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时事 > 正文

国际时事

白垩纪时期的亚洲恐龙(白垩纪的大型恐龙)

hacker2022-06-14 23:55:22国际时事42
本文目录一览:1、白垩纪有哪些恐龙?2、

本文目录一览:

白垩纪有哪些恐龙?

《白垩纪》有西风龙、棱齿龙、 马鬃龙、南阳龙、禽龙。

西风龙(属名:Zephyrosaurus)是鸟脚下目棱齿龙科的一属恐龙。西风龙的化石是一个部份头颅骨与颅后身体的碎片,发现于蒙大拿州卡本县的Cloverly组,年代为下白垩纪的阿普第阶到阿尔比阶。新的西风龙化石正准备叙述中,在马里兰州与维吉尼亚州发现的足迹化石被归类于类似西风龙的动物。

棱齿龙(学名:hypsilophodon),是中等大小、身体很轻的陆生双足动物。上颚前部齿和特别长的朝向后方的公共杆显出其原始性。臼齿具切割作用,排列成单列,且3颗一组地更新。足有四趾,每趾端均为尖蹄形。分布在亚洲、澳大利亚、欧洲和北美洲,生存年代从侏罗纪中期直到白垩纪晚期。棱齿龙的第一个骨骸是在1849由早期古生物学家发现。

棱齿龙是种相当小的恐龙,头部只有成人的拳头大小。虽然没有细颚龙那般小,但棱齿龙身长只有2.3米。棱齿龙的高度只有达到成年人类的腰部,重达50到70公斤。

马鬃龙(学名Equijubus),是在中国西北发现的一属恐龙,生存于下白垩纪阿普第阶。模式标本是在中国甘肃省的马鬃山被发现。

发现于甘肃省肃北县马鬃山地区的早白垩纪晚期的恐龙化石群的与诺曼马鬃龙为最原始的鸭嘴龙类。诺曼马鬃龙与白俄罗斯晚期的鸭嘴龙类的关系比与白垩纪早期禽龙类恐龙更加接近。诺曼马鬃龙在鸭嘴龙类系统中占据了最原始的地位。这一新发现给早期鸭嘴龙类特化食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信息,证明禽龙科和鸭嘴龙科为单源枝。前者的特征为用增大的上颌骨进行咀嚼,后者的特征为小一些但活动性更强的上颌骨和由间隙与前增大的前上颌骨分开的精细复杂的牙床。这一发现也说明鸭嘴龙类很可能在遍布劳亚古陆之前起源于亚洲。

南阳龙(属名:Nanyangosaurus)是鸭嘴龙超科的一属,是种先进禽龙类,禽龙类后来演化出真正的鸭嘴龙类。南阳龙生存于早白垩纪,它们的化石于中国河南省发现。南阳龙因发现于河南南阳而得名。河南南阳恐龙蛋化石群古生物遗迹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伏牛山脉南麓的西峡、内乡、淅川、镇平四县境内,自然保护区面积92 667公顷。

禽龙(Iguanodon),属于蜥形纲鸟臀目鸟脚下目的禽龙类。是一种大型鸟脚类恐龙,身长约9到10米,高4到5米,前手拇指有一尖爪,可能用来抵抗掠食者。有人提出它具有部分水生的习性,当受到威胁时,进入河或湖中避难。它们主要生存于白垩纪早期的凡蓝今阶到巴列姆阶,约1亿4000万年前到1亿2000万年前;生存时代大约位于行动敏捷的棱齿龙类首次出现,演化至鸟脚下目中最繁盛的鸭嘴龙类,这段过程的中间位置。

禽龙的牙齿类似鬣蜥的牙齿,但较大。鸭嘴龙科拥有多排不断替换的牙齿,而禽龙在同一时间只有一副准备替换用的牙齿。上颚骨左右两侧最多各有29颗牙齿,前上颚骨则没有牙齿,齿骨左右两侧则各有25颗牙齿;上下颚牙齿数量不一致的原因,是因为下颚的牙齿较宽。因为这些牙齿位于颚部外侧,以及其他的生理特征,禽龙被认为具有某种颊囊,可能由肌肉所构成,可以将食物置于两颊咀嚼,如同大部分其他鸟臀目恐龙。

当禽龙的嘴部闭合时,上下颚的颊齿表面会互相磨合,可磨碎中间的食物,形成类似哺乳类的咀嚼动作。因为禽龙的牙齿是不断替换的,所以它们能够终生以坚硬的植物为食。另外,禽龙上下颚的前端缺乏牙齿,形成钝状的边缘,可能覆盖者角质,可以咬断树枝。禽龙的小指纤细而灵活,可协助勾取食物。

白垩纪恐龙有哪些?

