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前天新闻 > 正文

前天新闻

中国将逐步上线煤炭新增产能(2020年全国煤炭产能)

hacker2022-06-14 09:03:34前天新闻41
本文目录一览:1、2011年全国煤炭产量2、

本文目录一览:

2011年全国煤炭产量

IEA数据显示,2019 年世界煤炭总产量超过 79 亿吨,为 2014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年增长率为 1.5%,仅为近年来的一半。动力煤和褐煤约占该产量的 86%,其余为冶金煤。对 2020 年的最新估计表明,由于冠状病毒大流行期间需求下降,全球产量每年下降 6.5% ,但预计 2021 年将反弹至 760 万吨。

1. 中国——37亿吨

中国在全球煤炭生产中占主导地位,2019 年占世界总产量的近 47%。年内开采量近 37 亿吨,年增长率为 4%。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消耗了全球约 53% 的煤炭。中国 2020 年宣布将在 2060 年之前实现碳中和,这可能会促使中国采取措施减少国内能源供应对煤炭的过度依赖。

2. 印度 – 7.83 亿吨

印度在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名单中位居第二,2019 年的产量约为 7.83 亿吨,略低于全球份额的 10%。国有的印度煤炭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矿公司,占该国产量的 80% 左右,拥有 360 多个矿山在运营。2020 年,印度政府最终确定了向私营部门开发开放该国煤炭储备的计划,以促进国内生产并减少对外国进口的依赖。大约有 40 个煤矿将被拍卖用于开发,尽管据报道早期兴趣很低,这反映出在煤炭越来越不受欢迎且来自可再生能源的竞争日益激烈之际,投资者缺乏兴趣。

3. 美国——6.4亿吨

美国的煤炭产量多年来一直在下降,2019 年达到6.4 亿吨,为 1970 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来自廉价天然气和日益低成本的可再生能源的竞争减少了国内电力部门对化石燃料的需求,预计未来几年下降趋势将加大。国际能源署估计,该国 2020 年的产量低至 4.91 亿吨,同比下降 23%,然后在 2021 年小幅反弹至 5.39 亿吨。2019 年,美国五个州的煤炭产量约占全国的 71%。它们是:怀俄明州 (39%)、西弗吉尼亚州 (13%)、宾夕法尼亚州 (7%)、伊利诺伊州 (6.5%) 和肯塔基州 (5%)。

4. 印度尼西亚——6.16 亿吨

印度尼西亚 2019 年的煤炭产量达到创纪录的 6.16 亿吨,比上一年增长 12%。该国是世界主要的动力煤出口国之一,中国和印度是其两个最重要的贸易市场。高生产率,加上 2020 年冠状病毒大流行导致需求下降,给国内大宗商品价格带来压力,促使矿商降低生产目标。国际能源署预计印尼2020年煤炭总产量约为5.29亿吨,2021年增至5.45亿吨。 印尼政府设定的2021年产量目标为5.5亿吨。

5.澳大利亚——5.5亿吨

澳大利亚在 2019 年生产了 5.5 亿吨煤炭,其中超过一半是动力煤,超过三分之一是冶金煤。该数字同比增长 3.4%,尽管该国 2020 年的产量预计将下降约 9%,抵消了这些增长。澳大利亚在全球冶金煤生产和出口方面占据主导地位,其许多货物供应中国庞大的炼钢业。虽然全国六个州都在开采煤炭,但最多产的地区是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尤其是东海岸的鲍文盆地和悉尼盆地。煤炭产品是澳大利亚 2019 年第二大最有价值的出口产品,仅次于铁矿石和精矿。

6.俄罗斯——4.3亿吨俄罗斯在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名单中排名第六,2019 年的开采量为 4.3 亿吨,仅占全球份额的 5% 以上。由于全年需求减少,国际能源署预计 2020 年俄罗斯煤炭产量将下降 8%,无论是国内还是欧洲和韩国等主要出口市场。该国拥有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煤炭储量,西伯利亚盆地在其估计的 1620 亿吨国家资源中占很大比例。政策制定者已宣布计划在未来几年提高国内煤炭产量——目标是到 2035 年达到每年 6.7 亿吨。

