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头条资讯 > 正文

头条资讯

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案例(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事例新闻)

hacker2022-06-14 06:34:17头条资讯36
本文目录一览:1、列举生活中心理不健康的事例2、

本文目录一览:

列举生活中心理不健康的事例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3.4亿抑郁症患者,抑郁发病率约为11%,每年百万人因抑郁而死。抑郁症的危害很大,历史上很多名人都饱受抑郁症的痛苦,今天恩恩医生就带大家了解一下那些曾经得了抑郁症的名人。

一、梵高

梵高一生中做出过很多古怪的,超出一般人理解范围的行为,比如割下自己的左耳,还有把自己关进精神疗养院。梵高割下耳朵送给妓女的时候,他的抑郁症已经很严重了。在之后的两年之中,他不断地尝试自杀。终于在1890年,不负心理重荷的梵高用手枪终止了自己的痛苦,这位才华横溢的大画家死时年仅37岁。

二、卓别林

一代喜剧大师卓别林给全世界人带来欢笑,但他本人却患有抑郁症。卓别林的抑郁症和他的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他从小经历了父母离异,再加上他又经历了一场婚姻的失败,痛苦的经历使他出现了抑郁情绪,但由于工作性质,卓别林在现实的生活中总是压抑自己,导致他的抑郁症不断加重。

三、海子

相信大家都读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展露出海子内心对幸福的憧憬,却无法改变四任女友都因他的贫寒先后离去的现实。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使得他患上抑郁症,绝望的他以卧轨自杀这种异常惨烈的方式离开。

四、海明威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是小说《老人与海》中老人桑迪亚哥的内心独白,也是海明威一生的矛盾心态的写照。抑郁也像一张巨大的渔网,将海明威紧紧束缚,饱受疾病摧残的海明威把一杆猎枪伸进嘴里,扣动了扳机。

五、三毛

三毛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一位特立独行的女作家。因感情受伤早已患上抑郁症的三毛,很早就出现了严重失眠、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精神异常等症状。1991年1月4日凌晨,三毛在医院被发现自缢而死。

六、丘吉尔

“心中的抑郁就像只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就备受抑郁之苦。他把自己的抑郁称为“黑狗”,每到冬天,这只“黑狗”便会更加张狂,让丘吉尔痛不欲生。多年来丘吉尔坚持与抑郁抗争,但仍在晚年时力不从心,被身形愈加庞大的“黑狗”狠狠踩在脚下,再也爬不起来。他赢了希特勒,却败给了抑郁症。

七、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这句诗备受赞誉广为流传。而这位诗人却备受感情折磨,他的自传书《英儿》再现了自己的情感纠葛:与情人英儿一见钟情,爱到天翻地覆,又稀里糊涂地被遗弃,从此天涯两端,杳无音信。在这个自传体中可以看出精神上的抑郁与苦闷早已经将这位作家死死钳住,后来抑郁发狂的顾城砍死了妻子,随后自缢身亡。

八、张国荣

张国荣对于自己的病情十分清楚,他在自传中写道:“记得早几年的我,每逢遇上一班朋友聊天叙旧,他们都会问我为什么不开心,脸上总见不到欢颜。我想自己可能患上忧郁症,至于病源则是对自己不满,对别人不满,对世界更加不满。”

九、崔永元

崔永元患上重度抑郁症,他表示公开自己患上抑郁症是想告诉大家,如果患上心理疾病,一定要积极治疗。

十、布拉德皮特

皮特自曝曾因为吸毒患上抑郁症。他说,在上世纪90年代,他曾试图躲起来,避开名人圈的一切,而今回头看,那段经历仍然是个很好的教训。他回忆说,他很厌恶当时的自己,不过将这段经历视为“很好的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有问题的例子

1,适应困难

大学是一个进入社会的平台,然而有多少人能意识到这一点,努力适应大学生活带来的一切呢?一些学生不适应集体宿舍,只能在学校周围租房子住;更有甚者,把攒下来的脏衣服作为一个学期的“成果”带回家……自理、自立能力的欠缺,使很多大学生面对生活问题时手足无措。

图片

2,对专业不感兴趣

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敢兴趣,不喜欢,缺乏学习兴趣,因而情绪低落、烦躁的现象并不罕见。这种失落感和缺乏信心的态度,使一部分学生对大学期间的学习产生了厌烦和抵触心理,成为影响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压力。

图片

3,不善处理人际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而人的心理适应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的适应上。大学校园里聚集了四面八方的学子,性格、背景、习惯各有不同,交往上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使关系紧张,从而导致心理压力,对一些性格内向的同学更是如此。这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

图片

4,情感问题

大学生普遍早熟,已具备了生物学所谈到的求偶行为的各项条件。特别对于一些背景离乡的学生来说,精神上的空虚和寂寞,形成了潜意识中对异性的强烈渴求。可由于缺乏经验和处理恋爱问题的能力,常为感情纠葛而头痛,于是焦虑、紧张、偏执、愤怒就成为了恋爱的伴生品。因失恋而出现抑郁和失眠问题的大学生并不是少数,严重者还会擅胜自杀等心理危机。情感问题是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所面临的最大陷阱之一。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和解决方法