1、风神翼龙

风神翼龙是一种翼手龙,也叫披羽蛇翼龙,生存于晚白垩纪(坎潘阶到马斯特里赫特阶),约84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风神翼龙翼展超过11米长,它是人类已知最大的飞行动物。神龙翼龙科是先进而缺乏牙齿的翼龙类。名称来源是阿兹特克文明里的披羽蛇神奎玆特克。

2、三角龙

三角龙为角龙科的植食性恐龙一属,一种巨型四足植食恐龙,在完全成年后全长大约8-12.5米,臀部拉直高度3.8米左右,一般体重9-18吨,最重超过20吨。化石发现于北美洲的晚白垩纪晚马斯特里赫特阶地层,约6500万年前。

三角龙是最晚出现的植食恐之一,同时也是最强悍的植食恐龙,所以被作为晚白垩纪恐龙的代表。目前已有2有效种:恐怖三角龙、但是还有其他属被命名。三角龙也是在大众文化中属于比较有名气的恐龙。

3、霸王龙

霸王龙即雷克斯暴龙,属暴龙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体长约11.5-14.7米。平均臀部高度约4米。最高臀高可达到5.2米左右,头高最高近6米。

平均体重约9吨,(生态平均约7.6吨),最重14.85吨,头部长度最大约1.55米。咬合力一般9万牛顿——12万牛顿,嘴巴末端最大可达20万牛顿左右,同时也是体型最为粗壮的食肉恐龙。

有些科学家认为亚洲的勇士特暴龙是暴龙超科的第一个有效种。霸王龙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特里赫特阶距今约6850万年到6500万年的白垩纪最末期,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非鸟类的恐龙种类之一。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是最晚灭绝的白垩纪恐龙之一。

4、小盗龙

小盗龙意为小型盗贼,是一种在中国辽宁省九佛堂组发现的小型驰龙科恐龙,生存於白垩纪早期巴列姆阶,即约1亿3000万至1亿2550万年前,目前已发现近10个完整化石。

盗龙是世界上最小的肉食性恐龙之一,生活在距今1.2亿前的早白垩世。小盗龙也是第一群被发现拥有羽毛与翅膀的恐龙之一。常见体长约60厘米,但身体只有鸽子那么大,并有着锋利的爪子和覆盖羽毛的四肢。

5、禽龙

禽龙,意为鬣蜥的牙齿,属于蜥形纲鸟臀目鸟脚下目的禽龙类。禽龙是种大型鸟脚类恐龙,身长约9到10米,高4到5米,前手拇指有一尖爪,可能用来抵抗掠食者。

它们主要生存于白垩纪早期的凡蓝今阶到巴列姆阶,约1亿4000万年前到1亿2000万年前;生存时代大约位于行动敏捷的棱齿龙类首次出现,演化至鸟脚下目中最繁盛的鸭嘴龙类,这段过程的中间位置。禽龙是继斑龙之后,世界上第二种正式命名的恐龙。

白垩纪时期主要的肉食恐龙有哪些科?

白垩纪捕食达人-棘龙。

棘龙大约生活在1.14亿年前-6500万年前,白垩纪中期时的非洲北部沿海地区,到21世纪那里早已成为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但在当时还是大片植被茂密、食物充足的河口三角洲,与棘龙分享同一片土地的,还有鲨齿龙等多种大中型食肉恐龙,不过它们因棘龙属半水生恐龙,很少跟棘龙抢食。

