发生率,输血输液事故发生率,静脉穿次一次成功率,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情况,一级护理合格率,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陪住率等。这是从病人角度评价所得到的护理效果与质量。护理结果的标准选择和制定,影响的因素比较多,有些结果不一定说明是护理的效果,它还与其他医疗辅助诊断、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等综合因素有关。护理服务结构、过程、结果三方面综合性评价,基本上反映了护理质量。目前,卫生部制定的对各级各等医院护理的评审标准,即属于综合性评价标准体系。以上三个方面的质量标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反映了护理工作的全面质量要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进行护理要素质量评价,可掌握质量控制的全局;具体护理过程环节质量评价,有利于落实措施和保证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终未护理结果质量评价,可反馈控制护理质量。二、护理工作质量评定过程(一)评价的组织机构及方法建立完善的质控组织是护理质量管理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医院护理指挥系统即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的三级行政管理系统,也是医院的护理质量控制系统。也可根据医院规模的大小,选派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长组成质控小组,经常深入基层,直接获取护理工作信息,向护理部反馈。所采用的控制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类:1.垂直控制与横向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护理部主任对科护士长,科护士长对护士长,护士长对护士,自上而下层层把关,环环控制,即为垂直控制。如逐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考核,护理部坚持日夜查岗制度,节假日查房制度,各类质量检查制度等;科护士长负责所属科内病区护士长的护理质量及病区管理质量控制;护士长负责对每个护理人员工作质量控制,把好医属关、查对关、交接关、特殊检查诊疗关等。由于护理工作质量受人际之间、部门之间、科室之间的协调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横向关系因素的质量控制如医护之间的质量控制、病房与药房、化验室等医技术部门和后勤部门的质量控制,均对护理质量控制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只有做到垂直质量控制与横向质量控制紧密结合,才能使质量控制完善而有效。2.预防性控制与反馈控制相结合的方法。预防性控制又称事先控制、前馈控制,是面向未来的控制,是防止发生问题的控制,是管理人员在差错发生之前即运用行动手段对可能发生的差错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如有计划地进行各层次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职业道德教育、技术操作培训,制定护理差错事故防范措施,制定护理文件书写标准,制定消毒隔离措施等,均为预防性质量控制。反馈控制又称回顾性质量控制。这类控制主要是分析工作的执行结果,并与控制标准相比较,针对已经出现或即将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和对未来的可能影响,及时纠正,防止同类问题再度发生。例如护理质量控制中的褥疮发生率、护理严重差错发生次数等统计指标,即属此类控制指标。反馈控制有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它把重点放在执行结果的考评上,目的在于避免已经发生的不良后果继续发展,或防止再度发生。(二)护理质量评定的程序质量评定是一个复杂的活动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循环和逐步提高的过程。可按以下程序进行评价:1.产生标准 制定标准,确定有关的评价信息,确定信息收集方法和途径。2.衡量成效 收集评价信息,汇编与分析信息,对照标准评价信息。3.纠正偏差 进行判断,提供适当的输出及检查评价循环。(1)产生标准 评价标准的产生是关健的步骤。评价标准一般由评价人员根据评价的目的制定。在护理工作中,评价标准多以计划目标和护理工作质量标准为衡量标准。理想的标准应该是详细说明要求的行为情况或看得见的成果。就是:①数量、程度、状况简明具体。②具备的条件适当。③有客观评价方法,可以测量。④明确易懂。⑤反映患者需求与护理实践。(2)鉴别与收集信息 确定所要评价的内容后,要收集能够反映此项工作状况的信息和数据,如从护理病例中查找护理程序执行的信息,从现场检查实物或观察护理技能中查找有关基础质量的信息,通过观察护士操作过程获得过程质量或护士行为的信息。明确信息及来源之后,即可确定收集信息的工具,例如评价表,要列出评价项目、要求等,对所选信息应具有可集性,要便于操作。(3)信息与标准比较 将收集到详细资料与标准对比,完成多少,未完成多少、结果怎样。(4)判断分析 实施结果与标准比较后,要对实际工作结果做出判断,可以用完成指标的百分值来表示,也可以用不同的等级来描述。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衡量,不仅要对评价所需数据进行阐述,对评价结果分析要客观,而且还要对一些影响因素予以说明,以便在今后评价工作中确立标准时加以注意。(5)适当反馈 评价的目的是改进工作,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因此,应充分利用评价结果,不应是形式主义的无效评价。应提供适当的反馈,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与交流,以利于激励护理人员,提出纠正措施和改进方案,推进护理工作的进行。