中国煤碳行业前景如何

您好。

煤炭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在中国能源供给结构中处于重要战略地位,在能源消费结构中也处于主导地位,2007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分别占76%和69%,预计到2050年在一次能源生产中仍将占50%。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预期“十一五”期间国内煤炭需求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约为7.5-8.5%,年均煤炭消费增长量约为4-4.5%。

煤炭产能将持续快速增加

随着固定资产的投资加大,2001至2007年中国原煤产量复合增长率达到15%(如图1)。同时随着前几年的项目陆续投产,今后几年煤炭产量将集中释放,行业新增产能快速增长,煤炭产量也会持续快速增加,煤矿库存也大量增加。

在我国,电力、冶金、化工和建材4个行业是主要耗煤产业,这四大行业对煤炭消费需求旺盛,其需求量约占煤炭总消费量的70%左右。其中,电力行业煤炭消费量(动力煤)占总消费量的50%以上。

价格在更高点上寻求均衡

煤炭为政策性影响明显的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几年内国家出台的指导性政策方向。 “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第12章第1节说明:加强煤炭资源勘探,统筹规划,合理开发,提高回采率,减少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建设大型煤炭基地,鼓励煤炭企业联合重组,引导形成若干产能亿吨级的企业。鼓励有优势的煤炭企业实行煤电联营或煤电运一体化经营。调整改造重组中小煤矿,依法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破坏资源和环境的煤矿。加强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加快煤层气开发利用。加强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鼓励发展煤炭洗选及低热值煤、煤矸石发电等综合利用,开发推广高效洁净燃烧、烟气脱硫等技术。发展煤化工,开发煤基液体燃料,有序推进煤炭液化示范工程建设,促进煤炭深度加工转化。

煤炭行业由于具备采掘类行业的属性,价格是行业景气与盈利能力的重要先行指标,也是盈利最直接及最敏感的驱动因素,行业性政策调整带来的成本上升和供需重新紧张可能会促使价格不断在更高点上寻求均衡。而且,随着国际原油和天然气价格居高不下,煤炭利用技术进步,新型煤化工和“煤制油”行业的发展,煤炭在未来中国乃至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地位还将进一步快速上升。

面临的问题之运力不足

我国对煤炭运输投资低于煤炭生产速度,从整体趋势上看,国内铁路煤炭运输增长率较平稳,没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在2007年以前运输增长率始终低于原煤产量增长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原煤的运输。

铁路运量有限,公路运输行业运输能力也有所下降:在大力治理超载的情况下,我国公路运输行业的运输能力在不断下降,随着煤炭运输需求不断增长,其他途径运输煤炭的压力越来越大。

2008年国家铁路将新增运煤能力6000万吨/年左右,神朔黄线有望增加1000万吨/年左右。由于新增运力主要在北通道上,山西中南部、陕西、宁夏等省区煤炭生产受铁路运输制约的程度会有所加大,尤其是炼焦煤外运能力没有增加,炼焦煤供应紧张状况很难缓解。 2008年铁路运力将向技术先进、有利于节能减排、符合循环经济等国家政策鼓励发展的企业倾斜;向大客户以及水运无法到达的中部地区倾斜,全力确保电煤运输。

面临的问题之市场集中度不高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煤炭产业的市场集中度CR4一直低于10%,CR8一直低于15%,即使产业中所有特大型(年产超过1000万吨)企业的集中度也仅在20%左右。作为国内煤炭行业的巨无霸——神华集团,2007年的煤炭产量为2.35亿吨,仅占全国市场的9.3%。

近几年来,虽然煤炭市场规模企业越来越多,企业规模也越来越大,但市场集中度依然不高(如表3).规模型企业数目不断增加,但规模型企业的产量在总产量中的比例却有下降趋势。

国家近10年正在逐步进行行业整合,关停小煤窑。1997年,中国共有82000座矿山,2000年底减少到35000座,其中25000座属于小规模的乡镇和个体煤矿。其中国有大型煤矿2000多座。2006年前十大煤炭集团生产的原煤产量合计为6.5亿吨左右,占全国煤炭产量的27.38%。2006年,神华集团、中煤集团、大同集团等企业占全国煤炭生产量的比重分别为8.7%,3.9%,2.2%,目前所占比重不高,但对行业定价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对市场价格有较为明确的指引作用。