奥沙拉龙是种巨大的兽脚亚目恐龙,生活在9800至9300万年前白垩纪中期到晚期森诺曼阶的巴西,属于兽脚亚目坚尾龙类中的棘龙科棘龙亚科。体长达到了12-14米,身高4米以上,最重达11.5吨,是巴西发现的最大兽脚亚目恐龙。奥沙拉龙属于棘龙亚科,和棘龙、激龙、暹罗龙、中国上龙是血缘很近的亲戚。研究证实,它被认为关系更接近于非洲的棘龙科,而与巴西当地的棘龙科关系较远一点。特点它也是唯一有一个功能齿随着两个补换齿的食肉恐龙。拥有它也是目前发现棘龙最近的近亲,而棘龙是目前发现最大的食肉恐龙。

马普龙(属名:Mapusaurus)意为“大地蜥蜴”,是种巨型肉食龙下目恐龙,小于棘龙,但也是目前第3大的食肉恐龙,生存于晚白垩纪的阿根廷,约8700万年前的科尼亚克阶。马普龙的体型大于它们的近亲鲨齿龙和南方巨兽龙,目前发现的最大个体体长14.5米,体重重达12吨重。

玫瑰马普龙(Mapusaurus roseae)体长40英尺,体重大约6吨,它是地球上最大的食肉恐龙物种。由于考古学家在遗址处同时发现几具玫瑰马普龙骨骼残骸,认为可能数只玫瑰马普龙围攻捕杀了一只体型最大的食草性阿根廷龙(Argentinosaurus),其体长100英尺,当玫瑰马普龙一起向阿根廷龙进攻时,庞大的阿根廷龙倒下还未断气时肢体就被这些残忍的掠食者撒碎。

玫瑰马普龙生活在1亿年前,它比霸王龙要大,甚至体型还超过了其较年长的同胞物种——南方巨兽龙(Giganotosaurus),它们的牙齿窄而锋利像刀片一样,有利于撕咬猎物。其骨骼化石发现于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地区。

南方巨兽龙是第三大的异特龙超科和肉食龙下目恐龙,也是历史上第六大的食肉恐龙和陆地食肉动物,其拉丁学名Giganotosaurus的含义为“巨大的南部爬行动物”。最大体重10.52吨,最大体长13.8米。略大于它的近亲——撒哈拉鲨齿龙(14米,11.5吨)。生活在1亿到9200万年前白垩纪的南美洲阿根廷,是南美洲白垩纪早期最大的食肉恐龙,。拥有强大的咬合力和极快撕咬速度以及如同钢刀一样锋利的牙齿,最大咬合力达到了12吨。陆地动物里咬合力仅小于霸王龙,是咬力第二大的陆地动物。

诸城暴龙是兽脚亚目暴龙科恐龙中的一种大型肉食性恐龙,生存在白垩纪晚期的东亚,距今7350-6500万年前,是至2018年亚洲发现的体型最大的食肉恐龙,体型比其近亲特暴龙和惧龙还要大。发现于山东省诸城市的王氏群,该地也是世界上恐龙化石含量最高的地域之一。诸城暴龙也是至2018年亚洲和中国第一大的食肉恐龙。

鲨齿龙(学名Carcharodontosaurus)又名望齿龙,名字含义是“像噬人鲨的蜥蜴,(Carcharodon是噬人鲨属的拉丁学名,在希腊语中καρχαρο(karcharo),意思是锯齿状的,οδοντο(odonto)意思是‘牙齿’,而σαυρος(sauros)意思则是蜥蜴。)”,属于兽脚亚目鲨齿龙科,生活于10000万到9300万年前的白垩纪中期到白垩纪晚期,生存时代为白垩纪的阿尔布阶到土仑阶。鲨齿龙是种巨大的肉食性恐龙,也是目前发现最大的兽脚亚目和食肉恐龙之一,成年的估计可达14米,体重6吨到11.5吨。体型超过了奥沙拉龙、魁纣龙,南方巨兽龙和西雅茨龙。主要特征包括:极其锋利并类似鲨鱼的牙齿、长牙齿、大而酷似骷髅眼睛的眶前孔、较为短小的前肢、巨大而长的头颅骨、比例上较窄的吻部、瘦的躯干、比例上略微短的后肢。