护理部质控组的工作职责有哪些
护理质控小组职责
1. 病区管理质控职责
(1)根据医院护理部工作的任务,不断完善病区管理制度及质控标准。
(2)熟悉病区管理规章制度及质量标准,发现问题及时与病区护士长沟通,并提出改进意见。
(3) 对病区管理进行督查质控,检查有记录及统计分析。
2. 基础护理质控职责
(1)熟悉掌握基础护理的理论,督促指导护理人员实施规范的
基础护理操作。
(2)对基础护理、护理程序实施过程进行督查评价,根据工作流程或技术规范,进行必要的示范指导。
(3)调查了解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4) 督查中发现的问题或隐患,及时记录并提出改进意见。
3.护理文书书写质控职责
(5)熟悉掌握各种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按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
要求,进行质控。
(6) 对全科病区护理文书进行督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与科室护士长沟通,协助改进。
4.护理技术操作质控职责
a) 熟悉掌握护理技术操作,熟悉各专科技术操作要点。
b) 对各病区的护理技术操作,专科技术操作进行督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改进。
c) 每年规范护理技术操作3—4项,统一培训并考核。
5. 物品消毒、抢救设备质控职责
a) 检查灭菌物品在有效期,无过期物品。
b) 消毒液浓度、日期符合要求。
c) 抢救药品无过期、混放,药品批号与药盒一致,每日检查并有记录,抢救设备处于备用状态。
如何做好层层护理质控
一、护理质量的质控原则:
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护士长-全体护士的三级质量管理监控,落实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全面落实质控前移,加强专项质控,落实纠纷缺陷管理,实施安全预警管理,继续QC小组活动的开展。
二、护理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一)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标准与工作流程。
1、结合临床实践,不断完善质控制度,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如病房管理、基础护理、重病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件的书写,供应室、手术室、门诊以及口腔科护理质量等,每月制定重点监测内容并跟踪存在问题。
2、修订护士长、护士绩效考评标准。
(二)建立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培养一支良好的护理质量管理队伍
1、继续实行以护理部---护士长---科室质控员的三级质控网络,逐步落实人人参与质量管理,实现全员质控的目标。
2、发挥护理质量监控小组的作用,注重环节质控和重点问题的整改效果追踪。实行平时检查与季度检查相结合,重点与全面检查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每月有一重点,每季度一次全面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及时向护理部反馈。护理部每月质控小结评分一次,在护士长例会上通报,分析产生原因,提出解决办法
3、落实各专项护理技术指导(会诊)小组的职责,规范护理会诊工作。危重病小组、褥疮评估与技术指导小组、输液小组、老年病小组、糖尿病小组。
4、加大落实、督促、检查力度,注意对护士操作流程质量的督查。抓好三级质控管理,做到人人参与,层层管理,共同把关,确保质量,充分发挥护理质控员的工作,全员参与护理管理,有检查记录、分析、评价及改进措施。
5、完善护理质控管理委员会制度,职责,每季度召开会议,对护理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
6、加强对护理缺陷、护理纠纷的管理工作,坚持严格督查各工作质量环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使护理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护理部对护理缺陷差错及时进行讨论分析。
7、加强医疗护理法律法规的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依法从护,保护病人及护士的自身合法权力。
8、建立并健全安全预警工作,及时查找工作中的隐患,并提出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