至2007年底,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达到7066家,其中原煤年产量超过千万吨的企业34家,产量规模超过11亿吨,所占比重达到45%;部分原国有重点煤炭企业非煤产值比重已达50%以上;大中小煤矿的产量比重调整至50:12:38。

从“十一五”发展规划内容来看,“十一五”期间要关闭小煤窑10622个,产能合计3.05亿吨,占目前煤炭产能的12.87%。到“十一五”末期将争取建成6-8个亿吨级和8-10个5000个万吨级大型煤炭集团,产量达到全国的50%以上。按照上述目标测算,大型煤炭集团公司在“十一五”期间产量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1.9%。小煤窑的关停将给行业内大型企业留出空间,也将使得行业市场秩序大大规范。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将促使行业定价能力提升,将使得行业公司在规模提升的同时,享受价格长期景气。

发展机遇

若简单将我国的煤分为炼焦煤和非炼焦煤。优质炼焦煤资源供给增长缓慢,但优质炼焦煤和肥煤资源稀缺,随着钢铁行业的逐渐复苏,新型煤化工发展将增长对该类资源的需求。

我国煤炭资源储量看,由于我国不同煤炭资源种类的赋存差异,优质炼焦煤和无烟煤资源储量相对有限。尽管煤炭行业总体资源供求基本均衡,但不同种类和品质的煤炭资源供求仍然存在差异,一些优质煤炭和稀缺煤种将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焦炭生产国,2003年以来焦炭产量增长速度很快;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焦炭消耗国,每年消耗的焦炭占全球焦炭消耗量的40%以上,市场规模巨大。与此同时,随着中国钢铁产能的持续释放,市场对焦炭的需求也在增加。

我们以开采——洗选——炼焦——煤化工简述煤炭行业的产业链,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分析也可以看出,处于产业链后端的煤化工产业发展前景较好,其中煤气化方向有较为成熟的商用基础。煤炭气化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已经被普遍用于合成氨、城市燃气、甲醇生产等领域,而且市场规模较大。其中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目前被南非SASOL公司垄断,已经相当成熟,国内目前正在寻找与南非该公司的合作机会。而对于煤炭资源丰富的我国来说,煤炭气化合成成品油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商业前景较好。

未来一到两年中国的煤炭市场将会如何变化

今年以来,由于铁路运输的局部缓解、煤炭产能的快速增长、以及煤炭投资的相对过热,使得近期的市场形势出现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港口煤炭积压、用户库存增高、部分煤价下调,对于这种现象业内外人士一时间众说纷纭,以至主流观点都认为煤炭总量出现过剩,笔者观点与此有所不同,我认为,今年煤炭市场将会呈现整体供需基本平衡略显偏紧,局部短缺与过剩并存的格局。

一、当前煤炭市场存在的几个反差

一是煤炭港口库存多与煤矿库存少的反差。煤炭库存多主要表现在港口库存多和个别用户库存多。从港存煤数量上来看,去年2月底秦皇岛港港存260万吨左右,今年同期港存达到410万吨,尽管港口采取了种种疏港措施,使港存数量有所下降,但进入3月份,港存数量继续增加,到3月中旬港存数量猛增到430万吨左右,比04年港存最少的时候接近翻番。由于在短期内港存的居高不下,市场对煤炭的需求减少,以至于买方的议价能力增强,港口的交易价格有所下滑。青岛港港存三月下旬在78万吨,日照港在164万吨,京唐港在110万吨,各港口库存处于饱和状态。但是另一方面煤矿库存则在快速减少,据一季度煤炭经济运行主要指标情况披露,到3月底全国煤炭社会库存为1.05亿吨,同比增加655万吨,上升6.6%,比年初增加149万吨,上升1.4%。其中,煤矿库存2300万吨,同比减少244万吨,下降幅度达到9.6%。目前主要产煤省库存减少,如山西、河南、黑龙江等产煤大省有的煤矿没有库存,出现了铁路装不起煤,公路无煤可拉,部分汽车停运的现象。