撒哈拉鲨齿龙(Carcharodontosaurus saharicus),是体型最大的食肉恐龙之一。生存于白垩纪中期到白垩纪晚期,阿尔布阶(Albian)到土仑阶(1亿—9300万年前)。鲨齿龙是一种生存于埃及,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的巨型食肉恐龙。鲨齿龙身长11.5至14米,重6吨至11.5吨,高约4.5米。特点是牙冠有整齐的锯齿,类似噬人鲨的牙齿上的锯齿,适合切割皮肤以及肌肉组织。它的头比霸王龙略长但偏窄,脑容量比霸王龙小。

霸王龙即雷克斯龙(Tyrannosaurus Rex),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特里赫特阶(MAA)距今约6850万年到6500万年的白垩纪最末期,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非鸟类的恐龙种类之一。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是最晚灭绝的恐龙之一。霸王龙位于白垩纪晚期的食物链顶端,当时北美洲的各种恐龙基本上都可以成为它的捕猎对象,有时它们也会攻击像阿拉莫龙这样的长颈食草恐龙。肿头龙由于体型较小一般不在霸王龙的食谱里。甲龙很少被霸王龙捕食。当时分布在北美的其他一些肉食恐龙例如矮暴龙等可能与霸王龙产生一些竞争,但却远不是霸王龙的对手。

魁纣龙(Tyrannotitan,其学名中的tyrannos(τύραννος), 译为英语中的Tyrant,意思是暴君;而Titan(Tītânes)意思就是巨人。故可以理解名称含义为“暴君巨人”。其中文名称中的魁象征高大,纣则取自商朝后期的有名暴君纣王),最大体长接近13.5米长,最大体重9.3吨,体型仅次于棘龙、霸王龙、蛮龙、马普龙、鲨齿龙、奥沙拉龙、南方巨兽龙、诸城暴龙,是体型第九大的肉食恐龙。

索伦龙属于兽脚亚目肉食龙下目异特龙超科鲨齿龙科,是一种巨大的兽脚亚目(theropod)食肉恐龙。与近亲相似,索伦龙具有又长又厚的头骨,并长有数十颗如同利刃的利牙。通过与类似物种的比较,研究者认为索伦龙的身长可达到10米,体重达到8.25吨,是目前最大的食肉恐龙之一。索伦龙生活在白垩纪中期森诺曼阶到白垩纪晚期的土伦阶,与棘龙、鲨齿龙、三角洲奔龙等巨型食肉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北非地区。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酒奴橪书(2022-06-15 11:52:57)回复取消回复

    到了12-14米,身高4米以上,最重达11.5吨,是巴西发现的最大兽脚亚目恐龙。奥沙拉龙属于棘龙亚科,和棘龙、激龙、暹罗龙、中国上龙是血缘很近的亲戚。研究证实,它被认为关系更接近于非洲的棘龙科,而与巴西当地的棘龙科关系较远一点。特点它

  • 南殷美咩(2022-06-15 09:04:44)回复取消回复

    肉恐龙。马普龙(属名:Mapusaurus)意为“大地蜥蜴”,是种巨型肉食龙下目恐龙,小于棘龙,但也是目前第3大的食肉恐龙,生存于晚白垩纪的阿根廷,约8700万年前的科尼亚克阶。马普龙的体型大于它们的近亲鲨齿龙和南方巨兽

  • 嘻友征棹(2022-06-15 11:24:03)回复取消回复

    年前的科尼亚克阶。马普龙的体型大于它们的近亲鲨齿龙和南方巨兽龙,目前发现的最大个体体长14.5米,体重重达12吨重。玫瑰马普龙(Mapusaurus roseae)体长40英尺,体重大约6吨,它是地球上最大的食肉恐龙物种。由于考古学家在遗址处同时发现几具玫瑰马普龙骨骼残骸,认为可

  • 颜于嘻友(2022-06-15 05:20:25)回复取消回复

    9到10米,高4到5米,前手拇指有一尖爪,可能用来抵抗掠食者。它们主要生存于白垩纪早期的凡蓝今阶到巴列姆阶,约1亿4000万年前到1亿2000万年前;生存时代大约位于行动敏捷的棱齿龙类首次出现,演化至鸟脚下目中最繁盛的鸭嘴龙类,这段过程的中间位置。禽龙是继斑龙之后,世界上