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我国经济政治)
本文目录一览:
- 1、你怎么看待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现状?
- 2、憧憬到2035年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民生、国际地位等方面是怎样的景象?
-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我国经济,政治阶级关系产生了什么变化?
- 4、中国近现代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或者意义
- 5、十一五期间,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哪些主要成就?
- 6、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保障是什么
你怎么看待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现状?
①政治: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②经济:2007年经济总量跃升为世界第四,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四经济体。
③文化:嫦娥一号、神七发射成功。
④社会:限塑令实施;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时间:1978年底.
内容:
思想上――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三中全会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第一,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 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第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 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逐步解决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严重失调的状况,制订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
第三,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全会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 的严重教训,决定在组织上要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法,严肃党纪.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是非功过问题.提出要坚决地平反冤假错案.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它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从此我国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历程
1、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目的: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最早的尝试:安徽凤阳小岗村.(3)主要内容: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4)意义: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一般做法是将土地等按人口或人口与劳动力比例分到农户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括包干到户和包产到户两种个体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劳动者的“责、权、利”结合起来,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克服了传统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模式的集中经营、集中劳动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带来的弊端.以前吃大锅饭,干多干少都一个样,农民劳动积极性不高,现在土地承包到户,干得好坏和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就提高了,并且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了,分配方式不一样了,管理也不再过分集中.
2、在城市:重点进行国有企业的改革.
主要内容包括:(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3)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加快步伐: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国有企业改革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从以往的放权让利、政策调整进入到转换机制、制度创新的阶段.大批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有益探索.
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内容: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外国人称深圳是一夜崛起之城.后又增设海南经济特区;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深圳等地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靠近港澳台,便于发挥对外窗口的职能;广东和福建两省均是我国着名的侨乡.在广东、福建两省办特区,对广大华侨回乡发展经济具有特别的吸引力;港、澳、台都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或迟或早都要回归祖国,加强与他们的经济联系和经济合作,增强经济关系上的紧密性,并通过这种关系增进相互的了解,无疑可为日后解决政治上的问题和经济上的衔接提供必要的基础;这些地区面向南海和台湾海峡,交通尤其是水运极为畅通和便利,可以发展便利的海上交通;另外从特区的试验性质以及当时全国的思想状况来看,刚开始也只适合小范围内进行尝试.四个特区处于沿海边陲,独处一隅,一旦有什么闪失,也不会对全局有太大的消极影响;倘若一举成功,则会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影响深远.
憧憬到2035年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民生、国际地位等方面是怎样的景象?
到2035年,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肯定会排在世界的前列,经济上有可能超过美国。民生方面肯定是解决最好的国家。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华文化逐渐成为世界主流文化。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我国经济,政治阶级关系产生了什么变化?
1、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我国的经济逐步完成私有化的改造,开始逐步的复苏,开始稳步的发展。政治制度越来越牢固。
2、 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已经被清除出中国大陆;官僚资产阶级已经在中国内地被消灭;原来的地主和富农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
3、民族资产阶级分子被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工人阶级已经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亿万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已经变成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知识界已经组成一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广大劳动人民从此摆脱了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成为掌握生产资料的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以及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
扩展资料:
1、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其与社会化大生产一致性和能够在经济落后条件下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今天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都离不开选择并且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2、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3、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为其他相对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对这些国家的人民也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4、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近现代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或者意义
原因是:
第三,一、小农经济开始瓦解,但仍占据着主导地位。二、广大农村地区几乎未遭受西方资本主义冲击,现代化进程极为缓慢。三、绝大部分内陆农村地区人们思想仍被三纲五常等传统思想所禁锢,并未经历资本主义思想解放。四、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发展水平本来就不一样,江南地区发达,边疆地区落后,其他地区发展属于两者之间,但也有差距。五、中国原本属于农业大国,随着帝国主义撬开清朝大门,外国先进技术进入中国,由于老外是从海上打通贸易通道的,所以沿海各地就成了外国资本主义最早入侵的地区,这也为它们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好处,虽然这好处相对于帝国主义的破坏不过小巫见大巫,但不得不承认,这客观上促进了这些地区的先发展,也无形拉大了和内地之间的差距。六、世界的发展趋势属于先城市,后农村。英国佬没有用大炮轰翻中国墙头之前,中国城市与农村基本没有啥区别,不过城市稍微好一点儿。但是等到英吉利轰翻中国墙头后,中国城乡之间的发展水平差距被不断拉大,因为他们首先侵略的就是城市,占据的也是城市,农村是他们的薄弱环节
这种不平衡表现在:
政治经济间:近代是自然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并存,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产生并不断发展,但政治上,仍是君主专制政体,不平衡。地区间:近代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海东部地区,资本主义发展较迅速,但广大的内地和农村,仍是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主,不平衡。
扩展:
我国近代政治经济不平衡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指近代中国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哪些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和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1、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国民经济迈上新的台阶。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年均增长11.2%,财政收入从3.16万亿元增加到8.31万亿元。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前沿科技实现重大突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2、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全面进步。城镇新增就业5771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450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9.7%和8.9%;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3、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新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去年对外贸易总额达到2.97万亿美元,开放型经济水平快速提升。
4、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我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保障是什么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保障,可以包括根本保证、制度保障和方略等方面。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等,都是政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