二是部分用户用煤宽松与部分用户用煤紧张的反差。从目前市场反映的情况看,煤源依靠港口下水中转的上电、广电、浙电等市场相对宽松,供煤渠道主要集中在有运输增量的大秦线和侯月线,大秦线直接影响了秦皇岛港,同时由于分流影响到京唐港;侯月线一方面影响着内河运输的邳县港、万寨港,另一方面影响到日照港。目前通过水路中转运输的华东、华南局部用户用煤得以缓解,而离港口较远靠铁路直达的用户如广东韶关电厂、河北南网部分电厂等依然紧张。更有甚者,一些产煤大省的电厂也出现停机待煤现象,如山西、河南、陕西的省内一些电厂等。其直接原因一是因为小煤窑由于安全原因复产受限供应不足,另一方面虽然国有大矿超能力生产也难以满足增量需求。

三是库存中劣质煤多与优质煤少的反差。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不管是港口库存增加,还是用户库存增加,其中尤以劣质煤为主,究其原因主要是,一方面电厂春节前担心煤炭供应像去年一样紧张,在这种心理影响下进了一些劣质煤;另一方面春节期间突运存煤,大量煤台存煤包括一部分劣质煤转移到港口及电厂,当然也不排除个别发煤站掺杂现象的存在。截至2月底,直供电网库存增加526万吨,增幅为61.74%,大秦线万吨大列的开通不仅把大同的库存全部运出,并且把朔州地区的劣质煤也大量地运进港口,致使秦皇岛港存煤激增,由此,劣质煤下调价格是必然的。过剩只是劣质煤的过剩,优质煤市场紧缺,价格坚挺的情况并没有改变。

四是管理部门与生产单位对煤炭市场判断的反差。从目前的情况看,似乎电力燃料的管理部门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都有认为近期煤炭市场出现疲软是煤炭产能过剩所致的看法,煤炭管理部门担心总量过剩、煤价下滑,电力燃料管理部门则提出增强议价能力、迫使煤价下调的主张。但从煤炭生产企业和电力用煤企业方面而言,则觉得市场并没有发生大的转变,认为煤炭供需矛盾仍然突出,供不应求的大势还没有改变,

国有大矿的煤炭价格依旧稳定,电厂也没有贸然去谈降价事宜。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在于煤矿、电力生产单位只看微观,不了解整体情况,而一些管理部门只看宏观数字,而对具体情况了解的不够。

二、对造成以上反差现象的原因分析

1、从需求侧看,今年南方雨季来得早,火电开工率低,被认为最缺电的华中地区湖南、湖北由于水电的增长,已基本摆脱缺电的局面;同时由于春节期间,重点厂矿开工不足,电厂的负荷普遍降低,山东、河北等地的德州、聊城、衡水等17个电厂,除衡水电厂和胜利电厂有新增机组,发电量增幅较大以外,其余多数电厂均表现为开机不足,负荷偏低,发电量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据中能电力燃料公司资料统计,今年1—2月份电煤调进总量增长达到17.87%,高于耗煤总量10个百分点,同时,国电直供系统的日均耗煤指标在2月份出现萎缩,前两个月,国电直供系统煤炭消耗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铁路和港口煤炭运量的增长水平。

2、从生产角度看,无论国有大矿还是乡镇小窑都由于需求的拉动在开足马力生产,甚至超能力生产,基本适应了运力改善后的市场需要。今年一季度全国原煤产量完成42327万吨, 同比增加4507万吨,增长11.9%,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7.2个百分点,增幅已经有所下降。这种情况说明,虽然煤炭供应基本适应了当前市场需求,但它是建立在消耗了煤矿原有库存的基础上,目前煤矿库存下降几近到捉襟见肘的状况,已经反映出煤矿的生产衔接能力不足,这种情况在今年全年都有可能延续,而新上的煤矿产能最快也得在明年或者后年才能得到显现,这是煤矿建井周期的特殊性的必然反映。

3、从运输角度看,由于铁路运力得到改善,特别是春节突运期间措施得力、组织有方,促使煤炭需求得到暂时缓解。据有关消息,4月9日产煤大省山西召开了全省第116次铁路运输协调会,会议通报2004年全年煤炭运量为29626.3万吨,比上年多运4051.9万吨,增长15.8%。2005年一季度的煤炭运量完成8575.7万吨,同比多运1598.2万吨,增长22.9%。一季度全国煤炭铁路运力得以改善,特别是大秦线和候月线运量的突然大增,都对煤炭市场的供应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国家通过铁路运输保障能力的提高满足煤炭供给的效果得到进一步显现。