近年来,大学院校事件频发,暴露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2004 年,云南昆明云南大学北院鼎鑫学生生活区“马加爵事件”,同室 4 人被杀,案犯马加爵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05 年,长沙“天之骄子”罗吉军和卓科跨省抢劫杀人,制造了震惊国内的“7.28”案件,被处以极刑2013 年,复旦大学学生林某因琐事在饮水机中投毒,致使同室室友黄洋死亡,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据调查显示,因心理障碍或精神病导致休学、退学的人数,在休学、退学大学生中占到了 30%左右,而在全体在校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障碍倾向者的比例也高达 30%左右。

以上的案例只是大学生犯罪的极少案例,但是也暴露出当代大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于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的定义是:“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的本身在环境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不是绝对的十全十美的状态”。

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

1 人际交往问题

现代大学院校,被誉为“小社会”.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中形成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子、能够灵活处理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实际上人际交往是一种心理上双向互动,记得一位哲人说过:“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永远到不了人生的大海”.那么,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出现了,“如何建立顺畅和谐的人际关系”. 但是大学生个性特征不同,青春期固有的敏感和冲动,待人接物态度不同,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各种难题,从而产生焦虑、烦燥、困惑、甚至仇视社会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自由成长.

1.1 与个别人难以处好关系

根据调查,发现学生所关心的问题中有 1/3和同学关系、寝室关系、异性之间的关系有关,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冲突,高校和普通的中学不同,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一些学生很难包容别人的生活习惯,在一个团体彼此就容易产生矛盾.一些高校的学生会特别在意这些细小的问题。通常是一些非常细小的问题导致了关系的恶化,有的大学生总觉得其他人说话做事是针对自己,是看不起自己,有的学生则习惯歪曲的理解别人的言行,缺乏包容,也总是从消极方面考虑问题.

1.2 缺少知心朋友,缺乏倾诉对象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类需要由低级到高级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交往需要是指一个人愿意与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发展友谊的需要,它是精神需要的重要内容.某高校一位大学生,竟离校出走,消息全无。原来这位大学生一连多日都呆在一家网吧里和网上的人倾诉苦闷.因为在现实世界中,与同学交往平淡而倍感孤独、压抑找不到真正的知心朋友,只能在网上倾诉。

2 学业期望问题

大学生学习的重要特点是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担任指导者,但是大学生本身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也就是学习的自主性,所以大学生面临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及学习内容的很大转变,这些大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有了一个全新的评估.大学里的学习成绩会影响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甚至影响到学生们的未来,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的这些压力,也容易激化固有的矛盾。

3 求职与择业问题

这是高年级大学生常见问题,在进入社会时,他们经常面对很多的困惑和担忧,比如选择什么样的职业能够适合自己,如何长远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求职时要有什么样的心理准备,这些都会给大学生们带来忧虑。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形成了国家资源过度向精英阶层集中的现象“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种意识导致了思想体系里价值单一取向、很多不合理的职业歧视也屡见不鲜,毕业生和家长的期望大多是学生毕业后能进入到热门行业,并从心里抵触蓝领文化。

这样就造成了部分行业人才过剩,部分行业人才短缺的社会现状.高校毕业生在求职中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矛盾心理、依赖心理、自傲心理、畏惧心理、自卑心理、攀比心理等等方面,并通过很多的情绪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就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大学生自身心理发展的特征息息相关,也与当前整个社会就业环境有很大关系. 部分大学生就业心态变得狭隘,择业的多样化和自主性受到很大限制。

针对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相应的措施:

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机制

学习和生活中承受着巨大心理负荷的大学生,需要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包括两个方面,即环境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

1.1 环境文化建设

加强校内宣传橱窗的建设,广播电视、校园网等的建设力度要加大,广播电视和校园网要面向大学生群体,多展示学术知识和高层次的文化知识。

开展积极的,健康向上的活动,建设好集服务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等于一体的校园网站,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规划、建设好大学生文艺、体育、科技活动场所,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

1.2 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首先要加强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努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其次要加强学校人际关系建设学校人际关系是指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领导与教职工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学校应该设置校长信箱、心理咨询信箱,让学生有机会诉说自己的苦恼。进一步丰富同学的文化生活,拓展学生素质,再次可以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建立校、院分层次管理体系,开展学生的社团特色活动。

 2 加强物质保障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离开物质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能是纸上谈兵. 从北京市属 67 所全日制高校中抽取 23 所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75%的兼职人员处于义务服务或半义务服务,57%的机构无固定经费,其中 28%无任何经费来源,经费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因此,许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无法正常运转,形同虚设。

3 加强系统的管理制度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调查结果,有22.3%的领导回答没有建立考核机制,近 50%的院校未回答该项问题,说明有不少高校没有建立起心理健康教育者的考核机制。而实践中的许多漏洞,大多是由于缺乏制度的保障.目前,应该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制度,如心理咨询人员的进修制度和培训制度、心理咨询制度等等,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影响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和正规的发展。

4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在教育模式方面,国际心理学联合会 1984 年在美国出版的《心理学百科全书》中指出,咨询心理学强调发展的模式.高校应该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充分保障课程的学时和学分,不能出现把心理健康教育课流于形式的现象,要充分保障这门课程的软件和硬件设施.教学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其中,分析自身和同学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在课程的考核中,除了看学生的成绩,还要重视学生从课程中收获了什么,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调节技能,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学校应该为大学生开通精神健康就诊绿色通道,并邀请专家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讲座。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辙弃债姬(2022-06-14 11:47:20)回复取消回复

    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努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其次要加强学校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