三、年内煤炭市场将是供需平衡偏紧,短缺与过剩并存

做出这一判断的基本依据是:

1、从宏观层面分析,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煤炭市场起到巨大的支撑作用。今年GDP的增长保守预计为8%,但一季度达到了8.8%,从这种增长势头看,今年GDP的增长预计不会低于8.5%。2005年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将增加约6000万千瓦以上,上半年预计投产2380万千瓦,全国装机容量将达5.1—5.2亿千瓦,预计2005年电煤需求将增加1亿吨—1.3亿吨,粗钢2005年产量预计在去年2.72亿基础上达到3亿吨,增长约3000万吨,冶金煤需求增加约3000万吨左右,加之其它行业用煤,今年的煤炭增量需求至少在1.5吨,上限在2亿,煤炭需求在大幅增长。

2、从煤炭下游主要用煤行业分析,今年煤炭产量增长将可能低于电力和冶金行业的增长速度,需求增量大于供应增量。今年1—3月份全国原煤产量同比增长11.9%,而发电量1—2月份同比增长12.1%,预计全年增长约在13%左右;而生铁和粗钢今年1—2月份累计分别增长27.10%和22.9%,原煤产量增长幅度小于下游主要用煤行业增长幅度。考虑今年国家对煤炭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加大安全整顿力度,限制煤矿超能力生产,同时由于煤矿工作面衔接紧张的情况,有可能今年煤炭全年增幅不会超过10%(去年增幅超过13%)。这种情况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明为什么煤矿销量大于产量,煤矿库存不断下降的原因。

3、从国际煤炭市场分析,新的财政年度国际煤炭市场的价格高企对国内煤炭市场有支撑。从目前国际贸易的谈判中可以看到,澳大利亚、中国、日本、韩国的动力煤贸易协议价格涨幅都在50%左右,而炼焦煤价格比2004年上涨了110%,主焦煤价格为125美元/吨,半软焦煤为80美元/吨,低挥发分高炉喷吹煤为100—105美元/吨,都比国内价格高出200元/吨左右;另外,去年实际出口8567万吨,比上一年度减少742万吨,今年预计出口总量将会保持相对稳定,不可能出现由于出口波动影响国内煤炭市场的情况。从煤炭进口的角度讲,由于进口煤炭的离岸价有的甚至已经超过国内所供煤炭的到厂价,从国际市场进口煤炭的渠道可能会受到抑制,进口量大增的可能性不大。

虽然煤炭市场供需整体是平衡的,但是由于煤矿增产的不均衡性(主要是动力煤有新增能力,而无烟煤、焦煤新增能力不足);运输改善的不均衡性;气候的季节性变化对煤炭需求的不均衡性三个因素的综合性影响,会使今年煤炭市场呈现个别煤种、区域性、时段性的过剩与短缺并存的局面。

四、今年观察和研究煤炭市场需要引起关注的几个问题

由于今年以来煤炭市场与以往不同,出现了一些反差,新增了一些不确定因素,给我们准确把握煤炭市场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样也给国家对煤炭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的确定与落实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此我们不能不给予高度重视。

一是铁路因素。长期以来,铁路运力不足是制约煤炭运输的一个主要因素,但目前通过国家加大对铁路的投资和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这种现象已经在逐步改变,但改变呈不均衡性,今年煤炭市场短缺与过剩并存的局面和铁路运力将呈现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运输瓶颈得以缓解的地区煤炭市场相对宽松,甚至会出现过剩,运力暂时所不达的地区,将会依然处于市场偏紧的状态。

二是煤质因素。从国有大矿来讲,由于一些大矿超能力生产,带来工作面衔接紧张,以往因硫分高、灰分高等因素弃采的工作面,有复采重新利用的情况;同时由于装备改进、技术提高,原来遇构造往往绕过去不采、采后也实行分装分运的情况,现在往往强行通过地质构造,对通过陷落柱、断层及割顶、割底造成的灰分增高也来不及再进行分装分运,客观上使煤炭的质量有所下滑;从小煤窑及小发煤站来讲,由于受利益驱动,的确存在煤矸石粉碎后主观上掺假的现象,也使煤炭质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今年煤炭产量预计为20亿吨,如果灰分提高1%,就可能虚增2000万吨的产量。虚增的这部分产量,不仅对整个社会经济的综合效益下降(浪费运力,增加下游用户成本),更给判断和分析煤炭市场形势带来一些假象和错觉。

三是安全因素。目前由于煤矿重特大事故频发,国家针对煤矿超能力、超负荷生产现象的治理和整顿力度不断加大,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窑的复产将会延期。山西、河南、山东等省也相继出台了严厉的管制措施,小矿的盲目生产,大矿的超能力生产都受到了国家的限制,有效供给能力的快速增长将得到抑制。据有关方面信息,产煤大省山西目前核准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仅有623个,产能2.5亿吨,预计全省

4300多个矿井中,将有50%以上的小矿拿不到许可证,同时,大矿超能力生产将被严格限制。目前秦皇岛港煤炭库存已经开始下降,一些煤矿也出现无煤可拉的现象,一旦出现煤炭整体趋紧的局面,需要像去年一样组织电煤突运,可能煤源都存在问题。因此,不管是电力生产部门还是国家宏观调控部门都应高度重视,不能被近期煤炭市场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所影响。

综上所述,预计4月底至5月煤炭市场将会再度紧张起来,年内煤炭市场仍然会继续呈现整体平衡偏紧,部分时段、部分区域、部分煤种短缺与过剩并存的格局.

中国煤炭怎么发展将来

今年以来煤炭行业效益继续好转,但业绩出现分化,亏损面近三成,而且存在负债高的问题,降杠杆任重道远,其中一些企业以转产促转型却背上了新包袱。下半年将成立央企煤炭资源优化整合专项基金,地方也有相关规划,兼并重组酝酿新动作。

全国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产能过剩态势没有改变

全国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但产能过剩态势没有改变。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煤炭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分析报告》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17亿吨,同比增长3.9%;煤炭净进口1.44亿吨,同比增长12.6%;初步测算,全国煤炭消费量约18.9亿吨,同比增长3.1%,实现了产需基本平衡。但从产能规模看,目前全国煤矿产能40亿吨/年左右,在建和改扩建煤矿产能约11亿吨/年。其中,已形成生产能力约3亿吨/年,进口2.5亿吨左右,远超全国每年40亿吨左右的煤炭消费量。

煤炭行业规模以上企利润分析

从煤炭企业利润分布看,利润主要集中在前20家企业,多数企业盈利水平低,少数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相当一部分企业扭亏尚未脱困,个别企业拖欠职工工资的现象依然存在,拖欠社保基金、税费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年前5月4462个规模以上煤企中,亏损企业达1176家,约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26.4%。数量增加28个,亏损额上涨5.3%。

而按照证监会行业分类,目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25家上市公司,2017年4家发布了上半年业绩预告,平庄能源和郑州煤电预计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1119.2%和75%,中煤能源和露天煤业分别增长70%和25%。

煤炭兼并重组或有新动作

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联合12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的意见》要求,将通过兼并重组,实现煤炭企业平均规模明显扩大,上下游产业融合度显著提高,到2020年底,争取在全国形成若干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亿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发展和培育一批现代化煤炭企业集团。其中,明确提出推进中央专业煤炭企业重组其他涉煤中央企业所属煤矿,实现专业煤炭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下半年稳步推进煤炭领域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推动国有资本进一步向符合国家战略的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以拥有优势主业的企业为主导,打造新能源汽车、北斗产业、大型邮轮、工业互联网等协同发展平台,持续推动煤炭等领域资源整合,加快推进煤炭码头等专业化整合。

值得注意的是,下半年还将大力化解过剩产能,成立中央企业煤炭资源优化整合专项基金,探索市朝、专业化重组整合模式,稳步有序推进煤炭资源整合,确保完成化解煤炭过剩产能1265万吨、整合煤炭产能8000万吨年度目标。毋庸置疑,电煤一体化企业的煤炭业务资产是接下来重组整合的重点。

企业负债高,转型难困局待破

在煤炭兼并重组过程中,还面临着债务处置等一系列问题。虽然今年以来煤炭负债率小幅下降,但截至5月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资产负债率仍在66.4%,总额约为3.6万亿元,部分企业资产负债率逼近80%。

供给侧改革促煤价上涨,煤企现金流大幅改善,但煤炭集团有息负债规模不减,偿债能力仍未改善。预计2018年至2020年,上市煤企、煤炭集团待偿债务合计分别为875亿元、5318亿元。

此外,企业的压力还体现在转型难上。部分企业以转产促转型,投资建设了一批非煤产业,但受人才、技术等制约,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据调研,部分企业非煤产业产值虽然占80%以上,但利润仅占20%左右,甚至有的长期亏损;非煤产业规模大、质量不高、效益低的问题突出。

要正确处理好转型与转产的关系,转型是在现有产业基础上的升级;转产是拓展新的产业领域和发展空间,需要创新的思维、人才支撑和项目正确论证,不能走别人走过的老路。

我国的煤炭行业发展前景是怎样的?

——以下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

2018年,我国煤炭产量和净进口量较维持小幅增长,有效供给保障增强。根据中煤协数据统计,2018年全国原煤产量36.80亿吨,同比增长4.5%。从逐月产量来看,除了7月煤炭产量低于2.90亿吨,其余月份产量均维持在2.90亿吨以上。

2018年全国煤炭进口2.81亿吨,同比增长3.9%;出口493.4万吨,同比下降39%;净进口2.76亿吨,同比增长5.2%,为近四年来最高水平。分月度来看,2018年7月煤炭进口量增长最为显著,同比增速高达49.1%。

需求方面,2018年煤炭消费同样保持小幅增长,全国煤炭消费量同比增长1%。从主要耗煤行业看,据测算,电力行业全年耗煤21亿吨左右,钢铁行业耗煤6.2亿吨,建材行业耗煤5亿吨,化工行业耗煤2.8亿吨,其他行业耗煤减少约6000万吨。

总体而言,我国煤炭行业市场供需实现基本平衡,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波动。但行业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并未得以彻底解决。例如,全国总体煤炭产能相对过剩的态势没有改变,市场供需平衡的基础还比较脆弱,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生产力水平有待提升,去产能和“三供一业”分离移交难、人才流失与采掘一线招工接替等问题仍然突出,煤炭行业改革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对此,要继续坚持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动摇,依法依规组织生产,坚决做到不违法违规建设生产,不超能力生产、不安全不生产、不生产销售劣质煤、不搞无序竞争;要加快产业调整转型升级,在当前的形势下要下决心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坚决退出不达标的产能,坚决退出安全风险高产能,加快退出资源枯竭、生产成本高、煤质差、开采难度大、扭亏无望的落后产能。

同时,坚持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逐步建立煤炭上下游产业链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保障煤电、煤钢企业长期稳定供应、稳定价格、稳定运行,要构建煤炭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发展。

煤炭消费难以大幅增长

从供给端来看,当前煤炭产能仍然较大,但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总体产能相对过剩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常态。随着煤炭新增产能的不断释放,煤炭产量将进一步增加,2019年企业排产新增煤炭产量1亿吨左右。

从需求端来看,全国煤炭消费难以大幅增长,极有可能与2018年持平,,甚至可能呈现略有下降态势。一方面是宏观经济因素不支持煤炭消费快速增长,尽管判断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仍是好的,但面临的风险依然存在,当前反全球化的外部环境趋势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全球竞争代价提升,经济增长很难超过前些年发展水平,难以支撑煤炭消费快速反弹。

另一方面,主要耗煤行业的煤炭消费难于乐观。近几年我国电力供大于求态势未变,随着国家稳步发展清洁能源,大力促进清洁电力消纳,风电、核电等清洁电力消费增速依然保持较高水平,将会大于全社会电力消费增速,全国煤电消费量很有可能持平或减少,将带动电力行业耗煤量呈下降趋势;随着“十三五”后期钢铁行业和建材行业发展峰值期到来,这两个行业的煤炭消费增长有限;随着煤炭价格在相对高位稳定运行,现代煤化工发展的经济性不强,化工行业煤炭消费增长也不容乐观。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忿咬喵叽(2022-06-14 20:31:19)回复取消回复

    是国内还是欧洲和韩国等主要出口市场。该国拥有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煤炭储量,西伯利亚盆地在其估计的 1620 亿吨国家资源中占很大比例。政策制定者已宣布计划在未来几年提高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